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从东汉献帝兴平二年( 1 9 5 年) 孙策渡江攻占吴、会稽、丹扬等郡开始, 至孙皓天纪四年( 2 8 0 年) 吴亡而止,孙吴政权八十六年的统治可分为三个时期。 孙权黄武元年( 2 2 2 年) 建号称吴王以前为前期。自孙权建号称吴王署置百官, 至神风元年( 2 5 2 年) 权死,是为中期。自孙亮建兴元年( 2 5 2 年) 继位至吴亡 为后期。本文所指的淮泗集团即东汉末年淮泗地区的南渡的名士大族及随孙氏父 子进击江东为主的军事将领。在汉末至三国年间,尤其是孙氏父子当政时期,由 于淮泗集团为孙氏据有江东出力甚多,大量入仕,成为早期孙吴政权的中坚,对 孙吴政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不同的时期,这种影响又表现 出不同的特点。孙吴前期,淮泗集团因其与孙氏政权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是孙 氏政权初期建国的骨干力量,对于稳固孙氏政权在江东的统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 要作用。而淮泗集团在江南也迫切需要有一个政权来保护他们的政治、经济利益。 孙吴中期,随着孙吴政权的江东化,淮泗集团与江东大族争夺权利的斗争也日趋 激烈,江东大族逐渐取代了淮泗集团的地位,成为孙吴政权的当轴主政者。这一 时期,淮泗集团在孙吴政权中的力量变弱,地位走低,但是淮泗士人作为一个政 治集团依旧存在,并且在孙吴政权中依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孙吴后期,淮泗 集团渐次衰弱,最后落籍江南。 关键词:淮泗集团孙吴政权江东大族 a b s tr a c t t h ee i g h t y s i x y e a rr u l eo fs u n w ug o v e r n m e n t w h i c hs t a r t e di n1 9 5 a n de n d e di n2 8 0 c o u l d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e r i o d s t h ee a r li e rs t a g e e n d e di n2 2 2w h e ns u nq u a nw a ss t y l e dw uk i n g t h em e d i u mt e r mw a sf r o m 2 2 2t o2 5 2w h e ns u nq u a nd i e d t h e1 a t e rs t a g e1 a s t e dt ot h ee n dofw u k i n g d o m t h e“h u a i s ig r o u p ” i nt h et i t l eo ft h et h e s i sm e a n st h e c e l e b r a t e df a m i l i e sc r o s s i n gc h a n g j i a n gr i v ea n dm a n ym i l i t a r yl e a d e r s w i t hs u nc ea t t r a c t i n gt h es o u t ho fc h a n g j i a n gr i v ef r o mh u a i s id i s t r i c t i nt h ep e r i o do ft h ee n do fd o n gh a nd y n a s t yt os a ng u 。,t h e s e1 a r g 。 f a m i l i e sd e e p l yi n f l u e n c e ds u n w u sr u l e , f o rq u i t ean u m b e ro ft h e ir o fm e m b e r so c c u p i e do f f i c a lp o s i t i o n si ns u n w ug o v e r n m e n t t h i sp r o f o u n d i n f l u e n c eb o r ed i f f e r e n tc h a r a c t e rd u r i n g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 b yt h ea n a l y s e so ft h ep o i n t sa b o v e ,w ec a nf i n do u tt h a th u a i s ig r o u d w e r er e a u yi m p o r t a n tt ot h es t a b i l i t yo f s u n w u sr u l eb e c a u s et h e v s h a r e ds o m e t h i n gi nc o 姗o n ,a tt h em o m e n th u a i s ig r o u pa ls on e e ds o m e o n e i np o w e rt op r o t e c tt h e i rp o l i t i c a la sw e l la se c o n i c a lb e n e f i t si ns u n w u g o v e r n m e n ti ne a r l yd a y s d u r i n gt h es t r u g g l ew i t ht h el a r g ef a i i l “i e si n j i a n gd o n gi nt h e1 a t e ry e a r s , h u a i s ig r o u pw e a k e n e d g r a d u a ll y e s p e c i a l l ya f t e rt h et h r e ei m p o r t a n tp 0 1 i t i c a le v e n t s :j iy a ne v e n t ,l v y ie v e n t ,r o y a lf a m i l yc o n f l i c t t h r e ep o l i t i c a li n c i d e n t sa g g r a v a t e dt h e i n t e r i o r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a m o n gr u l e r s ,a n ds e r i o u s l yw e a k e n e ds u n w u r u l e t h e ya l s oc a u s e ds u n w ug o v e r n m e n t sc o r r u p ta n dw uk i n g d o m s d e c l i n ei nt h el a t e rp e r i o dw h i c hp a r t l yl e dt ot h ee n do fs u n w u r u l e i nh i s t o r v k e yw o r d s :h u a i s ig r o u ps u n w ug o v e r n m e n tt h el a r g ef a m lli e s i nj i a n gd o n g 郑重声明 y :9 8 2 5 6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 袭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侵权行为,否则,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 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三仓主- 2 0 0 6 年5 月1 2 日 试论孙吴时期淮泗集团的兴衰 引言 关于孙吴政权与淮泗集团的关系,史籍中有很多记载,前彦时贤也从不同 的角度对其做了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田余庆孙吴的建国道路 ( 历史研究1 9 9 2 年第1 期) 及暨艳案及相关问题一兼论孙吴政权的江东化 ( 秦汉史探微北京中华书局1 9 9 3 ) ,唐长孺东汉末期的大族名士( 魏 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 9 8 3 ) ,高敏试论孙吴建国过程中北方地主集 团与江东地主集团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郑州大学学报1 9 9 4 年第l 期) ,庄 辉明暨艳案与吕壹事件再探讨( 江海学刊1 9 9 6 年第l 期) ,方北辰魏 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 文津出版社1 9 9 3 ) , 张旭华汉末东吴时期的江 南名士清议( 江淮学刊2 0 0 1 年第l 期) 及东吴九品中正制初探( 郑州 大学学报2 0 0 1 年第1 ) ,胡守为暨艳案试析( 学术研究1 9 8 6 年第6 期) , 章义和孙吴校事与吕壹事件( 许昌师专学报1 9 9 6 年第1 期) ,赵昆生孙 吴君权与相权关系研究(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 9 9 1 年第2 期) ,王永平孙吴 政治与文化史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 年) 等。 这些探讨多是侧重于某一问题,不够全面,尤其是对淮泗集团在孙吴时期 的地位嬗变及其作用论述者不多,尚未见有专文论述。故笔者不揣浅陋,拟在 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这一问题作一全面系统的探讨,不当之处,敬请 指正。 一、淮泅集团的形成 淮泗集团是指东汉末年南渡的淮泗人士组成的利益整体,它包括随孙策南 渡的淮泗将领和避难江南的淮泗寄寓宾客。其代表人物有彭城张昭、张休父子, 琅琊诸葛瑾、诸葛恪父子,庐江周瑜、临淮鲁肃、汝南胡综、沛郡薛综、汝南 吕蒙等人;吕范,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甘宁、凌统等这些被吴主孙权提 拔起来的军事将领虽然不是从江北来,但其政治立场偏向于该集团,所以,他 们也是淮泗集团政治势力的组成部分。欲探究淮泗集团在孙吴时期的地位嬗变 试论孙吴时j i l 淮泅集团的兴褒 及其作用,首先有必要弄清淮河、泗水流域的地理方位及这一地域的人士在东 汉三国时期南渡的状况。 ( 一) 汉末的淮河、泗水流域 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河流,是古代著名“四渎”( 江、河、淮、济) 之, 它界于长江与黄河两大河流之间,下游众多的支流与长江、黄河的干、支流构 成一个统一的河网,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干线。古代“四渎”的中下游均 流经我国东部平原地区。这一地区从地理结构上看为两个地理单元的组合,即 华北大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北缘。最北的界线为太行山前冲积洪积扇,地 势有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最南的界线为长江干流,其地势由东南向北、西北 微倾。这样在南北两扇轴之间构成了一个微陷的地盆,这个地盆恰好坐落在华 北大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接合处。古代的淮河正好流经这个地盆后入海。 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云:“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文字虽简略,但对于淮河的源头、流经及最终入海的态势记载得明白无疑。即 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和皖山余脉与长江流域为界,北 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 古代泅水自山东南流,在淮安附近汇入淮河,是淮河下游主要支流。淮泗 水路自古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五“泗水”条: “泗水出鲁卞县北山”,“泗水又西南流径鲁县分为二流”,“又东南入于淮”。 由上述所知,淮河、泗水流域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黄河以南的河南、 山东地区,安徽、江苏、湖北北部地区。 东汉末年,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和东汉政府的崩溃,北方地主豪强蜂涌而 起,进行激烈的兼并战争。北方的统治者放松了对南方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控制, 许多北方人士特别是遭受长期战乱的淮河与泅水流域的大族避乱江东,成为一 股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对于北方士人南渡的情况,三国志吴书里 有大量的记载。三国志卷5 2 吴书张昭传载:“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 避难扬土。”吴书薛综传载:“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少依族人避地 交州。”吴书吕蒙传载:“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妹夫 邓当。”这些南渡的淮泗人士,有的举家而来,有的举族南渡,人数相当多。对 2 试论孙吴时期淮泗集团的兴衰 于这股北来的势力史家有不同的称谓。吴书孙权传称之为“宾旅寄寓之士”, “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田余庆先生谓之为“流 寓江东的北士”+ 。方北辰先生谓之为“江北大族”,o 张旭华先生渭之为“北来流 寓”。仅三国志吴书列传人物中的流寓士人即有2 8 人之多,包括周瑜、 鲁肃、张昭、诸葛瑾、胡琮、程普、韩当等人,他们在后来的孙吴政权中位居 高位,对孙氏政权立足江东影响颇深,但与蜀汉统治上层完全由外来移民执掌 权要不同,孙吴最高统治层孙权父子兄弟是当地土著,因此孙吴政权的基础仍 为吴地人士,即便北来的士人,大多在淮河下游两岸地区,文化上电容易认同。 在这些南渡的北方士人中,淮河与泗水流域的人士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是江东孙氏政权的中坚,对该政权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二) 孙坚、孙策时期的淮泗人士 孙坚起兵,以淮泗人士为其精兵。坚少为县吏,史书称他“世仕吴”,又 说他“孤微发迹”,孙家可能是浙东地区一个门第不算高的豪族。熹平三年( 1 7 4 年) ,孙坚以吴郡司马的身份募召精勇千余人,协助扬州刺史和丹阳太守的州郡 兵,共同镇压了会稽的许生起义。黄巾大起义爆发后,中郎将朱侑表坚为佐军 司马。时孙坚为下邳丞,他以跟随他的乡里少年,又募商旅及淮、泗精兵,总 共一千多人,组织成他的基本队伍,跟随朱偶镇压黄巾军起义。中平四年( 1 8 7 年) ,东汉政府为了镇压南方的农民起义,任孙坚为长沙太守,长沙、零陵、桂 阳三郡的农民军被其镇压。关东卅【郡起来讨董卓时,孙坚也起兵响应,并进军 中原,成为袁术的部下。在州郡兵中,孙坚的淮泗精兵是一支少有的劲旅。他 曾在阳人( 今河南临汝西) 大破董卓的军队,董卓迁都长安后,他又进军收复 了东汉的京都洛阳。初平二年( 1 9 1 年) ,袁术派孙坚往攻刘表,在围攻襄阳的 战斗中,孙坚被黄祖的部下射死。可见,孙氏起兵最初是以淮泗人士为其主力 的。 孙坚的长子孙策,在孙坚进军中原时,与家人徙居舒( 今安徽庐江西南) 。 孙策在江淮间结交知名人士,与舒县( 今安徽庐江) 大族周瑜特相友善。三国 田余庆:孙吴的建国道路,历史研究19 92 年第1 期。 方北辰:魏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文津出版社1993 。 张旭华:汉未东吴时期的江南名士清议刊于江淮学刊* 2 0 0 1 年第1 期。 3 试论孙吴时期淮泗集团的兴衰 志卷5 4 吴书周瑜传载:“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孙坚死后,策往见袁术,术以坚余兵归还给他,“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目人”。 三国志卷4 6 吴书孙策传注引吴历,孙策在江都,咨张勉以世务, 张欲为孙策筹划东渡事,日:“欲从袁扬州求先君余兵就舅氏于丹阳,收合流散, 东居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藩”。“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 阳,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 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己哉? ”9 张铉亦淮泗人士也。孙坚之众, 最初是在江东招募的,但是经过二十年的异地征战,江东旧人当所剩无几。所 以孙策从袁术索得的孙坚余兵,主要应是后来陆续招募的淮泗兵。领兵诸将除 孙氏戚属吴景、徐琨、孙贲等数人外,亦当多为北方的淮泗人。孙策率领这支 淮泗兵渡江后,本有“收合离散”和“投本土招募”的计划。但从以后作战事 实来看,除收合刘繇溃散之军外,本土招募则只见有孙策从父孙静率富春乡曲 宗族五六百人参加过会稽之战。稍后孙静之子孙瑜始领兵之时,“宾客诸将多江 西人,瑜虚心绥抚,得其欢心。” 由此可知,孙策部曲的主力仍是淮泗之众, 即令是新投入的江东乡曲,也只有融溶于淮泗力量之中。因此,在孙策的旗帜 下有一大批淮泗幕僚与军人,如有宗族、部曲三百多口的临淮东城人鲁肃,皖 北大族周瑜,有私客百人的汝南细阳人吕范,有僮客八百的南阳人甘宁,汝南 固始人胡综,以及北海营陵人是仪等。孙策称与周瑜情同“骨肉”,对吕范“亲 戚待之”,这些人成为他渡江转战的骨干力量。这些淮泗大族也清楚地知道, 他们和孙氏政权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正如三国志卷5 6 吴书吕范传 注引江表传所言二者“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 孙策开创江东基业依靠的仍是淮泗人士。东汉兴平二年( 1 9 5 年) 孙策率军 自九江郡历阳( 今安徽和县) 渡江攻取江东,在短时间内,占领了吴、会稽、 丹阳和豫章四郡之地,“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于余匹,威 震江东,形势转盛”。接着,孙策借袁绍新死之机,进兵淮南取得庐江郡。至 此,当时扬州除九江郡外,均已落入了孙策的军事控制之中。当时在孙策麾下 的有:“程普,右北平土垠人也。从孙坚征伐,复随孙策在淮南,从攻 三国志卷46 昊书孙策传 “三国志卷4 6 吴书孙策传* “三国志卷5 1 吴书- 孙静传。 “三国志卷46 吴书- 孙策传注引江袁传 4 试论孙吴时期准泅集团的若衰 庐江,拔之,还俱东渡。”“黄盖,零陵泉陵人孙坚起兵,盖从之。 坚薨,盖随策蹈刃屠城。”。“韩当,辽西令支人也,及孙策东渡,从 讨三郡。”。在这些淮泗人士中,周瑜对孙策开创江东基业贡献最大。汉献帝兴 平二年( 1 9 5 年) ,周瑜二十岁,他准备渡江探望在丹阳担任太守的叔叔周尚。 这时,周瑜收到了孙策从历阳( 今安徽和县) 送来的书信,来信邀他共下江东。 四年前即初平二年( 1 9 1 年) ,孙坚在进攻襄阳时,被刘表的部将黄祖杀死。父 亲死后,孙策投奔害4 据江淮下游的袁术。由于长期受猜忌和压抑,孙策决定脱 离袁术。他借兵三于准备返回江东故土,发展自己的势力。正在寻找政治出路 的周瑜收到书信后,马上率领自己的部曲家兵数千人奔赴历阳。同时,他还带 去了大批舟船粮秣。三国志卷5 4 吴书周瑜传载孙策对于周瑜应邀而至, 大喜,日:“吾得卿,谐也”。 在周瑜及程普、张昭等淮泗人士人协助下,孙策迸击江东的军事行动,进 展得十分顺利。先后打下秣陵、湖孰、江乘等地,赶走扬州刺史刘繇,占据他 的治所曲阿( 今江苏丹阳) 。十几天的时间,孙策的军队增加二万余人、战马千 匹,威震江东。在继续东进之前,孙策把镇守江东要镇丹阳( 今江苏南京) 的 重任委以周瑜,同书谓瑜日“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阳”。丹阳 虎踞龙盘,形势险峻,是通往江南的要冲之地。孙策把此重任委以周瑜,可见 对周瑜的依信程度。 然而袁术不愿让孙策据有丹阳,派遣其弟袁胤取代周尚,担任丹阳太守。 周瑜无力对抗,被迫遵从袁术的命令,离开丹阳,来到袁术的住地寿春( 今安 徽寿县) 。 “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在居巢,周瑜结识了临淮东 城( 今安徽定远) 的豪族鲁肃。在他的劝说之下,鲁肃放弃东城长的官职,背 叛袁术,与周瑜结伴东渡。 到达江东以后,周瑜受到隆重的礼遇,三国志卷5 4 吴书周瑜传: “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兴兵二千人、骑五十匹”。同书注引江表传 载:“策又给瑜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孙策以他为牛渚镇守,不久 又改派为春谷长。牛渚、春谷与庐江郡一水之隔,两处都是扼守江东的咽喉要 三国志卷55 吴书程普传。 三国志卷55 昊书黄盖传。 三国志卷55 昊书一韩当传。 三国志卷5 4 吴书周瑜传。 5 试论孙吴时期淮汹集团的婵衰 地。孙策考虑舒县周氏是庐江的名门望族,以周瑜为督,可以充分利用他的家 族的社会影响,以招募人马,延揽人才,扩大力量。 建安四年( 1 9 9 ) 六月,袁术病死。周瑜协助孙策打击占据皖城( 今安徽潜 山) 的庐江太守刘勋。孙策故意劝诱刘勋袭击海昏上缭的山越,然后乘虚而入, 与周瑜分率二万余人偷袭皖城。轻取皖城后,周瑜随从孙策在寻阳,打败回师 救皖的刘勋以及赶来救援的黄祖。至此,孙策俘获对方部曲士兵三万余人战 船七千余艘,实力大增。通过这次向西用兵,豫章( 今江西南昌) 、庐陵( 今江 西吉水西北) 一带也尽归江东所有。战争结束后,周瑜以中护军、领江夏太守 的职务镇守巴丘( 今湖南岳阳) ,防范占据荆州( 今湖南、湖北) 的刘表东侵。 汉献帝建安五年( 2 0 0 年) ,孙策被人刺杀而死,时年二十六岁。 在孙策创业的六年中,孙策之所以依淮泗人士为其主力,是因为江东大族 一直对孙策采取冷眼观望的态度,不愿与孙氏集团有过多的联系。其原因一是 他们对出身不显的孙氏存有轻视心理。东汉以来,崇尚门第的风气已经盛行, 而富春孙氏本属“孤微发迹”,无强大乡土势力,在汉代的社会地位不高。二是 孙氏父子都曾附投袁术,而袁术是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中最早暴露称帝野心之人。 由于孙氏父子投靠袁术,政治形象不佳,这也使他们得不到江东大族的重视与 支持。如孙坚曾率部众到鲁阳投奔袁术,“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 在孙坚死后,孙策继续跟随袁术征战,“兴平六年,从袁术。术甚奇之,以坚部 曲还之”。三是孙策受袁术指使攻杀吴郡陆康,加剧了江东大族对孙策的疑惧 和戒备。袁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处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 o 于是“术遣策攻康”,并许诺如庐江拔则命他做庐江太守。孙策于是用孙坚余 兵攻占了庐江,“围城数重,( 康) 宗族百余人遭离饥饿,死者将半”。孙策攻 杀庐江太守吴郡陆康宗族百余人之事,在江东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加剧了荣辱 与共的江东大族特别是吴四姓的仇视心理,加重了双方的对抗态度。在这种情 况之下,孙策只能依靠先前招募的淮泗精兵和先期南渡的北方士人,而这些北 方士人又多出于淮泗地区。 就孙策而言,他善于作战而不长于谋略,陈寿在其传中曾作出这样的评价: 三国志卷4 6 吴书秭策传。 三国志卷46 吴书孙策传。 后汉书巷3 1 陆康传。 6 试论孙吴时期淮汹集团的兴衰 “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然轻佻果躁,陨身致败”。而孙策本人后来也认 识到了这一+ 点,他在临死之前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 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他在攻取江 东的过程中,所向披靡,短时间内即占领了扬州大部。其属下文臣有张昭、张 绒、秦松、陈端等名士,武将有周瑜、程普、吕范等淮泗名将,这一切使年轻 的孙策认为凭借自己的实力既然能攻取江东,当然也能巩固江东,无需借他人 之力。此外,方北辰先生的魏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 文津出版社1 9 9 3 ) 认为,孙策占领江东的数年间,以袁绍、曹操为主的北方群雄混战正酣,均无 力南顾,他面临的外部压力不大。所以孙策在世时,始终未把积极争取寄居在 江东的淮泗宾旅之士提上议事日程。 二、淮泗集团的发展 孙权继立后,欲植根江东,必须有江东大族支持;江东大族既然以外来入 侵势力视孙氏兄弟,力图反抗,孙氏兄弟就不能不另寻支撑以对付江东大族。 何况其时荆州、巢湖地区时有军情,孙氏的淮泗军事集团不能久处孤立无援状 态。孙氏的助力,首先应是来自本该属于孙氏淮泗集团后备力量的宾旅寄寓之 士,即在汉末先期南渡的淮泗人士。然而宾旅寄寓之士此时还不知道孙氏在江 东是否能站稳脚跟,所以疑虑重重,处于观望状态。孙氏当务之急,应是以淮 泗将领的影响来尽力延揽北方特别是淮泗地区南渡的宾客以提高自己在江东的 影响,对付江东大族与山寇相联而形成的巨大压力。 淮泗地区南渡宾客,大多聚集在刘繇、王朗、华歆等北方名士的周围。“繇 居曲阿,值中国丧乱,士友多南奔,繇携接收养,与同优剧,甚得名称。” 华 歆在豫章太守之任,“是时四方贤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众,皆出其下,人人望 风”。王朗在会稽,北方名士许靖、桓晔、袁忠等均投之。王朗身为羁虏以后, 流移穷困,仍旧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 后来刘繇奔豫章,王 三国志卷4 6 吴书孙策传。 三国志卷4 6 吴书孙策传。 后汉书卷7 6 刘宠传附刘繇传。 三国志卷13 魏书华歆传注引华峤谱叙。 三国志卷13 魏书王朗传。 7 试论孙吴时期淮泗集团的兴衰 朗、华歆先后北归,其宾客从归者固有人在,留在江东者估计尚多。华歆北归, 本传谓“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其中必多避地江东的“四方贤士大夫”, 他们在华歆等人离去后只得星散于江东各地,依附于江东大族和淮泗将领,以 观察孙氏的动向,等待孙氏在江东阵脚立定后,再取进止。 孙策初来之时,幕府谋漠之士寥寥无几,孙策传所列彭城张昭和,。陵张 舷、秦松、陈端等四人中,“秦松、陈端各早卒”。而宾旅寄寓之士对孙策观 望,若即若离,他们虽不得不就食子孙策诸将,但并不急于向孙策修敬,更不 急于进入孙策幕府。三国志卷5 4 吴书鲁肃传里记载卷周瑜对鲁肃说: “昔马援答光武日:当今之时,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反映出了那个时代 的社会心理。同书卷5 l 吴书孙瑜传“宾客诸将多江西人”。道士于吉往来 吴会,“吴会人多事之。策尝于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 于吉) 趋度门 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孙策令收于吉, 曰:“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得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 之,不可不除也。”。诸将宾客拜于吉,或者可以用宗教原因来解释;委孙策f 不顾则说明诸将宾客对孙策权威的不尊重。 建安初年,北方渐趋稳定,曹操曾有招贤之举,对江东宾客动向有很大影 响。后汉书标衡传: “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这正是在孙策平 定江东之时,江东不臣孙策的北士脱离孙氏羁绊,北归乡里以就曹操者,不在 少数,这极不利于孙策。三国志卷1 2 魏书徐奕传:奕,东莞入,“避 难江东,孙策礼命之,奕改姓名,微服还本郡。太祖为司空,拜为椽属”。同 书卷1 3 魏书王朗传注引汉晋春秋:王朗兵败,沉沦江东,“曹公辅政, 思贤并立,策书屡下,殷勤款至”。建安三年终得孙策允许,还抵许都。又卷 2 2 魏书徐宣传:“广陵海西人,避乱江东,又辞孙策之命,还本郡与陈 矫并为纲纪”。卷2 2 魏书陈矫传:“广陵东阳人也,避乱江东及东城,辞 孙策、袁术之命,还本郡,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徐宣、陈矫二人, 后来都被曹操辟为司空椽属。 由上述可知,江东的宾旅寄寓之士不乐为孙策所用者,孙策亦不轻易纵归, 所以孙权统事之初宾旅寄寓之士的疑惑情绪,就成为世局艰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过孙策以“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期待孙权,孙权也力求缓解与 三国志卷4 6 吴书孙策传注引江表传。 8 试论孙吴时期淮泗集团的兴衰 宾旅寄寓之士之间的紧张关系,团聚他们以巩固在江东的统治。这样,在孙策 时蛰居未出的许多宾客也归心孙权。淮泗人张昭、周瑜在这方面起了突出的作 用。 张昭本人,就是宾旅寄寓之士。昭,彭城人,“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 难扬主,昭皆南渡江”。孙策创业,“昭为长史”。三国志卷4 7 吴书孙 权传载:孙策死( 2 0 0 年) ,“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昭日:“此宁哭时邪? 况今奸佞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 仁也。”于是,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正是由于张昭的立与辅,才使 得局面有所稳定,“众心知有所归”。庐江周瑜,本为孙策故旧。建康实录卷 l 载孙权统事之初,周瑜为中护军,“时权位在将军,诸宾客为礼尚简,惟瑜独 尽敬而执臣节”。陆机辨亡论论及这一段历史日:“宾礼名贤,而张昭为 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 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而江东盖多士矣。”三国志卷1 3 魏书王 朗传也载王朗曾言:“张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之。周公谨,江淮之杰, 攘臂而为其将,谋而有成。”这说明了在孙权统事之初,是张昭、周瑜共撑危局, 并以他们的声望吸引来自北方的宾旅寄寓之士。 建安七年曹操责孙权质子,诸臣犹豫不能决,张昭、周瑜各执不同态度, 孙权“乃独将瑜诣母前定议”。 吴夫人采纳了周瑜建议,于是不遣质子。张昭、 周瑜在对外措置方面虽然有所异同,但在吴夫人参赞之下,广泛团聚宾客豪俊, 共持危局,江东始得改观,这一点他们二人是一致的。同书张昭传注引吴 书谓孙策死,“士民狼狈,颇有同异。及昭辅权,绥抚百姓,诸侯宾旅寄寓 之士,得用自安”。 孙权统事以后,积极招徕北来流寓特别是淮泗人士,如鲁肃、诸葛瑾、严 峻、步骘等人,孙策渡江时已经来到江东,但是都与孙策保持距离,不为孙策 所用。以鲁肃为例,鲁肃本与周瑜友善,二人同时渡江,但是鲁肃并不亲附孙 策,欲从曲阿北归巢湖以就郑宝,以周瑜力劝而止。把这位一直没有得到孙策 重用的政治人才推荐给孙权,后来,鲁肃成了江东政治舞台上极为活跃的政治 家。三国志卷5 4 吴书鲁肃传载:“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因密 三国志卷5 2 昊书、张昭传。 三国志卷5 4 * 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9 试论孙吴时期淮泗集团的兴衰 议日: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肃对日: 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隙剿除黄祖, 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这就是著名的“鼎足江东”的榻上策。这种立足江东,面向全国,有机会再图 进取的策略,完全符合当时东吴的利益。连那些本已出仕扬州牧刘繇于曲阿的 淮泗人士孙邵、滕胤等人,孙策渡江以后均寂尔无闻。都是孙权统事后,始陆 续入幕府的,成为孙吴早期在江东统治的文武重臣。所以孙权能在江东建立巩 固的政权,与淮泗人士的筹划和鼎立襄助是分不开的。 淮泗宾旅之士影响舆论至深,是稳定江东的重要因素。淮泗人士张昭和周 瑜合作所形成的孙吴权力结构,具有吸引宾旅寄寓之士的良好形象和容纳他们 的能力。宾旅寄寓之士归心,淮泗将领得到淮泗文人的合作,孙吴的统治基础 明显扩大了,立足点也大为稳固。他们或精于谋划,或勇于征战,成为孙吴政 权的中坚。这样,孙吴政权就能够在正常的军务、政务之中更多地吸收江东士 人参与,逐渐增加江东士人在政权中和在军队中的比重,逐渐消除江东人和江 西人之间的隔阂,为孙吴政权的江东化和政治轨辙的进一步转折,创造必要的 条件。但是,随着孙吴政权在江东阵脚立稳,淮泗集团与世居江东的大族在利 益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也日渐突现,两大集团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也就开始了。 三、淮泅集团与江东大族的矛盾 孙吴政权统治江东地区,历时8 0 余年。在当时鼎立的三大政权中,孙吴享 国时间最长。毫无疑问,这与淮泗集团与江东大族的鼎立支撑是分不开的。因 为孙吴政权的统治基础主要是淮泅流寓大族和江东大族,即使在孙吴政权全面 江东化之后,淮泗集团仍然是其依靠力量。三国志卷6 l 吴书陆凯传载 陆凯上疏孙皓即明确指出:“先帝外仗顾、陆、朱、张,内近胡综、薛综,是以 庶绩雍熙,邦内清肃。”吴郡顾、陆、朱、张为江东大族,汝南胡综、沛郡薛综 则是淮泗大族。可见江东大族祁淮泗集团这两大政治势力,同是孙吴立足江东 所必须依靠的力量。然而,世居江东的吴姓大族与北方南渡的淮泗集团毕竟是 建立在不同地域基础之上的两种政治势力,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政治、经济 1 0 试论孙吴时期准泗集团的兴衰 利益上的差异与冲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孙权称帝,标 志着孙吴政权江东地域化的最后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江东大族逐渐取代了淮 泗人士,成为孙吴政权的当轴主政者。”但是,淮泗人士作为个政治集团依然 存在,而且在政权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淮泗集团与江东大族政治、经济利 益的不同,势必导致两个政治集团之间发生矛盾,乃至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 分歧对立。孙权作为最高统治者,在处理这种矛盾和斗争时,其态度基本倾向 于淮泗人! f 二,与淮泗集团结成联盟,压抑、打击江东大族。此种情况在孙权执 政的嘉禾、赤乌年间( 2 3 2 一一2 5 0 年) 表现最为明显。 江东大族是具有浓厚的地域特点的土著豪族。他们在江东定居已久,凭借 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宗法势力而独霸一方,称雄于乡里。另一方面,尽管 自东汉末年以来江东大姓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得到发展、壮大,成为一股不容忽 视的区域性社会势力,但由于此时南方经济刚刚走出低谷,江东大族的势力尚 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不能与北方宗法封建性大地主的力量相匹敌。江东大族 的这些特点,使得他们主要着眼于江东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着眼于自身在江东 地区的既得利益,趋向于拥重自保。即使江东大族中的相当一部分与孙氏政权 相结合后,其注重区域的特征依然存在,并且通过他们的政治代表强烈地表现 出来。如公元2 2 2 年,江东大族陆逊督率诸将击败来犯的蜀军,刘备仓皇逃归 白帝城。这时,徐盛、潘璋等将领竟相上表孙权,建议乘胜攻击。可是陆逊却 以曹魏将乘机袭击后背为由,不同意穷追刘备,并立即下令退兵。此外,江东 望族顾雍也对攻蜀、攻曹魏的做法明确表示反对,力主加以“禁制”。陆逊、顾 雍都是江东大族的代表人物,他们反对主动出师攻魏或蜀,其实质就是反对把 他们所拥有的人力、物力消耗在对外扩张的战争之中,江东大族的根基在江南, 基本利益也在江南,他们要求孙吴政权以保护地域利益为前提。 相比之下,淮泗集团的情况则有明显的不同。孙吴政权中那些出身于淮泗 地区的官员,无论是追随孙策进击江东的将士,还是先期南渡的宾客寄寓之士, 都是刚到江东不久,他们在江东并没有根基,因而他们所希望的就是早日攻取 北方,重新恢复并拓展他们先前的基业。即使这一目标一时难以实现,他们也 希望通过对外战争尽可能多获取一些实际利益,因此,淮泗集团中的人物便积 极主张对魏、蜀发动战争。公元2 0 8 年,面对咄咄逼人的曹魏大军,扣张抗曹 田余庆暨艳案及相关问题刊于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 93 。 1 l 试论孙吴时期淮泗集团的兴衰 最力者就是淮泗集团领军人物周瑜和鲁肃。赤壁之战后,周瑜不仅立即进军夺 取曹魏的南郡,而且积极准备远取益州,只是因为病死而未果。公元2 1g 年献 策并亲自率军袭杀蜀将关羽夺取荆州的吕蒙,也是淮泗人物。由此不难看出淮 泗集团与江东大族在政治目标上的歧异。 淮泗集团与江东大族不仅在政治目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而且在经济利 益上也有很大的冲突。江东大族经济基础深固,早己把江东地区视为自己独占 的势力范围,因而对于进入江东的外来势力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戒心和抵制,惟 恐损害和侵夺了他们的既得利益,这就使得两大利益集团为争夺经济利益而展 开勾心斗角的冲突。孙氏经略江东的初期,许多江东大族持疑惧、敌视甚至武 力反抗的态度,如“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余人,处处屯聚”,经济利益上的冲 突便是深层次的原因之一。 江东大族是控制地方的力量,也是地方割据政权的阶级基础。如果孙吴政 权要立足于江东,就必须争取江东大族的支持和拥护,必须作出种种妥协和让 步。孙权继立后,在争取江东大族支持的问题上作了多方面的努力。一是与顾、 陆、朱等江东大姓联姻,藉以把江东大姓的利益与孙氏政权的存亡联系起来; 二是给予江东大族及其子弟以种种优厚待遇,保障其政治和经济利益。通过一 系列妥协、笼络和优待的措施,终使江东大族转变了对孙氏政权的态度,由疑 惧、敌视而走向全面合作。 然而,随着江东大族与孙氏政权全面合作,其在孙氏政权中的地位和影响 的急剧上升,对孙氏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与此同时,淮泗集团的地位则大为 削弱,这是孙权所不能容忍的。于是淮泗集团、孙氏皇权与江东大族之间的矛 盾与冲突也就日益尖锐地展开了。 ( 一) 淮泗集团与暨艳案 淮泗集团为孙吴据有江东出力甚多,成为早期孙吴政权的中坚。这种情况 赢至孙权继立的初期亦无大的变化。孙权年少登位,全赖张昭、周瑜等“委心 而服事”才得以平稳过渡。史称:“昭率群僚自立自辅之,中外将校,各令奉职”, 三国志卷46 昊书- 孙策传。 1 2 试论孙吴时期淮泗集团的兴褒 又称:“及昭辅权,绥抚百姓,诸侯宾旅寄寓之士,得用自安”。于是“待张昭 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军。招延俊秀,聘求名t ,鲁肃、诺 葛谨等始为宾客”。这些宾客或是文武重臣,或是随孙策南渡的旧臣,或是招 延聘求的新人,但依然是淮泗人物。由于当时外有强敌逼迫,内则根基未固, 而且江东大族虽未进入孙氏政权,但却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宗法势力,所以 淮泗集团与江东大族之间的力量大体相当,维持着相对的平衡,因而它们基本 上相安无事。 然而,赤壁之战后,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从当时的天下大势看,北方的 曹魏经赤壁一役而元气大伤,虽从未放弃对江东的袭扰,但来自北方的威胁毕 竟已大为减轻,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孙权得以把主要的精力转向稳固江 东的各项建设,其中也包括政权建设。再从当时江东的情况看,赤壁之战后, 自公元2 1 0 年至2 1 9 年,周瑜、程普、鲁肃、吕蒙等淮泗集团的杰出人物相继 去世,此时虽然还有张昭、诸葛谨、吕范、步骘等淮泗人物仍担当着孙氏政权 的文武重任,然而或年事已高,或资质略逊,淮泗集团的力量和影响己呈现下 降的趋势:且淮泗集团他们毕竟是北方南下的客居江东的士族,裙带姻亲、门 生故吏不多,社会基础不厚、政治经济势力有限,和江东原有士族豪强相比, 显得弱而衰落。在此形势下,孙权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广泛地吸纳江东士人, 并委以文武重任。公元2 1 9 年,作为昊郡顾、陆、朱、张四大姓代表人物之一 的陆逊,被拜为偏将军右都督,取代吕蒙以当荆州上游之任,公元2 2 2 年,又 被任为大都督,督率诸将迎战刘备。对于孙吴政权极为重要的上游统帅之任, 从此转入江东大姓之手。这是一个重要标志,它意味着淮泗集团作为孙氏政权 主体的地位已经动摇,江东大族的地位和影响则急剧上升,并已呈现出取前者 而代之的明显趋势。从此之后,江东大族特别是吴郡顾、陆、朱、张名显州郡, 累世不衰,“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僮仆成群,商贩 千艘,腐谷万庚,积储富于公室”。 随着江东大族政治势力的急剧膨胀,孙吴统治集团内部的力量平衡状态被 打破,矛盾和冲突也随之产生。孙权之所以给江东大族军政大权,其主要目的 是为了赢得他们的支持,巩固在江东的统治,另一方面也为了消除国内的矛盾, 三国志卷52 吴书张昭传。 三国志卷47 吴书吴主孙权传。 葛洪:k 抱朴子昊失篇。 1 3 试论孙吴时期淮泗集团的兴衰 抵御曾魏的威胁。其实,从内心深处,孙权是主张加强君主集权的。三国志 卷5 2 吴书诸葛谨传载孙权评论曹魏政治的一段文字,充分表现了孙权主 张强化君权的思想。“闻( 曹睿) 任陈长文,曹子丹辈,或文人诸生,或宗室戚 臣,宁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 夫威柄不专,则其事乖错。自古至今, 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刺转向蹄齿者也。强当凌弱,弱当求援,此乱亡 之道电。”为了强化君权,孙权希望统治集团内部的的各派力量能保持均衡, 不愿意看到一方过分强大而威胁中央集权。而在此时发生的暨艳案为孙权遏止 江东大族势力的膨胀提供了机会。 孙权黄武三年( 2 2 4 年) ,选曹尚书暨艳和与其“更相表里,共为腹背”的 太子太傅张温,以“核选三署”为名,行“弹射百僚”之实,矛头直指淮泗集 团。三国志卷5 7 吴书张温传载其梗概曰: 艳字子休,亦昊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艳性狷厉,好为清 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惯。弹射百僚,核选三署, 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贪鄙。志节污卑,皆以为军 吏,置营府以处之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曾郎徐彪,专用私 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 即温罪。 考张温与暨艳的澄清吏治,虽亦有维护孙吴统治的用意,但其实质是派系 斗争的产物。张温出自吴郡四姓,暨艳亦属江东地主集团,二者之所以“结连 生死”,实因有着利益关系的缘故。暨艳也是吴郡人,在张温的提携下才当上了 选曹尚书,可见他与吴四姓实属同一利益整体,在政治利益冲突到来之时他必 然与吴四姓等江东大族保持高度的一致。因此,当张温等吴四姓中的骨干分子 急欲使江东大族取代淮泗集团成为孙吴政权的主体时,暨艳必然与之“更相表 里,共为腹背”。 黄武初年,江东大族的权势呈不断的上升的趋势,而淮泗集团的力量则不 断减弱。此时江东大族的几个首脑人物己步入孙吴统治集团的核心,陆逊、已 掌握了孙吴军权,顾雍、张温、朱桓等骨干人物皆己担任要职。但是,代表国 家最高行政长官的丞相一职却仍由淮泗集团的孙邪担任,这种局势严重影响了 江东大族的进一步扩张,必然会引起江东大族的不满,因此,张温、暨艳检核 三署,弹射百僚,所淘汰排斥的人物只能是力量渐衰,但仍然占据孙吴政权主 1 4 试论孙吴时期准泗集团的兴衰 体地位的淮泗集团。史料证明,张温、暨艳二人的主要攻击对象是孙吴的第一 任丞相淮泗人孙邵。“孙邵字长绪,北海人,长八尺。为孔融功曹。黄武初 为丞相,威远将军,封阳羡侯。张温、暨艳奏其事,邵辞位谢罪,权释,令复 职。孙邵作为丞相,在张温、暨艳的攻击之下,竟然辞职谢罪,可见不是惧 怕张、暨二人,而是担心张、暨身后的支持力量。高敏先生认为:“张温、暨艳 之所以敢f 贬损淮泗武人和北方流寓地主,打击第一任丞相孙邵,是因为他们 确有一个集团,连孙权也害怕这个集团。”9 那么,这个集团就是江东大族,张 温、暨艳正是得到了江东大族的支持后才敢于向孙邵开刀的。他们强力弹劾孙 邵的目的是,孙邵属南渡的淮泗宾客,时任丞相,位居中枢,掌握着孙吴的最 高行政大权,而此时,江东大族的势力不断上升,吴四姓之一的陆逊已掌握了 军权,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实现对中枢政要的控制,不再受淮泗集团的牵 制,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搬掉孙邵,控制相权。 为了保有江东,孙权不能不依靠江东大族,但与此间时也要维护淮泗集团 的利益。对于孙权来说,既要依靠江东大族,同时又要设法遏止其势力的急剧 膨胀,利用淮泗集团来制约江东大族,与之对抗,竭力维持两大集团之间的相 对平衡,才更有利于政权的稳固。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孙权出面干预,对张温、 暨艳所代表的江东大族弹射、打击淮泗人集团的做法坚决表示反对,在丞相孙 邵“辞位请罪”之后,仍“释令复职”,并严惩张温与暨艳二人,暨艳被迫自杀, 张温受牵连举家被废。 在张温、暨艳“弹射百僚”问题上,孙权更多地倾向于淮泅集团,其原因 是:首先,淮洒集团成员追随孙氏兄弟征战有功,为孙氏立足江东发挥了举足 轻重的作用,没有淮泗集团,就没有孙氏在江东的基业。其次,淮泗集团从淮 泗地区渡江来到江东,既无深厚的社会基础,也无雄厚的经济实力,他们的利 益完全系于孙氏政权,并不对其构成威胁。而江东大族情形则相反,他们不仅 拥有深厚而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且拥有相当的政治、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流体机械原理及储能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中式餐厅装修设计合同
-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Java+Web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数据库原理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试卷(B版)含解析
-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日本文化概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丽水学院《第一外国语(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书法与板书设计实践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健康医学院《企业运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体育学院《外国文学史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体外膈肌起搏器
- “数学悖论”-辛普森悖论
- 六宫格数独100题
-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送审资料清单
- 中文产品手册机架效果器tcelectronic-triplec manual chinese
- 人卫版内科学第九章白血病(第3节)
- 食堂设备维修记录
- DB65∕T 4357-2021 草原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规程
- 幼儿园绘本:《闪闪的红星》 红色故事
- 植物生理学_第七版_潘瑞炽_答案
- FZ∕T 60021-2021 织带产品物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