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有效课堂提问: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基于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有效课堂提问: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基于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有效课堂提问: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基于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有效课堂提问: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基于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有效课堂提问: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基于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l a b s t r a c t 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a g r e e dt h a tq u e s t i o ni st h em o s tc o m m o n 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 si nt h et e a c h i n gp r o c e s s f r o m2 0 t hc e n t u r yt i l ln o w , s c h o l a r s 舶m h o m ea n da b r o a dc a r r i e do u tal o to fe f f e c t i v er e s e a r c ht o w a r d sc l a s s r o o mq u e s t i o n i n g w h i l ei nc h i n a , t h er e s e a r c hi s m a i n l yf o c u so nt h es i n g l eo b s e r v a t i o na n dt h e o r vo f c l a s s r o o mq u e s t i o n i n g ,w h i c hi sl a c ko f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q u e s t i o n i n ga n ds t u d e n t s , t h i n k i n ga n dl e a r n i n g ,硒w e l la si t si m p r o v e m e n tr e s e a r c h f r o mt h ev i e wo fp r o m o t i n g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t u d e n tt h i n k i n g ,m a k i n ga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f o rs t u d e n t s ,a ni n t e r v i e w o u t l i n ef o rt e a c h e r sa n dc o g n i t i v eq u e s t i o na n dq u e s t i o n i n go b s e r v a t i o nf o r m a f t e r c o m p r e h e n d i n gc u r r e n tc l a s s r o o mq u e s t i o ns i t u a t i o na m p l y ,c o o p e r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i s c o n d u c t e dw i t ham a t ht e a c h e r t h r e es t u d i e ss h o wt h a tt h em a i np u r p o s eo fc l a s s r o o mq u e s t i o n i n gi sc o m p l e t i n gt h e t e a c h i n gt a s k ,r a t h e rt h a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t u d e n tt h i n k i n g b a s e do nt h er e s u l t s ,t h e t h e s i se s t a b l i s h e sf o u rk i n d so ft o p i c sw h i c ha r er e l a t e d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t u d e n t s , t h o u g h t :t h ep r o b l e m sr e q u i r i n gh i g h l e v e l t h i n k i n g ,e n c o u r a g i n gm o r es t u d e n t st o p a r t i c i p a t ei nt h i n kd e e p l y , t e a c h e rf e e d b a c k ,a n dt h ea s s e s s m e n tt o o lo fs t u d e n t s , t h i n k i n g i no r d e rt o a n a l y z e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c l a s s r o o mq u e s t i o n i n ga n ds t u d e n t s , t h o u g h t ,t h i sg r a d u a t i o nt h e s i ss e l e c t st w or e s e a r c ht o p i c sw h i c ha r e “w a i tt i m e ”a n d “s t u d e n tq u e s t i o n i n g ”t oi m p r o v ec l a s s r o o mq u e s t i o n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e x t e n d i n g w a i tt i m er e a s o n a b l yi si nf a v o ro fs t u d e n tt h i n k i n g a n du n d e rt h er e a di t e m s g u i d a n c e , s t u d e n t sc a na s kq u e s t i o n so nt h e i ro w n ,w h i c hi st h es t a n d a r dd e f i n i t i o nf o rs t u d e n t s , t h o u g h t b a s e do nc o o p e r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a n do t h e rc l a s s r o o mo b s e r v a t i o n ,t h et h e s i sa n a l y z e s c o n n o t a t i o n so f h i g h - q u a l i t yp r o b l e m :c l e a rl o g i c a lo r d e r , z o n eo fp r o x i m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w h i c hi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s t u d e n tk n o w l e d g ea n dc l e a rf o c a l p o i n to fc o n t e n t i ta l s o s u m m a r i z e st h e e f f e c t i v e “q u e s t i o n i n g s t r a t e g y :a s k i n gq u e s t i o n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o r d e r o fd e s i g n e dq u e s t i o n s ,c l e a rs t a t e m e n to ft h ep r o b l e m ,s p e c i f y i n gt h ew a yo ft h i n k i n g , g i v i n ga p p r o p r i a t et i m et os t u d e n t s ,a n dr e a s o n a b l ec h o i c et os t u d e n t s f u r t h e 硼o r e t h e t h e s i ss u m m a r i z e st h ee f f e c t i v ef e e d b a c ks t r a t e g y :r e c o g n i t i o na n dp r a i s eo ft h er i g h t q u e s t i o n s ,r e a s o n a b l eg u i d ea n dc o r r e c tf o rt h ew r o n gp r o b l e m s ,a n df u l l ye x a m i n i n go f 50洲0 洲437iiiil洲y i n c o m p l e t ea n s w e r s i na d d i t i o n , t e a c h e r ss h o u l dt a k ev a r i o u sm e n u s ,s u c ha st o p r o v i d ec o n t e x ta n dt oc r e a t eah a r m o n i o u sc l a s s r o o ma t m o s p h e r et oe n c o u r a g es t u d e n t s t oa s kq u e s t i o n s o nt h eb a s i so fs u m m a r i z i n g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r e f l e c t i n go nm yo w n t h o u g h t s ,t h ep a p e r p o i n t s o u tt w oc h a r a c t e r so fc l a s s r o o mq u e s t i o n ,w h i c ha r c “n o ta f f e c tt h eg e n e r a l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h i d d e nb u tb e a u t i f u ls p o t ”t h el a s t p a r to ft h i sp a p e rp r e s e n t sf i v e c o n c r e t ep r o p o s a l sf o rr e s e a r c hi m p r o v e m e n t ,w h i c ha r e “f o c u s i n go nh o wt os o l v et h e p r o b l e mr e q u i r i n gh i g h e rl e v e lo ft h i n k i n g ”,b r o a d e n i n gt h es c o p eo f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h o wt oe n c o u r a g es t u d e n tt oq u e s t i o n i n g ,d e v e l o p i n gs t u d e n tt h i n k i n gr a t i n g s c a l e a n d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q u e s t i o nb e h a v i o ra n dn o n q u e s t i o nb e h a v i o r k e yw o r d s :c l a s s r o o mq u e s t i o n i n g ;t h i n k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 ;e m p i r i c a lr e s e a r c h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一、问题提出1 二、研究意义3 三、名词释义3 四、问题阐述6 五、研究方法6 六、研究思路与整体框架7 第二章文献述评1 0 第一节提问行为溯源1 0 第二节国内外课堂提问研究概况1 0 一、课堂提问的描述性研究对课堂提问本身的研究1 1 二、课堂提问的相关性研究对有效提问的研究1 7 第三节文献分析2 1 第三章研究设计2 2 第一节研究工具2 2 一、问题与提问观察量表2 2 二、评价问卷2 5 三、访谈提纲2 5 第二节研究对象2 5 一、课堂观察对象2 5 二、问卷调查对象2 6 三、访谈对象2 6 第三节数据收集与处理2 6 一、数据收集2 6 二、数据处理2 7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分析2 8 第一节问卷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2 8 一、问卷统计结果2 8 二、问卷统计结果分析2 9 第二节课堂观察研究结果与分析3 0 一、d 老师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3 l 二、j 老师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4 l 三、d 老师与j 老师课堂提问的比较研究4 8 第三节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5 2 一、访谈数据5 2 二、访谈数据分析5 2 第五章研究结果总结与讨论5 5 第一节课堂提问现状总结5 5 第二节课堂提问研究主题分析5 7 第六章合作研究5 9 第一节关于等待时间的研究5 9 第二节关于学生提问的研究6 4 第七章有效课堂提问的内涵与策略6 8 第一节有效课堂提问的内涵6 8 第二节有效提问的标准为了思维发展提问的策略6 9 一、优质问题:7 0 二、有效“提”的策略7 2 三、有效反馈的策略7 4 四、促使学生提问的策略7 5 第八章研究结论、反思与建议7 7 第一节研究结论7 7 一、课堂提问现状7 7 二、合作研究7 7 三、有效提问的内涵和策略7 7 第二节课堂提问品性反思7 8 一、无关大局的课堂提问7 8 二、别有洞天的课堂提问7 8 第三节研究的不足与后续研究空间7 9 一、研究的不足8 0 二、后续研究空间8 0 参考文献8 2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8 5 附录l 只有一个地球8 6 附录2 问题与提问观察量表8 7 附录3 课堂提问学生评价问卷8 9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9 0 附录5 解方程课堂提问流向图9 l 附录6 “希望工程”义演课堂提问流向图9 2 附录7 u n i t1 ls e c t i o nbp e r i o d2 课堂提问流向图9 3 附录8u n i tl ls e c t i o nbp e r i o dl 课堂提问流向图9 4 附录9 教师访谈总结9 5 致谢1 0 1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1 0 2 第一章绪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革新教学方式成为教育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探究 式教学、合作学习、讨论式教学等“新潮”的教学方式蜂拥而至,大有颠覆传统教 学模式之势。然而,十年过去了,多数课堂教学仍旧陷于“教师主讲、学生主听” 的“泥沼”。学界在热议,一线教师在改与不改间徘徊,甚是恼人。对于这种状况, 笔者亦甚感迷惑“如何改才能逐渐转变中国的课堂教学现状? ”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对教学改革的阐述极富指导意义,“持久地 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把注意集中在严格要求思维、促进 思维和检验思维的种种条件上。1 然而,我们的教学过分重视学生获取和积累知识 资料,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致使教学改革“换汤不换药”。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 发展呢? 多次深入课堂听课后恍然大悟,原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教师每天都频繁运用的“提问 。 第一章绪论 一、问题提出 2 0 0 7 年1 2 月1 2 日,在青岛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的组织和引领下,于青岛大枣 园小学开展“与名师同上一堂课”活动,活动具体情况见表1 1 。 表l - l :“与名师同上一堂课”活动情况 授课教师性别教龄授课时k授课内容 潘老师女2 4 5 分钟 北师人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刘老师男1 0 年以上骨干教师 只有一个地球( 全文见附录1 ) 下面是两位老师的课堂实录片段: 1 潘老师课堂教学实录 ( 注:t 为教师的缩写,s 为学生的缩写,括号内容为笔者注) ( 课堂导入后) t : “下面,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 ( 大约3 - 4 分钟后,很多学生举手) s i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 亲。” ( 老师没有评价该生的回答,而是接着追问) t :“为什么称地球为母亲? ” s i : “因为地球上有资源提供给人类使用。” t :“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 s 2 : “地球无私慷慨。” 1 【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们教育出版,1 9 9 0 1 6 7 1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说的对,那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表现地球慷慨无私的句子吗? ” ( 不到半分钟,很多学生举手) s 3 :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 学生3 说完,潘老师给予了肯定,接着提名另外一个学生) s 4 :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 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t : “嗯,同学们找的很好,这些句子都能反映地球母亲的慷慨无私。还有 句子能说明地球的可爱吗? ” ( 接下来,有两位学生起来回答,潘老师只是对这两位学生的答案给予了肯定, 接着进入下一主题的教学) 2 刘老师的课堂实录 ( 课掌导入后) t :“孩子们,我们的地球可爱在哪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老师一会 找同学谈谈你的理解。” ( 大约3 - - 4 分钟后,可能由于是陌生老师,举手的学生并不多) t : “就这几位同学举手,我觉得其他同学也会。老师再给大家一点时间。” ( 逐渐,举手的同学多起来了) s 1 :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 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t : “说的好,孩子,非常棒。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吗? ” ( 学生1 还站着,刘老师给予了该生大概5 秒的思考时间) s i : “我觉得地球像漂亮的水晶球,很可爱。” t :“嗯,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很好,请坐。” ( 接下来,刘老师没有急着找其他学生起来回答,而是做了一番指导和讲解) t : “同学们,接下来,你们在课文中找句子时,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 受。你们起来回答时,说说自己的体会,但要指出你根据哪些词语得来的感受,抓 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数字回答。” s 2 : “我觉得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 3 0 0 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 中,就像一叶扁舟。也表现了地球的可爱。另外,从6 3 0 0 多公里、扁舟 两个词我体会到了地球相对宇宙的小巧,表现了地球的可爱。一 t : “说的太好了,扁舟一词找的真准确。” ( 随后,学生的热情越来越高,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有回答正确的,也有不 正确的。遇到学生回答错误时,刘老师并没有评批,而是通过不断的追问和言语激 励“老师相信你会找出来,再想想 等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2 第一章绪论 3 分析与评价 该堂课的知识教学目标是理解全文的中心句“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 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两位老师都采用了问答的教学方式,非独白式的讲解,取得 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细致地分析两位老师的提问技巧,却存在明显的差异,效果 亦大相径庭。首先,问题的表述,潘老师采取命令式的陈述,而刘老师的语言相对 温和,“孩子们 、“谈谈 等词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之后的提示指明了学 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方法与方向。其次,理答的方式,刘老师的表扬及时而富有针 对性,潘老师的反馈相对单薄。课后,听课的专家和教师一致给刘老师的课予好评。 回学校后的相当一段时间,两堂课的情形经常浮现于脑海,尤其是刘老师的课, 没有采用“时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只是以教师们喜闻乐见的提问便让 课堂生气盎然,效果显著。之后的听课,笔者逐渐偏重于对教师提问的观察和研究, 直至毕业论文选题确定以“教师提问”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许多教师相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但“在正规教育中各个年级都有许多学生的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不到要求。 1 为此,在课章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如教授思维的方法、锻炼学生问题解决的技巧 等,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必须予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本研究以课常提问为研究视角,探讨其与学生思维发展的关系,拓展并丰富了课堂 提问的研究视域。 然而,国内外研究一致发现,尽管教师每天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提问方法,提 问行为的结构亦非常简单,但真正深通提问之道的教师却凤毛麟角,提问数量多、 提问类型偏记忆、追问质量不高等不仅不能发挥提问的促思维发展功能,也严重削 弱了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研究课堂提问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即在系 统、全面了解课堂提问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低效课堂提问的改善措施,增强教师对 提问有效性的认知意识和操作能力。 三、名词释义 1 提问 辞海中,只有对“提 和“问 的单独解释,而没有将两者组合成词。按 照辞海的释义,“提”有八种意思:( 1 ) 把东西悬空拿着:( 2 ) 提拔; ( 3 ) 举,举出;( 4 ) 取,取出;( 5 ) 率领;( 6 ) 一种舀取液体的用器;( 7 ) 鼓名; 1 - 美 r o b c r tj s t c m b c r g ,w c n d ym w i l l i a m s 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0 0 3 2 7 7 页 3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8 ) 姓。”1 “问”有十种解释:“( 1 ) 有所不知而询于人以求解答; ( 2 ) 审问, 追究;( 3 ) 问候,慰问;( 4 ) 聘问;( 5 ) 馈赠;( 6 ) 管、干预;( 7 ) 命令;( 8 ) 书信、音信;( 9 ) 通闻;( 1 0 ) 姓。 2 从两个字的解释来看,“问”字就含有向他人提出质疑和问题的意思,如“有 所不知而询于人以求解答 、“审问、追求”。“提 更多的是动词释义,与“问 连用,“提问”的意思可以表达为:一方因为某种原因( 不知道、想了解某件事) 审问或追求另一方,或者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干预、举出命令等。 英文中,提问的单词是“q u e s t i o n ”,在c o l l i n s 字典中,关于q u e s t i o n 的解释主 要有以下四种3 : ( 1 ) “aq u e s t i o ni saf o r mo fw o r d sw h i c hy o us a yo rw r i t ei no r d e rt oa s ks o m e o n e a b o u ts o m e t h i n g ,f o re x a m p l ei fy o un e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 ,o ri fy o uw a n tt ok n o wt h e i r o p i n i o n 。”此时q u e s t i o n 做名词,意指“为了询问某人关于某事而说出或写出的专 门类型的词语或句子”。 ( 2 ) “i fy o uq u e s t i o ns o m e o n e ,y o ua s kt h e mal o to fq u e s t i o n sa b o u tap a r t i c u l a r s u b j e c t 。 此时q u e s t i o n 做动词,即“如果向某人提问,询问的是关于某一个特定 领域的一些列问题 。 ( 3 ) “i fy o uq u e s t i o ns o m e t h i n g y o ue x p r e s sy o u rd o u b t sa b o u tw h e t h e ri ti st r u eo r w o r t h w h i l e 。”q u e s t i o n 做动词意,“询问某事,因为询问者对该事是否为真或有价 值表达自己的怀疑 。 ( 4 ) “i ft h e r ei ss o m eq u e s t i o na b o u ts o m e t h i n g t h e r ei sad o u b to ru n c e r t a i n t ya b o u t i t 。”q u e s t i o n 此时做名词,意指“某事存在某些不确定的地方,即意某事的不确定 性”。 综上四点,q u e s t i o n ( 提问) 有两类意思:一是名词性质的,用于询问他人的一 种形式或者指代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一是动词性质的,由于某人不了解某事或者 对某事持怀疑态度( 前提是知道这件事) 而向他人传达自己的询问或质疑。 上述解释表明,国内外对提问( q u e s t i o n ) 的释义有相似的地方也有截然不同的 地方,概括而言,有以下几种含义: ( 1 ) 名词性的,专指问题本身,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形式的; ( 2 ) 名词性的,指物体或事物本身所含有的不确定性; ( 3 ) 动词性的,由于不了解某事而询问或审问其他人; ( 4 ) 动词性的,了解某事,但对该事持怀疑态度而发问; 1 辞海一卜海:上海辞书i l j 版社,1 9 8 9 1 8 4 8 页 2 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8 9 2 2 9 4 页 3 c o l l i n sc o b u i l de n g l i s hl a n g u a g ed i c t i o n a r y 【d e v e l o p e da n dc o m p i nt h ee n 9 1 d e p a tt h eu n i v o f b i r m i n g h a m 】e d i nc h i e fj o h ns i n c l a i r l o n d o n ;g l a s g o w :c o l l i n s ;s t u t t g a r t :k l c t t ,1 9 8 7 1 1 7 7 p 4 j1,jij 第一章绪论 ( 5 ) 动词性的,对其他人所进行的干预或下达命令。 2 课堂提问 根据“提问的定义,课堂提问可以理解为:教师为了一定的目的( 如激发学 生思考、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等) 采取一定的手段( 如嘀咕声、手势语言、面部表情、 身体接触)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言语反应咆括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反应进 行反馈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包括三方面内容: ( 1 ) 能够引发学生言语或身体反应的以词语或句子形式出现的问题( 教师为了 一定的目的而构建的问题,包括对学生的干预和命令) ; ( 2 ) 引发学生对问题反应的方式( 如口头表达、媒体语言、手势语等) 向 学生提出、呈现问题; ( 3 ) 学生回答问题及教师对学生答案的反馈。 另外,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本研究把教师在课堂上以口头言语和书面文字 形式呈现出来的带有任务性质( 指向学生) 的句子统称为问题。再者,根据教师在 课堂上的任务,把教师提出的问题区分为管理型问题和教学型问题。例如,教师发 觉学生走神或做别的事情时经常会说“,你在干什么? 、“想什么呢? 以此提醒学生关注教学内容,此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属管理型问题。教学型问题是教 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促进学生的学而提出的问题,该类问题具备命令的功能,含 有强制的性质,即客观上,学生都必须思考提出的问题,随时准备给予自己的答案。 教学型问题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3 思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 s t e r n b e r g ,r j ) 指出,“在较为正式的定义中, 思维包括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和加工。在学校教育中,思维包括两个非常重要的部 分,一个是概念形成,即对头脑中的观念的组织和归类。另一个是推理能力,即由 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1 我国学者认为,“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是对客观事物 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它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主 要表现在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2 上述学者关于思维的定义大同小异,归纳而言,思维是人脑借助一定的手段和 方式( 如言语、动作等) 对信息进行的直接和间接的表征与加工,其形式包括概念、 推理和判断等。 4 思维发展 思维发展是组合词,其意兼思维与发展而得。一般认为,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 1 美 r o b e r tj s i c m b c r g ,w e n d ym w i l l i a m s 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 匕京:中周轻工业出版社,2 0 0 3 2 7 6 页 2 范安平,彭春妹主编张灵,罗润生副主编教育应用心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3 9 3 页,1 0 3 页 5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具体到思维发 展,可以理解为概念的形成、推理和判断技能有效性的持续提升。无论是“物体、 人物、事件或观念在人脑中加以抽象或归类 ( 概念) ,还是“证据得出结论的过 程 ,都离不开一定的思维过程。“思维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由分析、综 合、比较、抽象、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多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来实现的。 据此分析,思维发展可以理解为,学生合理、准确、有效地选择和经历一定的 思维过程,以充分理解概念,并能将新学的概念和已知概念联系起来,以及将他们 在课堂上看到的和听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达到迅速、精准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问题阐述 本研究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开发课堂提问观 察量表,系统全面了解被研究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实际情况,根据研究所得的实际 情况创新研究视角,与被研究教师进行合作研究,改善课堂提问现状以提问促 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以成功的提问改善经验和优质课堂提问实践为参考,论述有 效提问的内涵及标准。 具体而言,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课堂提问现状如何? 这个问题具体包括:问题的设计? 提问的类型? 学生回答之前的思考时间? 教 师理答学生答案的方式与效果? 2 与教师进行合作研究以改善课堂提问? 这个问题包括的内容有:根据被研究教师的课堂提问现状确定具有研究可行性 的主题? 与教师开展合作研究以改善课堂提问的薄弱环节? 3 有效提问的内涵和策略是什么? 该问题待研究的内容有:有效的问题具有哪些特点? 如何向学生呈现问题是有 效的? 如何评价学生的回答更为有效? 4 提问在课堂中的地位如何? 需要明确的有:提问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对提问的改革能否成为课堂教学 改革的突破口?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行动研究。 1 文献发。文献研究的主要工作是在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查找与分析国内 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文献,梳理国内外关于有效提问的既有研究视角和结论, 1 范安平,彭春妹主编张灵,罗润生副主编教育应用心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3 9 3 页,9 9 页 6 第一章绪论 这是整个研究的一个逻辑起点。 2 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理清国内外关于有效提问的内涵和操作要求,结合前期 课堂观察所得,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 3 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 如眼、耳等) 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 ,直接或间接( 主要是直接) 从课堂 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靠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 本研究主要 采用重点观察法,即“限于某一特定的或界定明确的课堂活动或教学实践 2 的观察, 观察点仅限定于论文的研究主题教师课堂提问。观察工具为自制的课堂提问观 察量表。 4 行动研究 根据行动研究的积极提倡者、英国学者艾略特( j e l l i o t ) 的定义:“行动研 究是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是以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 究取向。根据前期课堂观察结果,与被研究教师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改善课堂提 问。 六、研究思路与整体框架 1 研究思路 ( 1 ) 梳理文献,对已有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在此基础上确定论文研究的主题和 研究视角。 ( 2 ) 根据论文观点和研究需要确定论文整体框架及其逻辑关系。 ( 3 ) 根据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法,开发研究工具。 ( 4 ) 进行实证研究。 ( 5 )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归纳研究结论,提出研究构想。 2 论文整体框架 本论文由序言和相互关联的七章构成,各章内容如下: 序言:阐述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明晰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法,明确提问和 课堂提问的概念,并整理论文的整体框架。( 第一章) 第二章:系统梳理国内外过于提问和有效提问的研究,为研究设计打好基础。 第三章:根据有已有研究成果和多次听课实践,设计研究工具,选择研究对象, 阐述研究过程。 1 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2 1 - 2 页 2 【英】戴维霍普金斯著杨晓琼译教师课堂研究指南( 第三版) 一卜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9 7 0 页 3 转引自: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0 4 4 8 页 7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对课堂提问进行观察,了解学生和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看法,以达到全 方位研究课堂提问现状的目的。 第五章:总结课堂提问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后续( 合作) 研究主题。 第六章:在上述研究主题内,选定具体的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方案,与合作教 师进行课堂提问的改善研究。 第七章:反思合作研究的过程和结论,并结合听( 其他) 课时对优质提问行为 的总结,探讨有效提问的内涵和实践可操作策略。 第八章:总结研究结论,反思课掌提问的品性,指出进一步的可研究主题。 论文整体框架如下图1 1 : 8 绪论 l 文献综述 i + 研究设计 上 现状描述 合作研究 第一章绪论 研究内容 厂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叫概念界定:课堂提问包括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 l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初步确定研究土题: - 国内外课堂提问研究现状匕课堂提问促进学生 思维发展。 与策略 研究总结、反思与建议 坚翼誊詈 正式确定研究主题: 蒿誓篇爨方式一巍坌茹嚣量翼罂2 篙袭蠹同意冷意蕹蔗一 对学生同答的回应 心砒及胶。 思维层次要求高的问题 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思考 评价方式 如何判断学生在学习和思考,开发评价上具 增加等待时间 促使学生提问 优质问题的特点 有效提的策略 有效反馈策略 促使学生提问的策略 图1 i 论文整体框架 9 卷问表价量评 察生纲观学提问问淡提提访堂题师课课教 厂t - 厂弋 提发题堂维土 iii课思究i 讨促研探问展 涵内的li问提效有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文献述评 第一节提问行为溯源 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常用的教学方式。我国,据史料记载,大教育家孔子就常用 带有启发性的提问教育其弟子,其弟子颜回这样形容孔子的教学:“夫子循循善诱,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孔子亦常用“叩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学 生从事物的f 反两方面去探求知识。我国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也不 乏对提问的精彩论述,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意思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是勉强学生学习,要激励而不是压抑,要启发而不 是代替学生去做结论。为此,学记强调教师应该成为“善问者”,具体原则是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意即“教师 要从容易回答的问题开始,使学生能够回答,再逐渐深入,使学生从回答中也得到 悟解,最后达到师生共同满足。 1 同时,学记强调教师做一个“善待问者”, “善待问着,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 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教师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轻重难易而答,才符合学 生的愿望,也是所有答问的方式。这些思想在今日看来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教 学启发意义。 西方,最早使用提问方法进行教育活动的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他甚为推 崇问答的方式启发学生探求真理,其提问法被后世称为“助产术”。这是一种教师 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用反诘 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观点的荒谬,之后,教师再用提问、事例的方式启发学 生,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该方法也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2 。1 7 世纪,随 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提问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课堂,成为教师首选教学方法。 第二节国内外课堂提问研究概况 虽然提问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直到2 0 世纪初,才开始出现对课堂提问的专门的 研究。国外,关于课堂提问最早的经典研究是由美国教育家史蒂文森等人于1 9 1 2 年 完成的3 ,此后在西方教育界掀起了研究课堂提问的高潮,并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研 究成果,如瑞格( e c w r a g g ) 1 9 8 4 年著的课堂教学技能( 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 s k i l l ) ;韦仑( w i l e n ) 1 9 8 7 年著的问题提问技能有效提问( q u e s t i o n s ,q u e s t i o n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e f f e c t i v et e a c h i n g ) 等。我国,台湾在1 9 8 4 年才出版了张玉成著的第 1 贾馥茗教育的奉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 0 0 6 1 2 4 页 2 参见:北京教育学院等七院校合编外国教育史简明教程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 9 8 7 2 6 页 3 s t e v e n s r t h eq u e s t i o n 髂m e a n so fe f f i c i e n c yi nc l a s s r o o mi n s t r u c t i o n :ac r i t i c a ls t u d yo fc l a s s r o o mp r a c t i c e n e w y o r k :t e a c h e r sc o l l e g ep r e s s ,c o l u m b i a , 1 9 1 2 6 3 p 1 0 第二章文献述评 一本关于提问研究的专著教师提问技巧。大陆,对提问的研究是从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的,9 0 年代为研究的高峰,成果最多,但主要是以论文( 包括硕博论文) 的形式出现。笔者于2 0 1 0 年3 月1 8 日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知网) 对教师 提问研究的状况进行减少,选择“全选 目录,在标准检索中,以“课堂提问o r 教 师提问 为主题检索词,不限定时间,共检索到3 9 8 2 篇论文( 包括硕博论文) 。至 于专著,则是凤毛麟角,据笔者目力所及,专门研究教师提问的著作有刘显国编著 的课堂提问艺术、史洁莹和刘小禾编著的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另外,一些 关于教学的专著中有关于提问的论述,如刘显国主编的中小学教学艺术丛书、 肖锋著的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等,其有中关于“课堂提问 技能( 艺术) ”的专题。 至2 0 1 0 年,国内外学者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近一个世纪,按照美国科罗拉多州 立大学凯思琳教授( k a t h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