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试论李纲贬谪时期的文学思想与诗歌创作.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试论李纲贬谪时期的文学思想与诗歌创作.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试论李纲贬谪时期的文学思想与诗歌创作.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试论李纲贬谪时期的文学思想与诗歌创作.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试论李纲贬谪时期的文学思想与诗歌创作.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李纲是两宋之交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性格刚直,忠贞爱国,但却为投降派所排 挤,儿经贬谪,最终抑郁而亡。李纲对国家忧患和民生疾苦给予了极大关注,也以其精忠爱国 的节操而著称于世。历来对李纲的研究多集中于历史性研究,对他的文学性研究一直为人所忽 视。然而,作为南渡前后重要人物的李纲,不仅存有一定数量的诗歌且他的诗歌创作有一定成 就。对李纲作深入的文学性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他所处时代的文学发展和特点,从而进 一步理清宋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这也是本文的立意所在。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李纲贬谪生平研究。李纲为官2 7 载,一生仕历徽、钦、高宗 三朝,经历了宣和沙阳之贬和建炎荆湘之贬。这两次贬谪就占去了他十年的时光。长期贬谪对 李纲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突出反映在他的文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上。第二章为文学思想研 究。李纲的文学观是传统儒家文学观的继承和发展。他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认为文学应当发 挥“有补于世”的作用。这种文学观的形成既是时代的产物,也受其贬谪经历的影响。第三章 是贬谪时期诗歌研究。由于受到贬谪生平的影响,李纲贬谪时期的诗歌独具特点。尊杜与崇陶 并行不悖;咏史与咏物纷繁涌现:以“雄健”、“宛至”为主的多样化诗风的特点也十分鲜明。 第四章是在前述的基础上对李纲的文学地位作一客观科学的评价。李纲在文学史上历来为人忽 视,事实上他在两宋易代和宋诗发展中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关键词:李纲;贬谪;文学思想;诗歌创作;文学地位 a b s t r a c t l ig a n gi sj u n c t i o no fi m p o r t a n ts t a t e s m a n ,t h es t r a t e g i s tat w os o n g h ei sr i g i d ,l o y a l p a t r i o t i c ,b u ta c t u a l l yp u s h e s a s i d ef o rt h ec a p i t u l a t i o n i s t s ,s e v e r a l p a s st h r o u g hr e l e g a t e s ,i s d e s p o n d e n tf i n a l l yp e r i s h e s l ig a n g h a sg i v e nt h ee n o r m o u s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n a t i o n a lm i s e r ya n dt h e l i v e l i h o o do ft h ep e o p l eh a r d s h i p ,i sa l s oc e l e b r a t e dw o r l d w i d eb yi t sp u r el o y a l t yp a t r i o t i cm o r a l i n t e g r i t y a l w a y sc o n c e n t r a t e st o t h el ig a n g sr e s e a r c hi nh i s t o r i c a lr e s e a r c h ,n e g l e c t st oh i s l i t e r a r i n e s sr e s e a r c hm a n n e t h o w e v e r , t a k e sa r o u n dn a m t ui m p o r t a n tp e r s o n a g e sl ig a n g ,n o to n l y h a st h ec e r t a i na m o u n tp o e t r y , a n dh i s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h a sc e r t a i na c h i e v e m e n t d o e st h et h o r o u g l i l i t e r a t u r er e s e a r c ht ol ig a n gt ob eh e l p f u lt ou sf u r t h e rg r a s p sh i sl o c a t i o nt i m e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u s f u r t h e rc l e a r so f ft h e s o n gd y n a s t y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v e i n t h i si sa l s ot h i sa r t i c l ed e c i d e si s t h i sa r t i c l ed i v i d e si n t of o u rp a r t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r e l e g a t e st h eb i o g r a p h ya n a l y s i sf o rl i g a n g l ig a n gp a r t i c i p a t e si ng o v e r n m e n tf o r2 7y e a r s ,i nt h el i f eh a sa s s i s t e dh u i z o n g ,q i n z o n ga n d g a o z o n gi ns o n gd y n a s t y , e x p e r i e n c e dr e g e g a t e dt os h a y a n gi nt h ep e r i o do fx u a n h ea n dj i n g x i a n g i nt h ep e d o do fj i a n y a n b u tt h e s et w ot i m e sr e l e g a t e do c c u p i e sh i st e ny e a rt i m e r e l e g a t e df o ra l o n gt i m et ot h el ig a n gh a sh a dt h em a t e r i a le f f e c t ,t h i sk i n do fi n f l u e n c ep r o m i n e n tr e f l e c t i o ni nh i s l i t e r a t u r et h o u g h ta n d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f o rl i t e r a t u r et h o u g h tr e s e a r c h l ig a n g s l i t e r a t u r ev i e wi s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f u c i a n i s tl i t e r a t u r ev i e w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s h es t r e s s e dt h a t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t h es o c i a lf u n c t i o n ,t h o u g h tt h el i t e r a t u r em u s tp l a y h a sm a k e su pi nt h ew o r l d ”t h er o l e t h i sl i t e r a t u r ev i e w sf o r m a t i o ni sn o to n l yt h et i m en e e d ,a l s or e c e i v e si tt or e l e g a t et h e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i n f l u e n c e n et h i r dc h a p t e rr e l e g a t e st h et i m ep o e t r yr e s e a r c h b e c a u s er e c e i v e sr e l e g a t e st h e b i o g r a p h yt h ei n f l u e n c e ,l ig a n gr e l e g a t e st h et i m et h ep o e t r ya l o n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h ee s t e e m sd u f u a n dt a o y u a n m i n gc o m p a t i b l y ;h a sc h a n t st h eh i s t o r yp o e t r yw i t l lt oc h a n tt h ep o e t r ym a s s i v e l y ;, b y v i g o r o u s ”“w a nz h i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s oo nd i v e r s ep o e mw i n dp r i m a r i l yi sv e r yb r i g h t t h e f o u r t hc h a p t e ri sm a k e sa l lo b j e c t i v es c i e n c ei nt h ef o r e m e n t i o n e df o u n d a t i o nt ot h el ig a n g s l i t e r a t u r es t a t u st h ea p p r a i s a l l ig a n gi nt h e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ea l w a y st h em a n n e rn e g l e c t ,i nf a c th e h a sh i ss m a l ls p a c ei nt w os o n ga l t e r n a t ea g e sa n di nt h es o n gp o e m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l ig a n g ;r e l e g a t i o n ;l i t e r a t u r et h o u g h t ;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 ;l i t e r a t u r es t a t u s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h 榈:猡7 年铲肋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 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 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霏功婀 导师签名: 稔艺 崤声 似m 年 年 1 7 陬 风 对 对 j 。疆j 、7 硕t 。学f 一论上引占 引言 李纲是两宋之交政坛上一位有着重要影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有一定影响的诗人。他一生 爱国爱民,在两宋之交的历史背景下,在诗文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对国家和民生给予 了极大关注,诗歌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李纲处于苏轼、黄庭坚之后,江西诗派崛起 之前,有明显的过渡色彩,有一定的文学史地位。现阶段学界在其史传研究方面,著述颇丰。 但就诗歌领域的研究来看,除全宋诗、 :李纲全集对其诗文作加以整理外,研究成果不多。 目前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平经历的研究。自李纲去世后,针对其生平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j :过,但大多侧重 对李纲生平重大事件的叙述,对李纲的诗歌编年少有涉及。其中,赵效宣先生著的李纲年谱 长编以生平行迹为主,亦涉及交游和诗文纪年。 二、政治史传研究,成果可谓颇丰。对李纲的政治思想、治国方略等多有论述和研究,较 为全面详尽,理论上也有一定深度。 三、对其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李纲易经思想的研究。主要著述有林义正先生的李 纲 说研究,主要从李纲易说的内容与特质、易与华严合辙及李纲易说在 易学发展史上的意义等方面加以论述。另外有王煌先生的李纲思想研究一文,惜未查到。 四、对其诗歌创作的研究。对于李纲诗歌创作的分析和研究,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可操 作空间较大。一般文学史很少提及他,众多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本中,最多也就是选取一篇 病牛。王锡九先生对李纲七言古诗的内容、艺术成就及风格作了分析,对其诗歌思想性和艺 术性给予了一定的评价。此外,虽然有少数论文对李纲诗歌的艺术加以论述,但都缺乏系统 分析和深入研究。 经笔者检索,全面研究李纲文学创作的专著在国内还比较匮乏。笔者拟对他最具特点的贬 谪生平、文学思想和诗歌创作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李纲贬谪诗歌的艺术 成就加以分析,以期能更全面的了解他在两宋之交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王锡九,宋代的七言f 诗南宋卷) ,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6 1 6 页 j j :爱j j 。譬顶f y f ? ,论乏第一幸伞绑的贬消7 e 甲 第一章李纲的贬谪生平 李纲( 1 0 8 3 - 1 1 4 0 ) ,字伯纪,一字天纪,邵武( 今福建邵武) 人,谥忠定。他出身唐朝宗 室,其先祖按唐朝规定以宗室身份为建州刺史,由此定居福建。自其祖上始居无锡( 今属江苏) , 无锡有梁溪,因此号“梁溪先生”,别号“梁溪居士”、“梁溪病叟”。 李纲北宋神宗元丰六年生予松江府华亭( 今江苏省松江县、嘉兴县治下) 。江南通志 卷九十载:“松江府九峰节院,初在府治西北。宋时邑人卫谦建,后赵骥以宋李纲生于华亭,因 祀纲于此。明正德十一年,同知侯自明奉提学张鳌山檄,改建于谷阳门西。”明一统志卷 九亦载:“九峰书院,在府治西北,宋邑士卫谦建。按:华亭旧有折桂阁,宋右文殿修撰李 夔为尉时,生子纲于此。后纲为相,因呼相公阁。” 李纲年少时随父亲往来于江苏、福建之间, 南方特有的山水风貌对他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天宁老齐珏录庆余师开堂疏见示中, 李纲就写到他被贬重到福建时的心情:“一别闽山三十年,重来相见两依然。烦师录示当时语, 犹喜曹溪一派传。”鲫 李纲一生仕历徽、钦、高宗三朝,累官至丞相。在风云变幻的两宋政坛上,李纲无疑是一 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著名的抗金将领,是东京保卫战的直接领导者,以抗金主将、 忠国爱民闻名于世。金人背盟,中原沦陷,人民流离失所,李纲“负天下之望,以一身之用舍, 为社稷生民安危”,将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许身为国。他奏疏列论,进忠言献良策,渴望收 复失地,国家强盛,表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但也冈此触犯了某些当权者和投降派 的私利,“以愚直不容于朝”,屡遭谗陷、罢黜。李纲的一生,几经宦海沉浮,历尽坎坷,多次 贬谪。其中对他影响最人的当属宣和沙阳之贬和建炎荆湘之贬。 第一节宣和沙阳之贬 李纲自幼“形神俱清,器识绝人”,“举动必合于规矩法度,见者知其必将名世。” 其父官 居延安( 今陕西省腐施县) 时,夏人来犯,围城甚紧,纲时时骑马绕城上,无所畏惧,更显示 了李纲的少年英雄气。 大观二二年( 1 1 0 8 ) ,李纲参加贡生考试,名列榜首,任真州( 今江苏省 仪征县) 司法参军。政和二年( 1 1 1 2 ) 中进十,任镇江府学教授。三年后升为监察史兼权殿中 侍御史,因得罪权贵被降职为只外郎。政和八年( 1 1 1 8 ) 四月起用为太常少卿、国史编修。宣 和元年( 1 1 1 9 ) 六月开封大水成灾,据载“京城之西大水,渺漫如江湖,漕运不通,畿甸之间, 悉罹其患,无敢言其灾异者。”时任国史编修的李纲忧心如焚,上论水灾事乞对奏状嘲为 民请愿。后义昧死再上论水便宜六事奏状唧,向统治者陈述灾情。提出“治其源,折其势, 围河防,恤民隐,省烦费,广储蓄”等六项治防水患、赈救火民的积极建议,同时鉴于北方女 唾案:此处各年诺存在分歧,今从李纲年谱长编赵效宜著,台湾商务印 5 嘻,1 9 8 0 年版。第2 3 0 页 4 【i 舂) 黄之粥等编,江南通志卷九i 。,影印史渊阁p q 库全 5 ( 重订版) j :海占籍 版 t 。1 9 8 7 午版,5 0 9 册第5 2 4 贞 o 【明1 李贤等著,明统志卷九,影印史渊制p u 库仝 5 ( 重订版) ,上海古籍f i j 版社。1 9 8 7 年版,4 7 2 册,第2 3 6 贞 。( 宋】李纲著,李纲全集。_ t 2 瑞明点校,岳麓 d q - ,2 0 0 4 年版第5 6 页 画( 宋) 李纲著,李纲全f t 。上瑞 纠 校,乐麓1 5 社,2 0 0 4 年版,第1 6 9 5 页 。赵敬宣著,李纲印嘴k 编,台湾商务印f 5 馆,1 9 8 0 年版第9 页 。( 宋 李纲苫李纲全集,土瑞明点校,岳麓i s 社,2 0 0 4 年版,第1 6 8 2 页 9 同上,第4 9 0 页 。同上,第4 9 1 页 2 宁夏,j 。学硕f j f t i 仑,乏第一章李针q 的贬淌卜 真势力的深入,他还朱雨绸缪的提出修边防,提高对金的防范。在这两份奏议中,李纲以犀利 的目光分析形势利害,以恳切的心情提出要体恤民生、储蓄物产、巩同国防,更以高瞻远瞩的 政治敏锐性提醒最高统治者要防患于朱然。可惜,这一番披肝沥胆的铮铮忠言,竟被斥为“所 论不当”,李纲也因此被贬,监南剑州沙县( 今福建省沙县) 税务。从此“一从斥逐,七改星霜”, 直至宣和七年( 1 1 2 5 ) 才始归京师。 从1 1 0 8 年贡生考试折桂到1 1 1 8 年起用为太常少卿、国史编修,李纲的政治生涯可谓顺利, 加之他少怀大志,不难想像此时的李纲会有怎样的抱负,对自己有怎样的心理期许,建功立业 的心气会如何的高昂。l l l 9 年的上疏,对李纲而言,于公是为国谋事,为民谋福;于私是报皇 帝对自己信任提拔的恩情。然而自己却因忠被贬,这对李纲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他的思想 难免陷入困境,而思想上的凼境也会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同时,地处福建的沙阳是李纲的故乡, 那里清丽的山水既是诗人记忆中的乐土,又是诗人心灵得以慰藉的良方。李纲在贬谪沙阳期间 所作的江上值雪戏成短歌就写道:“梁溪居士初归来,对此超然慰所怀。家在淮东阻行 色,晴天且为片时开。”宣和元年的这次贬谪,虽然让诗人在政治上遭遇了挫折,但山清水秀 的东南形胜却使诗人得以畅游其间,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激情。李纲大量的山水诗就是在这一时 期创作的。人杰地灵的沙县在宋朝是闽北文化的重镇。李纲的到来,对沙县乃至闽北文化的发 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北宋词人、沙县人罗畸和李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年长李纲八岁有拼榈 集传世的诗人邓肃也与其结成忘年交。邓氏与罗氏是当时沙县的两大家族,在他们周同云集 着一批文化精英,李纲在“尝发妙旨于箜篌”的“寓轩”与罗畸、陈渊、邓肃等一批文化名人, 或切磋琢磨,探讨学问;或寻幽访古,得山水之旨:或相互赠诗,以剖心志。他们之间的诗歌 酬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第二节建炎荆湘之贬 相对于宣和贬谪而肓,李纲的第二次贬谪对他的影响更为巨大。因为这次贬谪不仅改变了 李纲的人生轨迹,而且也改变了大宋王朝的历史轨迹。 1 1 2 5 年,宣和七年十月,金人举攻宋。金兵一路很快攻占朔州( 今山西朔县) ,代州( 今 山西代县) ,兵围太原;一路进入郭药师献降的燕京,同时攻陷了北方重镇信德府( 今河北 邢台) 。此时,李纲返京任太常少卿一职,面对金人的进犯,徽宗欲弃都南逃,李纲刺臂上 血疏促成徽宗内禅。钦宗即位后,李纲任尚书右丞、北征行营使,肩负防卫京都的重任。李 纲一方面积极动员城内军民备战,一方面与太宰白时中、少宰李邦彦等投降派作坚决的斗争, 三次以死拦驾,阻l :钦宗南逃,始终坚持“祖宗疆士,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罾靖康元年 ( 1 1 2 6 ) 李纲为兵部侍郎兼亲征行营使,以文官领武将令,率领开封军民浴血奋战,“却虏骑而 全都城” ,取得了东京保卫战的胜利。同年二月发生了一件对北宋末年的政治、军事均有重 要影响的战事姚平仲劫寨之战,其结果是宋军遭到金军伏击,“两兵、勤王之师,及行营司 兵,皆为金人所歼,无复存者”,姚平仲逃亡。劫寨失败后,宋钦宗把全部责任都推给李纲, ”( 宋】李纲苫,李纲全集,王瑞明点校,岳麓* 社,2 0 0 4 年版,第1 8 l 页 。心f :,第1 6 9 9 贞 。同e ,第1 7 7 i 页 园l 司 :,第1 6 8 5 页 。案:关于姚平仲劫寨,可参见顾宏义先生李纲与姚平仲劫寨之战) 一文,详见军事历史研究 2 0 0 2 年第3 期,第9 0 页 3 弓。疆,、顾卜学f 论文第一节乍舅q 的贬丽卜、f 罢李纲作为求和的砝码。汴京军民大怒,以太学生陈东为首上书,要求复李纲官位,严惩投降 者。钦宗追丁压力起复李纲,罢免李邦彦。金兵退后,钦宗命李纲迎接徽宗同京:后又命他领 兵急救太原;但又马上召回,贬到扬州做知州。李纲在一年的时间里,不断被调任,几起几落, 不难看出最高统治者在对待李纲时的矛盾心态。建炎元年( 1 1 2 7 ) 任其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 封府事。李纲行次长沙得知都城危在旦夕,他立即率湖南之师勤王,未至而开封陷落,徽宗、 钦宗被金人掳去,史称“靖康之难”。 高宗继位后,李纲与宗泽拥戴高宗,受剑高宗的信任,拜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但 后来李纲因反对辟地东南,罢相被贬鄂州,为相仅7 7 日。李纲在湖海集序中说:“建炎改 元之秋,乞罢机政。其冬,谪官武昌。明年移澧州。又明年迁海外”到绍兴改元,李纲永 远地离开了中心朝堂,以后只在地方上担任官员。绍兴二年( 1 1 3 2 ) ,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 使兼知潭州。绍兴三年除提举西京崇福宫。绍兴五年,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绍兴九 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绍兴十年正月,李纲死于浙东! 从1 1 2 5 年金兵南进,到1 1 3 2 年李纲被彻底赶出中央朝堂,这一时期是宋代历史风云巨变 的时期。国家先亡而后立,君主被俘,大片河山被占,人民流离失所,重建的政权又偏安一隅, 不思进取。李纲以其磊磊正气、卓越的才能和一颗忠君爱国的拳拳之心,“立朝守正,风节凛然, 捍大难于仓促之间,定危疑于顷刻之际”,走到了时代的最前端。朱熹就曾言道:“使公 之言用于宣和之初,则都城必无围迫之忧;用于靖康,则宗国必无颠覆之祸;用于建炎,则中 原必不至于沦陷;用于绍兴,则旋轸旧京,汛扫陵庙,以复祖宗之宇,而卒报不共戴天之仇, 其已久矣。” 这一时期李纲的贬谪,形成了他创作中的第二个高峰。与宣和沙阳贬谪相比,这一时期的 诗歌创作突破了对自我遭遇的悲叹,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相联系,把关注的重点由个 体转向社会,在他的诗歌中悲叹自己命运的伤歌少了,而为国为民的慷慨之音多了起来。而这 也正与南渡时期诗风人变的时代背景相吻合,体现了李纲诗歌的现实性和时代感。 第三节屡遭贬谪原因初探 李纲仕历徽宗、钦宗和高宗三朝。从徽宗政和五年除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正式荣任 缙绅要职起,到高宗绍兴七年免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致仕闽中止,为朝野重臣二 十余载。细数其经历,我们发现李纲可谓命犯小人。宣和年大水上疏,触犯了以蔡京为首的权 贵政要,因而很快以“越职言事,议论不当”被贬沙阳。后来靖康元年李纲迎徽宗返朝时,徽 宗流露:“当时宰执中有不喜公者。” 靖康间,李纲又遇剑了胆小怕事却又贪恋权势的白时中、 李邦彦的种种陷害,被调出京,任两河宣抚使。但仍为二人仇嫉,撤其职,使两河火去“国之 屏障”,直接导致“靖康之难”。后来李纲拥戴高宗,被拜为正议大夫、尚- 。f 5 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却又成为高宗家臣黄潜善、汪伯彦的眼中钉,屡次遭到排挤最终为相7 7 日被罢,贬谪湖广。续 宋编年资治通鉴引中兴人事记论口:“( 李纲) 初论水灾于宣和之时,而为宣和大臣所斥。 建守城之策,陈邀击之谋于靖康之时,而为靖康人臣所挤。建炎之初,公为首相,慨然以修政 。( 朱】李纲著,李纲全集,王瑞明点校,岳麓书社,2 0 0 4 年版第1 7 9 7 页 。同卜,第4 贞 国同上,第1 7 0 5 页 4 宁砭,:n 砸f ? f 一沦乏第一节李,1 蚰,j 眨蛹卞、l _i i_ii ii 攘夷为己任,而为潜善、伯彦所沮,一人之身,三定大策,而三受重谤。”山我们承认遭小人陷 害是李纲屡遭贬谪的一大客观原因。但笔者认为分析个案,不能忽视对主观因素的挖掘。 朱熹曾这样评价李纲:“李丞相大义分明,极有才,做事有终始本末,昭然可晓。只是中间 粗,不甚谨密,此是他病。”圆而与李纲知交甚深的友人邓肃也评其日:“纲学虽正而术疏,谋 虽深而机浅,固不足以副圣意。”锄朱熹是南宋一代大儒,其父朱松在李纲贬谪沙县时也是他诗 酒唱和、诗文鼓励的朋友,邓肃则是十分了解李纲的僚属挚友,他们的评价应当是中肯的。两 人说法虽略有不同,但都是直指李纲为人谋事的“术疏机浅、不甚谨密”。而这止是李纲自己在 诗文中常常提及的性格中的“迂”和“拙”。 据笔者统计,整部李纲全集中共1 5 0 次用到“迂”,1 7 5 次用到“拙”,李纲也多用“迂 拙”、“迂愚”、“迂陋”、“拙谋”等词汇来形容自身的性格。如:“顾我抱迂拙,与世真相违”锄、 “迂愚放逐恩已宽,敢惮道远貂裘寒” 、“扶颠拯溺多迂论,问舍求田更拙谋” 等等,这样 的诗句屡现不鲜。他更是将对前代史事得失的评论文皆名之为“迂论”,并作序说明:“然承乏 廊庙,既已尝试其拙矣,则其所论,盖亦疏阔而不足以取合于世,故目之日迂论。”李纲 自嘲自己谋事之拙,自哂出言必是“迂言”,连他自己的居所,亦名为“拙轩”,并作拙轩记 以明志。他在拙轩记中写道: 予行不知涂之险夷,以踬于危;予动不知时之利钝,以底于困;言出乎口,纡余为妍, 予独涩讷,其味淡然;意萌乎心,机警则藏,予独迂疏,恶圆喜方;学欲趋时,为进之梯, 嗟予独拙,挟摘香微,得之虽艰,不可时施;文贵适用,片言有余,嗟予独拙,参订群书, 务奇贪怪,只可自娱;古今之变,如水如陆,舟车易用,没世不复,予独怅然,谓古犹今, 欲挽唐虞,革民之心;万乘之威,如雷如霆,神龙之鳞,其孰敢撄? 予独藐然,忘君之势, 欲以蝼蚁,求格天地;人之任职,循默为贵,如不闻知,缄口莫议,富贵可保,乃为得计, 拙者居之,不能自已,遇事辄发,宁复顾己;人之仕宦,因时逐势,高步青云,一日千里, 下者亦能,寸积铢累,拙者居之,等于游戏,得如嚼蜡,失如脱屣 全文白有一股悲愤之气。作者愤的是:“圆之通行,方直难立”;愤的是“人之任职,循默为贵” 的庸碌无能之辈;愤的是“人之仕宦,因时逐势,高步青云,一日千里”阿谀逢迎的小人得志; 悲的是:自己迂于同守信条,不通世故;拙于为己谋身,却冈忠被贬。凡此种种可见,李纲是 十分清楚自己迂拙直率而不知圆通世故的性格,甚至完全了解这种性格对自己的负面影响。但 李纲却不愿改变这种性情,甚至以此为傲:“天生拙于予且予之得全于拙也,不知天之高 地之厚,四时之寒暑,万物之生化,而况丁是1 f = 利害之端乎? ” 是以,当性格反过来影响命 运时,这种明显不容丁官场角斗的迂直性格,势必会给李纲的仕途带米影响。对此,李纲义愤 填膺,因而写了论君子小人之势、论君子小人之分两篇文章。 国( 宋】刘时举著,续朱编年资治通鉴卷一 ,影印文渊围四库全书 ( 重订版) ,上海古籍 j 版社,1 9 8 7 年版,3 2 8 册,第8 8 2 页 。( 宋】黎靖德辑,朱子语类卷。百二十一奉朝五中兴至今f 1 人物 :,中l # 书局,1 9 9 4 年版,第3 1 4 0 贞 。【元】脱脱,来史卷i tr 无邓肃传,中华 5 局,1 9 8 5 年版,第1 1 6 0 5 贞 9 ( 宋j 李纲苫李纲全集上瑞明点校岳麓体社,2 0 0 4 年版,第1 8 8 贞 6 i 司 :,筇2 1 8 贞 。i 川上,第2 6 1 页 。同一i 二第1 3 1 6 贞 。同上,第1 2 7 2 页 5 宁疆,:譬彤! f 。;f r 沦文第一节李纲的贬确中甲 曼i 一i 皇曼量曼曼曼曼蔓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曼岂曼曼皇曼曼曼! ! ! 曼曼曼皇曼曼曼曼兰曼量曼曼皇皇曼皇! 曼! ! ! 量! 曼曼鼍曼! ! 曼皇曼曼! 曼曼曼曼 君子小人如冰炭,而君子之势常不足以胜小人君子常退,小人常进,治安 之世少,而危乱之世多,其故何哉? 则操术使之然也君子之操术,其自待者重,而去就 轻;于废兴日有命,于得之不得日有义而自乐其道至于小人不然,其自待者薄,不 顾礼义廉耻,而惟利之为从,富贵爵禄,决性命以争之 一一论君子小人之势 君子小人之分,义与利,公与私而已。夫谋身之智周,则爱君之仁薄;虑国之计至, 则保身之术疏。是二者不可得而兼也惟君子为能胜己之私,而公生明,故所见皆远 者、大者,惟义所在,与天下国家同其休戚小人之智,不过于自营,而私生暗,故所 见皆小者、近者,惟利于己之为从,虽区区欲保其身,而常至于不可保 一一( 论君子小人之分 李纲在这两篇文中指出,正是由于君子能够真正的为国计,为民谍,才会疏于为自己谋划,正 是由于君子能够“自乐其道”,坚守节义、操守才会显得迂于信条,不容于世。这正是君子与小 人的根本区别。他在论节义中说:“知义重于生,而不难于处死,然后可以济患难,而同安 乐,此所以能立国也。”可见他把节义、操守不仅仅视为君子之本,还视之为立国之本。如果李 纲真的为了仕途而放弃人格,融于污浊,那他也就不是李纲了。中国历史的脊梁,正是由无数 这样的铮铮铁骨之士,前赴后继锻造出来的。屈原、贾谊、杜甫、苏轼莫不如是。李纲这种迂 于节义、信条,拙于为己谋身的固守恰恰是他君子守道的精神根源,是他有品、有节、有义的 士大夫精神的外化。 6 宁爱人学硕i 。学f ,沦之第:审李纲贬浙时! 啊的之”f - 思想 第二章李纲贬谪时期的文学思想 贬谪使得李纲在客观上获得了文学创作的时间,两次贬谪分别形成两次创作高峰就是明证; 贬谪同样使得李纲不得不借助文学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挫败、思想上的困顿,也使得他在创 作中重新审视文学的地位和价值,他的文学观不可避免的打上了特定的思想烙印。纵览李纲文 集,可以发现他在1 1 1 9 宣和年前,作品中多是抒写闲情逸志和表达见识的唱和、咏史诗,这些 作品中明显缺少对于文学社会价值的考虑;到了1 1 3 2 年后李纲被彻底赶出中央朝堂,由于偏安 现实的确立和李纲自己曲折的政治经历,这一时期李纲的作品也多是模山范水的山水之作,作 品关注重点由社会转入内心;由此可见李纲真正对于文学价值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他的贬谪时期, 他的文学思想多散见在他贬谪时期创作的诗前小序和一些文序中。 第一节文贵适用片言有余 李纲在拙轩记中说:“文贵适用,片言有余,嗟予独拙,参订群书,务奇贪怪,只可自 娱。”在玉局论陆公奏议帖跋尾说:“凡文之作,贵如谷粟布帛,适于用而达于理斯足矣。” 可见李纲相当重视文学的实用价值。早在论语阳货篇中就用“兴、观、群、怨”说来概 括文学的社会功用。毛诗序又进一步提出了诗要发挥“美刺”的作用,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不难看出李纲提出的“文贵适用,片言有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中关于文学作品价值论的继承 和发展。李纲在他的文集中非常明确地指出,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正在于它的适用性。具体表现 在“文”要有利于“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构建秩序井然的社会,塑造 健康独立的人格。他在湖海集序中指出:诗经的主要内容是“箴规、戒诲、美刺、 伤悯、哀思之言”,因其讲究“主文而谲谏”的委婉表达方式,故而可以达到“言之者无罪,闻 之者足以戒”的目的,从而总结出诗经具有这样的社会功用:“笃亲亲之恩”、“明君臣之义”、 “隆夫妇朋友之情”、“遭变遇闵而泊然”。并据此他提倡文事与武备并重,认为:“文足昭而武 足畏,治安之本,在于文武之兼。”圆 这一观念的确立是与其情性和贬谪生平密切相关的。李纲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高度的民 族气节令后人敬仰。“只因读得数行字,便觉分为一世忧。” 一句轻松的诗句道出了李纲一生 沉重的命题为国为民分忧解难,至死不渝。李纲仕历三朝,经历过“中州圣日”、“宣和风 流”、“靖康之难”、“建炎立国”,也遭遇了宣和、建炎之贬。在贬谪中他体察剑国家的内忧外患, 人民的流离欠所和生存的艰难,因此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经济上李纲都提出了许多 忠言良策。在贬谪时期,他失去了君千的信任,失掉了向上层直接进言的机会,丁是李纲不得 不借助文学来传达他的政治理想,希望文学能够充分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怨刺上政,团结、激 励氏众。在文乡记中,李纲提倡“深醇雅正”、“博辨瑰丽”、“法度森严”的文风,反对“习 俗靡丽”、“卑陋浮浅”、“感愤谲怪”之作。文末有这样一段话:“文乡浸复衰弱,萎靡不振。 岂其遁伏山林,沉潜下僚,埋光铲彩而不肯出乎! 予将游其乡而访之,故为之记。”这是李纲在 国【采】李纲著,李纲全集,王瑞明点校,岳麓书社,2 0 0 4 年版第2 1 3 贞 ol 司 :,第2 3 贞 同上。第3 4 页 7 宁夏j :顾l 学f 论文第一二幸- 伞针q 眨诮时期的z - 7 - 思想 曼曼! 曼曼i 一一_ 一 ;i ;i i ;o 曼曼! 曼曼曼舅毫鼍! 曼曼曼曼曼曼寡 乱世中对诗经、楚辞、乐府以及建安风骨以来的健康向上、慷慨激昂文风的呼唤。所 以说,李纲的“文贵适片j ”的文学主张既是适应当时社会对文学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具有鲜明 的时代感;又是面对自己特殊的人生境况而提出来的,具有特定的思想烙印。 第二节以气为主发为文章 孟子公孙丑上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下天地之间。”首次提出了“养气说”。这里的“气”指的是主观的道德和精神修养。曹不 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则是突出了作家的气 质和创作个性。刘勰在文心雕龙养气中论及:“纷哉万象,劳矣千想。玄神宜宝,素气资 养”则又是指精神力量而发的。可见古人论文重气已经成为共识,所不同的只是在于“识”的 内涵不尽相同。南北宋之际的作家作诗文多求“格高”,重视养气。如晁补之在书鲁直题高求 父杨清亭诗后赞颂黄庭坚时所言:“( 鲁直) 于治心养气,能为人所不为。故用于读书为文字, 致思高远,亦似其为人。”李纲上追孟子的“养气说”追求高尚的道德操守与精神境界, 近习苏、黄等前辈作家的创作,论文重“气”,强调作家的思想品德修养,这与他“文贵适用” 的观点是相通的。 李纲在道乡邹公文集序中对于“文气”进行了具体、深入的阐述: 文章以气为主,如山川之有烟云,草木之有英华非渊源根柢所蓄深厚,岂易致耶? 士之养气,刚大塞乎天壤,忘利害而外死生,胸中超然,则发为文章,自其胸襟流出,虽 与日月争光可也。孟轲以是著书,屈原以是作离骚经,与夫小辫曲说,薪章绘句以祈悦耳 目者,固不可同年而语矣9 李纲认为正是因为孟子、屈原具备“至人至刚”之气,所以他们的作品与那些雕章琢旬、哗众 取宠的“小辨曲说”是不可“同年而语”的。他还进一步举例,韩愈的文章之所以号称第一, 是因其“操履坚正,以养气为之本”。正是由于韩愈具有这样的道德品质,所以他的文章才有“使 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也”的价值。 李纲在古灵陈述古文集序中进一步指出文有君子、小人之分: 君子之文务本,渊源根抵于道德仁义,粹然一出于正,其高者裨补造化,黼黻大猷, 如星辰丽天,而光彩下烛;山川出云,而风雨时至。英茎韶灌之谐神人,菽粟布帛之能济 人之饥寒,此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小人之文务末,雕虫篆刻,缔章绘句,以祈悦人之耳 目,其甚者朋奸饰伪,中害善良,如以丹青而被粪土,以锦绣而覆陷阱,羊质而虎文,凤 呜而鸷翰,此所谓有言者不必有德也。君子既自以功业行实光明于时,而其余事,发为文 章,后世读者想望而不可及,此岂特其文之高哉,人足仰也! 小人乃专以利口巧言鼓簧当 世,既不足以取信于人,而恃才傲物,以致祸败者多矣。由是言之,文以德为主,德以文 为辅,德文兼备,与夫无德而有文者,此君子小人之辨也。 李纲认为,只要坚持修身养性,坚持把道德仁义作为文章的根本出发点,修好“气”,就能作出 “如星辰丽天,而光彩下烛”的君子之文;反之如果晶德低下,属文的目的是为了“悦人之耳”、 o f 宋) 晁奉卜之著,鸡肋集卷鼍十二,影印文渊墙j 四库全书( 重订版) ,l :海古籍出版社, 9 8 7 年版,j 1 1 8 册,第6 4 9 页 。( 宋j 李纲著,李纲全集,王瑞明点校,岳麓书社。2 0 0 4 年版,第1 3 2 1 页 8 宁夏,:学顺 学f i ! 论上 第节 伞爿q 贬沥时! 明的文学心想 曼曼! ! 曼舅i 一i 曼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曼! 曼! 曼曼! ! 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 ! 曼曼曼! 鼍皇曼曼! 蔓曼曼蔓曼曼曼! 曼! ! 曼 “朋奸饰伪”、“中害善良”,那只会导致祸败。文中表面上是说君子和小人之文的区别,但实际 上也是要求为文首先要修身“养气”,避免“多陷浮薄,而为弄笔生”。李纲是反对“以丹青而 被粪土,以锦绣而覆陷阱,羊质而虎文,风鸣而鸷翰”的小人之文,他要求诗歌要有道德的归 依和智慧的关照,而这种道德则直接皈依于儒家的“仁义”。 结合李纲贬谪经历和他所处风雨如织的时代。就其个人而言,他数次贬谪多受谗于小人, 可以说他对“小人之文”是有着深刻体会,是深恶痛疾的。贬谪期间他仍旧同守自己的节操, 保持一颗爱国忧民心,这无疑需要具备强人的道德精神力量;于国而言,国家深处内忧外患, 随时有亡国的危险,此时强调文章用词的华丽,讲究行文的雕饰,无疑是不符合现实的,不切 实际的。那个时代需要的是充满血性、尊严的大声疾呼,能激起人民的爱国激情,能把个人和 国家命运连在一起的充满力量和感召力的文章。基于这两个层面的考虑,李纲如此强调“气” 道德人格修养对于文的重要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三节心声之发文如其人 李纲在读四家诗选序中认为:“诵其诗者,可以想见其为人,乃知心声之发,言志咏情, 得于自然,不可以勉强到也。”从中可以看出,李纲对“言为心声”和“文如其人”的思考。 一、言为心声、日y o 。尸 “心声”指的是作者在创作时情感、思想方面的问题。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历来有“言志” 和“缘情”之争。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赵文子对叔向所说“诗以言志”就提出了这一理 论。所谓“言志”就是强调诗歌要发挥教化的作用,有补于世,即诗歌的社会性,而“缘情” 则突出的是作者情感的抒发,直抒胸臆,即诗歌的抒情性,所谓“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绮靡”。 事实上“言志”与“缘情”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李纲将“言志咏 情”放在一起,可以看出他既强调诗歌的教化功用,同时也意识到了情感在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他主张诗歌既要反映现实,为社会教化服务;又要感物吟志,突出抒情性,要做剑情志兼备、 功利性与抒情性两不偏废。在论及自己的创作初衷时,他说: 伏读三月六日内禅诏书,及传将士榜檄,慨王室之艰危,悯生灵之涂炭,悼前策之不 从,恨奸回之误国,感愤有作,聊以述怀四首。 一一伏读三月六日内禅诏 余谪沙阳,寓居兴国佛祠,寝西小轩春至,梨花盛开,玉雪可怜,修篁嘉木,幽禽 百啭每晨坐读书,午睡初醒,把酒寓目,慨然感怀,因成春词二十篇,以记景物,可以 兴,可以怨,庶几乎诗人之旨,览者无诮焉 一一春词二十首 自江湖涉岭海,皆骚人放逐之乡,与魑魅荒绝,非人所居之地,郁悒无聊,则复赖诗 句摅忧娱悲,以自陶写。每登临山川,啸咏风月,未尝不作诗。而嫠不恤纬之诚,间亦形 于篇什,遂成卷轴。 一一湖海集序 9 t 。疆,:硕i j 学位论乏第:亭李们眨滴时! :】的史z 鬯想 予既以愚触罪,久寓谪所,因效其体,摅思属文,以达区区之志。 一一拟骚并序 靖康之事,可为万事悲,暇日效其体集句,聊以写无穷之哀云。 一一胡茄十八拍 李纲在这些诗前小序中很好地说明了“言志咏情”是自己,也是其他诗人创作的动力。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发愤著书”说,韩愈在送孟东野序提出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欧阳修“穷而后工”的创作观可以视为是对“发愤著书”说、“不平 则鸣”说的新发展。无论那种提法都是要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文学作品是作家在具体的社会环 境中抒写强烈情感和深广志向的产物。李纲无疑是认同这种观点的。他面对玉雪梨花,婉转幽 禽,往往慨然感怀,笔成春词;待贬至魑魅荒绝,历代骚人放逐之地,诗人复赖诗句摅忧娱悲, 遂成卷轴;念及靖康之事,想到风雨飘摇的朝廷,饱受涂炭的百姓,诗人感愤而作,写无穷之 哀,达拳拳之志。李纲的创作观及其创作实践是对诗火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生动诠释。 李纲在为崇安人瓮挺写的五峰居士文集序中说:“欧阳文忠公有言,非诗能穷人,殆穷 而后工。”并分析了其中原因:“士达则寓意于功名,穷则潜心于文翰。故诗必待穷而后工者, 其用志专,其造理深,其历世故,险阻艰难,无不备尝故也。”他认为瓮挺之所以有“奇辞秀句, 脍炙人口”的诗篇传世,正是因为他“身之穷,近世鲜有与君比者。平生所作数千百篇,悲欢 感慨,一寓于诗以发之。”因此总结出:“身不穷,则诗不吕,物英两大,岂不信然。”以上所论 可能有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