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杨维桢辞赋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杨维桢辞赋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杨维桢辞赋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杨维桢辞赋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杨维桢辞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维桢辞赋研究 摘要 本论文分四个部分,第一章是杨维桢生平概述,简要介绍杨维桢的生平事迹, 创作概况,地位等。 第二章是杨维桢辞赋思想内容研究。杨维桢辞赋所涉及的题材相当广泛,其 多样化的辞赋作品,构筑了一个斑斓多彩而情真意切的精神家园,渗透着杨维桢 独特的自我情怀和生命意识。本章主要从科考赋与情志赋两个视角考察分析其辞 赋思想内容。 第三章是杨维桢辞赋艺术风格研究。杨维桢辞赋的艺术风格可以用“丽则刚 劲”四个字来概括。“丽则 作为一个审美范畴,不仅是辞赋最根本的文体特征, 而且也是元代普遍的审美追求。 第四章是杨维桢辞赋观研究。有元一代,复古之声一直不绝余响。对于杨维 桢的辞赋观,论者往往认为杨维桢是继祝尧之后又一个复古主义的典型代表,而 这几乎成了一种不刊之论。本文从杨维桢所处的历史文学思潮,从杨维桢的理论 主张及其创作实践,并与祝尧的辞赋观作对应比较,认为杨维桢的辞赋观是以复 古为名,力求新变。 结论:身为元末文坛盟主的杨维桢是以纵情声色、行为放荡而闻名于当时和 后世的,于是人们据此就认定杨维桢是个脱离元末战乱、不关心人民疾苦而只在 酒色中寻求解脱的人物,而他的作品也似乎即使不是香奁之类的艳体诗,也一定 是奇丽诡怪的堕入神魔的铁崖体。其实,这不仅是对杨维桢的片面理解,也是对 杨维桢诗歌的片面理解,更是对杨维桢辞赋的不了解而产生的。通读杨维桢的作 品,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写实之作,尤其是杨维桢的辞赋作品,大多数重视礼 乐教义,宣扬正统的儒家经义思想,也有些篇章真实地记录了元末残酷的社会现 实,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 历史资料。 关键词:杨维桢;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辞赋观 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 o u rp a n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n t r o d u c t i o n ,ab r i e f d e s c r i p t i o no fy a n gw e i z h e n sl i f es t o r y ,c r e a t ep r o n l e s ,s t a t u s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t h ec o n t e n to fp o e t r yb yy a n gw e i z h e n t h e r ei saw i d e r a n g eo ft o p i c si ny a n gw e i z h e n sp o e t r y ,t h ed i v e r s i t yo fp r o s ew o r k s ,a n db u i l da g o r g e o u sc o l o r f u la n ds i n c e r ea n ds p i “t u a lh o m e ,p e r m e a t e dw i t hy a n gw e i z h e n u n i q u es e n s eo fs e l f - f e e l i n g sa n dl i f e t h i sc h a p t e rf - f o mt h ee x p e d i t i o nk e j uf ua n d q i n g z h if uo ft h et w o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o ft h e i rp r o s e c h a p t e r :t h es t u d yo f a r ts t y l eo fp r o s e y a n gw e i z h e n sp o e t f ya r ts t y l ec a n b e , l iz e ”t w ow o r d st os u m m a r i z e ”l iz e ”a sa na e s t h e t i cc a t e g o r y ,n o to n l yt h em o s t b a s i cs t y l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o fp r o s e ,b u ta l s ot h eg e n e r a la e s t h e t i cp u r s u i to ft h ey u a n d y n a s t y c h a p t e ri vi st h ep r o s eo fe a r l i e ry a n gw e i z h e n y u a nd y n a s t y ,r e t r os o u n dh a s n e v e rb e e nm o r et h a nt h er i n g f o ry a n gw e i z h e n sp r o s e ,o r e nt h i n ko fz h uy a o , f o l l o w i n gat y p i c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a r c h a i s m ,w h i c hh a sa l m o s tb e c o m eak i n do f i n d i s p u t a b l e s t a t e m e n t i nt h i s p a p e r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l i t e r a r y t r e n d se a r l i e rm i n g d y n a s t y ,f r o m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p r o p o s i t i o na n di t sc r e a t i v ep r a c t i c e ,a n dp r o s ew i t hy a o f o r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c o m p a r i s o n ,t h a tt h ep r o s ei sa nr e t ro n a m e ,s e e k sn e wc h a n g e c o n c l u s i o n :y a n gw e i z h e na st h el a t ey u a nd y n a s t yl i t e r a t u r e c h i e fa n dt h e d e b a u c h e r yi s ,b e h a v i o rd e b a u c h e r yk n o w n a tt h a tt i m ea n d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 ,s oi ti s ab a s i st oi d e n t i i yw a rf r o mt h el a t ey u a nd y n a s t y ,n o to n l yt h en e e d so ft h ep e o p l et o s e e kl i b e r a t i o ni nw i n ea n dw o m e nc h a r a c t e r ,a n dh i sw o r ks e e m s ,i fn o tx i a n g l i a n l i k ee r o t i cp o e t r y ,i tm u s tb es t r a n g ea n db e a u t i f u ls l ys t r a n g ec l i f 风f a l li n t ot h e s u p e r n a t u r a lb o d yo fi r o n i nf a c t ,t h i si sn o to n l yao n e s i d e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y a n g w e i z h e n ,i so n e - s i d e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p o e t r y w ew i uf i n da1 0 to fr e a l i s m ,i n p a r t i c u l a r ,i sy a n gw e i z h e n sp r o s ew o r k s ,m o s to ft h ee n l p h a s i so nr i t u a lt e a c h i n g s , y es o m ec h a p t e r st r u t h f u l l yr e c o r d st h e r e a l i t yo fh a r s hc o m m u n i t yo fl a t e y u a n d y n a s t yr e v e a l e dh i sc o n c e r n f o rt h ef a t eo ft h i n k i n g ,w i t hs t r o n gs o c i a lc r i t i c i s m ,a n d l e f tb e h i n dav a l u a b l eh i s t o r i c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1 ( e yw o r d s :y a n gw e i z h e n ;p o e t r y ;t h o u g h t sa n dc o n t e n t s ;a r t i s t i c a h n e a n s ; l i t e r a t u r et h e o r y i i i 硕上学位论文 第一章杨维桢生平概述 杨维桢,字廉夫,初号梅花道人,又号铁崖、铁史、铁雅、铁笛道人、铁龙 道人、铁心道人、铁冠道人、抱遗道人、梦外梦道人、锦窭老人、桃花梦叟、东 维子等。诸暨( 今属浙江) 人。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 1 2 9 6 年) ,卒于明洪武三 年( 1 3 7 0 年) 。杨维桢一生博学多才,在文学、经学、史学、书法艺术上都卓有 成就,尤其是他的诗文创作,在当时和后世都影响深远,被人们称为“铁崖体”, 艺术风格鲜明,是“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 。明史卷二八五、新元史 卷二三八皆有其传。 杨维桢主要生活在元朝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衰乱之世,一生时运不济,政治 上不得志,沉于下僚。泰定三年( 1 3 2 6 年) 杨维桢以试春秋经举江浙乡试, 第二年赴春官,赐二甲进士及第。初署天台县尹,官阶为承事郎,他一心为民, 不畏强权,在天台县依法惩治豪强,宋濂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 墓志铭( 以下简称墓志铭) 中详细记载了全过程:“天台多黠吏,凭陵气势, 执官中短长。先以饵钩其欲,然后扼吭,使不得吐一语,世号为八雕。君廉 其奸,中以法,民方称快。其党颇蚓结蛇蟠不可解,君卒用是免官。天台县有 号称“八雕”的一群恶吏,横霸一方,专门挟制县官,先以利诱,然后以此作为 要挟,使县官不敢惩治他们。杨维桢不畏强权,依法惩治了这些“黠吏 ,但他自 己也因此而被免官。 罢官后的杨维桢回家隐居四年,才得以改官绍兴路钱清场盐司令。任上杨维 桢仍忠君爱民,关心民生疾苦,甚至不惜丢掉自己的乌纱帽来为民请命,“时盐赋 病民,君为食不下咽,屡白其事江浙行中书,弗听;君乃顿首涕泣于庭,复不听; 至欲投印去,讫获减引额三千 ,杨维桢在此领职五年,之后父母相继去世, 他丁艰服丧,再次归隐。 至正初年顺帝诏修辽、金、宋三史,杨维桢作正统辨一文,希望以此作 为进身之阶,参与修史工作。至正四年春上表朝廷后,史官欧阳玄赞叹:“百年后 公论定于此矣! 但修史总裁官脱脱丞相坚持以辽、金、宋各为正统的原则修史, 并未采纳杨维桢这种带有轻视“夷狄”倾向的观点。杨维桢补官不果,于是浪迹 回关于“桢”字,学术界历来颇有争议。孙小力杨维祯年谱、黄仁生杨维祯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皆 用“祯”,本文采用“桢”这通行说法。 o 关于杨维桢的籍贯目前学术界也有多种说法,本文赞同孙小力先生的说法,详细请参阅孙小力杨维祯 年谱,复黾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第三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9 ,3 7 4 四部从刊初编集部宋学士文集卷十六( 第2 4 6 册)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8 9 四部丛刊初编集部宋学士文集卷十六( 第2 4 6 册)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8 9 杨维桢辞赋研究 于钱塘、吴兴、姑苏、昆山、松江之间达十年之久,以授学卖文为生。至正十年 十二月以同年友举荐而补得杭州四务提举,为“典市之官”。十六年( 1 3 5 6 年) 七月淮吴兵陷杭城以后,转建德路总管府推官,专治刑狱。十八年( 1 3 5 8 年) 三 月,朱元璋右翼统军元帅胡大海攻克建德路,元将移刺九九兵败,杨维桢避地富 春山中。是年冬,除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但因兵乱未上,而于十九年 ( 1 3 5 9 年) 春回到了杭州。是年十月,以张士诚属官松江同知顾逖招,携家徙淞, 直至终老。明洪武三年( 1 3 7 0 年) 三月,杨维桢应诏至京师修礼乐书,仅百日而 肺疾作,乃还云间,五月谢世,享年七十五岁。 杨维桢一生著述丰富,在经学方面的著作有五经钤键、春秋透天关、春 秋大意、四书一贯录、君子议、礼经约、春秋胡氏传补正、春秋定是 录及春秋合题著说等,这些著作大部分已失传,能略知内容的仅春秋定 是录和春秋合题著说两种。在史学方面计有历代史钺二百卷,历代史 钺补证、两汉唐宋史钺、太平纲目二十册、三史纲目、富春人物志等 书目,其中可能有同书异名或互有包容者;此外还有三史正统辨一文颇负时 名,不过上列著作皆以散佚,仅有正统辨一文因为陶宗仪录入辍耕录而 得以保存,清代纂修四库全书时,乾隆皇帝谕命馆臣将其录入东维子集 卷首。在辞赋方面,杨维桢是今存辞赋数量最多的大家之一,有丽则遗音、铁 崖赋稿等行世。杨维桢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是“铁崖诗派 的领军人物,倡 导古乐府运动,创作了大量乐府诗歌,今存有铁崖先生古乐府十卷、铁雅先 生复古诗集六卷等诗歌专集。据宋濂墓志铭记载,杨维桢诗文与其他著作 五百余卷,和现存著作相较,他的作品散佚很多。 纵观杨维桢一生,才华横溢,名震东南。遗憾的是,杨维桢死后却颇受冷遇 和批判,以纵情声色、行为放荡而诟病于当时和后世,比如陶宗仪在南村辍耕 录中就记载了令杨维桢很受后世礼法之士所垢议的“金莲杯”事件:“杨铁崖耽 好声色,每于筵间见歌儿舞女有缠足纤小者,则脱其鞋,载盏以行酒,谓之金 莲杯。 瞿佑也在归田诗话中记载了杨维桢晚年的放荡生活:“杨廉夫晚年 居松江,有四妾:竹枝、柳枝、桃花、杏花,皆能声乐。乘大画舫,恣意所之, 豪门巨室,争相迎致。时人有诗云:竹枝柳枝桃杏花,吹谈歌舞拨琵琶。可怜一 解杨夫子,变作江南散乐家。就连明史杨维桢传也说杨维桢“酒酣以往, 笔墨横飞。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 雪之辞,自倚凤琵和之。宾客皆翩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而王彝在王徵 士集卷三文妖中更是直裸裸地批判道:“余观杨之文以淫词怪语裂仁义,反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6 4 2 6 圆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1 2 7 5 国( 清) 张廷玉等撰明史( 卷二百八十五)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7 3 0 9 2 硕一l 学位论文 名实,浊乱先圣之道。 贬斥杨维桢为“文妖 ,实际上,杨维桢在当世即享有 盛誉,例如,陈存礼在丽则遗音卷首跋文说“先生之赋多英气,实得于天资 而充之以学问,蔚为词宗,诚非一时侪辈之所可及也”圆。宋濂墓志铭云:“见 诸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夺人目睛。其于诗尤号名家, 振荡凌厉,驳驳将逼盛唐,骤阅之,神出鬼没,不可察其端倪。其亦文中之雄乎? 贝琼铁崖先生传亦言:“元继宋季之后,政庞文抚,铁崖务铲一代之陋,上 追秦汉。历史上也有许多学者赞赏杨维桢,如明代胡应麟诗薮中说:“梦 得竹枝,长吉锦囊,飞卿金荃,致光香奁,唐人各擅。至老铁 乃奄四家有之。 清朝赵翼瓯北诗话日:“元末明初,杨铁崖最为巨擘。 四 库馆臣云“维桢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 凡斯种种,不一而足。 令人遗憾的是,有关杨维桢的研究现在显得很冷清,涉及杨维桢文学创作的 研究成果不多,并且多集中在其诗歌创作领域,探讨其辞赋创作的难得一见。就 笔者所知,对杨维桢的辞赋作全局鸟瞰式批判研究仅黄仁生杨维祯与元末明初 文学思潮(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 0 0 5 年) ,马积高赋史( 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 9 8 7 年) 等著作中略有涉及,而专门论述杨维桢辞赋创作情况的单篇论 文目前尚未出现。因此,笔者认为较全面集中地研究杨维桢辞赋是一项迫切而且 重要的任务。做好这项研究工作,对于我们了解元末明初的辞赋特色具有很大的 意义。 ( 明) 王彝王徵士文集卷三文妖 明末毛氏汲吉阁刻本丽则遗音书末 囝四部丛刊初编集部宋学士文集卷十六( 第2 4 6 册)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8 9 固李修生主编全元文( 第4 4 册) 南京:凤凰出版社,2 0 0 4 ,4 8 3 四( 明) 胡应麟诗薮北京:中华书局,1 9 5 8 ,2 4 2 够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1 2 7 4 o 四库全书铁崖古乐府提要( 第1 2 2 2 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2 杨维桢辞赋研究 第二章杨维桢辞赋思想内容 杨维桢现存辞赋作品,出自丽则遗音的有三十二篇,它们是:哀三良赋、 怀延陵赋、吊伍君赋、吊望诸君赋、悲舒王赋、吊陈了翁赋、忧释 赋、乞巧赋、禹穴赋、镐京赋、黄金台赋、泰畴赋、麒麟阁赋、凤 凰池赋、曹娥碑赋、磨崖碑赋、太公璜赋、正考父鼎赋、孔子履赋、 斩蛇剑赋、承露盘赋、铜雀瓦赋、八阵图赋、铁箭赋、狩麟赋、神 羊赋、些马赋、骂虱赋、柜鬯赋、蓍草赋、琴赋、杖赋。出自铁 崖赋稿的有五十篇,皆为丽则遗音所未载,它们是伏蛟台赋、蒿宫赋、 金莲炬赋、八阵图赋、太液池赋、方诸赋、柱后惠文冠赋、刺史屏 赋、旅獒赋、未央宫赋、姑苏台赋( 2 ) 、象载赋、紫微垣赋、封禅 赋、均田图赋、玉笋班赋、弘文馆赋、九府圜法赋、玩鞭亭赋、千 秋金镜绿赋、闵忠阁赋、周公负成王图赋、卤簿赋、会通河赋、泰元 神策赋、首阳山赋、五云书屋赋、角端赋、翠雪轩赋、进善旌赋、景 钟赋、会稽山赋、浑天仪赋、殷辂赋、记里车赋、器车赋、三神山 赋、舜琴赋、白虎观赋、天衢赋、龙首渠赋、天籁赋、简仪赋、浮 磐赋、石经赋、柏梁台赋、海盐赋、金人赋、飞车赋。另外出自铁 崖文集的有莲花漏赋、记里鼓车赋、土圭赋三篇,还有出自史义拾 遗的忠乌赋,共八十六篇 。 这八十六篇赋,创作时间主要集中在杨维桢中举前后及两次任官时期。如孔 子履赋一篇注明为“乡校命赋”;些马赋作于“杨子至钱清之明年,即元统 三年( 1 3 3 5 ) ;蓍草赋、忧释赋二赋皆作于“丧讼病患交侵并集 之际。杨 维桢辞赋创作时间如此集中,而晚年却几乎没有赋作传世,一方面与元代“设科 取士以古为名 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是辞赋自身“铺采搞文 、“驰骋才学 特 征所决定的。 。 杨维桢辞赋所涉及的题材相当广泛,诸如楼台室宇、宫殿亭阁、天文地理、 文物器用、鸟兽草木、音乐书画、治道典礼、抒情言志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其 多样化的辞赋作品,构筑了一个斑斓多彩而情真意切的精神家园,渗透着杨维桢 独特的自我情怀和生命意识。 杨维桢曾于至正二年( 1 3 4 2 ) 春作丽则遗音序说“余早年学赋,尝私拟 国本文所引杨维桢作品皆出自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凤凰出版社,2 0 0 4 年版。 。历代赋汇有署名杨维桢的方竹赋,据黄仁生先生考证,为明人金亳所撰,非杨维桢所作。详细请 参阅黄仁生杨维祯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 0 0 5 ,3 7 9 4 硕士学位论文 数百题,不过应场屋一日之敌尔。 的确,杨维桢早期作了许多“私拟程式之作, 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科考赋,既然是应试之做,难免有为君主代言之嫌。赋中多称 美君主高洁之质,赞美皇元之辞。倒是后期忧释赋、乞巧赋等真实地反应 了自己的心声,但是数量较少,仅7 首。本文为了行文的方便,同时避免因文体 分类引起的争论,将杨维桢赋作简略分为科考赋与情志赋两大类,考察分析其辞 赋思想内容。 第一节科考赋 一、元代科举与科考赋 元代统治阶级对科举制度很不重视。其科举制度,滥觞于太宗十年( 1 2 3 8 ) 的“戊戌选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正式的科举考试方案长期在朝廷议而不决, 直到仁宗皇庆二年( 1 3 1 3 ) 十一月才正式颁布施行,其后又自顺帝元统三年( 1 3 3 5 ) 末废止五年,再于至元六年( 1 3 4 0 ) 底下诏复科,最后延续到元代灭亡为止。 元代科举考试据皇庆二年颁布的科场条例,根据考试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 针对蒙古色目人的,只试经问和策论;另一类是针对汉人和南人的,试三场,第 一场为明经,第二场为古赋诏诰,第三场为策论。 尽管科举制度在元代废举无常,废置的时间要多于施行的时间,而且辞赋在 科举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小,但是这一切并不影响士子对科考辞赋创作的热情, 私下拟题作赋之风泛滥。杨维桢自己就曾在丽则遗音序中表示,自己早年做 了大量辞赋也就是为了“应场屋一日之敌”。元代辞赋取士制度为读书人打开了通 往仕途的大门,所以一时人们竞相奔走于科举之门,纷纷学习作赋之法。各地书 商把每科乡试、会试中选的墨卷和考官的评论汇编刊行,在社会上影响极大,如 延祜元年( 1 3 1 4 ) 首科乡试时,江浙行省是以太极图赋为题,江西行省是以 石鼓赋为题,湖广行省是以天马赋为题,中选者的赋作随即就得以广泛 流传,其中有些墨卷还保存至今。延祜二年( 1 3 1 5 ) 京师会试结束后,不久也有 坊间刊刻的会试程文在各地发售。中选者的墨卷实际成了士子模仿的范文, 考官的评语也往往会被士子奉为圭臬,所以陈泰的所安遗集中不仅收入了他 于延祜元年应乡试时所作天马赋,而且还附录了考官的评语:“气骨苍古节悠 然。疑熟于楚辞者,然不免悲叹意。必山林淹滞之士,天门洞开,天马可以见矣。 四库全书孵则遗音序( 第1 2 2 2 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1 4 6 罾根据元史太宗本纪记载,元太宗九年开科举。而根据陶宗仪辍耕录科举引元好问廉访杨 文宪公奂墓碑:“太宗即位之十年戊戌开举选”元史杨奂传也说“戊戌,太宗诏宣德税课使刘 用之试诸道进士。”据此有可能议行科举在太宗九年,而真正施行在太宗十年。这次开科举之后,遭到了 很多人的非议,“当世或以为非便,事复中止”,于是科举甫行便遭到阻挠而停止了。这次中止时间长达七 十七年。到了仁宗延祜二年( 1 3 1 5 ) ,又重新开设科举。这七十七年间,曾经有人多次提出举行科举考试, 但是都足议而未举。如至元四年( 1 2 6 7 ) 翰林承旨王鹗等请求举行科举之法,至元五年陈祜又上书言科举 之事,这些提议或者得到了皇帝的首肯,或者得到了主管部门的批复,但是实际上都没有施行。 杨维桢辞赋研究 同年欧阳玄应试之赋也相当出色,以致被人越传越玄乎,如孔齐在静斋至正直记 卷一就说他曾“幼梦天马,墨色,大逾凡马数倍,横天而过寤而赋之。延祜甲寅 首科,公以天马赋中第,盖昔时所作也。”这一传闻无疑也会为士子私下拟题 作赋之风推波助澜。科考赋即是拟题作赋之风盛行下的产物。 二、杨维桢科考赋创作 ( 一) 划分依据 科考赋,顾名思义,就是为科举考试而做的辞赋。值得注意的是,杨维桢的 科考赋并不仅仅指其科举考试之前的“私拟程式之作”,还包括杨维桢考中迸士之 后所作的与科考赋类似的作品,如卤簿赋、记里车赋、海盐赋、伏蛟台 赋、五云书屋赋等,这些赋作虽然是杨维桢考中进士之后所作,但也可将其 归入科考赋的范畴,其理由如下: 首先,这些赋作在元代曾经作为科考赋入选青云梯。元后期,流行于民间 的青云梯是士子们学习作科考赋的范文,从书名便可以得知该集所收赋作都 与元代科举考试有关。考西汉杨雄解嘲中曾以“青云梯 喻指士人跃升到高 官显位,唐代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又以“青云梯”比喻上达天界的山级, 到自居易校陶潜体则以之暗喻谋取显赫官爵的途径了。元人以“青云梯 名 书,表明写好辞赋是经由科举之路达至官运享通的重要途径,在元后期人们的心 目中,古赋实际已成为士子直上青云的一架长梯。现存青云梯版本主要有宛 委别藏本,由清代阮元辑刊而成。 青云梯在元代有多种版本,清代黄丕烈曾在香严书屋见过元末朱子新所 抄的另一种青云梯三册,内收杨维桢辞赋六十九首,他在铁崖赋稿跋 中详细记载了此种青云梯的版本情况:“青云梯原签如是名目,分三册, 每册首题日至治之音四字为首一行,其次行即云某赋、某人,人或一篇,或 不止一篇,惟于二册之下半题日:杨廉夫诸赋,始以黄金台,终以禹穴, 共廿二篇。三册之下半亦题日:杨廉夫诸赋,始以八阵图,终以飞车, 共四十七篇。盖第二册中摘取丽则遗音十九篇,而割此本首三篇入之,其原 实合也。”从这段说明中可以得知,此种青云梯收录了铁崖赋稿中的全 部辞赋作品,又摘取了丽则遗音中的部分作品,分别是禹穴赋、黄金台 赋、麒麟阁赋、曹娥碑赋、太公璜赋、孔子履赋、镐京赋、泰畴赋、 凤凰池赋、磨崖碑赋、正考父鼎赋、斩蛇剑赋、承露盘赋、八阵图 赋、狩麟赋、铜雀瓦赋、铁箭赋、神羊赋等赋作。 其次,杨维桢科考赋主题多是“皇元之化,海涵而春育”( 应才大乐成赋) , 。详细请参阅黄仁生杨维祯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 0 0 5 ,9 0 函续修四库全书( 第1 3 2 5 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4 3 0 6 硕士学位论文 赋中多称美君主高洁之质,赞美皇元之辞,或表现其渴望登第入仕的迫切心情, 或表达其初登仕途对于功名伟绩的积极追求。 杨维桢与由宋入元往往带有民族情绪的南士不同,他生长于南北统一后的大 元太平之世,从小就在心理上认同元朝的统治,并在读书求仕时期就确立了“学 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的志向,希望能够“权衡世变,扶植世道,而致君于尧 舜之上。 ( 柱后惠文冠赋) 。他的许多科考赋都表达了自己渴望登第入仕、建功 立业的迫切心情与积极追求。如天衢赋作者运用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和比喻, 把传说中的碧宇天衢描写得井然有序而又瑰丽多姿,最后直抒心志说“吾将凌汗 漫,超赫戏,遵亨衢以上征,蹑青云以为梯 ,“搴桂花于高寒”,真实地表现了他 渴望登第入仕的心情。浮磬赋云:“圭璧天成洞孚尹兮,亟徒袭夫璎琳。矢琢 磨以成器兮,吾将上献于虞庭。倘知音之赏识兮,庶不负于金石之音也。希登进 于宫县兮,于以和颂歌于太平也。赋作借浮磬琢磨成器传达自己登第入仕得君主 赏识的愿望。在白虎观赋中他更迫不急待地表白“吾将瞻大明,谒崇天,扣 龙墀而虎拜,呈披腹之琅歼。倘见收于虎榜,当不逊于汉庭之直言也。”另有玉 笋班赋也表现了他的这种急切心情,并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吾光无望于今 日之文衡,列朝班于王除。立玉笋之万丈,肃朝端之楷模。 还有土圭赋、斩 蛇剑赋等等应举之作都表现了他急欲登第入仕一展宏图的愿望。卤簿赋、记 里车赋则表现了杨维桢登第初仕时期对于建立功名伟绩的积极追求。 杨维桢赋中也多有称美君主高洁之质,赞美皇元之辞。比如赞美皇元的镐 京赋先虚设西都宾极力渲染“古昔之西京 的繁华与壮美,实则是为了衬托元 代的北京“大哉至哉,坤乾元德,作我父母。天开地辟,乃眷北顾。此维与宅, 盖自帝尧启都,如公拓迹,慕容不能称此土,完颜不能据兹域。”又如蒿宫赋 借北京主人之中批判古代蒿宫之说,极力赞美元代君主“方今圣天子嗣大历服, 治具一新。五帝比德,三王同仁。万国修乎方贡,四远坌其来宾。天孑于明堂布 政之宫,感尼父之叹鲁国,念孟轲之陈齐君。昭修礼乐,统和天人。广一元之所 运,与万物而为春。于是阳冈集凰,灵圃来麟。嘉和协象,灵茅应辰。辟雍茁三 秀之草,灵台见五色之氛。诸福之物,莫不毕臻矣。 在景钟赋中则直接感慨 道“愚生幸逢昌盛之世,沐浴于膏泽之乡。 方诸赋云:“方今大德丽天,四海 春熙。琳琅效贡,怪石售奇。明缢是明,仁实不遗。 旅獒赋日:“方今圣人 御世,四海宴然。不实远物,而所实贤。”舜琴赋赞颂:“愚生何幸,伏际昌辰。 上有帝舜之君,下有后夔之臣。”龙首渠赋赞美:“矧我圣元,抚有疆理。黄河 湛而自清,海波贴而不起三农乐耕凿之天,康衢歌太平之美。 等等,可以说 是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大规模地来赞美元廷。 最后,杨维桢的第一部辞赋文集丽则遗音四卷于至正初年刊行,就是为 了引导士子“学赋期与古准 。虽然其中所收辞赋不尽然是科考赋,但是一直以来 7 杨维桢辞赋研究 人们就将其视为科考赋文集,例如同时代人胡助在丽则遗音跋文中就鼓励士 子学习杨维桢的辞赋: 丽则之名,其殆伤今之赋之不古乎? 观其三良以下,追逐屈宋,殆 如铁崖之崭绝峭刻,人固未易于攀缘也。然而叶律铿锵,立格古雅而陈意正 大,诚有可则者。场屋之士果能仿佛其步趋,吾知斯文之复古矣。 由此可见在元后期杨维桢的辞赋即是人们心目中科考赋的典范之作,是士子们竞 相学习模仿的对象。杨维桢的辞赋不仅在元后期以科考赋名世,而且后世之人也 将其作为科考赋的典范,例如四库馆臣就将丽则遗音中所录辞赋作为科考赋 加以评价,四库全书丽则遗音提要日: 维桢才力富健,回风驰霆击之气,以就有司之绳尺,格律不更而神采迥 异然在科举之文,亦可云卷舒风云,吐纳珠玉者矣。 ( 二) 主题内容 陈存礼在卷首跋丽则遗音时高度称赞杨维桢的科考赋:“先生之赋多英气, 实得于天资而充之以问学,尉为词宗,诚非一时侪辈之所可及也。”四库馆臣对 于杨维桢的科考赋也有着极高的评价,称其“才力富健”,其科考之文“亦可云卷 舒风云,吐纳珠玉者矣。”虽然杨维桢的辞赋多为“私拟程式之作”,但作为大家, 他的辞赋作品还是透露了其创作的独到之处。概而言之,杨维桢的科考赋主要表 现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对前贤的事迹、才能、品德的宣传与颂美。 如哀三良赋中赞美奄息、仲行、缄虎三人忠心为国,至死不渝的精神: “日子车氏之伯叔兮,实百夫之称特。既委质以事君兮,虽杀身其不惜。然君子 有不死兮,死不以其私。贵以义而制命兮,矧命乱而不治。感一语以自信兮,誓 九土以同归。 又如吊望诸君赋中赞美望诸君:“观夫子之持重兮,方戒令于 钞掠。日封墓以表闾兮,有孟津之遗略。新王不以间入兮,岂成名于小慧。托微 罪以去国兮,遂乖身于上计。后吾不可以逆虑兮,纷成败而智愚。去千秋而尚友 兮,日有人乎草庐。誓之死以鞠躬兮,伤日中而漾汜。”吊陈了翁赋赞扬了陈 了翁正直不屈的品格:“彼绍圣其何时兮,惟党人之蔽滋。邪与正不两立兮,君子 常屈乎其时。执往论而为国是兮,彼以不之伪名。悖身服乎狙险兮,甘茹毒其如 四库全书丽则遗音附录( 第1 2 2 2 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1 7 9 国四库全书丽则遗音提要( 第1 2 2 2 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1 4 6 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丽则遗音书末 8 硕士学位论文 饴。嗟夫子之寡师兮,将以歼其渠魁。仗尊尧以为义兮,阽余身于觚摧。誓 嫉邪以死直兮,虽颠越其非所辱。审取舍以乾乾兮,生有重夫所欲。南北裂其有 萌兮,知夫人之祸世。三十年之来徵兮,卒符言于前筮。吾尝爱元城之为刚兮, 夫子又李杜之齐名。慕危节以感激兮,些千秋其若生。 曹娥碑赋赞曹娥孝而 诚、诚而勇的品德:“呜呼,惟仁足以残肌兮,刚足以锢志。诚四次以开金石兮, 孝足以动天地。风涛为之折裂兮,蛟鼍为之四奔。抱父尸以印出兮,俨肤发之犹 存。嗟娥之为教兮,习缔葛以为红。岂师傅之夙诏兮,诵烈女之遗风。惟纯 诚之天出兮,奋百代而独立。 当然,杨维桢并非是一味地赞美前贤,人云亦云,而是对于这些历史人物有 自己独特看法,给予他们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表现出强烈的辨析精神,希望可 以“正典籍之义理,摭群说之纷披 ( 石经赋) 。如怀延陵赋为季札正名, 其序日: 延州季札,吾圣人予其贤,又表其墓。太史迁发其仁心,慕义无穷,其 知札矣。近代传经者,独以为圣人贬札咎札,不为季历而效子臧,以致辞国 生乱。吁,是说也,颛计厉害而不计义之所在,尚为知春秋者哉。札自 以诸樊为义适,而不敢奸国,则知札与州于皆庶也。寿梦欲越三长嫡而立一 季庶,所谓辞国不祥者也。而况三伯仲俱无太伯、仲雍之奔。季子弃室而耕 者,正也及夷末卒而欲致位于札,札之见微,固已逆料光、僚之必悖于其 后,故刚执始终之志。又札之明也。季子之道正而明,而谓圣人贬之乎。春 秋书名,固有美例,而凭以为善恶之断,求经之陋者也。三传有因札进吴 之说,其名札者,成尊于上也,谓名为贬,得乎。余作怀延陵辞,因复 置辨,使谈经者,不失圣人之旨,则不枉乎季子之道者也。 杨维桢在赋中详细地分析了季札三让王位,退耕农野的高尚节操,辨明了春秋 中对季札的评价问题,赞美季札“既博物又闳览兮,仍约中而通理。识周之所以 东兮,基之所以南。圣之所以憾兮,德之所以惭。类北学于周公、孔子兮,羌不 让夫东郯。 又如吊伍君赋序云: 吾读伍员事,未尝不悲。员处父兄之不幸,而讫至倒行逆施,盖大不获 己者。而世多之,以为名,不可也。当员急于反雠,遂不顾急售吴光,而进 鳟诸。杀人之父,以报己之父,彼州于之子,则将何所报哉? 此员失也。而 况父兄痛仇费无极也,无能有兵于费,而鞭墓以仇君,益失也。然员能用吴 以复父兄之雠,而又为夫差复父之雠,之死不畔,以毕志于其所事,则忠为 有余矣。惜其君不终用,逆料后日沼吴之祸,徒以表其言之明。故予作哀员 9 杨维桢辞赋研究 辞,虽过其孝而多其忠云。 这篇赋是用儒家的“忠”、“孝 观念来评价分析伍员一生行事的得失,一方面批 评了伍员为报父兄之仇而“讫至倒行逆施 的“孝 ,比如“杀人之父,以报己之 父、“鞭墓以仇君 等行为,另一方面赞扬了他为吴王夫差“复父之仇,之死不 畔,以毕志于其事 的“忠 ,对于伍员作出了一个全面而公允的评判。再如在悲 舒王赋中,杨维桢既赞扬了王安石变法“志坚而不拔兮,行不挠而愈刚 的志 行,又批评他“举周官之剿说兮,朝独忌夫春秋? 宜天变而弗畏兮,人有谗而易 售。听鸣鹅以为凤兮,咋唾穷麟以为跛羊。松柏老而剪弃兮,喜植榆之骤长。 对 王安石作了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评价。铁崖同年友黄清老评此赋日“是老平日得失 成败,亦概见于此矣。 2 、对儒家礼服器用、经典掌故内涵的发掘,宣传儒家政道思想。 阐释儒家经典义理向来是历代辞赋经久不衰的内容,尤其是作为科考程式之 作,更是比比皆是。杨维桢科考赋中此类题材的赋作数量较多,比如孔子履赋, 这是一篇乡校命赋,赋作批判了司马氏将“吾先圣履、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并焚” 的事件,借孔子之履宣传了孔子之道万古长存并表示自己追随孔子之道的决心: “青绚赤德履之造兮,由仁行义履之道兮。履可化兮,道不可槁兮。非履之宝, 惟道以为宝兮。展矣君子,亦允蹈兮。 石经赋宣传六经之道“书易公 羊,据金行之正位;鲁论篇帙,按青阳而左编。维礼经之信置,屹相尚 乎南垣。廓至理之昭晰,绚妙墨而无前。倚层霄之炳斓,耀飞藻之连蜷。表巍巍 而揭立,为后学之蹄筌。至若素宁朝兽,黉扉书喧。观者环堵,摹写精研。翰墨 渥秋屏之雨,车尘咽紫陌之烟。伟金声而玉振,播文明于八埏。盖将迈前修之洪 业,与金石而同坚。 泰畴赋描绘了汉武帝祭天之盛事:“天子于是建泰畴,临 甘泉,取乾位,郊上玄,衣尚黄,玉尚碹。尔其为制也,圜埴突峙,仰法紫垣, 方觚旁角,八风外宣。衬以五帝之佐,环以群臣之偏。尊以太一之禅,祭以特牲 之颛。于时天姥练日,雨师荡尘,百辟显相,千官骏奔,九旗彗列,万乘云屯。 羽林做飞之警跸,相如曼倩之草文。李协律之谱乐,太史谈之纪神。赵代秦楚, 无相夺伦,麟凰龟龙,诸福毕臻。天子于是次皇邸,莅竹宫,庭燎既张,玄冕致 恭。望拜太一,俨若见其犹龙。夕夜明于西向,揖朝采于大东。是时恒有神光异 气,上属于空。云马风车,交迎并从。掠群后,舞群童,呼万岁,歌九功,盖云 合而雷同。 先扬后抑,其目的是为了说明祭祀不在于“侈女乐仙壤龙马骋驹之属”, 而要“贵一德之享天謦,非在乎黍稷的儒家仁政思想。狩麟赋用麒麟来象征 “抱至仁之性,拔不类之形。心兮好生,趾兮不跽,角兮不触,颃兮不抵。音纯 美兮协律,步周旋兮中规矩。出惟应期,居必择所”这种仁道与慎行的品质。神 羊赋序说:“东北之荒有兽名獬豸,状如羊而一角,性至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 l o 硕 学位论文 闻人论则咋不正者 。此赋赞美的就是“朱绣乎衣裳,铁石乎肝肠。甘摧身以立勇, 担碎首以全刚”的不畏强暴的刚直之气。而太公璜赋、象载赋、封禅赋、 三神山赋则站在儒家立场批判符命、瑞应、封禅、求仙等虚妄之举。 3 、对古代遗迹的凭吊,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杨维桢此类赋作大多是在备战科举时有感于经史记载所拟的应试之作,并非 真正游览或瞻仰古代遗迹之后而生发吊古之情所作,但这些辞赋不是泛泛的怀古 之作,而是“多以古事为题,寓悲怆之旨”,有所针对,有所寄托,表现了作者 忧国忧民、想有所作为的愿望。 如黄金台讲述的是古代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的故事,此故事载于战 国策燕策一,此赋即是杨维桢的私拟程式之作,赋文透露出较高的政治 热情,赋作赞美燕昭王“千金一掷兮,聘席之珍。尺璧非宝兮,实于仁人。 市遗骨以招骏兮,缤龙媒其奋趾。剧不召而自至兮,邹闻风而亦起。毅委质 以骏奔兮,争来轻于千里。盖一诚之感激兮,固非诱金之所饵。宝鼎九庙兮, 金城四壁。大邦怀势兮,小邦畏力。振吾旅于临淄兮,迫穷寇于莒墨。齐器 设于宁台兮,故鼎返于磨室。洒九京之宿愤兮,诚一时之伟绩也。 从中可 以看出,作者是以古之燕昭王招贤复仇成大事,寓望今之帝王能够招贤纳士, 善待贤才。同时,赋作还以黄金台为线索,历数了吴王等君主的荒淫无道以 致灭国的事例,从中引发自己的思考与感慨:“呜呼! 鹿之台以贿败兮,瑶 之台以侈亡。云梦荡乎游盘兮,姑苏鸩乎内荒。刀玩鞭亭赋讲述的也是一 则真实的历史故事,见于晋书明帝纪和王敦传。赋作批判王敦“吁 王老婢,生为逆臣,死为愚鬼,不能为韩李不足惜 的同时,也叹息晋明帝 不能施行仁政,任用贤才,致使朝纲败坏,危国害民:“嗟使晋明者上谏其 父,痛怀愍,念家国,北面讨贼;一以太公为心,任祖逖,用陶侃,何有不 平乎? 百年之愚,下传其子,黜浮侈,登淳实,南迁以来,一转嚣风。则听 应詹,纳能远,亦未可量晋祚之衍曼。姑苏台赋二篇从不同的角度批判 了吴王“志骄而溢,量窄而肤。舍敌国之外患,乃筑台而自娱 ,主张君主应与民 同乐,尊贤礼优:“灵台之筑,文王以之而兴周。金台之筑,燕昭以之而复仇。何 姑苏之一成,而吴国之为丘? 彼与民而同乐,或尊贤而礼优。此惟乐于女色,而 与贤以为仇。所以为台者既异,而所以处夫台者又不侔。”太液池赋、承露盘 赋、未央宫赋都是讽刺批判汉武帝的“穷奢极侈 ,主张君王俭身勤政。其中 承露盘赋应是针对元代帝王沉迷于佛道而创作。赋作以三分之二的篇幅描写 汉武帝大肆建造柏梁台,开太液池,立仙人承露盘,迷信神仙方术,希望以此求 得长生不老,众臣子不仅没有上书劝谏反而纳忠献寿,一片祝颂。赋作字面上闪 o ( 清) 李调元赋话卷九引偶隽 杨维桢辞赋研究 耀着祥瑞的神光,实际上影写出一片乌烟瘴气。闵忠阁赋则取于唐太宗“悯忠 于六师,而萌悔过之善,则与秦穆郊迎之誓,汉武轮台之悔同 之义,战争“使 暴万骨于穷荒,残生民于远役。海上之兵不返,塞北之血涂地。”以此作赋“存戒 心于将来 。首阳山赋赞赏伯夷、叔齐“宁暴骨于山椒兮,毋宁岐土之食粟。 宁巢轩以为徒兮,毋宁周家之臣仆”的高尚节操,表现了作者对唐虞盛世的向往 之情。 4 、对元代天文地理、舟车的描绘。 杨维桢此类赋作数量不少,如浑天仪赋、简仪赋、莲花漏赋、土圭 赋、记里车赋、器车赋、飞车赋、记里鼓车赋、会通河赋、海盐赋 等都是对于元代的天文地理、交通状况的描述,对于我们研究元代社会状况提供 了很好的历史材料。 莲花漏赋、简仪赋、浑天仪赋反映了元代天文学发达的情形,在简 仪赋中杨维桢高度评论了郭守敬创制简仪和授时历的伟大成就,认为它“去繁 而简要且中 ,“所以超万古而无前也。”器车赋、记里车赋、记里鼓车赋、 飞车赋等赋作反映了元代南北统一之后,天下遍设驿站、交通发达以及各类 车子制作精美的盛况。如记里鼓车赋日:“方今车书大同,文明照披。物无微 而不登,器无远而不至,车必备太常之陈,而充仪卫之制,客将歆艳而诩称,又 何以不用而兴訾议也? 会通河赋中详细描写了元代开通从山东东平至临清三 百里运河后造福于人民的情景,并赞扬此举乃“昭代之伟绩 。另有海盐赋生 动反映了元代盐业生产的状况。 杨维桢此类咏物赋作并无兴寄,多是为逞才而咏物,体现了赋兼才学的特色, 赋作成为其表现才华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即使有一定的表情因素在里面,但其情 也往往被湮没在浮夸连篇的词藻之中。然而,从“多识博物,有可观采”( 班固汉 书叙传下) 方面看,这些赋作还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广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