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研究生姓名:孙浩导师姓名:袁健红学校:东南大学 摘要 自主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种模式选择,自主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战略范畴,技术创新理论 奠定了自主创新研究的理论基石。自主创新的含义是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技术创新的全 过程,关键技术的突破由自己来实现。自主创新的方式主要包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 创新。 自主创新是后发国家或地区赶上或超过技术领先国家或地区所必须的战略选择,在制定 与实施技术跨越战略时,非常关键的是根据自身的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能力等资源因素,选 择切合实际的自主创新模式。从产业选择上看,自主创新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支 柱产业。汽车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规模效益显著等特点,它对于拓展市场需求,形成完 整的工业体系,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影 响因素及其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影响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探讨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进 行分析和比较,提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对策。 论文研究以技术创新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创新管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当今世界经济 科技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为背景,以中国汽车产业及其创新系统为实证研究对象,试图探 讨并构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主成分和聚类等方法进行评价,找出影 响因素,力争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提供可资借鉴的对策。 论文从自主创新的角度出发,建立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富有创新特 色;同时,文章在借鉴国内外产业研究理论和成果的基础上,界定自主创新的内涵和指标体 系的构成颇具创新色彩;此外,文章对提升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发展对策的探讨也是一种创 新研究。 关键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n a u t o i n d u s t r y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i n n o v a t i o na b i l i t yi nc h i n a g r a d u a t e :s u n - h a o s u p e r v i s o r :y u a nj i a n h o n g s o u t h - e a s tu n i v e r s i t y a b s t r a c t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 i n n o v a t i o ni st h em o d e io ft h et e c h n o l o g yi n n o v a t i o n 1 1 t h e o r yo f t e c h n o l o g yi n n o v a t i o ni st h eb a s eo ft h ei n d e p e n d e n c e - i n n o v a t i o nt h e o r y 1 1 他d e f i n ea b o u t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 i n n o v a t i o ni st h a tt h eg r o u p sc o m p l e t et h ew h o l ep r o c e s so fi n n o v a t i o na n d a c h i e v et h ek e yt e c h n o l o g y n 伦m o d e lo fi n d e p e n d e n c e - i n n o v a t i o ni n c l u d e so r i g i n a li n n o v a t i o n , e o m p o s i t i v ei n n o v a t i o n , a b s o r b a n ti n n o v a t i o n n 峙i n d e p e n d e n c e - i n n o v a t i o ns t r a t e g yi st h ep o o rc o u n t r ys t r a t e g ys e l e c t i o nf o ri m p r o v i n g w h e nm a k i n gt h ep o l i c i e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t e c h n o l o g ya c c u m u l a t i o na n dr e s o u r c e s , t h ec o u n t r y s h o u l ds e l e c tt h es u i t a b l e i n n o v a t i o ns t r a t e g y f r o mt h e i n d u s t r ys e l e c t i o n , t h e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i n n o v a t i o ns t r a t e g yi sf i tf o r 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i n d u s t r yi no n ec o u n t r y 1 1 a u t o - i n d e s t r yh a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l a r g e r e l a t i o na n ds c a l eb e n e f i t , i tc 锄i m p r o v e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o t h e ri n d u s t r i e s i th a st h ei m p o r t a n t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f o rt h ee n t i r ei n d u s t r ys y s t e m s o t os t u d yt h ea t m 3 - i n d e s t r yi n d e p e n d e n c e - i n n o v a t i o na b i l i t yh a sg r e a tr e a lm e a n i n g t h ea r t i c l ea n a l y z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a b o u ti n d u s t r yi n d e p e n d e n c e i n n o v a t i o n , s t u d i e s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i n d e xs y s t e m , c o m p a r e st h ea u t o - i n d u s t r yi n n o v a t i o na b i l i t y , a n dg i v e st h es u g g e s t i o n s n l j sa r t i c l el e a r n st h et h e o r yo fi n n o v a t i o ne e o n o m i e s i n d u s t r ye c o n o m i c s i n n o v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li tw r i t e so i lb a s i so f t h ea u t o - i n d u s t r yt e c h n o l o g y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e n d , a n dm a k e s r e f e r e n c eo ft h e a u t o - i n d u s t r y 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m t h ea r t i c l et r i e st ob u i l dt h e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i n n o v a t i o n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a n dm e t h o d , i no r d e rt og e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d v i c e f o ra u t o - i n d u s t r yi no u r c o n n l r y t h ew r i t e rc o m p a r e st l l em a i nz o n e sa u t o - i n d u s l r yi n n o v a t i o na b i l i t yi nc h i n & i tu s e st h e l a r g ed a t e sa n dt h em a t hm o d e lc a l c u l a t i o n , t of i n dt h e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 sf o rd i f f e r e n c e sa n dg i v e t h ea d v i c eo f z o n c - e o o p o m t i o nt oi m p r o v et h ei n d e p e n d e n c e - i n n o v a t i o n 曲i l i t y i nt h i sp a p e r , t ob u i l dt h ei n d e p e n d e o c e - i n n o v a t i o n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e xa n dd e f i n et h e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 i n n o v a t i o nr e l a t i v et h e o r yh a v et h ei n n o v a t i v ei d e a l s n * w r i t e rh o p e st om a k e f u r t h e rs t u d yw i t ht h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o u rc o u n t r y k e y w o r d s :a u t o - i n d u s t r yt e c i m o l o g y -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i n n o v a t i o na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i i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 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矽眵日期:至! :! ! f ,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 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阋,可 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 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睨导师签名: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绪论 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国解决经济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顺利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任 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 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 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结构调整和提 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o 随着我国加入w t o ,我国企业和产业将直接面临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 的双重挑战,能否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能否从w t o 中获益。关键取决于产业创新能 力。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影响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探讨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对策。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 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也证明了,大凡经济上取得 成功的国家,其汽车产业均取得了成功。尽管当今世界己开始步入主要依靠智力资源的后 工业化阶段,汽车产业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上已不复昔日的风光,但在世界许多国家经济中 汽车产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没有一个汽车强国扬言要放弃汽车产业,反而在进一步谋 求其在未来世界经济中的更强竞争力。 从1 9 5 3 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算起,新中国的汽车产业己经走过5 0 年的历程,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相结合、主机厂和零配件厂相结合、生产经营和科 研相结合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汽车产业体系。从。七五”开始,我国已明确地提出要 把汽车工业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里也明确强调了汽车 工业应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且指出汽车工业企业要实现自主开发、自主生 产、自主销售、自主发展,建立自主、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 我国汽车产业近几年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 李国杰自主创新能力,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中国集成电路2 0 0 5 年3 月 i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的中国汽车产业,无论从整体实力还是从技术水平来看,在世界 范围都处于落后的地位,特别是最能集中体现科学技术成果和发展水平的轿车工业,到目 前为止基本上还未能形成完全自主开发的能力,汽车产业的创新系统呈现出松散、低效及 缺乏前瞻性的特征 美国、日本和韩国等世界汽车强国在其汽车工业发展中,实际上就存在着一个有效的 产业自主创新系统,通过产业自主创新系统中的创新主体实施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 创新等行为过程,实现了其汽车工业的腾飞和进步2 中国汽车工业要快速追赶世界强国, 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必须进行产业创新,特别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与完善自 己的汽车工业创新系统建设,这样才能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它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起到 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理论界有 许多专门从事汽车产业发展研究的学者,涌现了大量的汽车产业理论研究成果,如著名的 描述汽车生产规模经济规律的马克西姆曲线本文把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作为研究 对象,除了运用普遍意义上的产业创新理论研究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丰富关于落后 国家的产业特别是在目前形势下的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与发展的理论 本文研究以技术创新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创新管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当今世界经 济科技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为背景,以中国汽车产业及其创新系统为实证研究对象,试 图探讨并构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评价体系及自主创新评价的方法,力争为中国汽车产业的 健康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提供可资借鉴的对策。研究的关键和重点问题是:自主创 新的理论内涵、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评价指标、自主创新的评价方法等。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约瑟夫熊彼特于1 9 1 2 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之后,又于 2 0 世纪3 0 年代和4 0 年代之交,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两 书中将这一理论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并在方法 上强调发展观点和内在因素并重,坚持用动态分析代替静态分析,强调并采用历史、统计 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打破经济静止均衡状 态、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 2 王翔韩国轿车产业自主创新之路科研管理2 0 0 0 年3 月第2 l 卷第2 期 2 第一章绪论 之后,“技术创新理论”主要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技术创新经济学派,二是 新制度学派。前者主要包括爱德温曼斯菲尔德的模仿论;莫尔顿卡米恩和南赛施瓦 茨的市场结构论;门斯的技术僵局论;斯通曼等人的扩散模式论与新扩散模式论他们从 技术推广、扩散和转移,以及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技术创新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并形成了技术创新经济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后者主要包括舒尔茨的制度调整 论;诺思的制度创新论。他们把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制度派的“制度”结合起来,研 究制度的变革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之问的关系,由此创立了制度创新经济学,丰富和发展了 “创新理论”。 现阶段技术创新的研究趋向于注重实用性,即强调创新研究成果对于创新决策及其实 现过程的可操作性指导作用,力图完成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全过程。具体表现在: 注重技术创新的规律概括、模式构造、前景预测以及策略研究。如库姆斯等学者提出了 按决策类型和过程进行研究的顺序结构,即研究r & d 预算规模如何确定,r & d 资源在基 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者问如何配置及其原因,企业的r & d 资源在各创新组织 环节间如何配置等注重企业创新机制与政策的研究。米勒和弗瑞森等曾力图将企业策 略作为技术创新与组织内容之间的媒介来研究。这样一方面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组织变革 二者与企业策略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能够使相应的研究成果,直接用于企业创新策略的 制定。但目前这一方面有份量的研究成果还不曾见到。结合某一行业或某一类新技术的 发生与成长的案例,进行技术创新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和政策研究。如基艾维0 9 8 8 ) 年曾 结合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 c a m s ) 新技术的应用,探讨技术创新的过程机制。注重对企业 家的创新行为、市场机会及其关系的研究,以期为企业家识辩和抓住潜在的创新和盈利机 会,提供咨询与指导。如彼得f 德鲁克( 1 9 8 4 ) 年曾在创业精神与创新一书中,为企 业家提示了创新机会的七个来源及创新的原则与策略注重研究技术创新的宏观效应以 及政府与技术创新社会实践的关系,以期为政府实施创新的宏观管理提供思路。如萨缪尔 森等经济学家对美国1 9 0 0 - - 1 9 9 6 年问的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后发现,在人均产出每年1 8 的增长中,大约有1 5 来源于技术进步。阿罗等理论经济学家的研究也认为:技术创新己 成为现代经济增长,改变产业结构的关键因素。 国内外学者对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也傲了不少尝试,但至今仍没有一套完 整的指标体系,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更不成熟。斯切尔认为,技术创新最终实现包含 的内容很广,而且创新活动方式极不相同,所以只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而采用不同 的评价指标;加拿大的d e b r e s s o n 教授用8 个指标来比较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它们是: 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创新资本投入,职工人数、创新资本投入,销售收入、非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职工人数、专 门的创新资本投入,职工人数、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艄售人数、出口销售收入销售收入、 企业的创新倾向。我国国家统计局近年来一直用技术开发经费投入、科研人员、科研成果、 技术转让、新产品销售、新产品出口六项指标为基础建立技术开发能力综合指数指标。以 此来反映我国的技术开发能力;国内有的学者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六个创新能力要素, 即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 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就是评价这六个能力要素的水平及其组合效率;傅家骥等人从技 术创新投入与产出不同侧面以r & d 投入量、专利统计量、新产品有关指标量( 新产品产 值、新产品实现利润、新产品开发周期、新产品技术水平) 等作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 要评价指标;中国人民大学赵彦云等人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为:r & d 总支出, r & d 支出增长率,l t d 支出,销售额。直接r & d 总人员,直接r & d 人员数,员工总数, 员工受教育程度构成。专利数,企业申请专利数年均增长速度。新产品销售占比重, 国际领先水平产品数。劳动生产率;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评价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 采用三类指标:一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显示性指标或产出类指标,如市场占有率、生产 率、新产品产值率、专利数;二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直接因素指标,如技术创新经费投 入,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技术人员投入;三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间接因素指标,如产业 结构、创新环境、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对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由于自主创 新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很强,我们在研究自主创新能力时可以借鉴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研 究成果。3 在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蓬勃发展,关于我国汽车 产业发展的研究逐渐成为我国理论和实践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较早的研究主要限于利用外 资、引进技术和规模经济方面,除了这几个方面之外,一直持续研究的另一个热点即中国 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模式。4 后来中国政府出台了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并逐步修改完善, 这是我国唯一的一项专门关于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文献。该报告从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 织、技术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政策性观点。可以说,这一政策反映了当时我国理论界、 企业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如朱盛镭、曹鹤、赵俊明、万君康等许多专家学者 纷纷发表著作和文章,探讨在新经济条件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条件下,中国汽车产 3 吴友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商业研究2 0 0 4 年1 1 月总第2 9 5 期 4 柳长立中国汽车产业必须坚持技术外向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中国机电工业2 0 0 2 年第l i 期 4 第一章绪论 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在对策方面,综合起来主要有:进行产业重组, 组成大的企业集团;加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建设,组建汽车企业国际联盟等 关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创新能力建设方面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胡树华和陈 光祖两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及设想。2 0 0 0 年2 月胡树华在汽车工业研究杂志上发表 文章车到。关”前路何在? ,提出建设国家创新工程的设想。其提出背景是基于世界汽 车工业及汽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现有汽车工业及其科技开发状况,核心内容是要由国 家政府牵头并参与,联合国内几大主要汽车生产企业,斥巨资建立我国的汽车工业技术研 发组织或平台。尽快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研发能力,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 进或领先水平的汽车制造技术和产品。增强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汽车工业咨 询委员会秘书长陈光祖分别在人民日报和中国汽车报发表文章,提出建立汽车产业国家创 新体系或系统的初步构想。这些研究成果无疑为对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1 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全文主要有六章,主要内容如下: 1 、绪论。在广泛学习和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以前的研究成果,指出 在已有的自主创新研究中,对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研究相对薄弱,对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 力评价的研究也很不成熟,进而给出了本文的研究空问,说明了本文研究的意义。 2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理论分析。通过对已有的产业创新和创新系统研究成果的分 析,较为系统和完善地提出了产业的自主创新概念、内容、特征及其运行机理,提出了运 用技术创新理论、产业聚集理论等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3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本章分析了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影 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并为下一章指标体系的建立莫定了基础。 4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构建与评价方法。本章根据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 素,提出构建评价指标的依据原则,并选择主成分和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 5 、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分析。本章针对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汽车产业在 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中国主要汽车生产地区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以及 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等。 6 、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对策从自主创新的角度出发,按照自主创新的能力强弱分 别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对策,并分析了加强区域合作,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5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研究综合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分 析以及系统研究的方法。在理论方面,通过学习和借鉴创新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有关 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并研究产业自主创新系统的理论体系,为研究中国汽车产 业的自主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在实证方面,通过对中国汽车产业现状与趋势的分析, 特别是自主创新状况。做深入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和比较分析,力图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 创新与发展提出科学的对策思路 本文的研究体现了时代特征,它立足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从自主创 新的角度建立中国汽车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富有创新特色;同时,文章在借鉴国内外产业 研究理论和成果的基础上,界定自主创新的内涵和指标体系的构成颇具创新色彩;此外。 文章对提升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对策的探讨也是一种创新研究。 6 第- - t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理论依据 第二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理论分析 2 1 技术创新与自主创新的内涵 2 1 1 技术创新及其特征 技术创新最早源于美籍奥地利人、经济学家约瑟夫a 熊彼特1 9 1 2 年创立的“创新 理论”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认为创新内容包括五种情况:一是引入新产品; 二是引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工艺;三是开辟新市场;四是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 五是实现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当前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国内外的专家对其已有四五十种 见解,有广义和狭义之说。综合起来,可大致界定一个基本概念:技术创新主要是指新产 品和新工艺的产生、研究开发、投入或应用于生产,进入市场销售并实现商业利益的过程 简言之:技术创新是一个导致新发明( 或新设想) 实现的全过程,包括最初的发现( 或设 想) ,直到最后的商业上的成功。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创新”的概念具有全新的内涵,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中。其所界定 的。创新”概念具有四大特征:第一,创新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各种可提高资源 配置效率的新活动,不一定与技术直接相关。第二,创新并非是从旧组合中通过渐进、不 断调整而产生的,而是间断地( 具有新颖性) 出现,“创新性破坏”旧组合,实现经济发展。 第三,创新可以被其它企业模仿,由此推动整个经济周期性发展,但随着仿效者增多,创 新者的垄断利润逐渐消失。第四,创新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至高无上的作用, 没有创新,资本主义既不能产生,更不能发展。 学术界以熊彼特的创新定义为出发点深化研究,分化为两个支流:一是侧重产品、工 艺创新研究,形成技术创新理论;二是主要以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为研究对象,形成制度 创新理论。现代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体现在技术创新资源创造性的集成化。技术创新实质 上是技术、组织、文化三者的协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资源的创造性整合。技术 创新学将创新模式分为三种: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 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收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 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 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简单 地讲,模仿创新是后发者的创新。 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问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合作创新 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 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 享成果,共担风险。合作创新一般集中在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合作进行研究开发 ( r d ) 为其主要形式。合作创新的主要动机可归纳为:节省交易成本、独占知识技术和能力 “异质性”三个方面 2 1 2 自主创新定义与特征 自主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种模式选择,自主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战略范畴,技术创新理 论奠定了自主创新研究的理论基石 自主创新的含义是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完成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关键技术的突破 由自己来实现,这与合作创新的行为模式区分开来了,合作创新即不同企业,不同的行为 主体为进行某项技术创新共同努力。 自主创新具有三个特点:技术突破的内生性、技术与市场开发的率先性、知识和能力 支持的内在性5 ( 1 ) 技术突破的内生性。就是说技术创新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都来自于内部,技术创新 是在本国科学家、工程师科研的基础上完成的,是本国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结果技术 仓q 新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生性决定了技术创新的内生性。 ( 2 ) 技术和市场的率先性。率先性是自主创新的标志。自主创新者必须是率先注册的专 利者,而绝不是创新企业的跟随者和模仿者,同时,技术的率先性必然带动市场开发的率 先性。但它又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它是特指抓住技术轨道的不连续之机会,实 现跨越的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其创新模式如图所示: 5 陈德智技术跨越模式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项目2 0 0 3 年4 月 8 第二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理论依据 g 篡 厂罗 l : 扣 曾一0 图1 技术跨越模式创新 ( 3 ) 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自主创新需要具备足够的知识积累与技术创新能力,同 时,自主创新主体需要对主题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具有敏感性与把握性,能够把握技术与 市场发展的机会 2 1 3 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关系 自主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种模式选择,自主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战略范畴,技术创新理 论奠定了自主创新研究的理论基石。自主创新的含义是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完成技术 创新的全过程,关键技术的突破由自己来实现。自主创新的方式主要包含原始创新、集成 创新和消化创新 自主创新是后发国家或地区赶上或超过技术领先国家或地区所必须的战略选择,在制 定与实施技术跨越战略时,非常关键的是根据自身的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能力等资源因素, 选择切合实际的自主创新模式。通过引进技术,并以引进技术为杠杆,通过实施反求工程, 在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一吸收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从而实现技术跨越,是有效 和便捷的方式。从产业选择上看,自主创新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 2 自主创新类型 2 2 1 原始创新 所谓原始创新是指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着一定推动作用的理论、观点、方法、发现、 发明和技术等。是科学家向科学共同体贡献出来以前从未有出现,甚至连名称都没有的东 西。原始创新具有第一原则,即它必须是首次提出,遵循自然科学内在的发展规律,没有 9 麓毽慑度t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成的研究思路与成果可以借鉴。原始创新成果一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难看出其应用 价值,但它对科学的发展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往往能引起科学领域一系列的重大发现、 发明、导致科学观念的变革和科学方法论的飞跃。原始创新成果多少,代表着一个国家科 技实力的强弱。 原始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不仅能带来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且能够带来 新兴产业的崛起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带来实现重大发展和超越的机会原始创新能力已经 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 当薄弱,尤其是目前我国已经加入 r r 0 ,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大的技术进步压 力,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成为我国科技发展 的主要问题。 我国原始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国际科技论文数量较少,我国的发明专利远远落后于发 达国家,缺乏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 尽快实现从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和实现技术跨越发展为主的转变,在基础研究领域, 高技术研究领域、产业技术领域着力强化原始性创新能力,并且更多地掌握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2 2 2 集成创新 自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后,许多学者沿着熊彼特的思路重构 经济理论,使创新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2 0 世纪7 0 年代中期以后,迪隆、多西等人 则进一步探讨了企业组织、决策行为、学习能力与营销以及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对于企业 技术创新的影响,指出提高技术创新效果的关键在于合理处理好上述各种要素的匹配关系, 发挥协同作用。在这一阶段,技术创新管理的内部要素集成思想已经逐渐明朗。美国学者 纳尔逊和温特在生物进化理论的启示和借鉴下,通过对创新过程的机理的深入研究,创立 了创新进化论这一独特新颖的理论分支,它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使得人们 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又开始向熊彼特的初始定义回归,即认为创新是一个系统总体的概念。 它包括生产、经营、管理、组织等方面的内容。此后,许多学者如弗里曼、多西等在更广 的范围开展了技术、组织、制度、管理、文化的综合性创新研究,从而促使创新管理的集 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集成的思想和原理逐渐在科技管理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萨德勒 所著的无缝隙组织强调在当今企业创新管理中,构建柔性的组织结构、流程和创新型 1 0 第二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理论依据 文化以快速响应环境的变化,以更利于集成创新。 我国著名的技术创新专家傅家骥、许庆瑞等人对于影响创新结果的因素、机理进行了 大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中得出了不少蕴含集成思想的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集 成管理研究的内涵。浙江大学陈劲教授提出了集成创新的理论框架:战略集成层面、知识 集成层面、组织集成层面,借此阐明企业内部集成创新的过程,分析企业是如何利用集成 手段来达到快速形成创新机制,加快原始性与突破性创新的步伐。 图2 集成刨新框架 加强集成创新。是实现自主技术创新的新思考,也是企业获得竞争力、适应知识经济 发展的关键。 2 2 3 消化创新 消化创新是指学习、引进、吸收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行为,通过引进购买率先者 的核心技术或专利许可,或通过反求工程破译率先者的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 完善,进一步开发,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大批量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创 新链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 率先创新者竞争,一次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 消化吸收创新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我国经济技术总体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消化 吸收创新是落后国家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实现经济腾飞的理想捷径。是加速技术扩散 的有效方式,是国家技术积累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实现我国稀缺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集成创新和消化创新都是在别国创新基础上的再创新。我国正处在由温饱向小康迈进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期间,应从国情和国际环境出发,对自主创新的实现形式进行合理选择。我国的自主创新 方式应以集成创新和消化创新为主原始创新虽然重要,但由于国力所限,也只能集中在 一些重大战略需求上。根据我国的国情,为了实现局部跨越式发展,在资源配置上适当向 本国原始创新方式倾斜也是必要的,但主辅关系还是要遵循规律。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创 新方式选择虽然不同,加强自主创新始终是整个创新战略的灵魂。 2 3 自主创新能力 基于自主创新能力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地位,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热 点问题。自主创新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一种系统能力,但是自主创新能力所包含的要素是 由很大差异的 我们把自主创新能力定义为开发原创技术的能力,或者是独立模仿开发重大技术的能 力,或对技术引进作重大改进的能力或者是几种能力的组合。虽然开发原始技术的能力与 独立模仿开发重大技术的能力、技术引进作的消化吸收能力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都是 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可以把其都归于自主创新能力的范畴 自主创新能力是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与信息的获取能力的综合学 者王健从自主创新资源要素入手,把自主创新能力要素分解为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 能力以及活动过程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支持和社会支持能力等几个方面;巴顿教授 从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主体出发。认为自主创新能力是由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的技能、技术 系统的能力、管理能力价值观等内容组成;国内更多的学者是从技术创新的过程角度来分 析自主创新能力。但由于对自主创新过程的分析方式不同,对自主创新能力要素的认定也 稍有差异如贾蔚文认为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决策能力、技术获取能 力、工程化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的总和。 我国学术界对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就自主创新的层次、机制与模式、扩散与转移、 创新与企业家行为、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组织创新等主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国的自主创新理论体系。目前我国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多以定性 为主,在数理分析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如傅家骥、吴贵生、施培公、陈劲等知名学者关 于技术引进、二次开发、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和方法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是各种能力的综合,是各类要素的有机结合。从理论 上讲,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可以通过其全部投入产出量及过程特征量直接测度。众多学者 第二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理论依据 以对技术创新能力及其结构的认定为基点,建立了形形色色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度量和评价而目前关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还不多见, 所建立的指标系统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所运用的评价方法也都在探讨之中但是我们可以 采用一些反应技术创新的指标来反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 2 4 产业聚集理论 产业聚集指某一产业中具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 业的厂商以及相关机构构成的群体在特定区域的集中 熊彼特将技术创新与产业聚集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解释产 业聚集现象。他认为技术创新的产业聚集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创新不是孤立的事 件,在时间上不是均匀分布,而是成簇发生。在地域分布上,倾向于某个部门及其临近部 门。产业聚集有助于技术创新,创新有赖于产业聚集,需要企业间的相互竞争与合作,需 要企业的聚集来实现。 迈克尔e 波特从微观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角度对产业聚集现象进行了详细研究, 并提出了新的产业聚集理论。认为不是不同的国家或产业而是企业在进行竞争,而贸易的 专业化并不能通过要素享赋状况而得到合理解释,因此,他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了企业上, 从创新能力角度探讨了产业聚集现象,并以美国、日本、意大利等l o 国为案例,在利用“钻 石”途径对这些国家产业聚集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群的概念。创新能力是企业可 持续发展的根本源泉,波特正是以企业的创新与竞争优势为核心来分析各国的产业群,其 研究发现,国家或区域内成群的企业在同样的业务中会做得更好。 克鲁格曼却从经济地理的角度及外部经济的概念探讨了产业聚集的经济动因,其通过 简单的两区域模型说明了一个区域为实现规模经济及外部经济而使运输成本最小化,从而 使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于市场需求大的地方,反过来市场的需求又取决于制造业的区域分 布,最终导致“中心边缘”模式。 产业聚集不仅可以节约交易成木、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促进技术创新、加快信息传播, 而且有利于集中人才和资金,发挥产业资源优势,提高聚集产业的竞争力。汽车工业作为 一个传统而又不断创新的产业,具有产业聚集的明显特征。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在上一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章进一步阐述了影响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 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研发状况、专利统计量、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创新战略等;外部因素包括自主创新的政策、机制、产业集群效应等。分析影响因素也为 后文构建指标体系和选择评价方法奠定基础 3 1 产业内部影响因素 3 1 1 r & d 状况 ( 1 ) r d 的概念及过程 r & d 是研究与开发“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的英文缩写。研究。是针对某个主题 的科学知识进行大量地、系统地、反复地探索,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周密调查与反复思索而揭 示出事物的本质,它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调查与分析过程。开发,是指运用科学知识对基本思 想、基本原理作进一步地发展以产生一种新的物质形态。从单个企业的观点来看,基础研究 基本上处在没有吸引力的地位。但是基础研究是上述一系列研究开发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 创新实体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与某一具体领域或目标有关的新知识而 进行探索以及与产品或工艺有关的具有特定商业目的的研究。它运用基础研究所取得的科学 知识探寻有实用目的的新知识和可能的新技术途径。开发是指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 实验的知识,为了引入和应用新材料、新产品、新装置、新方法或是为了对现有材料和中间 生产作重大改进而进行的系统创造性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是呦过程中相互影 响,相互衔接的循序过程。r & d 全过程,如图: ( 2 ) r & d 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图3 研究开发过程及关系 1 4 第三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虽然r q d ) 是创新的重要阶段,其产出是创新的投入,但r d 成果并不一定导致创新,创新 的实现还要受技术可行性与潜在需求大小的影响。另外对于具体企业而言,鼹d 成果的多少 与创新成果的多少并没有必然联系,一项创新可以由许多分散的p h i ) 成果组成,这些项目分 别对创新的不同部分有所贡献。成功的创新可能来自一组r d 项目,这些项目的数量和功效 决定创新项目的成功与否。除此之外,还存在许多不成功的呦项目,不仅如此,由成功的 r 如项目产生的创新成果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表演基础训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园林树木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水利工程施工与组织》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临床药物动力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管理文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教学简笔画》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伺服电机及控制》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材料及其加工工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翻译批评与赏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课件
- 医院管理医院应急调配机制
-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完整版课件
- 小学生性教育调查问卷
-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
- 台背填土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 旅游行政管理第二章旅游行政管理体制课件
- 学生岗位实习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书
- 卫生院关于召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会的通知
- JJF(电子)0036-2019 示波器电流探头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飞机试飞运行管理+调机飞行运行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