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 了 :卜 7 i 目录 唧艘 1 绪论1 1 1研究范围界定l 1 2 文献综述1 1 3 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5 1 3 1 选题意义“5 1 3 2 研究思路6 1 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6 2 先唐时期道教音乐的兴起7 2 1先唐道教的发展概况7 2 2 道教音乐的出现8 3 唐代道教曲牌音乐的兴盛1 0 3 1唐代道教曲牌音乐的概况1 0 3 1 1唐代道教曲牌音乐的产生背景l o 3 1 2 唐代道教曲牌音乐的初兴1 l 3 2 唐代道教曲牌音乐的特点“1 6 3 2 1宫调与道教曲牌音乐1 6 3 2 2 唐代道教曲牌音乐的形态分析1 7 4 宋金道教曲牌音乐的发展2 3 4 1 宋代道教曲牌音乐的勃兴”2 3 4 1 1 宋代道教曲牌音乐的生存环境2 3 4 1 2 宋代道教曲牌音乐的繁荣2 4 4 2 宋代道教曲牌音乐的特点2 8 4 2 1玉音法事曲牌音乐的形态特点2 8 4 2 2 民间道教曲牌音乐的特点3 5 4 3 金代全真道士的曲子创作3 8 5 元明清道教曲牌音乐的多元化4 2 5 1 元明清道教曲牌音乐的地域化4 2 5 2 元明清道教曲牌音乐的世俗化4 6 5 2 1元代神仙道化戏与道教的关系4 6 5 2 2明清道教曲牌音乐的世俗化4 8 5 3 明清道教曲牌音乐的器乐化5 1 参考文献5 4 致谢:5 8 一一 _ f b - 乞 c o n t e n t s 1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1 1 1 s c o p e o fs t u d y 1 1 2 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 l 1 3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o p i ca n dw r i t i n gi d e a s 5 1 3 1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t o p i c 5 1 3 2 w r i t i n gi d e a s 6 1 4i n n o v a t i o n sa n dl i m i t a t i o n s 6 2 e m e r g e n c eo f t a o i s tm u s i cb e f o r e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2 1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a o i s mb e f o r e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7 2 2 e m e r g e n c eo f t a o i s tm u s i c 8 3 r i s eo f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nt h et a n g d y n a s t y 1 0 3 1o v e r v i e wo ft u n ei nt a o i am u s i c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10 3 1 1 b a c k g r o u n do f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10 :;i 2r i s eo f 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11 3 2f e a t u r e so f 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1 6 3 2 1m o d e sa n dt u l l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1 6 3 2 2 a n a l y s i so nf o r m so f 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17 4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nd y n a s t i e so fs o n ga n dj i n 2 3 4 1 p r o s p e r i t yo f 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2 3 4 1 1e n v i r o n m e n to f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2 3 4 i 2 p r o s p e r i t yo f 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2 4 4 2f e a t u r e so f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2 8 4 2 if e a t u r e so nf o r m so f t u n em u s i ci ny u y i nf a s h i 2 8 4 2 2f e a t u r e so f t u n ei nf o l kt a o i s tm u s i c 3 5 4 3m u s i cc o m p o s e db yt a o i s tp r i e s t so f q u a nz h e n s e c ti nt h ej i nd y n a s t y 3 8 i i i 5 d i v e r s i t yo f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nd y n a s t i e s o fy u a n ,m i n ga n dq i n g 4 2 5 1l o c a l i z a t i o no ft u n ei nm l o i s tm u s i ci n d y n a s t i e so f y u a n , m i n ga n dq i n g 4 2 5 2s e c u l a r i z a t i o no f t u n ei nt l o i s tm u s i ci n d y n a s t i e so f y u a n ,m i n ga n dq i n g 4 6 5 2 1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i m m o r t a lo p e r aa n dt a o i s m i nt h ey u a nd y n a s t y 4 6 5 2 2l o c a l i z a t i o no f 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n d y n a s t i e so fm i n ga n dq i n g 4 8 5 3 i n s t r u m e n t a l i z a t i o no f 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nd y n a s t i e so f m i n ga n dq i n g 51 r e f e r e n c e s a c k n o w l e d g e m e n t s i v 5 8 0 f 摘要 道教曲牌音乐是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音乐瑰宝。道教曲 牌音乐的发展影响了整个音乐史的发展历程,和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 都有密切的联系,其蕴含的浓厚道教文化对整个民族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本 文以道教曲牌音乐的发展历史为经线,以各个时期的发展概况和特征为纬线,全 面而深入地探讨道教曲牌音乐,分析不同时期的道教曲牌音乐的艺术特征。 道教形成于汉,至今已历时千余年。道教音乐与巫文化相关。道乐的出现当 在北魏时期,寇谦之奠定了道乐的音诵形式,步虚、华夏颂是为最早的道教 音乐。 唐代宫廷音乐繁盛,歌舞大曲成为这一时期的音乐代表。燕乐的发展推动了 道教曲牌音乐的发展,使其迎来了初次的兴盛。教坊记、新唐书、乐府诗集、 羯鼓录、唐会要等书目存在较多道教曲牌。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 改制其它乐曲入道曲,具有重要的意义。道乐属于燕乐,有所属的宫调,它和宫 廷音乐关系密切。霓裳中序第一的大曲结构和现存的道乐情况类似,唐代道教 曲牌音乐的结构以“套曲 为主。 宋代市民音乐发达,道教曲牌数量达到顶峰。文人广泛参与道教曲牌的创作, 推动道教曲牌音乐的发展。道藏收录了宋代大量的曲牌,宋代道教曲牌音乐繁 盛。玉音法事的曲线谱与道教符策有着渊源关系,它是声乐、器乐的综合乐谱。 曲线能够反映相对的音高关系。谱面的圆圈不是“休止 或“板 ,是乐器的演奏 标记。乐谱的换气位置在断线处和双字之间。宋代道乐结构以“单曲 为主。宋 代文人创作的道教曲牌音乐风格清雅。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王拮、马钰、丘处机 为代表的金代全真道士,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创作群体,道藏中有大量的作品 保留。从其内容来看,道教曲牌音乐已经呈现了世俗化的倾向。 元明清时期音乐形式多样,戏曲音乐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道教曲牌音乐 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名曲牌在不同区域存在不一样的旋律,某一地区的曲 牌与当地民间音乐存在相似性,道教曲牌音乐呈现地域化的特点。道教借戏曲的 形式传教布道,神仙道化戏以世俗的音乐表达道教思想,道教曲牌音乐流露出世 俗化的特点。道教曲牌音乐的多元化,还表现在它由声乐向器乐的转变。 关键词:道教音乐;曲牌;曲线谱 a b s t r a c t 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t a o i s tm u s i c a n di ti st h et r e a s u r eo f c h i n e s em u s i c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h a di n f l u e n c e dt h ew h o l e m u s i ch i s t o r yo fc h i n a , a n di th a dc l o s ec o n n e c t i o n 埘t hc o u r tm u s i c ,f o l l ( m u s i ca n d l i t e r a r ym u s i c t a o i s tc u l t u r er i c hi ni th a dp r o f o u n di m p a c t so nt h e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o n t h eb a s i s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 ,a n do ft h eg e n e r a ls i t u a t i o na n d f e a t u r e so fi ti n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 ,t h et h e s i sh a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i n t e n s i v er e s e a r c h o nt h e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 ,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o fi ti n 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 t a o i s mw a sf o r m e di nt h eh a nd y n a s t y , t h u si th a sal o n gh i s t o r yo fm o r et h a no n e t h o u s a n dy e a r s t a o i s tm u s i ch a dc o n c e r n e d 、) l ,i t l lc u l t u r er e l a t e dt ow i z a r d ,a n dp r o b a b l y a p p e a r e di nt h ed y n a s t y o fb e iw d k o uq i a n z h ih a ds e t t l e dt h ef o r m so fi n t o n a t i o no f t a o i s tm u s i c b ux ua n dh u ax i a s o n g a r et h ee a r l i e s tt a o i s tm u s i c c o u r tm u s i cw a sp r o s p e r o u s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1 1 1 em u l t i p l e - s t a g ea n d l a r g e - s c a l e a r t i s t i c p e r f o r m a n c ei n c l u d i n gs i n g i n g a n d d a n c i n g ,h a db e e n a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f o r mo fm u s i ci nt h i sp e r i o d n l ep r o s p e r i t yo fy a ny u eh a dp r o m o t e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 ,a n du s h e r e di nt h er i s eo fi t f o rt h ef i r s tt i m e s o m el i t e r a t u r e s 。s u c ha sj i a of a n gj i ,x i nt a n gs h u ,y u ef us h i3 气。j t eg ul u ,t a n g h t l iy a o ,e t c h a dp r e s e r v e dm a n yt t l r l e si nt a o i s tm u s i c t a n gh t l iy a or e c o r d e d :t e m p o t h i r t e e ny e a r s ,o t h e rm u s i c a lc o m p o s i t i o n sw e r er e s t r u c t u r e da n df i ti n t ot a o i s tm u s i c , a n di tw a so f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t a o i s tm u s i c t a o i s tm u s i c ,o n ek i n do fy a n y u e ,h a ds p e c i a lt u l l e a c c o r d i n g l y , i tl i n k e dc l o s e l yt oc o u r tm u s i c 1 1 1 em u s i cs t r u c t u r e i nn i s h a n gz h o n g x u1w a ss i m i l a rt ot h a ti ne x i s t i n gt a o i s tm u s i c d i v e r t i m e n t oh a d b e c o m et h em a i nf o r mo f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t u n e si nt a o i s tm u s i c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f o n 【m u s i cf l o u r i s h e d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 a n dt h en u m b e ro ft u n e si nt a o i s t m u s i ct o u c h e dt h ep e a ki ni t sh i s t o r y n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w a s p r o m o t e df o rm a n yl i t e r a t o r sp a r t i c i p a t i n gi nc o m p o s i n gt a o i s tt u n e s d a oz a n g r e c o r d e dal a r g en u m b e ro ft u n e s ,w h i c hc o u l dr e f l e c t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t u n ei nt a o i s t m u s i c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l i n e dm u s i c a ln o t a t i o ni ny u y i nf a s h ih a dr e m o t er e l a t i o n s t ot a o i s tf u l u , w h i c hw a st h eo v e r a l lm u s i c a ln o t a t i o nf o rb o t hv o c a lm u s i ca n d i n s t r u m e n t a lm u s i c n el i n ec o u l dr e f l e c tt h er e l a t i v er e l a t i o n so fp i t c h e s 1 1 1 es y m b o l o fc i r c l eo nt h es 0 0 1 哈w a sn o tt h ep a u s em a r k , w h i l ei tw i l l 5as y m b o lo fi n s t r u m e n t p e r f o r m i n g s i n g l ew a st h em a i ns t r u c t u r eo ft a o i s tm u s i c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t u n ei n t a o i s tm u s i c ,c o m p o s e db yl i t e r a t o r s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 w a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e db yt h e 2 tirt,口f l 鞋 e l e g a n ts t y l e a st i m eg o e sb y , t a o i s tp r i e s t so fq u a nz h e ns e c ti nt h ej i nd y n a s t y , b e c a m ean o t a b l ec o m p o s i n gg r o u p ,r e p r e s e n t e db ym e m b e r so fw a n gz h e ,m ay ua n d q i uc h 吗i d a oz h a n gr e c o r d e dl a r g en u m b e ro fc o m p o s i t i o n s ,a n di n t h ev i e wo f c o n t e n t s ,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p r e s e n t e dt h et r e n do fs e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i nd y n a s t i e so fy u a n , m i n ga n dq i n g ,t h ef o r m so fm u s i cw e r ev a r i o u s ,a n do p e r a m u s i cd e v e l o p e dr a p i d l y t u n e si nt a o i s tm u s i cd i v e r t e dt o w a r dm u l t i p l ed i r e c t i o n s t u n e s 、j ,i t l ls a m en a m eh a dd i f f e r e n tm e l o d i e si nd i f f e r e n tr e g i o n s m o r e o v e r , t u n e si n s o m ep a r t i c u l a ra r e aw e r es i m i l a rt ot h el o c a lf o l km u s i c a c c o r d i n g l y , t u n ei nt a o i s t m u s i ce m b o d i e dt h ef e a t u r eo fi o c a l i z a t i o n t a o i s md e l i v e r e ds e r m o n si nt h ef o r mo f o p e r a , a n di m m o r t a lo p e r ae x p r e s s e dt h ei d e a so ft a o i s mt h r o u g hs e c u l a rm u s i c a c c o r d i n g l y , t u n e i nt a o i s tm u s i ce m b o d i e dt h ef e a t u r eo fs e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d i v e r s i f i c a t i o no ft u n ei nt a o i s tm u s i cw a sa l s oe m b o d i e di ni t s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f r o m v o c a lm u s i ci n t oi n s t r u m e n t a lm u s i c k e y w o r d sl t a o i s tm u s i c ;t u n e : c u r v e dm u s i c a ln o t a t i o n 键 1 绪论 1 绪论 1 1 研究范围界定 曲牌,就是乐曲或曲调的名称,其源流可以追溯到汉代。明代王骥德日:“曲 牌者,曲之调名,今俗日牌名,始于汉之朱鹭、石流、艾如张、巫山 高,梁、陈之折杨柳、梅花落、鸡鸣高树巅、玉树后庭花等篇。 曲 牌有两种含义:一是曲牌的文学含义。唐元稹古乐府题要:“诗之流为二十四 名:赋、颂、铭、赞、文、诔、箴、诗、行、咏、吟、题、怨、叹、章、篇、操、 引、谣、讴、歌、曲、词、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今人洛地指出, 词牌就是曲牌。音乐与文学,自古不分家,宋代以来的词,多依词定乐、以乐传 词。因此,曲牌的范围应包括能够入乐的文学作品。二是曲牌的音乐含义。曲牌 的体裁涵盖声乐、器乐、曲艺等,可以是独立的乐曲,也可以是大型音乐结构中 的一部分。曲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音乐结构整体,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流变性。 道教曲牌音乐,是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 道教曲牌,通常是指道教器乐作品,也叫器乐牌子曲,相对于道教韵腔而言。本 文所指为广义的曲牌。它包含由文人创作的与道教相关的词牌,也包含道教器乐 曲牌和道教经韵曲牌。 它是主要来自于宗教、民间和宫廷,为文人、道士、乐人 所创作,用来反映道教信仰、哲学思想、人生理念的乐曲。 1 2 文献综述 一、关于道教曲牌音乐源流的研究 关于道教曲牌音乐源流的研究,学术界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以史学、 文献学的传统方法研究做得扎实,成绩显著。 陈国符明清道教音乐考稿( i ) 以道藏为文献基础,对无上黄策大 斋成立仪、道门科范大全、玉音法事等书进行梳理溯源,认为云墩部与宋 代道教斋醮仪式有关,玉音法事与高腔相关。同时还就启堂颂、奉戒颂、 三启颂、起敬赞、请五师、散花词、步虚词等吟诵曲目,在不同典 籍中的出现做出归纳对比。该文还将道藏相关书籍中的道曲和钦定曲谱 作比对,对天下乐、圣贤记、青天歌、迎仙客、步步高、醉仙喜 【明】王骥德:曲律卷一,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3 7 页。 o 洛地:词乐曲唱,人民音乐f l 版社,1 9 9 5 年版,第2 3 1 - 2 3 7 页。 o 于林青在曲牌音乐学习笔记( 终结篇) 指 1 相关的问题,对道教音乐的分类提f h 质疑。道教音乐通常分 为“经韵、曲牌”f l l i 类,在经韵的划分中也存在着曲牌的问题,造成道教音乐分类上的混乱。其实质足由于对 道教曲牌音乐的把摊失衡向造成的,笔者以为纷韵曲牌作为道教曲牌的一部分较为合适。后经查证“经韵曲牌” 这一提法在青岛市志- 民族宗教忠第7 2 页已育,证实丫笔者这一说法 1 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 等曲牌进行分析,得出明清道教音乐以唱奏南北曲为主的结论。回道乐考略稿 系陈国符在1 9 4 5 年道教斋醮仪源流考略稿的基础上增补有关道教科仪音乐的 部分而成。该文以道藏为研究的出发点,详细梳理了有关华夏赞、步虚 声的史料,显现其流变的历史轨迹。对历朝历代的文献所记载道乐的情况做出 归纳,对唐会要、册府元龟等史书中的道教乐曲予以整理,涉及了上清 乐、散花词、三途、迎客仙、步步高等大量的曲牌名称,并认为:“道 教修斋,南北朝始咏华夏赞、步虚声。唐代道乐,属于燕乐系统。两宋及元代已 有云墩乐部,且用词曲。现代江南正乙教道士斋醮,唱昆曲,奏粗细十番锣鼓。 近代我国音乐,当以十番鼓为正宗。 四 曹本冶、王忠人、甘绍成等人合撰的中国道教音乐史略从史学的角度对 道教音乐的发展、流变作出归纳梳理,资料明晰、史料翔实。同时以谱例的形态 来解读,弥补了以往道教音乐史中的不足,是一部可读性较强的著作。 方宝璋先生中国音乐文献学对道藏中的道教音乐文献进行整理,对 我们进行研究道教音乐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该书中不仅对涉及音乐事项的 主要书目作出列举之外,而且对玉音法事中的用乐情况加以评述,并对会 真集的曲牌来源情况作出大致归类。 这一阶段的研究不足的是缺乏音乐本体的实例分析,缺少音乐形态的对比研 究;对道教音乐所处的环境缺乏联系,与民俗、宗教的相关联系空缺。 二、关于道教曲牌音乐考证的研究 道教曲牌音乐考证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任半塘继承王国维的研究思 路和方法,对教坊记所录曲目进行了整理和考证。教坊记笺订明确标出俗 乐道曲七首:众仙乐、太白星、临江仙、五云仙、洞仙歌、女冠子、 罗步底。如任半塘在考证五云仙本事时写道:“此曲因道家神话而有。幽 怪录叙开元十八年正月,玄宗与道士叶法善,步虚至广陵观灯,谓广陵士女皆 仰望日:仙人现于五色云中。 四 王小盾唐代的道曲和道调运用翔实的文史典籍史料对唐代教坊记、 羯 鼓录、1 日唐书等史料记载的6 7 首道曲进行考辩,指出道教音乐在燕乐系统占 重要地位,道曲吸收俗乐是从唐代开始的。对唐代所使用的乐曲情况作出归纳梳 理,同时对“道调 的宫调分布情况进行统计。 在倪彩霞 道教仪式与戏剧表演 形态研究中,作者在钱南扬 戏文概说的基础上,对 ,1 9 9 2 ( 2 ) 2 1 绪论 蓬莱仙等源自唐代的道曲进行补充性的考证。同时还对太清歌、青天歌 等非源自唐代的曲牌进行考证,指出这些曲牌与道教之间的渊源,以及曲牌蕴含 的道教文化意蕴。 道教曲牌考证是道教音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道教曲牌的考证在学术界 由来已久。自唐代房玄龄晋书音乐志、吴兢古乐府题解、崔令钦教坊 记和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到清代万树词律、王奕清钦定词谱,都或 多或少地对乐府诗歌、唐宋词中的道曲进行考述。至近世王国维、任半塘继续开 拓创新,将曲牌整理研究推向新的高峰。 道教曲牌考证只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专题性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专题性的道教曲牌考证还显得较为薄弱; ( 二) 考证的对象有待拓宽,不能只停留在教坊记和南北曲上;( 三) 考证的 支撑史料需要有所突破。目前学术界在考证道曲时,对诗词的依赖过多,应在正 史和野史中寻求突破,加强对道藏、道藏辑要、藏外道书等道教文献的 发掘和利用。 三、关于道教曲牌音乐形态的研究 关于道教曲牌音乐的形态研究,学术界已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周振锡、史新 民等人合著的道教音乐较系统、全面的论述了道教音乐的历史、形态和流派 等问题,阐释了道教音乐与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关系,指出了韵腔的“阴 、“阳 之分,认为:“整体上看道教音乐的结构形态,这种韵腔接韵腔、曲牌 接曲牌的串接方式,颇为近似传统民间音乐的联缀体结构。 并将这种结 构与唐代大曲曲式结构作了比较,认为这种结构就是曲牌连套的结构。圆田青中 国宗教音乐第三部分中国道教音乐系统地阐释了道家与道教的音乐思想, 介绍了道教音乐发展及其基本形式。同时,对清澄韵、平调耍孩儿等8 首谱 例一一列举,并对乐曲情况加以文字说明。回 曹本冶、刘红道乐论道教仪式的信仰行为音声三元理论结构研究 是具有现阶段学术代表性的著作之一。书中多次提到的“一词多曲 、“一曲多用 现象,其实就是对道教曲牌音乐的点题。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站在学科的高度, 将道教音乐置于仪式环境之中,对道教仪式音乐研究的理念和方法展开思考,具 有学科导言的性质。蒲亨强的神圣礼乐正统道教科仪音乐研究对道教曲 牌的音乐形式特点等做音乐学分析。从曲式结构、音乐风格等角度对道教曲牌加 。倪彩霞:道教仪式与戏剧表演形态研究,广东高等教育h 1 版社,2 0 0 5 年版 o 周振锡、史新民g 道教音乐,北京燕山出版社,1 9 9 4 年版。 oh i 青:中困宗教音乐,宗教文化i i i 版社,1 9 9 7 年版,第5 4 8 0 页。 o 曹本冶、刘红:道乐论一道教仪式的信仰行为音声三元理论结构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 0 0 3 年版。 3 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 以探讨。回 全真正韵谱辑在学界引起不小的轰动,所录音乐来自玉溪道人闵智亭嫡 传音乐和古代遗传的道教经韵,经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室整理后,由中国 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该书收录6 8 首经韵曲谱,附有文字讲解,另外有关的磁带等 录音资料也已出版,为进一步研究经韵曲牌音乐奠定坚实的基础。圆孙凡全真正 韵“闵谱”研究对全真正韵作历史源流、形态分析、世俗关系等多方面的诠释。 在第七章中对全真正韵进行程式性研究分析,为解读以北方为主的全真教派曲牌 音乐提供较大的帮助。 北宋 吟谱考稿对玉音法事的线谱记录情况进行分析,指 出其与声曲折的关联,并为曲线谱乐曲的解译做出试探。认为书中所录乐曲有些 是分声部演唱的,并对部分符号进行了诠释。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有孙晓晖的 谱面结构试析等。这些成果为解读宋代的道教音乐形态提供了富有价 值的参考。 音乐形态方面的道教曲牌研究成果为数较多,其中主要的论文有南汇道坛 音乐曲牌及其特点、 茅山道乐器乐曲牌调查报告、 道教音乐的内涵、外 缘、分层观等,重要的专著还有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 上海道教音乐集 成 等。通过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不难发现道教曲牌形态研究主要存在两个 问题:( 一) 研究的起点低,多数成果为道教音乐的收集整理。研究成果与现代音 乐形态分析方法割裂,不能很好地结合曲式、调式、调性、创作手法等进行研究。 ( 二) 研究的途径有待拓宽,应该加强地域性道乐的比较研究,深化道乐与民间 音乐形态的联系研究。 四、关于道教曲牌音乐与其它乐种关系的研究 上个世纪8 0 年代以来,音乐界继续对各地的道教曲牌音乐进行收集、整理、 记录、解译,同时加强了新方法的使用和新领域的拓展。道教曲牌音乐的研究领 域逐渐与养生、社会、仪式、民俗等多方面联系起来。一些专题性的研究也取得 巨大成果,如戏曲、云南洞经、道教音乐流派以及与佛教音乐比较研究等。这些 新的角度、方法给道教音乐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戏曲与道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道教文化在戏曲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戏曲 。蒲亨强:神圣礼乐一正统道教科仪音乐研究 ,巴蜀书社,2 0 0 0 年版 o 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室:全真正韵谱辑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 9 9 1 年版 雪孙凡:全真正韵“闵谱”研究 ,大众文艺出版社,2 0 0 7 年版。 西陈国符:北宋 吟谱考稿 ,郑天挺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1 9 9 0 年版 o 朱建明、谈敬德:南汇道坛音乐曲牌及其特点) ,上海道教 ,1 9 9 4 ( 3 ) 胡军:茅山道乐器乐曲牌调查报告 ,黄钟) ,1 9 9 5 ( 4 ) o 蒲亨强:道教音乐的内涵、外缘及分层观 ,黄钟 ,2 0 0 3 ( 4 ) 史新民: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中国文联 i ;版公司,1 9 8 7 年版 9 陈莲笙:上海道教音乐集成)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 0 0 6 年版。 4 1 绪论 中的曲牌包含着浓郁的道教色彩。同样,明清的道教音乐表现出明显的戏剧化色 彩,固有“竟同优戏 之说。刘正维( 2 0 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通过 具体的例证分析曲牌的音乐形态,探索“高腔与道教音乐的共同特征 ,为解读道 教曲牌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圆张喜珊莆仙目连戏与道教渊源研究等也从不同的 角度,解读其它戏曲剧种与道教曲牌之间的关系。 桑德诺瓦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的传说、曲牌及形态通过对洞经音乐的传 统称谓及其变异,以及丽江洞经音乐的源流、分类及曲牌名称的剖析,揭示了汉 文化对纳西族洞经音乐的深远影响,从而补证了纳西文化具多元一体、兼收并蓄 的特征。 张兴荣云南洞经文化儒道释三教的复合性文化对云南洞经的流 变、形态进行分析,提出了富有参考价值的意见,指出洞经音乐与道乐之间的关 系。杨晓鲁中国音乐与传统礼仪文化也从道教仪式的角度对洞经曲牌进行了 阐释。 五、关于道教曲牌音乐的文化学研究 文化学性质的道教曲牌研究成果也有不少,龙建国先生的词牌道教文 化意蕴对步虚声、女冠子、天仙子、鹊桥仙、惜分钗等词牌进行 了解读,阐述了其中所蕴藏的道教思想和文化意蕴。 尚丽新道教音乐与唐五代词以词乐为切入口,分析了道教音乐与宫廷音 乐、民间音乐的关系,以及道教音乐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即世俗化。又通 过对女冠子等词牌的分析,指出道教音乐在传播中发生“词乐化、艳情化 的倾向。回 1 3 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 1 3 1 选题意义 传统曲牌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道教曲牌是曲牌的重要组成部分。研 究道教曲牌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和保护中国音乐宝库有着重要的 意义。 1 、道教曲牌的专题性研究不为多见,本文以专题研究道教曲牌音乐,有利于 扩宽这学科领域。 2 、道教曲牌是道教文化的一部分,研究道教曲牌对于更全面地认识道教文化 of 清】叶梦珠:阅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年版。 o 刘i f 维:( 2 0 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 0 0 4 年版。 o 桑德诺瓦: 丽江纳两族洞经晋乐的传说、曲牌及形态,民族艺术研究,1 9 9 6 ( 2 ) o 张兴荣:云南洞经文化一儒道释三教的复合性文化。云南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版。 o 龙建困。词牌道教文化意蕴,吉安师专学报,1 9 9 3 ( 3 ) 。 曲尚丽新。道教暂乐与唐五代词,晋阳学刊,2 0 0 0 年( 4 ) 。 5 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 具有促进作用。 3 、本文可以为宗教音乐学习和研究者提供学术参考,为民族音乐工作者提供 借鉴。 1 3 2 研究思路 道教曲牌音乐作为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的脚步,以其特有 的结构方式、调式调性,影响了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和文人音乐。本文以道教曲 牌音乐的发展历史为经线,以各个时期的发展概况和特征为纬线,全面而深入地 探讨道教曲牌音乐。对道教曲牌音乐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分析不同时期的道教曲 牌音乐的艺术特征。 本文拟对先唐时期的道教曲牌音乐进行溯源,探寻其历史源流。对唐代道教 曲牌音乐重在论述其初次的兴盛,以及这一时期道教曲牌音乐的整体特点。宋金 道教曲牌音乐的发展进入了繁盛时期,成为这一时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 重点论述宋金道教曲牌音乐的勃兴,以及其世俗化的倾向。关于元明清时期的道 教曲牌音乐,本文拟重点论述其转型和道教音乐发展的多元化走向。 1 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道教曲牌音乐是一个研究相对薄弱的领域。本文是对道教曲牌音乐进行较为 系统性的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些道教曲牌音乐的基本问题重新 进行探讨和阐释,如道教曲牌的概念、道教曲牌音乐发展历史和分期,以及道教 曲牌音乐的风格特点等问题。 在撰写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点:一、关于史料解读。这部分需要有扎实的 古汉语功底,笔者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夯实基础。二、关于道教文化修养。由 于笔者年青,学养欠丰,学识有限,对道教文化的理解难免存在缺陷。这些难点 可能导致本文有诸多不足,笔者将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完善本文。 6 2 先唐时期道教音乐的兴起 先唐时期道教音乐的兴起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道教发展为神仙道教。道教音乐和道教的起源一样,可追溯到远古的巫觋文化。 道教音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