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y 9 6 2 8 8 7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李斯特 第一集 研究是本人在导师 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人严格遵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 学学术规范( 试行)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武汉音乐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 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 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毒z 、辜色 日期:2 0 d6年5 月8 日 导师签名:? 矗! 茛日期:办,口石年产月萝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文作者完全了解武汉音乐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武汉音 乐学院有权保留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武汉音乐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孱犯日期:2 0 0 9年5 月8 日 导 师签名:i 灾磊日期:和耐年厂月g 日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瑞士游记 研究 张 艳 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集 瑞士游记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以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集瑞士游记为研究对象, 分别对该作品的创造背景、整体特征、演奏研究展开论述。文中重点 分析了瑞士游记的主题特点、和声特点及其它形式因素,对九首 作品分类进行诗意提示,对整套作品音乐与诗意相结合鲍演奏及其主 要演奏技术做了阐述。为今后丰富李斯特标题作品的演奏与研究,提 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李斯特旅行岁月瑞士游记特征分析演奏研究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a r t i c l e ,t h ef i r s tv o l u m eo fl i s z t s , i sr e s e a r c h e d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a l y s i so ft h ew o r k s ,m u s i c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r e s e a r c hi s d i s c u s s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t o p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h a r m o n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o t h e rf o r mf a c t o r so f i s e m p h a s i z e dt oa n a l y z e ,n i n ew o r k sa r ec a t e g o r i z e da n dh i n t e dp o e t i c a l l y , t h em u s i c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c o m b i n i n gt o g e t h e rw i t hp o e t r yo ft h ew h o l e s e to fw o r km u s i ca n dp r i m a r i l yp e r f o r m a n c et e c h n i q u ei se x p a t i a t e do n , s o m eb e n e f i c i a lr e f e r e n c e sf o ra b o u n d i n gw i t h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s t u d y l i s z t sh e a d l i n ew o r k sa r ep r o v i d e df r o mn o wo n t k e yw o r d l i s z ta n n e , sd ep e l 6 r i n a g e p r e m i e r ea n n e 6 s u i s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a l y s i s m u s i c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s t u d y 1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瑞士游记 研究 张 艳 引言 西方历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是各种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音乐、诗歌、戏 剧、绘画各种艺术形式异常繁荣。弗朗茨李斯特( f r a n s l i s z t ,1 8 8 1 - - 1 8 8 6 ) 作为这一时期的音乐史上代表人物之一,广泛吸收了各类艺术形式,接触到各种 哲学政治学说,兼具音乐和哲学、文学等多方面修养,以作曲家,指挥家、钢琴 演奏家、钢琴教育家、钢琴评论家等身份占据了1 9 世纪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旅行岁月正是李斯特在追求音乐与诗的统一的创作思想指导下,受到拜 伦的采尔德哈洛德朝圣记启发而创作的。在九首作品的诗意性标题下,引 用了拜伦、席勒的诗歌作为人们理解和演奏作品的基础,通过对自然美的赞叹, 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充分体现了当时音乐与文学诗歌艺术的结合,也 体现了李斯特在钢琴音乐创造方面的思考。 关注1 9 世纪浪漫主义的文学背景,加强对当时与音乐结合甚密的文学、诗 歌等姐妹艺术的了解,是研究演奏李斯特标题钢琴作品的重要方面。因而选择这 类标题鲜明,且有诗句提示的钢琴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培养声音色彩的想象、诗 意性意境的追求,以及提高音乐的感染力,具有积极意义。 2 0 世纪下半叶以来,各国演奏家们正愈来愈多地演奏研究李斯特的旅行 岁月,然而,目前我国的钢琴演奏和教学中,则比较集中于他的钢琴练习曲、 匈牙利狂想曲和奏鸣曲等范围。国内出版的李斯特作品较少涉及这套作品。旅 行岁月第一集瑞士、第二集意大利、第二集的增补“威尼斯与拿波里”、 第三集罗马的整套作品更是没有完整出版过。据本人了解,目前国内对瑞 士游记九首作品的专门理论研究文献寥寥无几,其中六首作品标题下引用的诗 歌更是没有完整的翻译和探明诗的出处。这无疑是在理解李斯特这类作品方面留 下的遗憾。 鉴于此,本文以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集瑞士游记作为研究对象,通 过广泛地收集,整理和研究现有的作品、文献、音响资料,概括介绍李斯特的钢 琴创作及旅行岁月的创作背景,分析第一集瑞士游记的主要特征,结合 诗意性的演奏要求,给全套九首作品作演奏处理的提。为今后从事这套作品的研 2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瑞士游记 研究 张艳 究,丰富李斯特作品上演曲目,拓宽教材选用范围,加深对李斯特面貌的完整了 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意见。 第一章李斯特与旅行岁月 一李斯特的钢琴创作阶段 如果脱离了欧洲的浪漫主义背景,就难以理解李斯特的钢琴创作风格。3 0 年代法国浪漫主义是积极的浪漫主义,它唤醒了人们对沉重的现实进行抗争,它 追求的是宏伟、色彩瑰丽的艺术。雨果在诗和戏剧方面,德拉克洛瓦在绘画方面, 柏辽兹在交响乐艺术方面都在进行各种改革,而李斯特在钢琴创作和演奏风格上 也在做着新的尝试。 浪漫主义时代杰出的钢琴作曲家在钢琴的交响化处理方面往往体现出两种 对立的倾向,即饱和的音响和丰富的色彩( 表达乐器色彩的多样化) 。李斯特的 整个钢琴音乐在两个方面都有所表现。其风格变化过程中对这两方面的侧重历经 了不同的阶段,当然不是用编年史方式加以确定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时期力求保持以往体验到的传统,模仿通用的范例、 规则和手法。如练习曲的初版和其他一些小型作品。 第二阶段“狂飚突进”1 时期打破常规,开创钢琴的交响化处理手 法。在“音响饱和”与“色彩强化”方面明显偏重前者,这是崇尚激越和夸张的 时期,滥用技术手法的时期,如练习曲第2 版、旅行岁月的雏形旅 行集、两个瑞士主题的浪漫幻想曲等作品。 第三阶段明哲的钢琴演奏风格时期钢琴的交响化处理手法取得高 度发展,饱和的音响和色彩的强化形成内在的统一。这是他创作上最重要的时期。 如 ,- i “y 。,1 1i岈呷审 - e 2 2 速度方面的c r e s c e n d o ( a c c e l e r a n d o 等1 还有一些修改比较有趣,在原先的创造中田园诗为g 大调,后改为e 大调说明李斯特喜欢用降d ,e 大调和降a 大调表现田园风格主题并不是偶然。 如牧歌、瓦伦斯塔湖上、田园诗等。此外,李斯特还有大部分作品中的 爱情主题也是用这个调谱成的,他的三首彼得拉克奏鸣曲、安慰( 1 、2 、3 、4 、 5 、6 首) 、爱之梦( 1 、2 、3 首) 等可以证明这点。 李斯特用了毕生精力反复加工锤炼旅行岁月,显示出他高度的艺术责任 感、极度紧张的劳动和对作曲技术的精益求精。 四对瑞士游记产生影响的文学因素 李斯特一生不仅勤于音乐创作,而且阅读广泛,常与人交谈,又好独立思考, 接触到各种不同论点的人,看到形形色色的极端现象,了解各种哲学和政治学说, 这也正他形成极富戏剧性的多重性格的重要原因。而这种多重性格特点在旅行 岁月第一集瑞士游记中深有体现。 一、瑞士游记直接受到了拜伦、雨果等积极浪漫主义的影响。( a n n e e s d ep e l e r i n a g e 直译应为朝圣的年代。李斯特的旅行岁月并非式来自 歌德的( w a n d e r j a h r e ( 漫游的岁月) ,而是受拜伦( c h i d eh a r o l d s p i l g r i m a g e ( 采尔德哈洛德朝圣记) 的启发。这位伟大的诗人直接参 加烧炭党运动和希腊人们的朝圣解放斗争,成为当时进步作家和艺术家的榜样。 7 ,、ljj_。、 武汉音乐学院顾士毕业论文 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瑞士游记) 研究 张艳 瑞士游记中很多乐曲的题词引自拜伦的这篇长诗,由此可见李斯特的朝圣 与这位酷爱自由的诗人的朝圣有着血缘关系。 二、瑞士游记还受到了瑟南克尔、拉马丁等哀怨悲歌和忧郁情诗风格 的影响。3 0 年代初一段时间,瑟南克尔几乎成为李斯特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这位法国小说家的爱妻早早离他而逝,在他的作品中常弥漫着出神的、幻 想的意味和深深的忧郁,这种忧郁的诗人气质也曾深深地吸引着李斯特。瑞士 游记中一首最重要的作品奥伯曼山谷就是根据他的书信体小说奥伯曼 而创作的。 三、李斯特与圣西门主义学说一样,认为音乐家应当从生机勃勃的民间创造 中汲取自己的旋律。因此在瑞士游记中的牧歌、思乡等作品的旋律就 直接来源瑞士阿尔卑斯地区的民歌。 第二章旅行岁月第一集瑞士游记特征分析 一主题的特点 1 、宣叙化的主题陈述。李斯特的主题旋律很多以宣叙调形式出现,使乐句 尽量接近说话的语调,仿佛是作者捶胸顿足的内心独自,这就导致他按词句的自 然节奏来分乐句。如原先收入旅行集的作品里昂,其主题完全是配合作 品题词的语言节奏,而奥伯曼山谷主要动机则与主人公的性格化的音调结合 在一起,见谱例4 。 谱例4 : 里昂 奥伯曼山谷 船v e 苦三j 星;q u e亭u s j e 。, 8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瑞上游记研究 张 艳 由于李斯特和雨果一样,总是极力追求鲜明的对比、夸张和热情洋溢的艺术 效果,因此他用来构成自己主题基础的语言、语调并不是依据日常的口语,而是 以取材于演讲艺术热情激昂的语言为基础的。如雷雨中他极力追求鲜明地对 比、夸张和热情洋溢,他不是在述说,而是在朗诵。主题如同是激动疑问、热情 地呼唤,见谱例5 ,大的跳跃能提高音乐语言的力度,如充满激情的呼唤声,唤 起人的热情和激动、增加音乐语言紧张度和旋律的表现力。 谱例5 : , 、 最细腻的情感在李斯特的作品中常常变成高亢激情的暴发,对话变成朗诵性 的独自,它通俗易懂,能鲜明真挚地表达诗意的思想。 2 浓缩精炼的单一主题。奥伯曼山谷是整套作品中最具特点的作品,全 曲的旋律不是直接创作出来的主题乐句,而是构成主题雏形的精炼主导动柳_ 一 切分节奏的三个下行半音,见谱例4 ,然后通过动机展开、动机的复杂变奏法, 从单一的基本主题,引出一连串性质各异的主题来,见谱例9 ,它好比植物的种 子,并能够灵活地适应全曲的各段需要,又派生出了众多形象描绘的手段。 切勿把这一动机变形体系与古典作曲家的变奏法等同起来,李斯特所依据的 并非现成的主题,而是他不断加以变化的动机,然后再由这些动机来构成或大或 小的主题。主题旋律的形成通常都与主导动机有着差异:主题的丰富和多样化不 会抹杀主题的统一性,相反,各主题建立在单一主题的基础上。 3 民歌旋律的运用。李斯特在旅行集的序言中谈到,为了表现各国的 民族特色,他第一次勇敢地尝试采用各国的民歌。李斯特始终不渝地贯彻一种思 想,即民族的特征在他的音乐中得到表现。他的旅行集中大部分歌曲垦,如 瓦伦施塔湖上、牧歌、思乡等作品中很多旋律就来源于民间,试图 从民问活的音调中反映各个国家的生活方式、自然景色和精神面貌。 9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瑞士游记研究 张艳 二和声特点 李斯特从诗中得到启发,并把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注入到自己的音乐中,反 过来,用音乐的语言表达诗的意境和诗的情感。从作品中摘选的诗篇来看,其意 境之高远,情感之深切,令人泛起遐思,回味无穷;从音乐表达要素之一的和声 语言来看,作者利用即有的和声材料,通过个性化的处理,以新颖的音响效果表 达诗意般的幻想。 i 、“朦胧”地陈述调性 在这部作品中,大多数乐曲在陈述调性时不是以主和弦开始,而是以各种不 稳定的和声开始,而主和弦出现得很晚。他时常有意延长这种不稳定及不解决的 状态,给听众某种未结束、情未尽的感觉,如威廉退尔教堂的1 5 小节, 见谱例6 。这种游动的、不稳定的和声逐渐显现出主和弦来,往往产生一种朦胧 的效果,如在泉水边,见谱例2 2 。 谱例6 : 囵 2 、等和弦转调表达的“悠远意味” 等和弦转调是该套曲中较为常见的现象,由此造成远关系的转调,如瓦 伦施塔湖上第4 1 4 4 小节,由降a 大调转到了c 小调,见谱例7 ,这种远关 系的和声为全曲增添了一抹新色彩。 谱例7 : 1 0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集瑞士游记 研究 张艳 i ,7 一一 、 “善# # # 一仁磁一仁峰r - h - , - 8 # - 7 1 。 ,瓣。声 l 群睫e l| i 群硭e i h a 4 ci h a :i v = 。c :i 3 、变和弦透出的“新意”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变和弦,这种手法给人以既在 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感觉。如 牧歌第8 3 8 6 小节,见谱例8 。 谱例8 : vi v ,i ,v ,i , ( 小属)( 小属) 三、音域特点 由于李斯特对丰富色彩的追求,在作品中往往利用不同的音区的音响色彩来 表现诗意性的音乐形象,调动钢琴的全部音区来达到作品的震撼人心高潮,尽可 能充分在钢琴上重现乐队的丰富色调。 如威廉退尔教堂、奥伯曼山谷和日内瓦之钟在构思布局上,随 着情绪的递增,旋律分布的音域也在不断向两端的扩张,织体中的各个声部也逐 渐丰满和细腻起来,在各层次之间采用重复旋律音,加强旋律的厚度,利用两端 音区对比形成巨大的张力,以达到宽广而丰满的效果,获得如交响乐队齐奏般的 高潮,见谱例9 。 、 谱例9 :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瑞士游记 研究 张艳 奥伯曼山谷 音域 高潮 第三章旅行岁月第一集 瑞士游记演奏研究 一九首作品的诗意和演奏提示 通过资料的查找和研究,本文翻译整理出这套作品中选用的全部诗歌,并根据 瑞士游记九首作品的创造灵感和表现内容,将它们作以下分类进行诗意和演 奏提示: 清丽的田园诗篇 瓦伦施塔湖上 “你这鲜艳明丽的湖啊, 与荒寂的天地一道, 用无声的语言向我宣召 域三 至 篓三:塞璧荨 一;|,-三誊塞 垂一 吩 勺 夕譬 少 i_; 兰三j 譬w 耋 矗,;j 。“一知 嘧 : 孑蚕 蓼囊名铭 i n “喹一 菩一厂 | i _ 一一,事 篆菱浮 够;| 妒 告夕譬 葛三掰鎏三蚕褰荔戛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瑞士游记研究 张艳 为了纯洁无暇的春天, 抛离大地上的一切忧愁与烦恼。” 一一拜伦 弓i 子3 + a 1 6 + a 1 6 + a 2 5 】+ r e 2 + 【a 1 6 + a ,( 1 6 + 7 ) 】4 - c o a d l o l4 2 03 6 6 1 6 37 91 0 3 b a。cb a 此曲安详而令人陶醉,李斯特女友达古后来回忆说“我们在瓦伦斯塔德湖旁 逗留了很长时间。弗朗茨为我谱了一首伤感的小曲,模仿波浪的叹息和船浆的击 水声,我一听到这乐曲,就不禁落泪。”3 右手在高音区吟唱一条流畅舒展的旋律,明亮纯净的音响,有如鲜艳明丽的 湖上水波闪烁的光影,它是那么清澈、深邃而宁静,然而在连接部中随着各种变 化音的出现,打破了这片纯净安宁,仿佛是平静的心境上泛起的点点涟漪,随着 它的减弱消失,再现柔和优美的主题旋律,犹如抛开了尘世的纷扰,再次回到甜 美的大自然拥抱之中。左手部分是涟漪一般的音型,伴奏以流动的琶音形式,彼 主旋律突兀的色调柔化,见谱例l o ,创造朦胧的背景以象征大自然形象。 谱例1 0 : 唾= = 、_i 、 = 、。姆 虏翮j j jii 一| jl | 一j j1 、 ,斗s p 若fi 一 田园诗 这是古典音乐常用的二段体形式,它带有舞蹈性,轻快明朗,使人联想起古 老地田园牧笛的舞蹈场面牧人和仙女的游戏,见谱例1 1 。相比之下这首作 品较为单纯朴实,主要是由e 大调的主长音( 仙女) 和属长音( 牧人) 构成该 曲的和声框架。 弓l 子+ “年轻的自然之神在清凉的潺潺细语之中开始它的嬉戏” 一一席勒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瑞t 游记) 研究 张艳 主题 a - a ( 2 + 2 + 2 + 3 ) + 华彩i 1l o 。 喇卜2 b b b 第一变奏a a ( 2 + 2 ) + a ( 2 + 2 + 2 ) + 华彩i i 3 + 7 - _ l - r e ( 2 + 3 ) + 华彩i 1 32 33 33 8 b a 增5 :e 宅 第二变奏a ” a ( 2 + 2 + 6 ) + a ( 2 + 2 ) + a ( 2 + 2 + 6 + 2 ) 5 1 在本曲集中这首作品被演奏得很多,不仅因为高度的技巧性,而且含有丰富 的诗情。题词十分确切地表达了作品地基本思想,它并非自然主义地描绘银光闪 闪的泉水的流动声,而是揭示少年的内心的世界。活泼的音型模仿泉水的喷涌, 在晶莹剔透的音响中,如太阳底下闪烁光芒的飞溅水珠。全曲为自由变奏形式, 基本主题如谱例1 2 所示,各段以不同织体装饰的变奏,而不断跳跃的小音符如 同伴始终随着基本主题的泛音,增加了全曲活跃灵动的气氛。 谱例1 2 : 在主题的变奏中,李斯特的伴奏声部处理得十分有新意,特意与旋律声部形 成大二度音程,这种特别的音响效果使全曲笼罩在梦幻般的意境之中。 v 雷雨) “然而雷雨啊,什么是你的目标? 你们也像人类心胸中的风暴么? 还是像鹰似的要在高空找到巢穴? 一一拜伦 1 6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瑞士游记 研究 张艳 引子( a 6 + b l + a a 1 ( 4 + 3 ) + b 3 】+ 【a 2 ( “3 ) + b 3 】+ 【a 3 ( 4 + 3 ) + b 3 】) + r e l ( 4 + 4 + 6 ) 181 8 2 83 8 圈田囤q 2 。e 崦b 一- 一j 转调模进 a 1 0 5 + b 4 ) + ( a 5 + b 4 ) + r e 2 ( 8 + 7 ) 】+ 引子a ( 2 + 2 ) + a 2 ( “+ “+ a 4 + “+ a 6 + b 1 ) 增r5 66 57 48 99 1 一囤回d gc 矿c l h jl r j 转调模进 转调模进转调模进 a 【a ( 4 + 3 ) + b 3 】+ 【a ( 4 + 3 ) + b 5 】+ a ( 9 + 5 + c o d a ( a 7 + b 3 ) 1 1 61 2 61 3 81 5 1 团 这是一首充满力度和激情的自由变奏作品,有人称李斯特是“钢琴家中的拜 伦”,拜伦的浪漫主义是强力型的,它的特点是震撼人心的力量和强度,具有十 足的男子汉气。这首作品体现出了他们在气质和诗意力量上相似之处。 在李斯特的这首作品中自然的暴风雨用来比拟人们胸中翻腾的感情风暴,而 雷雨则表示人们心灵中的激情。向上的大跳音程表现出诗歌中强烈的反问语气, 频繁的转调常出现于增音程关系的调性上,大量的不和协减七和弦和八度营造出 巨大的轰鸣,李斯特在音乐形象上以罕见的力量表现出震撼的冲击力。 在全曲中,轰响的八度、和弦,以及时常出现的s t r i n g e n d o ( j j l 速) 和r i n f o r z ( $ 口 强) 标记,见谱例1 3 ,很容易使演奏者陷入混乱的轰晌中,在演奏中必须在冲动 的激情和明智理性中找到平衡。一,对于全曲中多次出现的转调模进段落,需要 合理安排力度的渐进性,逐渐积累形成高潮,“避免过早地c r e c e n d o ,决不能在音 响力度上超越限制”,他认为“过早地发力和超速,必然会导致无谓的喧闹或使 高潮平淡化”。二,在紧凑的节奏、快速的跳跃中中牢牢抓住2 2 拍的韵律,保 持介于激情与冷静之间的头脑于能使得演奏不至于失去控制。 谱例1 3 :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蜀| 士游记 研究 张艳 。 i m c o , z i l ”i1 i r i 心灵的触动、灵魂的感悟 奥伯曼山谷 。要是现在我能抓住和吐露 我心坎上的那一种最强烈的感触, 要是我能把思想通过表现来发泄, 将灵魂,心胸头脑情感,强和弱的一切, 将我可能追求,正在追求,怀抱,认识 和感受然而又确乎存在的一切压缩成一个字, 那么,我说,这个字就是“闪电” 但这又何济于事,我默默地活着然后老死, 我怀着最无声息地思想,像套在鞘中地宝刀 一一拜伦 回 - -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一 m t l 呻m t 2 叶i i r + i 卜m t 2 _ r e c o d a 17 31 1 9 1 2 81 3 8 1 7 01 8 0 e cb g a b eee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瑞士游记 研究 张艳 这是使人陷入沉思的一首较长作品,也是瑞士游记中篇幅最大、内容最 深刻的作品。当时李斯特读了法国作家瑟南克尔的书信体小说奥伯曼,深有 感触。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天才的青年,却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而苦恼万分。 他隐居在瑞士山中,思索并寻找精神的出路,内心充满强烈的疑问“我企望什么? 我是何许人? 在这里能找到什么? ”。也许李斯特在呼吸瑞士山谷中清新空气的 同时,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他在乐谱上引录了瑟南克尔的一大段文字: “巨大的无边的自然意识,无处不在,它是那样地淹没一切,不可穿越全体 人类的痛苦,冷漠,超群的智慧,耽于声色的自弃,所以的欲望和深深的烦恼, 这一切由人类心灵所承受的,我都感受到了,都承受过了,就在那值得纪念的夜 晚我迈着满是噩兆的步伐,走向衰弱的年龄” 李斯特在音乐中准确把握了这段文字的意境,在呈示部中半音下行的主题阴 沉、持重。展开部是一段宣叙调,充分体现了朗诵特点,不断紧张激化的音乐气 氛好像是作曲家头脑中激烈的矛盾斗争。但是,乐曲最后的再现部是以乐观明朗 的情绪结束的李斯特天性中有这种乐观,他认为是一个能够战胜困难、能够 把握自己命运的强者,况且这时他只有2 5 岁,生活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爱情, 大自然,艺术上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他所受到的挫折。对他来说,书中深 重苦难毕竟还是遥远的,或者只是一种艺术。 思乡 引子+ r e + 16 be a + 引子+ r e + a ,+ 尾声 2 02 83 36 1 4 9 d t 一丁 这首作品是把曾向朋友说“我唯一死而无憾的葬身之地就是阿尔卑斯山”4 的奥伯曼,在巴黎过了半年的生活时所感到的对i t i 园的乡愁,用音乐表现出来, 化音,增加了一种浪漫、辛辣、渴望的情调。两部分形成三度关系的转调模进, 巧妙的调性安排使模进 i 后都停留在了b 小调上,而在尾声又转到了与b 小调形 1 9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瑞士游记研究 张艳 成减四度关系的e 小调上,体现出浪漫主义时期的特点。 日内瓦之钟 我活着,但不是我自己, 我是环绕我的一切中的一部分 弓徐 囡回 厂 广 弓l 子+ ( a + r e + a j ) + ( b + b1 + b 2 ) + ( b + b + b ? ) 】+ c o d a 11 9 2 84 66 2 7 8 1 0 8 1 2 41 3 71 6 3 b b i l 6 - ib 1 8 3 5 年1 2 月1 8 日,玛丽在瑞士为李斯特生了一个女儿,这是一首专门题 献给女儿布兰丁的一首夜曲风格小曲。全曲安详宁静,可以体会到,李斯特对女 儿的出生这件事很有感触,一种对造物主的感恩之情与祈祷的虔诚意味盎然于优 美的歌唱性旋律之中。 乐曲开头静止中出现的三度下行单音好像音雾朦胧的远处转来来天国的钟 声。回主题旋律流畅安详,完全沉浸在甜美的幸福与虔诚的祈祷的气氛中,随 着情绪的逐渐上升,重复时旋律声部用八度加厚,音域扩大,伴奏织体更加密集, 形成一个很强烈的高潮,仿佛是怀着激动的感恩热烈赞地美造物主的恩赐,并为 女儿的幸福诚恳的祷告。尾声在神秘安详的祈祷钟声中结束。乐曲中弥漫着这种 虔诚的真情。 二、音乐与诗意相结合的演奏 李斯特对演奏者心智发展的重视,不下于对专业技巧的重视。他相信,一个 智力和文化有限的演奏者绝不能演绎深刻重要作品的。这样的演奏者是至多是一 位能使精巧机械装置的齿轮转动起来的巧匠而已。一个音乐家越是爱思索,越是 有知识、有教养,他倾注在自己艺术中的思想和感情就越细腻、深刻、富有诗意。 关于演奏者的心智和修养,主要依靠平时积厚薄发的积累沉淀,不是在本论文中 所能阐述清楚的。本文主要从标题的理解、对比、休止符和延长记号、朗诵、踏 2 0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瑞 游记研究 张艳 板进行论述,加深对音乐的诗意性理解,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1 、标题的理解 演奏李斯特标题钢琴作品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方面要理解并把握标题音 乐中文字提示的含义,另一方面却不能夸张过分地把阐述直观性、描述性的浅层 表现作为演奏的基本目的。 音乐和诗歌都是感性的艺术,所表达的内容对于不同的听众和阅读者来说, 都会各自不同的情感体验。由于音乐家用音乐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而这种语言 显然没有确定的指物性和指意性,所以李斯特作为十九世纪标题音乐的倡导者, 他给“标题”作了如下定义:“任何加在器乐曲前的以易懂语言写成的前言、序 言或引言,以便由作曲家引导听众避免错误的诗意化解释,而把他们的注意力指 向全曲或乐曲一部分的诗意思想”5 。由此可见瑞士游记各首作品中标题和 题词并不是直接描述音乐形象,而是传达思想和感情的手段,是他将诗和音乐有 机结合在一起的手段。 在瑞士游记中一些表面纯属自然主义的乐曲,如在泉水边、雷雨、 日内瓦之钟,不是纯粹对自然景象作情景的描述,仿佛是笼罩着一层深思遐 想的轻烟,包含着这样或那样复杂的心理冲突。在闪烁的喷泉中,在雷电和风雨 中,在簇叶的碎语中到处可以听到他情感的声音。对他来说,一切都是为了加深 心理的感受他得到大自然启示的灵感,但他不是模仿大自然,同一切浪漫主义者 一样,对自然美的赞叹必须以最紧密的方式与他的感情和思绪得到沟通。所以为 了理解所演奏的作品,透析其本质,演奏者需要充分利用想象对作曲家体验和表 达的内容有所感应和发挥,用音响塑造诗的意境,想象诗的意境,追求诗的意境。 正如一位美学家所说:不一定人人都会写诗,但人人心中不可没有诗意、诗 境。在演奏瑞士游记中的标题音乐作品时,其文字揭示可以作为乐曲情绪的 参考背景,利用丰富的意境想象去揭示音乐自身的结构、对比、矛盾与谐和,依 照音乐本身的发展逻辑去捕捉作曲家真正的“心中之乐”,而不是单纯依靠文字 的表层意思处理作品。 2 、对比。 李斯特兼举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于一身,其追求诗意性的创作必然影响其演 奏风格。因此我们在演奏研究李斯特的钢琴作品的诗意性时,应该学习借鉴作为 2 1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拿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l 瑞上游记研究 张艳 演奏家的李斯特在演奏他自己或是他人作品时的演奏风格和特点。通过各种传记 中对李斯特钢琴演奏的评价和柏i 兹和瓦格纳李斯特演奏的贝多芬奏鸣曲 0 p 1 0 6 的高度赞赏,可以发现李斯特晟廿i 色的演奏成就是和一些具有强烈戏剧性 的作品相联系的。作品越是具有戏剧性的对比,作品的思想和想象内容越是充实, 李斯特的演奏越是显得出色。这一点充分说明了他追求对比鲜明的、英雄气概的 艺术倾向。在这方面他走的是雨果的道路,雨果曾断言,艺术和大自然一样,应 该使“明和暗、正和邪”相结合,真j 下的诗意在于“对比的协调” 因此我们对演奏中诗意化处理的不能局限在诗情画意的意境想象中,李斯特 更多的是要表现强弱力度上的对比,明暗音色上的对比及动静意境上的对比在 瑞士游记中,李斯特的追求诗意化效果既有“感时花溅泪”的细腻情感,如 牧歌,思乡,田园诗等作品,更有“恨时鸟惊心”冲击震撼力,如奥 伯曼山谷、雷雨、日内瓦之钟,威廉退尔教堂。从作品的篇幅和表现 力度上看,通过戏剧化对比产生的强烈震撼力更是演奏中必须把握的要点。诚然, 这种对比的幅度受到演奏者性格、气质、禀赋,修养和体力等许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制约,但演奏者必须明确作品每一段落的表现意图,并有意识地进行整体层次 设计,尽量与李斯特所追求的“对比的协调”诗意性效果相贴近如奥伯曼山 谷,其力度层次大致如下图所示,把握住这种戏剧化的对比是演奏的关键。 图示1 : l 目 目 f 巷 唧 p 印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集瑞士游记 研究 张艳 3 、朗诵 诗歌和音乐、语言与音响在表现形式上有某种一致性,即他们都通过声音展 示出来。诗歌虽然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但通过朗诵,有声的语言表达也是欣赏 诗歌的一种形式。 在体会李斯特的音乐和诗歌结合时,我们必须在演奏中把握朗诵的特点。正 如车尔尼所说的,李斯特就像“一位出色的朗诵演员那样,为每位听众所理解, 因而始终能给各阶层听众以重大影响”。6 那么根据李斯特对诗意形象化钢琴艺术 的追求,弹奏时必须将音乐语言从节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速度、重音的 处理上富有新意。 因此在瑞士游记的乐曲中的很多提示使人强烈感受到李斯特对于演讲效 果的喜好,如r i t e n u t o 、r i t e n 、s l e n t a n d o 、s t i n g e n d o 、a c c e l 、r u b a t o 等,还有李斯 特为了表现朗诵中的强调语气而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标记,如威廉退尔教堂, 见谱例1 4 。钢琴由于受到乐器限制,在演奏时很难在两个音之间作出渐强、渐 弱,但演奏者内心一定要感受到音乐的倾向,体会音与音的联系,把握语调中的 重点。 谱例1 4 : i u 钞l p 弋歹 八李斯特特有的、表示旋律中进行强调时的标记 此外在演奏旋律时可以借鉴诗歌朗诵的方法,如对于位于词尾的辅音在吐字 时尤其应当清晰,以便听众能够好不费力地听清楚每个字的含义。在音乐表现中 处于同样原因,也应该将音乐中的对比部分( 如f f p 中的p ) 或着重强调的重音 之后的尾音表现的非常清楚。如第五首雷雨,见谱例1 5 。 谱例1 5 :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集瑞士游记研究 张 艳 4 休止符和延长记号 休止符和延长记号的表达常常被演奏者忽视,然而它们带来“此时无声胜有 声”的意境正是追求诗意化形象的一部分,如中国山水画的“留白”一样,给人 丰富的想象空间。 对于休止符和延长记号的处理,李斯特认为;“处理休止符或延长记号,其重 要程度不亚于演奏这一段音乐”,它们不是“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作者某种意 念的标志”7 。它们和音响材料一样,是艺术作品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演奏时首 先要准确把握作品规定的节奏和速度;其次,对于延长记号的处理则取决作者的 诗意概念和演奏者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其演奏效果大致可以有以下三类: l 、增加紧张的气氛,如在奥伯曼山谷中,见谱例1 6 ,休止符产生了和 声在沉寂中凝固的效果,内心的紧张度一点也不能松懈,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情 绪; 2 、有助于逐渐使音响减弱,仿佛使运动缓慢化,产生缥缈不定的意境,做 到音断意不断,声断情不断,如 日内瓦之钟 3 、形成章节、段落之间的分解线,便于演奏情绪的调整。如雷雨中, 见谱例1 6 ,休止符起到了蓄势的效果,在渐慢消失的八度低音后进入尾声,休 止符及延长如短暂的喘息休止,于寂静中忽闻一声惊雷,使人精神一振。 谱例1 6 : 奥伯曼山谷 ,、 、- ,一,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瑞上游记 研究 张艳 雷雨 5 、踏板 运用踏板,是使音乐具有诗情画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一般认为,音乐 中的抒情在具体表现上,主要是借助对某种客观的情绪气氛的描述,来象征主观 上的情感交流。因而踏板的运用在营造意境,烘托情绪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斯特钢琴艺术的丰富色彩是以踏板的独特而多样的运用为基础的。从李斯 特许多钢琴作品中见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及明确的踏板标记( 如u n ac o r d a 、仃c c o r d a ) ,显然这些踏板是与所要表达的诗意相联系。 长踏板。李斯特摆脱踏板旧条规,不再将和声的清纯视为踏板正确运用的首要准 贝,只要是合乎艺术想象的需要,他不回避不协和的声音为达到复杂的、浑厚 的交响乐队般音响,将不同音响组合混为一体的踏板运用方法,往往用长踏板产 生大量的混响,即使在一连串不相融合的和声过程中如奥伯曼山谷发展段 的第三部分,见谱例1 7 。 谱例1 7 : 李斯特在各种音阶型半音经过句中也大量运用长踏板,这也是由于他力求音 e 2 5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集瑞士游记 研究 张艳 响的混同,车尔尼早就指出这一情况,他说:“李斯特在低音部半音经过句和其 他华彩经过句中不断运用踏板,以此引起音响群( t o n m a s s e ) 。这种音响群像密 云一样,能造成总的效果。如威廉退尔教堂,见谱例1 8 。 谱例1 8 : b 乐句结束时的踏板。在润色一个乐旬的最后音或和弦时,或在一个静止前 逐渐减弱一个和弦时,为了充分营造出一种逐渐消失的悠远意境,必须防止制音 器快速放下而导致的声音突然闷住,所以应该缓慢的松开制音器踏板。如日内 瓦之钟,为表现引子部分祈祷的钟声逐渐的消失,弹出充满意境p p ,在手指第 一关节有意轻向琴键里侧拨动弹奏完后,踏板在每一句后面由深至浅慢慢放开, 使音雾慢慢飘散,见谱例1 9 。 谱例1 9 : l i i “。p p 一 一 c 模糊踏板“把前一个踏板略微延长到下一个踏板,稍微迟缓换动踏板, 使两个踏板的交接处界限模糊”,这种踏板被称为模糊踏板8 。在李斯特的乐谱中 写上“a r m o n n i o s o ”( 和谐地) 这个字时,就是“暗指稍微延迟的换动踏板”9 ,通 过充分运用踏板使和声有一个丰富的融合。如奥伯曼山谷,见谱例2 0 。这样 踏板赋予作品的那层音雾始终不会消失,它使全曲的轮廓柔和而且略微朦胧。在 这一背景下所弹奏的每一个音都是一个清晰的点,每一串音都是一根清晰的线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集埔t 游记 研究 张艳 条。由手钢琴声音的特点,每个音的声音在触键时便一闪而过,琴声的逐渐消失 伴随着没有触键的琴弦震动,便勾勒出一副音雾袅绕的画面。踏板音的效果犹如 一片音雾。 谱例2 0 : 一品妇占m a 7 。 厂- a ,髭# 垒觯a 一鬣至譬a 、,量暑 ,。i * filfd f lif f 踏板: 三、九首作品的主要演奏技术 李斯特对于钢琴演奏技巧的革新,对十九世纪以及以后的钢琴艺术发展有着 重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李斯特作品中的各种技巧,不仅对于演奏浪漫 派作品,而且对于演奏李斯特之后其他作曲家作品都有着重要意义。 八度、和弦:李斯特在大胆运用音响组合方面开辟了以往最杰出的钢琴家也 未曾幻想过的新天地,因而这种追求强有力的综合音响的意念必然导致八度、和 弦技术突出进展。在第五首雷雨、第六首奥伯曼山谷中最集中表现t a 度各种形式的技巧:双手齐奏八度、李斯特八度( 同向、反向) 、半音八度音阶、 八度的跳奏等。这些艰深的技术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不懈的训练和自信的心理 才能完成。 李斯特对钢琴演奏法的创新变革最重要贡献的就是:他开始运用整个手臂, 包括肩部和背部的配合,拓宽了钢琴的演奏方式,使得重力的概念到他的时代得 到建立m 。因此在弹奏厚实辉煌的八度、和弦时,整个手臂( 包括肩部、上臂、 肘关节、前臂、下臂、手腕、掌关节、手指) 应积极参与。 肩部在弹奏奥伯曼山谷的尾声辉煌开阔的八度段落时仅仅靠手指前 臂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肩部积极参与,给手指力量补充,将力量贯通 的推到键底,才能发出厚实而有穿透力的声音。在坐姿上,应该采用高位置,李 斯特本人特别重视演奏和弦和气势饮宏的乐段时身躯笔直,这种时刻,他的坐姿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李斯特旅行岁月) 第一集瑞上游记 研究 张艳 象“拔地而起的峭壁”。这样可以排除肩胛带紧张,同时有利于充分利用乐器两 端音域,建立良好的键盘方向取向,利用肩关节的控制配合加强八度跳跃中的准 确度。1 1 肘关节、前臂在弹奏快速移动的八度音阶、小距离的八度跳动时主要依 靠肘关节为力量出发点,手腕保持平稳,前臂积极挥动。上臂只起到控制和配合 的作用。还有一种李斯特独创的八度形式,被称为“李斯特八度”,是他自己多 次承认特别喜好运用的形式,如雷雨,见谱例2 1 ,同样要依靠前臂双手快速、 均匀交替击键,这样在音响效果上的八度速度= 单手弹奏八度最快速度2 ,大 大增强了音响力度和乐旬速度。这种形式也被以后很多作曲家借用于炫技乐段 中。 谱例2 1 : 掌关节、手指手指必须建立良好的支撑,利用对掌肌使1 、5 指相互钳 制、相互支持。整个掌关节在1 、5 上形成拱形,手腕要比掌关节低,手掌和手 指要形成一个圆的腔膛,其顶点一定要在掌关节处而不是手腕。 跳跃:跳跃可以看作和弦技巧的一种变体,因为它的技巧前提也是坚实的弹 奏。这项规则不仅对于和弦跳跃起作用,就是对单音跳跃也起作用。 如在泉水边中,手以均匀的动作对待跳跃的两个音,用贯通触键法奏出 两个音。左手声部需要跨越右手,演奏不断跳跃的如同泛音般的音符,见谱例 2 2 ,单音跳跃的必须包括:下臂的挥动和回转、上臂的回转和跳跃的直接执行者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集瑞上游记研究 张艳 涞自肩部的挥动,以及整个手臂的侧向运动。同时腕部应该接近琴键,便于 手指的固定和弹奏的准确。在跳跃中,手指、掌关节要保持一定紧张度,不能松 懈,要时刻处于“预备”的弹奏状态,做到有准备的跳跃。 谱例2 2 : 喀世鬣噩圭= 巧= f = = ,i 三j i - _ _ _ _ - o _ _ _ _ _ _ _ _ l t _ l 眇蚶鬈( 三蔓 彭三彰二,:皇= 耋d , 群 分解和弦:柔和细腻的分解和弦常被作为朦胧的伴奏声部,使主题的歌唱更 加柔化流动,如瓦伦施塔湖上、在泉水边、牧歌、日内瓦之钟。由于 手指间距离很大,两端的手指常处于紧张状态,因而一方面要需要借助肩部的挥 动,运用整个手臂来带动手掌重心横向的转移、回旋;另一方面是手指的有控制 的、积极的弹奏,清晰连贯的弹奏每一个音。这样就形成了肩关节和手指的两个 支点,它们就像使跳绳时绳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停车场装修保密合同
- 电源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车辆限期过户合同范本
- 装修合同范本简单木工
- 简约小清新毕业答辩模板
- 派遣工留守合同范本
- 西安供热采暖合同范本
- 石材栏杆工程合同范本
- 2025租赁合同范本写字楼
- 2025租赁教室合同示范文本
- 2020-2021学年复旦附中高二年级下册英语期中试卷(部分解析版)
-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策略课件
- 施工升降机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 汽车行业:4s店销售看板
-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三册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Listening Speaking课件
- 五星级物业标准
- 小学劳动教育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收取快递》教学设计
- 宇电温控器ai 500 501用户手册s 6中文说明书
- 城市发展史-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公共实训基地信息调查报告
- GB/T 498-2014石油产品及润滑剂分类方法和类别的确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