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常用对象类介词“给、为、替”对比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常用对象类介词“给、为、替”对比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常用对象类介词“给、为、替”对比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常用对象类介词“给、为、替”对比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常用对象类介词“给、为、替”对比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从留学生学习汉语虚词的角度入手,结合语义、句法、语用三 个平面,运用比较的方法,具体辨析“给、为、替”这组常用的近义介 词。“给、为、替”同属对象类介词,都可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意义相 近,所以存在着很多混用、误用现象。本文不仅从句法和语义角度对这 组近义介词进行详尽的分析,还从语用角度对其进行了辨析。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所运用的方法以及研究 的现状和意义。 第二部分,文章从句法和语义角度对“给、为、替”进行分析和辨 析,主要从这三个介词搭配的核心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入手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文章从语用的角度对“给、为、替”进行辨析,主要从 语体色彩、使用频率、语气色彩、语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分析“给、为、替”三词互换使用的情况。 第五部分,文章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教学的现状,尤其是近义 虚词教学,提出几点相应的教学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介词,句法,语义,语用,对外汉语 t h i sp a p e rs t u d i e sc h i n e s ef u n c t i o nw o r df r o mt h ea n g l eo f f o r e i g n t h eu n i o no fs e m a n t i c s ,t h es y n t a xa n d t h ep r a g m a t i c s ,a p p l y c o m p a r i s o nm e t h o dt od i s c r i m i n a t e “g e i ”,w e i ,t i ”,w h i c ht h eg r o u p o f c o m m o n l yu s e dp r e p o s i t i o n “g e i ,w e i ,t i ”i st h eo b j e c tp r e p o s i t i o n , a l lm a yi n t r o d u c et h em o v e m e n tb e h a v i o rt h eo b j e c t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sc l o s e , t h e r e f o r e ,e x i s t sv e r ym i x e sw i t h ,m i s u s e st h ep h e n o m e n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n o t o n l yc a r r i e so nt h ee x h a u s t i v ea n a l y s i sf r o m t h es y n t a xa n dt h es e m a n t i ca n g l e t ot h i sg r o u po fp r e p o s i t i o n ,b u ta l s oh a sc a r r i e do nt h e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f r o m t h el a n g u a g ew i t ht h ea n g l et oi t t h ep r e f a c ei n t r o d u c e dt h i sp a p e rr e s e a r c hc o n t e n ta n dt h es c o p e , u t i l i z e dm e t h o da sw e l la sr e s e a r c h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nc h a p t e r2 ,t h ep a p e rf r o mt h es y n t a xa n dt h es e m a n t i ca n g l e “g e l , w e i , t i ”c a r r i e so nt h ea n a l y s i sa n dt h e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 ,m a i n l yc o r ev e r ba n d t h ep r e p o s i t i o no b j e c tw h i c hm a t c h e sa f t e rt h e s et h r e ep r e p o s i t i o n so b t a i n s c a r r i e so nt h ea n a l y s i s i nc h a p t e r3 ,t h ea r t i c l et h ea n g l ew h i c hu s e sf r o mt h el a n g u a g et o “g e , w e i , t i ”c a r r i e so nt h e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 ,m a i n l yf r o mt h el a n g u a g eb o d yc o l o r , t h ef r e q u e n c yo fu s e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c o l o r ,t h el i n g u i s t i ce n v i r o n m e n tf o u r a s p e c t sc a r r i e so nt h ea n a l y s i s i nc h a p t e r4 。t h ea n a l y s i s “g e l , w e i , t i ”t h r e ew o r d se x c h a n g e su s e s i t u a t i o n i nc h a p t e r5 ,t h ep a p e ri nv i e wo ft h et e a c h i n gc h i n e s ea sa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i nt h ef u n c t i o nw o r dt e a c h i n g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 ,p u t sf o r w a r d s e v e r a l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t e a c h i f i gp r o p o s a l sa n dt h em e t h o di np a r t i c u l a r k e yw o r d s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s y n t a x ,s e m a n t i c s ,p r a g m a t i c s ,e x t e r n a lc h i n e s e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汉语在类型上不同于世界其他主要语言,它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不像印欧 语那样有形态标志或屈折变化,也不像日语、朝鲜语那样有粘着形式,虚词是汉语表 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这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时也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一 个难点。介词是汉语虚词中功用较为复杂、涉及因素较广的一类,在汉语语法体系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可以说,对外汉语 教学为介词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外国人学汉语的一大难点在于经常错用或混用介 词,对一些意义和功能比较接近的介词不知如何选择,如何取舍,如何运用。这就要 求我们的介词研究不仅仅限于纵向的单个介词的研究,而是必须开展横向的对比研 究,也就是说把意义和用法彼此相近的介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对比中充分显示出 各自的不同特点,使学习者更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准确地运用介词, 也便于学习者更清楚地认识每一个介词在汉语语法体系中独特的地位。 介词中表示对象的介词在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接触的比较多,如“对、对 于、关于、至于、和、跟、同、为、替、给、于、把、将、叫、被、比、朝、向”等, 其中有的两个介词之间或多个介词之间在意义和用法上很接近,在具体语境中有时可 以互换使用,有时则不能。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选取其中的一组近义介词“给、 为、替”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这组近义介词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来说可能运用 起来不是很难,但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在具体运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尽管他们掌握 了这几个词的基本用法,可说出来的话和写出来的句子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关于这组介词,一些重要的虚词词典和语法参考书都有分析。本文在撰写之前, 重点查阅和参考了目前对外汉语教师经常参考的几本重要的词典、参考书和著作的观 点。它们分别是: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1 9 9 9 年增订本) 、刘月华等先生 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 2 0 0 1 年增订本) 、侯学超先生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1 9 9 8 ) 、 曲阜师范大学主编的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 1 9 9 2 ) 和傅雨贤、周小兵等编写的 现代汉语介词研究( 1 9 9 7 ) 等。下面的三个表格就是这几本词典和著作对。给、 为、替”三词的释义。 常用对象类介词。给、为、警”对比研究 袭l 。给” 吕叔湘曲阜师大傅雨贤、周小兵等侯学超刘月华等 1 引进交付、传 1 引进动作服1 引进受物者。1 介绍事物的1 表示物体 递的接受者。 务的对象大致接受者的接受者或 相当于。为”或引进动作行 。蓍” 为的接受者 2 引进动作的受2 引进动作、2 引进受益者2 介绍行为的2 引进动作 益者。 行为的受损害承受者行为的施事 给者 3 引进动作的受 3 引进动作行3 引进受害者3 介绍行为的3 表示动词 害者为的承受对象,施事,被 的承受者 相当于。朝” 。向”。对”。 4 。给我”加动词, 4 引进动作、4 引进动作相关4 介绍行为的 4 引进动作 用于命令句。有两行为的主动者 者可与。向、朝、受事,替,为。行为的服务 种可能的意思: ( 施事) ,意思对、跟”有选择的a 介绍行为的 对象,也可说 8 同“为我”、“替 相当于。被”、替换。受益者。是受益者。 我”。 。让”或。叫”。b 介绍行为的 b 加强命令的语 受损者。 气表示说话 人的意志。 5 朝、向、对 5 引进交付、5 引进施事者 传递的对象。 6 表示被动;被 6 “给我( 它) ”6 与“把”相关 加动词或动词的“给4 短语表示说话 人的意志和感 情。 2 内复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 。为” 吕叔湘曲阜师大侯学超刘月华等 1 引进动作的受益1 引进行为的原因1 介绍服务对象:替, 1 表示服务的对象 者给不与“而”连用。 为 2 表示原因、目的2 引进行为的对象 2 表示原因 2 表示原因。 可加。了,着”,。为或有关事物,相当于 着”可在主语前,。给”或“替” 有停顿 3 被用于书面3 引进行为的目的3 表示目的。3 表示目的或目标。 为+ 名+ 所+ 动。 4 引进施事者。意4 介绍旌事,构成被4 “为”在表目的时, 思跟。被”相同,多动句;被用于书面也可用“为了”或“为 用于书面语。 语 着” 注:傅雨贤、周小兵等编写的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中并没有肘介词“为”进行分析、总结,所 以上表中未列出。 表3 _ 。替” 吕叔湘曲阜师大 侯学超 刘月华等 1 为、给;跟名词l 引进动作行为的1 介绍服务的对象;1 | 引进服务对象, 组合对象或有关事物,相为给替+ 代词名有帮助或协助某人 替 当于介词。给”或 词名词短语,用于口 做某事的意思。 。为”。 语。 2 引进替代对象。 3 引进牵涉对象。 注:傅雨贤、周小兵等编写的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中并没有对介词。替”进行分析、总结,所 以上表中未列出 从它们的释义上看,这几本书共通的特点是常用同义词互相解释,有的直接说 “和相同”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看,这样的解释有些粗略,不够细致,没有很 常用对象类介词。给、为、瞢”对比研究 好地区分开这组意义相近的词。这种笼统的释义会误导学生以为不论什么情况, 它们都可以互相替代,这对汉语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汉语介词“给、为、替”是平常我们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尤其是。给、为” 两个词用法比较多也比较复杂,这两个词在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中都属 于甲级词汇,可见其在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替”在大纲中属 乙级词汇。给、为、替”三者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可以引进服务的对象,并 与所引出的介词宾语一起充当状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因此三者有时可以互 相替换,例如:( 1 ) 我给弟弟买了一件衣服。( 2 ) 我替弟弟买了一件衣服。( 3 ) 我为弟弟买了一件衣服。这几种说法意思基本是相同的,但是这三个介词在其 语法意义和具体分布上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在语用上也有差异。要清楚地区分 三个词在具体运用中的差异,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人来说,也许很容易,但对于 外国留学生,却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常常会把“他给老师打了个电话”说成“他 为老师打了个电话”;把。我们都为替他高兴”说成“我们都给他高兴”。所以, 、 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我们很有必要从意义和形式上辨析这三个意义相近 的词,这无疑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具有实用价值。 在以往的介词研究中语法学界对近义介词对比研究的关注相对较少,除了 一些虚词词典和语法书籍中零星提及以外,专文讨论近义介词对比的,为数很 少,本文选择的这组近义介词,目前只有一些零星的小文章进行过简单地说明 和阐释,还未见专文进行过系统、详尽的阐释和辨析,本文试图以大规模的语 料为依托,从多角度对其进行辨析,希望能给汉语学习者提供一些直接有效的 帮助。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句法、语义、语用三个 平面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采用的语料主要以张爱玲文集( 文中简写为张) 、霜叶红于二 月花( 文中简写为霜) 、沉重的翅膀( 文中简写为沉) 、 2 0 0 0 中国最 佳年度报告文学( 文中简写为报告文学) 、季羡林散文选集( 文中简写为 季) 、围城、小说月报中搜索的例句为主,部分采用了其他相关论文词 典中的例句,个别的为自拟例句。 4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给、为、替”的句法、语义分析 从它们的句法功能上看,介 司结构“给+ n p ”既可以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又 可以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作状语,而“为、替+ n p ”则只能作状语。不能作补语,这是 “给”和“为、替”在句法分布上的最大区别,如: ( 4 ) 黄仁德有空就给他当义务导游,带她游山玩水。( 报告文学) ( 5 ) 也许有人会推荐给哪位副总理或中组部、中纪委的某位领导人。( 沉) 例( 4 ) 中的“给”和它后面的宾语用在动词。当”前作状语,例( 5 ) 中“给” 和它后面的宾语在动词“推荐”后作补语,我们可以发现,例( 4 ) 中的。给”可以 用“为、替”来进行替换,而例( 5 ) 中的“给”则绝对不能换成“为”或“替”,这 不仅因为“为、替+ n p ”不具备这一句法功能,另一方面还因为这三个介词在表达的 意思和具体用法上具有差异性,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互换的。下面我们将对“给、为 替”三个词的用法和区别作详细的分析、论述。 ( 一) “给”的描写与分析 “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词,属动、介兼类词,至于怎样来辨别“给”什么情况 下作为动词使用,什么情况下作为介词使用,以前的学者、专家已有诸多的论述,本 文在这里不再作这方面的介绍,本文重点要考察的是“给”作为对象类介词出现的用 法,介词“给”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引进转移或传递的对象,即接受者 其结构形式为n i + 给+ n 2 ( 接受者) + v p + n 3 这一句法结构一般情况下表达的是某物品或信息的一个转移或传递过程。在这里 n 1 是v p 这一动作的发出者,即施事,也是n 3 的提供者,n 2 则是实物( n 3 ) 的接 受者,整个过程也就是n 3 由n 1 转移或传递到n 2 处。n 1 、n 2 一般为指人的名词、 代词或团体单位名词。动词v p 作为句法结构中的关键成分,我们根据出现在这一结 构中的v p 的不同语义特征将它们分为以下几类动词: a 、给予类动词 “给”与这类动词共现时表达的意思就是动作v p 执行之前,旌事n 1 与宾语 n 3 之间存在领属关系。动作执行之后,原领属关系消失。n 3 所代表的事物转移到 常用对象类介词。给,为、瞽”对比研究 n 1 所代表的事物手中 送、打( 电话) 、寄、捎( 信) 、发( 邮件) 、来( 信) 、让( 座) 等都为给予类动 词,我们通过实例来看一下: ( 6 ) 大家都给他送礼( 沉) ( 7 ) 汽车卖不出去,我拿什么给工人发工资。( 沉) ( 8 ) 他回国后给欧阳发了一封传真。( 报告文学) ( 9 ) 爸爸给我寄来1 0 0 0 元钱。 这一类动词都包含【+ 给予】的语义特征。 b 、取得类动词 租、拿、领、偷、抢、扣、取、雇、买等都属取得类动词。 ( 1 0 ) 我给你买了一件浅蓝色的登山服。( 沉) ( 1 1 ) 我给你取衣服去。( 霜) ( 1 2 ) 苏秦在北京给他租一套房子。( 小说月报) ( 1 3 ) 同事给他领了这个月的工资。 这一类动词都包含【+ 取得】的语义特征。 c 、制作类动词 沏( 茶) 、画( 画) 、写( 信) 、炒( 菜) 、做( 饭) 、刻( 章) 等都属制作类动词。 这类词包含一种制作、制造的特点,充当宾语的事物是经过制作这一动作才得以产生 的,例如: ( 1 4 ) 妹妹给我画了一幅画。 ( 1 5 ) 朋友给我沏了一杯茶。 ( 1 6 ) 我倒是可以给他炒两样菜。( 沉) ( 1 7 ) 他准备给陈永明做一顿丰盛的午餐。( 沉) 一 ( 1 8 ) 立秋的父亲给立秋制作了滑冰车的多棱镜。( 小说月报) ( 1 9 ) 人人都知道叶知秋给他写信。( 沉) 从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饭”是通过“做”而产生的,“信”是通过“写”而形 成的,“画”是通过动手画才会产生,因此这一类动词都含有【+ 制作】这一语义特征。 以上这三类动词都属于及物动词,后面可带宾语,从配价的角度讲,它们都属于 6 内蕈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价及物动词,也就是说这三类动词最多可以跟三个名词性词语产生联系。 另外,我们可以发现上面的例旬都是“给+ n 2 ”在谓语动词前充当状语的情况, 除此之外,“给+ n 2 ”还可以移到v p 的后面,而且变换后句义基本保持不变。例如: 大家都给他送礼。一大家都送礼给他。 爸爸给我寄来了1 0 0 0 元钱。一爸爸寄来了1 0 0 0 有元钱给我。 妹妹给我画了一幅画。一妹妹画了一幅画给我。 我给你买了一件浅蓝色的登山服一我买了一件浅蓝色的登山服给你。 还有一种情况“给”可以直接用于动词后形成“v 给”格式,。给”直接引进实 物转移、传递的接受者,在这里“给”体现了明显的。给予”义。如: ( 2 0 ) 我经常把一些豆腐块大的文章寄给父亲。( 小说月报) ( 2 1 ) 照例这本书应该送给他。( 围城) ( 2 2 ) 管教干部递给栅栏这边的王忠霞一些食品。( 报告文学) ( 2 3 ) 他把请假条转交给了老师。 在这里我们要重点强调一下能具有这种格式的动词一般都属于上面提到的给予 类动词,取得类、制作类动词则不能构成这样的格式,我们不妨举一些制作类和取得 类动词的例子进行一下尝试,比如: 苏秦在北京给他租一套房子一苏秦在北京租给她一套房子。 人人都知道叶知秋给他写信。一人人都知道叶知秋写给他信。 妹妹给我画一幅画。一妹妹画给我一幅画。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变换后的句子是说不通的,我们平常一般不这样 说,即使变换后的句子勉强能说通,但已经改变了原句的基本意思,所以说,当“给” 引进转移、传递的对象时,如果动词属给予类动词就可以放在介词“给”之前,构成 “v 给”格式,如果是取得类或制作类动词则不能放在“给”的前面。 2 引进动作行为的指向对象 其结构形式为n 1 ( 动作发出者) + 给+ n 2 ( 动作的指向对象) + v 在这一句法结构中n 1 是动作的发出者,n 2 是动词v 这一动作所指的方向,在 这里n 1 一般是指人的名词或代词,n 2 既可以是指人的,又可以是非指人的。因为 这一结构里的“给”引进的是动作的指向对象,所以动词v 自然就应是具有方向性 7 常用对象类介词“给、为、瞀”对比研究 的动作。本文根据进入这一句法结构的动词的不同语义特征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 a 、言语行为类 讲、说、谈、讲解、说明、叙述、交待、介绍( 情况) 、反映、解释、报告、暗 示、表示、描述、讲述等都属言语行为类动词。 这一类动词属三价动词。这类动词有的表示的言语动作性强,如“说、讲、谈” 等,是直接发出声音进行交际的;有的表示的言语动作性弱,是运用语言向对象传递 信息,使对象有所了解,达到说话人的某种目的、意义,比较抽象,如“透露、介绍 ( 情况) 、反映、解释”等,例如: ( 2 4 ) 他英语口语好,给老外讲解景点。( 报告文学) ( 2 5 ) 她真想找个懂行的人,给她说个明白。( 沉) ( 2 6 ) 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在信中给我解释这个。( 小说月报) ( 2 7 ) 他给我透露了一个信息。 通过实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句法结构中的动词的确是具有方向性的,如“他给 老外讲解景点”中的“讲解”指向的对象就是。老外”;“他给我透露了一个信息”中 “透露”这一动作指向的对象是“我”;“给她说个明白”中“说”指向的对象是“她”。 b 、身体表情类动词 敬礼、行礼、点头、使( 眼色) 、挤( 眼睛) 、作揖、磕头、下跪、笑、指、打招 呼、敬( 酒) 等都属身体表情类动词。 此类动词一般为离合词,后面不能带宾语。使( 眼色) 、挤( 眼睛) ,这样的词除 外,这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表示使用非语音进行交际的一些手段,如姿势、面部表情、 体态、眼神交换等等,向对象传递一定的信息,表达动作发出者的一定的意思:问候、 示意,表现出礼貌、歉意、心理感受等,人们把它们约定俗成为体态语。指向的对象 对这些体态语有理解、领悟力,一般情况下是信息的接受者,例如: ( 2 8 ) 小伙子请姑娘跳舞得先给姑娘行个礼,说声“请”。( 沉) ( 2 9 ) 你看小宋,就差给车间主任吴国栋磕头下跪了。( 沉) ( 3 0 ) 我也觉得母亲这个时候提及我的哥哥很不明确,就给母亲使了个眼色。( 小 说月报) ( 3 1 ) 老师让小明给大家打个招呼。 内裴古师范大学顼士学位论文 这类动词在句中的作用跟上一类一样,也是具有方向性的,如“行礼”指向的对 象是“姑娘”;“磕头、下跪”指向的对象是“吴国栋”;使眼色指向的对象是“母亲” 3 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其结构形式为n i + 绘+ n 2 ( 服务对象) + v p 在这一结构中,n 1 通过v p 这一动作能使n 2 得到某种服务或实惠,在这一结构 里,n 2 可以是指人的名词或代词,也可以是非指人的名词或代词,因为服务对象不 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物”本身是没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的,需要由人来 帮助其完成。本文根据能够进入这一句法结构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a 、操作类动词( 服务施惠类动词) 洗( 衣服) 、检查( 身体) 、打扫、治病、理( 发) 、办( 事) 、出( 主意) 、捶( 背) 、 布置、联系( 某单位、某人) 、擦( 玻璃、鞋) 、找、做媒等都属操作类动词。 ( 3 2 ) 有一回他去北京出差,别人给他联系好了做胃部手术的医院,周春生一下 变成老虎:“哪有时问去医院,退掉退掉”! ( 报告文学) ( 3 3 ) 后来地震,礼堂里开不成了,还是他给田守诚出了个主意,把会场搬到部 大院门口开去。( 沉) ( 3 4 ) 这天,她催着睨几快些给她梳头发,她要出去。( 张) ( 3 5 ) 老太太要给许家的静妹妹做媒昵! ( 霜) ( 3 6 ) 奶妈给继芳穿了花衣,外面罩一件麻布的。( 霜) 从语言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进入这一句法结构的动词都包括【+ 服务、施惠】的 语义特征,这一类动词是及物动词,并且是开放类的动词,数目比较大。这一类动词 服务的对象一般是指人的名词或代词。 b 、添加类动词 浇( 水) 、施( 肥) 、加( 油) 、上( 色、漆) 、涂、加、安( 电话) 、添、增添等 均属添加类动词。 ( 3 7 ) 最后给排水管子上漆的时候,吕志民从脚手架上跌了下来。( 沉) ( 3 8 ) 妈妈经常给花浇水。 ( 3 9 ) 在这四季,又都有西山的一层轻渺的紫气,给这园子添了不少光辉。( 季) ( 4 0 ) 在雨天,牛乳色的轻雾,给每件东西涂上一层淡影。( 季) 9 常用对象类介词。给、为、警”对比研究 ( 4 1 ) 一个月没出现设备停台,给每个人加二元钱( 沉) ( 4 2 ) 那一点也不影响她的美丽,反倒给她增添了一种特别的风韵( 沉) 通过以上实例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一句法结构中出现的与介词。给”搭 配的动词具有【+ 增添、添加】的语义特征,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此类动词服务的对象大 多为指物名词或代词,但不排除指人的,比如例( 4 1 ) 的服务对象就是指人的。 c 、给予类动词、取得类动词和制作类动词 这几类动词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主要代表性词语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在这里 不作过多的介绍。这里重点强调的是这三类动词进入“n l + 给( 服务对象) + n 2 + v p ” 这一句法结构的情况,当介词“给”出现在这一句法结构时会出现歧义现象,比如以 下这几个例句: ( 4 3 ) 苏秦在北京给她租了套房子。( ) ( 4 9 ) 再拖下去,这件事就要给易太太知道了。( 张) ( 5 0 ) 方鸿渐又给辛楣罚了半杯酒。( 围城) 1 0 内蕈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一结构里的。给。都可用。被”进行替换,如: 苏小姐给鲍小姐打了一下一苏小姐被鲍小姐打了一下。 这件事就要给易太太知道了一这件事就要被易太太知道了。 我的魂都要给你吓掉了。一我的魂都要被你吓掉了 经过变换后的旬子,其基本意思是不变的。 在这一用法里有一种特殊的情况需要强调一下,“给”可以用在由“被”叫”。让” 字组成的被动句或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前。例如: ( 5 1 ) 你把这一情况给反映一下。( 沉) ( 5 2 ) 老师的书让丽丽给借走了。 ( 5 3 ) 这句话说得很平淡,却把事情给控制住了 ( 5 4 ) 他逃课的事被班主任给知道了。 出现在这类句子中的“给”没有任何实在的意义,即使去掉“给”,句子也成立,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句看一下: 你把这一情况给反映一下。一你把这一情况反映一下 老师的书让丽丽给借走了。一老师的书让丽丽借走了。 他逃课的事被班主任给知道了。一他逃课的事被班主任知道了。 这句话说得很平淡,却把事情给控制住了。一这句话说得很平淡,却把事情控制 住了。 我们可以看到,去掉。给”之后的句子,意思与原旬相比几乎是相同的,这种格 式里的“给”在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和刘月华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都 被看作助词。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受损害对象 其结构形式为n i + 给+ n 2 ( 受害,损对象) + v 在这一句法结构中,谓语一般是表示受损结果的动补短语。在这里动词v 一般 带有消极损害的意义,“给”后的宾语因动作而受损,v 后面的成分一般为“了一或 结果补语,。给”前的n 1 是损害的物,。给”后的n 2 是指损害的人。 ( 5 5 ) 三十天工期,你给我耽误了两天。( 沉) ( 5 6 ) 他尽给老苏添麻烦。( 霜) 常用对象类介词。给、为、普”对比研究 ( 5 7 ) 贺家彬给咱们部捅了那么大的漏子。( 沉) 另外在这一句法结构中,如果施事作主语,常常和“把”字句结合起来使用,用 。把”把动词v 作用的对象( 即受事宾语) 提前,例如: ( 5 8 ) 我把眼镜给哥哥摔坏了。 ( 5 9 ) 公司把这个月的奖金给小李扣除了。 6 引进结果性动作的承受者 其结构形式为n i + 给+ n 2 ( 结果的承受者) + v + n p 在这一句法结构中,“给”前面的部分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句子,也可以是一个名 词,一般指某人、某事物或某事件。n 2 是结果性动作的承受者,n p 指带来的结果, 这一结构中的动词v 为非自主动词,这里的动词一般都要带受事宾语,而且是比较抽 象的宾语,能够出现在这一句法结构中的动词数量不是很多,主要有“带来、造成、 留下”等。这一用法中的“给”后的动词既可以使宾语n 2 受益,又可以使之受损, 我们看一下下面具体的实例: ( 6 0 ) 洋人在西街的大量涌入和居住,给外语交流提供了环境,特别是口语的环 境。( 报告文学) ( 6 1 ) 异国情调的俄罗斯舞蹈,美国乡村音乐,新西兰的传统游戏,给观众带来 了欢乐,激起了阵阵掌声。( 报告文学) ( 6 2 ) 热闹的景象给那些喜气洋洋的孩子们增添了些许欢乐。 以上例句都是“给”引进受益对象的例子。 ( 6 3 ) 这种感恩的过程,无形中给运动员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报告文学) ( 6 4 ) 因为王龙兄妹的母亲不仅给孩子留下犯罪子女的恶名,也遗传了偷的基因。 ( 报告文学) ( 6 5 ) 那些冷嘲热讽给我的成长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障碍。( 报告文学) ( 6 6 ) 上次的党组会没有给他留下大不了的烦恼,他经历过的多了。( 小说月报) 这几个例句都是“给”引进受损对象的例子。 7 引进动词行为的服从对象 其结构形式为n i + 给+ n 2 + v 在这一结构中“给”后面n 2 一般为说话本人,通常是用代词“我”,“给+ n 2 ” 内量古师范大学颈士学位论文 表示说话者的意志,指明并强调动作的施事必须服从说话者( 我) ,如果去掉句子中 的“给+ n 2 ”,句子的基本意思不会改变,但去掉后,就缺少说话者意志的那种口气 了,在这里说话人的意志根据上下文的不同会有两种可能的意思,一是表示请求,一 是表示命令。 ( 6 7 ) 你给我查一下,考试成绩公布了没有! ( 6 8 ) 你给我换一顶帽子,这顶戴着有点儿大。 ( 6 9 ) 上次的课我没听完。请你给我讲一下后面的内容! 以上的几个例子表达的是说话人请求的意思。 下面几个例句是表达说话人命令口气的句子,例如: ( 7 0 ) 哦! 你给我记者! 那陆军中尉,下次不要让他上门了。( 张) ( 7 1 ) 现在我可太累了,没有精神跟你歪缠! 你给我滚! ( 张) ( 7 2 ) 这究竟怎么回事? 你给我说清楚! ( 沉) ( 7 3 ) 你给我下来! ( 沉) 通过上文的描写与分析,我们发现“给”具有多种意义和用法,有些意义和用法 之间很容易区分、辨别,而有些意义和用法却很相近,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混淆,我们 可以通过“给”对与之搭配的谓语动词的不同选择加以区分,如下表: 给予取得类制作类言语行身体表 添加类操作类结果类 类动 动词动词为类动情类动动词动词 动词 词词 词 转移、传递 + + 对象 指向对象 + 服务对象 + + 施事 + 动作的受 + + 损害对象 常用对象类介词。给、为、簪”对比研究 结果性动 作的承受 + 者 服从对象 + + + ( 二) “为”的描写与分析 。为”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词义和词性也比较多,。为”具有动、介两种用法, 作动词用时,读阳平,其基本义是“做”“作”,如“事在人为”、。敢作敢为”等。“为” 作为介词用时,有两个读音,一个读音是阳平,用来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为 敌人所困”、。为困难所阻”、。为风雪所阻”等;另一读音是去声,这一读音的用法很 多,这一读音的“为”也是下文当中作为重点分析的。 本文根据。为”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分为以下几类来介绍: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其结构形式为n i + 为+ n 2 ( 服务对象) + v p 在这一结构中是n 1 为n 2 提供了某些服务,n 1 是服务的提供者,n 2 是服务的 接受者。“为”后一般不能带物质名词,在这里n 2 一般为指人名词或代词及单位、 团体名词。能够进入这一结构中的动词范围很广,在前文分析“给”的用法时,提到 的给予类动词、取得类动词、言语行为类动词、身体表情类动词、操作类动词等都可 进入这一结构,但是这些词进入这一句法结构后与进入“给”字句时的意思却不尽相 同,例如: ( 7 4 ) 我每隔一个月去一次郑建勋的汽车修理铺,为上官瑞芳取一次医疗费。( 小 说月报) ( 7 5 ) 妈妈为哥哥买了一件蓝色的羽绒服。 ( 7 6 ) 妈妈每天为哥哥送饭 ( 7 7 ) 小王最近总为妹妹寄生活费。 ( 7 8 ) 弟弟为我画了一幅画。 ( 7 9 ) 朋友为我沏了一杯茶。 ( 舳) 我打算为这篇文章写篇评论表示支持。( 沉) 1 4 内蘩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支 以上7 例中,( 7 4 ) ( 7 5 ) 例中“为”后修饰的动词是取得类动词,( 7 6 ) ( 7 7 ) 例 中“为”修饰的动词是给予类动词,( 7 8 ) ( 7 9 ) ( 舳) 中。为”修饰的动词是制作类 动词。在分析“给”时我们知道这三类动词在“给”字句中既可以引进给予、传递的 对象,也可以引进服务的对象。但在这里,这三类动词出现在“n i + 为+ n 2 + v p ”这 一结构时,引进的只是服务对象。 言语行为类动词和身体表情类动词同样也可以与引进服务对象的“为”进行搭配 使用,。为”后的名词或代词可以是指人的,也可以是非指人的。 ( 8 1 ) 我为他解释一下那天的误会。 ( 8 2 ) 我为他反映这里的情况。 ( 8 3 ) 我为他敬了个礼。 ( 8 4 ) 哥哥为他鞠了个躬。 以上例句中( 8 1 ) ( 8 2 ) 中的动词是言语行为类动词,( 8 3 ) ( 8 4 ) 中的动词是身 体表情类动词,这两类动词在“n i + 给+ n 2 + v p ”中引入的是动作指向的对象。而在 这里与“为”搭配时引入的是服务对象,通过以上几例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表达不 是非常明确,如果进行一下变换,意思表达会更清楚明晰一些,例如: ( 8 1 ) 我为他向大家解释了那天的误会。 ( 8 2 ) 我为他向领导反映了这里的情况。 ( 8 37 ) 我为他给大家敬了个礼。 ( 8 4 ) 哥哥为他给老师鞠了个躬。 操作类动词也可以与引进服务对象的“为”进行搭配使用,而且这类动词在“为” 引进服务对象的结构中出现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类动词。例如: ( 8 5 ) 陈咏明从口袋里掏出那皱得不成样子的大手帕,为他揩去额头上的汗珠。 ( 沉) ( 8 6 ) 游客上码头后,找不到要去的地方,他们就自发地为游客带路。( 报告文 学) ( 8 7 ) 医生正在为病人检查身体。 ( 8 8 ) 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为获奖牌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举办了庆功会。( 报告文 学) 常用对象类介词4 给、为、瞢”对比研究 ( 8 9 ) 英芝为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小说月报) 另外,。为”在引进服务对象的时候,。为+ n 2 ”要求后面所带的动词必须是自主 动词,不能用像“懂、忘、有、是”之类的非自主动词。 2 引进心理活动关涉( 关心) 的对象 其结构形式为n i + 为+ n 2 + v p ( 心理活动类动词) “为+ n 2 ”在句中作状语,n 1 是动作v p 的发出者,n 2 是关心、关涉的对象, n 1 、n 2 一般都是指人的名词或代词,在这里n 2 与v p 没有直接关系,甚至可以完 全不知道所表达动作的发生、存在。 能够出现在这一句法结构中的动词并不是很多,大多为心理活动类的动词,主要 有:高兴、担心、惋惜、着急、着想、难过、庆幸、害臊、难为情、操心、发愁、自 豪、骄傲等等。 这类动词因为都是不及物动词,所以后面一般不带宾语,例如: ( 9 0 ) 李瑞林又着实为陈咏明担心。( 报告文学) ( 9 1 ) 在为工人着想上,陈咏明没什么可挑的。( 沉) ( 9 2 ) 吴国栋真为陈咏明忧心起来。( 沉) ( 9 3 ) 有些外来人为这些黄金富豪们发愁:他们住破房子,穿破衣服,坐破吉普, 灵宝人要钱干什么呢? ( 报告文学) ( 9 4 ) 我为同胞难过。( 报告文学) ( 9 5 ) 他们由衷地为他惋惜。( 小说月报) ( 9 6 ) 他们为这个孩子自豪。( 小说月报) ( 9 7 ) 老鞋匠为他高兴。( 小说月报) 这类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之后可带趋向动词“起来”,例如例( 9 2 ) ,再比如: 李瑞林又着实为陈咏明担心。一李瑞林又着实为陈咏明担心起来。 我为同胞难过。一我为同胞难过起来。 他为这个孩子自豪。一他为这个孩子自豪起来。 3 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 其结构形式为n i + 为+ n 2 v p ( 原因) + v p i 在这一句法结构中,n 1 是后面v p l 的施动者,它既可以是指人的名词、代词, 内擘古师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可以指某单位、组织名称。“为”对后面的v p l 没有特殊的要求,几乎各类动词都 可以和“为”搭配使用,“为”后面的宾语一般为较复杂的词,既可以是名词或名词 性词组,也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例如: ( 9 8 ) 他可能为这事迟疑不决。( 围城) ( 9 9 ) 王龙为自己的“英勇行为”和“大丈夫气概”兴奋不已。( 报告文学) ( 1 0 0 ) 方鸿渐整天为这事惶恐不安,向苏小姐谢了又谢。( 围城) 在。n i + 为+ n 2 v p ( 原因) + v p l ”中,n 2 v p 与v p l 之间可以加入“而”,构 成“为而”格式,例如: ( 1 0 1 ) 当我们为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获得多少块金牌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 不得不痛苦地接受这是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唯一一次最为成功的殖民。( 报告文学) ( 1 0 2 ) 郑子云着实为陈咏明的大胆而惊讶了。( 沉) ( 1 0 3 ) 所有的西方人都以为中国为苏联入侵阿富汗而响应了美国的地质运动。 ( 报告文学) ( 1 0 4 ) 他没有再深想,只为自己弄脏小东而内疚。( 报告文学) ( 1 0 5 ) 莫征为自己以前那许多的叹息、抱怨和听任自己摊手摊脚的堕落丝毫不 曾制动自己而感到汗颜。( 沉) 以上的例句都是“为+ n 2 v i ”在句中作状语,它还可以放在句首作状语,只不 过后面要加逗号停顿,例如: 为这事,方鸿渐整天惶恐不安,向苏小姐谢了又谢。 为这事,他可能迟疑不决。 为自己的“英勇行为”和“大丈夫气概”,他兴奋不已。 “为+ n 2 v p ”后面的动词v p l 大多是表示心理活动或感受义的动词,如“兴奋” “惶恐”“自豪”“内疚”等,与引进关涉对象的。为”后面的谓词有交叉的地方,要 辨别某个句子是引进原因还是关涉对象,要看具体的语境及4 为”后面的宾语,一般 情况下,引进关涉对象时,“为”后的宾语都为简单的名词或代词,而引进原因时, “为”后的宾语,大多为比较复杂的词组。 4 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其结构形式为:为+ n v p ( 目的) + v p l 1 7 常用对象类介词。给、为、普”对比研究 在这一用法中,“为”通常是与它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放在句首作句首状语, “为”后的宾语与前面提到的引进原因时“为”后的宾语一样,既可以是名词或名词 性词组,也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这一句法结构里的v p l 通常为自主动词。 ( 1 0 6 ) 为骗取国际政治的承认他们决定派刘长春、于希渭二人作为。满洲国” 选手参加奥运会。( ) ( 1 4 7 ) 他时刻不忘督父母报仇。 ( 1 4 8 ) 我想替你画张像。( 沉) ( 1 4 9 ) 方文煊想,要是他和她在一起生活,他会替她好好安排一下。( 沉) ( 1 5 0 ) 今天。装修工人替公司安装了电话 ( 1 5 1 ) 县里那些出外读书的姑娘们,总喜欢替自己的学校吹嘘。( 霜) ( 1 5 2 ) 玉米放下手里的碗筷,替玉秀捡起筷子。( 小说月报) ( 1 5 3 ) 他替苏小姐搬帆布椅子。( 围城) ( 1 5 4 ) 我不在家的时候,朋友经常替我浇花。 前面在介绍“替”的第一种用法的时候,提到“替”有时会产生歧义现象,“替” 在同一个句子中,可能表示引进服务对象,也可能表示引迸替代对象。 当“n i + 替+ n 2 + v p ”中的n 2 是非指人的名词或代词时,“替”一定是引进服务 的对象,比如例( 1 4 4 ) 、( 1 5 0 ) “他替学校买了不少桌椅”。装修工人替公司安 装了电话”,这两甸中的4 学校、公司”本身并没有行为能力,它们不能实行“买、 安装”这样的行为动作,所以,“他、装修工人”不是替代“学校、公司”完成。买 卖桌椅、安装电话”的工作,而是为“学校、公司”服务。一般这种情况中的“替” 可替换成表示引进服务对象的。为”,如: 他替学校买了不少桌椅。一他为学校买了不少桌椅。 装修工人替公司安装了电话。一装修工人为公司安装了电话。 当。n i + 替+ n 2 + v f ”中的n 2 是指人的名词或代词时,这一句法结构就会产生 歧义,。替”引进的可能是服务对象,也可能是替代的对象。例如: ( 1 5 5 ) 哥哥替他写信。 这时就需要变换句式来进行区分,例( 1 5 5 ) 有两种情况,分别是: a 、他不识字,所以哥哥替他写信。 b 、哥哥替他写信联系一下工作。 经过这样变换就容易区分了,a 旬中的“替”表示引进替代的对象,b 句中的“替” 常用对象类介词。给、为、普”对比研究 表示引进服务的对象。 在上面的例子当中,有两个例句比较特殊例( 1 4 6 ) 和( 1 4 7 ) ,在“宋克 打电话替董大山说情他时刻不忘替父母报仇”这两个例句中,虽然句中宾语“董 大山、父母”也是指人的,但却不会产生歧义,很容易辨别出“替”引进的是服 务的对象,这是因为“说情、报仇”这两个动作行为本来不是应该由“董大山、 父母”本身来完成的,而是应该由“宋克、他”来完成的,所以,这里的“替” 不是替代的意思,而是为之服务的意思。 3 引进动作行为关心( 关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