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澳大利亚学者巴纳教授研究楚帛书的专著有三部,长文有一篇。 作者将巴纳教授研究楚帛书的论著全部翻译成中文,在此基础上对巴 纳教授研究楚帛书的成果进行浅析,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并对 他个人所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 本文共分三章。首先,介绍了巴纳教授对楚帛书的来源、周边十 二肖图及帛书韵律的研究;其次,介绍了巴纳教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对楚帛书进行复原研究;最后,分析了巴纳教授对楚帛书文字的释读。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巴纳教授对楚帛书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尤 其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楚帛书进行研究,有他自己的独特之处。对 楚帛书文字的释读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也有许多说法是错误的。 a b s t r a c t p r o f e s s o rb 锄a r di sa l la u s t r a l i as c h o l a r , a n dh eh a sw r o t et h r e e m o n o g r a p h sa n dal o n gm e s i so n 咖d y i n gt h ec h us i l km a l l u s c r i p t 。 w r i t e rh a st r a f l s l a t e d 廿1 e s ew o r k si n t oc h i n e s e ( hm i sb a s e ,、v r i t e r a n a l y z e sp r o f e s s o rb 锄a r d 7 sa c h i e v e m e n ta n da b s t m c t sv a l u e dp o i mo f v i e w ,a n da f f h mh i sc o n t r i b u t e t m sp 印e ri sd i v i d e dt h r e ec h 印t e r s f i r s t ,、r i t e ri n t m d u c e st 1 1 e s t u d yo f b a n l a r do nr e s o u r c e 、t h et w e l v ep e r i p h e r a lf i g u r e s 、r h y m ea i l d m e t r eo f1 1 1 ec h us i l km a l l u s 嘶p t ; s e c o n d ,w r i t e ri n t r o d u c e st l l a t p r o f e s s o rb 啪a r d 印p l ys c i e n t i f i ct e c h n o l o g yt or e s t o r et h ec h 7 us n k m a n u s c r i p t f i n a l ,w r i t e ra n a l y z e sm es t u d yo fp r o f e s s o rb 啪a r do n n 甜1 s l a t i o na n dc o m m e n t a i yo ft h ec h us i l km a n u s c r i p t 1 1 1 r o u g ha n a l y z i n g ,w e c a ns e e廿l a tp r o f e s s o rb 锄a r d s a c h i e v e m e n t0 ns t u d y i n gt h ec h us i u ( m a l l u s c r i p ti s 铲e a t ,e s p e c i a l l y h eh a su n i q u ev i e wo n 印p l y m gs c i e n t i 丘ct e c h n o l o 影t os t u d yt h ec h 7 u s i l km a n u s c r i p t ,8 n da l s oo nt r a n s l a t ea i l dc o m m e n t 奶,c e r t a i n l y ,s o m e p o i n t so f v i e wa r ew r o n g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丈学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等文朱 签字日期: 埘年争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凄,宇毅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耍 2 z 则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张糠 导师签名:黝 签字日期:坷年牛月“日签字日期:沙埘辂眇月7 z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 工作单位:电话: 通讯地址:邮编: 前言 己发现的帛书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楚帛书,因为它时代最早,属于战国时代 楚国,文字重要、内容丰富。自楚帛书出土之日起,就有很多中外学者对其进行 研究。早期研究楚帛书的中国学者有蔡季襄、蒋玄倍、饶宗颐、董作宾、安志敏、 陈公柔、商承祚等,日本学者有林巳奈夫、泽谷昭次以及梅原术治,澳大利亚学 者有巴纳、吉恩梅蕾。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对楚帛书进行研究,不断 解开楚帛书之谜,将楚帛书的研究推向一个较高的领域并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丰 富的资料。在这些学者中,巴纳教授是较为引人注目的。原因是他有研究楚帛书 的单篇论文,更有多部专著。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研究楚帛书的主要论著。” 楚帛书周边十二肖图研究:以四个重叠的w ,p 的底片( 由华盛顿弗吉利 亚美术馆拍摄) 构成的全色性照片为基础,对帛书碎片进行重新裱装和复原,并 在此基础之上对每幅图的颜色、形状及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文中融会了林巳奈 夫、蔡季襄、蒋玄伶、陈粲、饶宗颐以及安志敏等学者的观点,特别是大量引用 林巳奈夫从文学作品中所获得的资料来研究这些兽形生物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 神话人物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阐释它所表达的意义。 楚帛书中的韵和律:以蔡侯墓出土的两篇铭文( 9 2 3 和7 9 2 ) 以及另外 两篇铭文( 3 5 1 4 和2 9 1 7 ) 分别是吴国和徐国的为参照,对汉以前的韵律学 以及韵和律的特点形成一个可靠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楚帛书中的韵和律的 特点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楚帛书的书写形式和表达方式,为更好地诠释文义打 好基础。( 堪培拉,1 9 7 1 年) 对一部中国古文书楚帛书进行释读、翻译和历史考证前的科学鉴定: 对古文献的研究突破了纯历史的界限,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入其中,并首次 实验室条件下对出土资料进行研究。作者从技术鉴定的角度对楚帛书的行款、字 数、折叠放置、颜色、红外线照相以及纺织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附有若干 表格和图版。( 堪培拉,1 9 7 2 ) 楚帛书翻译和笺注:共分四章。第一章“楚帛书的发现”,其中记载 。巴纳教授的论著原文为英文,大多由徐在国先生提供,内容由笔者翻详。 。中国文字新卜二期,5 0 6 页。 论巴纳的楚帛书研究 了楚帛书的发现和出土情况的重要资料。第二章“楚帛书中的文字和书法”,通 过对楚帛书文字结构以及书写方法的研究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即“文字结构的永恒 不变性”的原则,并根据这个观点对一些未释出之字进行考证以及对一直以来的 误释之字进行纠正和说明。第三章“翻译和笺注”,这是全文最重要的一章,首 先根据红外线照片对每一个字进行复制和摹写,并在饶宗颐、商承祚、林已奈夫、 严一萍等学者的观点基础之上加入自己的见解,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解释字义 和阐释文义以供后入学习和评点。第四章“楚帛书中的韵和律”,前面已经分列 出这里就不赘述了。( 堪培拉,1 9 7 3 年5 月) 巴纳教授以其独特的视角对楚帛书进行研究,他在借鉴同时期其它学者观点 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他对楚帛书研究领域的贡献是显著的,缺陷也是存在 的。下面将具体分析巴纳教授对楚帛书的研究。 2 第一章巴纳教授对楚帛书来源、肖田等的研究 下 第一章巴纳教授对楚帛书来源、 肖图等的研究 巴纳教授对帛书的来源、周边十二肖图及帛书的韵和律都有研究,现简述如 一、巴纳教授对楚帛书来源的调查 研究楚帛书的来历,尽管传闻异辞,颇多矛盾,但仔细爬梳整理,基本上讲 法是两种。一种是来自湖南当地。如盗墓者( 当地叫“土夫子”) 、商承祚。、蔡 季襄。、还有湖南省的考古学家,他们都很肯定地说,楚帛书是1 9 4 2 年盗掘,1 9 4 6 年流美。另一种是来自海外的传闻和推测。如梅原末治。、钱存训,他们都认为 帛书应是3 0 年代后期柯强任教长沙前后出土的,并且流美时间合理地应在1 9 3 7 年柯强返国之后。 巴纳教授也接触到一个当年参加过帛书墓发掘而现在住在中国大陆之外的 人,据这位隐名的当事人称帛书出土的时间是1 9 3 4 年,参加发掘的有九或十人, 其中真正在墓内捞东西的是两个男孩,而其中一个就是他本人。巴纳教授将他所 述发现经过转述如下:“在进入墓地的过程中,他们挖了很深的洞,深大概十五 到二十英尺,形成了一个螺旋形的墓道。根据他的回忆,他们在长沙地区所盗的 墓大部分都是在黑色的地层土上覆盖有微红的赭色土。而装有帛书的墓室则覆盖 一层灰色的土。由于木材浸满了水而且很重,所以只能利用皮带轮和绳子这样的 机械把墓室顶层的厚板移开。这个墓是木制结构,由四个长方形的木制墓室组成, 最里面的是墓主人的棺材。在墓顶的这层木板移开之后,这两个男孩进入墓地。 基于男孩的身高,墓室尺寸得以重现。a 处在墓室相反的位置放置了一些陶碗, 每只碗下面都有一个陶制的小猪雕像。还有四个木制人形雕像,这在楚国墓葬品 中是很有名的。并没有发现金属制品,但是b 处和c 处基本相似皆无墓葬品,除 了一堆木板,每一块木板大约三英寸厚,四到五英尺长,十二到十八英寸宽。这 。战国楚帛书述略,文物1 9 6 4 年9 期8 2 0 页。 o 晚周缯书考证,台湾艺文印书馆1 9 7 2 年。 。近期出现的文字资料,下中弥三郎书道全集卷1 第3 4 3 7 页,1 9 5 4 年9 月。 中国古代书史香港中文大学1 9 7 5 年3 月和巴纳:楚帛书潮译和笺注堪培拉,1 9 7 3 年5 月。 3 论巴蚋的楚帛书研究 堆木头在b 处整洁地靠墙堆放着。”但是这两个男孩尽量抬起放在b 处的浸满水 的很重的木板,而且成功地抬起了最上面的一块。在它和下面的木板之间便是折 叠起柬的类似于皮革的材料。其中有些部分粘在了邻近的木板和已经抬起的木 板上了,因此在取出这个折叠着的山羊皮时最初他们认为这是山羊皮一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撕裂。在将其打开和进行干燥处理时,他们发现其中的文字 和图画还是可以辨认的。在帛书被发现时,摸上去很泥泞而且容易损坏。至少有 三个部分可以看到,但是没人对它感兴趣,也没人帮助这两个男孩抬起剩下的木 板。这个参与者说当不久这块地方又被清理次时,很可能在这些木板之间还存 有其它风格的帛书。” 上述学者们的观点主要分歧是: ( 1 ) 出士时间。梅原末治说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钱存训说是1 9 3 6 1 9 3 7 年问,商承祚说是1 9 4 2 年9 月,巴纳教授说是1 9 3 4 年。 ( 2 ) 流出国外的时间。商承祚说是1 9 4 6 年,巴纳教授说是】9 3 8 年左右。 ( 3 ) 帛书在墓中的放置情况。蔡季襄、蒋玄倍、商承祚说是放在头箱中的 一件竹匣内,巴纳教授说是放在椁木之间。 ( 4 ) 出土帛书的件数。蔡季襄说是竹匣除去此件完整的帛书外,还有一些 碎帛片,其中亦有朱书者。商承祚说残帛有朱栏、墨栏两种,当是两张,原来是 覆盖在竹匣之上。巴纳教授说掘墓者当时在墓中至少一共见到三份帛书,并未全 部取出。 巴纳教授利用自己可以直接观测和接触到帛书的便利之机对帛书进行研究 和考证,但是由于对其出土说法之多,虽然在帛书出土半个世纪后尚能网罗逸闻, 挽救若于史实于不坠,但终究没有定论。巴纳先生的考证可备一说,为后来的研 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进一步考证帛书的出土情况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巴纳教授对楚帛书周边十二肖图研究 为称引方便起见,我们采用李学勤先生的说法,将中部八行一篇称为四时, 十三行一篇称为天象,四周的称为月忌。罾而月忌篇则分为十二章, 。巴纳:楚帛书翻译和笺注l 一,页,堪培拉,1 9 7 3 年5 月。 。李学勤:再论帛书十二神,简帛佚籍与学术史,5 6 页, 工西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9 月。巴纳教授文 中分为a 、b 、c 。a 芏四时,b = 天象,c = 月忌。 4 第一章巴蚋教授对楚帛书束纛、j l 圆等的研究 环列于帛书四周,每边三章,每章都有神像,用细笔勾勒,填有色彩。像侧有一 行三个字的题记,可与章文对照。各章之末,都有长方形的符号,以示终结,但 有的业已残去。 最早研究楚帛书周边十二肖图的学者是李学勤先生,较早地提出了圈注文与 尔雅月名的关系。对此作出研究的还有林巳奈夫 ,他认为帛书十二月名最 初并不是作为十二月名而存在,而是起源于楚国的巫名,即山海经所提到的 戊咸等等,每一巫名代表一职司某月的巫师集团。这些巫师及其巫术活动可以追 述到商代。 目前对于月忌篇比较认同的看法: ( 1 ) 十二图像由其旁注首字与尔雅月名相同,可确定它们为十二个月 的月神。 ( 2 ) 每个图像之旁所注三字,由“秉司春”、嗜j ( 司夏”、“玄司秋”、“量司 冬”可推知其含义应该是指该月月神之职司。 ( 3 ) 图像、职司及月事宜忌三者存在一定的关系。 巴纳教授借助于红外线照片的帮助对楚帛书周边的十二肖图进行裱装,并对 其颜色、结构及其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对图像、文字以及月名与山海经、 尔雅等书中所记载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学者们的观点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巴纳教授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该正确评估帛书资料和其他出土的考古资料以及传 说之间的所存在的联系的程度和重要性,并提供了如下几点评价: ( 1 ) “这些图像中最显著的一些特征,如一个头,两个身子的蛇三个 头的人人头,鸟身,独腿,都很符合山海经和其他一些文学作品中的描 述。还有大量的个别的特征,如竖目,正方形的头,还有枝权形的舌头 等等,都曾在楚帛书一幅或多幅图上出现过,而有些特征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可能 记载过,也可能没记载过。” 巴纳教授的研究发现给未来的楚帛书的研究者们作 出了重要的提示,即“在研究这些图像与传统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抓住主 要特征,而不要过分纠缠于一些次要的细节中。不能把山海经、传说等看成 是一种幸运的引导,天真地寻找其类似性,同时对那些完全不同的重要特征却视 。李学勤:补述战匡题铭的一些问题,文物1 9 6 0 年第7 期。 。林巳奈夫;长沙出土战国帛书十二神考,1 2 3 一1 8 6 页。 。巴纳;楚帛书周边十二肖图研究,中国文字新十二期,5 0 6 页。 5 论巴纳的楚帛书研究 而不见,应该避免因过分强调帛书图像和传统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图像之间的相 似性而对帛书图像的特征产生误解”。 ( 2 ) “在将帛书的神和其他一些楚国考古遗迹相比较的基础上,明显可以看 出,虽然在他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结构特征,然而在楚文化中有大量的生物( 还 有一些更深入的例子) 在同时代的其他地方也有所提及。”。目前真实的资料呈现 出不确定、零碎的形式,因此在重建这些图像时,没有比不断增长的相关考古资 料更好的材料了。 ( 3 ) “这些神的名字和尔雅中所列出的一系列的月份的名称相一致,尔 雅是最早也是唯一能说明这十二个图像和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之间的联系的权威 证据。当然,很难反对这种解释,它明显和数字1 2 相联系的。然而,相反的 一些论据毫无疑问地考虑到,如何解释汉以前日历中十三个月的存在,以及闰月 的运用这些都是在无神论时代。”。巴纳教授的这个观点这对于研究汉以前的 日历中相关问题来说是个很有价值的课题,尤其要注意所有可能获得的记载材 料。 从巴纳教授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楚帛书周边的十二肖图与传统文学资料中的 一些记载以及流传已久的传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正如林已奈夫所说的,“楚 帛书中的五个神的名字在不同程度上和山海经中所举的两组巫师的名字相匹 配,这也许可以证明在较早的年代里它们有着共同的起源,而后来则朝着不同方 向发展了。”尔雅中的月名以及楚帛书中略微提到的神奇人物如炎帝、俊帝、 共工、少吴、旬龙在传统文学中也有记载。但是因为帛书的毁迹和文字的严重损 坏在描述这些图像时也有一些困难,这就需要更多相关的出土资料对此加以证 明,巴纳教授的观点有待于进一步的思考。 三、巴纳教授对楚帛书中的韵和律的研究 巴纳先生从四篇( 其中两篇是蔡侯墓出士的,另外两篇分别是吴国和徐国的) 有韵的铜器铭文出发,关注到楚帛书中的韵律( 仅仅存在于a 四时】、b 【天象】 两篇中,c 【月忌】篇完全是散文的形式) 特征,“1 帛书中存在三种文学形式:散 。巴纳:楚帛书劂边十二肖图研究中国文字新十二期,5 0 7 页。 。巴纳:楚帛书周边十二肖图研究,中国文字新f 二期,5 0 8 页。 。巴纳:楚帛书周边十二肖图研究,中国文字新十二期,5 0 9 贞。 。林巳奈夫:长沙出土战国帛书十二神考,1 2 3 一1 8 6 页。 6 第一| 巴纳教授对楚帛书来源、j q 图等的研究 文、无韵诗以及诗歌。2 在无韵诗中,主要运用四字节的句子。3 在散文中,四 字节的句子相对来说比较少,主要运用在开头、中间和结尾与两个或多个八字节 的句子相连。4 在诗歌中,五字节的句子也有成对出现的;也有按顺序排列的, 正如一个十字节的句子。八字节的句子也很常用。从押韵的角度来看,八字节的 甸子是一个很完整的整体它并不是两个四字节的句子的结合。它利用了中间 的停顿,很清楚两个八字节的句子并不是由四个四字节的句子交替押韵组成的, 尽管这种韵律结构有时会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通常以对旬形式出现的句子会给 人一种很规则的感觉。在诗歌中,七字节、九字节和十字节的句子皆有所运用。” 巴纳教授对于楚帛书中的韵律的研究也只是其个人的观点,其最终目的是从 文章的韵律角度来标点原文,对原文的句式进行划分,并进一步考证文字和释读 文义。 。巴纳:楚帛书中的韵和律l o l 页,堪培拉,1 9 7 1 年。 7 论巴纳的楚帛书研究 第二章巴纳教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楚帛 书进行复原研究 巴纳教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楚帛书进行复原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 简述如下: 一、巴纳教授对于红外线照片技术的运用 我们对考古资料的研究一般采取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史证”法,即将现 存的历史资料,无论是“地下”所出还是“地上”所存,将其结合起来相互验证 进行研究。但是现存的考古资料大部分都己残破不全,需要串联、整合,根据一 定线索去“复原”,难度很大。这就需要引进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出土的考古资料 进行保护、分析和研究。几乎所有曾经研究过帛书的人在更早的时候就提出有必 要用适当的胶卷和适当的滤镜和灯光条件把帛书拍摄下来以便于在研究中利用 所有可能的帛书的细节。 1 9 6 6 年1 月,这个摄影工作的初步项目在巴纳先生的指导下启动。“为了实 验的需要,六张有相互重叠的8 1 0 的红外底片和一些其它快照需要一起制作。 我的大部分研究是在依靠来自这些底片的拷贝或放大照片。第二个阶段的照片制 作工作早在1 9 6 6 年2 月就开始了,那时阿克托科科学摄影实验室已经开始在博 物馆内装置必备的设备。并安排了许多实验来检验新出现的8 4 4 3 型铬红外航空 胶片,并使用了各种虑镜。在红外彩照拍摄与研究工作之后的三四个月里,我曾 于三月份四次到堪培拉的阿克托科学摄影室,继续对帛书整个表面进行扩影。一 副完整的1 1 0 型5 7 红外扩影照片被拍摄出来,它接近于原来尺寸的四倍。这 些包含并呈现了一些重要的细节,尤其是对于帛书的受损和不同文字的修改部 分。在对于前汉的毛笔书写文献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书法上的细微差别a 就帛书全文的诠释而言,扩影照因为它的清晰而提供了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由 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对于红外彩照的诠释需要非常扎实的技术和丰富的经 验。甚至可以确切地说,几乎没有照片诠释者能自称能从照片中提取其所记录的 所有的信息内容( 阿郎马歇尔红外彩色摄影,科学杂志,1 9 6 4 年第一 第= 章巴纳教授运用现代科掌技术对楚帛书进 亍复原研究 期,4 8 页) 。”。 巴纳教授将红外线照片技术运用到楚帛书的研究上,其主要贡献有: ( ) 有助于准确裱装楚帛书周边十二肖图。早期对于楚帛书图像的复制在 没有红外线照片的帮助下,那些碎片经常被错误地粘贴,而红外线照片的问世清 晰地展现了楚帛书的原貌,纠正了长期存在的错误。红外线照片突破了人肉眼所 及的局限,突显了图像的细节特征,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阐明这些图像的容貌。 ( 二) 有助于文字的摹写。楚帛书主要有如下几个摹本本:蔡季襄临写本、 商承祚摹本、林巳奈夫摹本、饶宗颐摹本以及巴纳先生的摹本。其中以饶宗颐先 生所作摹本最具代表性。此一摹本之所以精确度高,是因为作者除获沙可乐氏赠 送红外线原式及放大照片之外,还得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考古工作室放大十二倍 之照片共一百一十张,此套特大照片对于考察帛书书法与校正残字残画有莫大的 帮助。 ( 三) 有助于澄清帛书中的不同色彩,还帛书以本来面目。由于帛书在墓中 浸泡多年,墨书笔迹己不清晰,且绢本已变成深褐色,几与墨迹无别,难以辨识。 而在红外线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帛书周边的图像主要是以“红色”和“紫色” 做为填充色,照相机确实能够比肉眼更加精准地确定颜色,色镜的运用将很难辨 认原来的紫色和“灰蓝”填充色区别开来,将文字的颜色和画像边线的黑色与“紫 色”和“灰蓝色”很好的区别开来。这样就避免了因颜色的模糊而做出的错误的 结论。 二、巴纳教授对楚帛书的折叠方式的研究 帛书出土的时候许多地方都被拉伸和撕裂了。巴纳教授对帛书的拉伸和撕裂 方式以及多次折叠的折痕的研究却是依据固定的帛书模板而进行的。“这组成了 一副图片,图片大致为沿着折痕剪开的帛书的真实大小的四分之一,这些被分割 的小块然后和卷尺绞在一起,拉伸线用墨水进行标识以利于辨识。并就所做的折 叠的可能方式和模板的一面叠加于另一面时的拉伸线进行一些试验,这样,我们 很快将可能发现帛书的折叠的精确步骤和方式。”。经巴纳教授修裱的帛书大小 。巴纳:对一部中国古文书楚帛书进行释读、翻译和历史考证前的科学鉴定2 0 2 3 页,堪培拉 1 9 7 2 年。 。巴纳:对一部中国古文书楚帛书进行释读、翻译和历史考证前的科学鉴定j o l 】页,堪培拉 1 9 7 2 年。 9 论巴纳的楚帛书研究 为: 新底帛书: 原底帛书 总宽 总长 总宽 总长 4 7 0 m 3 9 7 唧 4 7 0 m 3 8 7 m 李零先生认为,“对于第一帛书的尺寸,学者们的观点都不太准确。比较可靠还 是巴纳书的尺寸,即4 7 3 8 7 厘米。”。 巴纳教授认为,“帛书刚发掘出来时。被叠成三层,予是根据折痕的分布形 成八个部分。第一步是在文章的两个主要部分中蒯垂直折叠的,第二步是在帛书 的中间垂直折叠,第三步是以和第一步平行的角度进行折叠,这使得暴露在外的 四分之一的帛书成为a 篇的下半部分。全色胶卷确实提供了红颜料字迹的最佳发 色效果,通过仔细的研究,我们发现,似乎这两套字与第二帛书的痕迹非常吻合, 这个痕迹稍微偏离a 篇的纵向布局的垂直角:一套字迹是正像,而另一套字迹是 反像。如果这个观察正确的话,红色碎片正好说明第二帛书和楚帛书一样是沿着 外部的字进行折叠的。”。李零先生对于巴纳教授的复原图提出了异议,“他把帛 书的折叠方式想象成文字朝外折叠,并且推测第一帛书夹在第二帛书内,这点恐 怕缺乏根据,因为马王堆帛书都是文字朝内对折,往往留有反印文,然而这一痕 迹,可以辨认的字都是正印文,是不是有反印文难以肯定。如是反印文,当是贴 印;正印文,则是渗印。两者都得贴得比较近才行。而帛书文字在最外一层,隔 着一厚叠,这是不太对头的。”。 巴纳教授这样看似琐碎的仔细的研究对于尝试复制这些破损的文字和验证 边缘的图形的细节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弄清帛书的折叠方式,才有可能将 折痕与文字的残画区别开来,也就能够更好地复原与研究文字。 三、巴纳教授的棋格式图示 巴纳先生于1 9 5 8 年首创棋格式摹本,以空格代表缺文,虚线代表残文,其 后又用密集的斜画代表残文残去的部分。1 9 7 3 年,巴纳先生在楚帛书译注 。李零:楚帛书再认识,李零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4 l 页,1 9 9 8 年2 月。 。巴纳:对一部中国古文书楚帛书进行释读、翻译和历史考证前的科学鉴定5 6 页,堪培拉,1 9 7 2 年。 。李零:楚帛书再认识,李零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5 6 2 5 7 页,1 9 9 8 年2 月。 l o 第= 章巴娴教授运用现代料掌技术对蹙帛书进 亍,:原研究 封底纸袋内还附有作者的自摹本一副,是去掉棋格的帛书复原图( 其大小与帛书 相若) ,亦是目前流传较广的帛书资料。但此本虽去掉棋格,而行款仍依棋格安 排。在将文字进行图表定线时,由于丝织品的拉伸导致了原文整个部分发生位移, 或者个别文字不能被绘入表内。通过将文字绘制在事先准备好的方格子里的方法 就可校正位移,而方格的位置和文字最初的位置是相一致的,这样一个很方便的 文字数目参照系统便诞生了。目的就是使复制品能够方便研究,能够最准确地代 表帛书原材料在对每一个个别文字进行复制的过程中,都小心翼翼,尽可能 地注意到最琐碎的细节部分。随着整体布局的确定,现在可以肯定在文中每部分 的原始字数,但不幸的是,帛书中的全部字数一一权当现在的帛书是完整的一一 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猜测的成分,因为帛书边缘有破损。巴纳教授对于原文字数 的复原结果如下。: a 四时 篇8 列字,列卜一3 ,每列3 6 字;列4 7 ,每列3 5 字;列8 ,1 0 字。三部分的段尾在文中连在一起,并和其他3 个尾字在一起结合起来,共占据 一个字的空间。共2 5 8 字 b 天象 篇1 2 列字,每列3 4 字的长度。两个段尾占了整个字的空间,最 后一列合了3 个字合一个段尾。共4 0 9 字 文c 1 月忌 和c 2 ,每个图名是3 个字,每段释文2 2 字,并有一个段尾( 全) 共2 5 字 文c 3 和c 4 文c 5 和c 6 文c 7 和c 8 文c 9 和c l o 文c 1 1 和c 1 2 文c 1 3 和c 1 4 文c 1 5 和c 1 6 文c 1 7 和c 1 8 文c 1 8 和c 2 0 文c 2 1 和c 2 2 3 + 7 3 + 2 7 3 + 2 l 3 + 6 ( ? ) 3 + 2 l 3 + 2 2 3 + 2 2 3 + 1 7 3 + 2 3 3 + 1 2 ( ? ) ( 不全) ( 非常全) ( 完全) ( 不完全) ( 非常全) ( 完全) ( 完全) ( 完全) ( 完全) ( 不完全) 共1 0 字 共3 0 字 共2 4 字 共9 字 共2 4 字 共2 9 字 共2 5 字 共2 0 字 共2 6 字 共1 5 字 。巴纳:对一部中国古文书楚帛书进行释读、翻译和历史考_ i 正前的科学鉴定7 页,堪培拉,】9 7 2 年。 】1 论巴纳的楚帛书研究 文c 2 3 和c 2 43 + 1 4 ( ? )( 不全)共1 7 字 共2 5 4 字 总字数:2 5 8 + 4 + 2 5 4 = 9 2 1 棋格式图式虽为巴纳先生的独创,但曾宪通先生认为“摹本中凡是作者认为 可识之残字,概以完整之字代入,其用意固在恢复帛书原貌,但对某些有争议之 残字则未免失之武断;如乙篇七行第二十九字影本作诛7 ,论者或释同、或 释公、或释同、或释也,迄无定说,而摹本几以字粒摹印,无法看到一字之不同 写体,如r 士,字在帛书中出现十次,据影本有匹、瞳、包、区、也几 种写法,而摹本概以邀形出之,表面看来似乎整齐划一,实则反易造成失真, 这是使用时必须加以注意的。”。 李零先生认为“巴纳教授认为复原帛书文字是研究帛书的基本工作,只有先 将帛书文字作尽可能的复原,才谈得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因此首创网格式处理法, 专门用以复原帛书行款。巴纳教授所创用的网格式处理法后来被证明是一种十分 有用的方法,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其在行款的复制上仍有一些误失。”。 由于帛书出土的时候存在不同程度的撕裂,在断裂处巴纳教授仍坚持用棋格 式处理法,这样有不少地方让人感到生硬。在饶宗颐先生的摹本中。: 首行裂缝适当“冬”字下半,冬下并无缺文。此二句读“春、夏、秋、冬, 又口尚尚。” 第二行裂缝在“六”字之下,“方”字之上,中间亦无缺文。此句读“降于 其方”。 第三行裂缝适在“曾! 正中,原文当作兽:,即喜字之残,下有重文符号, 读为“嘻嘻! ”。 第四行裂缝所在之字不识,残存“第”形,影本上下亦无缺文。 第五行裂缝适残去“目”字上半部,此句读为“女( 如) 日:亥惟邦所”。 第六行裂缝在“寺”正中,影本清晰可见,“寺”读为时,“三寺”即三时, 其上下亦无缺文。 以上六字,巴纳教授的棋格式图示中在字的上下留出空格,以示缺文,或一字误 。长沙楚帛书研究述要,曾宪通学术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7 月。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中华书局1 9 8 5 年7 月。 。楚增书疏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四1 册上1 3 5 页,1 9 6 8 年1 0 月。 1 2 第= 章巴纳教授运用现代科掌技术对楚帛书进行复原研究 析为二,这都不正确。虽然棋格式图示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并不能否认它是巴 纳教授对于复原楚帛书文字首创的一种便利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文字提供了方 便。 论巴纳的楚帛书研究 第三章巴纳教授对楚帛书文字的释读 对楚帛书文字的释读,尽管巴纳教授广泛参考了商承祚、饶宗颐、林巳奈夫、 严一萍等学者的论文中的内容,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讨论每位作者所提出的每一 个观点而是为了说明其研究方法和评论其所得出的结论。巴纳教授绝大部分 关注的是在弗吉利亚美术馆拍摄的照片( 饶宗颐的第二篇和第三篇论文,商承祚 的论文以及林巳奈夫的第一篇论文) 的基础之上所做出的研究,以及在红外线照 片的基础上写出的论文( 林巳奈夫的第二篇论文,饶宗颐的第四和第五篇论文以 及他刊登在早期中国艺术上的论文,严一萍的三部分论文) 。他在笺注中准 确指出我们要相信对于原文字结构的正确说明。其目的是形成一个楚帛书的可靠 版本,作为以后研究或说明的可靠的基础。同时,巴纳教授认为对于最终的说明 和翻译还有很多步要走,有必要提醒仔细阅读这些内容的读者们应该意识到在 “最终的结论”出来之前会有很多有关楚帛书的研究拿不准的时候做出结论 就会陷入歧途。巴纳在楚帛书研究中所引资料书目如下: l 饶宗颐:长沙楚墓时占神物图卷考释,香港东方文化l 卷第一期, 香港大学,1 9 5 4 年1 月 2 饶宗颐:长沙出土战国缯书新释,选堂丛书之四,香港义友昌记印 务公司印行,1 9 5 8 年 3 安志敏:长沙战国缯书及其有关问题,文物1 9 6 3 年9 期 4 商承祚:战国楚帛书述略,文物1 9 6 4 年第9 期 5 林巳奈夫:长沙出土战国帛书考,京都东方学报第三十六册第一分, 1 9 6 4 年l o 月 6 饶宗颐:楚缮书十二月名论,大陆杂志第三十卷第一期,1 9 6 5 年1 月 7 林巳奈夫:长沙出土战国帛书考补正,京都东方学报第三十七册, 1 9 6 6 年3 月 8 林巳奈夫早期中国艺术:长沙出土的战国帛书十二神的由来,京都 东方学报第四十二册,1 9 6 7 年 9 严一萍:楚缯书新考( 上、中、下) ,中国文字第二十六、二十七、 1 4 第三章巴纳教授对楚帛书文字的释读 二十八册,1 9 6 7 年1 2 月、1 9 6 8 年3 月、6 月:甲骨古文字研究第三辑,台 北艺文印书馆,1 9 8 0 年1 0 月 1 0 饶宗颐:楚缯书摹本及图像,故宫季刊第三卷第二期,1 9 6 8 年1 0 月 儿饶宗颐:楚缯书疏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本 【上】,1 9 6 8 年1 0 月 1 2 饶宗颐早期中国艺术:从楚缯书所见楚人对于历法、占星及宗教观 念,古代中国艺术及其在天平洋地区之影响,哥伦比亚大学学术讨论会论文 集,纽约,1 9 7 2 年 巴纳教授在吸收诸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许多字的释读提出了自己独到的 见解,现简述如下: a 【四时1 篇 0 1 日故口褒蠡( 雹) 雇睦戈) 口字已残损。唐健垣 、高明 、曾先通、金祥恒 以及何琳仪先生。等将其 释为“黄”,认为“黄熊”为伏羲之号。 李零先生:此字残画与“黄”字不类。 巴纳教授:虽然第三个字完全遗失了,但根据“故”有“从前”、“已故的”、 “因此”的意思,所以不难判断出第三个字。其笔划还剩三竖且稍微弯曲,根据 这个写法可以将其复原为乔:天。楚帛书中相类似的字的下半部分有力的证明 了此字是“天”而不是帛书中其它4 3 0 个词汇中的任何一个。当然除了这些词汇 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可能性,但是从它的位置以及剩余笔划的弯曲度来看是其它 字的可能性很小。在楚帛书以及楚的书法作品中所有相似的字中只有“天”下端 。除巴纳教授的文章外,其他赍料大多来源于徐在国先生的楚帛书诂林( 稿奉) 谨向先生表示感谢 下不一注明。 。楚缯书文字抬遗,中国文字三十册1 7 页,1 9 6 8 年a 。楚缯书研究,古文字研究十二辑3 7 5 页,1 9 8 5 年。 。楚帛书j 1 2 页,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 9 8 5 年。 。楚缯书 解,中国文字二八册,1 9 6 8 年。 8 k 沙帛书通释,江汉考古1 9 8 6 2 7 7 页。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6 4 6 5 页,中华书局,1 9 8 5 】5 论巴蚋的楚帛书研究 的笔划和此字相一致。严一萍( 2 7 :1 b ) 认为这个字应该是“黄”,但这是不可 能的古文字“黄”的下半部分应该是爽( 或者火) :火。显然和此字的 笔划不一致。他的目的是把这个残缺的字和随后的字( 他读作“熊”) 联系起来 神话传说中人类的黄帝伏羲。 饶宗颐先生:条上一字有残形m ,巴纳假定为“天”,近是:天熊即大熊。 易簿以有能为庖檬,亦称为庖氏,证之帛书此语“大熊器蔓”与“有熊庖 糍”完全吻合。金氏误为黄熊。今依易簿,应读大熊为是。” 院文清先生:按文旬应读为“日故( 黔) 赢雹戏”。“黔赢”之名在史记 中作“含露”,在汉书中作“黔嚣”,其名其文都与帛书中的“雹戏”有一 定联系。圆 冯时先生:大字唯留残字,旧多释黄,然残形与帛书黄字下部字形不类。巴 纳教授假定为“天”字残形,近是。 刘信芳先生:疑是“又”,句读为“有熊雹戤”。 何新先生:原字残缺,余疑为“又”。“又能”即“有熊( 龙) ”,熊龙二字篆 体形近互通。 按:综上观之,巴纳教授从上下文的文义以及字形分析上认为此字不应释为 “黄”。“黄”字在楚帛书中已被证明的形体有“黄( 亲) 木”、“出自黄( 藻) 麒”, 其下半部分与残留笔划不符,因此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天”在帛书中多次出现 “三天( 恭) ”、“九天( 乔) ”、“天( 奏) 地”等,从残留的笔划来看与“天” 字较符,因此他将口释为“天”的观点,是有理可寻的。 0 2 日故口锤黍( 霍) 雇咄) 饶宗颐先生:袭字从能,上益大旁,盖能字之繁形。说文:熊从能,炎 省声。熊字异体甚多,奄释为熊,可以论定。楚姓为熊,此篇楚人所作,溯其 祖,故自称大熊。 刘信芳先生:李零先生隶作“轰”,李氏所举子季赢青簋“赢字从女,奁声, 楚帛书新证,楚帛书4 7 页,1 9 8 5 年。 楚帛书中的神话传说与楚祖先谱系略证,文物考古文集2 5 9 页,1 9 9 7 年。 中国天文考古学1 5 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1 年。 子弹库楚墓出七文献研究1 2 页,艺文印书馆2 0 0 2 年。 宇宙的起源2 2 5 页,时事出版社2 0 0 2 年。 楚帛书新证,楚帛书4 7 页,1 9 8 5 年。 1 6 第三擎已纳老d 爱对蹙帛书文李的释读 是古人于能、乐二形已不甚别。“ 巴纳教授:此字“能”加上炙:大组成。帛书中的“能”字在楚的书法作 品中写作胺,通常的意思是“能够”。在1 9 5 7 年寿县出土的铭文中,也有同样 结构的字此外还有附加笔划:强:霾。这儿读作能”,但是并不能通过上 下文来证明。笺注倾向于将其释为:高奁:能:熊,被认为是楚的统治阶级的族 名。饶宗颐( b a s 4 0 :2 ) 通过些例子证明这个字是“熊”的繁体,但是证明雏就 是“熊”毫无说服力。通常认为“能”可用作“熊”,但只是读音上的借代。在 楚铭文中我们发现王的名字有:訇总;勾肯;匐主蕈。第一个字通常写作“含”, 因此和“熊”的读音相同;认为上半部分坷是“今”是有疑问的,如果真的如 此那馕7 可能就不是秦以后的“含”字。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在汉以前的考古 资料中并没有发现“能”字或“熊”字用作楚的统治者的族名或者其它的统 治者。但是一篇刻在水罐上未经证明的铭文中有一个近似“熊”的字,反写且笔 划没有规律:氖。其可靠性非常值得怀疑,在“楚的祭祀”中“熊”字用作楚 的族名并以仿古的形式写作:谍 :熊。和秦以后的书写形式完全一致。可能这 两个明显的例外和汉以前文字的用法没有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个附加的部分不是 “火”。商承祚( 1 9 6 4 - 9 :1 5 ) 认为它是“赢”并且说明它可能是楚辞中提 到的神黔赢名字的第二个字:根据释词以及有关赢的各种注解可以知道这儿 应该写作“赢”,也许可以等同为“雷”( 参看星川清考的楚辞研究7 0 5 ) 。但 是商承祚的观点还是值得争议,因为:前一字虽然有部分磨损了,但是从它所剩 的下半部分的笔划可以看出不可能是古文字“黑”( 没有“今”这个部分) ,不管 怎样高雹字很明显是“能”和“大”的组合,因此根据结构不能够认为是赢或赢。 但不幸的是通过这些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就是王的族名“熊”并没有出现于帛 书或其它可靠的考古资料中。同样不幸的是还无法提出一个可靠的结论来代替读 作“熊”的观点。 按:巴纳教授对于字形的隶定和诸位学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对于此字的读音 巴纳先生有着不同的观点。他并不完全否定将其释读为“熊”,尽管他没有提出 更可靠的读法,但他认为只有找到更可靠的证据时,才能做出定论。这一点体现 了巴纳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子弹库楚墓出土文献研究1 2 页,艺文印书馆2 0 0 2 年。 1 7 论巴纳的楚帛书研究 0 3 亡章般蕾 陈秉新先生:王国维先生乃谓弼、宿原皆从因,“由因而讹为西,又省 为西,属5 弛二字同也”( 王国维:观堂集林2 7 0 一2 7 】页释;强) ,是说 两字所从之目的省变情况,非谓宿、弼二字相同。 李零先生:释为“;西”, 曾宪通先生释为“鹑茵”。 陈久金先生:“弼西”疑释为“弼”。” 巴纳教授:此字安志敏、林巳奈夫和商承祚都错误地将嘶西写作“弼”。饶 宗颐在第一本摹本中把右边的笔划写作雷,这实际上应该是现在的“百”字, 但是他却犯了错误。在他新的摹本中( 故宫期刊,3 2 :6 7 ) 他纠正了这个错 误的笔划,但却没有纠正把它误读为“弼”的观点。他现在认为( b a s 4 0 :3 ) 这 是押“墨”韵:x ,n a k 和0 i 进分别归属的韵类为1 0 和2 1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 a 篇明显存在韵律,但并不稳定特别是这两个句末字。从结构上看通常认为 此字读作“弼”的观念是不可取的。左边是两个“人;”右边是宙:雷,很 明显不是可:雷:百。 按:巴纳教授对于字形的分析是错误的,此字释“弼”是正确的。巴纳教授 在后来的c 篇0 2 中认为从字形上看此字释为“弼”是可行的。 0 4 乃取屡口 巴纳教授;对于口的各种复制都不太准确。从红外线照片看它是:攫,可 以翻译成任何一个字甚至是0 筻。 曾宪通先生:此字左下部微残,释0 曼释渔皆未安,疑字从是从尾,与丙九三 之签字同a 刘信芳先生:“透”字见于丙篇之九,又见于包山简2 5 0 ,多读为“徙”, 然亦有读为“沙”之例,如包山简7 8 “畏廓”即“畏沙”。 按:综上观之,巴纳教授的释法是错误的,此字现公认的释法为“遂即 “沙”。 长沙楚帛书文字考释之辨正文物研究四期1 8 8 页,1 9 8 8 年。 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研究6 5 页,中华书局1 9 8 5 年。 长沙楚帛书文字编1 1 5 页,中华书局1 9 9 3 年。 帛书及古典天文史料注析与研究8 5 页,2 0 0 1 年。 长沙楚帛书文字编6 8 页,中华书局i 9 9 3 年。 子弹库楚墓出土文献研究l z 页,艺文印书馆2 0 0 2 年。 1 8 第三| 巴纳教拍e 对楚帛书文字的释读 0 5 是襄而罐( 践) 曾宪通先生:说文襄,从衣蒜声。稣甫人厘作参,帛书舅即薪之 交体,不从衣。篆文再变作嚣,为襄之声符,故帛文氯实即篆文美,可读 为襄。 巴纳教授:可能此字在这儿以及后来出现的地方“i 司堵襄”都作为动词。 二字在结构上不同,分别是雾和第后者在水平方向上只有两划,而前者 则有三划。很明显三划的这个形体是比较完整的,这个字下面的质地实际上并没 有损坏。但是考虑到后者下面的质地稍微显露出一些斜纹在国家博物馆的照 片中比较明显。此字中水平的第二划:的特征是明显和下面一划( 第三划) : 连起来。楚帛书中的这个字和1 4 4 2 中的器有共同之处。下半部分希和焉 在结构上是非常接近的。假如我们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育婴师职业道德与责任考核试题及答案
- 精炼2024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知识点总结试题及答案
- 激光教育培训的需求与市场现状试题及答案
- 药剂类考试复习的注意事项及试题及答案
- 护士资格证考试卫生知识普及考题及答案
- 教育学中师试题及答案
- 卫生管理证书考试技巧总结试题及答案
- 老人残疾测试题及答案
- 教师资格考试全要素复习与试题及答案
- 税务师考试考场应对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备考 有机化学基础 课件(共35张)
- 设备移机方案报告
- 2022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
- 旅游行业的客户关系管理与维护
- 基于 Unity3D技术的农场体验游戏的设计与开发
-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 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
- 保安人员职业素养课件
- 隔热防水涂料效果及使用指南
- zippo-2017原版年册图集(中文版)
- 铁路车站-铁路枢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