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论文)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研究.pdf_第1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研究.pdf_第2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研究.pdf_第3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研究.pdf_第4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产业的新发展将 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生物产业正在在世界范围内酝酿一次新的产业革 命。在“十一五” 规划中,生物产业被列为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发展生 物产业对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保护与扶持。笔者从产业政策的角度 出发探讨促进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途径,对我国生物产业政策进行了系统研究。本 文共分为五部分。首先,阐明了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全面梳理并深入剖析了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接着,界定和阐明了生物 产业政策的涵义、特征、和内容,并详细介绍了发达国家(以美国、欧洲、日本为 例)和发展中国家(以印度、古巴和巴西为例)的生物产业政策;然后,归纳总结 了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的特点,将其概括为: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模式、零星分散的 专项产业政策、条块分割的产业调控政策、促进集聚的产业布局政策、政府扶持的 投资政策和税收优惠的扶植政策;之后,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生物产业政策存在的 问题,包括:生物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备、生物园区宏观布局政策的指导性不强、生 物产业投资保护政策倾斜力度不够、税收杠杆的支持效果不明显、生物产业的法制 化程度低;最后,针对我国生物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在加快管理体制创新、推进 技术创新、优化投融资环境、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加强生物人才储备、提高法制化 程度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生物产业 产业政策 高新技术 中国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in new century,new discoveries of life science,new breakthroughs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new achievements of biological industry will change the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biological industry is brewing a new industry revolution in a global scale.in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of china, biological industry has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key developing industries.boosting bio- industr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peeding up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chang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realizing the strategic objective of developing china into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the protecting and supporting role industrial policy played is essential in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bio- industr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policy,the author tries to explore ways to boost bio- industry through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bio- industrial policies in our country.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five chapters. in the first chapter,the thesis clarifies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and propos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ituations,as well as its research thoughts and methods.in the second chapter,the thesis defines and explains the meanings,features and contents of the bio- industrial policy. meanwhile,it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bio-industrial policies in both developed countries (taking america,europe and japan for example)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taking india,cuba and brazil for example).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thesis sums up the features of the bio-industrial polic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features are concluded as government-dominated policy mode,dispersed policies,piecepartitional regulating policies,agglomeration-promoted policies in distribution,government-supporting policies in investment and the preferential policies of tax.in the fourth chapter,the thesis analyses the present problems of the bio- industrial policy in our country.these problems are the policy system is incomplete,the directive role of the distribution policy is not obvious in construcing bio-tech parks,the strength of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i investment-protecting policy is week, the tax leverage doesnt work effectively enough,the imperfection of lawsystem is low.in the last chapter,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the thesis puts forward some tactic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io-industry,which are expounded from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administration system innovation,technology innovation,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olicy,tax policy,human resources polic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environment. keywords: biological industry;industrial policy;high technology;china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保 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绪 论论 1982 年重组人胰岛素的上市拉开了现代生物产业的序幕, 经过 20 几年的发展, 生物产业以其独有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ernstposner,1972)及区域间竞争制度 (yardstik competition)、rpi-x 价格上限规制(retail priceindex,littlechild,1983)等激 励规制成为主要的政府规制措施。 1.2.2 我国产业政策研究我国产业政策研究 对我国产业政策的系统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内学者通过借鉴国外的产业政策 及相关理论,密切联系中国的具体实践,对产业政策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广泛的 研究,归纳起来涉及几个方面: (1)在我国产业结构政策研究方面。周叔莲(1990)等编写的中国产业政 策研究 ,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1992)的中国:经济过渡时期的产业政策 ,周 振华(2001)编写的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 ,郭克莎、王延中(1999)主 编的中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等,分析了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因 素及宏观供给和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政策措施。刘伟 (1995) 、郭克莎(1993)研究了工业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特征及演进规律,联系 中国的产业结构演变进程和特点,对相应阶段的政策效应做出了评价,并在对产业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政策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选择。江小娟(1994)在1995-2010 年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和产业政策一文中指出,今后 16 年我国产业政策在促 进产业结构转变的变动应主要着眼于弥补市场缺陷,重点支持外部性强的基础设施 建设,高新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应成为产业政策的重点,加大对农业和农业生产体 系的投入,促进优势企业和名牌企业的扩张。代永华(2002)在中国产业结构政 策:绩效分析与方向选择中提出,在 wto 背景下今后除了为数极少的关系到国 防安全的产业和“市场失效”的公共产品、自然垄断产业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干预外, 其它产业都应该推向市场。 (2)在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研究方面。陈小洪、金忠义(1990)主编的企业 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是国内学者编著的针对国内读者的第一 本系统介绍产业组织理论和国外产业组织状况的专著。王慧炯(1991)的产业组 织及有效竞争中国产业组织的初步研究 和马建堂 (1993) 的 结构与行为 中国产业组织研究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产业组织理论、方法以及产业组织政策与 竞争与垄断、进入扶持、过度进入、规模经济、政府规制的关系。夏大慰(1994) 的产业经济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和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方法以及产业组织 政策的教材。将体制因素包括在产业组织的研究框架内,试图建立一个包含体制因 素在内的新分析范式是我国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一大特色与创新,金碚(1999)在 其编著的产业组织学中,全面考察了我国的产权制度、产业管理制度、劳动人 事制度、流通体制、金融体制、外贸体制对产业组织的影响,使产业组织的分析范 式更加完善。 (3)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研究方面。改革开放二十年多来,我国产业发展的 过程也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使结构 调整和体制转轨相互伴随并相互影响。江小涓(1993)在中国产业政策推行过程 中的公共选择问题一文中,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对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我国在产 业政策执行中的政府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影响产业政策绩效的制度性因素, 如企业改革滞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尚未完善,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刚性”和退出 障碍,中央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地方强大的行政壁垒等作了详尽的分析,最后提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出了政府府在实施产业政策中的一系列行为原则。 1.2.3 现行生物产业政策研究现行生物产业政策研究 (1)在国际生物产业政策动向研究方面。张喜凯、李晓龙(2006)在美国 的生物技术产业政策中从科技管理、资金支持、产业化、税收优惠、人力资源和 产业集群六个方面介绍了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郑风田、辛本胜(2006) 在日本生物技术产业政策评述及启示中描述了日本为发展生物技术产业所采取 的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立法支持、金融市场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改革。 高云华等(2008)在印度生物技术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中描述了印度生物 技术产业的概况,对印度生物技术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成功因素进行了重点阐 述,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王明明、李静潭(2006)编写的美国_欧盟和日本生 物技术产业政策研究一文中,在分析美国、欧盟和日本各自生物产业发展政策的 基础上,归纳出三个国家在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共同原因:一 是重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二是鼓励扩大投资,并提供多种形式的资金保障 和支持;三是在组织机构管理上实施改革,适应发展的需要;四是大力扶持产业发 展,加快产业化进程;五是在生物药品审批和临床试验方面有针对性的改革程序, 建立试验基地并给予资金支持;六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技术创新。研究内 容与之类似的文献有: 国际生物技术产业政策评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朱信凯、涂 圣伟、杨顺江,2005) 、 国际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及扶持政策 (谷峻战,2007) (2)在我国生物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方面。彭熠,黄祖辉,郭红东(2006) 在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评价一文中,通过在科学技术基础、投 入力度与投融资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产业布局与结构等五个方面的国际比较, 评析了当今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 组(2004)编写的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中指出了近年来我国 生物产业发展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和动向,并分析了当前生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 物企业规模较小、科技产业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最后简要提出了推进我国生物产 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成立国家生物产业领导小组;二是建设若干国家生物产业 基地,培育创新型生物产业集群;三是研究制订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融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资政策;四是加强生物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化平台建设;五是进一步完善药品定价管 理,规范药品招标制度。 从上述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来看,从产业政策层面分析生物产业的研究还较为 单薄,仅限于对各国生物产业政策的一般性介绍和评价,而对于我国生物产业政策 的研究可以说更是凤毛麟角。生物产业在我国刚刚兴起,生物产业政策的缺失较为 严重,生物产业政策的研究尚未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我国的生物产业 政策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项研究以我国生物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在调查 了解我国现行生物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的特征,分析我国生 物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运用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具 体的研究思路和步骤如下: (1)深入了解和研究生物产业政策的基本理论,为生物 产业政策的实施追溯理论背景; (2)调查和分析世界各国生物产业政策,为我国生 物产业政策的研究提供借鉴; (3)调查我国现行生物产业政策,概括出我国生物产 业政策的特征; (4)运用理论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我国生物产业政策存 在的问题; (5) 针对生物产业政策的诸多问题, 提出完善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的建议。 本文在结合在产业经济学、产业政策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主 要应用三种方法研究。一是对比分析的方法。在研究国外生物产业政策的基础上, 借鉴其发展经验, 对比我国现行生物产业政策, 提出完善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的建议。 二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本选题的研究过程中,除采取大量的 定性研究方法之外,还采用图表法等定量分析方法,使得本选题的研究更加完整和 真实。三是理论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经济学、产业政策学、管理 学、公共管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结合目前各国生物产业的发展情况,对我国生物 产业政策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生物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生物产业政策领域的研究还较少有人涉 及,本文在调查和整理了我国现行生物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概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括出了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的特点,探析了我国生物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 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系统的政策建议。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2 生物产业政策概述生物产业政策概述 本章界定并阐明了生物产业政策的涵义、特征和内容,并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其 它国家的生物产业政策,为下一步研究我国生物产业政策奠定理论基础的同时,提 供较全面的经验支撑。 2.1 生物产业政策的涵义、特征、内容生物产业政策的涵义、特征、内容 2.1.1 生物产业政策的涵义生物产业政策的涵义 生物产业政策是指引导和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的总和。其主要政 策目标是实现生物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及其成果的商品化、国际化和产业化,提高国 家整体竞争力。 (1)“生物产业”的界定 国内外对“生物产业”的称呼、 内涵和理解各不相同。 有的国家称为“生物技术产 业”,如美国、英国、印度;有的国家称为“生物产业”,如日本。在大量调查国内外 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因生物产业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整个产业边界尚不清 晰,目前国内外对生物产业没有一个标准的、统一的定义。 本文的研究依据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生物产业发展指标 体系及动态监测研究课题组对生物产业的界定,即生物产业是将科学与技术应用 于生物有机体及其部分、产物和模型,以改变生物及非生物物质而创造知识、产品 以及服务的同类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集合。 从该定义的内涵可以看出,生物产业是诸多行业组成的产业群,既包括采用以 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为代表的现代生物产业,以及以发酵为代表的近代生物技术成 果形成的生物制造业,又包括因生命科学理论创新而丰富的生物资源产业;还包括 相关服务业。根据生物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生物产业又分为传统生物 产业、现代生物产业和未来生物产业。学术界又将现代生物产业细分为生物农业、 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服务等。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2)“产业政策”的界定 产业政策属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从广义上说, “产业政策是对于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和目标的设想,同时规定各个产业 部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实现这些设想的政策措施” 1。这里的 产业政策指的是调节所有产业活动的方针和措施。狭义的产业政策是指国家为了鼓 励或限制某一特定产业发展而采取的政策的总和2,如汽车产业政策、钢铁产业政 策、农业产业政策等。本文采用狭义的产业政策概念,即生物产业政策就是国家针 对生物产业发展所采取的特定政策。 在我国,比较明确和自觉地提出和实行产业政策是在 80 年代后半期,1986 年 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产业政策”一词首次正式出现 在官方文件中。90 年代以来,产业政策逐步成为我国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不可或 缺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先后制定并颁布了90 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90 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 以及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1994)、 水利产业政策 (1997)、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4)、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006)等专项政策文件。 2.1.2 生物产业政策的特征生物产业政策的特征 一是扶持性。生物产业具有“四高、一长”性,即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 收益和长周期性。如果没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条件,企业的创新活动就必然会在遇到 很多阻力,进而挫伤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生物产业是国民经济 的战略产业,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因此生物产业政策要以扶持生物产业发展为 首要前提。 二是权变性。生物产业政策是一种动态的阶段性政策。它既要服务于中短期的 经济发展需要,又要服从国民经济长期发展战略。即使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发 展时期所采取的产业政策也是不同的。随着生物产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要求其政策 也要在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生物产业发展的动态与过 程需要。 三是综合性。生物产业政策的落脚点是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而实现这种转 换的关键在于技术结构的高级化,因此,生物产业政策体现了极强的综合性,它既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包含产业政策内容,又包含技术政策内容;既要促进和鼓励生物产业的发展,又要 引导生物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以及产业升级等。 四是开放性。生物政策不是一种封闭式政策,它遵循市场的开放原则,依照市 场机制的作用来加速产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物产业政策必须要有利于 企业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参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竞争,因而,要具有高度 开放性。 2.1.3 生物产业政策的内容生物产业政策的内容 生物产业政策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1)生物产业组织政策。该类政策的实 质是协调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 的形成3。 生物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生物产业内部有效竞争环境的形成, 通过有效竞争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并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在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 同时,建立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大企业集团,从而提高整个生物产业的运作效 率。(2)生物产业结构政策。生物产业结构政策首先要调整生物产业在国民经济 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和比例关系,体现生物产业应有的地位;另外,要调整生物产业 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对重点行业进行保护和扶持, 使各行业之间协调发展。 (3)生物产业布局政策。该类政策应以促进形成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政策诱导, 在具备发展基础的技术、人才密集区集中配置资源,建立生物产业基地,充分发挥 地区优势,实现区域和区际之间协调发展。(4) 生物产业技术政策。生物产业是典 型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 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生物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生 物产业技术政策应积极引导和促进技术进步,为我国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 提高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增强我国生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2 发达国家的生物产业政策发达国家的生物产业政策 生物产业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萌芽以来,已历经 30 余载。全球生物产业从 无到有,已逐步成为目前最具活力的现代新兴产业。据测算,生物产业的投资利润 率高达 17.6%,是信息产业(8.1% )的 2 倍4。近年来生物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如表 1 所示) ,世界各国政府愈来愈意识到生物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对人类社会巨大而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深远的影响, 纷纷把发展生物产业作为基本国策。 研究各国的生物产业政策和措施, 可为制定促进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表表 1 全球生物产业发展概况全球生物产业发展概况 全 球 数 据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收入/百万美元 34847 35985 41369 53370 63160 研发费用/百万美元 16427 16456 22012 19540 20420 净收益/百万美元 -5933 -5774 -54483 -6270 -4390 雇员数 188703 191864 193753 195820 198135 公众公司数 622 631 613 645 671 私有公司 3662 3636 3749 3522 3532 公司合计 4284 4267 4362 4167 4203 资料来源:ernst&young,beyond bordersthe global biotechnology report,2006 2.2.1 美国的生物产业政策美国的生物产业政策 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美国生物产业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如图 2 所示)。美国拥有全球公众公司数量的 49%,而排次席的欧洲只有 18.18%。全球 最主要的生物技术企业如 genentech、 amgen、 gilead sciences、 monsanto、 genzyme、 biogen idec、chiron、elan 及 celgence 等市值在 50 亿美元以上的公司绝大多数均 在美国。这些公司的收入占整个行业收入的 65%,是行业的真正领导者5。 图 2 全球生物产业实力比较 图 2 全球生物产业实力比较 资料来源:ernst&young, beyond bordersthe global biotechnology report,2006 全球生物产业总收入地区构成全球生物产业总收入地区构成 美国 72% 欧洲 22% 加拿大 3% 亚太 3% 全球生物产业r&d地区构成全球生物产业r&d地区构成 亚太 1% 加拿大 3% 欧洲 23% 美国 7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为了获得和保持在生物产业领域的全面领先优势,近年来,美国制订了一系列 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和产业组织体系。美国白宫、国会 均设有专门的“生物技术委员会”, 跟踪生物技术的发展, 研究制订相应的财政预算、 管理法规和税收政策。同时美国生物技术行业(bio)比较发达,在推动政府制订有 利于生物发展政策与法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实施专项计划。美国联邦政府 针对不同的成长阶段推出行动计划。2002 年美国国会决定每年 4 月 21-28 日为“生 物科技周”。2003 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宣布,为防范生化恐怖袭击,美 将实施为期 10 年,预计耗资 70 亿美元的“生物盾”计划(project bio-shield)。2004 年,联邦政府制定、实施了“分子生命过程研究计划”。三是制订税收优惠政策。美 国政府利用税收优惠(如减免高技术产品投资税、高技术公司的公司税、财产税、工 商税)等税制来间接刺激投资。 各州政府也为生物技术产品开发提供经费补贴。 四是 设立生物产业基地。美国在知识密集地区已初步形成了波士顿、旧金山、华盛顿、 圣地亚哥、北卡三角园五大生物产业基地,2001 年这五个地区生物技术公司数量占 全美的 32.5%。五是放宽生物药品管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简化了生物技 术公司新药检验与申报程序,放宽了转基因植物大田试验的管理条例等;并讲生物 技术的专利保护期限从 17 年延长为 20 年。 2.2.2 欧洲的生物产业政策欧洲的生物产业政策 尽管美国一直居全球生物产业之首,但欧洲生物产业在全球舞台上也扮演着主 要角色。2005 年欧洲生物技术公司通过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融资 9.16 亿美 元,高于同期美国的 8.11 亿美元,自 1998 年以来首次超过美国,欧洲的生物技术 公司总数量已经超过美国,达 1613 家,占全球的 38%,见图 3。2003 年 9 月,欧 盟委员会在欧洲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生物技术是下一 个技术革命,是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支柱。欧洲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措施。”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图3 全球生物技术公司分布图3 全球生物技术公司分布 (资料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2006) 欧洲 38% 美国 34% 加拿大 11% 亚太地区 17% 政策的支持加速了欧洲生物产业的蓬勃发展,主要政策有:一是重视生物技术 发展战略。欧盟(eu)第六个科研计划框架中,把“生命科学、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基 因组技术和生物技术”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2002 年,欧洲发表了一份生命科学 与生物技术:欧洲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对生物产业进行了战略布局。二是加大生 物技术研究投资。欧盟决定在 2010 年以前将科研方面的投入增加到 3%,提供总额 达 87 亿欧元的投资,其中 22.5 亿欧元的投资被指定用于生物技术研究方面。2001 年法国政府正式公布2002 年生物技术发展计划,决定使生物技术创新企业得到 至少 5 亿欧元的资助。三是改革税收制度。英国为了进一步鼓励风险投资,政府将 对小型高技术企业的投资减免 20%的公司税。英国政府还将引入针对中小企业(年 研究开发投入超过 5 万英镑以上)的研究开发税务信贷,这些企业可以享受 150%的 研究开发费用免税。四是建设生物产业孵化器。法国生物产业有一个不同于欧洲其 他国家和美国的显著特点,那就是法国生物技术公司开发产品相对不多,多数公司 更注重技术平台开发和生产工艺。法国政府在 31 个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中,利用 10 多个专门或部分孵化器致力于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在巴黎以南 30 公里处创建 的“基因谷”聚集着法国最有潜力的新兴生物技术公司。1998 年以来这里已有 15 个 研究实验室和 27 家企业。 2.2.3 日本的生物产业政策日本的生物产业政策 虽然在生物产业领域内的某些基础性研究上日本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体而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言,日本在生物技术研发方面与欧美存在较大差距。2002 年,日本的生物技术市场 规模为 1.8 万亿日元(仅次于欧美),预测至 2010 年日本生物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 25 万亿日元。 日本政府在发展、振兴 21 世纪日本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当中,把生物产业作为 重点发展对象。一是制定生物技术战略。生物产业是继汽车和信息产业之后,又一 个被日本明确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领域。2002 年 12 月,在日本第 5 次生物战略会 议上,日本政府确定了生物技术立国战略,提出了多项扶持政策。二是加大重点项 目资金资助。考虑到与美国的巨大差距,日本的生物产业政策不再采取全方位发展 战略,而是集中资源,以发展“基因新药”为目标来推动日本的生物产业。2001 年, 生命科学研究部分的预定经费为 5.35 亿美元,比 2000 年增加了约 28%,其重点用 于基因的研究。政府还拨款 5300 万美元支持大学实验室设备,希望提升政府与大 学之间的合作。三是促进产学官的联合。日本政府推出了产学合作的产业 r&d 促 进计划、风险企业实验室计划和面向未来的研究计划。强化产学官的联合,将大学 科研人员的新理论和新技术设想与企业界的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科研成果的 迅速转化。 2.3 发展中国家的生物产业政策发展中国家的生物产业政策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生物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是仍然显示出强劲 的发展势头, 这与发展中国家积极采取生物产业扶植政策是分不开的。 下文以印度、 古巴和巴西为例,介绍发展中国家的生物产业政策。 2.3.1 印度的生物产业政策印度的生物产业政策 印度生物技术产业 2005 年注册收入达到近 11 亿美元, 2006 年达到 15 亿美元, 2006 年印度已有 6 家生物技术公司的收入超过 10 亿卢比(约 2200 万美元,生物科 技企业从2005年的235家增加到280家6。 由于印度生物技术所处的国际领先地位, 联合国已把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生物工程技术培训中心,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将其作 为生物技术试验基地。不少跨国公司和医药巨头也纷纷拥入。专家预测,根据印度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现在的发展速度(年收入增长 40%,年出口增长 70% ),在不远的将来印度将成 为世界上重要的生物产业大国。 印度生物产业发展如此迅速,与政府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一是保证政府对产 业的有力协调。印度政府设有独立的国家“生物技术部”,全面负责和协调全国生物 技术工作,同时印度政府还分别成立了由科学家和管理专家组成的科学顾问委员 会,以及 16 个生物技术特别工作组。二是大力支持生物信息技术的研究。印度政 府以生物信息技术行业为重点发展领域, 2004 年颁布了 国家生物信息技术政策 , 力图利用软件产业的优势带动生物产业发展。三是税收优惠政策。出口型企业享有 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可在国内保税区内销售其总产量 25%的产品;免税进口;商 品出口收入免除全部所得税等。四是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印度政府对专利法 做了新的修改,即对除有关人类基因的生物技术成果不授予专利权外,对一般转基 因动植物可给予专利权保护。并于 2003 年颁布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法。为 保证生物技术工作者在实验室环境下的安全性,印度颁布了生物技术安全规则和关 于遗传工程生物及其制品的生产、进口、利用、研究、保存和分发的条例。 2.3.2 古巴的生物产业政策古巴的生物产业政策 在上世纪 80 年代因苏联的经济援助减少和美国的经济制裁,于是古巴政府通 过选定发展生物产业来推动经济。目前,古巴在生物领域取得了 400 多项专利,生 物产品已经出口包括英国和加拿大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古巴生产的乙肝疫苗被世 界卫生组织列入了联合国采购名单,生物产品已成为古巴最主要的外汇来源。 古巴一跃由一个科技小国成为生物技术大国,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发展中国家借 鉴7。一是建立了完善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国家平均每 200 人就有一名医生,为 全国 1200 万人提供公费医疗;二是积极引入风险资金。古巴政府通过产品出口以 及与外资合作研发等形式引入风险资金,使各生物研究机构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 三是注重教育,培养高科技人才。每年有 1 万多名大学生毕业,政府还选派留学生 去其他国家学习先进技术。由于政府重视人才培养,古巴有 3 万多科研人员在 220 个研究中心里工作,每 1000 名居民中有 1.8 名科学家,相当于欧盟的水平。四是加 强国际合作。由于各国政策的限制,生物产品进入他国市场比较困难,所以古巴政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8 府更多地采用与国外企业合作的形式,共同开发、销售产品。 2.3.3 巴西的生物产业政策巴西的生物产业政策 巴西政府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制定了国家生物技术计划扶持其生物技术产业 的发展。 巴西生物技术研究虽然还处于成长阶段, 但其农业转基因技术已相当成熟, 巴西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植物病原体基因测序的国家,在热带病的免疫研究和药物 开发方面成绩显著,在破译和绘制人类癌细胞基因组图谱方面的世界排名仅次于美 国,克隆技术领域也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巴西在促进其生物产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有:第一,制定优 惠政策。包括税收、贷款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如对高科技企业减征所得税、工 业产品税、技术出口关税和国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税,免征科技开发所需机械设备 及仪器进口税等。同时对高技术企业的贷款利息比其他企业低 5%-20%,贷款回收 期比其他企业长 4-5 年。第二,鼓励科研单位、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加快科研成果 的转化;第三,通过推动生产部门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参与国际合作,在国际市场 上筹集经费等手段, 实现国家科研开发经费的多样化; 第四, 培养和发展专业人才, 鼓励知识创新。 从以上各国生物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生物产业的发展、成熟和壮大离不开政 府的包括政策、法律、组织等在内的“一揽子”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守夜人”的作用, 构建一个全面的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十分必要。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9 3 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的特点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的特点 我国生物产业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起步以来,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化工、 能源、环保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生物产业已经初具 规模。从 1985 年到 2000 年,中国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增加了 75.9 倍,平均年增长 33. 58%,如表 4 所示。2003 年全国生物产业规模约为 7850 亿元,其中生物农业规 模约为 3200 亿元,生物工业规模约为 967 亿元,生物医药规模约为 3659 亿元,生 物咨询与服务业规模约为 25 亿元。据统计我国目前有 500 多家生物技术专业公司, 其中涉及医药生物技术的企业 300 多家,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的企业 200 多家。在 2000-2004 年间,生物产业年均增长 30%,仅 2004 年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470 亿元, 增加值 120 亿元。 2010 年预计我国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 5000 亿元, 2020 年预计达到 20, 000 亿元。 占 gdp 的 5.96%, 生物产业规模预计进入世界前五位8。 表 4 我国“六五”“九五”期间生物产业发展概况 表 4 我国“六五”“九五”期间生物产业发展概况 产品总销售额 200 亿元人民币、占医药工业总销售的 6%左右。其中:基因工程药物、疫苗、 诊断试剂、部分新型抗生素和部分功能食品等医药、保健产品 90 亿元,占总 销售额的 45% ;其它占 55%。13 类(19 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获得批准上市, 销售额达到 20 亿元;诊断试剂产品销售额 30 亿元。 从事生物技术研 发、生产活动的 公司 从事生物技术研发活动的公司 300 家, 具有生产能力的公司约有 150 家。 其中: 基因工程药物、疫苗生产的厂家(持有批文)约 60 家,其余生产诊断试剂、 血液制品和生化药物 90 家。 科技队伍 全国从事生物技术活动的人员约有 2 万人。 其中: 生物技术骨干科技人员 3000 名。 资金投入 “ 863 计划”投入的资金占总投入的 20%左右,80%主要来源于企业。 项目开发 在研生物医药、保健产品约 100 余种,处在临床研究阶段的约 30 种。 资料来源: 孙爱仙,正在崛起的生物技术产业,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6) 在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过程中,政策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政府一直把生物 产业作为重点支持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领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税收、金 融、人才引进、进出口等方面对生物技术企业给予全面支持。我国生物产业政策呈 现出以下特点: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0 3.1 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模式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模式 受到国家财力、研究基础和研究队伍、市场机制等方面因素影响,各国生物技 术产业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政 府间接推动型政策模式。这种发展生物产业的政策模式是以补充市场调节为导向的 干预模式, 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 如美国颁布了 大学与小企业专利措施法案 来规范合作出现的专利所属权的问题, 以及联邦技术转移法案来促进促进国家实验室技术向地方的有效转移等,这些 法案的出台均促进了美国生物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政 府主导型政策模式。这种发展生物产业的模式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模式,政府通 过积极参与和组织大型科研计划,以及干预产业组织合理化等措施推动生物产业的 发展。 如日本政府曾经在 1999 年签署了 开创生物产业的基本方针 , 以及在 2002 年颁布了长达 200 多页的生物技术战略大纲,以明确生物产业发展方向9。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起步时期,正是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 关键时期,国有大型企业负担重,尚没有有效激励政策使其加大对技术创新投入, 其他经济成分企业,尤其是私营和民营企业的实力较弱,尚不具备大规模投资独立 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 为了保护幼小产业的发展, 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