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中文摘要 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 中文摘要 根据高职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新时代 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精 品课程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同时教学水平一流的高职示范性课程。目前关于高职精 品课程整体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针对培养有高职人才特点的,具有鲜明高职特 色的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凸现高职人才特点,培养 学生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常常涉及到隐性知识的传授,这方面的教学方法改革 与研究的现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首先以隐性知识作为理论基础,提出高职精品 课程教学关注学生隐性知识的必要性,进而对高职学生隐性知识学习的特点进行分 析,为对策的提出奠定基础。然后梳理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经历的阶段及其背 景,通过对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现状调查,了解到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已经取得 的成效,发现在教学中对隐性知识的教学关注度不足和支持隐性知识传授的条件还不 完善等问题,剖析造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隐性知识理论,从 师资队伍建设,体验式教学的创新,师徒制的完善,合作学习的强化和教学评价方法 的改革五个方面对推动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隐性知识 作者:孙文妮 指导教师:沈美嫒 a b s t r a c t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n ds t r a t e g yo f t h e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b e s tc o u r s e s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r e f o r m 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n ds t r a t e g yo ft h e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b e s tc o u r s e s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r e f o r m a 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r a i n i n go b j e c t i v e so ft h e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 ,i nt h en e we r a , w en e e dt or e f o r m t h et e a c h i n gm o d e ,s t r e n g t h e nt h ec u r r i c u l u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i m p r o v et h eq u a l i t yo fe d u c a t i o n t h e 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r e f o r mi sa n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i ne f f e c t i n gt h eq u a l i t yo f t e a c h i n g t h e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 b e s tc o u r s e si st h em o d e lc o u r s e st h a tr e f l e c tt h e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h a v et h e t o p g r a d et e a c h i n g a tp r e s e n t , t h e r ea r em o r er e s e a r c h e so nt h eo v e r a l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b e s tc o u r s e s b u tt h es t u d i e so nb e s tc o u r s ew i t hd i s t i n c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a l er e l a t i v e l y f e w i np a r t i c u l a r , t e a c h i n gw h i c hw a n t st oh i g h l i g h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v o c a t i o n a lt a l e n t sa n d d e v e l o pas t r o n gh a n d s 一0 1 1p r a c t i c a la b i l i t y ,o f t e ni n v o l v e st h et e a c h i n go ft a c i tk n o w l e d g e t h et e a c h i n g m e t h o dr e f o r ma n dr e s e a r c hi nt h i sa r e as h o u l db ef u r t h e rd e e p e n e d f i r s t l y ,t h i ss t u d yb a s i n go i lt a c i t k n o w l e d g ep u t sf o r w a r dt h en e c e s s i t yo fp a y i n ga t t e n t i o nt ot e a c ht h es t u d e n t st a c i tk n o w l e d g ea n d t h e n a n a l y z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 v o c a t i o n a ls t u d e n t s s t u d yo ft a c i tk n o w l e d g e a f t e rt h a t ,s o r to u tt h e s t a g ea n d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b e s tc o u r s e s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r e f o r m t h r o u g h s u r v e y i n gt h er e f o r m i n g 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b e s tc o u r s e s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 ,w ec a r lk n o w s u c c e s st h a tt h e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r e f o r mh a sa c h i e v e da n df i n ds o m ep r o b l e m st h a ti tl a c ko fa t t e n t i o nt o t e a c ht h et a c i tk n o w l e d g ea n di ti sn o tp e r f e c tf o rs u p p o r tc o n d i t i o n sf o rt a c i tk n o w l e d g et r a n s f e r r i n g n e x t , a n a l y z et h er e a s o n sc a u s i n gp r o b l e m s f i n a l l y ,f o rt h e s ep r o b l e m s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 o r yo ft a c i t k n o w l e d g e ,p u tf o r w a r ds o m es t r a t e g i e so nt h er e f o r mo f t h e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b e s tc o u r s e st e a c h i n g m e t h o d i ti n c l u d e st e a c h e r s r a n k s ,e x p e r i e n c i n gt e a c h i n g , a n da p p r e n t i c e s h i p ,c o o p e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a n d i n s t r u c t i o ne v a l u a t i o n k e yw o r d :t h e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 ;b e s tc o u r s e ;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r e f o r m ;t a c i tk n o w l e d g e i l w r i t t e n b y : s u p e r v i s e db y : s u nw 色n n i s h e nm e i y u a n 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第一章引言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选题缘由 从2 0 世纪9 0 年代后期,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 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提高高等教育课程教学质量,2 0 0 3 年国家启动了高校精品 课程工程。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已经评选出大量的 国家、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共享。高职精品课程成为高职院校课 程建设的焦点,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进程,同时通过课程资源的网上公示,使更多 的师生受益,进一步从整体上提高了高职的课程教学质量。虽然目前高职精品课程建 设已经初有成效,但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特色产物,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在很 多方面还存在问题,有待高职教师和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笔者选择高职精品 课程建设中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知识化进程,生产过程中技术、 知识和信息的含量在不断地提高,劳动分工和专业方位被打破,职业工种和岗位正在 发生变化,岗位轮换制成为主导,企业对人才提出新的需求标准,需要的不再仅仅是 操作工,而是智能型应用人才,即手脑并用的灰领人才。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这就对高职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因而高职教育要想在社会中得 到长远发展,必须满足劳动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彻底挣脱学科教育的束缚,进行具有 高职特色的教育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精品课程项目应运而生。教学方法作为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对其进行改革首当其冲。 二、深化高职课程改革的需要 1 9 9 9 年开始扩招。我国开始进行教育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 开 始向“大众教育 转变,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迅猛发展。 据统计显示,1 9 9 9 年以前,我国高职、高专的招生规模占整个高等教育招生的1 4 第一章引言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 左右,而目前已略超过一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由于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陈旧,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开始有所下滑,越来越无法跟 上时代的步伐,突出表现为每年应届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紧缺之间的 矛盾。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高职教育的生存空间。因而在高职教育量的快速发展 的同时,要创办优秀高职院校的关键,就必须要保证高职课程教学质量,对高职课程 与教学进行改革。突破传统普通教育学科教学模式,寻求高职特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 法,创办具有高职特色教育成为重点和难点,也受到从上到下的广泛关注。高职精品 课程就是这样的一个重要项目。而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高职精品课程教学 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改革进程关系重大。 三、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特殊性的需要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不同。在2 0 0 0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 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 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 才。”1 相较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更为强调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尤其2 1 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和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正以指数级的速度不 断递增,据统计,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平均每5 分钟就会有一项新发明。 2 这就使得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永远保持先进性是不太可能的,因而传统以知识 传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高职教育不能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 识和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更应注重工作过程知识的体系化,注重知识的应用性,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激发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 基础。这就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二节研究意义 伴随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课程教学质量受到广泛 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项目。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论都 要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来体现,教学方法是决定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进行有效 1 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2 :1 0 5 1 0 6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著学会学习【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9 :1 2 1 3 2 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第一章引言 教学的重要保证。因而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高职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有 必要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对高 职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培养有高职人才特点的有特色的高职精品课程 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而高职教育中涉及大量的隐性知识的教学,因而本 文强调高职学生隐性知识学习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依据,在高职精品课程教学中 占有重要地位。针对目前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对高职学生隐性知识的关 注度不够,支持条件还不完善等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完善高职教学 方法改革的理论体系,强调隐性知识在高职精品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丰富高职精品课 程教学方法中对隐性知识教学的对策。在现实层面上,对高职学生而言,通过对隐性 知识教学的关注,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有利于提升学 生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 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师而言,唤醒对高职学生隐性知 识学习的关注意识,推动先进的职教理念和隐性知识教学的理论的学习,提高高职精 品课程教师素质,对高职精品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教学水平的 提升。对高职院校而言,可以推动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为高职一般课程树立典范和提 供导向,带动课程整体结构调整,提升高职课程教学质量,凸显高职教学特色,提高 高职学院的知名度。因而,从隐性知识的视角出发,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 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是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由以下几部 分构成: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是对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并对目前在此 方面已有的研究进行整理总结,说明论文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首先对本研究中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提出本文的理论基础 隐性知识,探讨隐性知识的兴起,波兰尼的隐性知识观,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 最后分析高职精品课程教学关注学生隐性知识的必要性,进而剖析学生的隐性知识学 第一章引言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 习的特点为后文提出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对策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首先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经历的阶段及其背景进行梳理,然 后分析改革现状的调查结果,了解高职精品课程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现状和还存在 的问题,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第四部分,以隐性知识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针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还存 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和创新的对策。 第五部分,总结,是对论文主要观点的概括归纳,找出研究还存在的不足,并提 出后续进行研究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和观察法 1 、文献法:主要通过阅读书籍、报刊,查阅电子数据库等方式收集高职精品课 程建设、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建设和高职教育中的隐性知识相关方面的资料进行阅 读整理,了解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已有研究的程度和不足。同时,查阅国家精 品课程和学校精品课程网站,对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解。 2 、调查研究法: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的对象主要是针 对江苏省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教师进行,以南京、常州、苏州三个城市的高职院校为 主,并对参与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高职精品课程教师教 学方法改革的情况。 3 、观察法:笔者通过对高职精品课程的课堂教学和精品课程网站所公示的教学 录像的观察,弥补调查法中高职教师的主观性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和调查范围的局限 性,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改革现状。 第四节文献综述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本次综述共从两个方面进 行资料的搜集和分析。一方面针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进行了解。另一方 面对高职教育中的隐性知识教学方面进行了解。 ( 一) 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章的检索和分析发现,目前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 4 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j 对策第一章引言 改革方面的文献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 、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评审方面的研究 高职精品课程是通过评审的方式选出的具有高职特色的高质量优秀课程。高职精 品课程的评审指标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具有政策导向作用。通过查阅文献发 现,目前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评审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一是对高职 国家精品课程历年评审指标结构和分值进行分析,指出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变化 趋势,如邹洪波1 等人提出2 0 0 6 年“教学方法与手段”一级指标所占的分值由最初的 1 8 分骤增至2 4 分,2 0 0 7 年增至2 5 分,高职国家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受 到重视。2 0 0 6 年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评审中增加了一个二级评审指标教学设计。 2 2 0 0 7 年开始,“教学设计”主要注重教学模式,强调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的运用,体现出高职教学改革的趋势。3 二是分析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具体 内容,指出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方法方面的具体要求。周立元4 等人分析2 0 0 8 年 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提出教学方法的要求总结起来,就是“十字原则”:“先 进、灵活、恰当、共享、实效”,具体来说,就是要求理念的先进性,方法的恰当性, 运用的灵活性和求实性,网络的共享性。王玉霞5 通过对高职与本科国家精品课程评 审指标内容的对比分析,指出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在教学方法的评审上更强调产学结 合,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三是对评价方法的研究。如周光明6 提出针对目前高 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量化的模糊性,使得专家很难对教学方法改革效果给出客观评价 分数的现状,主张在评价过程中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弥补这种不足。 笔者认为,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以项目评审的方式,因而评审指标体系体现 了国家对高职精品课程发展方向和趋势上强调行动导向,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 养,凸显高职特色。对高职国家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评审体系和标准进行研究能够指 导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推动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目前对高职精品课程教 学方法评审指标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对评审数据分析处理的方法研究相对较少,有 1 邹洪波,于晓典,宋明明明晰精品课评审标准加强精品课程建设【j 】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 2 0 0 9 ( 8 ) :6 1 - 6 4 2 李彦对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变化的分析j 思考【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 0 1 0 ( 6 ) :6 0 - 6 3 3 夏红从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谈岛职课程建设【j 】现代农业科学,2 0 0 9 ( 1 6 ) ,2 :1 8 1 1 8 4 4 周立元,手希英,武立伟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内涵浅析【j 】职教研究2 0 1 0 ( 2 ) :5 4 5 7 5 王苄霞高职与本科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比较分析【j j 职教论坛2 0 1 0 ( 2 0 ) :9 1 1 6 周光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模糊多级评判方法研究【j 】安徽师范人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0 ( 3 3 ) ,5 :4 5 4 - 4 5 7 5 第一章引言 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 待完善。 2 、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的研究综述 目前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高职一线教 师对自己进行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经验的总结。这些文献多是结合某门高职精 品课程建设的案例进行论述,实证性较强。如姜红1 的高职 精品课程教 学方法改革中介绍了在这门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公关工作 程序和环节,采用项目教学编排课程内容,在课堂上主要采用生成式教学方法来激发 学生的兴趣。王劲松2 在高职工程测量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特色一 文中指出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对实践教学环境的布置和“第二课堂 的使用。 黄莉敏3 则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成宁乡土地理的特色进行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对地 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刘浩4 等教师在对该校“药物检验技术”的课程建设中, 坚持实验教学,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录像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近似真实的学 习情境。笔者对这些文献进行阅读后发现,虽然这些文献所依托的课程有所不同,在 具体的建设经验介绍上存在着差异性,但是都坚持以行动教学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努力打造适合本课程且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 另一类则主要是将教学方法作为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方面从理论层面进行 探讨。根据角度的不同,主要有两方面的观点,一种认为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一种 认为应注重实践性。前者认为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的教学手段及方法要充分体现以人 为本的思想,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灵活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 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将教学重心从 “教 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5 后者则更为关注高职高专的教学 方法的实践性特征,认为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生产实践环境,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之 中,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提倡和鼓励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6 对于高 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中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很多学者提倡普遍多媒体技术, 1 姜红高职公共关系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川职业技术教育,2 0 0 7 ( 2 6 ) :4 3 4 5 2 王劲松高职丁程测量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特色【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0 7 ,( 1 1 ) :3 l - 3 3 3 黄莉敏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地理教学内容、方法变革与结构设计川中国成人教育,2 0 1 0 ,7 :1 8 9 1 9 0 4 刘浩,王金香等药物检验技术实验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探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 0 0 8 ( 2 7 ) ,6 :1 6 2 - 1 6 4 黄坚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j 】中国成人教育,2 0 0 7 ,( 1 9 ) :1 3 2 - 1 3 3 6 曲洪山,于雷以深化改革为基础强化高职精品课程建设 j 教育与职业,2 0 0 6 ,( 9 ) 6 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 第一章引言 但同时也有学者指出,高职教师在过去教学中主要采用“黑板和粉笔 的方式,自从 倡导多媒体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使得很多教师对多媒体奉若神明,教学手段恐 怕会再次出现单一化发展的现象。1 笔者通过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的文献阅读分析发现,目前高职精品 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依附于对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对课程建设的整体的研 究相对较多,且多处于表面层次,深度不足,针对性不强,但是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特 色,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专项系统研究的相对较少,有待完善。 ( - - ) 职业教育中隐性知识方面的研究综述 1 、隐性知识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由于学者们在研究隐性知识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过程中,所针对的作用主体不 同,因而研究成果有所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陈涛2 指出隐性知识对高职教学意义重大,由于高职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中 存在着大量的难以表达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与个体的隐性知识之间具有重大关联,因 而隐性知识概念的引入有利于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朱焰3 认为高职隐性知识的习得的高职学生的作用包括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塑造良 好的心理素质,掌握高新职业技能,构建良好心智模型,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 郭培俊4 指出高职隐性知识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职业道德中 的育人功能,人才个性化管理中的激励作用,课程开发中的拉链对合作用,在教学目 标设立中的拉伸拓展作用,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在校企联合中的契合作用。 蔡俊5 提出了隐性知识在高职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实训教师的专业成长, 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改革。 谢书发6 指出隐性知识的具体内容在职业行动能力构建中的作用,认为经验能够起 到过程性作用,诀窍可起到方法性的作用,灵感则主要起n g , j 新的作用。 笔者认为,隐性知识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与高职教育质量 成效息息相关,关系着高职教育特色的凸显,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1 马力五年制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误区及对策m 才智,2 0 1 0 ,1 5 :2 4 4 5 2 4 6 2 陈涛高职教育中学生个体隐性知识的生成i 扶得【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8 ,5 ( 3 ) :1 2 1 3 3 朱焰高职隐件知识的分类及其职业教育意义l 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 0 1 0 ,7 :2 6 2 8 4 郭培俊发掘隐性知识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5 ,2 ( 3 ) 5 蔡俊论高职实训教学中的隐性知识管理【j 】职教论坛2 0 0 8 ,9 :4 1 - 4 3 6 谢书发隐性知识在职业行动能力建构中的作用及启示【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8 ,2 3 ( 6 ) :5 4 5 6 。 第一章引言 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 2 、职业学校中隐性知识的分类 宋卫华1 从五个方面对实验实训教学中隐性知识进行分类:技术要素即具体的诀 窍、技能和技巧;认知要素即人的思维模式;经验要素即个体工作实践中的身心和认 知体验;情感要素即人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信仰要素即信仰、价值和奋斗目标。 朱焰2 在研究中指出目前高职学校中隐性知识主要包括技能类、认知类、信仰类、 元认知类、个性类和策略类六类。技能类主要是指与学生身体有关的,是对操作和使 用过程中存在的技巧和经验;认知类则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过程中的认 知策略;元认知类隐性知识是指高职学生在对知识的反思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和方 法;职业信仰类隐性知识是指高职学生对职业的信念、兴趣、态度等价值取向和态度 取向的知识;职业个性类隐性知识,是指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性格、动机 等心理特点;职业策略类隐性知识,是指高职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过程中,对他 们起指导作用的知识。 董仁忠3 基于隐性知识的主体维度对职业教育中的隐性知识分为三大类:基于个体 技能的隐性知识,基于组织管理的隐性知识和基于学校文化的隐性知识。 由此可见,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对高职教育中所存在的隐性知识所做的分 类也各有不同,针对各自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这些分类是有价值的,但也都存在着一 定的缺陷。宋卫华和朱焰对高职隐性知识的分类主要是基于对已有的隐性知识分类的 基础上,自行归纳得出,缺乏理论支撑,不够严谨。董仁忠按主体维度的划分方法对 高职教育中的隐性知识的涵盖不够全面。对高职教育中隐性知识的分类研究,可以加 深对它的理解,从而有针对地展开教学。 3 、隐性知识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曲泓颖4 从重视实践活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学校成员中知识的良性转 化三个方面探讨隐性知识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朱丹丹5 基于对缄默知识的分析,对职业教育中隐性知识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 从专业实践和课堂教学方面提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主要有:充分利用认知学 1 宋卫华实验实训中促进隐性知识流转的教学策略【j 】实验技术与管理2 0 0 8 ( 6 ) :1 9 2 1 2 朱焰高职隐性知识的分类及j 职业教育意义【j 1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 0 1 0 ,7 :2 6 2 8 3 董仁忠默会知识论视野中的职业教育课程变革【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 0 0 7 ,9 ( 1 ) :1 0 4 1 1 2 4 曲泓颖论隐性知识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 j 经济研究导刊2 0 0 9 ,1 0 ( 3 2 ) :2 2 3 2 2 4 5 朱丹丹缄默知识论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 】中等职业教育2 0 0 9 ,l l ( 1 9 7 ) :4 _ 6 8 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 第一章引言 徒制,采用虚拟技术,教师探索自身的隐性知识和发现学生的隐性知识。 卢洁莹1 分析缄默知识与实践教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的价值, 创造条件使学生的缄默知识显性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在缄默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 变,重视对缄默知识的评价。 张桂春和关宇霞2 从隐性知识的转化模式角度提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对策:一 是构建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新课程模式,二是创设实践活动设施和场所作为实践的前 提条件,三是教师和学生在知识转化过程中进行角色的转换。 谢书发3 从隐性知识在职业行动能力构建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探讨隐性知识对职业 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一要从强调学校环境中隐性知识的广泛存在,二要重视实践教 学的价值,三要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四要加强文化建设。 宋卫华4 通过对实验实训中影响隐性知识流转的因素分析基础上,提出促进隐性知 识流转的策略:一是与学生原有经验形成思维共振,二是对学生行为过程的元素进行 分析,三是进行模拟训练,四是对实训教学从多方位进行评价。 董仁忠5 通过对默会知识理论的介绍提出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该:了解隐性知识 的内涵和特点,实现课程开发中的知识观转型;把握隐性知识转化的内在规律,促进 其转化,实现共享;研究各类隐性知识的特点,大力开发有特色的潜在课程;充分发 挥技术专家的作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李佳恒6 了解分析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隐性知识传递的现状,提出在课程目标上注 重多样化,在课程设计上强调工作任务为导向,在课程的事实上主张先实践教学后理 论教学,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通过对已有研究分析发现,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隐性知识的习得策略主要包括: 从观念上重视隐性知识,重视实践活动,倡导师徒制,重视学校中个体知识的转化, 加强文化建设等途径。 通过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和高职教学中隐性知识研究两方面文献的阅读发 现,目前基于高职隐性知识,针对高职精品课程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还较 1 卢沽茕缄默知识对高职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意义川职教论坛2 0 0 4 ( 1 2 ) :4 7 - 4 9 2 张桂存,关宇霞隐性知识的转化模式与职业学校教学改革【j 】职教通讯2 0 0 5 ,1 6 ( 5 ) :9 - 1 1 3 谢书发隐性知识在职业行动能力建构中的作用及启示【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8 ,2 3 ( 6 ) :5 4 - 5 6 4 宋1 j 华论高职实训教学中的隐性知识管理【j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 0 0 8 ,2 5 ( 6 ) :1 9 2 1 5 董仁忠默会知识论视野中的职业教育课程变革【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 0 0 7 ,9 ( 1 ) :1 0 4 1 1 2 6 李佳恒基于缄默知识传递的高职课程改革探讨【j 】职教论坛2 0 0 9 ( 1 0 ) :3 5 - 3 7 9 第一章 引言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 为缺乏,而高职精品课程教学过程中,隐性知识的重视程度关系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能否实现,以及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成败,因而本文基于隐性知识的视角对高职 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的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 1 0 商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波兰尼认为人的知识包括:可以通过言语或符号进行表达的显性知识和内隐的难 以清晰表述的隐性知识。其中显性知识只是显露出来的冰山之尖,依赖于冰山底部大 量的隐性知识的支撑,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获取的基础。高职与普通高校不同,它重 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将显性知识内 化为个体的经验知识,而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包含大量无法用言语进行清晰表述的实践 知识,因而对隐性知识的教学在高职精品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理论导向的 课程模式不利于学生隐性知识的学习,因而工作过程导向的职教理念开始被高职精品 课程教师普遍接受,强调教学应注重行动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实践 教学的重要性。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这种理念 很多还停留在观念阶段,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突破传统观念对实践教学的影响, 实践教学仍处于理论教学的附属地位,对高职学生隐性知识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 视。因而,本章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隐性知识 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高职精品课程教学关注学生隐性知识的必要性,继而对学生 的隐性知识学习特点进行剖析,为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对策的提出奠定 基础。 第一节概念界定 ( 一) 精品课程和高职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即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5 个方面都具 有流水平的示范性课程,这是2 0 0 4 年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千门精品课程上网 络,打造高教新质量 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出的国家精品课程的内涵。1 由此可见,国 家精品课程强调课程质量的一流和精品。 高职精品课程:是指既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同时教学水平一流的高职示范性 课程。独特性和先进性是高职精品课程的主要特点。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应该根据高 1 吴启迪千门精品课程_ l z n 络打造高等教育新质量 n 】人民日报海外版,2 0 0 4 ,2 ,1 6 1 1 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 职独特的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灵活地采用先进且恰当 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上的教学效果,通过网络共享,为其 他高职课程的建设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1 ( 二) 教学方法及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 :教育大辞典2 将教学方法定义为:“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实践的 统称,可运用于一切学科和年级: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 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并介绍了不同时期对教学方法的界定,2 0 世纪7 0 年代美 国学者克拉克和斯坦尔认为“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 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的方法,分为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而美国另一学 者拉斯卡则提出,“教学方法是教师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2 0 世纪8 0 年 代,苏联对教学方法的定义大致可归结为:“为达到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 联系的活动方式,不再单纯作为指导学生或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活动方式,而是作为师 生相互联系的方法”。 王策三3 认为“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 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方法。” 王道俊、王汉澜4 认为“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 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 的方法。 尽管对于教学方法的定义,一直以来学术界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一致的概念界 定,但是目前已有的界定基本上都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教学方法是在教学 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受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制约,并为其服务;其次,教学方法是教 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相互作用的桥梁;再次,教学方法通过外显的行为操作来实现, 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组成。 据此,本研究将教学方法定义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所有活动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1 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 高职高专课程适用) e b o l 2 0 1 0 一卜4 h t t p :w w j p k c n e t c o m n e w z h e n g c e a n n o u n c e s d e t a i l a s p ? a n n o u n c e s _ i d :1 6 2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 上)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8 :7 3 3 王策三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5 :2 4 4 - 2 4 5 4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 】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8 :2 4 2 1 2 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桀础 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可以界定为高职精品课程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培养企业需 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的,完成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一流课程,提高高职 课程质量的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和网上资源共享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所有途径、方式和 手段的总称。可以通过教师的课程理念、意识,课堂组织形式,课时安排,教学资源 的运用,师生关系等方面体现出来。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隐性知识的兴起 从知识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们早就意识到除了显性知识之外,还存在着一些j 只 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知识可以分为三类:纯理性知识也就 是理论知识或科学知识,实践的知识,技艺、技巧等生产和制作的知识。其中理论知 识的对象是必然的,永恒的,是传统知识观的主要研究对象,而实践知识和技艺方面 知识的对象则是可变的,如人的行动等。明确提出“隐性知识 概念的是英国哲学家 波兰尼( m i c h a e lp o l a n y i ) 。他在著作个人知识和隐性的维度中,批判实证主 义知识观,认为人类的知识包括两类:通常我们所说的知识是可以通过书面文字、地 图或者数学公式等方式进行表述的知识,是显性知识,也可称之为“明言知识 ;还 有一类是隐性知识,是难以系统表述的,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以人的行为作为表现 途径的知识,也可称之为“缄默知识 。1 并提出重要命题“我们知道的永远比我们说 出来的多( w ek n o wm o r et h a nw ec a nt a l k ) ”2 ,说明人类隐性知识的存在。波兰尼隐 性知识的提出,被誉为认识论发展史中的“第三次哥白尼革命”。自此,隐性知识受 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二、波兰尼知识观的基本内容 1 、人类知识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统一体 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除了一直以来人们所追求的能够用语言进行清晰表达的 显性知识之外,还包括隐藏在显性知识之后的隐性知识。其实,在人们的生活中隐性 1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f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1 :2 21 2 张民选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显现可能【j 】全球教育展望,2 0 0 3 ,2 2 ( 8 ) :1 5 - 2 1 1 3 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对策 知识无处不在。如你可以在人群中认出某个人,但是你却说不出是如何认出他的。这 种我们难以表达的知识就是隐性知识。同样的,在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 很多科学家们不确定的,难以进行表达的成分。如在科学实验过程中,科学家经常难 以解释自己是如何发现好的研究项目,而且对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好坏也没有严格的标 准。因而很多的科学发现最初并不是通过明确的推理来获取的,而是通过潜在的能力 获取的。基于此,他提出了人类的知识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统一体。 2 、隐性知识的存在优先于显性知识 波兰尼不仅承认隐性知识的存在,而且还认为隐性知识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着主导 作用,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优先性。波兰尼曾提出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认为人们一直 以来所追求的显性知识其实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之顶罢了,水面之下依靠的是潜在的 意识群的支撑。因而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根基。隐性知识的优先性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首先,人们要获得显性知识就必须先理解它,而对显性知识的理解过程本质上 就是隐性知识获取的过程。因而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获取的先导和源泉。其次,进行 科学研究拥有显性知识是必要的,但仅仅知道显性的规则是不够的。这些显性知识的 发挥还有赖于隐性的规则知识。就如同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仅仅知道规则还不充分, 必须对其进行个别化的理解建构。因而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是自足的,而显性知识 则必须依赖于被隐性地理解和运用。因此,所有的知识不是隐性知识就是植根于隐性 知识。 1 3 、隐性知识的三维结构 波兰尼认为认识者、集中意识和辅助意识三者共同构成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