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本发展观: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新内涵.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本发展观: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新内涵.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本发展观: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新内涵.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本发展观: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新内涵.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本发展观: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新内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所实施的发展战略都是由一种相对稳定的发展观决定 的。人本发展观是2 0 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发展理论,是在批判西方社会 物本发展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它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发展观,而是一种总 体性的发展观。它的形成是指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目的的物本发展观向以人为中心、 为目的的人本发展观转向的过程和趋势。 本文第一章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和意义,并将其作为全文 的理论基础和指导。第二章梳理了西方发展观的历史进程,从而总结了人本发展 观的进步意义。第三章在理论层面上,充分发掘发展的元价值和人本发展观的深 刻内涵,并将其与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进行比较,从而也突出了人本发展观对于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时代意义。第四章在现实层面上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具体实 践,运用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充分论证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人本发展 观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本发展观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 黑控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i a b s t r a c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w a y sa n da c t u a l i z e ds t r a t a g e mo fe v e r yc o u n t r ya l eb o t h d e t e r m i n e db yak i n do fr e l a t i v e l ys t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n c e p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d e ao f p u t t i n gt h eh u m a n i s mf u n d a m e n t a li s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o r yw h i c hr o s ei n6 0 sa n d7 0 so f t h et w e n t i e t hc e n t u r yi nt h ew e s t ,a n di sb a s e do nt h ea n i m a d v e r s i o no ft h ew e s t e r n c o u n t r i e s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d e ao fp u t t i n gt h em a t e r i a lf u n d a m e n t a l ,a n di td o e sn o t m e a nt h ei d i o g r a p h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i d e a , b u ts o m ek i n do ft o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d e a t h e f o r m a t i o no ft i l i sc o n c e p ti st h ep r o c e s sa n dw e n dt h a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d e ao fp u t t i n g t h em a t e r i a lf u n d a m e n t a lw i t hp u r p o s eo f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a n s f o r m si n t o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i d e ao f p u t t i n gt h eh u m a n i s mf u n d a m e n t a lw i t hp u r p o s eo f h u m a n ,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o ft h i sa r t i c l ei l l u s t r a t e dt h em e a n i n ga n ds i g n i f i c a t i o no fm a r x s 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t h e o r y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dt h eh i s t o r i c a lp h a s eo f w e s t e r nd e v e l o p m e n ti d e aa n dt h ea d v a n c e m e n tm e a n i n g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d e ao f p u t t i n gt h eh u m a n i s mf u n d a m e n t a l i nt h e t h i r d c h a p t e r , p r o f o u n dm e a n i n g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i d e ao fp u t t i n gt h eh u m a n i s mf u n d a m e n t a la n dd e e p s e a t e dv a l u e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w e r ed r e d g e du pa d e q u a t e l yi nt h e o r y ,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d e ao fp u t t i n g t h eh u m a n i s mf u n d a m e n t a lw a sc o m p a r e dw i t hm a r x s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o r y , s o , c o m p a r i n gw i t hm a r x s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o r y , t h e t i m e s m e a n i n g o f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i d e ao fp u t t i n gt h eh u m a n i s mf u n d a m e n t a lw a sg i v e np r o m i n e n c et o i n t h ef o u r t he h a p t e r ,b y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w i t ht h ep r a c t i c eo fc h i n e s e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a n d u s i n gb a s i cv i e w p o i n to fm a r x s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o r yi nr e a l i t y , t h ep r o f o u n d m e a n i n ga n dr e a l i s t i cs i g n i f i c a t i o no fs c i e n t i f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i d e aa s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i d e ao f p u t t i n gt h eh u m a n i s mf u n d a m e n t a l ,w e r ed e m o n s t r a t e da d e q u a t e l y k e y w o r d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d e ao f p u t t i n gt h eh u m a n i s mf u n d a m e n t a l ;m a r x sh u m a n 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o r y ;t h ei d e ao fs c i e n t i f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独创性声明 独创- 胜声明 虢张铂一飙刎枷净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墨蕉扛盍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墨蕴堑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躲稍、导: 签字日期:姗乡月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签字日期: 电话: 邮编: 日 绪言 绪言 、论题的研究现状 发展哲学是一门新兴的哲学门类。发展观从物本向人本的转型以及人本发展 观的确立也成为理论界的共识。这种转型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价值取向和理论范式 的转换。理论界各抒己见,论述的角度和方法各不相同。比较独特和深刻的论述 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如杨信礼在发展哲学引论中,以马克思的历史 唯物主义作为研究社会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将实践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思维方式, 对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整合机制以及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价值尺度进行了论 证,其文章逻辑严密,视野开阔。 从哲学主体性的角度,如贺善侃在发展哲学研究纲领中,通过哲学主体 性思想的梳理研究,结合当下的社会转型期面临的问题,对于社会发展、人的发 展、文化发展、政治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发展的主体性前提的论证,并结合当 前国际和国内的实际形势对于主体性的功能进行了反思,进而也论证了科学发展 观作为发展改革观的意义。 从现代哲学的多维角度,如刘森林的发展哲学引论运用合理性理论透视 发展的意蕴,从“规律与机遇”、“必然与选择”、“自然性与主体性”、“理性与自 发性、非理性”等合理性理论的有关概念阐述发展的合理性问题,立意新颖,观 点深刻。丁立群教授在发展:在哲学人类学的视野内中,将发展观问题放在 哲学人类学的视域内,深刻论证客观主义发展观的困境,阐释了发展的元价值在 于人本的价值关系,视角独特,内涵丰富、论证严密。 由于关于发展哲学的论述较多,这三种分类尽管不能概括关于发展观问题的 全部成果,但就其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这种分类不是绝 对的,只是按其侧重点不同,很多理论都是相互交叉,互有涉猎。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本文论题的现实意义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2 0 世纪是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繁兴的世纪,发展也 是各国理论界争相讨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所实施的发展战 略都是由一种相对稳定的发展观决定的。纵观西方发展观的历史进程,从单纯以 经济增长为1 7 1 标的物本发展观向以人为中,i 5 的人本发展观转变是一个不可逆的趋 势。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是理论的结晶、时代的精华,尤其在人本发展观成为当 下世界范围内主流发展观的趋势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人本发展 观研究放在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视域内,对于理清西方发展观的历史及其论证 发展观的深层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具 体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教i 7 1 l ,提出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 指导意义的发展理论。十七大报告也提出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明确指 示。运用马克恩人的发展理论的观点,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放在世界发展观 的总体发展趋势下,对于科学发展观研究的进步深入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章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 第一章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 第一节马克思之前人的发展理论的缺陷 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从古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人 的发展的理论得到了不断的扩充和深化。作为人的发展手段和途径的教育和劳动, 也得到了思想家们的关注,但是总体上他们的理论都摆脱不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具有很大的理论缺陷。 一、马克思之前人的发展理论的特征 关于人的发展的探索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哲学主题。早在古希腊哲学时期西方 社会就创立了关注人,尤其是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和尊重人的价值的文化传统。普 罗泰格拉首先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指出人的存在决定了万物的存在,丌辟了 古希腊哲学重视人的传统。柏拉图认为要实现他的“理想国”就必须依靠教育, 教育培养出来的“理想国”的公民必须是身心协调发展的人。亚里士多德则认为, 一个受教育的人不仅理性要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人的身体、道德和智慧都要和 谐发展。可以说整个古希腊思想史开创了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传统,这种关注人的 哲学理念也影响了整个西方思想史。 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学者主张以人的权威代替神的权威,强调张扬人的 个性,对于人的价值和人的世俗生活的意义等不同方面给予了深入关注。他们继 承了古希腊哲学重教传统,认为教育是实现个人完美化的主要途径。人得到充分 培养和教育对人潜在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1 7 、1 8 世纪的启蒙运动让人的理性之 光照耀整个西方。启蒙学者从人的自然权利出发高扬人的理性和人的个性自由, 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并要求人在政治上的平等。霍布斯认为,人人都享有 生存权,并且人人都是平等的,他提出“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 等”国,说明了人的生存与进步也是平等的。 英 霍布斯利维坦 m 黎思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5 年第7 2 页 - 3 一 黑兹江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思想来源和批判对象,对于马克 思人的发展理论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典型代表, 圣西门运用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试图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组织系统,让每一名成员 都能够各尽所能、各显所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德国古典哲学家为人的发展理论的深入挖掘做出了贡献。康德在哲学领域发 动了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他明确提出了“人为自然界立法”的著名命题。 此外,康德提出“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论断。他说:“在目的秩序里,人( 以及 每一个理性存在者) 就是目的本身,办即他决不能为任何人( 甚至上帝) 单单用 作手段,若非在这种情形下他自身同时就是目的”回。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运用精神 哲学规定了人的本质,认为人是绝对精神自由自觉的呈现。劳动是绝对精神活动 的展开。作为普遍满足人需要的生产活动的劳动是人本质的展开。它使人获得全 面的发展。此外,他也明确地指出:“社会和国家的目的在于使一切人类的潜能以 及一切个人的能力在一切方面和一切方向都可以得到发展和表现”o 。 二、评价 古希腊时期探讨人的发展理论还停留在朴素的理想主义阶段。文艺复兴时期, 人的本质被总结为人的自然欲望,把人的发展简单的看作人自然欲望的满足,具 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启蒙运动时期,受到当时机械唯物主义影响。对于人的 发展问题的认识具有直观性和机械性的特点,人的能动性受到忽略。空想社会主 义时期,由于人的本质问题研究不足,缺乏对未来社会特征的研究,找不到实现 人发展的j 下确途径和方法,因此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成为美丽的鸟托邦。德国 古典哲学时期,因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不够,使得其思想只停留在理论的研究 论证上,缺乏现实基础和意义。 总之,马克思之前人的发展理论不懂得实践的地位和作用,脱离实践谈论抽 象的人,也不懂得社会与人的统一性。不仅脱离社会的发展而且脱离具体的生产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蝴北京:商务目j 书馆2 0 0 0 年,第1 4 4 页 黑格尔美学第l 卷 蝴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第5 9 页 4 - 第一章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 力而空谈人的发展,因而不能够正确把握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更无法付诸实践, 具有很大的空想性和虚伪性。因此,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批判继承了前人思 想的精髓,深刻全面的阐发了人的发展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理论价值。 第二节实践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在毕生的理论研究和革命经历中,对人的问题的关注是他理论和实践 活动的主要线索与核心。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思想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奴役下的 人的畸形发展、片面发展和不平等发展现象提出的。人的发展理论贯穿于马克思 的三大理论,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 以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是物对人的统治,人仅仅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手 段成为金钱资本的奴隶。这样的社会是不能使人获得真正全面的发展的,所以 马克思希望通过人的发展理论建立一个以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为基本 原则的新社会。 一、实践的意义 马克思的实践观标志着马克思同一切旧唯物主义者和一切唯心主义者划清了 界线。在本体论意义上,作为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实践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现实基 础,同时也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以前人的发展理论的根本缺陷就是 不懂得实践的意义,更不懂得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人,而在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 中,实践处于基础地位。 传统哲学中,无论是旧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以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来 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并试图寻求一种终极存在作为万物的本原,并以此解释人 与世界的关系。旧唯物主义将世界还原为自然物质无视人与动物,精神与物质 的区别,从而否定了人的主观创造性。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虽然将哲学从天 上拉回人间,从自然转向了人,但他也只能从直观化和客体化的形式去理解人。 马克思也这样评价费尔巴哈说;“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黑龙江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唯心的传统理性主义一般将理性作为世界的本体,人的主体的能动性也被抽象化 了,在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看来绝对精神是变化发展的主体和目的,人只能作 为绝对精神实现自己的手段,这同样抹煞了人能动的创造性,脱离了人的实践活 动。在这种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下谈人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思运用实践改变了传统哲学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人与物、主体 和客体、能动性和客观性的统一。马克思认为实践就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他说: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 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 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实践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体现了人与物、主体与客体的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实践现实的人的生成 ( 一) 关于人的本质 人的发展必须先从认识人的本质入手,即对“人是什么”的回答。马克思在 实践的基础上,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表达了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一是从人的类本质 的角度,就是将人作为整体和人之外的其他生物做以区别。他提出:“一个种的全 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 活动” 。所谓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指人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活动,主体按 照自身的需要、价值取向以及对于客体规律性的认识,而进行的感性物质活动。 这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就是劳动。在马克思看来,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类本质就是 劳动。劳动作为实践活动是人类积极的创造性活动,也是人类追求自由和发展本 性的现实确证。 除此之外,马克思从人的现实本质出发,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 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对于人的现实 马克思恩格斯拿集第3 卷 m 北京:人民版社 9 6 0 年,第3 页, 马克思思格斯令集第3 卷 m 北京:人民 l 版杜1 9 6 0 年,第3 页 马克思恩格斯争集第4 2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礼1 9 7 9 年,第5 6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第6 0 页 - 6 一 第一章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 本质的提出是建立在批判费尔巴哈将人的本质绝对化和凝固化的基础之上对于人 的本质问题的重新反思。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是抽象的和客体化的,而马克思 认为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人的现实本质是在社会实践的 基础上逐渐生成的,所以它不是凝固的而是动态的。 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虽然是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理论,但二者并不矛盾。 人的类本质和现实本质都是从实践出发,最后又统一于实践。实践实现了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的内在统一。在实践的前提下,人的劳动是人一切社会关系及其总 和的前提。没有人的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社会关系就不可能产生和发展。同样, 人的历史是人实践的历史,人是在不断改造外部世界的实践中不断改变发展自身 的。实践的人构成了社会,人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实践中产生的关系。可见,人 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不仅把人与动物区别丌来,而且把人与人区别开来。所以, 劳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人的本质分别表现为人的主动性和受动性,人的本质 统一于人的实践。 ( 二) 现实的人的生成 马克思通过将实践看做人的本质的确证,从而也使得抽象的人变为了现实的 人。马克思宣称:“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 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后一 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 看作他们的意识。这种观察方法并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而且 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 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的发展过程中的人。”o 现实的人就是活生生的现实的处在一定历史阶段和社会关 系中的具体的人。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就是以现实的人为起点,认为人的发展就 是人的本质的展开过程,人的发展就是在人对人本质的占有中实现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第7 3 页 -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实践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 ( 一) 人的发展的途径物质生产实践 实践作为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方式,是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实践有很多种表 现形式,作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早的实践活动。 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处于基础地位,也是人发展的主 要途径。 一方面,物质实践活动是人的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能 力分为先天和后天,人的先天能力差别并不大,可人们可以通过物质生产实践改 造人的后天能力。人的能力主要包括脑力和体力。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给每个 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o 另一方面,物 质生产实践使人的社会关系得到了发展。人的社会关系作为人的现实本质,是人 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生产实践不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体现了人与人的 关系。人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的物质关系,这种关系一经产生就是客观的 存在着的,所以人的社会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是建立在人的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的。 ( 二) 人的发展的途径交往 交往也是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自从有了人的社会也就有了社会交往,交往 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方式。交往满足了人的本质 需要,是人现实的存在方式,同时也是人的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首先,交往促成了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交往使个人活动的空间得到了大大的扩展,使个人真正融 入到了类之中,在个人和类之问建立了更加紧密的普遍的相互依赖关系。在社会 交往中,人与人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人的社会关系。其次,社会交 往提高了人的生产能力。单个人的生产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人们通过交往结成了 一个有机整体,个人通过与他人沟通联系使生产能力得到了相互促进。第三,社 会交往也使得人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人的个性指人类个体的独特性。交往为每个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0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第3 1 8 页 8 第一章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 人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人们在交往中拥有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 三) 人的发展的途径教育 马克思十分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认为教育是培养人和发展人的基 本手段。正如他所说:“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 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o 古代的思想家也都十分重视 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更有甚者将教育作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启蒙运动的 思想家受到机械决定论的影响认为环境决定人,提出教育是万能的。其实,教育 来源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受着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影响和制约。人的教育随着 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而进步提高。人们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并提高了人的 整体素质,建立了独立的人格。因此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对于人的发展理论的研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规律的研 究,在探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时,往往忽视人的发展,认为人的发展包含在社 会发展之中。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实践去理解社会,认为社会是人通过物 质实践创造的结果,并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对待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将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实现了二者的内在统一。 一、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与目的 马克思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国,人是社会的 主体,是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人的 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前提,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社 会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不可能存在脱离人的、外在于人的社会。马克思指出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 马克思愍格斯令集第1 6 卷 岫北京:人民出版社 9 6 4 年,第2 1 7 页 马克思恩格颠全集。第2 卷劬北京:人民出舨杜1 9 5 7 年,第1 1 8 贞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 卷【枷北京:人民 | j 版社1 9 9 5 年第2 4 更 9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就是将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社会历史如果将人排除在外就什 么都不是,“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 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o 马克思还强调人是社会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社会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 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人的发展构成了衡量社会发展的 价值尺度。所以,在评价社会进步和发展水平时,就不能用某种超越于人之外的 东西作为尺度,而必须从人自身出发来衡量社会进步。 二、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 人的现实本质说明现实的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和发展着的人。只 有在社会中,人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人 的发展受到当时各种社会环境的制约。 马克思认为,“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 的生产”o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 的生产方式对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人生活在特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下, 人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一定历史条件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制约。因此反映社 会发展状况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影响着人的发 展。也正如马克思所浇,一定历史时期上的人“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 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 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 境为新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他们也预先规定新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 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 三、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统一 由此可见,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缺一不可,相互促进,彼此制约。这种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 | ;版社1 9 5 7 年,第1 1 8 页 马克思总格斯选集第2 卷 m 北京:人民m 版社1 9 9 5 年,第3 贞 马克崽恩格斯选集第1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祉1 9 9 5 年,第4 3 页 第一章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 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人与社会发展的动态关系,同时也构成了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深刻内涵。马克思认为社会并非一个抽象的实体,而是由 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一种动态关系体系,离开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本不可能有 社会的存在。同样社会与个人不是相互对立的抽象两极。社会不过是处于社会关 系中的人本身,人在现实上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二者在实质上具有内在同 一性。一方面,社会由人组成,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的辨证运动不过 是人的历史活动而已,社会的发展以人为中心和目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整个 社会的发展,个人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人的发展也就没有了基础和条件。人的 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个双向同步的辩证运动过程,人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造着 自己。 第四节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的目标 如前所述,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起来,这也集中 在他的三阶段理论。在1 8 5 7 - - 1 8 5 8 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文明社会以来 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作了经典的论述:“人的依赖关系( 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 , 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 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 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 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 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因此,家 长制的,古代的( 以及封建的) 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 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o 可见,马克思在历史发展 的基础上考察人的发展,将人类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的前资本主 义社会、“物的依赖关系”的资本主义社会、“自由个性”的共产主义社会。三个 阶段分别对应的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原始全面的人的发展、片面的人的发展、 全面而自由的人的发展。可见,人的全面发展是过程与结果的辩证统一,是对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6 卷上册 町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第1 0 4 页 - l l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物为依赖的人的片面发展的扬弃。人的发展就是一个从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 从不甚全面走向较为全面的历史过程。 作为人的发展的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人的劳动 能力的全面发展。劳动使人在改造世冕的同时发展了自身,所以说人的劳动的解 放就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第二层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生存在一定的 社会关系中,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交流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马克思指出,个 人的发展也取决于其他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驭决于人全面的社会关系。第三 层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是人发展的高层次需要,也是人的全面 发展的本质内容。人只有在独立、自主、自由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时候才能够实 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发展理的历史进程 第二章发展观的历史进程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视域透析西方发展观的历 史进程,可以看出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物本发展观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发 展观转变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第一节发展观与人本发展观 发展观在发展哲学的范畴下,就是人们对于发展问题的根本观点,主要体现 在发展的内在本质、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动因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与根本看法。 就一般意义而言,“所谓社会发展,是指社会有机体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表 现出来的合乎人们主观目的和自主需要的,从而有着特定方向和一定规律的一种 运动变化形式。”。发展观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不同发展观决定社会发展的不同 形式。 社会发展观是关于社会发展形态的理念。它决定着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今后 所走的发展道路。从时间上来看,社会发展观是伴随着现代化理论的发展而产生 的,具体说来,它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社 会发展理论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二战以来,不仅以包括哲学、心理 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依托的各种学派的发展理论纷纷出现,而且发展经 济学、发展政治学、发展战略学、未来学、生态学等一大批独立的新学科也相继 出现。这些发展理论和观念,对于各个国家的政策制定以及政府决策者与普通民 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以来,西方各国发展实践经验及其历史教训已经让我 们清晰的认识到发展观的一个基本问题和线索,就是人与物的在发展中的关系问 题。按照人与物的关系总体上社会发展观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物”为 中心、为主宰,以追求物质利益和经济增长为根本目的,把人当成物来看待的见 邱耕田发展观的变革【j 江海学刊1 9 9 9 ( 5 ) 第8 6 页 - 1 3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物不见人的发展观。这种传统的发展观其特征就是对于人的缺失与忽略。另一类 是以人为中心、为目的,认为社会发展是依赖人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人既是 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它也体现了发展的深层涵义和发展的价值性。在 不同的社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两种相对立的发展 观。 这里的“物本”与“人本”并不是在本体论的范畴下的相对概念,两是在社 会发展观的范畴下,体现了实践的方向,具有价值论的意义。具体说来,传统意 义上的“人本”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或“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而与传统 意义上的“人本”不同,人本发展观中的“人本”是指,在叛的历史条件下,从 发展观的范畴出发,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同时“人本” 也是关于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一种价值选择和判断, 这里的“人本”回答的则是“如何改造世界”的翘题。总之,前者是一种世界观, 而后者则是一种价值观。 这种人本发展观是在批判西方社会对于物本发展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 它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发展观,丽是一种总体性的发展观,人本发展观是在以追 求经济增长为目的的发展观向以人为中心、为目的的发展观的转向过程中形成的, 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总体性的发展观的概括。按照时间唯度, 它是指2 0 世纪7 0 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的总体的发展蕊,主要以佩鲁的新发展观 的问世为标志。七十年代后,在对于以往传统的物本发展观的批判基础上,西方 社会相对于物本发展观的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发展观被总称为人本发展观。那么 就其入本性上西方社会的入本发震观与中国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共同进入 了一个理论视域。 第二节物本发展观的历史进程和实践危机 一、物本发展观的历史进程 物本发展观主要体现在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主要目 第二章发展观的历史进程 的的发展观,其公式为“发展= 经济增长”。这种物本发展观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 历史进程在发展理论上的反映,被广泛的应用于世界各国,是世界经济政治的产 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8 、1 9 世纪,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西方各国工业革命风起云涌,以蒸汽 机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英国产业革命象征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随后工业革命的 成果得到德国、法国、俄国、美国等西方各国的进一步深化,各国生产力得到了 飞速发展。西方各国对外则采取侵略扩张的殖民政策以满足发展过程中同益增长 的物质资料的需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资产阶级在它不 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 多,还要大。”。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变革推动了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大转 变,同时也呼唤与当时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发展理论的兴起。 这种物本发展观发端于资本主义早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第一位发展经济学 家英国的亚当斯密在1 7 7 6 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将发展等同为国民财富的增 长,并认为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就意味着国家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他倡导市场 的自我调节,主张减少政府对于经济的管理。这种研究和分析国民财富增长的条 件和影响财富增长原因的经济理论实际上导致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 观。其后新古典学派继承并深化了斯密的经济理论,不仅将“人”假设为经济, 而且还把这种人假设为没有个性的且仅能对市场价格作出机械反应的机器人。这 种理论把超越时空并机械运行着的经济发展看作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没有联系的 孤立的运动。这种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理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西方国家的发展 道路和模式。 上世纪初期,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各国在遭受经济萧条的巨大 打击的同时,古典经济学理论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凯恩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宏 观经济学理论,主张国家要加强对市场的干预和控制。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 通论中提出国家应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而且必须通过增加需求来促进经济 增长,可见在他看来发展仍然意味着是经济的扩张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第2 5 6 页 - 1 5 一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阶段,各国在遭受了 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的前提下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如何实现发展与进步成为这一 时期所有国家的共同任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资本主义国 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都是他们的主要发展目标。单纯以追求经济的增 长和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为目的的物本发展观,支配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 领域。这一时期关于发展的经济学著作也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经济增长这个中心, 这些发展经济学著作普遍研究资本的积累对于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性,认为发展 仍然是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他们的发展观具有明显的经济学倾向,基本上属于 数据、图表、定量分析和数学公式的经济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认为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是衡量发展的 重要标准,并在其经济增长理论中提出第一个二元经济模型,他认为在整个 经济中以储蓄和投资作为手段、使得农业产业和工业产业的比重发生变化,这种 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就是所谓的发展:而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在经济增长 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经济成长阶段论”,他强调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经 济的增长量来衡量的,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缪尔达尔运用“累积性的循环”理 论来强调不发达国家由于人均收入少、储蓄少、投资少、劳动生产率低等等经济 原因,所以才会贫穷落后,因而,解决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方法就是优先发展 经济,增加经济积累。 二、物本发展观的实践危机 物本发展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 用,但是与此同时它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造成了很多深层危机。随着人类 实践的不断发展,物本发展观的缺陷和弊端逐渐显露,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严重制约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首先,它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与对立。这种物本发展观是以国民生产 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数量增长为目标,注重经济和财富的增长,把自然界只当成无 偿的消费对象,这就造成了地球上非再生资源无节制的被开采,从而形成资源短 第二章发展观的历史进程 缺、环境恶化及生态失衡等关系到人类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 其次,它造成了人与人关系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以这种发展观为主 导的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关系时说这种发展观“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的 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在没有别的联系了。”这种发展观使 得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成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驱动下, 金钱成为人与人之问交往的准则,人被异化了,同其本质相分离。 第三,它导致了人自身精神的断裂。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人的物质生活 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被忽视,物质财富成为人们追 求的唯一目标,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被遗弃。这造成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享 乐主义的泛滥,在这些错误思潮下人们的生活方向和目标变得迷茫,导致人自身 在道德文化观念上的断裂。 总之,见物不见人的物本发展观在实践上引起了各种问题和矛盾,促使人们 对这种发展观进行反思,从而促成了以人为中心的、以人的发展为本质、动力和 最终目的的人本发展观的产生。 第三节新的发展观发展观的人本转向 1 9 世纪7 0 年代以后,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产业革命加速发展,产业结构也进行 了重大调整,整个西方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发展理论的研究同样进 入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纵观世界发展理论的研究趋势,出现了从经济研究向社 会研究的转变,由无限发展向有限发展的转变,由单一发展向综合发展的转变, 最重要的是这种转变都包含了物本发展观向人本发展观转变的趋势。其中比较重 要的发展理论包括罗马俱乐部的有限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佩鲁的以人为中心 的综合发展观以及上世纪9 0 年代后的发展观。 一、罗马俱乐部和可持续发展 “罗马俱乐部”是1 9 6 8 年4 月由意大利著名实业家、经济学家奥需利奥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杜1 9 9 5 年,第2 7 5 页 - 1 7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西( a u r e l i op e c e e i ) 与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金( a l e x a n d e r k i n g ) 发起,在罗马成立的 一个专门研究世界未来学的学术机构。罗马俱乐部的成员针对当今世界全球化过 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对于世界未来的科学预测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 方案,对于人类发展作出评估和预测并给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这些研究报告中,影响最大的是由意大利人米都斯教授主持撰写的增长的 极限。此书,从“人类困境”出发,从人口、粮食生产、工业经济、不可再生资 源以及环境污染等五个方面透视人类面临的问题和危机,并指出“如果世界人口、 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以及资源消耗按现在的增长趋势继续下去,这个星球上 增长的极限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 当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这种增长极限理论虽然是典型的悲观主义发展理 论,不过它提出的意义却在于将以往片面的物本发展观的弊病昭示于人,让人们 了解以无限制牺牲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的物本发展观是不可取的,发 展应该是有限度的。这正如罗马俱乐部主席佩奇说“任何进步( 不论是科学进步还 是其他) ,如果不同时使道德、社会或政治也取得进步,即就毫无价值可言。” 这 种增长的极限理论就是要建立一种有限的发展观,它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 与人关系的深刻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