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浙江官书局研究.pdf_第1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浙江官书局研究.pdf_第2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浙江官书局研究.pdf_第3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浙江官书局研究.pdf_第4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浙江官书局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浙江官书局是清末官书局兴起之时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刻书机构,在其短暂的 刻书活动中刊印了大量物美价廉的书籍。作为官书局的一个代表,浙江官书局在 保护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推动和促进了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在中 国的传播和发展。虽然关于清末官书局的整体性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是有关地 方官书局的个案研究尚有待深入发掘,浙江官书局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对浙江官 书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设局和并入浙江图书馆日期的争论,还有些研究探讨 了书局所刻书籍的种类和数量,但是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试图通过史 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浙江官书局的设立与合并、刻书种类数量和特色以及其 历史地位和影响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浙江官书局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 的研究。最后通过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考证出比较详细的浙江官书局刊刻图书的 版本目录,使研究者对浙江官书局所刻书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组成。 引言部分:论述浙江官书局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本文的选题意义。 正文为论文的主体部分,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浙江官书局的创置与终结。浙江官书局作为晚清五大官书局之一,其创 办是有着深层社会原因的,同时其创办过程和终结过程也很有研究意义。 二、浙江官书局刻书的特色及数量。关于官书局刻书的特色,本文主要从形 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论证;刻书种类数量一直是浙江官书局研究的 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了统计刻书种类和数量的建议标准,并进行了新的统 计,得到了1 7 5 种之说。 三、浙江官书局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浙江官书局虽然存在的时间比较短 暂,但是其历史作用是明显和巨大的。浙江官书局为中国近代文化事业做出重要 贡献,特别是在文化传承和保护中的贡献。 四、浙江官书局刻印书目、用纸、板材、版式一览表。此部分通过图表的方 式,对浙江官书局所刻书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证和梳理。在图表中列出了浙江 官书局刻书的详细书目,以及所刊书籍的用纸和版式,另外对刻书所用的板材也 进行了统计。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补充相关内容。 关键词:清末浙江官书局刻书 i l a b s t r a c t z h e j i a n go f f i c i a lp r e s si so n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t h ee n g r a v e d b o o ki n s t i t u t i o n s w h e nt h eo f f i c i a lp r e s s e sa r er i s i n g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 i nw h i c ha l a r g en u m b e r o fi n e x p e n s i v eb o o k so fh i g hq u a l i t yp u b l i s h e di nas h o r th i s t o r y o nb e h a l fo ft h e o f f i c i a lp r e s s e s ,w h i l ep r o t e c t i n ga n dd i s s e m i n a t i n g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z h e j i a n g o f f i c i a l p r e s sa l s op r o m o t e sa n ds p r e a d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w e s t e r na d v a n c e d t h o u g h t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i nc h i n a a l t h o u g ht h ew h o l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o f f i c i a l p r e s s e s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i si n t e n s i v e ,t h ed i s t i n c t i v el o c a lo f f i c i a lp r e s s e s h a v e n tb e e ns t u d i e dd e e p l y i np a r t i c u l a r , t h e r ea r ef e ww h os t u d i e st h em o s t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z h e j i a n go f f i c i a lp r e s s a tp r e s e n t ,t h es t u d yo fz h e j i a n go f f i c i a lp r e s s m a i n l yf o c u s e so nt h ed e b a t eo nt h ed a t ew h e ni tw a ss e tu pa n dw h e ni tw a sm e r g e d i n t oz h e j i a n gl i b r a r y s o m es t u d yd i s c u s s e st h ec a t e g o r i e sa n dt h en u m b e ro ft h e b o o k sw h i c hw e r ee n g r a v e di nt h i sp r e s s h o w e v e r , t h e r ei sn oc o n v i n c i n gc o n c l u s i o n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a n d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f i n d i n g s ,t h i st h e s i sa t t e m p t s t oe x p l o r eo nz h e j i a n go f f i c i a lp r e s sf r o mt h r e em a i na s p e c t s :i t s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a n d m e r g i n g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a t e g o r i e sa n dn u m b e r so fe n g r a v e db o o k s ,a n di t s h i s t o r i c a lp o s i t i o na n di n f l u e n c e ,i no r d e rt oh a v e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k n o w l e d g eo f z h e j i a n go f f i c i a lp r e s s f i n a l l y , t h r o u g hs o r t i n go u ta n da n a l y z i n gt h er e l e v a n tr e s e a r c h , am o r ed e t a i l e dl i s to fb o o k se n g r a v e db yz h e j i a n go f f i c i a lp r e s sa r ep r e s e n t e ds o 嬲t o f a c i l i t a t et h e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i nt h ef u t u r e t h i s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b o d y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i n t r o d u c t i o nd i s c u s s e st h es t a t u sq u os t u d yo fz h e j i a n go f f i c i a lp r e s sa n dp u t s f o r w a r d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t o p i c t h eb o d y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 t h ef h - s tp a r ti sd e v o t e dt os t u d yo i l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a n dt h ee n do fz h e j i a n g o f f i c i a lp r e s s a so n eo ft h ef i v eo f f i c i a lp r e s s e s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 z h e j i a n g i i i o f f i c i a lp r e s sw a sf o u n d e dw i t l lu n d e r l y i n gs o c i a lc a u s e s w h i l et h ep r o c e s so fb o t hi t s f o u n d a t i o na n d e n di so f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ot h es t u d y t h es e c o n dp a r tc e n t e r so ne x p l o r a t i o no ff e a t u r e sa n dn u m b e r so fe n g r a v e d b o o k so fz h e ji a n go f f i c i a lp r e s s a sf a ra sf e a t u r e so fe n g r a v e db o o k so fo f f i c i a lb o o k s , t h i st h e s i sa n a l y z ea n da r g u m e n tf r o mt w oa s p e c t s :f o r ma n dc o n t e n t t h et y p e sa n d n u m b e r so fe n g r a v e db o o k so fo f f i c i a lb o o k sh a v eb e e na ni m p o r t a n ta n dd i f f i c u l tp o i n t o nt h es t u d yo f z h e j i a n go f f i c i a lp r e s s ,w h i c hh a sb e e np r o b e di nt h i st h e s i s t h et l l i r dp a r ta t t e m p t st oa n a l y z et h e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t u sa n dr o l eo fz h e j i a n go f f i c i a l p r e s s t h o u g he x i s t i n gf o rar e l a t i v e l ys h o r tt i m e ,i tp l a y sa l le n o r m o u sh i s t o r i c a lr o l e z h e j i a n go f f i c i a lp r e s sh a sm a d ei m p o r t a n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t oc u l t u r a lu n d e r t a k i n g si n m o d e mc h i n a , e s p e c i a l l yt ot h e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p r o t e c t i o no fc u l t u r e t h ef o u r t hp a r tp r e s e n t st h et a b l eo fb i b l i o g r a p h y , p a p e r , p l a t e s ,a n dp l a t e t y p eo f e n g r a v e db o o k so fz h e j i a n go f f i c i a lp r e s s t h i sp a r t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sd i a g r a m s , p r o v i d i n gd e t a i l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o nt h eb i b l i o g r a p h y , p a p e r , a n dp l a t e t y p eo fb o o k s e n g r a v e db yz h e j i a n go f f i c i a lp r e s s b e s i d e s ,t h ep l a t e so fe n g r a v e db o o k sh a v eb e e n c o u n t e d c o n c l u s i o ns u m m a r i z e st h ew h o l et h e s i s k e yw o r d s :z h e j i a n go f f i c i a lp r e s s ;e n g r a v i n g ;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i v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奇勺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袁示了谢意5 ;也。j jj :。4 ”:瓢 ,、;j i :;一 毛,0 、蔓:;jj 。7 。二 学位审诗人学位论杰作者 釜名:= :二丞垒 、:;灿汛,一,;参,? ;、鬈:o 沁7 二芦毪 :爹_ 。,:i 菇麓穗i ? 2 0 旧f6 尼藿目 爹蠢、? 。、。、:尹;季蔫曼7 7 j :j 杉j :,j - :;+囊, 墨一;魏鬣:j 繁够主 磐;,锄,蔫 雾;:。;攀黪i :鹭z ,z,j ! 爹一;乏掣“:l 嚣 秀,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甩授权书雾 j 譬:,器曙| ? t 鬈筏囊! j j 。j ? 。:? j j _ f 。i j t , i 魄。j b 、j 、7 。甚k 毒一_ 。0 j ? ;j 。办,。j奄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硬士学位。作为学住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甩学往论交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阎。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n 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韵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塞童 2 0 卜年莎月多目 学位恻婿擞雌名:数叁 2 。j 衅莎月7 日 引言 清朝末年,时局动荡,战乱频仍,先后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由 于兵燹战乱,不仅使传统藏书业受到空前破坏,图书典籍大量散佚,而且时局的 动荡和战乱给中国的文化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尤其对中国文化重镇江浙地区的打 击更是严重,以致于作为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一书籍,大量散佚和焚毁 丢失。清朝统治者为“重兴文化 ,加强儒家传统思想的控制,便首先在书籍的 刊刻上着手。做为统治者阶层的各地方督抚响应政府号召,相继在各省设立官办 书局,大量刊印书籍,浙江官书局( 又称浙江书局) 便在此时也应运而生。 目前对浙江官书局研究尚未有专著,而且文章主要集中在8 0 年代末、9 0 年 代初,主要研究者是潘猛补、顾志兴二先生。 顾志兴先生写了浙江书局始末及其所刊书,另外与蒋德闲合著了浙江书 局始末及所刊书籍初探。浙江书局始末及其所刊书这篇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 分:第一、二部分是针对吴家驹先生的清末各省官书局考略一文中有关浙江 官书局开局日期和书局并入浙江图书馆日期的一个考证,顾先生对浙江官书局的 开局日期和并入浙江图书馆日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认为吴先生提出官书 局并入浙江图书馆的日期是错误的;第三部分是顾先生对浙江书局刊书数量的考 证,但是考证结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关于书局刊书的确实数字没有一个明确的 答案。浙江书局始末及所刊书籍初探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浙江宫书局始末, 作者主要针对浙江官书局开局日期和并入浙江图书馆的日期深入探讨,得出自己 的看法和结论;第二部分是浙江书局刊书考,在此部分作者主要针对浙江书局刊 书的数量做了深入研究并简单的列出了可以明确认定为书局刻书的目录。但是对 于浙江书局刻书数量和所刊书籍的具体数目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潘猛补先生的主要文章有浙江书局史实辨误、浙江书局史略、浙江官 书局刊书编年辑目。浙江书局史实辨误主要是针对顾志兴的浙江书局始末 1 及其所刊书籍一文中的浙江官书局并入浙江图书馆的同期和浙江官书局刊书数 量这两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尤其是最后附上浙江官书局在光绪十八 年的售书告示,其他文章都没有;浙江书局史略一文是篇介绍性的文章。这篇 文章概要性地介绍了浙江官书局的设立过程、人员组织结构及书局刊刻的部分有 价值书籍,文中还提出了书局在后期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浙江官书局刊书编 年辑目主要研究的是浙江官书局刻书书目。潘先生把浙江书局所刊印的书籍按 编年进行编目,但是这篇文章的最大不足之处在于,对所列书目的出处考证不足, 且文中所列书名和考证的刊刻时间有不少错误。 浙江图书馆老员工夏定域先生也写了一篇浙江官书局的文章浙江官书局史 料,夏先生通过此文介绍了有关书局在人员、校勘、刊书底本、书局运行等方面 的一些史料。这些史料为我们研究浙江书官局提供参考依据。 除了有上面这些专门研究浙江官书局的文章之外,还有些文章在研究其他官 书局的时候涉及了浙江官书局。邓文峰的晚清官书局研究,这篇博士论文研究 了俞樾在浙江官书局刊印( - - 十二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浙江书局刊刻 的二十二子做了研究,特别是其选用的底本和校勘的精细。柳爱群晚清官 书局刻书研究( 硕士论文) 一文,对浙江官书局的特色有所分析和介绍。吴瑞秀 古典文献研究辑刊清末各省官书局之研究,本书中有关浙江官书局研究的 最大特点就是对浙江书局与其他几个书局联合刊n - 十四史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吴家驹的清季各省官书局考略一文,涉及浙江官书局的内容主要是书局的设 置过程及刊刻情况。徐苏清代官书局漫谈一文涉及浙江书局和吴家驹的文章 比较相近,也是对浙江书局的历史做以简单介绍。梅宪华晚清官书局,孔毅清 代官书局刻书述略这两篇文章主要是对官书局的整体论述。在关于官书局的设 置状况、刻书特点、发行方式、机构设置等方面的论述过程中有些涉及到浙江官 书局的内容。 关于浙江官书局的研究成果较少,而且重复性研究比较多,在这些研究中主 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书局的成立年代和终结年代,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一 2 定的争论,争论的主要内容是确切的成立时间;第二是关于书局刻书种类数量这 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尚无定论j 作为晚清五大官书局之一的浙江官书局,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但对它的研究并不深入,特别是其成立和结束的时间仍然存在着争论,刊印书籍 的种类数量一直悬而未决,运营情况研究也不够明了。因此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是 十分有必要的。 一、浙江官书局的创置与终结 ( 一) 浙江官书局创置始末 1 官书局创办的背景 “官书局 是指晚清各地方出现的由地方政府设立的刻书机构。浙江官书局 是由浙江省政府设立的刻书机构,其创立是在晚清各地大办官书局的背景之下产 生的。晚清时期各地官书局的相继创立是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之下的产物。 清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严重,而且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最终爆 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1 8 5 1 - 1 8 6 4 ) ,前后长达1 4 年之久。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兵 燹战乱,使传统藏书业受到空前破坏,图书典籍大量散佚。尤其是给中国的重要 文化重镇江浙地区的打击更是严重,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战场就是集中在江 浙地区。除了因为战争导致大量典籍散佚外,太平天国统治区域内把孔孟诸子之 书视作“妖书 ,早期是禁止买卖、焚烧、销毁;后来设立删书衙门,对孔孟之书 大肆删改之后,才予以刊刻,给江南地区的书籍造成极大的毁坏。 经此战乱影响,江南地区的传统刻书与藏书业同以前相比,已不可同目而语。 “士子虽欲讲求,无书可读,而坊肆寥寥,断简残篇资难考究,无以嘉惠士林 , 从马新贻的奏折中可以看出,在浙江这个以往文化相对发达地区竟出现士子无书 y i 】马新贻:建复书院设局刊书以兴实学折,马端公奏议卷五,台湾:文海出版社,1 9 7 8 年。 3 可买无书可读的现象,除了浙江外,湖北、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也出现了此种 现象。李鸿章在设局刊书折中称:“惟楚省三次失陷,遭乱最深,士族藏书散 亡殆尽,各处书版全毁,坊肆无从够求。” 在连续不断的战乱影响下,清代传统图书典藏出版事业遭受到极大摧残。“时 值发、捻、回各逆滋扰半天下,版籍多毁于火,书价大昂,藏书家密不示人,而 寒儒又苦于无书可读。 清代仍是重视传统儒家思想的朝代,而且其统治的思想 基础就是儒家思想,但是现在却出现了士子无书可读的现象。这在统治集团看来 是不可容忍的,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在快被平定时,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马新贻等人为首的一批地方官员,为了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往日文化,便以设局 刊书为己任,相继创办了一批官书局。这些书局刊刻经史典籍,并以低廉的价格 发售,以供士子诵习,重振传统文化。 各地方设局刊书,最早出现在以往文化最为发达但亦是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 最深的江南地区。浙江是清代书籍典藏、出版最为发达、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地 区,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损失颇为严重。浙江宁波天一阁是明代范钦所创置,到清 末藏书达七万卷,历经二百余年而无恙。然而同治元年( 1 8 6 2 ) ,太平军攻占宁波 后,天一阁未能幸免于难,在战乱中大量书籍毁失。马余颛记其藏书散佚云:“同 治元年,长发军之占领宁波也,阁中收藏,零乱可怜。鄞县南之奉化唐澳,旧有 还魂纸厂,专收破碎无用之故纸,转制粗糙之纸,以为市场包裹之用。离乱之时, 觊觎阁书者,即得书亦无所用其买卖,于是有议斤籍两,以故纸之价,市之于唐 澳纸厂者。” 正是由于书籍大量被毁,而以往的书坊在战争中又受到破坏,所以 造成书籍短缺,书价昂贵,士子特别是寒士更无书可读。故在太平天国运动被平 息之后,浙江巡抚马新贻看到金陵书局、江夏书局相继创置,便上奏朝廷,请求 设局刊书,“以兴文教”。 造成书籍短缺除了战争因素外,还有清朝自身的原因,即内府刻书的衰落。 。 清 李鸿章:设局刊书折,李文忠公集奏搞卷十五 盘国英:共读楼书目序,李希泌,张椒华,中国古代典藏与近代图书馆史料,第5 9 页。 白转引自陈登源:古今典籍聚散考,上海:上海书店,1 9 8 3 年,第2 3 6 贞。 4 自雕版印刷发明以来,中国历朝都很重视政府的刻书行为,清代也不例外,在初 期更是相当的重视。清代内府刻书,主要是武英殿刊书。书刊成之后,往往发交 各省督抚,令镂板印行,并准士子自行印刷,亦准坊肆翻刻发售,以广流传。例 如,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共一百三十四种,乾隆四十一年( 1 7 7 6 ) ,“颁发其书于 东南五省,敕所在镌勒通行,用广流布。一承录命开雕者,江南凡八种,江西凡 五十四种,福建凡一百二十三种,浙江凡三十九种,卷帙多寡不一,以福建为最 富,以浙江为最精。 因此,在清代前、中期,社会上书籍还是很丰富的,内府 刻书丰富,这是主要原因。但是到清朝嘉道以后,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社会矛 盾和经济矛盾不断激化,内忧外患随之而来,武英殿刻书事业也开始逐渐衰落。 道光、咸丰两朝,天下多故,稽古右文,万机无暇,同治一朝,大乱甫 定,天子冲龄,此事遂废,八年( 1 8 6 9 ) 下,武英殿灾,凡康熙二百年来之 藏书储板,一矩荡然武英殿灾,纂修协修之官犹在,写刻印装之工匠未 撤,而刊书之事,终同治一朝,阒然无闻,此为极袁时代矣。 据统计,顺治一朝武英殿刻书1 6 种,康熙朝5 6 种,雍正朝7 1 种,乾隆朝 1 5 6 种,嘉庆朝2 8 种,道光朝1 2 种,咸丰朝2 种,同治朝1 种。 从这组数据中, 可以发现自嘉庆朝之后,武英殿刻书数量急剧下降。这为以后士子无书可读的现 象,埋下了伏笔。 因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衰落,造成了清代后期中央政府刻书大量减少,特别 是武英殿刻书衰落迅速,导致社会上书籍印刷和发行数量随之减少。再加上战争 的破坏,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书籍大量被焚毁或散佚,造成了士子无书 可读的局面。面对这种局面,通过太平天国运动实力逐渐增强的地方督抚,就肩 负起重振文化的责任,纷纷开局刊书。 2 官书局设立时间考 。丁申:武林藏书录,j :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7 年1 2 月,第2 4 页 陶湘:清代殿版书始末记,转引自程千帆: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第1 8 6 、1 8 7 页。 柳爱群,晚清官书局刻书研究,第2 5 页。 咸丰十一年( 1 8 6 1 ) ,时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在浙江镇压太平军时,考虑到“乱 后书籍板片多无存者”,便在宁波“饬以此羡余刊刻四书五经 。左宗棠用的“羡 余是其在赈济灾民时,用钱款购买灾民在山中采挖的茶笋,并把茶笋再倒卖, 还归正款后所得的羡金。左宗棠在宁波所创置刻书机构称为浙江刻书处,也就是 浙江官书局的前身。同治三年( 1 8 6 4 ) 杭州收复后,左宗棠就“复于省中设局办 理,即以宁波工匠从事焉。左宗棠所创办的刻书处规模较小,即使迁到杭州之 后“刻书处中仅有鄞县的陈正伦、吴克文两位职员,刻工也只有十六人而已 。左 宗棠想把浙江刻书处扩充为官书局,但是不久调离杭州到湖北任职故此作罢。左 宗棠创设的浙江刻书处在其短暂的经历中,刊刻了十种书,其中咸丰十一年刊刻 读本五经四书共计九种,同治三年( 1 8 6 4 ) 刊刻康济录一书。后来,浙 江官书局就是在左氏创置的浙江官书处的基础之上成立的。官书局成立后,原浙 江刻书处刊刻的图书版片被一起并入。 至于浙江官书局正式设局刊书的时间,中国古籍印刷史说:“浙江书局是 浙江省布政使杨昌浚、按察使王凯泰二人为迎合曾氏,于同治三年呈准巡抚马新 贻设立的。 而洪焕春的浙江文献丛考和夏定域的浙江官书局史料却称 书局成立于同治四年( 1 8 6 5 ) 。另外浙江图书馆在以前的馆刊中也认为浙江书局创 置的年代是在同治四年,“官书局者,设于同治四年,校刊经史子集等书,今名印 行所也”。书局究竟创设于何时? 经过笔者考证认为:同治四年的说法是错误的, 书局正式成立应在同治六年( 1 8 6 7 ) 。 同治五年( 1 8 6 6 ) 浙江学使吴存义、布政使杨昌浚、按察使王凯泰一起向巡 抚马新贻建议成立官书局。马新贻同意并开始筹划设局刊书之事,并奏报朝廷。 马新贻于同治六年( 1 8 6 7 ) 十月十二日上奏朝廷建复书院设局刊书以兴实学折: “自应在省设局重刊,以兴文教。当经臣批饬迅速举办,即于四月二十六日开局。 o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三,台湾:文海出版社,1 9 7 5 年,第6 5 页。 。潘猛补:浙江书局史略,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 9 9 1 年第一期,第4 3 页。 【清 t 立e e :先考松生府君年谱第二,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1 7 2 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 版社,1 9 9 9 年,第1 8 4 页。 。本馆历来经过之情形,浙江图书馆报1 9 2 7 年第一卷第一期,第1 页。 6 从马新贻给朝廷的奏折中可以证明浙江官书局正式开局刊书的日期,应是同治六 年四月二十六日,即公元1 8 6 7 年5 月2 9 日。 浙江官书局开始设立在杭州小营巷报恩寺。后来随着业务发展,规模逐渐壮 大。光绪八年( 1 8 8 2 ) 移到中正巷三忠祠内,而报恩寺改为官书坊,成为印刷发 售书籍的场所。书局所刻版片就庋藏在三忠祠内,而校勘和办公人员就在祠边厅 园内工作。 浙江官书局的设立除了有督抚的主持,还得到了浙江本省乡绅文人的大力相 助。浙江当时著名的藏书家丁丙就是其中之一。同治六年浙江巡抚马新贻创办官 书局时,就是在丁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之下完成的。当时,马新贻公务繁忙,很 难事事躬亲,所以丁丙就主办了很多业务,“四月襄办书局 。“四月指的就是 同治六年四月。从这方面也可以证明浙江官书局是在同治六年四月才开始正式设 立并开始运营。 3 官书局并入浙江图书馆时间、原因考 浙江官书局创办于1 8 6 7 年,但是关于浙江官书局何时完成其历史使命,目前 有两种争论。一种说法是宣统元年( 1 9 0 9 ) ,另一种是民国元年( 1 9 1 2 ) 。第一种 说法是主流,占据着主要地位,学术界也普遍赞同。对于浙江官书局的消亡结果 大家的看法比较统一,都认为浙江官书局合并入浙江图书馆后更名为浙江图书馆 附设官书印售所即是浙江官书局的终结。产生两种观点的根源是对浙江官书局并 入浙江图书馆的日期产生争议所造成的。 认为浙江官书局消亡时间是1 9 0 9 年的根据是:1 9 0 9 年3 月浙江巡抚增韫上 奏奏创建浙江图书馆归并扩充折,奏折中称“将官书局、藏书楼并归扩充 , 朝廷批准后,当年四月拟具书局书楼归并图书馆行章程,将浙江官书局并入浙 。【清】马新贻:建复书院设局刊书以兴实学折,马端公奏议卷五,台湾:文海出版社,1 9 7 5 年。 。【清】丁立中:先考松生府君年谱第二,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1 7 2 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 版社,1 9 9 9 年,第1 8 4 页。 浙江巡抚增韫奏创建浙江图书馆归并扩充折,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一春秋至五四前后,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年1 月,第1 4 8 页。 7 江图书馆,改名为浙江图书馆附设官书印售所。 目前仅有顾志兴一人认为浙江官书局并入浙图的时间不是1 9 0 9 年,而应该是 民国元年,即1 9 1 2 年。顾先生认为虽然1 9 0 9 年增韫就上奏朝廷,要把浙江官书 局并入浙江图书馆,但这都是有名无实,因为:“增韫只是鉴于宣统元年学部奏定 预备立宪分年事宜,定各省图书馆于宣统二年一律开办,故而奏请改藏书楼、归 并官书局,扩为浙江图书馆,这只是适宜当时形势需要的官样文章。 顾先生还 举证两例认为浙江书局确实应该是在1 9 1 2 年并入浙图。第一个证据是毛春翔先生 的浙江省立图书馆藏书版记中关于儒林宗派的记载是宣统三年局刻,所 以顾先生认为宣统三年浙江书局仍以书局名义刊书。第二个证据是1 9 3 4 年三卷一 期的浙江图书馆的馆刊浙江图书馆刊封二所载的局版精刻国学要籍中有 这样的文字“本馆附设印行所之木印部( 另有铅印部) ,系由前浙江官书局改组而 成,迄今已有六十九年之历史。所梓书局,逾二百余种光复以来,改隶本 馆, 回0 顾先生认为文中“光复以来 应该是指1 9 1 2 年。潘猛补先生则认 为顾先生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顾先生的主要证据是毛春翔先生对馆藏儒林宗 派版片的记载。但事实也确实证明,毛先生记载是错误的,因为儒林宗派 原书其牌记明确刻有:“宣统三年春二月朔浙江图书馆刊本 的字样。顾先生的第 二个论据其实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按照封面的记载:“迄今已有六十九之历史”是 说官书局到1 9 3 4 年已有6 9 年历史,若这样推算那么官书局创置的年代应该在同 治四年( 1 8 6 5 ) ,这与官书局的准确创置年代相矛盾,更与顾先生自己的观点相矛 盾,顾先生本人就是极力证明官书局创办的时间是同治六年。他认为:“吴文据马 新贻建复书院设局刊书以兴实学折与丁申武林藏书录等论断浙江书局之 设应在同治六年是准确的”,“故所有材料足可证明浙江书局开局日为同治六年 ( 1 8 6 7 ) 四月。 所以说顾先生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笔者认为,浙江官书局并入浙江图书馆的时间应该是第一种看法,即应该是 。顾志兴:浙江书局始末及其所刊书,文献1 9 9 0 年第一期,第1 9 7 页。 联局版精刻国学要籍,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1 9 3 4 年第三卷第一期,封面二。 顾志兴:浙江书局始末及其所刊书,文献1 9 9 0 年第一期,第1 9 6 、1 9 7 页。 8 宣统元年1 9 0 9 年。浙江图书馆志有明确记载:“1 9 0 9 年( 宣统元年) 七月: 浙江图书馆成立。原浙江官书局改为浙江图书馆附设官书印售所( 后改称附设印 行所) 。”另外,作为浙江图书馆的最早一批的工作人员毛春翔,也在其浙江省 立图书馆藏书版记中提到:“宣统元年三月得准,四月实行,于是局隶于馆; 更名官书印售所直属于图书馆坐办,而仍设提调以司局事。 因此浙江官书局和 浙江藏书楼在1 9 0 9 年合并组成浙江图书馆,标志着浙江官书局退出了历史舞台。 浙江官书局被合并退出历史舞台有着复杂的原因,包括社会原因,自身的原 因两个方面。 第一:社会原因。 浙江官书局的衰落是在其他所有地方的官书局衰落背景下发生的,浙江官书 局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清朝末期,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社会激烈变迁, 当时的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 。图书出版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理应站在 社会前沿,反映时代主题,而官书局在图书出版结构上不能把握时代脉搏,仍然 是以刊印大量传统典籍为主,虽然也编译了部分国外的书籍,但是与时代发展相 差太远,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难免被一些私人出版团体所取代,被国人和 社会所遗忘。 这些社会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 1 ) 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学堂的建立。官书局当时设立的的一个主要原因 就是为广大士子印制传统书籍,以供士子科考。科举废除之后,特别是新式学堂 的建立,对传统书籍需求量就不是那么多了,导致官书局的作用减小,也就失去 了存在的意义。 ( 2 ) 新政的实施,精简政府机构,以及面对军饷紧缺时,很多地方官书局被 当做冗局所裁撤。 ( 3 ) 刊印新学书籍的书局相继建立,如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同时私营出版机构 的迅速崛起,如同文书局、鸿文书局等,这都造成晚清官书局生存空间的缩小。 浙江图书馆志,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年9 月,第2 页。 毛春翔:浙江省立图书馆藏书版记,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1 9 3 5 年6 月,第三卷3 期,第l 页。 9 第二:自身原因。 光绪十八年( 1 8 9 2 ) 前后,浙江官书局开始有衰落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就是 内部管理混乱。至于混乱的情况,时任浙江学政徐致祥曾有这样的如实描写: 省垣书局有似养济院,每月支领经费两千一百数十元,而校对有八十余 名之多,有从未到局者,有业已作官数年仍然支领者,有其人已故而其家隐 匿不报,照常支领,而冒名捏领诸弊,更不一而足,加以提调薪水及一切工 役等饮食,尚不在内。除各项开销外,仅余四百余元,以之刻书,不亦难乎。 中丞( 指当时浙江巡抚) 意欲整顿,查出前项情弊,扣去数名,然查不出者 与大人情面虚挂名者,依然滥测。现在停止,不再添补人数,掷节经费,为 刻书之资。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浙江书局的管理已经是混乱不堪。八十余 名编校之中,有从未到局者,有已经做官数年但依然领取薪水者,甚至有的已去 世居然仍挂名开薪者。虽然浙江巡抚进行了整顿,但效果依然不佳。此种局面造 成的后果就是管理混乱,闲员冗沉,冒领薪水,以致于最后能用于刻书的资金很 少。作为一个以刻书售书生存的部门,如果刻书经费都不能保证,那么离其衰落 消亡的时间也就不会长了。而且浙江书局所印书籍还主要以雕版为主,这就造成 所印书籍成本价格与那些铅印、石印书籍相比明显高出很多。正是在这种自身混 乱的情况下,浙江书局后期刊印书籍逐渐减少,质量逐渐下滑,最后不可避免的 被调整合并。 ( 二) 浙江官书局的运营 浙江官书局作为官办机构,在开设之初制定了详细的章程,并能够筹措充足 的经费,延聘本地著名学者和文人在书局任职编校书籍。所以在同治年间和光绪 早期影响甚大,所刻书籍数量众多,而且校雠精审、价格低廉、流传广泛。 国转引自夏定域:浙江官书局史料,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 9 8 0 年第2 期,第4 0 - 4 l 页。 l o 1 人员组织构成 浙江官书局在设立之初就制定了十二条章程,而且是由马新贻亲自制定的: “同治六年,抚浙使者马端敏公,加意文学,议有章程十二条”。在这十二 条章程中对人员设置及工作职能都有说明,除此之外还涉及经费以及对书籍雕印 的具体要求。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浙江书局的章程一直没有发现,其他官书局也制 定的有相应的章程,但是能完整存下来的章程目前只有江宁的江楚书局。因为各 地官书局的设立都是相互参照和模仿的,所以虽然浙江官书局的详细章程没有发 现,但是可以通过其他书局的人员构成和章程以及其他一些资料记载来推测浙江 书局的人员设置。 浙江官书局早期的主要人员构成是这样的: 设置总办二人,襄办一人,驻局提调一人,司事二人,总校四人,分校 八人,助校若干人、缮录二十人,刻匠一百一十人,印工二十人,司阍、杂 役各一人。 ( 1 ) 总办 总办是书局的主要领导者,负责书局的全面事务,主要就是督理局事。浙江 官书局的首任总办由杭州崇文书院山长薛时雨和紫阳书院山长孙衣言两人兼任。 “同治六年聘薛慰农观察时雨、孙琴西太仆衣言,首刊经史,兼及子集 。 浙江官书局作为官方性质的图书出版机构,而书院也是官方性质的教育机构,所 以聘请两位书院山长作为总办是很正常的。山长作为书院的最高领导者,在学术 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书院有时也自己开雕书籍,所以山长也具备雕印书籍的经 验。薛时雨和孙衣言两人担任总办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不久由于调任,两人离职。 关于两人的继任者,浙江地方官员产生了争议,“当时杭州大书院山长四人,而书 局总办却只有两名,由谁兼任总办难以平衡。于是决定由浙江学使来兼任总办, o 。丁申:武林藏书录,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7 年1 2 月,第2 9 页。 o 潘猛补:浙江书局史略,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 9 9 1 年第期,第4 3 页。 而改设坐办一员。”所以后来书局的总办就设为一人,而且不再由书院山长担任, 转由浙江学使来担任。 ( 2 ) 提调 在浙江官书局,提调的主要任务是辅佐总办处理各种局事。所谓各种局事, “举凡置备器具、雇募工匠、稽查功课及一切银钱度支事务,多派正、副提调坐 局办理,以期慎密。 提调也是两人,有正、副之分,其主要责任也就是负责书 局的正常事务运转。浙江官书局的首任提调是孙尚绂,后来盛康也曾担任提调一 职。 ( 3 ) 司事 司事的工作就是负责具体事务,日常办公的负责人。书局首任两名司事为朱 昌寿和黄立彬。 ( 4 ) 编校 编校是书局的主要业务人员,负责搜罗底本、校勘、作校勘记等关于书籍出 版的工作。编校人员有总校、分校、助校。书局首任总校四人是:高均儒、李慈 铭、谭献、张景祁,这四个人分别负责经、史、子、集的校勘业务。首任分校的 八人是:胡风锦、陆元鼎、陈豪、张预、汪鸣皋、王麟书、张鸣珂、沈景修,这 八个人分任各书的初校以及互相交换复校的工作。助校之职就是具体的校勘工作, 负责某部书的某些部分或者整部书的校勘工作。 浙江官书局相当重视书籍的校勘工作,在书局成立之初,马新贻就提出:“遴 选笃实绅士分司校勘,并先恭刊仍分饬在局绅员认真校刊 ,所以浙江书局 所选的编校都是当时浙江地区的著名学者文人。仅从谭锺麟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序言中,我们便可以窥见云集在浙江书局的名士有多少: 妙选局中高才生使预校雠之役,时则若杨编修文莹,戴编修兆春、沈吉 士善登、濮吉士子澄、潘中书鸿、严主事辰、姚主事敦复、谭主事日襄、黄 。潘猛补:浙江书局史略,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 9 9 1 年第一期,第4 4 页。 圆【清】丁它中:先考松生府君年谱第二,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丛刊第1 7 :2 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 版社,1 9 9 9 年,第1 8 4 页。 【清】马新贻:建复书院设局刊书以兴实学折,马端公奏议卷五,台湾:文海出版社 1 2 教谕以周、王训导诒寿、陈训导谟、徐训导锟、周训导善溥、冯举人一梅、 王拔贡崇鼎、张副贡大昌、倪廪生钟祥,皆两浙知名士也。 除上述人员外,还有李慈铭、俞樾、薛时雨、谭延献、汪康年、张鸣珂、施 补华、沈景修等,这些人都是饱学之士,在经、史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除这些 著名的学者参与主持之外,还有大量的助校之人。在浙江书局中后期,校勘人数 基本上达到高峰,原来的办公地点杭州小营巷报恩寺已经不能容纳下校勘办公之 人。所以,光绪八年( 1 8 8 2 ) 提调盛康为解决这个问题,“于听园筑屋宇以居校勘 之士”。圆由此可见当时浙江书局的繁盛程度。正是有大量的编校在一起,而且都 是饱学之士,所以书局学术氛围浓厚。书局的编校人员聚于一起校书,往往会就 一字得失,相互讨论,往复再三而后止。浙江书局的编校,可谓人才荟萃。施补 华在王眉叔遗诗序中称: 眉叔姓王氏,名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