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l i i ij lii l t tl ll li l lliil y 17 6 8 6 7 9 一、摘要 中文结构式摘要一1 英文结构式摘要3 二、英文缩略语4 三、论文 前言5刖舌5 资料与方法5 结果6 讨论7 结论8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9 五、参考文献l0 六、附录 综! 述一1l 致谢1 7 个人简介18 中文结构式摘要 h b v - d n a 复制状态与原发性肝癌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 r i m a r yh e p a t i cc a r c i n o m a ,p h c ) 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 病毒( h b vd n a ) 复制水平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1 、本文对2 0 0 8 年7 月2 0 0 9 年1 2 月问就诊于我院门诊,初次确诊,从 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p h c 患者,随机收集6 0 例,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 会推荐的诊断标准【5 】,病历全部来自辽宁地区,其中男性4 9 例( 占8 1 7 ) , 女性“例( 占1 8 3 ) ,男女之比为4 5 :1 ;年龄在3 3 岁 - 7 4 岁之间,平均年龄 5 5 4 岁 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l i s a 法检i 9 1 t j h b v 感染和h c v 感染,判断h b v 感 染标准:h b v1 1 1 1 清标志物h b s a g 、抗h b s 、h b e a g 、抗h b e 和抗一h b c ,即“二对 半”t 6 ,除抗一h b s # i - ,任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者即判断为h b v 感染;抗一h c v 抗体 阳性即为丙型肝炎病毒( h e p a t i t i scv i r u s ,h c v ) 感染。 3 、采用荧光定量聚链反应p c r 法,试剂为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 对h b v 感染者行h b v - d n a 定量检测,该试剂盒的最低检测水平为: 5 0 1 0 2 c o p i e s m l ,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1 0 1 0 3 5 0 1 0 7c o p i e s m l 。 结果 本研究随机收集p h c 6 0 例,其中h b v 感染者5 3 例( 占8 8 3 ) ;5 3 例合并 h b v 感染的p h c 患者血清h b v - d n a 阳性率9 0 6 ,h b v - d n a 水平介于10 2 1 0 4c o p i e s m l 者8 例( 构成比为1 5 1 ) ,) 1 0 4 c o p i e s m l 者4 0 例( 构成比7 5 5 ) 结论 h b v 慢性持续感染是p h c 发生的重要的始动因子,p h c 的发生与 h b v o d n a 活动性复制成正比例关系,对h b v 感染者监测d n a ,尽早行抗病毒治 疗是预防p h c 发生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h b v - d n a ;抗病毒治疗;预防; 2 英文结构式摘要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h b v - d n a r e p l i c a t i o na n d p h c o b j e c t i v e t oe x p l o r et h ee f f e c to fv i r a l ( h b v ) r e p l i c a t i o nl e v e lo nt h ep a t h o g e n e s i so f p r i m a r yh e p a t i cc a r c i n o m a ( p h c ) m e t h o d s 6 0c a s e s 、忻t hp h c ,w i t h o u ta n t i v i r u st r e a t m e n te v e r ,w e r es a m p l e dw h i c h d i a g n o s e df i r s t l yi no u t p a t i e n ts e r v i c ei nf i r s t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o fc h i n a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f r o ma p r i l2 0 0 8t od e c e m b e r2 0 0 9 h b v - ma n dd n a w e r ed e t e r m i n e db y b o t he l e s aa n dp c r r e s p e c t i v e l yi n6 0p a t i e n t sw i t hp h c r e s u l t s a m o n g t h e6 0p h cp a t i e n t s ,8 8 3 w e r eh b vi n f e c t i o n ,t h ep o s i t i v er a t eo f h b vd n aw a s8 0 6 i nw h i c h7 7 5 o fp a t i e n t s h b vd n aw a sh i g h e rt h a n10 4 c o p i e s m l ,a n d l5 1 w e r eb e t w e e n10 2a n d10 4 c o p i e s m l c o n c l u s i o n s i ti sc o n f i r m e dt h a th b vi n f e c t i o ni sam a j o rs t a r t i n gf a c t o rt op h c ,f u r t h e r m o r e , t h ep h co c c u r r e n c eh a st h ep r o p o r t i o nt oh b v d n ar e p l i c a t i o n ,g i v e na n t i h b v t h e r a p yt oh b vp a t i e n t st i m e l yc a nd e l a ya n dp r e v e n tp h ce f f e c t i v e l y k e y w o r d s p r i m a r yh e p a t i cc a r c i n o m a ;h b v - d n a ;c h b ;a n t i h b vt h e r a p y ; 3 英文缩略语 4 论文 h b v - d n a 复制状态与原发性肝癌关系 刖看 原发性肝癌( p r i m a r yh e p a t i cc a r c i n o m a ,p h c ) 简称肝癌,是发生肝实质细胞 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 肝癌约6 3 万例,死亡人数约6 0 万人,为癌症的第三号杀手。我国年发病人数约3 5 万,每年约有3 2 万人死于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占癌症中的第二位【l 】。肝癌高 发的形势严峻,其起病隐匿、病程短、恶性程度高、病情变化快、生存期短,治 疗方法不理想,因此有效的预防肝癌的发病显得尤为重要。肝癌的发病可能与多 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肯定。但乙型肝炎病毒 ( h e p a t i t i sbv i r u s ,h b v ) 感染作为p h c 的主要病因已被世界公认,估计全球 6 0 8 0 的p h c 由h b v 引起【2 1 。但乙肝病毒复制状态对p h c 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尚 少有报道本文对乙肝相关p h c 患者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清标志及 h b v - d n a ,旨在探讨肝癌与乙肝病毒复制状态之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1 、对象:本文对2 0 0 8 年7 月 - ,2 0 0 9 年1 2 月间就诊于我院门诊,初次确 诊,从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p h c 患者,随机收集6 0 例,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专 业委员会推荐的诊断标准【3 1 ,病历全部来自辽宁地区,其中男性4 9 例( 占8 1 7 ) , 女性1 1 例( 占1 8 - 3 ) ,男女之比为4 5 :1 ;年龄在3 3 岁 7 4 岁之间,平均年龄 5 5 4 岁。 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l i s a 法检澳d h b v 感染和h c v 感染,判断h b v 感 染标准:h b vi h 清标志物h b s a g 、抗- h b s 、h b e a g 、抗h b e 和抗一h b c ,即“二对 半”【4 】,除抗h b s p f ,任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者即判断为h b v 感染;抗h c v 抗体 阳性即为丙型肝炎病毒( h e p a t i t i s cv i r u s ,h c v ) 感染。 3 、采用荧光定量聚链反应p c r 法,试剂为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 5 对h b v 染者行h b v d n a 定量检测,该试剂盒的最低检测水平为:5 o 毒1 0 2 c o p i e s m l ,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1 0 1 0 3 5 0 1 0 7c o p i e s m l 。 结果;日木 本研究随机共收集p h c 6 0 例,其中单纯h b v 感染者者5 3 例( 占8 8 3 ) , 单纯h c v 感染者2 例( 3 8 ) ,h b v 和h c v 合并感染者1 例( 1 7 ) ,其他( 非 肝炎病毒感染者) 4 例( 6 7 ) ;合并肝硬化者5 2 例,其中4 5 例为h b v 感染 者( 占本组单纯合并h b v 感染的p h c 患者的8 4 9 ) ,2 例h c v 感染者,1 例 h b v 、h c v 合并感染者,4 例其他。我们主要对以下伴有单纯h b v 感染的5 3 例p h c 进行分析。 1 、p h c 与h b v 血清学检查 5 3 例p h c 患者,h b e a g 阳性3 9 例( 7 3 6 ) 和h b e a g 阴性1 4 例( 2 6 4 ) , 其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5 3 例p h c 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关系: 附注:d n a 阳性定义为d n a 水平1 0 2 e o p i e s m l ( 即:1 0 2 1 0 4 组+ 1 0 4 组) 2 、p h c 与d n a 检测 5 3 例p h c 患者,其中d n a 阳性4 8 例( 9 0 6 ) ,d n a 阴性5 例( 9 4 ) , 结果见表1 3 、p h c 与d n a 复制状态 5 3 例p h c 患者按其d n a 不同载量,计算其p h c 构成比,伴有h b v 感染 的5 3 例p h c 患者h b v - d n a 复制状态构成比见图1 6 9 4 0 1 0 2c o p i e s m l 一1 0 2 - 1 0 4c o p i e s l l l d 1 0 4 c o p i e s m l 5 1 0 7 5 5 0 图1 ,5 3 例p h c 患者h b v d n a 复制状态构成比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国内外很多研究已经表明 h b v 是p h c 发生的最重要因素,h b v 感染与肝硬变及p h c 存在着因果关系吲。本 研究中6 0 例p h c 患者有8 8 3 的患者伴有h b v 感染,占这个群体的大多数,提 示在这个群体中,h b v 感染是p h c 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有关h b v 致肝癌的致 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目前知道至少通过3 种不同机制致癌:( 1 ) 病毒d n a 整合入 宿主基因组引起染色体不稳定性,进而在很多位点发生杂合性缺失( 1 0 s so f h e t e r o z y g o s i t y ,l o h ) ;( 2 ) h b v 整合入某些特定部位,引起插入突变激活原癌 基因,包括编码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基因以及端粒酶逆转录酶( h t e r t ) 等,2 0 一4 0 的h b v 相关p h c 涉及插入突变的机制;( 3 ) 表达的病毒蛋白可以调控 肝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其中最主要的是h b x 。h b x 蛋白作为一种反式作用因子, 可上调多种病毒及细胞癌基因,参与致癌过程n 1 。 对于h b v 复制及传染性的评估,采用何种标志物检测一直以来尚不明确。目 前公认的表示h b v 感染、病毒复制的标志一般有h b v _ d n a p ( 乙肝病毒脱氧核 糖核酸聚合酶) 、h b c a g 、h b e a g ( h b e a g 的出现意味着h b v 的高复制水平) ,但 这些标志物是病毒存在和复制的间接指标,而且受病毒基因型变异和病人免疫状 态等多种因素影响。而d n a ,位于h b v 核心内,它的含量是宿主体内病毒复制活 动情况的最直接证据,也是其是否具有传染性的直接证据。正如本研究的结果显 示: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5 3 例h b v 感染者d n a 阳性率 9 0 6 ,h b e a g 阳性率7 3 6 ,h b e a g 阳性的患者d n a 阳性率9 4 9 ;而h b e a g 阳 7 性的患者d n a 阴性率5 1 ,h b e a g 阴性的患者中d n a 阳性率7 8 6 ,同时也发现 两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交叉阳性和交叉阴性,所以说,h b e a g 并不能完全反映病 毒复制水平。检测h b v - d n a 是对于判断h b v 感染、传染性、指导治疗及筛选献血 者是必要的,这与李启欣呻。1 们等文献报道观点相附。因此,乙肝二对半与h b v d n a 定量同步检测更具有诊断价值。 h b v 感染尤其伴有肝硬化是p h c 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已得到国内外学者一 致认可,j o s e p m i n i 等研究认为,对于h b v 感染者,伴有肝硬化的较不伴有肝硬化 的p h c c 年发病率平均要高1 5 ,本组研究中合并h b v 感染的p h c 患者5 3 例,其中4 5 例合并肝硬化,达8 4 9 ,提示大多数h b v 感染者经历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同时,在疾病进展过程中,h b v 感染、肝硬化,二者协同作用,加速肝癌发生。 本项研究中:5 3 例h b v 感染的p h c 患者d n a 阳性率达9 0 6 ,提示病毒复制可能 在p h c 发生中起重要作用。d n a 水平 1 0 4 c o p i e s m 1 4 0 例( 7 5 5 ) ,比较这三组数值,在这 部分合并乙肝的p h c 患者中,随着病毒载量的上升,p h c 的构成比上升,提示肝 癌发病率与d n a 复制水平成正比例关系。这与y i mh j 口羽的研究结果相符。另外, 对于d n a 1 0 4 c o p i e s m l ,虽然目前的指南上没有指出须抗病毒治疗,但是处于 此病毒水平的p h c 发病率不低,达2 4 5 ,不容忽视,且本组研究中大部分( 7 5 5 ) 患者存在高水平的病毒复制,因此如果能在病毒低水平状态下即行抗病毒治疗, 可能进一步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结论二日,匕 综上所述,h b v d n a 复制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对于h b v 感染 者,只要病毒处于可检测水平,尤其伴有肝硬化者,尽早抗病毒治疗,是防止原 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措施。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本文收集的数据全部为我院治疗的病例,资料真实可靠。经查阅文献,尚未 发现国内有关原发性肝癌的理想治疗及有效预防手段的报道,针对原发性肝癌的 病因学的预防展开研究。对于病毒可检测水平即行抗病毒治疗,尤其伴有病毒复 制及肝硬化者,此举有望降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 9 4 李新生,柴爱琴,乙型肝炎防治进展【j 】,职业与健康,2 0 0 6 ,2 2 ( 7 ) :4 9 6 - 4 9 7 5f l o rh ,p u j o l ,p h da n dm a r i s o ld e c e s a , p h d ,e ta 1 g e n o t y p i cv a r i a b i l i t yo fh e p a t i t i sv i r u se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c h r o n i ci n f e c t i o n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 j j c l i n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2 0 0 5 ,3 9 ( 7 ) :611 618 6 罗瑞虹,赵志新,周旭毓,等中国人群h b v 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病例对照研究的 m e t a 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2 0 0 5 ,2 7 ( 4 ) :1 3 一1 7 4 3 7m u r a k a m is h e p a t i t i sbv i r u sxp r o t e i n :am u l t i f u n c t i o n a lv i r a l r e g u l a t o r j 】j g a s t r o e n t e m l ,2 0 0 1 ,3 6 ( 1 0 ) :6 5 1 6 6 0 8 孙华,张建,曹美芳,h b v d n a 荧光定量监测的临床意义 j 】中国民康医学,2 0 0 6 , 1 8 ( 1 2 ) :1 0 0 6 9 赵辉,朱树敏,李长彬,血清h b v d n ap c r 检测与血清学标志物关系的探讨【j 】泰山 卫生,1 9 9 9 ,2 3 ( 1 ) ,6 1 0 李启新,戴伟良,邓建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人项与其d n a 含量检测结果的对比分 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2 0 0 3 ,7 ( 5 ) ,4 4 7 11 j o s e pm l l o v e ta n da n n al o k h e p a t i t i sbv i r u sg e n o t y p ea n dm u t a n t s :r i s kf a c t o r sf o r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j n a i lc a n c e rj n a t ,2 0 0 8 ,1 0 0 :1 1 2 1 1 1 2 3 1 2y i mh j ,i o ka s n a t u r a lh i s t o r yo f c h r o n i ch e p a t i t i sbv i r u si n f e c t i o n :w h a tw ek n e wi n 1 9 8 1a n dw h a tw ek n o wi n2 0 0 5 h e p a t o l o g y 2 0 0 6 ,4 3 ( 2s u p p l1 ) :s 1 7 3 s 1 8 1 1 0 到,无论是就我国而言,还是就世界范围而言,肝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发病 率和死亡率又相当接近。肝癌高发的形势严峻,其起病隐匿、病程短、恶性程度 高、病情变化快、生存期短,治疗方法不理想,因此寻找肝癌的致病原因显得尤 为重要。肝癌的发展大部分经历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的3 步曲,在导致肝炎的众多 病因中,乙肝病毒( h b v ) 感染、丙肝病毒( h c v ) 感染和酒精分别位列前三位,同时 近年来脂肪肝引发的肝炎也存逐年递增,相当一部分隐匿性肝硬化由脂肪性肝炎 发展而来。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携带者约占总人口的7 1 8 ,据估计其中约2 5 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1 0 左右发展为肝细胞肝癌( p h c c ) 。因此,要更 好地防控慢性肝病、降低肝癌发生率就需要从源头开始阻断肝病进展。由于我国 8 0 以上的肝细胞肝癌患者都具有乙肝背景,所以本文着重阐述h b v 感染相关的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进展过程。对肝癌的控制和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h b v 感染与肝硬变及p h c c 存在着因 果关系。h b v 的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 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脏变 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容易进展至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较长的 感染时间、h b v 基因型c 型、高h b v d n a 水平、嗜酒以及合并感染h c v 、h d v 或 h i v 口1 ,其中h b v d n a 载量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的最重要 危险因素,无论h b e a g ( + ) 或( 一) ,无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与否,也无论入组 时患者是否有肝硬化,h b v _ d n a 水平越高,患者发展为肝细胞肝癌和( 或) 肝硬化 的危险性就越大。台湾一项名为r e v e a l h b v 的研究h 吲对3 5 8 2 例和3 6 5 3 例h b v 感染者随访1 1 年发现,基线h b v d n a 3 0 0c p m 1 者与基线h b v d n a 1 0 6c p m 1 者肝硬化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 5 与3 6 2 ,肝细胞肝癌累积发生率分 别为1 3 与1 4 9 。另外由于血清h b v d n a 水平在病程中是变化的。刘黎 黎等嘲通过分析基线h b v d n a 、随访终点h b v - d n a 与肝硬化关系时发现,基线 h b v - d n a 水平不能完全反映病程中h b v 复制情况,随访h b v d n a 是对其有效的补 充。无肝硬化的h b v 感染者肝细胞肝癌的年发生率为0 4 - 0 6 ,而伴有 肝硬化的h b v 感染者的年发生率为2 脚,可见肝硬化是肝细胞肝癌发生的一个 重要危险因素,9 0 左右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经历肝炎到肝硬化到肝癌的发展过程, 1 0 的患者由h b v 直接致癌。肝细胞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肝细 胞肝癌家族史、h b v 基因型c 型、高h b v 珈n a 水平、肝硬化、抗h b e a b h b e a g 转换、b c p 区双突变以及合并感染h c v 等,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肝细胞肝癌风险 评估有助于指导治疗及肝癌监测刮。 h b v 是d n a 病毒,其与肝癌发病之间的具体机制尚不是很明确,目前认为与病 毒本身以及宿主免疫功能两方面的因素相关。1 h b v 的直接致癌作用:( 1 ) h b v 的整合是指h b v 基因组整合人宿主d n a 中,可发生于急慢性h b v 感染、h b v 携带者、 肝硬化、肝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在h b s a g ( + ) 的肝细胞肝癌中,约8 5 可检出h b v 的整合,h b v 整合可导致h b v 和宿主细胞的基因序列同时遭到破坏或者发生重整, 从而发生细胞癌变,同时h b v 与宿主细胞整合后也使得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难以辨 识并杀灭病毒。( 2 ) x 蛋白是乙肝病毒x 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反式激活功能,通过 作用于多种转录因子的表达、翻译后修饰等途径,影响细胞的生长周期及细胞转 化,还能与抑癌基因p 5 3 、d n a 修复基因等结合而影响肝细胞肝癌的发生。研究发 现,x 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慢性乙肝组织,且其表达多 发生在有h b v 整合的组织中,提示h b v 的整合可能影响x 基因的表达 1 0 oh b vx 基因 的编码蛋白h b x 在h c c 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 1 1 ,但尚未达成进一步结论,还 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3 ) 目前发现h b v 有a 型h 型8 种基因型,其中亚洲人群主要为 b 型和c 型。研究发现b 型患者出现h b e a g 血清学转换要早于c 型,发展为肝硬化、肝 癌的几率要低于c 型,而c 型h b v 中c 2 亚型的肝癌发生率要高于其他亚型口1 。( 4 ) h b v 基因突变目前研究较多的突变位点包括前c 区6 1 8 9 6 突变、b c p 区a 1 7 6 2 t g 1 7 6 4 a 1 2 双突变,普遍存在于慢性乙肝患者,研究发现前c 区g 1 8 9 6 突变与野生型相比肝癌 发生危险性低,而b c p 区a 1 7 6 2 t g 1 7 6 4 a 双突变的肝癌发生率高于野生型口1 。 2 h b v 的间接致癌作用:流行病学证据表明:伴有肝硬化的h b v 慢性携带者患肝 癌的概率要高于那些没有肝硬化的h b v 携带者。这样说来,因慢性h b v 感染引起的 坏死、炎症、纤维化,在h c c 的致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可以大大加速 肝细胞癌变的机率,并促进肝细胞的增殖,而这一过程又与h c c 的发展相关。一方 面在细胞d n a 复制过程中单链d n a 比双链d n a 更易受影响,因而,肝细胞增殖过程 中的突变机率比静止肝细胞突变的机率要大的多。一旦肝细胞加速增殖的过程触 发,肝细胞对突变d n a 修复的时间相对减聚的大量突变导致肝细胞向癌变的方向发 展。另一方面炎症坏死产生的反应性氧化产物尤其8 一羟基脱氧鸟苷( 8 - o h d g ) 以及 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癌变。3 宿主的免疫功能:肝癌的发生除了与h b v 感染密切相 关外,同样与自身的免疫功能、内环境是否稳定等相关。钱炳圭等【1 2 】进行分析研 究认为:h b v 感染并发肝硬化十年以上及h b s a g 与抗- h b e 阳性均可视为发生p h c c 的高危人群,由乙型肝炎迁延成肝硬化和慢性活动性肝炎发展为肝癌者发病率共 占9 5 5 ,并认为发生肝癌的途径至少有两种:1 ) 急性乙型肝炎一慢性肝病一坏死 后肝硬化一肝癌。2 ) 由h b v 引起慢性肝炎基础上不通过肝硬化而直接发展为肝癌, 后者占少数。慢性乙型肝炎还引起肝组织坏死和炎症,促进肝细胞增殖、肝纤维 化,导致肝脏细胞生长失控。近期有学者认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内h b v 处于持续活 跃复制状态,h b v 感染导致肝细胞癌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是h b v 在肝内持续反复 刺激,最终导致肝癌【l3 1 。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也表明,h b v 感染与肝 硬变及p h c c 存在因果关系【1 4 】。 综上所述,慢性h b v 感染对人类p h c c 有致癌作用是可以肯定的。但目前关于肝 炎病毒致肝癌作用的分子机理及病毒复制水平对p h c 发生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有 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原发性肝癌,积极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减 少其发生的关键所在。 i n 1 9 8 1a n dw h a tw ek n o wi n2 0 0 5 h e p a t o l o g y 2 0 0 6 4 3 ( 2s u p p l1 ) :s 1 7 3 一s 1 8 1 4 1 l o e j eu h ,y a n gh i ,s uj ,e ta 1 p r e d i c t i n gc i r r h o s i sr i s kb a s e do nt h el e v e lo fc i r c u l m i n g h e p a t i t i sbv i r a ll o a d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2 0 0 6 ,1 3 0 :6 7 8 - 6 8 6 5 c h i e n j e nc h e n h w a i i y a n g j u ns ur i s k o f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a c r o s sa b i o l o g i c a lg r a d i e n to f s e r u mh e p a t i t i sbv i r u sd n a l e v e 1 j a m a ,2 0 0 6 ,2 9 5 ;6 6 - 7 3 刘黎黎,王占耀,佘为民慢性乙型肝炎血清病毒载量水平与肝硬化的关系中华消化 杂j 盆,2 0 0 8 ,2 8 :7 4 2 7 4 5 j o s e p m l l o v e ta n da n n al o k h e p a t i t i sbv i r u sg e n o t y p ea n dm u t a n t s :r i s kf a c t o r sf o r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 jn a i lc a n c e rl n s t ,2 0 0 8 1 0 0 :l1 2 1 - - i 1 2 3 c h a nh l ,t s ec h ,m of ,e ta 1 h i g hv i r a ll o a da n dh e p a t i t i sbv i r u ss u b g e n o t y p e c e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i n c r e a s e dr i s ko f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 jc l i no n c o l ,2 0 0 8 ,2 6 :1 7 7 - 18 2 m fy u e n ,yt a n a k a ,d yf o n g ,e ta 1 i n d e p e n d e n tr i s kf a c t o r sa n dp r e d i c t i v es c o r ef o r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荆州市沉井施工方案
- 自然资源科课件
-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生物技术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混凝土基本构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农业大学《园林建筑设计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分镜脚本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形态学实验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成瘾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襄阳科技职业学院《矩阵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中国电子支付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湖南常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测绘职业学院2024年4月单招考试语文试卷
- 企业研究方法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华东理工大学
-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写作技巧 课件
- 人工智能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 公司安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报告奖励制度
- 小区网球可行性方案
- 雷雨第四幕完整版
- 热食类食品制售操作流程
- 物业管理考核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