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论严歌苓小说的伦理世界 论严歌苓小说的伦理世界 研究生:宋扬 导 师:刘铁群 副教授 专 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年 级:2005 级 【中文摘要】 严歌苓是海外华人女作家中功底深厚而成绩斐然的一位。她起步于中国大 陆,蓄势于宝岛台湾,扩展于北美,并冲击好莱坞,最终又重新受到大陆文坛与 市场的欢迎,二十年间厚积薄发,终于以数量颇丰的精湛的小说创作,一时间独 领风骚。文学以个体性的、潜在的方式对社会、对人类发生影响。许多文学理论 家都认可道德倾向对于文学的重要性。既然如此,那么一个作家的道德倾向与伦 理境界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作家的道德情调和伦理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着读者的人格成长和道德成熟。 严歌苓的小说具有一种独一无二而又颇难概括的 特质与气度。拨开重重表象,透视严歌苓小说的本质性特征,进而探讨其对读者 的气质与教养发生的影响是把握严歌苓小说的一个必要工作。 因此本论文从边缘 书写小说伦理世界的景观和祝福感小说伦理世界的精神两个方面逐步 深入地展开研究,探讨严歌苓的小说的伦理世界。 严歌苓以边缘书写的方式描绘小说伦理世界的景观。 边缘书写是指严歌苓移 民作家的身份和其小说移民文学的性质都带有边缘性, 而她小说的题材取向也呈 现出边缘性的特征,即小说构造的是一个弱者、输者的世界。人性是小说伦理世 界的入口,这与严歌苓的移民经历有关。首先,异域生活的切换给严歌苓深入触 摸和挖掘人性主题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其次,海外生活促使严歌苓在一种全新的 文化氛围中开始新的文化选择、情感取向和价值判断;最后,为了在超越母语语 境之外拥有尽可能大的听众群,必须寻找人类共性的话题,只有人性才是人类从 根本上共通的东西。边缘书写,揭示精神专制给人性造成的压抑与伤害,证明了 个体价值存在的意义。为了发现人物人格中的全部张力和丰富深邃的内涵,严格 苓的小说往往将人物放在特定环境中。因此在这些边缘人物身上凝聚、融合了大 量隐秘、含混而本质的人性思考,如性爱、暴力、死亡、理想等等,使小说在一 个少数边缘人物构成的边缘社会中涵括了极大的视野与张力, 并使这种深刻呈现 出一种迷乱诱人的色彩。 严歌苓经由女性身上发现了弱者的特质与力量, 提出 “古 典式的善良”作为弱者的宣言。边缘人边缘得特别知趣,对他人的厚待有一种感 ii 恩的领受之情。严歌苓同样关注边缘化的情爱方式,渴望着“边缘”能够以一种 合理的方式呈现于世, 期待着故事中的情感能够在一个公允的评判环境中得到尊 重与认同。在移民社会中的文化身份或父权制社会中的性别身份的边缘性以外, 严格苓还寻找到了民间世界的文化立场和美学趣味作为边缘书写的载体。 小说的伦理世界既包含着作家对世界的理解与感触, 也包含着作家对世界的 期待与理想。冷静的发现和诗意的祝福共同形成了小说伦理世界的精神。小人物 受到怜悯与体恤;伤痛者得到温柔的抚慰;堕落者的高贵得以呈现;悲剧故事隐 含着深刻的喜剧精神,这种喜剧精神是超越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冲突,对人生更深 一层的领悟,也是更深刻的悲悯。严歌苓对人性深入解读的结果是悲观地体察出 了两性情感渴求的艰难,进而发现人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严歌苓小说几乎所有 人物的精神背景都来自痛苦和伤感, 但她对自己笔下的人物表现出健康而温暖的 道德情感,怀有深沉的祝福感。祝福感因始终萦绕着一层挥之不去的痛楚和忧郁 而显得格外沉重。小说的伦理世界壮阔而崇高的。 第九位寡妇标志着严歌苓 小说风格的转变。小说的祝福感化作一种更直白、更浑然的状态,小说的伦理世 界带有一种狂欢的色彩,曾经具有的难得的伤痛感在流失。 【关键词】伦理世界;边缘书写;祝福感; iii 【abstract】 【abstract】 yan geling is one of the american born chinses female writers with sturdy training basis and great achievements. she started her creation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saved up her strength in taiwan , expanded her fames in north america, and then launging hollywood, and ultimately became repopular in both the literature field and market. in two decades ,she was waiting for a chance of appreance and finally made her the hottest writer with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novels.literature world influnts on society and human in an individual and potential way.many literature theoretician have the common opin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orientation to literature.therefore ,as a writer ,her moral orientation and ethics understanding are extremely essential.because the writers of the exotic and ethical and moral attitudes, to a certain extent, affected the readers moral character growth and maturity. yangelian novel is a unique and difficult and bearing of a general nature. dispersed numerous appearance perspective yangelia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fiction to explore the temperament of its readers with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grasp yangelian novel is a necessary work. therefore this paper from the edge of writing - novels ethical landscape and the worlds blessing influenza - the spirit of the worlds two ethics gradual in-depth study on the ethical yangelian novel world. yangelian way to the edge of writing novels depict ethical world landscape. marginal writing is the writer yan geling immigration status and his novels are the nature of immigrant literature with a marginal, and the subject of her novel approach also appears to be the ed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is a novel structure of the weak, the loser in the world . humanity is the worlds ethics entrance, which yangelian immigration experiences. first, the exotic life yangelian switch to the in-depth human touch and mining theme with the freedom of space, secondly, to yangelian living overseas in a new atmosphere to begin a new cultural choices, emotional orientation and value judgements ; finally, in order to go beyond the context of the mother tongue with the greatest possible audience, we must find common topic of mankind, and mankind is only human nature from the fundamental things in common. edge writing, to reveal the iv spirit of tyranny and suppression of the human harm that the individual value of the meaning. in order to discover all the characters personality tension in the deep and rich content, strictly-lings novels often figures on specific environment. therefore, in these marginal figures on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hidden, and the ambiguous nature of human thought, such as sex, violence, death, ideals and so on, so that a small number of novels in a marginal figure in society on the verge of great vision includes and tension, and such a profound confusion in an attractive color. yangelian found on the woman by the nature and strength of the weak, the classical good as a weak declaration. edge was especially zhiqu marginal people, and generous to others there is a feeling of thanksgiving recipients. yangelian equally concerned about the marginalization of love, desire a marginal to a reasonable way to show the world,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emotional story in a fair evaluation of respect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recognition. in the immigrant community or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on the brink of gender identity, strictly ling also find a civil worlds cultural and aesthetic interesting position as a marginal writing carrier. world ethics both fiction writers contains the worlds understanding and feelings, but also contains a writer on the worlds expectations and ideals. poetic calm and the blessings found common form of the novel ethical world spirit. the little guy by the compassion and compassionate; pain to be gentle consolation; degenerated to the noble appearance tragic story suggests a profound comedy spirit, the spirit of this comedy is beyond the general sense of the moral conflict, the deeper life understand, but also more profound compassion. yangelian in-depth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nature is the result of a gender sensitive pessimistically aspirations of the hard feelings, which found that the eternal divide between people. yangelian novel almost all backgrounds who come from the spirit of pain and sorrow, but she works on its own figures show the moral health of warm feelings have deep sense of the blessings. blessings flu because of a lingering always linger in the pain and depression and it is particularly heavy. ethical worlds magnificent and noble. ninth widow marks yangelian novel style changes. novels blessing probation for v a more straightforward, more ignorant of the states ethics with a world carnival colors, has a rare sense of the pain of the loss. 【key words】 writing for the edge of society; ethics understanding; blessings flu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 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 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 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 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 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前言:现有评价与创作实绩 前言:现有评价与创作实绩 严歌苓是海外华人女作家中功底深厚而成绩斐然的一位。她凭借聪慧的天资与勤奋的 写作,二十多年一直孜孜不倦,从一个文坛的寂寞仙子,逐渐成为声蜚海内外的知名作家, 以创作实绩征服了台湾,横扫了北美,又问鼎中国大陆。本论文首先将从几位文学评论家 的论断入手,回顾严歌苓的创作历程,对其小说进行爬梳,以给全文的论述提供一个客观、 扎实的基础。 与严歌苓一样移居北美的华文作家、休斯顿华人世界的执行主编陈瑞琳女士凭借 地缘优势,较早接触严歌苓,并对严歌苓的小说给出了中肯的评价与体贴的分析: “扫描 北美华文文坛,不能不关注严歌苓,她是一种奇异的现象” 。 1无独有偶,另一位陈姓的旅 美女记者陈燕妮对严歌苓也有一精辟的评论: “在美国的所有华裔女人中,严歌苓是一个 了不得的异数。她制造了一条常人不敢想像的道路,把本不能走的路,硬走成路。她写作 的精疲力竭,无比固执并严重失眠” 。 2陈瑞琳与陈燕妮的表达方式与语言风格不尽相同, 但对严歌苓及其小说的把握却抓到了一个共同的实质, 那就是 “异数” 。 按麦琪的说法,“ 异 数应属女性用词,没有具体量化而有戏剧性。 ” 3其实两者都发现了严歌苓小说独一无二 而又颇难概括的特质。而于青的一段话却精炼地概括了严歌苓小说的不凡气度。 “歌苓就 是这样,她以一个智者的清醒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生活,看待百姓的生活。她不是精灵, 但她可以像精灵一样俯瞰着众生,也俯瞰着她自己的生活。这些,都能在她的作品中解读 出来。 ” 4陈瑞琳在对严歌苓小说特质作出肯定后,尤其慧眼独具地强调了严歌苓短篇小说 的魅力,并对作家由此确立的地位作出肯定: “正是短篇这种尺幅之内字字珠玑的体裁, 才真正成全了一个经典的严歌苓” 。 5以上都是对严歌苓小说某一特征作出的肯定,仍 然是陈瑞琳的一句话一锤定音地对严歌苓创作整体水平和严歌苓的文坛地位作了一个精 准的概括: “她以自己小说中无与伦比的敏锐和细腻被评论界誉为当今北美华文创作最具 实力的小说家,更被称为北美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 6。这一段话几乎被后来严 歌苓研究者奉为一个权威判断,在诸多研究论文中引用频率最高。此后,随着严歌苓飘洋 过海地逐渐浮出水面,影响从宝岛台湾逐步扩展到中国大陆,对严歌苓的身份与定位的概 括也是与日俱增,如“最有影响力的华人作家” 7、 “海外文学中的多产多奖作家” 8 等,但始终没有超越陈瑞琳这一判断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从这些评价可以看出评论界对严 歌苓的身份的定位。严歌苓在当代小说创作领域的一个特殊性在于,她是游走于海内外多 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作家,这是她身份上的一个特殊性;而“实力” 、 “经典” 、 “多产多奖” 则概括了严歌苓的创作成就与影响力。除此以外,也有一些评论对严歌苓小说魅力的成因 作了探索。陈瑞琳概括了严歌苓作为一个移民作家成功的一个因素,即移民后的生存环境 与生活经历给她的创作带来的至关重要的影响: “她那个性摇曳的心突然走进了一个雨水 丰沛的热带季节,因为彻底地摆脱了早期创作的许多心灵桎梏,她那敏锐善感的笔才游刃 有余地步入了一个成熟的新天地” 9。于青概括了复杂的文化观念构成给严歌苓小说带来的 2 影响: “歌苓的小说中,有一种非经过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而不能得到的文化的精髓。你不 可以用东方文化或者西方文化来涵盖她的小说,但在她的每一篇小说中,你都可以领略到 东方文化的哲理和西方文化的思辨的魅力,而这些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在歌苓的笔下又传达 得那样形象、生动、传神,你会在她的人物性格描写中获得一种认可:原来,这样的人是 这样的心理状态。你也可以在她的故事中获得一种喜悦,人生真的是一出戏剧,悲也好喜 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人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种清醒,这种清醒不仅仅是对他人 世界的,也是对自己的内心的感悟的” 10。严歌苓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的时 候曾说: “跟作家怎么交往事实上都不够真实,最好的交往是读他们的书” 11 。事实上,在 严歌苓开始频频在大陆媒体露面之前,大陆读者对她的认识恰恰来源于她自己所认同的这 种方式。这一批读者可以说是严歌苓小说最纯正的读者,他们没有受过任何舆论的影响与 引导,凭着一种缘分接触到严歌苓,又凭着文学的感知成为作者的知己。于青一番话,感 性地抒发了诸多“严迷”共同的阅读体验: “读了她的小说,居然有一种找到知己的惊喜。 你会惊喜,在当代小说中,居然还有这样原汁原味的纯粹意义上的精美小说;而更重要的 是,你在她的小说中读到了一种作家可贵的智慧。她的小说是不可多得的,就像是人生中 的患难知己,很难碰到,碰到了,你就不想撒手” 12。于青还提出了“严迷”在沉醉于小 说之后共同的惊叹与疑问: “她的小说怎么可以写得这样迷人;她的情怀,怎么可以表现 得这样忧伤;而她的智慧,又怎么可以用这样幽默的笔墨表达出来” 13。 严歌苓正式开始转入文学创作是在 1980 年。80 年代中后期,先后创作了三部军旅题 材的长篇小说。1986 年创作长篇小说绿血 ;1987 年创作的一个女兵的悄悄话,当 时就以清新的气息引起了文坛的注意;1989 年创作雌性的草地 ,这部作者 20 来岁创 作的小说,被女作家麦琪誉为“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书” 14,也是迄今为止作者本人最为 满意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在重读严歌苓的风潮中为广大评论者,特别是大陆研究人员所 注目。翻开严歌苓的研究论文,鲜有不提及这篇小说的。这与作者在小说中暗示的与在多 次访谈中明确提出的“雌性”这一概念有关。 “雌性”是贯穿严歌苓小说创作的一个核心 概念,被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体制的小说中加以形象地呈现与阐述。1992 年 创作长篇小说草鞋权贵 ;1993 年创作中篇小说倒淌河 ;1995 年扶桑的创作使 严歌苓声名鹊起。这部台湾联合报长篇小说奖的获奖作品被王德威誉为严歌苓“历次 得奖作品中最好的一篇” 15,也是在严歌苓的长篇中广受关注的一部。小说中的女性观、 历史叙述尤其被多篇论文详细论述。而鲜被注意和提及的是, 扶桑这篇小说在严歌苓 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标志性意义。 “1990 年,严歌苓进入英美文学的系统阅读,读了很多英 文原著,她强迫自己对作家的理解,进行非常专业的记忆和阐述,不自觉地使自己从纯粹 偶然的、凭着兴趣的摸索创作,变得很有意识的创作,过度成学者型的作家。 ” 16扶桑 可以说是明显地标志着严歌苓学者型创作转型成功的标志性作品。这里的“学者型创作” 除了指舒晋瑜表述中的学院派的专业训练,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作者的创作不再仅仅依 赖于听来的故事和“举一反百”的想象,在严歌苓的创作中,又增添了一种新的因素 3 知识见解。严歌苓一再强调想象力对她小说的重要性: “我的小说基本上是靠虚构,靠想 像力。我应该感到自豪的是,我的想像力非常丰富,很多东西大概就是只有一点点感受或 者只听到一点点引子,我就能举一反百” 17。 扶桑是作者在积累了历时三年的史料阅 读的基础上,依靠瑰丽的历史想像一挥而就的一篇杰作。 扶桑的英译版也在 2001 年一 度被列入美国“最佳畅销书排行榜” ;1996 年创作长篇小说人寰 ,获第二届“中国时报 百万小说奖” 。这篇小说以交错的线索、杰出的心理分析、奇异的情调、复杂的人性受到 研究者的广泛研究;1997 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白蛇更是奇崛,以至个性突出的女作家麦 琪在 1998 年末第一次读到的时候,竟惊为天人语。短篇小说天浴1996 年获台湾“全 国学生文学奖”短篇小说一等奖,1997 年获中国时报百万长篇小说奖,1998 年该小 说的英文版获芝加哥 hair trigger 季军。由作者本人改编的电影获 1998 年台湾电影金马 奖包括最佳编剧奖在内的七项大奖。除了刚到美国时一系列集中的新移民题材小说创作 外,严歌苓还是主要把目光聚焦于大陆记忆与中国社会生活。其中典型而杰出的代表就是 集结在穗子物语中的系列短篇小说。2006 年是严歌苓创作历程中不容忽视的一年。在 这一年中,似乎有很多事情忽然地发生了转变。首先是在大陆声名一贯寂寞的严歌苓突然 一改对媒体的低调姿态,先后作客央视、新浪网等知名媒体接受访谈,谈自己的创作,谈 自己的生活,更多地是涉及自己的长篇新作第九位寡妇 。这一转变在让大陆读者、研 究者欣喜的同时,也让人担忧。欣喜的是,自己如此喜爱的一个作家终于在大陆公众面前 亮相,得以对作者有更多的了解,而且也非常期待她的新作问世。令人担忧的是,作者之 前不同寻常的成就,正是来源于她的边缘姿态,而突然间受到如此关注与热评,是否会损 害作者的文学个性。另一个重要转变是 第九位寡妇在文风上的突变。这一变化引起 了敏锐的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注意,因此在采访时,记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疑问: “ 第九个寡妇和一个女人的史诗在文风上有了突变,从血腥、无情变得很有娱乐 性” 18。严歌苓把这种转变归结为创作当时正在非洲,受到非洲人“生命每天都有狂欢的 色彩” 19的苦难接受形式的影响和感动。继第九位寡妇之后,2005 年又出版了严歌苓 的长篇新作一个女人的史诗 。小说跨越中国当代历史的几个时代,描述了一个女人一 生的爱情。进入新世纪以来,移民题材似乎已经淡出了严歌苓的创作视野,以至人们险些 忽视了作者移民作家的身份。事实上,聪明的严歌苓既不会放弃丰厚的移民题材的创作沃 土,也不会遗失大陆记忆与现实。对于热衷于探究人性的严歌苓来说,移民题材和大陆题 材绝对是为人性走向极致提供绝佳背景的创作来源。严歌苓不但不会舍弃任何一方,反而 会巧妙地设置机关,将两者搭接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小说景观。在移民题材经过沉淀 以后,严歌苓脱手而出的是厚积薄发的一个长篇和两个中篇。长篇小说花儿与少年 , 中篇吴川是个黄女孩讲述美国最新一代成人华人移民的故事, 密语者讲述一段斑 驳华美的密语。这三部小说与以往移民题材的创作不同之处在于,小说的人物各自带着自 己的文化烙印、情感烙印、精神烙印踏上新大陆,在崭新的大陆上呈现陈旧的记忆。那份 陈旧如此牢固,纠缠,挥之不去。主宰人物行为的更多是登陆到“海那边”之前的心理依 4 据,而不是“海那边”的不断的冲刷与更新。2006 年 7 月的上海文学刊发了严歌苓的 三篇短篇小说热带的雨 、 集装箱村落 、 苏安梅 。从三篇小说的题目就可以感觉 到既不同于中国,也不同于美国的异国情调。这是以非洲的美国外交官或外国使节生活圈 子为题材的小说。至此,严歌苓的小说创作版图已延伸到非洲大陆。 文学以个体性的、潜在的方式对社会、对人类发生影响。作家的道德情调和伦理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读者的人格成长和道德成熟。许多文学理论家都认可道德倾向对于文 学的重要性。a齐斯认为伦理学内在地不可或缺地包含在文学的意义世界里: “道德问题 总是出现在艺术作品中,而美学问题也总是包含着伦理学问题,这种伦理学问题不是什么 附加给美学的东西,而是艺术自身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是来源于艺术的人道主义本 质” 20。既然道德、伦理内在于文学,那么一个作家的道德倾向与伦理境界也就显得尤为 重要。韦恩布斯在著名的理论著作小说修辞学中说: “作家有义务尽其最大的努力 使他的道德立场明白清楚” 21。李建军在文学批评小说的德性中提出: “一个伟大的小 说家必然是一个关心道德问题的人” 。 22在诸多文学样式中,小说是与伦理道德问题的联系 是最为广泛与深入的, “原因不仅在于,小说是一种比诗、散文、戏剧在叙述上更灵活、 更自由的文本,还在于小说的使命本来就是通过真实、可信的情节事象,细致而深刻地展 示人物的人格发展和道德成长,或者是他的人格毁灭与道德堕落。这就意味着小说家必须 具备更为成熟的道德意识和更为稳定的道德立场,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自己作品中 的道德主题” 23。一位可敬的作家无疑会在小说中体现对生活的充满爱意的积极态度。因 为从某种意义上说, “伟大的小说基源于它的意义世界,它的情感态度和信念伦理。 ” 24 严歌苓的小说取材丰富,形式多样,有时甚至十分新锐。人物设置比较简单,但人物 性格往往比较复杂,很难以单纯的道德标准进行理解和判断。诸多因素造成严歌苓的小说 往往给读者带来斑驳甚至迷乱的阅读体验。如何拨开重重表象,透视严歌苓小说的精神内 核,进而探讨其对读者的气质与教养发生的影响是把握严歌苓小说特质的一个必要工作。 因此本论文试图探讨的问题是严歌苓的小说的伦理世界。下文将从伦理世界呈现的景观与 内蕴的精神两个方面逐步深入地展开研究。 5 上篇 边缘书写伦理世界的景观 上篇 边缘书写伦理世界的景观 翻开严歌苓的小说,如同拉开了一场戏剧的幕布,舞台上呈现出一个自在的世界。这 个世界中活动着小说社会里的公民,他们执行着自己的准则,演绎着自己的命运逻辑,传 达着自己的伦理精神。而这一深刻复杂的过程,对于作者而言,是从讲故事开始的。严歌 苓在接受采访和自己的文章中都强调过自己对故事的偏爱,把小说创作的动机概括为“总 想给读者讲一个好听的故事” 25。不仅她本人如此表述小说创作的初衷,其他评论者同样 见证了严歌苓本人的故事和她所讲的故事。maihuatang 的概括就颇具代表性: “其实严歌 苓倒是个有很多故事可以说的人,也是个能把故事说得很好的人,那是她作为一个作家的 骄傲。 ” 26严歌苓爱讲故事一方面是源于她对充足的故事资源的占有,另一方面是因为她有 出色的讲故事的才能。这种才能在严歌苓的童年时代就已初露端倪。小小的严歌苓瞎编的 故事能把比她年长几岁的伙伴们都吸引住。成为作家的严歌苓这样解释自己的才能: “我 生性好奇,心又特软,对许多听来和看来的事很少见惯不惊,而是动不动就着迷,动不动 就惊心动魄。 ” 27而当故事已经成为文学作品的小说, 作家仍然强调自己在创作中的朴素性: “大概我没有那么自觉地寻找主题。我只对人物和故事感兴趣。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想 把它好好讲出来,找一个好的形式来讲” 28。严歌苓这样强调自己爱讲故事,我情愿把它 理解成是一个聪明的小女孩的一种偷偷自负的谦虚。她自己也说过“又总是瞧不起仅仅讲 好听故事的作者” 。 29事实上,如果仅仅是一个个好听的故事,是不足以建立一个独立自足 的文学世界的。巴尔扎克就曾强调故事的“意义”对于文学的意义。他说: “就文学而言, 游戏、愉悦是不够的,必须赋予娱乐某种意义。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这是文学上的阿拉伯 风格。 ” 30 在巴尔扎克看来, “意义”像灯一样,为整个作品提供光明;一部作品的“生命 力就来自这道光,来自这个内在的深刻意义” 31。因此,尽管严歌苓本人一再强调对故事 的钟爱与重视,她的小说却早已超越了写故事的境界。在故事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是一个带 着冷静的成熟感与温热的祝福感的伦理世界。一个小说家能通过累积的作品,建立起一个 带着自己的烙印的伦理世界绝非易事,其中既包含着作者对世界的理解与感触,也包含着 作者对世界的期待与理想。 一、 以人性为入口 一、 以人性为入口 “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 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 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 ” 32作家对人类生活的审视与批判往往通过文学的方式 加以承担。文学在其感性的细微体验中感悟着人的精神本质。在文学对人的认识中,人性 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文学的最高表现是对共有人性的揭示。严歌苓选择以人性作为建立这 个伦理世界的入口。 6 中国新文学的人性写作有其自身延续与发展的流脉。写人性是五四新文学举起的一面 大旗。在新文学的理论建设之初,周作人就提出了“人的文学”作为更新中国文学精神的 一剂良方。严歌苓的小说是“人的文学”在新的文化语境下的延续与革新,是作家创作视 野与深度的体现。 作家的艺术生命逐渐成熟, 其中必然包含着人性书写思考与发展的过程。 从早期对个体价值的尊重与呼唤,到旅美后对隐秘人性的发掘与探究,再到移民题材告一 段落, 转向对大陆历史记忆与现实社会生活的书写, 及至将大陆记忆与移民题材巧妙搭接, 严歌苓的小说始终贯穿着对人性的关照,并不倦地以文学手段实现着对人性思考的突破与 超越,遂以人性为入口,建构起小说的伦理世界。 80 年代中后期,严歌苓初涉文坛。其时正值文革结束,阶级斗争观念逐渐淡出社会生 活与文艺创作之际,人性论与人道主义重新得到肯定与强调。严歌苓的内心趋向恰好与社 会思潮的这种变化相适应,因而她创作了一系列以揭示高压的政治意识对人性的压制与扭 曲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以军旅三部曲为代表。这些小说中的人性表现,暗合了新时期人性 文学解冻的历史语境,对个人价值与社会理想、集体价值之间的冲突提出敏锐的质疑。 如果说探索个人意识与个体价值的意义这一题材领域契合了严歌苓原一贯的个性与 思考,那么“生命的移植” ,也就是异域生活的切换,揭示“人性在各种时空磨砺下的扭 曲和伸展转换” 33则给严歌苓深入触摸和挖掘自己喜欢表现的题材领域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因此可以说“严歌苓海外创作的小说总是充满了对人性本色的深层关照” 34。1989 年 底严歌苓因参加在美国召开的“二十世纪战争文学研讨会”赴美,后来在哥伦比亚艺术学 院攻读文学硕士学位,从此移民海外。移居海外之后,严歌苓开始在一种全新的文化氛围 中开始新的文化选择、情感取向和价值判断。在学校里与美国老师、同学的接触,使严歌 苓的思想观念受到美国知识分子的影响。在严歌苓看来,美国的知识分子是把所有的偏见 都撇干净,作为一个最新的、没有偏见的思考者来看世界。在此影响下,她希望自己不再 是习惯性的社会一员,希望对很多东西能有自己的立场,至少跳出来问一下,为什么会形 成这样一个东西。严歌苓把这一过程称为所有的观念都重新洗牌了。观念的洗牌带来了严 歌苓思想上的独立性,在创作上则表现为其小说与大陆当代文坛迥然相异的精神气质。这 种精神气质是促成严歌苓小说伦理世界的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严歌苓在海外所受的思想 重塑中,最主要的是“吸收西方世界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对人的价值观透视” 35,因此,严歌苓的“人的文学”不是盲目乐观、激进地书写人的解放、个性的张扬,也 不仅仅是吹拂呼唤个体价值的春风,而是向着人性的隐秘之处走得更远,站在更为宽阔的 视角上深入细微地体察人性。 移民负笈海外,会面对生活环境的巨变,异质文化的冲突,价值观念的重建,人生道 路的抉择在移民的内心世界翻卷的种种波浪既有移民所面临的普遍境遇与命运,也有 个人短暂的传奇经历,因此移民题材是充分表现人性的一个载体。严歌苓以移民题材为载 体,呈现了不受种族、时代、性别、文化影响的人类的共同属性,揭示了不同的生存空间 和文化背景中人所拥有的共同性。移民生活给严歌苓的故事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给人性走 7 出隐蔽、走向极致提供了展现的舞台,在边缘化的异质文化的碰撞环境中所揭示的隔膜、 迷惘、隐秘的爱情等情感状态是属于整个人类的。 严歌苓始终在思考“是否能在自己的母语语境中,以及在超越母语语境,即在人类思 想和情感的境界中拥有尽可能大的听众群” 36。那么她必然要寻找一个人类共性的话题, 这个话题依然是她旅美前就执着探索的人性问题。因为只有人性才是人类从根本上共通的 东西。 “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有趣的故事说到底,都是能最深地体现人性的故事。 ” 37 或许正是因为某个原始的素材揭示了人性,严歌苓才认为它是个有趣的故事。严歌苓努力 让自己的作品进入到人性深处,在令人震撼的窥探中表现人物的灵魂所经历的种种磨难。 严歌苓的故事带有人类情感困境、精神困境的共性。在这些故事中,读者可以领悟别人的 人生,也可以反观自己的人生。在严歌苓的小说中,就像在上帝面前,没有哪一个人可以 充满优越感地自以为是。 卡西尔在他著名的人论中说: “人之为人的特性就在于他的本性的丰富性、微妙 性、多样性和多面性。 ” 38“了解人是一门最高深的艺术,即使是最伟大的哲人、诗人、宗 教家、小说家、政治家、医生、律师,都只能掌握一些原则,不能对某些具体的实例 个人有彻底的了解。人真是矛盾百出,复杂万千,神秘到极点的动物。 ” 39严歌苓就是 一位以敏锐、细腻之笔孜孜不倦并饶有兴味地描画着这种动物的艺术家。她笔下的人物都 比较复杂,并不是单纯的好或者坏,简单地以道德裁判她笔下的人物是极不妥帖的。这种 混沌性与暧昧性正是作者所预期的,她就是要不断地把人性打开来给人看,让人吃惊,并 且使“不同的人能够被不同的点触动” 40。严歌苓的小说, “无论是对于东方文化魅力的 独特阐释,还是对于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生活的关怀以及对文革的重新评价,都始终 在揭示人性的复杂与微妙” 41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严歌苓的小说揭示人性的自私、阴暗、残忍,同时也准确、 传神地展现人性的无奈与创伤,在真实得近乎残酷的状态下,还原出另一种真实的人性, 呈现了充满无奈和适应力的生命状态。 人寰中的父亲, “穗子系列”中从不被家庭认可 的外公, 审丑中的老人, 白蛇里的孙丽坤都是在心甘情愿的心态下,明知遭人戏弄 和轻视,却宁可生活在自欺欺人的幻想中。严歌苓的小说写出了人性获得解放的困难重重 和举步维艰,而这个艰难的过程正是舒张人性与争取尊严的过程。然而,这种抗争往往指 向失败。这种无力感又使得严歌苓的小说总是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悲凉感、忧伤感。这 种悲凉感和忧伤感正是作家对人性持久的审视所带来的深刻认识,人性的主题在这种悲凉 与忧伤中走向深刻与永恒。 因为严歌苓小说关注的是人性本质的东西,所以“她的写作,想得更多的是在什么样 的环境下,人性能走到极致” 42,因为“在非极致的环境中人性的某些东西可能会永远隐 藏” 43。 “谁都弄不清自己的人格中容纳了多少未知的素质秘密的素质,不到特定环 境它不会苏醒,一跃而现于人的行为表层。正因为人在非常环境中会有层出不穷的意外行 为,而所有行为都折射出人格最深处不可看通的秘密,我们才需要小说。 ” 44严歌苓使用的 8 方法是将人物放在特定环境中,给人物充分的表演空间,从而发现他们的人格中丰富的深 远、神秘的潜藏,展示“人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具有的全部张力和丰富深邃的内涵” 45, 因为小说已经“穿透人物表层的喜怒哀乐” , “进入到人物心理痛苦的深层” 46。 二、 边缘书写的两重涵义 二、 边缘书写的两重涵义 “边缘”是本论文的一个关键词,因此首先要对论文中所使用的这个概念作出一个清 楚的界定。本文中的“边缘”指涉了这样两重涵义:首先,严歌苓移民作家的身份和其小 说移民文学的性质带有边缘性。 “边缘”在这里不带有任何贬义,它中性地指出一种不进 入主流的少数的状态和独立性。严歌苓自称是“边缘人士”,她说:“长年生活在国外, 就算不断用英文创作,但在别人的国家我还是属于少数民族,当然就是一个边缘人” 47。 严歌苓对同为女作家的陈燕妮这样描述自己的处境: “紫色是一种用得很少的颜色,但是 一旦离开了紫色就总也成不了一个光谱。我想我在海外当华文作家这件事在整个社会的五 彩之中好像就是这种用得很少的紫色。 ” 48海外华文文学的边缘状态被严歌苓称为“中国文 学的游牧民族” 49。从不被别族文化彻底认同,也从不被异种文化彻底同化是这支游牧民 族既孤独又骄傲的矛盾所在。虽然“在异国他乡,在异国语言的喧闹中,以汉语从事写作, 写华人的生活,这一行为无论在大洋彼岸,还是在中国内地,都难成主流” 50,但“我们 在祖国海岸线之外拥有了土地和天空,我们以自己的文字写着自己的往事与今事,写着梦 想与现实” 51。严歌苓这段勉励华人作家的发言是对自己创作处境、创作题材与主题的浓 缩。 “边缘”的第二重涵义是指严歌苓小说的题材取向。擅长表现“边缘人的人生” 被 陈瑞琳概括为严歌苓对海外华文文坛的首要贡献。按照陈瑞琳的理解, “边缘人”是指那 些脱离了母体而又无法进入新大陆主流社会的华人移民群体。正如印裔英国作家拉什迪所 言: “一个移民传统上经受着三重断裂:他失去了他的定位,他进入了一个异域语言,他 发现自己周围的人的社会习俗和准则都不同于自己,有时甚至还冒犯自己。 ” 52那么,小说 所表现的“边缘人”最隐秘的人性世界,也就是指“在异质文化碰撞中的人性冲突” 53。 在芝加哥陌生与生动的留学生活中,严歌苓耳闻目睹了种种边缘人群中的边缘故事, 并从中挖掘出边缘的心理感受与动因。贫弱的生活境遇、非常态的情感、边缘化的行为方 式,她对于生命的弱者以及边缘性人物千奇百怪的思维和行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文学 写的是人性,一般的人性,大人物、大将军、大首脑在历史上很重要;但在文学上,一个 无名小卒、一个小兵,他的生死可能是一篇了不得的诗,也可能是一篇了不得的小说,也 可以写” 。 54这段话也代表了严歌苓在人物选择上的倾向。严歌苓对边缘的定义就是少数的 群体,她特别钟爱边缘人的边缘化生活。她曾说: “什么叫边缘?其实边缘人物的命运更 让我感兴趣,因为他们各有各的输法,而赢者都是一个面孔,写作就要写有个性的人物。 ” 55 以这种边缘化的方式怀想并写作中国的严歌苓,在种族、性别、阶级、政治的多重边缘 9 处建构起对东方/中国/女性等等边缘化群体的叙事。她更关注的是小人物怎么活下去,历 练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格命运。 “美国知识分子更注重个人,他们不把国家、民 族使命放在第一位,他们在乎的是怎样对个人的关怀。这个个人是抽象的,是那些边缘的、 弱势群体的立场。 ” 56这种西方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使严歌苓创作中的主角几乎都是极致环 境中的弱者。 如果说移民题材小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师附中2025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数学试题含解析
-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文学概论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商场员工内部偷盗培训
- 化疗局部毒副反应的护理
- 抢救病人护理工作流程
- 2025短期合同工的劳动合同示例
- 2025标准城镇住宅装修合同范本
- 【8物(粤)期中】芜湖市无为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题
- 期中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含答案)
- 劳务合作协议书(个人咨询版)
- 跨境物流部门管理制度
- 2025年医保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新政策调整下的医保选择
- 2025年餐厅兼职劳动合同
- 呼吸科知识解剖课件
- 【MOOC】工程材料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自动化立体仓库仓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FBS-GC-001-分布式光伏施工日志
- 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
- 《办公自动化》教学教案
- 动物检疫学讲义课件
- Q∕GDW 10356-2020 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