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_第1页
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_第2页
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_第3页
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_第4页
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 录摘 要1Abstract21.引论31.1概述31.2研究思路41.2.1研究对象和核心内容41.2.2理论依据51.2.3技术框架61.2.4创新点和不足62研究现状72.1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研究相关文献及评述72.2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关系研究展望83研究方法93.1定量、定性分析法93.2模型方法103.3数理统计法104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关系的研究104.1深圳大运会对深圳经济的直接经济影响114.1.1基于灰色预测分析大运会对深圳GDP总量的影响灰色模型的建立与测算灰色模型的检验与预测模型的结论144.1.2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固定资产投资分析无赛会影响下深圳市固定投资的变化趋势深圳市固定投资在赛会影响下的变化模型的结论174.1.3基于本底趋势线理论的赛事旅游业经济影响分析本底趋势线模型的建立本底值的求解与模型的解释模型的结论214.2深圳大运会对深圳经济的间接经济影响214.2.1正面经济影响发展区域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24.2.2负面经济影响投资存在挤出效应 体育设施的闲置235结论与建议246参考文献267致谢28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以2011深圳大运会为例摘 要:在当今这个全球化和商业化的社会,大型体育赛事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和观赏性吸引了全世界的注目。举办大型赛事活动,能够为地方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大型事件举办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本文就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举办城市会产生的直接经济影响和间接经济影响,以及产生的经济影响该如何衡量展开研究,初步探讨赛会及举办城市经济发展间关系的研究方法,以期对其他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举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举办城市具有提升地区生产总值、改善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高速发展等直接经济影响和促进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区域经济、赛后体育设施闲置、大额公共投资存在“挤出效应”等间接经济影响。在衡量大运会对深圳经济的直接影响的研究中,首先选取深圳市GDP时间序列值作为深圳市总体经济水平代表值,对无大运会因素影响的05年之前年份GDP数据建立灰色模型,并“预测”无大运会因素时深圳市GDP的增长值,通过比较发现预测值低于实际GDP值,得出大运会确有促进深圳经济发展的作用。然后,以深圳市1979-2004年固定投资额为研究样本,建立拟合优度较高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延伸预测刻画出不包含大运会影响的固定资产增长趋势线,与实际投资额的对比可发现由赛会带来的投资环境的改善。最后就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部分,选取了旅游业为行业代表,根据孙根年教授提出的本底趋势理论建立了本底趋势线模型,定量测算出由大运会“盛典”带来的旅游客流量和旅游收入的增长,有力地支撑了论点。在衡量大运会对深圳经济的间接影响的研究中,通过收集查阅了相关文献报表,得到大运会存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大运会的“挤出效应”、体育场馆设施的闲置与过剩的作用。不同于以往多集中于体育对城市影响的单一角度的研究,本文借助统计学、经济学、旅游行为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理论,根据大型体育赛事与举办城市经济间的关系所建立的模型,从宏观层面上考察城市与体育赛事的关系。通过对城市与体育赛事间关系的梳理,突出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与体育赛事产业等内外相关领域的作用,研究成果既为城市发展的宏观战略制定提供了依据,也为城市的具体运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方法。关键字:大型体育赛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济影响,本底趋势理论Abstract: In todays globalized and commercialized society, major sports events have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with its huge influence and ornamental value. Organizing major sports events can bring the hosting city enormous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erefore, it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ategy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conomic impacts and ways to measure them will be discussed .There will b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hosting city in order to give other large-scale multi-sports games a certain referenc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ccess of hosting sports events does enhance regional GDP, develop related industries,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upgrad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regional economy. However, they also have some indirect impacts such as the idle sports facilities and the crowding out effect in investment.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to measure the direct impact of the University Games on the economy, the author first selects the Shenzhen GDP time series values as representative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economic value in Shenzhen, and then establishes the Gray Model with GDP data before 2005 which contains no University Games factors and forecasts Shenzhen GDP growth without University Games factors. By comparing the value of real GDP with the lower predictive value, the author reaches a conclusion that sports events do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enzhen.Then, in order to study the fixed investment, the author chooses Shenzhen Citys fixed investment from 1979 to 2004 as the study sample. Establish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ith a high goodness of fit. Extended forecast model depicts the trend line does not contain University Games factor. Comparing the real value with the predictive value, it does play a role in improving investment environment.The last part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section. Select the tourism industry as a representative. According to local trend line model which is given up by Professor Sun Gennian, we get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the addition of tourist traffic and tourism revenue brought by University Games, which is effectively supporting the argument.In the process of measuring the indirect effects University Games have on Shenzhen economy, the paper reaches some conclusions by collecting relevant literature statements. In addition, sports events also have the “crowding out” impact, damage the interest of non-beneficial groups and cause excessive and idle facilities after the events. Unlike previous studies which focus more on the single impact of sports, the paper established model in the macroscopic level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hosting city and sporting events, which is under the guide of statistics, economics, tourist behavior, and sports humanities and sociology theory. Research results not only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the macro strategy but also a reference theoretical approach for the specific operation of the city.Key words: major sports event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economic impact, background trend line1.引论1.1概述1.1.1问题的提出从世界范围看,近年来体育赛事产业发展极其迅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很多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之都,例如美国的纽约和印第安纳州的波利斯、英国的伦敦和曼彻斯特、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墨尔本等。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赛就是发展中国家体育赛事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已经成为我国体育赛事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体育赛事活动日趋活跃,数量、规模大幅上升,高水平、有影响的国际赛事日益频繁,北京奥运会、亚运会、F1中国大奖赛、女足世界杯赛、网球大师杯赛、中国网球公开赛等一批有影响的国际体育赛事纷纷进入中国,为中国体育赛事产业注入强大发展动力。体育赛事产业作为生产极大进步和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与社会经济关联甚密。自1984年美国洛杉矶通过举办洛杉矶奥运会赚得了举办大型赛事的第一桶金后,在当今这个全球化和商业化的社会,大型体育赛事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和观赏性吸引了全世界的瞩目,赛事的举办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使得世界各地纷纷争相申请赛事的举办权。如何抓住机遇,让城市大型体育赛事在吸收大量资金发展自身的同时,通过融合资金起到促进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是目前学术界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基于此,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有:(1)如何分析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给举办城市带来的经济影响;(2)大型体育赛事会给举办城市带来的直接经济影响和间接经济影响各有哪些;(3)大型体育赛事给举办城市带来的影响如何衡量;(4)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战略发展的意义。拟通过无赛会影响的经济数据建立分析模型,利用模型延伸预测功能估计出无赛会举办情况下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并与举办赛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若出现预测值大于实际值的现象,则说明赛会的举办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1.1.2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2011年在深圳成功举办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个案分析,构造一个具有较强通用性的研究工具与方法,结合自身特点,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分析此次赛会的举办对举办地经济总体及各产业经济的影响程度。初步探讨赛会及举办城市经济发展间关系的研究方法,以期对其他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举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时下正值南京筹备2014年世界青年奥运会之机,愿通过此研究对南京2014青奥会的研究和举办提供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南京在按照国际惯例举办奥运会的同时,根据自身的情况,从中促进南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青奥会造福于民。1.2研究思路 1.2.1研究对象和核心内容基于国外学者研究理解基础之上,国内学者叶庆晖给出体育赛事的定义: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能够迎合不同参体分享经历的需求,达到多种目的与目标,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和经济、旅游等多个领域产生冲击影响,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叶庆晖.体育赛事运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按规模对体育赛事进行划分的分类标准,认为目前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大型体育赛事,包括大型体育赛事和标志性体育赛事;二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体育赛事,即排除了第一类之外的其他赛事 黄海燕等.体育赛事的基本理论研究论体育赛事的历史沿革、定义、分类及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一方面,一场成功的大型体育赛事需要雄厚的城市经济的支撑,城市经济是现代体育的根基。另一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赛事对城市经济的反哺作用日益凸显,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即是剖析此反哺作用,定量刻画大型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一个完整的大型赛事经济周期持续时期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赛会筹备阶段。以赛会场馆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投资增长的拉动为主;第二阶段, 运动赛会举办阶段。即运动赛会举办当年,以赛会的举办而增加的各项消费带动为主, 消费增势强劲;第三阶段, 后赛会经济阶段, 即在赛会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一般为35年), 受需求不足制约, 可能产生旅游业不景气等低谷效应, 也有可能对经济发展出现持续的正效应。图 1 大型赛会对举办城市价值的阶段性提升1.2.2理论依据通过赛事经济与经济学理论的联系及分析,不难发现,赛事经济不但能小范围的促进收益增长,还能更为广泛地影响一个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旅游人数等,故赛事经济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以统计学为研究基础,以模型的建立与定量分析为重点,辅以经济学、城市学、旅游行为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体育赛事和城市发展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一)重大事件理论重大事件是指那些规模庞大以至于影响整个国家经济和城市经济,并在全球媒体中引起反响的活动。大运会作为重大事件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一直受到人们关注。另外由于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其对举办城市价值提升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因此,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不仅要研究各类影响因素,还要分段分析赛会在三个阶段不同的经济发展效应,而不能统一带过。(二)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从历届大型体育赛会来看,举办城市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地方,如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这些城市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良好,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这些城市本身已经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增长极,而大型赛会的举办更加能加剧城市的集聚作用,辐射周边地区,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特定的地理空间,深圳将成为带动周边地区甚至全国发展的一个增长极,研究大运会对深圳地区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深圳为研究中心,研究并建立大运会影响力的评估模型。(三)本底趋势线理论旅游本底趋势线理论是孙根年在1998年提出,是指在消除突发事件(危机和庆典)的冲击或影响之后旅游业发展所呈现的基本趋势,是旅游区与客源地段面的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本底线理论表示一个地区旅游业应有其确定规律,可用“趋势项+周期项”的组合进行模拟,找出旅游发展在其常规情况下的本地趋势,具有分析与评估突发事件(危机或庆典)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的功能,也可预测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孙根年教授认为:在理论方法上复合函数的数据建模与传统回归分析一致,通过对其拟合方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可以找出旅游发展在常规情况下的本底趋势。因此,本底趋势线也被称为背景发展线,在孙根年的文献中本底趋势线被译为Background Trend Line,也准确地反映了这一方法的实质。1.2.3技术框架问题的提出预期应用价值确定研究思路及方法文献综述分析与讨论间接经济影响直接经济影响建筑业与建材工业就 业 增 长投 资 环 境 改 善其 它旅 游 业正面经济影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城 市 品 牌 提 升发 展 区 域 经 济其 它负面经济影响其 它体 育 设 施 闲 置投资存在挤出效应模型的建立与实证结论与建议1.2.4创新点和不足本研究是根据大型体育赛事与举办城市经济间的关系所建立的模型,从宏观层面上考察城市与体育赛事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体育赛事对城市影响的单一角度,有的则在此基础上建模,缺乏宏观架构关系的研究,难以普及并成为“经典”。本研究恰恰弥补了前人研究的不足,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通过对城市与体育赛事间关系的梳理,突出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与体育赛事产业等内外相关领域的作用,借助统计学、经济学、旅游行为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理论,把城市作为产品的集合体置于经济、文化、政治以及城市之间竞争的状态下进行研究,既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城市自身发展需要。研究成果既为城市发展的宏观战略制定提供了依据,也为城市的具体运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与方法。这是本研究的另一创新之处。本文由于研究对象涉及的领域较为宽泛,在写作的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比如,在具体反应城市经济水平变量的选取上研究得不够细致,不能完全覆盖深圳经济的全部内容,并且所选取的要素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相关关系,这也为后续研究留下了空间。当前存在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基础数据非常缺乏。受资料、数据和时间的限制,论文的部分分析只是基于19912011年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宏观数据进行赛会对城市经济影响力的实证分析,更为细致的微观探讨在此不能进行下去。今后若条件允许可以采用详细的指标数据对大型体育赛会给举办城市的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2研究现状2.1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研究相关文献及评述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在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电子数据库和南财图书馆等渠道,1979年以来国内有关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的相关电子文献以及相关书籍发现,与城市经济发展和体育赛事相关的研究文献有一定的篇幅,但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不同,体育赛事带来的新的资金流到赛事举办地后产生的经济影响也不尽相同,存在多种方法进行相关研究。2.1.1国外相关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就有学者对体育赛事经济影响的评估进行了研究,在随后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一研究逐渐深入。目前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评估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而且这一理论体系已经在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实际运用。Hotchkiss等人采用标准的DD(Differences-in-differences,差分中的差分)分析技术以及经修正的DD分析技术分析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对于佐治亚州就业率和工资水平的影响。很好地证实了举办该届夏季奥运会对佐治亚就业水平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采用DD分析技术不能为奥运会对工资水平是否显著给出明确判断。澳大利亚的Madden等人利用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开发的多区域CGE模型分析了悉尼奥运会的经济影响。在该研究中,奥运会被分为3个阶段:奥运会前的筹备和建设阶段(1994/1995-1999/2000)、奥运会年(2000/2001)和后奥运会阶段(2001/2002-2005/2006),利用一个包含新南威尔士州以及澳大利亚的两区域CGE模型,模型以悉尼奥运会的直接经济影响作为模型的输入,然后由模型计算得出悉尼奥运会的其他经济影响并给出相应有益建议。此外,Humphreys&Plummer使用投入产出模型系统(RIMS)作为分析工具来定量分析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对于佐治亚州的经济影响,他们将奥运会的经济影响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效益。短期影响指1991-1997年间由于奥运会所导致的大量新增资金的注入给佐治亚州所带来的经济影响;长期效益则指通过举办该届奥运会带来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在对短期经济影响的分析中,他们利用已有数据并结合RIMS分析了奥运会对佐治亚州的直接、间接、连锁和总的经济影响。分析结果表示,举办19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会将为佐治亚州增加19亿美元的收入影响,创造77026个全职和兼职的就业机会,并为政府部门带来了额外1.76亿美元的税收。2.1.2国内相关研究国内也已有学者对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展开了研究,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法对赛会的举办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分析,尤其是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研究出现了小高峰并日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顾海兵等人采用GDP模型法、消费模型法以及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奥运会直接投资对北京经济的拉动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奥运会直接投资将对北京市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奥运会直接投资将拉动北京市GDP总增长1783亿元、财政收入总增长410亿元、就业总增长143亿个,人均GDP总增长12898元。这一拉动作用主要集中在2005-2008年,在2008年最大。投入产出模型凭借其多部门整体经济分析模型的特点,现已成为当今体育赛事经济影响评估中的主流。魏小真等人结合具体分析和应用的需要,设计了一套较为全面、完整的北京奥运会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结果显示:奥运会将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出现“三个速度”加快,即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实现人均GDP6000美元目标的速度加快,以及第三产业比重提升的速度加快;同时奥运会将影响北京市的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但不可否认,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体育赛事经济影响分析存在如下缺点:第一,因为忽视赛事的消极作用和资源约束,投入产出模型夸大了体育赛事对举办地内外部产生的影响;第二,投入产出模型无法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正确的建议依据;第三,非旅游行业的反馈作用往往易被投入产出模型忽略。庞军利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对2008年奥运会投资对北京市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奥运会投资将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起到经济作用,2002-2007年,奥运会直接投资将拉动北京市实际GDP平均每年增加约2.6个百分点,奥运会总投资增加北京市的就业岗位,2002-2007年奥运会直接投资将导致北京市新增就业岗位1,267,055个,奥运总投资将导致北京市新增就业岗位2,825,336个,两者对北京市就业岗位增加的促进作用均在2006年达到最大,分别增加277,451个和629,970个。在肯定大型体育赛事对承办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部分专家学者也认为大型体育赛事会对承办城市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综上所述,有关体育赛事经济影响评估的文章很多,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都很直观地反应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给城市带来的巨大经济影响,内容涉及赛事经济影响评估的各个方面,这些成果对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从研究的内容看,多集中在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某一方面的影响分析,而系统研究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献相对较少。2.2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关系研究展望2.2.1政策与实践2010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把体育列为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认为体育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把体育产业发展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规范各类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的市场化运作。借鉴吸收国内外体育赛事组织运作的有益经验,探索完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赛事的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支持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举办体育竞赛活动,鼓励企业举办商业性体育比赛,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努力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赛事品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 /zwgk/2010-03/24/content_1563447.html” 2011年5月,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引导体育竞赛表演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努力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赛事品牌”。这标志着打造有特色的赛事品牌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为体育赛事与城市间的深入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深圳大运会执行局局长梁道行表示:“深圳举办大运会有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思想,就是办赛事、办城市。通过举办大运会来推动深圳的新一轮发展,增强优势;提高深圳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水平。我们希望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年轻的、富于创新的、为梦想而努力拼搏的深圳。”2.2.2实践与理论本研究统计,2012年,全国近190个城市申请举办了共计914项国内国外大型体育赛事,可见城市政府都已经认识到体育赛事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上海市体育局在沪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据统计2012年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国内体育赛事70余项,包括30多项国际性赛事、40多项全国性赛事。这其中,包括重点推进的2012年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锦标赛,这是短道速滑世界最高级别的赛事,以及F1一级方程式中国大奖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ATP1000大师赛、上海国际城市足球邀请赛等。其中为建设F1赛车场一项投资便达26亿元人民币,这仅仅是上海一座城市的一项投入,如果把全国城市在举办赛事上的投入资金加起来,数字将更加庞大。当然全国除了单项体育赛事外,多项及综合性体育赛事投入就更加可观,如2010年广州亚运会、南昌第七届城运会和201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赛事投资往往按百亿、千亿计。从实践到理论是一个思考沉淀的过程,是一个蜕变升华的过程。本研究正是基于对国内城市的实地调研,并整理国内体育赛事对城市影响的数据和案例作为论据支撑,初步探讨赛会及举办城市经济发展间关系的研究方法,以期在未来更好地指导体育与城市发展的实践工作。3研究方法3.1定量、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然而,无论是单纯的定性研究,还是单纯的定量研究,都难以全面、有效地把握社会现象。本文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型体育赛事可能给举办城市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本文以2011年深圳大运会为例,首先依据相关经济理论对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会给举办城市带来何种经济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会产生直接经济影响和间接经济影响的结论。然后,对深圳市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将大型赛事对举办城市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量化,并进行定性分析以得到最终结论。3.2模型方法借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经济指标,以城市有意举办赛事(申委会成立)为时间截点,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经济形态进行抽象,建立揭示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模型。具体而言,文章以2005年1月深圳申请大运会委员会成立为时间截点,对2005年之前无大运会因素影响的经济数据进行拟合得出模型,并以此模型对2005年份之后进行“预测”,通过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即为大运会因素对深圳市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文中采用的模型有灰色预测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本底趋势论模型。灰色模型是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模型方法,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实际问题中为了全面反应自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机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来解释因变量的变化,即多元回归模型。本底趋势论模型以复合函数的建模方式找出没有特殊事件和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在理论方法上与传统回归分析一致。3.3数理统计法 搜集、整理、统计与研究内容有关的一些数据,如对文中所建模型涉及的GDP指标、反应旅游行业发展变化的相应指标数量的搜集、统计,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简约化,在进行大量数据加工及分析以后得出相关结论,以支撑论点的说服力。4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关系的研究上文定性分析得出大型体育赛事会给举办城市带来直接与间接的经济影响,现结合深圳市举办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相关数据,针对赛事经济对举办城市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并评价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提升作用。在衡量大运会对深圳经济的直接影响的研究中,首先选取深圳市GDP时间序列值作为深圳市总体经济水平代表值,对无大运会因素影响的05年之前年份GDP数据建立灰色模型,并“预测”无大运会因素时深圳市GDP的增长值,通过比较发现预测值低于实际GDP值,得出大运会确有促进深圳经济发展的作用。然后,以深圳市1979-2004年固定投资额为研究样本,建立拟合优度较高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延伸预测刻画出不包含大运会影响的固定资产增长趋势线,与实际投资额的对比可发现由赛会带来的促进作用。最后就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部分,选取了旅游业为行业代表,根据孙根年教授提出的本底趋势理论建立了本底趋势线模型,定量测算出由大运会“盛典”带来的旅游客流量和旅游收入的增长,有力地支撑了论点。在衡量大运会对深圳经济的间接影响的研究中,通过收集查阅了相关文献报表,得到大运会存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大运会的“挤出效应”、设施的闲置与过剩的作用。4.1深圳大运会对深圳经济的直接经济影响4.1.1基于灰色预测分析大运会对深圳GDP总量的影响由于在2005年1月深圳大运会申委会正式成立,可认为在此之后深圳大运会就对深圳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定量地对其进行评估,首先利用本文建立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052011年若不举办深圳大运会深圳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指标GDP进行预测,再依据其预测值与举办大运会深圳市历年实际GDP进行对比,给出深圳大运会对深圳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力的定量评估。灰色模型的建立与测算现已知1999年至2004年的深圳市GDP(表1),应用R软件GM(1,1)模型对未举办大运会的深圳市GDP进行预测。表 1 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2004GDP(亿元)180401.76218745.15248248.74296951.84338572.35408214.28 注:数据来自2012年深圳市统计年鉴为使数据间具有可比性,在正式测算前,为对名义GDP进行数据预处理,利用消费价格指数除去价格影响得到实际GDP:设数列x(0)为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x(0) 181668.43 212801.71 243934.99 294869.47 333054.20 378955.9 x(0)(1) x(0)(2) x(0)(3) x(0)(4) x(0)(5) x(0)(6)试建立GM(1,1)模型.第一步:作1AGO生成 按式(1)得x(1)为 1 2 3 4 5 6 x(1)(k) 181668.4 394470.1 638405.1 933274.6 1266328.8 1645284.7第二步:确定数据矩阵B, yN 第三步:计算 关于BTB的特点讨论:1).BTB是对称矩阵,2).BTB是方阵,其右下角对角元素代表B的行数。第四步:求参数列 按参数算式对角元素:(最小二乘估计)第五步:确定模型 白化微分方程: (1)时间响应: 于是: (2)这里便得到的预测值,然后确定k=1,2,n的值得还原数列灰色模型的检验与预测第六步:精度检验 方法.残差检验 生成模型计算数据 实际值 还原数据 实际数据(己知)误差 误差百分数平均相对误差 (3)此时C=0.039 好 ,p=1好其中,由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可根据后验比C和小误差概率p对模型进行诊断,当p0.95和C0.35时,模型可靠,这时可根据模型对系统行为进行预测。经计算得2006-2011年的GDP预测值: 表2 2006-2011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年份名义GDP(亿元)实际GDP(亿元)灰色预测值(亿元)200658135624568813.2508590.2200768015706653382.2587194.7200877867920735311.3677947.7200982013176830937.3782727201095815101925748.6903700.3201111505529810916011043370图 2 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实际值与预测值模型的结论 为了便于定量描述大运会对深圳经济的影响力,消除量纲因素,在此给出大运会对深圳市GDP贡献率和影响率的概念。 (4) (5)根据公式(4)、(5),就赛会举办当年 2011年分析来看:得到的计算结果显示大运会对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是4.623,影响率是4.418%。事实上,由图形我们容易发现,自2005年大运会申办组委会成立,深圳市GDP较之前没有大运会因素影响时有了较明显的提升,尤其以筹办期最甚。分析其原因,自深圳市有意以举办赛事带动城市发展以来,政府加大了相关基础建设的投资,极大的刺激经济增长,这一变化从GDP的走势上可见一斑。值得注意的是,实际GDP的走势并没有像预期中一路保持较高增长率增长下去,联系现实究其原因,易发现2008年经济危机对深圳这个经济中心产生了影响。而随后,随着赛事的临近,经济危机的作用也日渐消弭,经济总体出现复苏景象。4.1.2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大型体育赛会的申办与筹备阶段势必伴随着大量城市基础设施、体育场馆、市政交通、邮电通讯系统的更新与完善,投资环境的改善带动着建筑业与基础交通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了定量地对其进行评估,针对无大运会影响下深圳市的固定投资情况,选取1979-2004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见表3),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052011年若不举办深圳大运会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环境进行预测,再依据其预测值与举办大运会深圳市历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对比,给出深圳大运会对深圳市投资环境改善作用的定量评估。表 3 1979-2011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额年份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年份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年份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19795938199062338020016863749198013801199191232420027881459198129684199217823222003949101619827375019932477875200410925571198310832019942819413200511810542198419457219952758243200612736693198533323519963275270200713450037198624855119973930657200814676043198728519319984803901200917091514198843619119995695878201019447008198949991920006196993201120609180 注:数据来自2012年深圳市统计年鉴无赛会影响下深圳市固定投资的变化趋势运用Minitab可以画出1979-2004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拟合线图,如图3. 其中,t取值1,2,3.对应1979年,1980年,1981年.图 3 深圳市1979-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拟合曲线根据图形可观察出,1979-2004年深圳固定投资额分布曲线与二次曲线拟合度较高,故在此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分析深圳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二次曲线模型数学表达式为: (6)其中,是参数,是时间序列的序列号,为第年的预测值。一般采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模型参数,令, (7)则 依据1979-2004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得出:在无大运会赛会影响下,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时间的拟合曲线模型如下: , (8)表4 方差分析来源自由度SSMSFP回归22.59890E+141.29945E+141134.47 0.000误差232.63448E+121.14543E+11合计252.62525E+14由于F=1134.47,P=0.0000.05,模型通过了检验,公式(8)定量描述了深圳固定投资随年度变化的情况。深圳市固定投资在赛会影响下的变化根据上节得出的衡量无赛会影响下深圳市固定投资的变化趋势的多元回归模型(8),可以对深圳市2005-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预测,即无赛会情况下深圳市每年固定投资水平,与实际投资额之差即大运会带来的影响,如图4所示。表5 2005-2011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统计值与预测值年份统计值预测值20051181054211178613200612736693122685272007134500371340868120081467604314599074200917091514158397062010194470081713057720112060918018471687图4 2005-2011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统计值与预测值模型的结论至于大运会对深圳经济固定投资环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