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卷.doc_第1页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卷.doc_第2页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卷.doc_第3页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卷.doc_第4页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海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yn)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u)知识。B.到处呈现一片衰(shu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i)途的寒冬。C.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sh)和两栖(q)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D.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xun)丽,变化多端(dun)。2.找出错别字,并依次改正在表格内。(4分)日薄西山束手无策无动于中物竟天择草长莺飞翩然归来冰雪溶化周尔复始错别字改正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里没有棕树蛇的天敌,一旦它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B.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话。可是当看到严厉的班主任时,都销声匿迹了。C.运动会开幕式上,我们班代表队每人手里拿着一面小红旗,五彩斑斓,煞是好看。D.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中国式过马路”,无疑不是对中国人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的一种讽刺。B.网络时代,我们即使亲近了键盘,而疏远了亲情。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D.一个人找准了人生的起点,就等于降低了与成功的距离。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大自然的语言”这个题目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贴切风趣,富有吸引力。B.奇妙的克隆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同时提醒我们要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C.恐龙无处不在用科学研究中的一则实例,有力地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D.生物入侵者不仅使我们明白了一些生态环境知识,而且可以培养我们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6.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B.至于夏水襄陵C.相与步于中庭 D.标枪舞刀于水面者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晨兴/理/荒秽C.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D.实/是欲界/之仙都8.默写。(5分)(1)晨兴理荒秽, 。(2)山随平野尽, 。(3) ,归雁入胡天。(4)归园田居(其三)中表达作者不想在污浊的世界中失去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5)渡荆门送别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9.有同学说,现在是快餐文化时代,读流行作品更有利于我们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学校准备就此问题开展一场辩论赛。(6分)(1)假如你班是反方代表,你方观点是: (3分)(2)假如你是反方代表的主辩人,请简要陈述支撑你方观点的理由。至少写出两条。(3分)你方观点的理由是: 二、现代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3题。(14分)奇妙的唾液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 0001 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可以止血。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液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10.唾液有哪些作用?(4分)答: 11.第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 12.第段“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句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答: 13.你还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奇妙的现象?请举出两例。(4分)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3分)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是将两种相似且难以区分的天气现象共同提及的概括性说法。雾是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 000米以内的天气现象;水平能见度在1 00010 000米时则被称为轻雾。由于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光的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并导致能见度小于10 000米的现象。由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呈灰色。雾和霾常常相伴出现。区别雾和霾,空气相对湿度是重要依据。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人们习惯上称此天气为霾天;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主要是雾造成的,通常被称为雾天;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一般被统称为雾霾天。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祸首”。其主要来源有多个:一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二是汽车尾气;三是工厂制造出的废气污染;四是冬季取暖时燃烧煤炭低空排放的污染物;五是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以及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这些污染颗粒和细菌、病毒等一起在水滴上,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大雾一周不散,烟尘废气在低空聚积,期间有4 700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于非命,雾散后,还有8 000多人因雾死亡,“雾都劫难”震惊世界,人们将伦敦雾灾列为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这是显性危害的例子,更多的情况是雾霾在不知不觉中危害着人的健康。雾霾天应减少开窗,减少外出,外出时避免骑车,戴正规合格的口罩,多食清肺润肺食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源头上采取“减排消尘”的措施。此法既能减少由温室气体引发的空中水汽,又能减少空中的凝结核,从而达到控制雾霾频发的现象。这方面伦敦做出了榜样: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在“减排消尘”上大做文章,如今已见成效,原来每年有几十个雾霾天,现已降至5天,世界著名的“雾都”已名不副实。14.第段中加点词语“名不副实”在文中具体含义是指 和 不相符。(2分)15.第段中加点词语“常常”能否去掉?请阐述理由。(3分)答: 16.第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列数字,其作用是 。(3分)17.根据文章第至段内容,结合下列两个图表,判断徐汇区12月5日、6日、13日的天气,将相应的选项填在横线上。(2分)12月5日 12月6日 12月13日 A.雾天B.霾天C.雾霾天18.本文至段依次说明了、雾霾的危害、,其说明顺序是。(3分)三、古诗文阅读(16分)(一)古诗鉴赏。(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9.诗中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塞的句子是: ,(2分)20.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15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么:如此,这样。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怀民亦未寝()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4)思欲就亭止息()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译文: 2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答: 三、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