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30小题,每题2分)1“终养”是指古人辞官奉养父母至祖父母寿终。据载,乾隆年间谕令,既不迎养、又不呈请终养年迈父母的官员,定以处分。该谕令所蕴含的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A. 分封制度 B. 宗法制度 C. 郡县制度 D. 选官制度2礼记礼运中说:“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从中,我们可以得出A. 血缘关系是政治体系的唯一依据 B. 天子的权力有限导致诸侯纷争战乱C. 此制度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 D. 田产私有导致封建生产关系的解体3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可见,唐朝御史台A. 职能广泛,地位重要 B. 隶属于中央司法机构C.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D. 有效抑制了吏治腐败4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几千年来不断积淀的结果。在秦朝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A. 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陆通道 B. 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C. 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 D.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5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的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A. 形式僵化限制严格 B. 考核内容注重“经世致用”之学C. 不再重视儒家经典 D. 要求考生所学的知识全面务实6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A. B. C. D. 7汉书晁错传记载:汉文帝将自己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炼成试题,要各地的孝廉、贤良方正回答。当时“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这说明汉人才选拔A. 施行实践检验的方式 B. 已经使用考试的办法C. 出现重才轻德的现象 D. 将用人权收归到中央8就史料分类而言,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 史记 B. 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C. 商朝卜辞 D. 孟姜女哭长城传说9“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诗中所涉及的制度A. 带来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 确保了官吏的清正廉明C. 杜绝了门阀士族的选官 D.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10清朝一位军机大臣曾写诗比喻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 协同皇帝共治国事 B. 秉承皇帝旨意办事C. 负责贯彻皇帝政令 D. 监督官员规范执政11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等。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A. 周王室安全 B. 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C. 王位世袭制 D. 嫡长子继承权12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姒、妘、娮、姚等。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压迫 B. 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C. 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 D. 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13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丧服之大纲四:曰亲亲,曰尊尊,曰长长,曰男女有别。”这表明周朝A. 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并推行 B. 通过强化等级秩序维护中央集权C. 通过规范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D. 宗法制下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14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下列选项中的材料与宗法制无关的是A.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B. “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C.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D. “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争之易生”15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 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B. 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C.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 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16有学者认为秦朝统一中国的功绩并没有随着秦朝的灭亡而泯灭,新朝代继之勃兴,并且延续达四百年。据此可知A. 儒家独尊的地位已经确立 B. 文化专制开始体现C. 大一统思想得以延续 D. 汉朝推翻了秦朝的暴政17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君主专制 D. 家国一体18战国文献中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属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荆州、东南之扬州都已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九州”的出现A. 加速了统一局面的到来 B. 表明原有封国不复存在C. 适应了尊王攘夷的需要 D. 是华夏文明扩展的结果19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说明A. 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B. 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C. 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D. 民族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20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A. 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 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 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 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21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项)中提到:“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之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知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籍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现象,由此推断A. 九品中正制被彻底抛弃 B. 统治者实行了新的选官制度C. 氏族门第不再是选官标准 D. 统治者被迫重用庶族地主22有文献记载:九品中正制之设“盖以论官吏优劣,非为士族高卑”,“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尤有乡论余风”。这表明九品中正制A. 以官吏实绩对官吏进行优劣评定 B. 曾经被世族门阀所控制C. 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 D. 一度以德才为主要依据,不注重家世门第23唐代的民族政策,除了朝贡、和亲外,在边区还设立羁縻都护府,任命当地部族领袖为都护府长官,都护府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唐代的这一“羁縻政策”A. 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B. 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C. 冲击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 固化了“夷夏之辨”的观念24“(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 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 B. 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C. 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割据隐患 D.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25对于玄武门之变,史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双方各自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简况如下表。所代表和依靠的社会集团李建成和李元吉关陇军事集团,主体是北魏以来的军事贵族李世民山东豪杰集团,主要是北魏下层士兵的后裔,隋末农民战争中崛起的各民族的武装农民等据此判断,玄武门之变导致了A. 世家大族势力受到削弱 B.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丧失C. 下层民众控制初唐政权 D. 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削弱26“文官已经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强迫坐在宝座上的皇帝在处理政务时摈斥他个人的意志名义上他是天子,实际上他受制于廷臣。”明神宗不得不放弃立爱妃之子为储君的想法。这反映了A. 官僚政治运行的成熟 B. 皇权专制的不断削弱C. 宗法观念的日益淡化 D. 君臣矛盾的日渐突出27明清时期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B. 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C.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D.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28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A.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B. 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C. 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D.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29万历二十年,大学士赵志皋、张位言:“凡会议会推,并令廷臣类奏,取自上裁,用杜专权。”会推有称廷推,廷推(注:议题是重大人事安排)时吏部不再预先提名,由九卿各举所知,吏部汇总直接上呈皇帝裁决,皇帝则每每付之阁臣票拟。该举措表明A. 内阁地位凌驾于六部之上 B.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C. 用人权从六部转移至内阁 D. 内阁权力得到加强30据史记记载:商代自中丁以后,废嫡而立其他弟子,“弟子或争相代位”,商朝出现了九世之乱,同时也出现了“诸侯莫朝”的局面。这从侧面说明A. 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B. 商朝王位继承未形成固定制度C. 商代注重对嫡长子才德的培养 D. 嫡长子继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二、非选择题(40分)31(25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2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至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共同历史特征。(10分)(2)比较至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7分)(3)第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8分)3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中国盐法,白宋代实行钞引制度以来,历元、明、清而积弊日深,清末筹议改革,尚未实行,辛亥革命爆发了。北洋政府的盐法改革是在中国盐政主权进一步殖民地化的背景下展开的,是凭借帝国主义债权地位推动的。南京国民政府的许多有识之士深深地感到:“财权与立法,实乃国权实质与精神之命脉。”1929年9月19日,财政部公布盐运使公署章程,财政部在产盐区域内设置盐运使;同日还公布了榷运局章程,规定:如果销盐的省份不在产盐区域以内,时政部设榷运局管理盐务行政事宜。1930年4月颁布的销盐考成章程,对盐务官员盐运使、运副、榷运局长的考核作了明确的规定。12月国民政府颁布了检查精盐章程从事精盐生产者的国籍也提出了要求:“凡为精盐业者,以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限,如系公司组织者,公司之创办人及其股东亦同。”南京国民政府在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文件、规章制度以后,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耍或其它各种客观原因,在盐税改革中,似乎有“重聚敛轻建设,加强控制”的习惯性偏好。摘编自夏国祥近代盐政改革初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进行盐政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概括盐政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政改革的影响。(9分)答案1、 选择题 1-5 BCAAB 6-10 BBCAD 11-15 BDCCC 16-20 CDDBD 21-25 DDACA 26-30 BCCDA2、 非选择题 31.(1)历史特征: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时期,两国都出现了法律为先导的社会变革。公元前3世纪,两国都完成了统一。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两国都达到了强盛时期。公元3世纪两国都经历了长达百年的内乱、统治危机以及出现了结束危机的短暂统一安定的局面。公元4世纪,两国都面临着外族入侵、迁都和国家分裂。(2)现象:两国在几乎同一时期都处于相似的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强盛与衰落的的现象。发现:历史轨迹看,两国都出现了国家的分裂与统一交替延续的轨迹。变化节奏上看,长期统一与暂时分裂。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及反思
-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4 机械效率教案
- 2024四川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校园招聘1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初中语文22 诗二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 第2框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主题二 收纳衣物会摆放 第一课时(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甘肃教育出版社
- 2024北京中水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研究中心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九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2 Environmental problems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教学设计4 牛津深圳版
- 施工单位进场流程
- 《演讲要素》课件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评析
- 度假酒店的规划与开发
- 新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练专题06 函数与导数常见经典压轴小题归类(26大核心考点)(讲义)(解析版)
- 高速公路改到封闭施工方案
- 胸椎骨折的护理课件
- 机械CAD、CAM-形考任务一-国开-参考资料
- 省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通知书
- 第9课《美丽的颜色》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DB11∕T 864-2020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