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李粤红.doc_第1页
《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李粤红.doc_第2页
《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李粤红.doc_第3页
《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李粤红.doc_第4页
《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李粤红.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文言文阅读复习 LYH湖心亭看雪 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A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B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下列各级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绝巘多生怪柏 B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C是日更定/是金陵人 D余强饮三大白/强人所难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即更刮目相待 B客此/满座宾客无不伸颈C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D及下船/不及汪伦送我情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A句译文: B句译文: 4作者在“”、夜深人静之后,撑小舟“”。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 ,”,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三人。5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否矛盾?答: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简练自然,高度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B作者写雪景,却着力去写堤、亭、舟、人,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生气与魅力。C文中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而别的情景,是“看雪”行动的延伸。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D开头两句交代“看雪”时间、地点,并先从视觉上描写西湖“大雪三日”的景象,接着从两个角度描写夜晚雇船独往湖心亭所看到的湖中雪景。7选出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A.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议论。B. 文章叙事时的情绪是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C. 本文写景句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D. 文章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附: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云朵、山峰和湖水,上下全是一片白色。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湖中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念近中无此禅院 B、遂至承天寺/毎至晴初霜旦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耳不闻窗外事 D、解衣欲睡/随心所欲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病终 B怀民亦未寝/废寝忘食C庭下如积水空明/而或长烟一空 D欣然起行/品行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11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 12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答: 13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1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的“入户”二字,把月色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B、“闲人”是作者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无所事事才出来赏月的。C、文章短小,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D、文章可按表达方式分三层,第一层为记叙,第二层为描写,第三层为议论。15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欣然起行”中“欣然”一词,把作者喜悦兴奋之情跃然纸上。B结尾一句既有赏月的欣喜愉悦,也暗含遭贬谪的落寞孤寂的心情,更表现出一种自我排解的达观。C本文写景很有特色,看似写月光,实则写水,虚实结合,耐人寻味。D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6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 B、但少闲人/但当涉猎C、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 D、 相与步于中庭/步步惊心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18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称“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答: 1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这句话应翻译为: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罢了。C、“月色入户”的“入户”二字,把月色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D、“庭下如积水空明”一句运用了新奇独特的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突出了月光的皎洁。20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附: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月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两人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一泓碧水那样清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松柏的影子啊。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1下列加点词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即书诗四句 B四时俱备/春冬之时 C晓雾将歇/歇息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贤与能22翻译划线句子。译文: 23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 的志趣,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28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请用原文语句回答)答: 24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请用原文语句回答)答: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一开始,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感慨作为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美”概括说人人皆爱,以“共谈”点明全文中心。B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出白云、高山、流水三种大自然的美景。C“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众彩纷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晨景热烈欢跃,暮象清静幽寂,给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体现生命气息。(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6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一时齐发 B实是欲界之仙都/斯是陋室C与其奇者/邑人奇之 D夕日欲颓/颓然乎其间27翻译划线句子。译文: 28文中描写动景的句子是: , ; , 。29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答: 30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请用原文语句回答)答: 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极力描写了山之高、水之净以及境界之清新。B作者以“实是欲界之仙都”对文中描写得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作结,同时也表达了由衷的赞美之句。C此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纯真的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借谢灵运寄情山水来寄托对黑暗现实、世俗社会的批判与不满。D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分-总”的结构,动静结合的手法,优美凝练的笔触,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附:答谢中书书全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参考答案(一)1D 2C 3略。4大雪三日;独往湖心亭看雪;上下一白;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是矛盾,但这是作者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在,反映出文人雅士的孤傲。6D(是从听觉上描写西湖大雪三日的景象。)7A(重在抒情)(二)8C 9D 10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11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假幻的美妙境界;贬谪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12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13从“闲人”两字可以看出作者用惋惜无人赏月来暗讽那些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同时也寄托了自己被贬失意后的孤高情怀,表达了一种随缘自适、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14B (并非无所事事) 15C(看似写水,实则写月光)(三)15D(3分)16哪个夜里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少了像我们两个那样清闲的人罢了。17记叙、描写、抒情 18作者被贬心情自然抑郁,“欣然起行”、“赏月”和自称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19B(B项的闲人翻译作闲极无聊的人不恰当)20B(不只是凄凉、孤寂,更多的应是苦中作乐的豁达)(四)21B 22译文:每当傍晚,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