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面批.doc_第1页
《在路上》面批.doc_第2页
《在路上》面批.doc_第3页
《在路上》面批.doc_第4页
《在路上》面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路上面批 作文题 有的人一生漂泊,有的人终生不离故土,有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人生的轨迹可能会不同,但是每个人的心灵都会远游,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例文展现 在路上 走在去地铁站的路上,一步又一步,忍不住停下来想,这样挫败的日子究竟要持续多久? 在南京生活,却融入不了这座城市,感觉上总是接近却不亲近的彷徨。 一家人的生活被繁忙的工作和繁重的学业所充斥,幸福似乎渐行渐远。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口,我不禁困惑,这条路究竟通向何处? 回望茫茫来路,匆忙的行人,喧闹的街道,目之所及,却仿佛见到儿时在故乡那平淡如水的生活。突然间,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充斥心灵那是幸福。我似又走在那条通往老宅的青石板路上那被风雨剥蚀的青砖绿瓦以及大门两旁刻写的楹联,它们依旧静静地蛰伏在故乡的晨昏中,而故乡沾染了油盐酱醋的琐碎,唠唠叨叨着陈年的破败和温暖。年节时的爆竹烟花,成长中的人来人往生活是如此恬淡与悠闲,让人不自觉地停驻匆匆的脚步,蓦然发觉幸福就这样存在于我们身边。 离开故乡已八年,虽有恍然如梦之感,我的心却依然穿越了岁月的忧伤,走在了归乡的路上。也许故乡之于我,是一种“对濒于瓦解的家园意识的伤怀和修复”,或者说,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已把我们湮没,故乡的召唤是掠过水面的风,带给我们幸福。静心细想,在南京的日子里,这幸福其实一直留存在我的心底,只是淡忘了许久,至今才终被唤醒。我知道这条路该通向何方了那是物质外的性灵,是驳杂中的至纯,是乡愁的慰藉,是心灵的家园。 站在地下铁的通道,穿行而过的风轻拂我的脸庞,我看到的是脚步匆匆却将幸福写在脸上的人们,这些真实而又美好的一幕幕与儿时在故乡小路上奔跑的那个小小身影重叠起来。我不禁自问:这个承载了我八年记忆的地方,难道就没有值得我珍惜的幸福与美好吗? 其实,幸福在乎日常只要有心,便可俯拾皆是;唯有珍惜,方能岁月静好。至此,我才真正明白,心灵的家园存乎于心。 生活在繁花似锦的都市,每天行走在无休止的消逝中,在这样的似水流年里,那偶尔显身于记忆的故乡,或许在某一天也会不可挽留地悄然远去。然而,“此心安处是吾乡”,生活纵使枯燥,学业纵使繁忙,只要心中拥有一份热乎乎的真实的幸福,我便可以找到那条通往心灵家园的路。 这是一条寻找心灵家同的路,更是一条探寻心灵家园究竟是什么的路。本文以困惑开头,以释惑结尾,叙写了小作者的一次心路历程。本文最值得推崇的地方是,小作者的内心之旅并未在找到故乡这一心灵家园后就停止,而是继续寻觅,得出“心灵的家同存乎于心”的答案,继而抛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结论,告诉读者,只要心中有真实的幸福感,便找到了通往心灵家同的路。全文立意高远,思考深刻,别具一格。 写在面批之后 意匠如神变化生 席玮玮 关于“在路上”这一作文题的审题和立意,我们可以用“质疑生问”的办法,向自己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谁在路上”这里的“谁”可以大致分为个体和群体两类。第二个问题是“在怎样的路上”这里的“路”有实指和虚指两类,实指的“路”是自然之路,比如马路、铁路、校园小径、羊肠小道、泥泞山路等;虚指的“路”外延很广,人生之路、情感之路、文学之路等均可涉及。但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由实到虚或一语双关的写法,在一篇文章里,“路”及“在路上”的概念应该是不能随意变化的。另外,审题时还有一点必须注意,“路”的另一头总有一个目的地,“在路上”的重点是“在”,因此,对到达目的地的过程进行叙写是行文的重点。 关于“在路上”的立意,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来提高: 一、由叙写经历到抒发个人情怀 作为高中生,我们要强化“我手写我心”的意识,在作文中表达自我。这种表达,可以先从表达“自己的经历”开始,而后更上一个层面,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让文章渐入佳径,渐上台阶,这才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方向。比如,某同学写“成长路上我和妈妈发生的矛盾”,全文只是详述了矛盾的来龙去脉,语言琐碎,场景凌乱,殊不知,如果将文章写成“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沟通之路”,立意层次会提升很多;再比如,某同学写“故乡那条被自己踩出来的泥泞小路”,通篇对自己的童年进行了深情的回忆,经过面批,同学将这条小路与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交织起来,抒写了“无论哪条道路,都要靠自己来开辟”的人生感悟,立意高下立现。 二、由抒一己之感到怀博爱之心 “在路上”作文的批改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全班50个同学,46个写的都是“我”这一个体“在路上”:比如写“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有家人、朋友的陪伴”,着重抒写亲情和友情;再比如写“书是我到达精神世界的探寻之路”,着重表达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深刻影响。这样的文章,立意是准确的,无可指摘,可一旦读得多了,难免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在立意过程中束手束脚,把思路仅仅局限在“小我”上,却不知道,一旦突破了“小我”的限制,写作的天地就会广阔得多。 例如,有的同学写“走在圆明园的路上”,以荒烟蔓草之路象征民族屈辱之路,以洒满阳光和孩子欢笑的路象征国家复兴之路,路还是那条路,但因为思路得到开拓,将“路”赋予了象征意义,立意一下深刻了许多;还有的同学写“丝绸之路”,从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抗击匈奴、王昭君出塞和亲三个历史事件取材,将立意落在“他们走在丝绸之路上,也是走在报国之路上”,文章便具有了历史的纵深感。 因此,在抒一己之真挚的感想下,能够推己及人,看社会,观天下,察历史,想未来,怀博爱之心,文章境界始出。 作文是思维的产物,写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写作立意的提升,理应在思维训练中完成。这样的思维训练,固然可以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进行,但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同学们在平时读书看报的过程中,关注新闻热点并作分析,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培养以下两方面的能力: (一)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对事件或材料进行深入的解析,揭示出问题实质。 例如,对素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的种种作为,同学中赞赏者有,反感者也有。为此,我特意向同学介绍了一起曾经发生在广州街头的“跪行救女”事件,并告知同学这起事件是网络推手“金泉少侠”一手策划的,他用“广州富家公子”的身份故意背信弃义,以此激起人们的愤怒,吸引人们眼球,以达到吸纳捐款的目的。同学又针对这则材料进行讨论,事件策划背后的善与恶成了同学讨论的焦点。在讨论胶着不下之时,我又相继介绍了史怀哲、特蕾莎修女和证严法师的事例。同学通过这三个事例终于达成了共识只有尊重生命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人道。接着,我展示了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日本地震后的舆论怪相、丹麦人血腥捕杀鲸鱼、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等材料,同学通过讨论、分析.又得出了一个结论人道主义是不分种族、不分物种的,善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才是真正的人道。 (二)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或同一材料进行开拓性分析,展现出个性化思考。 例如,对“抗震英雄少年雷楚年沦为诈骗犯”和“抗震小英雄林浩六年来参演多部影视剧作品”这两则新闻材料进行点评。同学们先抓住材料中的对象,找到问题的关键,再追溯事件的因果,探究其中的本质,最后辨明褒贬倾向,确定点评角度。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开拓了思维,从不同角度对新闻进行了点评。比如:从雷楚年的角度,得出了“在荣誉面前不可忘记自己是谁”“在诱惑面前更应自律”等结论;从林浩的角度,得出了“应尊重每个人的梦想和抉择”“正确看待荣誉”“妥善利用知名度”等结论;从媒体和社会的角度,明确指出社会“未能关注未成年人内心世界”的现象,批评了“因英雄事迹而给予特殊待遇”的举动,批判了媒体“为了新闻爆点而过度报道”的行为。可以说,每个同学的点评中,都闪烁着他们思维的火花。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思维训练不能仅仅停留在“想”的层面,最终要落实到“写”的层面上。一篇习作、一次随笔、一个短评乃至三两句话,均无不可。唯有将心中所思转化为笔下所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