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1 地质作用和内力作用课件 中图版必修1.ppt_第1页
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1 地质作用和内力作用课件 中图版必修1.ppt_第2页
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1 地质作用和内力作用课件 中图版必修1.ppt_第3页
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1 地质作用和内力作用课件 中图版必修1.ppt_第4页
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1 地质作用和内力作用课件 中图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一课时地质作用和内力作用,一,二,一、地质作用1.定义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2.按能量来源分类(1)内力作用:由地球内能引起的。(2)外力作用:由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等引起的。,一,二,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岩浆活动,一,二,2.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剖面图(1)分类:按照运动方向,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2)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地壳变形、变位。(3)褶皱:如图中A、B处,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形成褶曲,一系列褶曲称为褶皱。岩层发生褶皱,就会出现高山和谷地等地貌形态。,一,二,一,二,思考讨论喜马拉雅山脉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吗?为什么?提示:不是。喜马拉雅山脉是地壳在水平挤压下形成的巨大的褶皱山脉。3.变质作用(1)概念: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2)结果:形成变质岩。,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地质作用及类型长江三峡地跨重庆、湖北两省市,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长江三峡也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另外还有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它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诗句犹然在耳。,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结合材料探究:(1)长江三峡的形成包括哪些地质作用?提示:长江三峡的形成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2)简要分析长江三峡的形成过程。提示:先是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后是经过流水侵蚀形成峡谷。,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1.地质作用的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注意:地质作用必须是自然力的作用。人类活动也能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但它不是自然力,也就不属于地质作用。,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2.地质作用的分类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注意:在地表形态的塑造中,内、外力同时起作用,它们作用的结果往往交织在一起。只不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而已。,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例题1】关于地质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B.地壳始终在内、外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C.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D.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内,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解析: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地壳自形成以来,一直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造成这种运动变化的原因是地质作用。内、外力作用对立统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地壳不断发展变化。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内,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答案:A,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三,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素来以险著称。,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三,结合材料探究:(1)华山是怎样形成的?属于哪种地质构造?提示:华山是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形成的块状山地,属于地垒构造。(2)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也与断层有关,其成因与华山有何区别?提示:东非大裂谷是由于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而形成的。,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三,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三,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三,方法技巧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区别方法一看坡度:褶皱山坡度缓,断块山坡度陡;二看岩层:褶皱山的岩层是连续的,断块山的岩层是不连续的。,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三,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三,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三,说明: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的帮助。(1)石油、天然气的储油构造以背斜最适宜,地下水的含水层以向斜最合适。(2)在背斜的山坡上修建大型工厂、铁路易产生滑坡,而打隧道以背斜为好。(3)在断层交切部位,有利于矿体的形成,而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4)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三,【例题2】导学号1146407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三,(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2)图中丙地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3)有可能在该处找到石油的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三,解析: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状况可以判断:乙为背斜,丙为向斜。甲处两侧岩层断裂并发生明显位移,为断层。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答案:(1)B(2)B(3)B,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三,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北京时间2015年9月17日早上6:54,智利中部沿海发生里氏8.2级大地震,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为里氏8.3级,大地震后发生了里氏6.8级、里氏6.0级、里氏6.1级和里氏6.6级余震,智利是世界上地震最频繁、震级最强的国家之一,世界全部地震能量的四分之一在智利释放。,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三,结合材料探究:智利为什么经常发生地震?提示:智利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因此智利地震频发。,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1.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岩石圈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成若干个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地运动。,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2.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板块与板块之间彼此分离。它们对于宏观地形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大影响。板块运动与地貌的关系见下表。,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例题3】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1)图中数码代表板块,代表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板块与(板块名称)相撞形成的。(2)图中字母A处与B处相比,地壳较稳定的是处,因为。解析:第(1)题,结合板块分布图可回答。第(2)题,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则比较活跃。答案:(1)美洲太平洋印度洋板块(2)AA位于板块内部,B位于板块交界处,1,2-3,4-5,6,1.关于内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C.外力作用使地表趋向平坦D.外力作用的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解析:内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有些外力作用,如台风、龙卷风、海潮等强度不小,速度很快,而有些内力作用如一些地壳运动并不激烈,速度也非常缓慢。答案:C,1,2-3,4-5,6,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第23题。2.图示内容反映的是()A.断层B.地垒C.地堑D.褶皱3.关于图示构造,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地形是谷地,因此应是向斜构造B.乙处地形是山地,因此应是背斜构造C.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是背斜构造D.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因此是背斜构造,1,2-3,4-5,6,解析:第2题,由岩层的形状可以看出,岩层主要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弯曲,所以为褶皱。第3题,甲处底部未被侵蚀的岩层向上拱起,应是背斜构造,乙处底部未被侵蚀的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答案:2.D3.C,1,2-3,4-5,6,读图,完成第45题。4.图中所示的山岭是()A.背斜形成的山岭B.向斜形成的山岭C.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D.断层形成的山岭5.以下地形区中,如同该图所示形成的是()A.庐山B.喜马拉雅山脉C.阿尔卑斯山脉D.夏威夷火山解析:第4题,注意图示岩块相对移动的信息思考。第5题,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属于褶皱山脉,夏威夷火山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答案:4.D5.A,1,2-3,4-5,6,6.导学号9610007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C、D处,属背斜的是。(2)从地形上看,C处是,形成原因是;D处是,形成原因是。,1,2-3,4-5,6,(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B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渭河谷地长江三峡汾河谷地雅鲁藏布大峡谷A.B.C.D.(4)C、D两处如果有油气,应在处;如果有地下水,应在处。(5)A、B、C、D四处适宜建地下隧道的是处,原因是。,1,2-3,4-5,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类型的判读及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第(1)题,从形态上看,中间岩层向上隆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第(2)题,向斜槽部由于长期受挤压,岩性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第(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