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成瘾案例报告.doc_第1页
中学生网络成瘾案例报告.doc_第2页
中学生网络成瘾案例报告.doc_第3页
中学生网络成瘾案例报告.doc_第4页
中学生网络成瘾案例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网络成瘾案例报告 摘 要: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它的用途也越来越大,工作、生活、学习都离不开它。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带给人们诸多方便,但是如果控制不好,也会让人沉溺其中,大受其害。本文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个体辅导案例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案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77-1 一、案例分析 陈海,男,十四岁,初二年级学生,性格外向。来自句容县城,父亲经常外出谈生意,母亲则经营一家印刷厂,家庭很富裕。 父母比较娇惯陈海,物质上对他是有求必应,但很少关注他内心想法,双方基本上没有沟通。小学时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是周围孩子的“典范”。初一开始接触网络,开始还好,初一下学期开始沉迷网络。逃课、逃学,最终退学在家,天天上网吧玩游戏,有时甚至彻夜不归。 和陈海初次见面,他是打着哈欠、一脸倦容,原来又是玩了通宵。在和他交谈时,他不太配合,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据陈海母亲说,陈海的一天可以总结成这样一句话:要么在网吧,要么在去网吧的路上。但以前的陈海和现在判若两人。初一上半学期前,陈海成绩优异,在校表现良好,下半学期,他就突然像变了个人。在家几乎不说话,特别冷漠,开始沉迷于网络。 我又找到陈海的同学和班主任老师,从他们那我了解到:1.陈海要么不玩游戏,要玩就要玩到最好,玩到最好后他又觉得没意思,就另换一个游戏玩,如此重复。2.陈海在初一上半学期快结束时,班里搞了次郊游,陈海带了几瓶酒,几个男生哄了起来,为此老师给了陈海一巴掌。 二、诊断 1.诊断结果:对陈海进行心理测验,结果为网络成瘾。 2.初步分析:陈海同学网络成瘾的最初原因是想逃避现实。老师的那一巴掌对陈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青少年需要自我实现,他们急需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认可,需要在人前表现自己。但大庭广众下的那一巴掌扇掉了孩子的自尊,扇掉了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扇掉了他对学习的热情。另外陈海的父母很少和儿子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尤其是陈海的父亲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在老师给了陈海一巴掌后,父亲回家又为此事狠狠揍了他。在这双重影响下,初一下学期的陈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不断逃学去网吧,寻求网络的慰藉。 三、辅导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商定,确定如下辅导目标:转变陈海同学对网络认识;减少上网次数,控制上网时间,引导其正确使用电脑与网络;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 四、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条件,向三方渗透辅导理念。(约1周) (1)和陈海沟通,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模式。经过几次的接触,我已经取得了陈海的信任,基本上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我问他游戏好玩吗?他说有时觉得很有成就感,有时又觉得挺空虚的。但学校里我没面子去,家里没人真正在乎我,在网络上寻求刺激我才觉得我的存在。我让他自己把网络游戏的好处和坏处写下来,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写的坏处远远多于好处。明确网络游戏我们可以适度玩,但过犹不及。 (2)和陈海老师沟通,改变其不合理信念。我主动和打陈海一巴掌的老师取得联系,向他陈述青少年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尤其在青春期,孩子自尊心比较强、敏感,他们很注重在同伴和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建议他能抽时间找陈海聊聊。老师同意了,并说会为动手的事向陈海道歉。 (3)和陈海父母沟通,帮助他们改变不良教育方式。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网络成瘾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方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家长应多关心孩子的内心成长,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第二阶段:家校合作,实施行为辅导措施。(约7周) (1)在此期间,陈海的老师与陈海进行了交流,他为自己动手打陈海道歉。说自己是因为看重陈海,才会“恨铁不成钢”,但事后也很后悔,伤了他的自尊,并表达了相信陈海能成功戒除网瘾,重拾往日信心的美好愿望。谈话结束后,我问陈海还恨老师么?还想回学校好好上课么?他腼腆地笑着说:“我不应该那么固执,老师也是为我好。我还能改好并追上同学的步伐吗?”我说只要你愿意改变并作出努力,肯定会成功。 (2)布置家庭作业。我对陈海提出如下建议,当他想上网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自我暗示:如果又有了想上网的念头时反复自我暗示,如“不行,现在我可以做会运动,等会再说”,“我一定能戒除”,每当抵制住了诱惑,就自我鼓励。这样不断强化,形成良性刺激,加强自己的意志,使上网的欲望得到抑制。转移注意法:在其他活动中寻找快乐,如欣赏一曲优美抒情的音乐,去运动场跑步等等。行为契约法:成瘾者与家长共同商定戒网的行为契约,成瘾者签定契约并成为契约的遵守者,家长则担任契约的执行者,从而规范成瘾者的上网行为,也培养其自我约束能力。 第三阶段:巩固辅导效果。(约2周) 适当进一步缩短陈海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并制定奖惩方法,用契约形式约束其执行。引导他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科学合理地利用业余时间,在学习方面加大引导力度。 学期快结束时,对陈海的心理和行为辅导已经进行十周了。据父母反映,陈海基本能够很好地分配学习活动和玩电脑游戏的时间,不再逃课,愿意和父母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