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一圆圆周率的历史教学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1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一圆圆周率的历史教学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一圆圆周率的历史教学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3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一圆圆周率的历史教学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4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一圆圆周率的历史教学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周率的历史,轮子是古代的重要发明。由于轮子的普遍应用,人们很容易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轮子滚一圈可以滚多远?那么滚的距离与轮子的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最早的解决方案是测量。当许多人多次测量之后,人们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其直径的3倍多。在我国,现存有关圆周率的最早记载是2000多年前的周髀算经。,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圆周率,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取决于测量的精确度,而有许多实际困难限制了测量的精度。,刘徽,在我国,首先是由魏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得出了较精确的圆周率的值。他采用“割圆术”一直算到圆内接正92边形, 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是3.14。刘徽的方法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从一个方向逐步逼近圆。,祖冲之,祖冲之,这一成就在世界上领先了约1000年。祖冲之取得的这一非凡成果,正是基于刘徽割圆术的继承与发展。他自己是否还使用了其他的巧妙办法呢?这已经不得而知。祖冲之的这一研究成果享有世界声誉。巴黎“发现宫”科学博物馆的墙壁上介绍了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莫斯科大学礼堂的走廊上镶嵌有祖冲之的大理石像,月球上有以祖冲之命名的环形山,利用“投针试验”求圆周率,历史上,法国数学家布丰最早设计了投针试验,并于1777年给出了针于平行线相交的概率的计算公式P=2l/a,由于它与有关,于是人们想到利用投针试验来估计的值。,用正方形逼近圆,计算量很大,再向前推进,必须在方法上有所突破。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摆脱求正多边形周长的繁难计算,求圆周率的方法也日新月异。近代以来,很多数学家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带来了计算 方面的革命,的小数点后面的精 确数字越来越多。2000年,某研究 小组使用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将圆周率计算到了小数点后12411亿位。 现在计算的值已经被人们用来测试或检验超级计算机的各项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