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考试大纲【教育学】.doc_第1页
专升本考试大纲【教育学】.doc_第2页
专升本考试大纲【教育学】.doc_第3页
专升本考试大纲【教育学】.doc_第4页
专升本考试大纲【教育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一、 选择1、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战国东正克礼记学记。2、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3、 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教育漫话。4、 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赫尔巴特。5、 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美国杜威。6、 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7、 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美国布鲁纳。8、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9、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10、在教育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瑞士皮亚杰。11、凯洛夫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更侧重于传统教育流派。二、 辨析1、 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错误。不等同。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客观性是教育点的特点。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同事又要遵循教育规律。2、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联系。错误。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三、 简答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哪些?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2、教育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发展总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当代教育理论的新发展。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一、 选择1、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2、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3、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4、 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5、 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6、 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提倡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生物起源论。7、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8、 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9、 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习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崇文馆和弘文馆。10、“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脱离生产劳动。1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1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13、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1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作用。1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16、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生理前提作用。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18、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1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2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22、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狼孩”的实例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23、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二、 辨析1、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错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其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该观点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化,忽视了其他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2、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错误。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社会发展方向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了加速或减缓作用。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进行。错误。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也具有相对独立型。其独立性表现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三、简答。1、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3、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教育主要受以下四方面规律的制约,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教育要适应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4、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交流融合文化,选择文化,更新与创造文化。第三章 教育目的一、 选择1、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旧的社会分工。2、 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 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4、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5、 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德国希勒。6、 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7、 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8、 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9、 中国近代史第一次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蔡元培。二、 辨析1、 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正确。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育总是按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人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社会需要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兴趣、爱好、才能的发展,因此制定教育目的的应反映出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2、 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准确或错误。此说混淆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我国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教育目的的规定下,各级各类学校可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三、 简答1、 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地发展。2、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我国教育的基本点是什么?第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四、 论述1、 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挥,当然也包括道德的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2、 论述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美育能促进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美育能促进体育,具有怡情健身的作用;美育能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没的喜悦。第四章 教育制度一、 选择1、 下列不属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是教育内容。2、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3、 国民教育的核心和实质是学校教育制度。4、 国民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5、 在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下,学制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点,如入学年龄,大中小学阶段的划分,在很多国家都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学制的建立要受青少年发展规律的影响。6、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未实行)。7、 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8、 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9、 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的现代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10、第一次明显反映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的现代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11、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壬戌学制。12、革命战争年代,我国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13、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1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15、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于1993年。16、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17、在教育史上,存在着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力的现象。这说明学制具有阶级性。二、 辨析1、 教育制度就是指学校教育制度。错误。教育制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相关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该观点忽视了教育制度的广义含义,因此是错误的。2、 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错误。目前我国办学体制改革重点是强调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共同办学的体制。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一、 选择1、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2、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创造性的运用教育规律。3、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4、 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言行一致。5、 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6、 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11、1214、15岁。7、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8、 在中小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二、 辨析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正确。因为教师职业符合以下基本条件:需要专门的知识技能;遵从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要接受专业训练,并为社会权威机构所认可;拥有专业的自主权。三、 简答1、 教师这个职业有哪些重要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其主导作用。2、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合作为人师表3、 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政治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知识。4、 教师的能力素养有哪些方面?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教师要具有制定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和组织教育各方面力量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是教师最经常用于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教师要具有组织管理班集体和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的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教师要具有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表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反思、自我改造的能力,以及调整预定计划,适应变化的能力。5、 教师的语言表达主要有哪些方面?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的巧妙结合。6、 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是什么?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专业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第六章 课程一、 选择1、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是教材。2、 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课程管理制度。3、 下列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的观点是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4、 在对学校隐形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影响而构成的课程称为心理性隐性课程。5、 根据课程划分,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课程标准。二、 辨析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对课程对国家的统一管理。错误或片面。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 简答课程内容包括那几个方面的知识?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第七章 教学理论与实践一、 选择1、 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是科学性与教育性结合原则。2、 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等级制记分法。3、 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4、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演示法。5、 在教室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条件作用于一定的对象,使学生亲眼看到所学对象的某些变化过程的方法是实验法。6、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施行一般认为在清朝末年。7、 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单一课和综合课。8、 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9、 人们常说“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10、下列符合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的特征的是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11、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形式教育理论。12、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以教学为主。13、以下比较准确的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主张是开而弗达。14、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15、教学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1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间接经验来实现的。18、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认识规律。二、 辨析1、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序”是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错误。此说法不全面。“序”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科的逻辑系统;二是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2、 知识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错误。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从传授知识的内容看,传授学生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才能由已知推至未知,才具有真正的思维能力。而且也只有规律性的知识,才需要理性思维的形式。第二,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通过思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第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应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启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始终使学生处在一种相对知识的追求状态。三、 简答1、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2、 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3、 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教学媒体日益自动化、微型化。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媒体化、综合化和网络化。现代教学的服务目标多样化。4、 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教材建设的突破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师生关系的突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扩大了教学规律。四、 论述1、 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及其贯彻要求。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涵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生活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基本目标:教师要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启发幼儿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从教学过程的某一规律出发,评论“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培养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中心论”片面强调教师权威,无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儿童中心论”则是片面强调学生的地位,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影响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最终是教育目的的落空。3、 论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条件:知识是进行智力加工所不可缺少的因素。掌握知识的过程也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掌握知识必须要有智力活动参与,知识是认识的成果,发展智力有利于更好的掌握知识,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互为条件的,既不能相互取代、脱离,也不能用其中一个方面去否定另一方面。第八章 德育理论与实践一、 选择1、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2、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3、 实行“饥饿纪律”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4、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5、 提出“要尽量多的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的教育家是马卡连柯。6、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是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教育法。8、 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式是说理教育法。9、 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1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二、 辨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错误。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三、 简答1、 简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这一德育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贯彻要求。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从中找出积极的和消极的思想因素。要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积极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开展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2、 简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德育原则的基本含义及贯彻要求。在德育工作中要面向学生集体进行教育,依靠和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要进行个别教育,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努力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加强个别教育。四、 论述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的结合起来。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一、 选择1、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2、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