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无“西山”——《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实录与感悟.doc_第1页
何处无“西山”——《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实录与感悟.doc_第2页
何处无“西山”——《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实录与感悟.doc_第3页
何处无“西山”——《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实录与感悟.doc_第4页
何处无“西山”——《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实录与感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何处无“西山”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实录与感悟 陈玉驹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215600)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专题。该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现实丑恶的无奈。教学此课前,有学生质疑:“柳宗元所描写的西山,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岭,根本没有什么怪特的地方。但是他为什么这么认同西山之游而否定他山之游呢?是不是有点矫情?”基于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师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说:如果没有山,如果没有水,如果没有空气,如果没有树木,我们一天也活不下去。这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么其中的秘密又是什么呢?也许,等我们今天学完始得西山宴游记之后,就能找到答案。 师首先,我们把文章齐读一遍,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西山”?(PPT展示西山图片,学生朗读课文。) 师这就是传说中的柳宗元的“西山”。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西山”?请用一些关键词来说明。 生偏僻。 生高。 生怪特。 生特立。 生异。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概括西山的特征很准确,很到位。这是一个“异、险、高、怪特、特立”的西山,请注意我用的是“一个”而不是“一座”,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这样说的理由。好的,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关键词”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同学们可以从时间、空间和作者认识的变化等角度去思考。 (ppt展示“异、险、高、怪特、特立”等关键词。) 生作者首先发现西山的“异”,然后发现西山的“险”,接着发现西山的“高”,最后发现西山的“怪特和特立”。 生“异”是作者远望的结果,“高、怪特、特立”是作者近距离观察的结果。 生老师,我认为,“高、怪特、特立”不是作者近距离观察到的,而是作者零距离感受到的。 师好一个“零距离”!请注意刚才这位同学所提到的“感受”一词:“观察”用的是眼睛,“感受”用的是心。这位同学很敏感、很细心,能准确表达相关概念。 生“险”是我从“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中感悟到的。 师很好。我们不仅要会理解字面上的信息,更要能揣摩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这是提高我们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方法。 师从“作者认识的变化”这一角度,我们能发现什么? 生“险、高”是“物象”,“异”是“心象”,“怪特、特立”是“意象”。 师说得真好。课文中的“异”该如何翻译? 生“异”是意动用法,可以翻译成“感到奇异”。 师“感到奇异”当然是“心象”。物象一心象一意象,是不是体现了柳宗元对西山认识的变化? (学生点头。) 师好的,游览西山后,柳宗元为什么说“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其中,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或者说,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学生思考。) 师从一个“向”字,我们能读出什么讯息? 生柳宗元在游西山之前,还游了他山。 师很好。有哪位同学把这句话翻译一下? 生我从前不曾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开始。 师 由此可见,柳宗元认为,西山之游是真游览,那么他山之游便是 生假游览。 (板书:他山之游假游览;西山之游真游览。) 师那么,“他山之游”,柳宗元有没有目的? 生没有目的,从“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以看出来。 师真的没有目的吗? 生真的没有。 师没有目的,就是最大的目的。 (学生笑。) 生他山之游是假游览,真排遣。 师柳宗元在“排遣”什么? 生排遣郁闷之情。 师“郁闷之情”,文章中有说法吗? 生“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师哪位同学把这句话翻译一下? 生自从我成为罪人后,居住在这个州,常常忧惧不安。 师“僇”是什么意思? 生“僇”是通假字,通“杀戮”的“戮”,可以翻译为“刑辱”。 师就是说柳宗元被贬官,他感觉自己受了屈辱。大家知道,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十分压抑。中国古代的大多数士大夫,向来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白己的人生理想的,他们努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至死不渝,柳宗元更是如此,他还和韩愈发起了古文运动,提倡新文风,反对旧文风,世称“韩柳”。现在,柳宗元因为政治革新而被贬永州,人生理想就此破灭了,你们说他屈辱不屈辱? 生(齐)屈辱。 师前面我们谈到了西山的“特立”,“特立”其实是一个“意象”。同学们,柳宗元在哪一首诗中表现了他的“特立”? 生(齐)江雪!(PPT展示柳宗元独钓画面、书法作品江雪。) 师好的,让我们背诵一下江雪。 (学生背诵江雪。) 师在这首诗中,哪一个词表现了柳宗元的“特立”? 生独钓。 师哥钓的不是鱼 生哥钓的是寂寞! (学生大笑。) 师哥钓的是“寂寞”吗?哥钓的是“特立”哪一句诗表现了柳宗元的“特立”呢? 生万径人踪灭。 师嗯,同学们对这首诗理解得非常到位,难怪这么自信。 师柳宗元曾说自己被贬永州是“沉埋全死地,流落半生涯”;但他又说:“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也许,这才是他真正的“特立”之处,这才是他的真性情!(板书:他山之游假游览,真排遣;西山之游真游览,真性情。)刚才,有一位同学私下里问我:老师,柳宗元所描写的西山,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岭,根本没有什么“怪特”的地方。但是他为什么这么认同西山之游而否定他山之游呢?是不是有点矫情?请同学们独立思考3分钟,3分钟后请前后左右相互交流,谈谈看法。(学生交流得很热烈,但没有形成共识。) 师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何处没有“西山”呢?但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发现我们的“西山”?柳宗元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结构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不是由物构成的,而是由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关系形成事物的本质。下面,我们从游览的人、游览的方式、游览的过程和游览的结果等方面,来探究、比较一下以上两类游览事件的性质。(PPT展示:他山之游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西山宴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学生探究,教师将最终探究结果形成板书,如图1所示。) 师全息理论启示我们:天下所有的山都是同一座山,所有的山都是“我”的山。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客观之山”,而是“主观之山”:众山之游,作者只是放浪形骸,是把山水作为麻醉剂;西山宴游,作者是“心凝形释”,在“与万化冥合”中找回了“失落的自我”。这就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秘密。从此,柳宗元从人生困境中走了出来,并构建了自己的强大的精神体系,有以后所写的“永州七记”为证,加上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为著名的“永州八记”,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 师我们这一节课在读书声中开始,也请让它在读书声中结束,方为圆满,请同学们齐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仔细体味柳宗元这个人一个被命运打倒又重新站起来的人!(学生朗读。) 师好的,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从本质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育,即通过语文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学首先要回到学生立场,基于学生视角进行教学设计。成尚荣先生说:“教育有自己的立场,教育立场说到底就是儿童立场。只有站在儿童立场上,才会有真正教育、良好教育的发生;如果抛弃儿童立场,站在另外的立场上,教育很可能是一种伪教育,甚至是反教育。”我这堂课之所以如此设计,就是基于学生的立场一位学生提出的质疑。 特级教师曹国庆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三点理论”,这个“三点”,即视点、质点、远点。“视点”解决如何走进文本;“质点”解决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远点”则是文本背后的母题、作家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等文化要素。我这堂课的结构基本就是按照“三点理论”来设计的。 首先,从课文题目的关键词“西山”人手,设计主问题1-“这是一个怎样的西山?请用一些关键词来说明。” 接着,用主问题2“游览西山后,柳宗元为什么说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其中,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或者说,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来推进课堂教学,解决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核心语文价值对比映照的文本结构及其意蕴。 最后,用主问题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何处没有西山呢?但问题是,如何才能发现我们的西山?柳宗元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来回应学生的质疑,并努力呈现文本所蕴涵的文化意蕴:中国古代士大夫在人生困境中努力构建的强大的精神体系,即对高蹈人格的超常坚守,正如苏轼所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