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 言:,汉中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府之国”,“鱼米之乡”,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迈入新世纪以来,汉中亟待在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高铁时代及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提升其在区域中的发展地位及核心竞争力。 汉中之美,不在人工,在于山水;汉中之美,不在时尚,在于文化;汉中之美,不在局部,在于整体。因此,以城乡统筹的视角来解读汉中、认识汉中、重塑汉中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正是从宏观的高度来把握汉中市的发展进程,从大局观的角度确定合理的城乡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进而更为准确地为汉中市的发展把脉。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照搬、不克隆,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力求真正的从汉中发展的实际出发,寻求一条具有汉中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这也正是本次规划编制的核心要义。,简本目录:,一、技术框架 二、现状存在问题 三、发展策略 四、城乡体系规划 五、产业发展规划 六、文化发展规划 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八、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九、基础服务设施规划 十、生态建设 十一、规划总结,一、技术框架,汉中市历年工业化率,二、现状问题,(一)城乡差距大,(二)城镇化压力大,(三)区域发展差异大,(一)城镇承载力小,(二)产业就业容量小,1、城乡人均收入、消费支出差距大。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较大。 3、城乡收入比呈缩小趋势,但绝对差值逐步扩大。,1、农村转移人口基数大,城镇化面临巨大压力。 2、市域内现状农村转移人口数量多,市民化压力大。,整体上,在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建设用地条件方面,三大区域差异分明,中部盆地区较好,低山丘陵区次之,南北高山区相对较差,呈现明显的“圈层化”特征。,“三大&三小”:,“三大&三小”:,中心城市全而不强 发展缓慢,县城发展快而不优 压力过大,城镇发展多而不实 活力不足,1、汉中与国家生态安全息息相关,生态敏感度高。 2、建设用地规模总量有限,发展受土地资源限制。,1、人口外流量越来越大。 2、工业化进程缓慢,吸纳就业能力较弱。 3、非农产业发展有待提升,就业贡献率不强。,(三)环境容量小,汉中市历年城乡收入,三、发展策略,(一)生态优先,(二)差异发展,1、划定生态区为城乡发展保护好生态基底,依据汉中自然属性和主功能的自然地带分异性,兼顾秦岭和巴山地区的差异,将汉中土地划分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土流失控制区、河谷平川生态经济区、城镇生态经济区4种生态区类型。,2、预留生态廊道为市域城镇发展奠定山水格局,将城镇发展格局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建构由山川、河流水系、沿河绿带及生态用地复合系统构成的生态廊道。 通过“汉江、嘉陵江水系”生态廊道,将秦巴山区、城市公园、苗圃、农田、自然保护地等纳入绿色网络。,3、以生态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发展,(1)构成富有特色的以绿色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体系。 (2)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为抓手,促进美丽乡村发展。,生态体系规划图,生态廊道模式示意图,汉中市“三大分区”示意图,极化中部盆地地区、优化低山丘陵地区、保护南北中高山地区,低,三、发展策略,(三)优化布局,国土开发,交通条件,山水格局,空间演化,空间要素梳理,两山两水三分区 一核两翼多辐射,中心集群,两翼培育,圈层发展,枝脉生长,空间发展战略,(四)特色凸显,1、加强城市风貌建设,(1)提高规划和建设水平。 (2)发挥自然优势,承接山水格局。 (3)推进城市绿色、生态、智慧发展。,2、加强城市风貌建设,(1)加强历史文化保护。 (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加快现代文化产业发展。,3、着力发展特色旅游,汉中应发展以文化为导向的特色旅游,市域内可形成如下文化产业空间: 1个文化中心:汉中市中心城区; 2条文化产业带:汉江、嘉陵江文化产业带; 5个产业基地:羌文化、大秦岭生态文化、巴山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文化; 8个文化产业门类:文化休闲娱乐、出版印刷、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现代艺术品与工艺美术品、新兴现代文化、文化节会、文化用品。,汉江、嘉陵江文化产业带文化城市建设示意图,四、城乡体系规划,(一)体系构建,1、等级规模结构,构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一般镇-美丽新村”六级城乡聚落结构。形成1个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5个小城市,若干小镇与美丽新村点缀的城乡格局。,城乡等级规模一览表,注:“()”内为规划人口;规划末期共120个镇,其中县城所在地镇6个,县域副中心镇24个,一般镇90个。,2、职能结构,城乡职能类型一览表,3、空间结构,构建“一核、两翼、多辐射”的城镇空间发展构架。一核:即以沿江串珠式城镇带为主体的汉中盆地发展核心区;两翼:以宁强、西乡为市域东西两翼城镇发展极;多辐射:沿主要交通干道和河流水系形成多条辐射带动轴,以区域增长集核为核心,带动轴线上的城镇和农村地区共同发展。,汉中市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四、城乡体系规划,(二)重点区域发展导引,(1)发展思路培育增长极核、打造城镇发展集群,1、中部盆地区,在总体思路的指导下,中部盆地培育两种不同的增长集核沿汉江以及依托风景名胜区城镇群,打造八个大小不一的城镇发展集群,形成 “五福临江”,“三足鼎立”的组团式空间格局。,(2)发展策略成组成团、错位发展,沿汉江城镇发展极核五福临江、一脉相承,a、成组成团,沿汉江一水之脉形成五大组团:中心组团、柳林组团、城固组团、勉县组团和洋县组团。各组团在发展内涵上实现错位发展,减小竞争,加强联合,在空间上的形成协调与衔接,由五大组团共同形成有机的、关联性强的沿江生态开敞空间及廊道,打造沿汉江串珠式城镇群的重要极核带。,依托风景名胜区发展极核三足鼎立、交错互融,依托石门名胜区、天台山-哑姑山风景区和天汉水城风景区形成三个以休闲观光、度假为主的旅游服务城镇群。区域空间上呈现一种三足鼎立之势,将三个城镇群串联形成盆地区内部的景观外环,三者发展内涵具有一定独立性,与将沿汉江城镇发展极核交错相嵌;三个城镇群内,风景区与城镇则形成多种类型空间形态。,b、错位发展强调各个组团之间,以及组团内部城镇之间的错位发展,盆地区“错位发展”示意图,四、城乡体系规划,(二)重点区域发展导引,2、汉中市中心城区,3、县城,南郑组团 (天汉水城景区),柳林组团,石门组团 (褒城汉王一线),发展思路实现由“双百城市”到“山水大汉中”的蜕变 发展策略提升区域地位、扩大城市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塑造城市特色,“山水大汉中”结构示意图,发展思路外疏内解、多彩县城 发展策略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园、优化城镇空间、服务设施均等化,中心城区(一城五组团)+勉县(撤县设市)+城固县(撤县设市) +七个县城,略阳县,县城发展示意图,四、城乡体系规划,(二)重点区域发展导引,4、特色镇,5、美丽新村,合理撤并:结合陕南移民搬迁规划等相关规划合理撤并村庄,优化村庄空间布局。 分区引导:结合地形地貌、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重点突出: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为两个重点,支持美丽新村建设。,规划期末,打造1200个美丽新村,其中,近60%的村庄(700个)社区化发展,建成新型农村社区。,村庄撤并分类分年限统计表,发展思路合理撤并、培育县域副中心、特色引导 撤并60个建制镇;培育8个县域副中心镇;建设15个特色(示范)镇。,镇撤并统计一览表,五、产业发展规划,(一)产业发展战略,区域融合融入“西三角经济圈”,突出自身优势; 产城互动提升核心增长极,突出各县特色,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深度拓展巩固资源优势,由资源初级加工向深度加工、高技术方向拓展; 低碳循环培育环保绿色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二)产业体系构建,(三)产业空间布局,一廊:沿108国道和汉江两岸打造汉中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走廊,助推形成京昆高速的城镇经济发展轴。 四区:结合发展条件和生态保护要求,形成四大产业发展区。分别是中部产业核心发展区、西部宁略产业发展区、北部秦岭和南部巴山生态发展区。,1、形成“一廊四区” 空间发展格局,汉中市产业布局规划图,2、实现产城融合,促进宜居宜业,汉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汉中市 (汉台、南郑),勉县,汉江产业园,南郑县梁山建材工业园,汉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汉中航空产业园,城固,城固县五郎工业聚集区,汉中航空产业园,略阳食品医药工业园,略阳,宁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宁强,洋县有机产业园,洋县,西乡县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西乡,镇巴绿色产业园,镇巴,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实现“产城融合”,促进宜居宜业城镇建设。 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依托城镇建设支持各级城镇做大做强,实现用地集约和要素高效利用。,汉中市工业园区布局规划图,三线:以高速公路为导向的三条旅游发展轴线; 五区:重点建设五个标志性精品旅游区,分别是黎坪山水旅游区、四大国宝华阳生态旅游区、定军山(温泉)度假旅游区、张良庙-紫柏山旅游区、青木川古镇旅游区。,打造汉中旅游核心品牌:汉中五品一线。汉中五品即汉文化、三国文化、秦岭四大国宝、青木川古镇和黎坪生态山水。同时规划还提出下表中各类旅游产品。,五、产业发展规划,(四)旅游发展规划,以汉文化体验和原生态观光为核心的休闲旅游目的地。,1、总体定位,中华汉源,秦巴天府,2、形象定位,国际知名的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内最重要的汉文化朔源旅游目的地;西北地区生态休闲核心旅游目的地;连接西安鱼九寨沟两大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枢纽;秦岭中央国家公园的重要节点。,3、战略目标,形成“一心一环三线五区”旅游发展格局。 一心:汉中旅游接待与城市休闲中心,汉文化集中体现区; 一环:三条高速公路围合的环城旅游带;,4、旅游布局规划,汉中市旅游发展规划图,5、旅游产品规划,六、文化发展规划,(一)发展目标,以弘扬汉文化为核心,以两汉三国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为主体,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充分展示和利用物质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建设优势文化产业基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文化品牌,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把汉中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市、山水名城。,(二)发展策略,1、保护山水格局,延续自然文化。,2、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3、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发展目标,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统一、标准的一致和水平的均衡。实现全市各县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能力均等化,率先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全省位居前列。,(二)发展策略,1、横向分类指导,明确发展方向。 2、纵向分级配置,确定建设标准。 3、整合公共资源,提高服务效率。 4、兼顾发展需求,保证机会均等。 5、优先发展教育设施、完善医疗卫生设施、 繁荣文化体育设施、保障社会福利设施。,张良庙,汉中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八、道路交通设施规划,(一)航空港规划,(二)铁路交通规划,(三)公路交通规划,(四)客运交通规划,近期:汉中机场搬迁至城固柳林。 远期:规划勉县长林机场为汉中民用机场,等级为4C级。,西成铁路客运专线:西安汉中广元江油成都。 阳安铁路:远期增建二线以提高运输能力。取消北侧的油库专用线和水泥厂专用线。 铁路站场:汉中站、褒河货运站、王家坎客货两运站。,新建改建18个客运枢纽。城乡公交规划近期(2015年)与长途班车相结合初步实现公共交通覆盖70%(其中:城乡公交覆盖40%,长途公共客运覆盖30%);中期(2020年)加大城乡公交线路密度,实现70%城乡公交覆盖;远期(2030年)继续加密城乡公交线路,形成独立城乡公交网络系统,实现100%城乡公交覆盖。,打造以“一横两环六辐射两联络线” 公路为主的骨架网络,强化汉中与周面城镇以及周边城镇之间的衔接。 一横:沿汉江两侧规划两条二级公路,形成联系汉江沿线城镇、景区的交通走廊。 两环:中心城市外围的高速公路环以及盆地区外围的环山公路环。,六辐射:由西汉高速、宝巴高速、十天高速三条高速公路相交后向市域西北、西南、东南方向形成的6条放射状高速公路。 两联络线:十天包茂高速公路联络线,十天西汉高速公路联络线。,汉中市综合交通规划图,九、基础服务设施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完善城镇供水设施,扩大供水规模,以满足城镇生活生产用水需求,使水质安全合格率达到100%,供水保证率达到97%以上;加强乡镇供水设施建设,以乡镇为中心辐射农村,建设集中供水工程,改善农村供水设施,使农村水质安全合格率达到100%,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实现城乡供水安全。,1、供水目标,2、用水量预测,3、重点水源工程,城乡总用水量为117.7万立方米/日。,重点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和引汉济渭水利枢纽工程(黄金峡水库),建设一批综合利用的中小型水源工程,缓解全市工程性缺水矛盾。,(二)排水工程规划,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镇区及村庄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确保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1、排水目标,2、排水体制,城镇及工业园区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镇区及村庄排水体制一般采用分流制(部分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城乡最高日总污水量为92.27万立方米/日。,3、污水量估算,4、城镇污水处理等级及综合利用,城镇及工业园区所产生的污水通过集中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排放,污水处理等级为二级处理。污水处理后可用于农田灌溉、河道景观生态用水及市政、绿化等用水,也可将污水深度处理后作为城镇用水补充水源。,汉中市重点水源分布图,汉中市给水排水规划图,九、基础服务设施规划,(三)电力工程规划,全市近期最大负荷为2.05GW,用电量11.4TWh;远期全市最大负荷为4.36GW,用电量23.1TWh。,1、负荷预测,2、电力规划,建设略阳电厂二期、汉中市电厂等电源工程,到规划期末新增火电总装机容量2700 MW,水电总装机容量508 MW; 适时开工建设汉中750kV变电站; 新建330kV牵引站5座,优化330kV网架及变电站布局; 通过新建、改造、扩容18座110kV变电站,完善110kV及以下配网; 积极改造农村电网,农村社区完成“和谐电力进农户”通电工程,在实现户户通电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在农村社区的发展。,(四)电信工程规划,1、用户预测,预测规划末期电信主线用户为147万,电信总容量为165万门,电信主线普及率35线百人。,2、电信邮政规划,近期扩大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积极实施网络改造,建成广播电视宽带综合网;通信网及对外网将向“多网融合”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建立和完善立体型邮运网。,汉中市电力电信规划图,九、基础服务设施规划,(五)供热工程规划,以住宅和公建为供热主体,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市以及略阳县、洋县、西乡县实行集中供热,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0%。集中供热热源采用区域锅炉房或经改建的热电联产项目,热源燃料应采用水煤浆或高质低硫燃煤。 其它县城及乡镇采用分散供热方式,能源方式可采用天然气、电力、浅层地源热泵、沼气、太阳能等。,(六)燃气工程规划,以天然气为主要气源,液化石油气及电力进行补充。到规划期末,全市总人口天然气气化率达到48%,用气量为5亿立方米/年。液化石油气气化率达到40%,总用气量为1.05万吨/年。 随着康汉联络线的建设和川东北镇巴气田的开发利用,开展管道气通县工程,除佛坪采用CNG供气,其余均实现管道输气。,(七)环保环卫规划,建设低碳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现有的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行政部门划定的9处湿地;抓好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加强沿江旅游休闲宾馆饭店、畜禽养殖等污染源的治理及水电、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监管;建设汉中市静脉产业园区;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提高沼气、沼液及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构建“两山一河”绿色生态屏障,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确保汉江水质达标;基本建成完备的环境监测预警、执法监督和环境管理体系。,汉中市供热燃气规划图,汉中市环卫设施规划图,汉中市环境保护规划图,十、生态建设,(一)生态功能分区,依据自然属性和主功能的自然地带分异性,服务于分区环境管理,兼顾秦岭和巴山地区的差异,以四大类生态区为基础,将汉中细分为秦岭山地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巴山山地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秦岭低山丘陵水土流失控制区、巴山低山丘陵水土流失控制区、河谷平川生态经济区、城镇生态经济区等6个生态区。,(二)生态景观格局构建,本次规划通过“保护基底、绿廊成网、优化斑块”,构建“两区、两廊、三带、五绿道”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两区”是指秦岭、巴山生态保育区; “两廊”是指汉江和嘉陵江两江为主形成的生态廊道; “三带”是指沿十天高速、西汉高速和宝巴高速三条交通要道形成的生态林带。 “五绿道”依托汉中优良的生态禀赋,打造生态绿道网,强化区域生态效应,助力汉中旅游业发展,形成慢行出游系统,本次规划共形成汉江沿线打造主线绿道,盆地区域形成环线绿道,以及市域范围分“略阳镇巴”、“佛坪宁强”、“留坝南郑”三条生态绿道。,汉中市生态体系规划图,汉中市生态结构规划图,汉中市生态绿道规划图,十一、规划总结,(一)总体思路汉中模式,以两山两水为生态骨架,中央集群、两翼成核、百镇带动、千村点缀。,生态骨架本底方向,中央集群发展龙头,两翼成核均衡引擎,百镇带动统筹核心,千村点缀特色引领,保护好汉中原有的“两山两水”的基本生态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全域山水园林城市,盆地区沿汉江形成八个特色的城镇发展集群,形成“1+3+4+24”的汉中城镇集聚区,市域范围内除盆地区外,培育宁强和西乡两个城镇集核,打造汉中城市发展的两翼空间,通过合理迁并,特色引导,全市域范围形成百余特色镇,成为汉中城乡统筹的中坚力量,通过分类指导,产村融合,形成千余美丽乡村和新型农村社区,点缀于整个汉中市域,(二)发展目标全域山水园林城市,规划为推进汉中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打造全域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更为全面的展现汉中“山水园林、人文历史、城乡一体、统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动手提打包机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策略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乙基三氯硅烷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策略报告
- 餐饮业食品安全及食物中毒免责协议
- 2025年防暴型椭圆齿轮流量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国内物业管理与维护合同
- 2025年铜口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职称评定题源库加答案
- 环境净化技术服务合同协议
- 2025年胺基乙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设备采购及供应合同书
- 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培训
- 2025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冯姓姓氏历史起源研究报告
- 小学生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 体检护士礼仪规范
- 日本动漫文化之旅
- 课间15分钟微运动实施方案
- 2025-2030中国真空结晶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GB/T 20424-2025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
- 个人与团队管理-形考任务1(客观题10分)-国开-参考资料
- 输油管道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