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政治制度: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 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中央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地方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军事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制度、财政制度、文教文书符玺等制度、民族政策及有关制度、职官管理制度等。,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核心,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刘邦分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汉惠帝以后,诸侯王羽翼日渐丰满,国势日盛,逐渐尾大不掉,“不听天子诏”,觊觎帝位。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诸侯王开始发动叛乱,对中央造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诸侯国的尾大不掉,西汉的有识之士是怎样做的呢?,课堂设问,“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 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晁错削藩策,“推恩令”和“酎金夺爵” 瓦解王国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多立诸侯,王国领地不过数县,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后来,汉武帝又以“酎金”借口,削夺106个列侯爵位。,设置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汉武帝,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2、唐中后期:“藩镇割据”,唐太宗,武则天,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长恨歌,唐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 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 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 胡人担任节度使。 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 兵反唐创造了机会。,安禄山,藩镇与节度使,在唐后期150年里河北三镇的57个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内地许多节度使也效法藩镇,各占一方,唐朝统一局面破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实质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2、唐中后期:“藩镇割据”,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赵匡胤:陈桥兵变,措施,兵:_ 权:_ 钱:_,“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权,集权 利弊,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杯酒释兵权,课堂设问,下图反映北宋政治上的什么特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2、唐中后期:“藩镇割据”,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4、元朝:行省制度,元 代 的 行 省,河北、山东、山西,宣政院直辖地,中书省直辖地,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原因:,地域广阔,措施:,实行行省制度,1.地方设路、府、州、县,3.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评价:,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实质:,分权给地方,受中央节制,2.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郡县制,郡国并行,加强,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削弱,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行省制,宣慰司, 宣政院辖地,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形成,巩固,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完善,加强,推恩令,加强,削弱,新发展,对地方政治制度变化的评价:,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内朝”和“外朝”,汉承秦制 武帝变化,“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2、隋唐: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度逐渐形成,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隋唐三省六部制,皇 帝,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尚书省 (执行),门下省 (审议),中书省 (决策),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呢?,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2、隋唐:三省六部制,3、北宋:皇权加强的措施,皇 帝,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使:最高军事机构,分割宰相军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北宋初分割相权,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影响: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学思之窗,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相权得到强化,皇权受到种种限制。 三司使掌握全国的财权。 贤明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有助于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2、隋唐:三省六部制,3、北宋:皇权加强的措施,4、元朝:中书省权力的新发展,元朝的中书省,中书省,皇帝,西汉的中(内)、外朝制度;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三省六部制,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三,相权反弹,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建立专制主义制度 丞相权力很大,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的察举制,察举制,察访,荐用,任用,德能才行,存在什么问题?,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的察举制,评价:察举制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通过选拔官员,有利于彻底摆脱世袭制。但到了东汉后期,由于豪强地主的势力上升,察举制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的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九品正中制,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俯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 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实质是什么?,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的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3、隋以后各朝的科举制,科举制的历程,隋唐以后历代王朝实施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创设武科和殿试; 开元年间,提高科举地位; 北宋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前期承袭明代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科举制,学而优则仕,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开元礼科、童子科、道举科、制科、武举科等。,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口试,八股取士,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为贡士;贡士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中举的知识分子,都能享受一些特权,可以免除差役和税粮,进士都有官做。但是,这些人很多是没有真才实学的。,你怎样看待这个千年科举?,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行,门第,才学,举荐,评定授官,考试,标准: 选官权: 选择方式:,发展规律:,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从地方收归中央,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1、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小 结,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相权日益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2)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将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总特征: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学习延伸,巩固提高,本课测评,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唐朝时为加强皇权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官行使宰相权力。为制约宰相,后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学习延伸,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在中央政权中,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四川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塑压辅助工等岗位108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7章 圆27.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3切线第2课时 切线长定理与三角形的内切圆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
- 中考专题之勾画隐圆,破解最值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 2024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公开选聘所属公司财务总监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专题03 情境补写考点(教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
-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3章 图形的相似23.6 图形与坐标 2图形的交换与坐标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
- 55018《计算机控制技术(第2版)》于海生版本教学大纲
-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设计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 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 2025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学考知识点复习指导课件
- 部编版(2024)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2课《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学课件
- 初级家政服务员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真题、典型题)
- 05生产制造指令单
- 书法测评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河南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 Endat编码器在AX5000系列伺服上使用说明
- 第十一章-新闻事业管理-《新闻学概论》课件
- 湘潭、成都工厂VDA63-2023审核员培训考核附有答案
- 招标代理机构入围项目技术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