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体系的构建_第1页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体系的构建_第2页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体系的构建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体系的构建摘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个维度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体系,同时探讨四个维度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原则和实现路径,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体系的四维构建一、突出教育主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的引领效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主体是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辅导员和专职教师。教育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水平和责任意识将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教育主体维度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原则1责任性原则责任性原则是指教育主体能高度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自觉地扛起认同教育的重任。辅导员要自觉强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管理和第二课堂活动中;专职教师需秉持责任性原则,用饱满的教学热情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又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既给学生以知识的力量,又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22常态化原则常态化原则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不能仅依赖于零散活动来开展,而要串点成线,将认同教育贯穿始终,实现认同教育贴近学习、融入生活,实现常态化教育管理模式。教育主体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眼明心细,既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听学生的诉求,掌握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生动具体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走出思想困惑,还要通过鲜活的事例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将认同教育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做到入耳入心。(二)教育主体维度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1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榜样示范作用古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强师德,重中之重是要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对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师德表现,健全师德师风长效保障机制,开展师德评比,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2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是教育主体向教育客体系统地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认知与理解。思政课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提供科学的世界观,通过介绍唯物辩证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正确的方法体系。受教育者通过不断学习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认知,并不断实践、破解自身发展难题进而达到情感认同阶段,最后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重构自己的价值观以指导行为活动。二、激发教育客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的能动活力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客体,他们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效果。(一)教育客体维度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原则1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指受教者在信念基础上,由责权意识引发下,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的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自觉性,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个体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校大学生应自觉开展自我剖析,正确认识自己;应自觉地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理想树立自我目标;应自觉制定自我管理计划,调节内心活动和行为,积极寻求出路,取得更好适应性的心理品质。2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指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觉悟层次有差异,认同教育应做到因材施教。价值认同实现的过程是认同教育的客体在教育主体的影响下,与社会之间的价值互动和精神渗透。认同实现与客体素质紧密相连,只有大学生具备与价值认同相适应的素质,才能完成认同、内化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教育客体维度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1大学生通过课堂、社会实践坚持养成教育教育客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提升自身理论水平,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突破主观认同局限。大学生除接受“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外,首先须积极参与多样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座谈会、纪念活动、主题班会、经典导读等。另外,积极参加多样化的价值体验教育,如参观工厂、农村,体验劳动与奉献的关系;参加创业人士的讲座,体验自主创业与贡献社会的关系;参加志愿活动,体验友爱、团结、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2大学生党员参与党支部活动接受再教育大学生党员政治思想上追求先进、道德品质上追求高尚、理论学习上争做骨干。依托党支部建设举办“先锋党员讲坛”“党员讲党课”、党员宿舍挂牌、党员“一帮一”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党员自觉、积极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真正提高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大学生党员是党组织和同学们间的桥梁与纽带,“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大学生党员争做旗帜先锋,能够吸引更多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三、夯实教育介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教育介体是教育主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所选取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从而达到教育客体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教育介体维度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原则1与时俱进原则与时俱进原则是指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下的微平台引领舆论导向、传递正能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使之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当代大学生是最具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群体,与之配套的教育载体也需推陈出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吸引他们的眼球、激励他们自主学习。2艺术性原则艺术性原则是指以吸引教育对象的注意力为出发点,以融入艺术元素为落脚点,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有机结合,对宣传的先进典型和案例进行艺术性包装,以诗歌、戏曲、动画、电影、文学等形式展现,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人心。(二)教育介体维度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1调整教育内容,多举并行开展认同教育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教材缺少对社会思潮的客观评判,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引导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思潮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带来的影响。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还应向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延伸,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基于心理学了解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基于社会学了解弥散认同、排斥认同、延迟认同和成就认同,从不同方位、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开展认同教育。2更新教育手段,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要发挥自媒体的作用,将移动终端应用到教学上,如充分利用网易云课堂、百度传课、QQ课堂、学习通、蓝墨云班课;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网站,以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的集成化手段,多层次、立体化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活动;建立党团支部的QQ群、微信群或公众号等为大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宣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先进事迹,树立典型、榜样引领。四、挖掘教育环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的影响潜能教育环体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外部环境。教育环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教育环体是指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切环境因素的总和;狭义的教育环体是指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软环境”,强调教育者与大学生主体间在选择、加工和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3(一)教育环体维度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原则1多位一体的原则多位一体原则是指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局面,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4注重各种教育系统要素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努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入眼、入脑、入心,最后外化于行。2渗透性原则渗透性原则是指教育对象的思想受外界环境的综合影响,无形中接受教育,形成“渐次发展”的规律。教育主体应遵循渗透性原则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氛围、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网络环境等,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覆盖空间,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5(二)教育环体维度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大学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滋养大学生心灵、激发大学生奋进的精神磁场,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一方面强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加强标志性建设、人文景观建设,彰显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健全网络环境建设,发挥平台载体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充分发挥广泛性、渗透性,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广泛普及。考虑到当前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当务之急需要优化网络环境,强化网络监管,注重舆论监督,严把信息审核。利用网络互动,就学生较为关心的学业问题、情感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等展开讨论,注重对意见建议的收集,确立良好的舆论导向,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3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高校需多方位探讨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与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