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十三治燥剂.ppt_第1页
课件:十三治燥剂.ppt_第2页
课件:十三治燥剂.ppt_第3页
课件:十三治燥剂.ppt_第4页
课件:十三治燥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治燥剂,概 念,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适应范围,燥证。燥证有外燥与内燥之分。 外燥是感受秋令燥邪所致的病证,因秋令气候有偏寒、偏热之异,故感邪后所表现的证候又有凉燥、温燥之分。燥属六淫之一,有一定的季节性,多易犯肺耗津,初起可见恶寒发热,常伴有口干咽痛、鼻燥、干咳无痰,或咳嗽少痰等津液干燥的表现。,适应范围,内燥是属于脏腑津亏液耗所致的病证,发病部位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分,累及脏腑有肺、胃、肾、大肠之别。一般而言,燥在上者,多责之于肺,见有咳逆少痰;燥在中者,多责之于胃,症见口干、呕吐或食不下;燥在下者,多责之于肾,症见咽干、便秘等。,分 类,外燥轻宣外燥杏苏散 内燥滋阴润燥百合固金汤,使 用 注 意,1、治疗燥证,首先要分清外燥和内燥,外燥中又须分清是凉燥还是温燥。然而人体内外、脏腑之间相互联系,故临床上所见燥证亦多内外相兼,上下互见;治法亦须随证而施。如外感温燥,不仅有发热、头痛等表证,而且兼有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等上燥证,治疗时当以轻宣燥热与凉润肺金并用;而咽喉燥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上燥证,每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有关,治宜养阴润肺,金水并调。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病情,灵活运用。,使 用 注 意,2、燥邪最易化热,伤津耗气,故运用治燥剂有时还须酌情配伍清热泻火或益气生津之品。 3、燥虽近于火,但又不同于火,所以治燥不同于治火,不宜使用苦寒之品;至于辛香耗律,亦非燥证所宜。所以,多以甘寒或咸寒为宜。 4、此外,甘凉滋润药物易于助湿滞气,脾虚便溏或素体湿盛者忌用。,第一节 轻宣外燥,杏 苏 散,温病条辨,杏苏散 组成及功用,组成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杏仁、橘皮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杏苏散 主治,外感凉燥证。 症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杏苏散 方解,苏叶:发表散邪,宣发肺气。 杏仁:降利肺气,润燥止咳。 君 前胡、桔梗、枳壳:宣肺宽胸,祛痰止咳。 臣,杏苏散 方解,半夏、橘皮、茯苓: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利于解表,滋脾行津以润干燥。 佐 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 佐使,杏苏散 运用,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轻宣凉燥的代表方,亦是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杏苏散 运用,加减变化: 若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以解表发汗; 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以降肺气; 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以化湿除满; 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以祛风止痛; 热甚者,加黄芩以清解肺热。,杏苏散 运用,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之肺气肿等证属外感凉燥(或外感风寒轻证),肺失宣降,痰湿内阻者。,王某,48岁。主诉:头巅涨痛,恶寒咳嗽,咯痰稀,鼻塞咽干。脉象浮弦,舌苔薄白。辨证:秋燥寒凉之气外束于表,肺先受邪。治法:经云“燥凉所胜,平必苦温。”仿杏苏散主之,佐入宣泄化浊之品。 处方:苦杏仁、粉前胡、白茯苓、白蒺藜各12克,紫苏叶、玉桔梗、生甘草、仙半夏各5克,薄荷2克,炒枳壳8克,款冬花9克。 二诊:药后头痛已减,咳嗽痰薄,咽干唇燥。舌苔薄白腻,脉象弦滑。守原法出入。 处方:粉前胡、苦杏仁、白茯苓、大玉竹、清炙枇杷叶(包)各12克,紫苏叶8克,玉桔梗、仙半夏各5克,炒枳壳6克,化橘红3克,款冬花9克。,桑 杏 汤,温病条辨,桑杏汤组成及功用,组成桑叶、象贝、香豉、栀皮、梨皮各3g,杏仁4.5g,沙参6g。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桑杏汤主治,外感温燥证。 症见: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桑杏汤方解,桑叶:清宣燥热,透邪外出。 杏仁:降利肺气,润燥止咳。 君 淡豆豉:辛凉透散,助桑叶轻宣透热。 象贝:清化热痰,助杏仁止咳化痰。 臣 沙参: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栀子皮:质轻而入上焦,清泄肺热。 梨皮:清热润燥,止咳化痰 佐,桑杏汤运用,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温燥初起,邪袭肺卫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身热不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右脉数大为辨证要点。,桑杏汤运用,加减变化: 若发热恶寒较重,加薄荷、荆芥以加强疏表发汗; 咽干而痛,加牛蒡子、桔梗以清利咽喉; 鼻衄者,加白茅根、旱莲草以凉血止血; 皮肤干燥、口渴甚者,加芦根、天花粉以清热生津;,杏苏散 运用,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证属温燥邪犯肺卫者。 使用注意:因本方证邪气轻浅,故诸药用量较轻,且煎煮时间也不宜过长。,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清燥救肺汤 组成及功用,组成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9g,石膏(煅)8g,甘草、胡麻仁(炒,研)、真阿胶、枇杷叶(刷去毛,蜜涂,炙黄)各3g,麦门冬(去心)4g,人参、杏仁(泡,去皮尖,炒黄)各2g。 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现代用法:水煎,频频热服)。 功用清燥润肺,养阴益气。,清燥救肺汤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温燥伤肺重证) 症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清燥救肺汤 方解,桑叶:轻宣肺燥,透邪外出。 君,石膏:清泄肺热。 麦冬:养阴润肺。 臣,人参:益气生津,合甘草以培土生金。 胡麻仁、阿胶:助麦冬养阴润肺。 杏仁、枇杷叶:苦降肺气。 佐 甘草:调和诸药。 使,清燥救肺汤 运用,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温燥伤肺重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清燥救肺汤 运用,加减变化: 若痰多,加川贝、瓜萎以润燥化痰; 热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清热凉血。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属燥热犯肺,气阴两伤者。,清燥救肺汤 运用,使用注意: 方中石膏,原书用锻用,现代临床一般用生石膏,煅石膏则以外用为主。至于石膏的用量,当按病情轻重并参照原方的比例酌定,以免过重而伤肺气。,咯血 某男,25岁。患支气管扩张症已数载,经常咯血,近因情绪激动引动宿疾。咯血频作,昼夜约数十口,干咳无痰,自觉胸中有热气上冲咽喉,冲则咳甚血出,口渴咽干,胸胁作痛,脉细弦,舌光红无苔。肝火犯肺,肺燥津涸,热迫络裂。治拟清燥救肺,佐以平肝。处方:桑白皮9克 甜杏仁12克 生石膏15克(先煎) 麦冬9克 珠儿参12克 火麻仁12克 焦山栀4.5克 白蒺藜9克 枇杷叶9克 清炙草3克 蛤粉炒阿胶珠9克(烊化分二次冲)。服上方两剂,咯血已止,干咳亦减。续服两剂,咯血、胸中热气上冲悉除。再予滋阴润 肺之品,以善其后。龚文德. 1985. 清燥救肺汤的临床应用举例. 中医杂志,26(10):48-49,第二节 滋阴润燥,2019/9/1,34,可编辑,麦门冬汤,金匮要略,麦门冬汤 组成及功用,组成麦门冬42g,半夏、甘草各6g,人参9g,粳米3g,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养肺胃,降逆下气。,麦门冬汤 主治,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麦门冬汤 方解,麦门冬(重用):养阴生津,滋液润燥,兼清虚热。 君 人参:益气生津。 臣,麦门冬汤 方解,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益胃生津,培土生金。 半夏 佐 甘草:调和诸药。 佐使,降逆止呕、止咳,开胃行津以润肺,防麦冬滋腻壅滞,麦门冬汤 运用,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肺胃阴伤,气机上逆所致肺痿咳嗽或呕吐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或口干呕逆,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麦门冬汤 运用,加减变化: 若阴伤甚者,加沙参、玉竹养阴增液; 咳逆甚者,加百部、款冬花以润肺、下气止咳; 呕吐甚者,加竹茹、生姜以清热止呕。,麦门冬汤 运用,使用注意: 虚寒肺痿,不宜使用本方。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矽肺、慢性咽喉炎等属肺胃阴伤者,亦常用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糖尿病、妊娠呕吐等属胃阴不足者。,李某某,女,75岁,1981年1月22日就诊。高年形瘦体弱,素来不禁风寒,不耐劳作。稍作外感则每易发热咳嗽,稍有劳累则必定气喘息促。半月前因外感发热咳嗽,未得及时治疗,迁延时日,至今虽外邪自解,但口干咽燥,气喘息促,咳嗽频繁,吐出大量白色涎沫。面色萎黄,纳食少进,口淡乏味,精神疲惫,卧床不起。脉虚缓,舌质淡红少苔。此书肺痿之证,气阴二伤。治拟金匮麦门冬汤培土生金,以降冲逆。处方:麦冬12克,党参12克,制半夏6克,炙干草10克,大枣七枚,茯苓10克,粳米一把(自加)。1月25日复诊:服药三剂,纳食增加,口干,咳嗽大有转机,精神好转,已能起床活动。然仍面色萎黄,脉缓右关虚大,苔薄而略干。脾气大虚,胃阴亦伤,再用前方加山药12克,炙黄芪10克。服七剂后,诸征悉除,已能操持家务。 (摘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25,1982),百 合 固 金 汤,慎斋遗书亦有医方集解,百合固金汤 组成及功用,组成生地、熟地、百合、玄参、贝母、桔梗、甘草、麦冬、芍药、当归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养肺肾,止咳化痰。,百合固金汤 主治,咳嗽痰血症(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症)肺痨 症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肿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百合固金汤 方解,百合:润肺清热、养阴止咳。 二地:滋阴养血清热。 君 麦冬:滋阴润肺止咳。 玄参:滋肾阴、清虚火壮水制火宁金。 臣,百合固金汤 方解,当归:止咳养血和血 佐,白芍:养血柔肝、敛肺止咳。 贝母:润肺化痰止咳。 佐 桔梗:载药上行,清肺化痰散结。 佐使,百合固金汤 运用,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而致咳嗽痰血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气喘,咽喉燥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百合固金汤 运用,加减变化: 若痰多而色黄者,加胆南星、黄芩、瓜蒌皮以清肺化痰; 若咳喘甚者,可加杏仁、五味子、款冬花以止咳平喘; 若咳血重者,可去桔梗之升提,加白及、白茅根、仙鹤草以止血。,百合固金汤 运用,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慢性咽喉炎、自发性气胸等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者。,肺结核咯血 某女,34岁,患结核病多年,形体赢瘦。近因寒温失调而发咳嗽,咯血,频频而吐,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数,经用庆大霉素,青、链霉素及卡巴克洛(安络血)等治疗,病情没能控制。中医有作肺火不宁,痰热扰络治之者;有作木火刑金,络伤血溢治之者,俱无效果。改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以清金保肺,养阴滋肾为法,予百合固金汤加味:百合 熟地 生地 玄参 麦冬 炒白芍各12克 川贝10克 当归6克 桔梗8克 甘草2克 生大黄5克,3剂后咯血渐止,咳嗽未平,余症均有好转。续进2剂,咯血全止。章新亮. 1986. 百合固金汤治疗咯血. 浙江中医杂志,21(1):31,养 阴 清 肺 汤,重楼玉钥,养阴清肺汤 组成及功用,组成生地、麦冬、生甘草、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白芍 用法水煎服。一般日服1剂,重证可日服2剂。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养阴清肺汤 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 症见: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并逐渐扩展,病变甚速,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养阴清肺汤 方解,生地:滋阴壮水,清热凉血。 君 玄参:滋阴降火,解毒利咽。 麦冬:养阴清肺。 白芍:敛阴和营。 臣,养阴清肺汤 方解,丹皮:清热凉血,散结消肿。 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散结。 薄荷:辛凉散邪,清热利咽。 佐 生甘草:清热解毒利咽,调和诸药。 佐使,养阴清肺汤 运用,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阴虚白喉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脉数无力为辨证要点。,养阴清肺汤 运用,加减变化: 若阴虚甚者,加熟地滋阴补肾; 热毒甚者,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 燥热甚者,加天冬、鲜石斛以养阴润燥。,养阴清肺汤 运用,使用注意: 白喉忌表,尤忌辛温发汗,据原方后记载;“如有内热及发热,不必投表药,照方服去,其热自除。”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等证属阴虚燥热者。,增 液 汤,温病条辨,增液汤组成及功用,组成玄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 用法水煎服。 功用增液润燥。,增液汤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