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1页
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2页
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3页
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4页
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珲春矿业(集团)板石煤业有限公司吉林省珲春矿业(集团)板石煤业有限公司 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2013 年年 5 月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基本概况矿井基本概况 -1 1 第一节 井田概况 -1 一、地理概况 -1 二、地形、地貌及水系 -2 三、气象及地震 -3 四、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 -3 第二节 地质特征及构造 -4 一、地质特征 -4 二、构造 -6 三、煤层和煤质特征-16 四、瓦斯、煤尘、自燃、地温等情况-23 第三节 矿井开采概况 -30 一、井田境界-30 二、储量及服务年限-31 三、矿井开拓-32 四、矿井人员情况-32 第四节 生产、辅助系统及工艺、场所、设施、设备概况 -33 一、通风系统-33 二、矿井安全监测系统-33 三、矿井供电系统-34 3 四、矿井排水系统-36 五、矿井压风系统-37 六、矿井运输提升系统-38 七、生产工艺-43 八、矿井通讯系统-43 九、矿山救护-44 第二章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辩识及危险性等级评估重大危险源辩识及危险性等级评估 -4444 第一节 危险源单元及重大危险源辨识 -44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分级及评估 -45 一、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45 二、矿井危险源分析及评估-48 第三节 重大危险源评估安全检查表 -55 一、防治瓦斯单元-55 第三章第三章 各类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措施各类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措施 -6060 第一节 煤尘危险源监测、监控措施 -60 第二节 火灾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措施 -62 第四章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6363 第一篇 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63 第一节 方针目的与工作原则-63 第二节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63 4 第三节 组织机构及职责 -64 第四节 预防与预警 -72 第五节 应急处置 -76 第六节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84 第二篇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87 第一节 方针目的与工作原则-87 第二节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87 第三节 组织机构及职责 -88 第四节 预防与预警 -96 第五节 应急处置 -98 第六节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02 第七节 附录 -105 1 为保障板石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进一步提高矿井 安全生产水平,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根 据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煤矿行业技术 标准规范和我矿实际,特制定板石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 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以提高我矿安全管理人员及全矿职工对 重大危险源的辩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事故控制应变能力,并 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检测、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以控制和 降低重大危险源的泄漏,从而控制和减少、消除事故的危害。 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基本概况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 井田概况井田概况 一、地理概况 板石煤矿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境内西南部, 珲春河下游。井田范围北西以珲春河北防洪堤为界,与八连城井 田相邻。南以基底老盘为界,东与南东以 22 勘探线及 F1 断层为 界,西至 0 勘探线,与朝鲜隔图们江相望。东南部与板石区相 邻,东西长 7.60km、南北宽 3.60km,面积 27.3736km2。矿区距 珲春市约 12km,距图们市 65km,井田东部有珲春至敬信中俄边 境国防公路,井田北部边界有珲春至中俄边境长岭口岸公路,井 田中部有板石镇至河口的砂石公路。珲春市至图们市的铁路于 1996 年 6 月份正式通车。珲乌高速公路已全线通车。矿区铁路专 2 用线于国铁图珲线的七户洞车站接轨,矿区专用线全长 14.45km,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地理坐标为:东经 13015561302042 北纬 424555424933。 二、地形、地貌及水系 板石煤业有限公司板石一矿井田为一较大型的山间盆地,盆 地内大面积为第四纪冲积平原,北、东、南三面为古老岩系组成 的低山丘陵,西临图们江。珲春河自东北横穿盆地,流向西南, 汇入图们江。河两岸有近似对称的一、二级阶地,阶地较平缓, 只有二级阶地坡度较陡,阶面宽度 12km。珲春盆地内,平原 海拔标高 2080m,丘陵地带 80150m,多被南北向溪流切割 成冲沟和垄岗。山地海拔标高 150514m,呈北东东向展布。 本井田处于珲春盆地西南边缘地带,井田南部边界为石炭二 迭系及海西期花岗岩组成的低山,西与西北被图们江和珲春河围 绕,东为大面积冲积平原。井田区内海拔标高 20.261.3m 区间。 井田区内大部分地区为水田,只有南部与西南盆地边缘由于 地势较高,多种植旱田。 井田内工业场地标高在 33.5m46.5m 区间,铁路专用线、 洗煤厂、瓦斯抽放泵站等地势较低,海拔标高在 30.532.7m 区 间,工业区、储煤场、轻便轨等地势略高,海拔标高在 35.4 3 37.8m 区间,变电所、提升机房、联合楼、办公楼、独身楼、食 堂等地势较高,海拔标高在 43.546.5m 区间。 本区制高点为南部大盘岭,海拔标高为 514m,最低点为井 田区西北西崴子一带,海拔标高 20.2m。 该区主要河流为图们江及珲春河,区内有水渠及冲沟,大气 降水顺地面水渠及冲沟流入珲春河,汇入图们江,矿区附近珲春 河水位 21.0m 左右。珲春河发源于春化,全长 160km,总汇水面 积 1000km2,平时流量 8020m3s,洪水期猛涨。最大洪水期 为 5400m3s。其支流呈脉状不对称分布于珲春河两侧,盆地内 有 3 条支流,即车大人沟河、骆驼河和旱道河。前两条位于河北 区,旱道河从本区东部流入珲春河,长年流水,平时流量 0.5 0.7 m3s,洪水期猛增,是盆地东南部山区的主要泄洪渠道,流 程 20km。 三、气象及地震 本区地处中纬度,属中温带,近海型大陆季风气候,春季干冷 风大,夏秋两季温热多雨,冬季严寒多风,气温 36.832.5。 10 月至第 2 年 4 月为冰冻期,冻土厚 1.5m。无霜期 130150 天。 11 月上旬开始封冻,年平均积雪量 30mm。年平均雨量 613.6mm。 珲春地震烈度为度。 4 四、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 矿区第四纪冲积含水层比较发育,富水性极强地段为珲春河 冲击而成的河漫滩区,含水层平均厚度 47m,地下水位标高为 1.53m。矿区于 1986 年珲春市城东距市区 1.7km 处珲春河北岸 建 1 座水源地,日产水量 12000m3,供给城西、矿及局本部。 珲春矿区北部英安斜井附近有珲春发电厂,现发电能力为 66 万 kW。矿区主电源取自珲春电厂,备用电源取自石砚一次变, 电压等级均为 66kV。两路电源一路取英安变电所,另一路取八 连城变电所。 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特征及构造地质特征及构造 一、地质特征 根据吉林省珲春市城西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本区煤 系地层,属新生界下第三系古新统-渐新统的珲春组,主要为中、 下含煤段,不整合于火山碎屑岩基底之上,上覆第四系洪、冲积 层,厚 5m6m。珲春组在本区厚约 600m,含煤 60 余层,可采 煤层 22 个层,主要集中在煤系下部,可采煤层总厚约 25m,含 煤系数约 4%。 鉴于珲春组尚无统一可行的层段划分,以 14 号煤层物性标 志及 2123 号煤层间的凝灰岩标志层将本区珲春组划分为上、 中、下三段。 5 上段厚度大于 200m,以灰色至浅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为主,夹薄层泥灰岩、细砂岩和少量中砂岩,含煤 20 余层,其 中 12 号煤层为局部可采,厚度达 0.7m 以上。 中段厚 160m,以灰色至浅灰色粉砂岩为主,夹褐色泥岩, 下部有粗砂岩,含煤 20 余层,其中可采煤层有 15、16、17上、 17、18、19、19下、20、21 等煤层。 下段厚 260m,由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白色中、粗砂岩等 组成,向下岩性变粗,凝灰物质增多,下部出现砾岩及含砾粗砂 岩,含煤 30 余层,可采煤层有 23、26、26下、 28、30、31、32、33、34、35、36、37 等煤层。 煤田地质 203 勘探公司在 2006 年的吉林省珲春县珲春煤 田河北区城西井田精查地质报告中对井田内地层由中生界侏罗 系至新生界第四系组成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中生界侏罗系中上统屯田营组(J3tt) 为煤系的直接基底,主要出露于板石 I 区、五家子区、庙岭 和骆驼河子区边缘。根据其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为一套黑色灰绿色致密块状流纹岩、流纹斑岩、酸 性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夹英安岩,厚度300m。 上段:为一套紫红灰黑、灰绿色致密块状安山岩、安山集 块岩、安山角砾岩、中性晶屑岩,产硅化木化石,厚度约 1000m,与上覆岩层呈不整合接触。 6 2、新生界 (1)下第三纪古新渐新统珲春组(E23h) 为珲春盆地内含煤地层,分布于板石、五家子、庙岭、骆驼 河子、三道岭、城西、英安、八连城一带。 井田内上部:灰浅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泥岩, 地层厚度大于 150m。 中部:灰浅灰色粉砂岩为主,含菱铁矿结核及 45 层细 腻质纯的褐色泥岩,向下粒度逐渐变粗至中砂岩及含砾粗砂岩。 地层厚度 160200m 不等。 下部:深灰色泥岩、砂岩夹煤层,韵律明显,颜色由上至下 逐渐加深,凝灰质成分也逐渐增多。地层厚度 150200m 不等。 煤系以珲春市区以西发育较好,如城西、英安、八连城、板 石 I 区一带,煤系沉积厚度较大,含煤系数较高,煤层沉积相对 比东部地区稳定。煤系向盆地边缘及五家子、庙岭一带变薄,向 骆驼河子方向岩性变粗,东部煤质变差,灰分比西部亦高,含煤 系数较低。 (2)第四系全新统(Q) 主要沉积物为腐殖土,亚粘土及亚砂土、细砾石及河卵石等, 山坡上有粘土与角砾石堆积。 二、构造 本区构造复杂,以断裂为主,褶皱平缓起伏。地层走向总体 7 为 NNE、向西平缓倾斜。倾角一般为 812。 1、褶皱 区内褶皱形态为一轴向近东西、向西倾伏的宽缓对称背斜, 称城西背斜。背斜轴位于 F7F10断层间,25 线以东,背斜明显, 以西略向南弯转并消失。在此平缓背斜的南北两翼,又有次一级 轴向相同的平缓向斜,组成城西区宽缓波状背斜。南翼向斜位于 二采区 F13断层处,在 23 线以东出现,轴向大体与 F13断层一致, 为 NWW 向,两翼平缓,向西至 23 线处消失。北翼向斜两翼平 缓,在 25 线处较明显,轴向近东西,延伸不远。 城西复式背斜只是珲春煤田区域构造中的一个局部构造。限 于区域资料未能掌握,原城西煤矿与区域构造的关系不甚了解, 仅就与北部邻区的构造关系来看,原城西煤矿与英安及三道岭斜 井区共同组成一轴向近东西的向斜构造,称英安向斜。向斜轴在 位于珲春煤田东北部的 F34断层处,向西延展于英安斜井与北山 煤矿之间。英安及三道岭斜井区为向斜北翼,地层倾角较陡,原 城西煤矿属向斜的南翼,倾角平缓。 2、断裂 本区断裂发育,均为正断层。有东西向和北东向两组,尤以 东西向一组最为发育,经矿井实见、地震勘探以及与邻区构造的 关系均证实这组断裂存在是可靠的。北东向一组断裂仅在区内西 南部出现,当与东西向一组断裂相交,构成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断 8 裂。此弧形断裂的表现是: F7断层经钻孔证实向西南成弧形弯转。 F13、F15断层经地震证实亦由东向西成弧形延展。 在八连城精查区与本区相接的南部亦构成北东向断裂。 东西向一组断裂是本区主要构造形式,在城西复式背斜之上, 由一系列倾向相反的断层,构成与背斜轴平行的地堑和地垒,在 地垒中,伴有阶状断层,地堑和地垒相间,加之阶状断裂和弧形 断裂,将本区煤系地层切割成一系列东西向、在西部向南弯转的、 宽窄不等的断块。这就是本区的主要构造形式和特征。 这种构造形式和特征,表现在南北向的剖面上,构造复杂, 断块此起彼落,显示对煤层的破坏性很大。在其相互平行的南北 向剖面上,可以看出 27 线以西是有三个大的地堑之间构成的地 垒,并伴有断层。此一构造形式反映本区构造运动可能是以升降 运动为主的应力特征。 此构造形式表现在断块间的东西向剖面上却迥然不同,煤层 产状很平稳的向西倾斜,极少被其它方向断层切割。 区内确定的大小断层有 44 条,编号 F0F47(空缺 F16、F 19、F 20、F 32) ,落差小于 10m 的未予以编号,其中地震和巷道实 见证实的有 18 条(编号 F0F18) 。在已确定的断层中,落差大于 100m 的有 8 条,即 F1、F4、F7、F8、F10、F22、F34、F38断层,落 差在 50100m 的 13 条,即 9 F0、F2、F13、F14、F15、F21、F24、F27、F31、F36、F37、F44、F45。 断层性质见表 2.2-1。从表中可见,区内断裂发育,断层落差大, 对煤层的破环程度大,综合分析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区内断层分布情况见图 2.2-1。 10 图 2.2-1 区内断层分布情况 11 表表 2.2-1 断层特征表断层特征表 编 号 走向 倾 向 倾角 断距 (m) 控 制 情 况 F060 SE N 60 5070地震 22、23 测线控制,51-41 孔实见。基本查明。 F1180N6040-120 427、538、917 等孔实见,地震 22、23、24 测线控制。已查明。 F2 7090 N65 2080 420、913、918、920 等钻孔实见,地震 6、23、7、26、24、10、25 测线控制,西段已查明,东段初步查明。 F3 170180 SW 50 60 1020 一采45 煤巷、50 材料道及 724 钻孔实见,地震 7、5、8、26、27 测线控制。已查明。 F4 近 180150 S 50 65 40200 一采100 回风、23 煤巷两处,60-192、734、729、914、919、60- 195 钻孔实见,地震 3、4、5、7、9、22、23、24、25、27 测线控制, 已查明。 12 F5 近 135 S70 1020一采100 回风实见,地震 4-1、7、8、26、27 测线控制,已查明 F6180N5510 地震 10、23 测线控制,已查明 F7 50180 S60 50150 11602 煤巷、534、737、730、727、930 钻孔实见、地震 8、9、22、23、24、26-1、27 测线控制,已查明。 F8180N65140 立井南北大巷实见、地震 27 测线控制。基本查明。 F970NW5020 610 钻孔实见,地震 9、23 测线控制。已查明。 F10 18040 N68 30130 74-42、534、610、731、760、928、593 钻孔实见,地震 3、23、24 等测线控制,已查明。 F11 近 180 S60 2040533、924 钻孔实见,地震 2、22、23、24-1 测线控制,已查明。 F12 近 140 NE25 地震 2、26-1 测线控制,已查明。 F13 NE6017 0 S65 5075 904、741、736、924、733、536 钻孔、二采井下实见、地震 1、2、9、11、22、23、24-1、25-1、26-1 测线控制,已查明。 13 F14 近 15565 S62 1070905、707、912 钻孔实见、地震 1、9、11、22 测线控制,已查明。 F15 近 15565 S65 25100 601、906、746、642、713、756 钻孔实见、地震 1、9、22 测线控制。 已查明。 F1730S65 2040741 钻孔实见、地震 2、22 测线控制,已查明。 F1870SW6020 地震 2 测线控制,初步查明。 F21 50180 NW65 2060701、203、308 钻孔实见,已查明。 F22 65160 N65 50240907、758、927、754、716、652 钻孔实见,已查明。 F23 近 15 NW50 3545921、701 钻孔实见,基本查明。 表 2.2-1 断层特征表(续) 编 号 走向 倾 向 倾角 断距 (m) 控 制 情 况 F24 7525 SE60 2570633、909、750、712、643 钻孔实见,基本查明。 14 F25 近 70 SE6020 750 钻孔实见,已查明。 F26180SE6535 709 钻孔实见,已查明。 F27 8020 N65 2570922、933、704、932、750、744、715 钻孔实见,已查明。 F28180N6030 910 钻孔实见,基本查明。 F29 180150 S6030 705 钻孔实见基本查明。 F30 近 18070 N6520 19、21、22、23 勘探线推定,初步查明。 F31 近 18075 S60 4070634、752、706 钻孔实见,已查明。 F33 近 150 SW6540 619、59-67、59-81 钻孔实见,已查明。 F3470NW60 10012 0 551 钻孔实见、27 剖面推定,基本查明。 15 F35160S6525 722、550 钻孔实见,基本查明。 F36230N65 4065915、533 钻孔实见,初步查明。 F37145SW6565 403 钻孔实见,初步查明。 F38 近 170180 S60 70170726、916、524 钻孔实见,已查明。 F39 7525 SE60 254029、31 剖面推定,初步查明。 F4080NW60 19 剖面推定,初步查明。 F4175NW65 2035928、593 钻孔实见,已查明。 F4245SE55 1520536、926 钻孔实见,基本查明。 F4345N6015 714 钻孔实见,基本查明。 F44145SE7080 17、44、45 剖面推定,初步查明。 F45160SW5565 703 钻孔实见,基本查明。 16 F46180S60? 634 钻孔实见,初步查明。 F47180S7020 911 钻孔实见,基本查明。 17 三、煤层和煤质特征 4、煤层 区内各煤层相对来说,上部煤层薄(1521 煤层)稳定性较 好,中部及下部煤层厚,稳定性差。以可采范围、可采厚度、储 量大小来分,全区有 6 个主要可采煤层(19 层、23 层、26 层、 26下层、30 层、32 层)属于大部可采煤层,有 12 个局部可采煤 层(16 层、17 层、18 层、19下层、20 层、21 层、31 层、34 层、 35 层、36 层、37 层) ,4 个小局部可采煤层(12 层、15 层、17 上层、33 层) 。主要可采煤层特征分述如下: 19 号煤层。煤层走向长 2800m,平均宽 1773m,厚度 0.803.45m,平均 1.48m,属分布较稳定的全区大部可采煤层。 煤层含夹矸有 12 层,夹矸厚度 0.050.53m,煤层分布标高 15-375m。该煤层与 18 号煤层间距 640m,资源储量占矿区 9%。 23 号煤层。煤层走向长 4500m,平均宽 1550m,厚度 0.803.62m,平均 1.52m,属分布较稳定的全区大部可采煤层。 煤层含夹矸有 13 层,夹矸厚度 0.050.50m,煤层分布标高- 45-435m。该煤层与 21 号煤层间距 739m,资源储量占矿区 14%。 26 号煤层。煤层走向长 5000m,平均宽 1970m,厚度 0.802.75m,平均 1.19m,属分布较稳定的全区大部可采煤层。 18 煤层含夹矸有 12 层,夹矸厚度 0.050.30m,煤层分布标高- 40-440m。该煤层与 23 号煤层间距 549m,资源储量占矿区 13%。 26下号煤层。煤层走向长 3250m,平均宽 1970m,厚度 0.802.30m,平均 1.14m,属分布较稳定的全区大部可采煤层。 煤层含夹矸有 12 层, 夹矸厚度 0.100.37m,煤层分布标高- 35-455m。该煤层与 26 号煤层间距 220m,资源储量占矿区 10%。 30 号煤层。煤层走向长 4500m,平均宽 1390m,厚度 0.802.53m,平均 1.42m,属分布较稳定的全区大部可采煤层。 煤层含夹矸有 12 层,夹矸厚度 0.100.50m,煤层分布标高- 115-490m。该煤层与 28 号煤层间距 2.533m,资源储量占矿 区 11%。 32 号煤层。煤层走向长 4300m,平均宽 1280m,厚度 0.804.82m,平均 1.50m,属分布较稳定的全区大部可采煤层。 煤层含夹矸有 12 层,夹矸厚度 0.100.37m,煤层分布标高- 115-510m。该煤层与 31 号煤层间距 544m,资源储量占矿区 12%。 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 2.2-2。 煤层稳定性 从整个勘探区来看,区内各可采煤层均属不稳定较稳定型。 19 主要依据如下: 就整个矿区范围来说,区内主要的可采煤层属于大部可采煤 层。可采煤层主要分布在 27 线以西。仅以 27 线以西而论,也无 全区可采煤层。6 个主要可采煤层(19 层、23 层、26 层、26下 层、30 层、32 层)为较稳定煤层,其余煤层稳定性只能是不稳 定。 煤层厚度变化大,急剧分叉尖灭,煤层结构复杂,无明显变 化规律。 煤层对比困难,缺少明显的标志层,即使 2123 煤层间唯 一较好的泥灰岩标志层,其特征也不易识别,或因大量出现而被 混乱。 煤层灰分高且不稳定,各煤层灰分一般均大于 30%,且多界 于 40%上下。 煤质特征 区内煤为褐黑色,细条带线理状结构,水平层理构造,参 差状及贝壳状断口,沥青光泽。宏观煤岩类型为半光亮半暗型。 根据 2006 年吉林省珲春煤田城西煤矿资源/储量分割复核 报告 ,矿区内原煤水分 5.34%20.33%,平均 12.15%;灰分 18.84%40.00%,平均 31.62%;全硫 0.25%2.10%,平均 0.38%。 根据 1996 年吉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所属各局(矿)煤质牌号的 20 技术鉴定报告,矿区内原煤挥发分 42.4%43.0%,平均 42.7%; 发热量 21.622.6MJ/kg,平均 21.8MJ/kg;透光率 43.0%44.0%, 平均 43.5%。 煤质牌号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方案,区内煤属中高灰份、中高热值煤, 特低硫份的褐煤。区内煤可作为工业用煤及民用煤。 煤的工业用途 根据以上指标,本区煤属富灰煤高灰煤,用做发电属 A2A3 级,以 A3 级为主。本区生产出的原煤主要供给珲春电 厂用于火力发电,少量当地民用。 21 表 2.2-2 煤层特征表 可采厚度 (m) 煤层与上 层煤间距 (m) 可采煤层 标高 (m) 可采煤层 夹矸厚度 可采煤层长宽 (m) 煤层 最小最大 平均 最小最 大 最高最 低 最小最 大 走向长/倾向 宽 可采程度稳定性 可采面积 (km2) 结构 (分层) 12 0.801.15 1.10 20-1100.100.37 1250/600 局部可采不稳定 7472 15 0.801.22 1.02 1146-25- 200 0.040.26零星分布局部可采不稳定 9561 16 0.801.65 1.15 9190-3150.050.70零星分布局部可采不稳定 14492 17上0.81.0 0.85 411-0-700.120.50 620/300 局部可采不稳定 1861 17 0.82.30 0.98 10375-3300.030.28 2500/1050 局部可采不稳定 26292 18 0.801.55 0.90 64010-3700.030.30 1400/880 局部可采不稳定 12382 19 0.803.45 1.48 64015-3750.050.53 2800/1770 大部可采较稳定 4963 12 19下0.82.35 1.01 3.522-80- 325 0.050.40零星分布局部可采不稳定 15431 20 0.801.38 0.90 32030-4400.030.27零星分布局部可采不稳定 14071 22 表 2.2-2 煤层特征表 煤层 可采厚度 (m) 煤层与上 层煤间距 (m) 可采煤层 标高 (m) 可采煤层 夹矸厚度 可采煤层长宽 (m) 可采程度稳定性 可采面积 (km2) 结构 (分层)最小最大 平均 最小最 大 最高最 低 最小最 大 走向长/倾向 宽 21 0.801.50 1.00 7.539-25- 395 0.040.45 3450/890 局部可采不稳定 30771 23 0.803.62 1.52 739-45- 435 0.050.50 4500/1550 大部可采较稳定 6976 13 26 0.802.75 1.19 549-40- 440 0.030.30 5000/1610 大部可采较稳定 8044 13 26下0.802.30 1.14 220-35- 455 0.030.54 3250/1970 大部可采较稳定 6409 12 28 0.804.2 1.15 2.5330-4600.030.30 3500/1440 局部可采不稳定 50232 30 0.802.53 1.42 2.533-115- 490 0.10.50 4500/1390 大部可采较稳定 6268 12 31 0.801.0 0.92 544-80- 392 0.040.24零星分布局部可采不稳定 19343 32 0.804.82 1.50 544-115- 510 0.040.59 4300/1280 大部可采较稳定 5489 12 33 0.804.82 1.55 12.550-155- 280 0.000.25 580/120 局部可采不稳定 681 23 表 2.2-2 煤层特征表 煤层 可采厚度 (m) 煤层与上 层煤间距 (m) 可采煤层 标高 (m) 可采煤层 夹矸厚度 可采煤层长宽 (m) 可采程度稳定性 可采面积 (km2) 结构 (分层)最小最大 平均 最小最 大 最高最 低 最小最 大 走向长/倾向 宽 34 0.801.95 1.05 1142-140- 510 0.030.35零星分布局部可采不稳定 33683 35 0.804.28 1.20 1639-155- 535 0.050.38零星分布局部可采不稳定 31152 36 0.802.37 1.15 430-212- 595 0.030.48零星分布局部可采不稳定 22826 37 0.803.47 1.90 18 -440- 570 0.140.21零星分布局部可采不稳定 5373 24 四、瓦斯、煤尘、自燃、地温等情况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在 2012 年对板石煤矿进行了瓦斯 等级鉴定,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瓦斯相对涌出量 10.79m3/t,绝对 涌出量 58.05m3/min,本矿井属高瓦斯矿井。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然 倾向性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检验,19 号、20 号、21 号煤层 煤尘爆炸指数为 70%,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自然倾向性属类容易 自燃。煤的自燃发火期为 12 个月。本矿井及邻近矿井无地温异常现 象,无需采取措施。 5、水文地质 地形 矿区地处珲春河谷平原地区,仅东北角局部为丘陵,矿区西南低, 东北高,最低标高+26.5m,最高标高位于矿区东北角的珲春北山,标 高+114.1m,矿区平均标高为+30m 左右。区内大部分地区为水田,只 有矿区北部边缘由于地势较高,多耕植旱田。 地表水体 矿区地形平坦,绝大部分为河流阶地地区。珲春河自矿区南侧由 东向西流过,最终注入图们江。沿河两岸有近似对称的一、二级阶地, 阶地平缓,其宽度 12km。 当地侵蚀基准面位于矿区西部,标高为+25.0m,矿层分布标高为 -50m-500m,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为-300m。 25 珲春盆地地下水位较浅,地表水系发育,河流、人工渠道纵横交 错,井、泉到处可见。珲春河为盆地内主流,发源于春化,全长 160km,珲春河为一老年期河流,下游河道宽阔,切割不深,河道部 分地带淤塞,洪水期易于改道。平时流量 8020m3/s,洪水期猛涨, 最大洪水流量为 5400m3/s。 矿区内车大人沟河有两条支流,分布于矿区南侧,自东北向西南 流过本区,最终流入珲春河。车大人沟河长年流水,平时流量 0.50.7 m3/s,洪水期猛增,是盆地东南部山区的主要泄洪渠道,流 程 20km。 目前该矿井地面有塌陷区,分布于现有采空区上方,据调查其塌 陷面积为.3m2,最大深度为 5.0m,积水量.7m3,最大水深为 4.0m, 由于塌陷坑表层粘土隔水性较好,塌陷坑水量较稳定,下渗量较小。 但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要对这些塌陷区做好防范工作,防止矿井突水 事故的发生。 含水层情况 (1)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含水层 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含水层上部由粘土、亚砂土组成,厚度 0.53.00m,下部主要为冲积相砂砾石,累积厚度 317.00m。该含 水层在本区广泛分布,该层除珲春河床、河漫滩以外的平原地区,钻 孔单位涌水量 1.215.65L/sm,属强极强富水,渗透系数 74.33336.80m/d,水质类型为 HCO3CaMg 型,矿化度 0.86g/L。 26 (2) 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带) 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主要由软弱的泥岩和泥质胶结的粉砂岩和少 量中砂岩、粗砂岩等组成,厚度 35.0057.00m,发育在含煤地层上 部,富水性中等,多受胶结物的影响,粗砂岩层,裂隙发育,水量较 大。泥岩及泥质胶结的粉砂岩,裂隙不发育,多泥质填充,水量较少。 富水性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北部丘陵地区水位较深 1530m,致使含 水带变薄,单位涌水量为 0.1280.32 L/sm,属中等富水,渗透系数 为 0.2880.62m/d。井筒检查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 0.0758 L/sm,渗透系数为 0.154m/d。井田中部水位标高+34.44m。水质为 HCO3-Ca 型水,重碳酸根总量为 156mg/L,总矿化度为 0.137g/L。与 第四系含水层联系密切,主要接受第四系含水层补给,其次露头部位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煤层砂岩含水层组 (3) 该含水层(组) 为次要含水层,是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分布在风化裂隙含 水带之下,由不同粒级砂岩组成,裂隙不发育,各层之间水力联系较 差。据 713 和 236 号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 0.004-0.021 L/sm,渗 透系数 0.005-0.057m/d,为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其富水性有随深度 的增加而减弱。水质为 HCO3-Na 型水,总矿化度为 0.33g/L。该层与 风化裂隙含水带联系不好。主要补给来源为风化裂隙含水带,补给量 也是极微弱的。 27 构造带水文地质特征 (4)本区断层带多为泥质充填,富水性极弱,大部分粉砂岩和 泥岩都有遇水膨胀的特性。深部断层的导水性很小,据矿井开采实见, 断层带无水,开采时断层带均没留设煤柱,全层开采。浅部断层破碎 带与风化裂隙含水带连通时,导水性大,开采时要注意冒落带的高度, 以免造成突水事故。 隔水层情况 珲春组中上部隔水层 分布在风化裂隙带含水层之下煤层之上,岩性为泥岩粉砂岩,分 布不均,厚度变化较大,最大累计厚度 313.80m(749 号孔) ,最小厚 度为 28.45m(714 号孔) 。 珲春组中下部隔水岩组 分布在煤层之间,由多个隔水层组成,分布不均且不连续,单层 隔水层厚度为 0.5080.00m 不等,主要岩性为泥岩粉砂岩。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井田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的侧向补给, 第四系含水层与第三系风化裂隙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接受第四系含 水层的补给,在井田北部丘陵地带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条 件较好。 地下水的排泄条件,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弱,地下水总矿化度随深 度增加而增加。第四系含水层的总矿化度为 0.046g/L,风化裂隙带含 28 水层 0.137g/L,煤系承压含水层 0.33g/L,地下水上部排泄条件较好, 下部排泄条件较差。 井田内第四系潜水的总流向为由北向南汇集于车大人沟河河谷一 带,除途中蒸发外,以地表迳流的方式排泄区外。 矿坑充水因素分析 井田大部分被第四系含水层所覆盖,地表水体发育,地下水的主 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车大人沟河水。因此,矿井主要充水因素是 与地表水体、第四系含水层及与其联系密切的煤系地层风化裂隙含水 层。风化裂隙含水层之下是珲春组中上部隔水岩层。该层的厚度随煤 层深度增加。23 号煤层是井田内全区发育的煤层,在可采范围内隔 水层厚度为 3.14400m,大部分厚度为 160m 以上,而 17 层煤距风 化裂隙带为 065.00m,所以开采时冒落带所造成的裂隙能连通风化 裂隙含水层。而珲春组深部砂岩含水层组富水性极弱,因此在开采深 部煤层时矿井涌水量很小。但开采浅部煤层时涌水量却较大,主要由 于第四系含水层和风化裂隙含水层的补给。为了防止煤层开采后形成 裂隙带(包括冒落带)高度沟通风化裂隙带含水层,开采时必须留足 保安煤柱。 井田内断层带为泥质充填富水性较弱,导水性较差,就目前掌握 的资料,对矿井涌水影响不大,但浅部断层导水性较强,浅部开采时 可能引起涌水量增加。 区内多数钻孔封孔质量不合格,少数钻孔封孔质量不清,可能有 29 一些废弃钻孔,是否封孔不清,造成主要含水层未封闭,建井开采时 应予以高度重视,防止发生突水事故。 矿井涌水量 板石煤矿现已开采标高为-300m,矿井涌水量为 280.00m3/h,采 区分布面积约为 2.0km2,水位降深约 323.50m(地面标高为 26.50m) , 根据批准的新井田范围,矿山准采标高为-55-500m。预计全区开采 面积 11.2km2,矿井涌水量为 906m3/h。 以上比拟法预算的矿井未来涌水量偏大,其原因是该矿矿井涌水 量随采深及开采面积的增大而增大,但其增大幅度小于比拟法公式中 的比例关系,本次仅按常规公式预测,希望矿井生产时积累有关数据, 建立相关关系,从而获得更合理的涌水量预测结果。 应当指出的是此计算的结果是在断层不导水和未遇到封孔质量不 合格的钻孔(或没封孔) ,导入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或河水的情况下 的矿坑涌水量。如遇到断层和钻孔导水时,将会造成矿井突水事故。 应在开采时予以十分注意。 根据矿井原生产时期数据,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260m3/h,最大涌 水量为 300m3/h。 小窑及老空积水 本矿井田范围内无小煤矿开采,但老采空区存有积水,应引起高 度重视。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30 井田大部分位于最高洪水位淹没的河谷区,煤层位于侵蚀基准面 以下,地表水体发育,第四系砂砾石含水丰富且与地表水体联系密切, 此含水层又补给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风化裂隙水为矿体间接充水 水源。构造条件复杂但就目前掌握的资料均为不导水或弱导水断层。 开采深部煤层时,其上部分布有多层泥岩粉砂岩阻隔上部基岩风化裂 隙水,本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为孔隙裂隙水为间接充水水源,矿坑涌水 量大,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矿床。 6、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1)地温 本矿井及邻近矿井无地温异常现象,无需采取措施。 (2)煤尘爆炸性与煤的自燃性 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然倾向性经东北煤田地质局沈阳测试研究中 心检验,32 号煤层煤尘爆炸指数为 45%,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自 然倾向性属类容易自燃。煤的自燃发火期为 12 个月。 (3)煤与瓦斯危险性 原吉林省煤炭工业局文件吉煤安管字(2003)46 号对 2002 年城 西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瓦斯相对涌出量 1.28m3/t,绝对涌出量 0.28m3/min,本矿井属瓦斯矿井。 (4)冲击地压 矿井自建矿生产以来未发生过中等及以上冲击地压事故。 31 第三节第三节 矿井开采概况矿井开采概况 一、井田境界 板石煤矿西部以 F3断层为界,南以煤层露头及防洪堤保护煤柱 为界,东以 29 勘探线及珲春市区为界,北与英安矿相接。井田境界 由 22 个拐点坐标组成,见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4。 表 2.2-4 板石煤矿井田范围坐标 点号 XY 1.39.13 2.80.16 3.96.32 4.34 .09 5.34 .09 6.34 .09 7.34 .09 8.34.09 9.34.09 10.38 .44 11.56 .79 12.18 .28 32 13.88 .08 14.58.74 15.10 .42 16.23 .95 17.96 .71 18.34 .13 19.94 .96 20.11 .17 21.92 .27 22.02 .53 井巷工程标高由 35.5m 至-550m,开采深度由-100m 至-550m 标高。 井田地表水体发育,第四系砂砾石含水丰富且与地表水体密切联 系,为了确保生产安全,设计确定开采上限标高为-100m。 二、储量及服务年限 吉国土资储备字201130 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批复的板石煤矿(原城西煤 矿)新矿界范围内保有的资源/储量为 9540.9 万 t,其中 111b 占 1201.4 万 t,122b 占 1287.6 万 t,333 占 7051.9 万 t。工业资源储量 8130.52 万 t。可采储量为 3843.04 万 t,设计服务年限为 30.5a。 33 三、矿井开拓 该矿采用立井、斜井混合开拓方式。恢复主工业场地内的两条立 井以及原二采区场地内的两条斜井开拓全井田。采用单水平开拓,井 底标高为-30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