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临床生化课件.ppt_第1页
课件:临床生化课件.ppt_第2页
课件:临床生化课件.ppt_第3页
课件:临床生化课件.ppt_第4页
课件:临床生化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广东医学院 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Major Objectives,了解脂蛋白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熟悉脂蛋白的特征、脂代谢有关酶类的特点和生理功能。 掌握血浆脂类组成及脂蛋白的分类、主要载脂蛋白和脂蛋白受体的特征与功能、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及其特征,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重点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和特征、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及其特征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难点血浆载脂蛋白和脂蛋白受体的特征与功能。,Brief Contents,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 第二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 第三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和特征 三、载脂蛋白的组成和特征 四、脂蛋白受体和脂蛋白结合蛋白 五、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前言,血浆脂质总量为4.0g/L7.0g/L。 包括: 1. 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 游离胆固醇 (free cholesterol,FC) 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CE) 2. 磷脂 (Phospholipid,PL) 3. 甘油三酯 (triacylglycerol/triglyceride,TG) 4. 游离脂肪酸 (free fatty acid,FFA),脂蛋白(lipoprotein,LP)的概念 血浆中脂质和蛋白质相结合形成的一类大分子复合物,是血浆脂类的主要存在形式与运输形式。 绝大多数脂蛋白是在肝脏和小肠合成,并主要经肝脏进行分解代谢。,(一)超速离心法(ultra centrifugation method) 依据LP在一定密度的介质中离心时,因漂浮速率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蛋白质含量较高,脂类含量较低者,密度较大。 (二)电泳法(electrophoresis method) 电泳技术是基于脂蛋白分子所带的电荷和分子量大小不同进行分离。,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超速离心法与电泳法分离血浆脂蛋白的相应关系,(),(),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 IDL),离心法和电泳法结合,可将各种脂蛋白分成多种亚组分:,将LDL分为LDL14 ,将HDL分为HDL13。 LDLA:大而轻,相当于LDL12; LDLB:小而重,相当于LDL34;又称小而密LDL(small dense LDL,SLDL/SD-LDL),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与特征 1. 化学组成 相同点: 蛋白质+脂类(TG、PL、FC、CE) 不同点: (1)蛋白质和脂类的含量不同 依蛋白质含量:HDLLDLVLDLCM 依脂类含量:CMVLDLLDLHDL (2)蛋白质(Apo)的种类不同,2. 结构特征 相同点:球形 表层:Apo、PL的极性部分 核心区:TG、CE和 PL的非极性部分 不同点:Apo在表层的覆盖程度不同,表5-1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和特征,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CM、VLDL、CM残粒和VLDL残粒(IDL),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LDL,HDL,三、载脂蛋白的组成和特征,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 定义:脂蛋白中的蛋白部分。 生理功能: (1)结合和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2)修饰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并影响其活性。 (3)作为脂蛋白受体的配体,参与脂蛋白与 受体的结合及代谢过程。,各种载脂蛋白的特征、分布及生理功能,载脂蛋白 脂蛋白中分布 生 理 功 能 AI HDL、CM LCAT辅因子, 识别HDL受体 B100 VLDL、IDL、LDL 参与VLDL合成与分解; 识别LDL受体 B48 CM 参与CM合成与分解; 运输外源性TG CI CM、VLDL、HDL 激活LCAT及LPL CII CM、VLDL、HDL LPL辅因子 E CM、 VLDL、IDL 、HDL 识别LDL受体 及肝ApoE受体 (a) LDL、HDL 抑制纤溶酶原活性,脂蛋白受体(Lipoprotein Receptor) 定义:一类位于细胞膜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脂蛋白并介导其进入细胞内代谢。 作用:参与脂类代谢,调节血脂和脂蛋白水平。 主要有LDL受体、清道夫受体、VLDL受体。,四、脂蛋白受体和脂蛋白结合蛋白,(1)LDLR结构,单链,由8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36面体结构蛋白,分子量约115kD,由五种不同的区域构成。,识别 并结合ApoB100和/或ApoE,(一) LDL受体(LDLR) 又称ApoB-E受体,Goldstein和Brown于1973年发现,获198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3)LDLR受体的分布与性质 1.分布:广泛分布于肝、动脉壁平滑肌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2性质 (1) 配体为ApoB100和ApoE。 (2) LDLR与LDL亲和力最高,也可结合VLDL,IDL,CM残粒。,LDL受体途径(LDL receptor pathway), 1定义:由LDLR介导的、通过细胞膜吞饮作用而摄入LDL等含ApoB100、ApoE的脂蛋白的过程。,LDLR胞吞作用示意图,2.基本步骤(以摄入LDL为例): 血浆LDL+细胞膜上LDLR LDL-LDL受体复合物,并相继形成“被膜小窝”、被膜小泡 LDLR与LDL解离,参加下一次循环;而被膜小泡与溶酶体融合后,LDL被降解:,LDL入细胞被降解: Apo 氨基酸 CE FFA+FC(代谢、利用) TG 甘油一酯+FFA,蛋白酶 酸性酯酶 LPL,3LDLR途径的调节,主要受细胞内FC浓度负反馈调节。 若胞内FC浓度升高 ,则 : (1)减少细胞自身的胆固醇合成。 (2)促进FC变成CE储存。 (3)下调LDLR基因的表达,减少LDL 的摄取。,4.LDLR途径的生理意义:,反馈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和LDLR合成,避 免细胞CE过量堆积。,受体对LDL具有高度亲和力,使细胞 在血浆胆固醇浓度极低条件下也能得到 所需的胆固醇。 是肝清除VLDL残粒和CM残粒的途径 之一。,(二)VLDL受体 (1)结构与LDLR相似, 含5个结构域; (2)分布于肝外组织(如心肌、骨骼肌); (3)配体为ApoE;结合含ApoE的脂蛋白, 如CM残粒、VLDL,IDL。 (4)不受细胞内FC浓度负反馈调节,脂蛋白的 摄取不受限制,利于巨噬细胞泡沫化,可 能促进早期As斑块的形成。可能与肥胖形 成有关。,1.结构 (1)糖蛋白,220KD, 三聚体。 (2)与LDLR相反,其N-末端在膜内侧,而C-末端在膜外侧。已知的、型均含6个结构域。,(三)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SR ),2.清道夫受体的配体 (1) 主要配体:修饰的LDL,如乙酰化LDL、氧化LDL(ox-LDL); VLDL, LDL , HDL等。 (2)其它配体 多聚鸟苷酸、多糖、 某些磷脂、细菌脂多糖(内毒素) 3.清道夫受体的功能 1. 清除细胞外液中的修饰LDL,尤其是ox-LDL,清除血管过多脂质和病菌毒素等。,(四)LDL受体相关蛋白(LRP),分布广泛,如肝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 功能: 特异性结合CM残粒、VLDL残粒。 能识别多种配体(蛋白酶一蛋白酶抑制剂、毒素的受体、某些病毒、乳铁蛋白、ApoE等)。 LRP与AS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LRP参与 LDL的氧化过程,与血管损伤有关。 LRP与泡沫细胞的生成有关。,(五)HDL受体和HDL结合蛋白,HDL受体(HDLR):可特异性识别并以高亲和力与HDL结合,引发下游的生物学效应。 HDL结合蛋白(HBP):可与HDL结合,但不产生或只产生较弱的效应。,功 能: 1. 参与HDL中的CE和VLDL、CM及残粒中TG、PL的转移。 2. 参与HDL的形成。,脂质转运蛋白(lipid transfer protein,LTP),(六)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 (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ase Protein),CETP对胆固醇的逆转运过程,五、血浆脂蛋白的代谢,(一)脂蛋白代谢相关酶,脂蛋白脂肪酶 (lipoprotein lipase, LPL) 肝脂酶(hepatic lipase, HL) 或肝甘油三酯脂肪酶(HTGL) 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lecithin-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 LCAT),来源:由脂肪细胞、心肌、骨骼肌和乳腺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等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生理功能: (1) 催化TG分解为FFA和甘油一酯,供组织氧 化供能和储存(主)。 (2) 分解PL,如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 (3) 促进脂蛋白之间PL、Apo和Ch的转换。 (4) 促进CM残粒的摄取。 辅助因子:ApoC,1.脂蛋白脂肪酶 (lipoprotein lipase,LPL),2.肝脂酶(HL / HTGL) 来源:肝实质细胞,糖蛋白,53kD ApoA为HL的激活剂;被雄性激素 (+)和雌性激素、肾上腺素等 () HL的生理功能 (1) 水解VLDL及其残粒、CM残粒中的TG(主) (2) 调节Ch逆转运; (3) 使肝内VLDL LDL。,3.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 (1) 肝合成,糖蛋白,含416个aa残基,6.3kD。 (2) 功能:催化HDL中的FCCE,CE进入 HDL核心储存(主要) ,参与Ch逆向转运。 (3) 辅助因子:ApoA;,(二) 血浆脂蛋白代谢,1.外源性代谢途径:指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小肠中合成CM及CM代谢的过程 。,2.内源性代谢途径:指肝脏合成VLDL,然后转变为IDL和LDL,并被肝脏或其它器官代谢的过程,3.HDL的代谢 :胆固醇的逆向转运,HDL参与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运输到肝脏的过程。,CM代谢,VLDL、IDL、LDL代谢,HL,3HDL代谢,肝和小肠合成未成形HDL, 继而获取CM、VLDL表层的PL和ApoA而变成圆盘状的新生HDL(nascent HDL, HDLn) HDLn从末梢组织细胞膜获得FC,经LCAT作用生成CE进入HDL内部,形成成熟型HDL3。 HDL3在CETP介导下,与VLDL、LDL交换CE/TG形成球型HDL2。 HDL2中的TG经肝脏的HL水解作用后, HDL2再变成HDL3。,参与脂蛋白代谢的主要生化因素,1.脂蛋白受体等: HDLR、VLDLR、 LDLR、SR、LRP,2. 酶:LPL、HL、LCAT,3.脂质转运蛋白:CETP,脂蛋白代谢紊乱: 高脂血症 低脂血症 低HDL血症 高HDL血症,第二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一、高脂血症,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指血浆中Ch和(或)TG水平升高,是血浆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脂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现。 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 指血浆中CM、VLDL、LDL、HDL等脂蛋白有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黄色瘤:含有脂类的细胞在真皮或皮下组织内聚集,常在皮肤表面形成黄色的瘤状损害,因其颜色多为黄色、桔黄或棕红色而得名。,高脂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1.黄色瘤(脂质在真皮内沉积)。 2.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原发性高脂血症 指原因不明的高脂血症。 继发性高脂血症 继发于全身系统性疾病,高糖或高脂、嗜酒、服用某种药物等也可诱发高脂血症。,1.基于是否继发于全身系统性疾病,(一)高脂血症的分型,遗传缺陷分类:,1. 脂蛋白合成,组成或分泌缺陷 2. 载脂蛋白结构缺陷 3. 酶类缺陷: 如LPL和LCAT缺陷 4. 细胞识别、内吞和降解脂蛋白缺陷。,2. WHO分型,1970,类型 脂 蛋 白 变 化 血脂变化 I CM增加 TG TC正常或 IIa LDL增加 TG正常 TC IIb LDL及VLDL增加 TG TC III IDL增加( 宽带 ) TG TC IV VLDL增加 TG TC 正常或 V VLDL及CM增加 TG TC,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3.简易分型,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高脂血症分型的生化检验依据为: (1) 血清(血浆)外观:在4冰箱放置16hr 后的血清外观。 (2) 血脂浓度:血清TG、TC含量 (3) 血清LP电泳图谱:某种(些)LP含量(%) 是否升高(相应区带是否深染、加宽?),血清(浆)静置试验,将患者空腹12h后采集静脉血分离出血清置4冰箱中过夜(16-24h),然后观察其分层现象及混浊程度。,正常空腹血清应清澈透明。,高HDL血症,定义:血浆HDL-胆固醇(HDL-C)含量超过2.6mmol/L。 主要病因:CETP及HL活性降低。 CETP缺陷,HDL的CE蓄积,HDL增多; HTGL活性降低,HDL2HDL3转换过程减慢,HDL被肝细胞摄取减少,浓度增加。 分两类:原发性、继发性,二、低脂蛋白血症(自学),诊断(满足下面三项之一) 血清TC3.3mmol/L TG0.45mmol/L LDL-C2.1mmol/L 病因 原发性:ApoA缺乏或变异、LCAT缺乏 症、无-脂蛋白血症(Tangier病)、无-脂蛋白血症、低-脂蛋白血症等。 继发性:内分泌疾病,三、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2019/8/20,59,可编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指动脉内膜的脂质、血液成分的沉积,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伴有坏死及钙化等不同程度病变的一类慢性进行性病理过程。 AS主要损伤动脉壁的内膜,严重时累及中膜。 引发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年龄,冠心病家族史,血脂紊乱,吸烟,糖尿病,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NCEP. Circulation 1994;89:13291445. Eur Heart J 1994;15:13001331. Wood D et al. Eur Heart J 1998;19:14341503.,冠心病,(一) 脂蛋白残粒,CM残粒与VLDL残粒(IDL),凡能增加动脉壁Ch内流和沉积的脂蛋白如LDL、-VLDL、ox-LDL等,都是导致AS的因素。,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二) 变性的LDL,定义:LDL的蛋白组分经化学修饰,其正常的立体构像发生改变,生物学活性也有相应的变化,这种经化学修饰的LDL称为变性LDL或修饰LDL .主要包括乙酰LDL、氧化LDL(ox-LDL)和糖化LDL。 通过SR途径清除,使巨噬细胞内Ch大量堆积形成泡沫细胞。 ox-LDL对单核细胞有趋化作用;促使凝血酶形成,引起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三) B型LDL(小而密LDL ,sLDL ),LDL中TG被水解,LDL便转化为sLDL。 富含TG的sLDL颗粒较小,与LDLR亲和力较低,在血浆中停留时间较长,有更多机会进入动脉内膜下。 内膜下的sLDL比大而轻的LDL更易被氧化而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四) Lp(a)与AS,Lp(a)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 apo(a)与纤溶酶原竞争性抑制与内皮细胞表面结合,有助于血栓形成。 早期病损中,与纤溶酶原竞争性结合纤维蛋白并聚集陷入病损区栓子中; 绝大部分与病损部位紧密结合,增加局部胆固醇的沉积; 与动脉壁平滑肌细胞糖胺聚糖结合,促进巨噬细胞吞噬胆固醇。,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血浆HDL水平与AS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负相关: 血浆HDL-C每下降0.03mmol/L,冠心病事件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3%。 抗氧化,抑制内膜下ox-LDL生成; 抑制单核细胞粘附;诱导内皮细胞NO的合成,减轻AS早期不正常的血管收缩;,第三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的 生物化学检验,一、血浆脂质测定 二、血浆脂蛋白测定 三、血浆载脂蛋白测定 四、血浆脂代谢相关酶的测定 五、脂质相关蛋白基因突变分析 六、血脂和脂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一、血浆脂质测定,(一)TG测定 1化学法 2酶法测定 (二)TC测定 1化学法 2酶法测定 (三)FFA测定 (四)磷脂测定,标本采集,空腹12hr后采血,72hr不饮酒,否则检测结果升高; 及时分离出血浆(清)标本,以免红细胞膜PL分解产生FG,或者抗凝剂存在导致血浆稀释而影响检测结果;,(一) 血清(浆)甘油三酯测定,基本操作:,1.化学测定法,TG的抽提分离(有机溶剂):提取和纯化TG; 皂化:TG水解生成甘油;多采用KOH作皂化剂。 氧化:过碘酸在酸性溶液中将甘油氧化成甲醛和甲酸。 显色定量甲醛。,4、显色:甲醛的定量主要有两种方法:,甲醛与变色酸在硫酸溶液中加热生成紫色化合物,570nm测定吸光度。灵敏度高,颜色稳定。,甲醛与乙酰丙酮反应生成黄色的二乙酰二氢二甲基吡啶,412nm测定吸光度。,2酶 法 测 定 (1)磷酸甘油氧化酶法(GPO-PAP法),评价: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合自动化分析,线性范围较宽。 所测结果包括了血清中FG,如何解决?,去除FG干扰可用下列方法: 1.外空白法:同时用不含LPL的酶试剂测定FG作空白。需做双份检测,成本加倍。 2.内空白法:又称两步法或双试剂法 将LPL和4-AAP组成试剂2,其余部分为试剂1,为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推荐方法。,血清TG一般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体重超过标准者往往偏高。 血清TG参考范围: 成人0.45mmol/L 1.69mmol/L 合适范围:1.69mmol/L; 升高:1.69mmol/L。,【参考值】,【临床意义】,原发性高TG血症:多有遗传因素,如家族性高TG血症; 继发性高TG血症:DM、糖原累积病、甲减、肾综、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富含TG脂蛋白是CHD的独立的危险因子。 TG增加表明患者存在MS,需治疗。 TG降低较少见,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肝功能严重损伤。,(二)血清(浆)总胆固醇测定,化学法,酶法,血清中胆固醇:CE占70;FC占30,1化学比色法,四个阶段:抽提;皂化;毛地黄皂苷沉淀纯化;显色比色。,代表性的方法: (1)硫磷铁法(Bowman法):用无水乙醇沉淀蛋白质,提取Ch,提取液中加硫磷铁试剂显色。 (2)Abell法:血清中加入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使CE皂化为FC;加入正己烷-水提取后,FC进入正己烷相,以醋酐-硫酸试剂显色定量。国际公认的参考方法。,2.酶法测定,特点:,常规方法;特异性好,精密度和灵敏度达临床实验室的要求; 适合手工操作和自动分析;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基质效应。,测定血清TC的常规方法: 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酚法(COD-PAP法),CHER:胆固醇酯酶,COD: 胆固醇氧化酶 原理: CEH2O FCFFA FCO2 4-胆甾烯酮H2O2 H2O24-AAP酚 醌亚胺H2O,方法学评价:,主要缺点是:,优点: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宽。,某些CHER对CE的水解不完全,不能用纯胆固醇结晶配制的溶液作为TC分析的校准液,而应以准确定值的血清作为标准。,表面活性剂,吐温-40可以干扰CHER的作用,而聚乙烯醇6000可使结果提高12。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促进Ch从脂蛋白中释放出来。,本法具有氧化酶反应途径的共同缺陷,易受到一些还原性物质如尿酸、胆红素、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等的干扰。,【参考值】,血清TC参考范围: 成人2.85mmol/L5.69mmol/L (110mg/dl220mg/dl) 合适范围:5.17mmol/L 边缘升高:5.20mmol/L5.66mmol/L 升高:5.69mmol/L,影响TC水平的因素,年龄与性别; 长期的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和高热量饮食可使TC增高; 遗传因素; 其它: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等可能使TC升高。,TC除了作为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指标之外,不能作为其它任何疾病的诊断指标。 TC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TC升高: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低、慢性肾衰、糖尿病等。此外,吸烟、饮酒、紧张、血液浓缩等也可使TC升高。 TC降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临床意义】,(三)FFA测定 (自学),血浓度很低,成人0.4mmol/L0.9mmol/L;儿童和肥胖成人稍高。受脂代谢、糖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等因素影响。 半寿期为1min2min。血清中的FFA是与清蛋白结合进行运输。 FFA测定标本:4分离和测定血清。贮存的标本仅限于24hr内。因血中各种脂肪酶易使血中TG和PL分解成FFA,使血中FFA上升。,血清FFA测定方法: 1非酶法测定 包括滴定法、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层析法。前三种方法准确性差,高效液相层析法仪器太昂贵,不便于批量操作。 2酶测定法 主要用脂肪酶测定。可分别定量测定产物乙酰CoA、AMP或辅酶A。结果准确可靠快速,易于批量检测。,(四)磷脂测定(自学),血清中PL包括: 卵磷脂(60)和溶血卵磷脂(210); 磷脂酰乙醇胺 (2); 鞘磷脂(20)。,血清PL定量方法: 1化学测定法 抽提分离;灰化; 显色定量。 2酶测定法 利用磷脂酶分解测定其产物进行定量,多采用磷脂酶D(PL-D)。该法快速准确,便于自动化批量检测。,二、血浆脂蛋白测定,(一)电泳法 (二)超速离心法 (三)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1沉淀分离法 2均相测定法 3间接法 (四)Lp(a)测定,(一)电泳法,原理:不同脂蛋白因蛋白质含量不同、其电荷量不同,故可用电泳方法进行分离,并根据血浆脂蛋白电泳迁移率不同予以判断确认。 方法:分为预染法和电泳后染色法两大类。 预染法:操作较简单,分离效果直观。 将待测血清和苏丹黑染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预染处理,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电泳分析。 电泳后染色法:用电泳方法先将血浆脂蛋白各成份分开,再用苏丹黑或油红O进行染色。,预染法: (1)预染、电泳: 亲脂染料如苏丹黑B等进行预染再电泳; (2)扫描、计算:置于光密度计内进行扫描,计算出各种脂蛋白的百分比,该数值乘以血浆总脂量,即可求出-脂蛋白、-脂蛋白和前-脂蛋白含量。 电泳支持物 : 醋酸纤维薄膜、琼脂糖凝胶或聚丙烯酰胺凝胶。,血清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 正常参考值(百分比): -脂蛋白 25.7%4.1% 前-脂蛋白 21.0%4.4% -脂蛋白 53.3%5.3% 乳糜微粒:阴性。,【参考值】,(三)血浆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较为稳定,因此目前以测定脂蛋白中胆固醇总量的方法作为脂蛋白的定量依据。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1. 沉淀分离法,原理:在不同pH值条件下,脂蛋白与聚阴离子、2价金属离子(Mn2+,Mg2+、Ca2+、Ni2+、Co2+)结合形成复合物沉淀,以达到分离定量各种脂蛋白的目的。,方法: (1)肝素-锰 沉淀血清中VLDL和LDL,离心沉淀,HDL则留在上清液,再定量HDL-C量。 (2)聚乙烯硫酸盐 沉淀LDL,离心去上清液留沉淀。再定量沉淀其中的LDL-C,即血浆的LDL量。 (3) 磷钨酸-镁法 常规方法 评价:操作简单,无需昂贵的仪器,是临床应用的检测方法。,2均相测定法 (1)HDL-C测定,原理:利用脂蛋白与表面活性剂的亲和性差异进行测定。 CM、VLDL、LDL在多聚阴离子存在下与试剂发生凝集形成遮蔽圈,抑制其表面的FC反应或试剂与CM、VLDL、LDL中的Ch反应生成H2O2,并将H2O2清除; 试剂与HDL形成可溶性复合体,使HDL中的胆固醇直接与酶试剂反应。,血清HDL-C参考范围: 成年男性 1.16mmol/L1.42mmol/L ( 45mg/dl 55 mg/dl) 女性 1.29mmol/L 1.55 mmol/L (50mg/dl60mg/dl) 危险阈值0.90mmol/L,【参考值】,【临床意义】,HDL-C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 HDL-C1.55mmol/L是冠心病的“负”危险因素。 HDL-C0.9mmol/L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HDL-C下降多见于脑血管病、DM、肝炎、肝硬化病人。也见于吸烟、肥胖者及高TG血症。 适量饮酒、长期体力劳动和运动HDL-C升高。,(2) 血浆LDL-C测定SUR法,SUR法检测原理: 试剂中的表面活性剂1能改变LDL以外的脂蛋白结构并解离,所释放出来的胆固醇与酶试剂反应,产生的H2O2在缺乏偶联剂时被消耗而不显色; 试剂中的表面活性剂2使LDL解离释放胆固醇,参与Trinder反应而显色,色泽深浅与LDL-C量呈比例。,血清LDL-C参考范围: 成人 2.07mmol/L3.11 mmol/L (80120 mg/dl) LDL-C合适范围:3.10mmol/L; 边缘升高:3.13 mmol/L 3.59mmol/L; 升高:3.62mmol/L。,【参考值】,【临床意义】,LDL-C增高是AS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因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所以以LDL-C代替TC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指标。 美国全民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 的成人治疗专家组(ATP ) 均以降低LDL-C 为首要治疗目标值。,3间接法,指利用血清中TC、TG和HDL-C含量,按公式推算出LDL-C的量。 Friedewald于1972年发明的一个经验式: LDL-C=TCHDL-CTG/2.2(以mmol/L计) 或 LDL-C=TCHDL-CTG/5(以mg/dl计)。 应注意运用这一公式有如下条件: 空腹血清不含CM TG浓度在4.60mmol/L以下 型高脂血症除外,(四)Lp(a)测定,Lp(a)测定可有两类方法,1.测定Apo(a) 2.测定Lp(a)-C 目前大都用免疫学方法测定。避免或减少因为抗原Apo(a)多态性不同所造成的Lp(a)定量的准确性。,正常人群的Lp(a)水平呈明显的偏态分布,Lp(a)水平高于医学决定水平(300mg/L),冠心病危险性明显增高。,【参考值】,【临床意义】,血清Lp(a)水平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血清载脂蛋白测定,免疫化学法:,单向免疫扩散(RID) 电免疫分析(如火箭电泳法) 放射免疫分析(RIA)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等,早期,目前:,目前较适合临床实验室的是免疫浊度法,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