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二)(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二)(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二)(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二)(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二)(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二)(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分)1.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观点A. 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正因为土地私有”“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可知材料强调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并没有提出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排除C;材料也不能体现对农民的同情,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正因为土地私有”“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即可解答。2.汉代田庄作为一个综合经营的实体,能够“闭门成市”,自给自足,使得它带有一种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倾向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私人武装的田庄,在国家控制无力时,就会成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经济基础,成为国家统一的对立物。这说明汉代田庄A. 脱离国家控制并与世隔绝B.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步C. 具有明显的自然经济属性D.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答案】C【解析】由“综合经营的实体”、能够“闭门成市”、“自给自足”等信息可以得出C符合题意,故选C;由“在国家控制无力时,就会成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经济基础”可以看出它是没有脱离国家控制的,而且它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稳定,故排除AD;汉代正处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的时期,所以不能说汉代田庄阻碍社会经济进步,故排除B。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一般没有知识依托,所以认真研读材料,尊重材料原意是做好这类题目的主要诀窍。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内容和技巧来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这一题就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汉代的知识仔细推敲和比对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得出正确答案。3.下列材料描绘与所指对象相符的是选项描述所指对象A“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翻车B“烧生铁精以重柔挺,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灌钢法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白瓷D“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海上丝绸之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A描述的是筒车用于山地灌溉,排除;B项描述的灌钢法正确的,故选B;C描述的是古代浙江的青瓷,排除;描述的是丝绸之路的兴盛,排除。4.“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在一起用。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A. “城”与“市”完全分离B. 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C. 商业活动限制严格D. 经济功能在不断削弱【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可知,材料中的城市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故B项正确;A说法过于绝对;C与材料无关;D与史实不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点睛 古代城市的演变:1、周秦迄唐代:(1)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2)坊市分开;(3)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2、宋:(1)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2)坊市界限不复存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3)城市职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3、明清:(1)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2)手工业技术发达。5.会馆是一个“联乡情于异地”“叙桑梓之乐”的场所。身处异地的同乡商人逢年过节时把酒言欢,畅叙乡情,正所谓“以敦亲睦之谊,以叙桑梓之乐,虽异地宛如同乡”。材料认为会馆A. 提供了同乡商人的管理机构B. 规范了商帮内部的市场秩序C. 便利了同乡商人的感情交流D. 保护了客籍商人的经济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把酒言欢,畅叙乡情”体现了同乡商人感情交流,故C项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不是管理机构,故A项错误;规范了商帮内部的市场秩序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重要活动场所,保护的是同乡同地域商人经济利益,故D项错误。6. 下面是北宋时期赋税结构的变化图(单位:万贯)。据此可知,当时A. 农业生产水平低下B. 政府实行重商抑农C. 政府降低农业赋税D. 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商业发展状况,旨在考查对图表信息的解读能力。根据图表信息,判断选项:A项错误,农业税的比重降低,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B项明显错误,古代中国统治者都是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项解读有误,农业税的比重降低与政府降低农业税,二者不能够等同,排除;宋代经历了“商业革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引发了赋税结构的变化,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发展7.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B. 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C. 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D. “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海禁问题。“海禁”并未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不能选B。民间贸易并非,官方对外贸易也不是十分发达,不能选C。“禁海令”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而不是在于与民争利,不能选D。材料中的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意在强调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的地位是很低的,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地位而已,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禁海令” 【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8. 面对近代企业的举步维艰,郑观应指出:“既无商律,又无宪法,专制之下,而股东辈亦无可如何。”他认为近代企业( )A. 深受专制制度之害B. 全部倒闭陷入绝境C. 抵制洋货有心无力D. 完全依赖外国资本【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专制制度阻碍近代企业的发展。材料中的“专制”之下,而股东辈亦无可如何意在强调正是专制制度的存在才制约了近代企业的发展,本题答案就是A。近代企业并非全部倒闭陷入绝境,说法太绝对,不能选B。抵制洋货的确是有心无力,但材料没这个意思,不能选C。近代企业并非完全依赖外国资本,不能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巨变洋务运动近代企业深受专制制度之害9.外国资本主义一直是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座大山,民族资本主义常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而遭受重挫。下列可以突出证明这一观点的两个时期是A. 一战时期、一战后初期B. 一战后初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一战后初期、抗日战争时期D.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本题是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而遭受重挫”,而在本题的时期内只有一战后初期、抗日战争时期才符合题意,例如,一战后初期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抗战期间战争严重破坏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原因 【名师点睛】时间性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其实任何历史试题都会提供相应的时间信息,只不过有的题目给出的时间信息明确,有的则不明确。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有效时间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来将各被选项的时间性给予定位,以“时间”为突破口,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10.“它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禁锢,它的历史地位可以和遵义会议相提并论,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人民,挽救了国家,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折。”“它”是指A. 八七会议B. 中共七大C. 中共八大D. 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拋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因此材料中的它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选D项;八七会议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排除A项;七大为全国胜利作出了准备,排除B项;八大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排除C项。11.有人把中国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称为“封建土地生产方式的复归”,看似有一定道理,但显然二者有本质区别。二者的“本质区别”表现在A. 土地的所有权B. 土地的经营权C. 土地的规模D. 产品的分配方式【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土地生产方式是土地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之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因此二者的本质区别表现在所有权上。故A正确;土地的经营权只是表面的差异,本质差异是土地的所有权的不同,故B错误;封建土地生产方式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方式不能看出土地的规模的大小,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品的分配方式和封建土地生产方式的差异不是本质差别,故D错误。12.1979年4月,广东方面希望扩大自主权,在毗邻港澳的地方举办出口加工区。有的领导对此提出建议:“那得在边界拉起7000公里的铁丝网,把广东与相邻的几省隔离开来,以防止国门打开时资本主义的东西会洪水猛兽般涌进来。”这反映出当时A. 国际局势十分紧张B. 改革面临较大风险C. 城市体制改革展开D. 思想禁锢亟待打破【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1979年4月,广东方面希望扩大自主权,在毗邻港澳的地方举办出口加工区。有的领导对此提出建议:“那得在边界拉起7000公里的铁丝网,把广东与相邻的几省隔离开来,以防止国门打开时资本主义的东西会洪水猛兽般涌进来。”这反映出当时思想禁锢亟待打破。符合题意,故D正确;材料 反映出当时有的领导思想禁锢。没有提到国际局势,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材料中1979年4月,广东方面希望扩大自主权.国门打开时资本主义的东西会洪水猛兽般涌进来。看出是说对外开放的,不是对内改革的。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城市体制改革展开是1984年,与材料中1979年4月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13.“南方谈话”促成了著名的92派,即1992年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据统计,这一年,全国至少有10万名党政干部“下海”经商。在当时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92派”都成功了。这说明“南方谈话”A. 具有激活人才和生产力的积极意义B. 从根本上动摇了原有的社会体制C. 拉开了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序幕D. 彻底打破了改革开放的思想禁锢【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全国至少有10万名党政干部”下海”经商。在当时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92派”都成功”,这充分说明了南方谈话具有激活人才和生产力的积极意义,故选A项;南巡讲话提出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涉及社会体制的信息,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排除C项;南巡讲话破除了人们关于改革发展的思想禁锢,但不是彻底打破思想禁锢,排除D项。14.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定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这个决定A. 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 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趋向具体化C. 规定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时间D. 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故B项正确;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中共十四大,故A项错误;决定只是规定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无具体时间的规定,故C项错误;到2000年,随着九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15.“中山装没有采用开放式的敞领,而是采用关合式的立领,这种形式的设计一方面是源于中山装所借鉴的西式军装,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影响到了服装领型的选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山装的这种设计A. 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决裂B. 带有反专制的意义C. 没有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D. 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物质生活的变迁。中山装的这种设计并没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决裂,而是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不能选A。摆脱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不能选C。带有反专制的意义只能体现其中一个方面的设计,不能选B。保留了中国的传统的风格,但同时又借鉴的西式军装,属于典型的既有西又有中的“中西合璧”风格,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山装16. 从传统社会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铁路开通后“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说明近代交通工具A. 冲击了传统的等级观念B. 改变了落后的耕作方式C. 引发了生活习俗的变化D. 促进了礼仪风尚的演变【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铁路开通后“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是生活习俗发生了重大改变,故C项正确,传统观念材料中没有说明,故A错误;耕作方式不正确,故B错误;礼仪风尚的演变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考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交通工具的革新铁路建设17. 大国崛起中一位西班牙教授说:“哥伦布的航行以及后来葡萄牙人进行的一系列航海活动,带来了重大的成果,那就是人们得到了整个世界的完整概念,自此开始了所谓的世界历史。”材料的观点主要是指新航路开辟( )A. 引起了全球范围的殖民扩张B. 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 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状态D. 确立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而非新航路开辟,不能选B。确立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的是工业革命而非新航路开辟,不能选D。新航路开辟的确引起了全球范围的殖民扩张,但本题人们得到了整个“世界”的完整概念、开始了所谓的“世界”历史等字眼均足以证明本题只是考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状态,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不能选A而只能选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名师点睛】这类试题往往以相关的知识作为干扰题肢,这类题目不难,不过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所以这就要求考生们在平常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历史学“宽”,对重要的事实、重要的史实,一定要尽可能的弄懂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而遗憾丢分。18.新航路开辟,世界联系日益加强,人类文明不断交融。这种“交融”在当时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 鸦片贸易B. 殖民扩张C. 商品输出D. 资本输出【答案】B【解析】【详解】这种“交融”在当时实现的主要方式是新航路开辟以后,航海家开始了殖民掠夺,这种方式是世界各地联系起来,故B正确;鸦片贸易在这时候还没有出现,故A错误;这种“交融”在当时实现的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是在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故C错误;资本输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故D错误。19.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英国曾颁布禁止熟练工人移民和机器出口的法令。这种做法反映了英国A. 同别国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B. 已经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 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方针D. 企图垄断先进的生产技术【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禁止熟练工人移民和机器出口的法令”说明英国企图垄断先进的生产技术,故D项正确;依据题干“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可知,此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题干没有体现争夺世界市场的信息,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自由贸易政策盛行,故B项错误;题干“禁止熟练工人移民和机器出口的法令”不能说明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方针,故C项错误。20.据统计,英国在1700年至1851年,制成品在进口商品中的比例从28.4%下降到4.9%,原料从45%上升到58.2%,1831年曾高达70.4%,食品从26.6%上升到36.9%.英国进口商品结构出现如此变化主要是因为A. 工业革命开展带来的客观影响B. 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更多的原料C. 工业制成品国内市场日益饱和D. 圈地运动造成农业生产持续下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从1700年到1861年,英国原材料和食品进口比例上升,制成品进口比例下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故选A项;此时的英国已经渡过了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的阶段,故排除BD项;国内市场日益饱和的结论无从体现,故排除C项。21. 据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在1850年以前,帆船占世界航运的比重高达99%以上,而在 1899年时却不到1/4。推动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钢铁工业的进步B. 电力的广泛应用C. 动力技术的革新D. 化学工业的突破【答案】C【解析】蒸汽轮船在19世纪初发明,其广泛应用需要一定的过程,故1850年以前人类航海仍是主要依靠自然动力。1899年时则已经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和内燃机等人造动力的应用使人类已经不必依靠自然动力,故帆船的比重急剧下降,故选C项。钢铁工业与航海动力没有直接关系,不选A项。电力的广泛应用在当时不属于航海动力,不选B项。化学工业也与航海动力没有直接关系,不选D项。【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蒸汽机与内燃机22. 1932年总统竞选时,胡佛仍然不改初衷,宣称!我国今后一百年往哪走,关键在于是恪守美国传统,还是乱搞什么新花样。”他的“初衷”是指( )A. 用金融刺激生产和消费B. 不断推动工业的国有化C. 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D. 大力推行福利主义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胡佛经济政策。胡佛仍然不改初衷意在强调胡佛仍然坚持原来一直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而B、C、D三项均是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名师点睛】纵观当今历史试题的命题动向不难发现,高考题虽然仍旧依托教材知识点,但所要表达的内容未必与教材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在分析题干时切忌想当然,而是要研读题干、材料,用题干检验选项,用选项检验知识点,做到首尾兼顾,一定要做到一切从题干出发才可以。23.凯恩斯因有效解决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问题而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而到了70年代“滞胀”出现后,他又被称为“战后滞胀病之母”。凯恩斯主义失灵从侧面说明了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并非万能B.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可调和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D. 应不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到了 70 年代“滞涨”出现后,他又被称为“战后滞涨病之母”说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万能的,故A项正确;B中不可调和错误,中国是例子;C中历史倒退不符合题意;D中不断加强错误。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4.如表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两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面对其中第二阶段的经济状况,它们采取的有效对策是年代项目1950197319741982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6%2.4%通货膨胀率3.4%9.9%A.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D. 发展“福利国家”,缩小贫富差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表格中第二阶段是19741982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局面,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A是克林顿政府政策;C是罗斯福政策;D是20世纪70年代政策,故D错误。考点: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减少国家干预经济【名师点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5.“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用迅速和直接的办法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和资本主义,实行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苏俄用这种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A. 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B. 缺乏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条件C. 具备了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D. 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战争破坏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故D正确;依据材料“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用迅速和直接的办法摧毀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实行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可知当时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战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基本上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撇开市场,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下降,1921年春苏俄发生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故A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从1918年开始实施的,而苏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在1917年的11月,故B错误;依据所学可知1920年底国内革命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这一非常时期的政策不经没有结束,反而进一步加强。这些措施远远超出了俄国社会能够承受的水平,造成了后来的政治经济危机,故C错误。26. 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非凡之处在于,他既没有丢掉老祖宗,也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论述,而是始终以时势的变化为基础,敢于和善于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段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 )A. 纠正了马克思主义的过渡理论B. 违背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C. 丰富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未纠正了马克思主义的过渡理论,也不违背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不能选A和B。“敢于和善于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意在强调新经济政策是从苏联的实际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本题答案就是D。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新经济政策也未丰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能选C。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27.斯大林认为,为了积累资金,保证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家除了向农民征收普通税(直接税和间接税)之外,还应征收一种“额外税”,这种“额外税”也可称之为贡税,“不用说,这件事是令人不愉快的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国家可惜暂时不得不向农业征收这种额外税”。这种“额外税”应来自A. 余粮收集制B. 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C. 提高农产品的价格D. 对富农财富和生产资料的剥夺【答案】B【解析】“这种额外税也可称之为贡税,不用说,这件事是令人不愉快的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国家可惜暂时不得不向农业征收这种额外税”表明“额外税”应来自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故B项是正确的;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排除;CD材料未体现。28.“戈尔巴乔夫为经济改革总是心血来潮地临时凑合一些计划,这些计划有时是他从国外带回来的,有时是他同有名的经济学家或西方杰出的工业家谈话之后凑成的。”这段话反映了戈尔巴乔夫A. 对经济状况认识模糊,认为无需调整B. 主张经济改革应当借鉴西方模式C. 改革重心将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D. 对改革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和规划【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目材料“经济改革总是心血来潮地临时凑合一些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戈尔巴乔夫对改革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和规划,选项符合题意,故D正确;题目材料强调戈尔巴乔夫不断地进行经济改革,选项与题目材料表达的意思相反,选项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根据题目材料“有时是他同有名的经济学.之后凑成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不能证明戈尔巴乔夫主张经济改革应当借鉴西方模式,选项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题目材料主要强调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计划的来源,并没有涉及到改革重心将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选项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29.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加深,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政治领域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协商与对话越来越成为当今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手段。这句话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A. 加剧了国家间的矛盾B. 避免了国际争端的激化C. 有利于缓解国际冲突D. 会导致国际政治一体化【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协商与对话越来越成为当今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手段”可知全球化有利于国际冲突的解决,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处理国际关系手段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际争端激化的历史信息,排除B 项;当今世界政治发展趋势是多极化,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