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骨髓库简介与志愿捐献者血样采集.ppt_第1页
中华骨髓库简介与志愿捐献者血样采集.ppt_第2页
中华骨髓库简介与志愿捐献者血样采集.ppt_第3页
中华骨髓库简介与志愿捐献者血样采集.ppt_第4页
中华骨髓库简介与志愿捐献者血样采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骨髓库简介 与 志愿捐献者血样采集,江苏省血液中心 薛 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简称:中华骨髓库 英文缩写:CMDP 中国红十字会领导下的公益组织 网址: 任务:统一管理和规范开展志愿捐献者的宣传、组织、动员, HLA 分型,为患者检索配型相合的捐献者及移植相关服务等。 近期目标:到2010年库容超过100万,基本满足华人患者配型的需要。,中华骨髓库的注册标志,由四颗红心围绕红十字组成 红十字会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人道宗旨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博爱特征 动员和呼唤全社会奉献爱心,拯救患者的生命,中华骨髓库的机构设置,专家委员会 31个省级分库 30个HLA 定点组织配型实验室 5个高分辨实验室 1个质量控制实验室 99家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 76家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 4家脐血库,中华骨髓库 HLA分型技术的发展历程,2002年以前,我国HLA分型以血清学技术为主,只能达到抗原水平,错误率高 2002年开始,广泛采用国际通用的以PCR-SSP方法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达到低分辨水平,错误率显著下降 2006年以来,流式反向SSO技术成为主流,效率大大提高,分辨率有所提高 2003年,北京博奥生物有限公司开发成功了大通量晶芯HLA基因芯片分型检测服务体系,在中华骨髓库建设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9年,大力推广高分辨分型数据入库。,中华骨髓库质量控制,中华骨髓库成立以来 累计入库志愿者数据,到2009.1.31.累计入库已达965304人,中华骨髓库成立以来 累计移植数数据,到2009.1.31.累计移植数已达1132人,中华骨髓库成立以来 库容量与初配相合率,到2009.1.31.累计患者申请查询人数已达12357 人,中华骨髓库2009工作重点,目标:提高库容使用率,增大移植量,减少流失率 措施: 1、要求在献血者中征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2、为充分发挥各分库积极性,方便患者查询,恢复分库检索配 型业务。 3、做好供者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缩短再动 员时间。 4、科学下达分库移植指标。 5、大力推广高分辨分型数据入库。做好入库数据的质量控制工 作,完成其入库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案及网络系统的技术调整。 6、向移植医院推荐“错配”移植技术,促进移植数量的提高。 7、尽快向卫生部报批提高的采集标准。 8、试行有条件的移植医院开展高分辨确定工作。,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概况,专家委员会 13个市级工作站 2个HLA 定点组织配型实验室 1个高分辨实验室 8家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 6家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概况,截止2009-2-18 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15例; HLA分型检测70341人份; 报名入库志愿者69497人;,报名登记,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采样检验,等待配型,实现捐献,省级分库或其指定地点 街头无偿鲜血点报名登记 (添写志愿捐献表) 网上报名,到省级分库或其指定地点 抽取血样,等待有配型完全相同的患者,此间要经常与省级分库经常保持联系。这一段时间应该是几年至几十年,其中很少人能实现捐献的愿望,配型成功后,所在省级分库将安排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宜,资料入库 报名 采样 分型 第一阶段,实现捐献 配型体检 第二阶段,志愿捐献者报名采样程序,填写志愿捐献者登记表和健康状况征询表 对志愿捐献者进行常规体检 采集志愿捐献者血样,用于HLA分型检测 向志愿捐献者发放荣誉证书,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患者检索成功,通知捐献者采集血样,进行HLA高分辨配型 HLA高分辨配型成功,通知捐献者进行全面体检 体检合格,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 采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动员,造血干细胞动员需住院进行,前后一周 造血干细胞动员需应用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或GMCSF),一般皮下注射56天,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皮下注射集落刺激因子后第四天或第五天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 从手臂静脉采集全血,经血细胞分离机提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份回输体内 整个采集过程历时3-4个小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性,干细胞是一群可以自我繁殖和分化成其他种类细胞的细胞,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捐献造血干细胞,只是采集动员到外周血中的一部分。 健康的捐献者在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即可恢复到原有水平。 皮下注射集落刺激因子可能会引起鼻塞、流涕、乏力、关节酸痛及发热等感冒样症状,一般较轻,无需特别处理,停药后即可消失。 整个采集过程,采用经严格消毒的一次性器材,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采集是安全的。 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什么样的人 可以成为志愿捐献者,年龄在18-40周岁之间 身体健康,无任何传染病和遗传病 有过无偿献血经历,自愿并已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当地常住人口,志愿捐献者的年龄要求,检测血样采集的年龄要求: 18-40岁 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年龄要求: 18-55岁 不接受年龄在40-55岁的捐献者登记:入库后到寻找到相合患者需要一定时间,志愿捐献者的健康要求,无偿献血的健康要求一致,志愿捐献者的其他要求,捐献造血干细胞必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并已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志愿捐献者应当准确地留下详细的个人资料,联系地址和电话 志愿捐献者须详尽地提供两位不同住址亲友的联系地址和电话 当您或您联系人的电话、地址发生变化时,希望及时主动通知登记部门 当进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实施阶段后,志愿捐献者不能改变捐献决定,血液样品采集要求,江苏省红十字会2008.4.24.下发关于修改血液样品采集要求的通知(苏红200871号)对血液样品采集提出三方面要求 一、采血管选择及条码要求 二、血样品采集 三、样品交接,采血管要求,5 ml真空塑料采血管 抗凝剂为EDTA-Na2/K2 采血管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真空采血管和添加剂(WS/T 224-2002),采样编号的要求,样品编号全部采用条码标注,条码打印纸要耐磨、在低温(-80)和高温(90)下粘贴牢固,且防水、防潮,使用正规的条码打印机和条码打印纸以CODE 128码码制来打印编号 采样编号编制规则:电话区号(3位) 年码(2位) 流水号(5位),江苏省血液中心de的采样编号格式为:025XX5XXXX 条码纸的大小规格控制在2 cm3 cm。 应使条码打印纸与采血管平行,避免“螺旋粘贴”情况的出现。 打印条码纸一式三份,一份贴在志愿者登记表,另外两份分别粘贴于两支采血管上。,血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时,每管采集3-4 ml、每人采集两管 在4冰箱保存可三日,之后应及时转运至指定HLA分型检测实验室,或低温保存,样品交接,运送样品前,对样品进行认真清点,并详细填写HLA组织配型标本交接单,一式三份,在接运、接收人签字后,一份交给接收、接运人,一份传真或与登记表一同寄至分库,一份市红会留存。,志愿捐献者招募对象,优先从无偿献血者中招募 志愿捐献者应在本市有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住所,是当地的常住人口 流动人口,学生、士兵暂不接受登记 年龄在18-40周岁之间,志愿捐献者登记,志愿捐献者应填写志愿捐献者登记表 志愿捐献者应签署志愿捐献者同意书 志愿捐献者应签署志愿捐献者健康状况征询表 志愿捐献者必须详细填写本人身份证号,本人及两位亲友的联系地址及联系电话,志愿捐献者体检和血样采集,志愿捐献者登记的体检标准与献血的体检标准基本一致 暂缓献血的志愿者可以登记、采血样 体检并填写体检表 血样采集在5ml真空采血管内,每个志愿者采血样两管,每管5ml,采样编号条码标签要求见图 填写并向志愿捐献者颁发荣誉证书及徽章 在登记表,体检表,两根采血管以及荣誉证书的指定位置贴采样编号标签,所有五个位置的标签编号应一致,不得有误,单位内部样品交接,对采集的血样品应及时在4冰箱保存 进行认真清点,检查血样、 体检表、登记表条码是否一致,数量是否正确,并详细填写标本交接单,一式两份 血样、 体检表、登记表和标本交接单应及时交相关科室集中保存 血样、体检表、登记表和标本交接单交接应办理交接手续。送样、接收人在标本交接单上签字后,送样、接运人各执一份留存,1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3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4职业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