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构 主义,中国古代文学 李汉臣,主要内容,定义 承继关系 代表人物 影响及评价,一、定义 “解构”一词是由钱钟书先生翻译的。解构,或译为“结构分解”,是后结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批评方法,是解构主义者德里达的一个术语。“解构”概念源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deconstruction”一词,原意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德里达在这个基础上补充了“消除”、“反积淀”、“问题化”等意思。,它是对构成西方思想按等级划分的一系列对立的批评:内在与外在、思想与身体、字面与隐喻、言语与写作、存在与不存在、自然与文化、形式与意义。要解构一组对立就是要表明它原本不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而是一种建构,是由依赖于这种对立的话语制造出来的,而且还要表明它是一种存在于一部解构作品之中的结构,而这种解构作品正是要设法把结构拆开,并对它进行再描述这并不是要毁灭它,而是要赋予它一个不同的结构和作用。但是作为一种解读的方法,用巴巴拉-约翰逊的说法,解构是“文本之中关于意义的各种论战力量之间的一种(*_*)嬉戏”,研究意义表述模式之间的张力。,二、承继关系,结构-后结构(解构) 后结构主义是指一个范围很广的理论,其中包括对客观知识概念的批评和对一个能够认知自己的主体概念的批评。,以法国批评家罗兰-巴特的作品为例,简单描绘这个发展过程。,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在他早期著作,如神话学(1957)、论拉辛(1963)、符号学原理(1964)和方法体系(1967),巴特是一个“高级”结构主义者。然而,即使在这个较早阶段,巴特的结构主义也搀进了其他理论:如论拉辛中有一点精神分析,而且,巴特的文风首先就弱化了这一结构主义,他散文风格潇洒、戏谑。爱造新词,意味着写作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结构主义研究方法的严格性。,巴特的批评与真理(1966)中,批评为视为一种“次要语言”(second language) 它“源在作品的主要语言上”,就是这篇论文开始用如今公认的后结构主义术语描述文学语言本身的特点:文学语言是一种“无底”语言,它好像是由“空的意义”支持着的“纯粹暧昧”。,巴特SZ(1970)一书在研究巴尔扎克的小说撒拉辛得出了惊人结论:破碎的作品 可写的(writable) 互文的(intertextual) 破碎的作品:现代文学作品不再被当做一个稳定的客体或者界限分明的结构来对待,批评家的语言也已经放弃了任何科学客观性的要求,使批评最感兴趣的作品不是那些可读的作品,而是那些“可写的作品” 可写的作品:通常是现代主义的本文,它没有确定的意义,没有固定的所指,它是多重的和放散的。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由其他文学作品织成的,即每个词汇、短语或者作品片段都是先于或环绕这一个作品的其他写作物的重造。没有文学“独创性”,没有“第一部”文学作品:全部文学都是“互文的”(intertextual),而后结构主义就是1968年的混合产物:是兴奋与幻灭、解放与纵情、狂欢与灾难。后结构主义无力打碎国家权力机构,但是他们发现颠覆语言结构还是可能的。 由于后结构主义的出现,结构主义的保守之处看来不是它对历史的拒绝,而恰恰是结构概念本身。巴特本文的快乐(1973)出版于1968法国社会动乱后的第5年,这次动乱从根本上震动了法国的政客们。,代表人物,罗兰-巴特 雅克-德里达,雅克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1930年7月15日2004年10月8日),犹太人,当代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当代最重要亦最受争议的哲学家之一。德里达一生总共发表超过40多部著作,以及数百篇散文。主要著作有:书写与延异、声音与现象、论文字学散播、哲学的边缘和立场等。,主要观点,(1)反逻各斯主义 (2)反语言中心主义 (3)异延:意义的不定 (4)补充:根本的空缺 (5)写作和解读,逻各斯中心主义来源于希腊语logos,意即”语言“或”定义“。西方哲学普遍认为,逻各斯是一种主张存在着关于世界的客观真理的观念,这一观念包含着一种对”中心“的固执,一种返回本源并且永恒地、本真地直面真理的希冀。 逻各斯主义从本质上认定某一认识真理的方法优于另外一些方法,这使得西方传统形上思维方法建立在二元对立基础之上,且前一项优于或先于后一项,如:真理与谬误、生与死等等。,(1)什么是逻各斯主义,对于这种形上主次秩序,德里达指出:“解构最重要的是,在一特定时候推翻等级序列(hicrarchy)”,在德里达看来,无论是哲学的,还是科学的,或者文学的话语,任何被看作固定的和确定的意义都是虚构的,意义是流动的和易变的。那种所谓确实的真理范式是一种创造,是适合于我们目的的想象的虚构。这种想象仅仅只是成功地掩饰了意义的非确定性,而不是清除它的确定性。,(2)反对“语言中心主义”,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在索绪尔的“语言中心论”看来,语音是语言的本质,在语音(说话)和书写这一对立面上,说话是语言的本质,书写是衍生物。,这本书激发了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一方面堪称是对呈现之形上的有力批判,另一方面,它又毫不含糊地肯定了逻各斯中心主义,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其间。,在文字语言学一书中,德里达认为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同样的秩序控制着文字观,而形成“语言中心主义”,德里达在论文字学进一步阐示了索绪尔的话语怎样解构了自身。但是,他没有为此诋毁教程,相反指出,这一点不容忽视,教程的自我解构运动适是其力度和韧度的根本所在。本文的价值和力量,在相当可观的程度上赖于它怎样解构同它相应的哲学。,(3)异延:意义的不定,在立场一书中,德里达引入“异延”(differance)一词。暗指结构和事件两种角度间这一了无定断,无法综合的交变。 “异延”既指作为指意条件的某种先已存在的“被动”的差异,又指某种产生各种差异的散播行为。 德里达有时使用法语中与这词对应的espacement。但是,“异延”更为有力且恰到好处,因为在尼采、索绪尔、弗洛伊德、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著作中,“差异”都是一个关键性术语。,(4)补充:根本的空缺,补充是一种非本质的额外之物,附加在某个本身已属完全的事物之上,但补充之附加上去目的是为使某物完全,以偿补那据信已完全之物的某种缺陷。文字之能成为言语的补偿和补充,纯是因为言语已经内含了一般为文字所属的内质:非现和误解。 补充内藏两种含义,其共存堪为称奇,又乃势在必然。,德里达用异延重申了解构的基本立场: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终极不变的意义,正如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结构一样。,德里达用“补充”完成了对形上不容置疑的先决条件和基本概念的颠覆,将追问本源、追求真理、抱持永恒意义的回归之路变成一条永远走向不确定性、增补性、替代性的敞开之路。,(5)写作与解读,德里达认为,写作是一种制造“踪迹”的活动。写作并不必然地表明作者的意图,本文与作者想说的东西往往存在距离。那种将本文看作作者原意的表达并对本文加以神话的作法,是形上的通病。读者可以在作者留下依稀可辨的“踪迹”中,追溯作者远去的身影,寻找本文的“意义”。,阅读活动页转换成寻找本文逻辑、追踪言语自身价值的本文拆解和重新组合活动,在本文中,人以对本文的解构而在想像中使自己分离,并借此体味到人与世界的分离。质言之,解读不是将散落的意义碎片重新聚集,而是通过语言的游戏而达到语言的批判。,德里达先解构“说话”与“书写”二元对立模式,颠覆了言语对书写的优先地位,使言语(说话)从中心移位到边缘。但是他拒绝建立书写中心,因为颠覆言语中心的目的不是重设书写中心,而是消除中心本身。中心的解除,使说话与书写具有相同的本性,这种二元对立的消解,解除了形上强暴的等级关系和中心性。反对了赋予说话得特权地位。 在解构主义那里,批评和创作之间界限也消失,两种模式都在写作的名目之下。究其原因在于:语言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 写作本身就是目的。因为世界和生命双重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丧失了意义,社会结构难以颠覆,能颠覆的只有语言结构。,在本文的意义方面,德里达坚持本文作为一个动态生成过程的不确定性。在他看来,“本文”应从广义上加以理解,包括文学、哲学、神学等等,甚至将文化形态乃至整个世界看成一个大本文。本文是一切,因而蓄藏着解释的无限可能性。同时,本文又是不确定的,它以其符号性与其他文本构成一种不断运动的参照关系,在无限意义生成活动中滑向意义的无尽异延过程中。本文的意义产生于与其他本文构成的横向语境与纵向补替中。本文依赖其他本文,又区别于其他本文,它在意义网络中,期待补充。本文是一个永远超出自身的意义的索取过程,是一系统运动“踪迹”。,四、影响和评价,(1)影响 解构主义今天影响所及,已经不再主要囿于文学批评领域,而更多进入了被人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当代思想。这是一个包括文化研究、女权主义研究、同性恋研究、科学研究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等等在内的学术大拼盘。,(2)评价,解构主义的崛起,表明了20世纪哲学思维在工具理性化以后,文学以全新的颠覆力试图取代哲学的意图;解构的重要方略是打破二元对立模式,对在场中心性进行解拆; 解构策略是一种思维换型的方法;德里达的解构方略是通过文学解构和重写文学史施行的一种政治实践; 解构方法重新定义写作和本文的意义; 解构主义实现了文艺美学研究的话语转型,并开拓了文学批评的一个全新的文学作品阐释领域;,(2)评价,解构批评以过激的言词和调侃的态度,彻底否定秩序、体系、权威、中心,主张变化、消解、差异是一切,这是另一中意义上的“语言强暴”。 这种充满政治意味的解构方法使整个文学评论界离文学本身越来越远。 德里达最终仍不得不用行上的话语讲述着自己的构想,而他对解构施加同样的解构使得解构方法成为一种彻底的虚无主义方法。,27,*,对德里达的解读,请阅读视频 Paul H. 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办公空间装修合同
- 设备租赁与售后服务合同全新版
- 工程车辆采购合同样本
- 有限合伙投资入股合同模板
- 服装公司供应商合同管理范本
- 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合同范本
- 企业年会承办合同范本(专业版)
- 美团押金合同范本
- 20《金字塔:金字塔夕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
- 2025年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计划与教案
-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自动光学检测仪(AOI)市场竞争格局与前景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 《智能制造单元集成应用》课件-数控机床参数备份与恢复
- 中学学校2024-2025学年工作计划
- 四川省成都市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初中生物】病毒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企业愿景和未来三年规划
- 发酵馒头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