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西省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中考导航篇.ppt_第1页
2013届山西省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中考导航篇.ppt_第2页
2013届山西省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中考导航篇.ppt_第3页
2013届山西省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中考导航篇.ppt_第4页
2013届山西省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中考导航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评价、答卷评卷情况反馈以及2013年复习建议,中考导航篇,2012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评价、答卷评卷 情况反馈以及2013年复习建议,中考导航篇,一、对2012年试题评价,一、对2012年试题评价 (一)考试性质、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坚持不变。 1. 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2. 命题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版)是山西省2012年中考历史试题的唯一依据。,中考导航篇,3. 山西省中考科目说明(2012年3月底公布)。对各学科的命题原则、考试形式、考试时间、考试范围和三个年级的分值比例、各题型的分值比例、题量、易中难度题的设置比例、整卷难度值、机读卡使用等,做了具体说明。山西省中考科目说明对历史学科的要求,从2005年至2012年,每年都有修订,大多是推敲语言表述的精准,主体内容没有原则性的变化。中考科目说明的制定,积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宗旨。,中考导航篇,力求使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的学习水平都能得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命题要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考导航篇,4. 20092012年,四年的试题,坚持求稳,命题风格一脉相承。2012年的试题,命题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了对探究性学习的考查,还体现了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取向,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成的情况。试题的覆盖面、用图数量、文字总量等,与2011年持平。,中考导航篇,5. 教师和学生应熟知命题原则和历年试题特点。 (1)试题面向全体学生,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主干知识、核心问题为主,侧重对三维目标的全面考查。 (2)试题以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观察历史的发展脉络,着眼于能力考查。 (3)试题对历史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答题方法等方面进行考查。,中考导航篇,(4)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 (5)培养“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激发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6)试题设置由易到难,有梯度,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 (7)试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避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中考导航篇,(二)2012年历史学科有微调和变化,值得注意。 1. “材料分析题”表述改为“材料题”。2012年3月,考试科目说明发布时,题型的表述与20092011年一致,仍然为“材料分析题”。发给学生实际使用的试卷上,“材料分析题”表述改为“材料题”,但是考查功能和要求没有发生变化。考前和考后,考试说明的制定者没有做过解释。只能猜测,这样改动可以与学生平时的学习实际吻合。学生平时学习和复习,做过的试题题型表述以“材料解析题”最多,但与山西省历史试题题型“材料分析题”考查功能完全吻合的不多。,中考导航篇,各学校教师复习训练以照搬照用全国各地试题为主,没有根据山西试题“材料分析题”的考试功能和要求进行改造。因此,提醒教师和学生,在题型名称发生变化而考查功能不变的情况下,该题型坚持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答问题,原始材料给足了前几问的答题信息,最后一问则经归纳概括后才能解决问题。最后一问的历史思维考查要求和“分析说明题”“探究题”的要求一致。,中考导航篇,2. 非选择题的“简答题”“材料题”(材料分析题),分值有调整。简答题由12分减少为8分,材料题由6分增加到10分。这样的变化,提高了阅读历史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要求。提醒教师和学生,平时加强材料题的审题解题训练。 3. 非选择题中,小题的设问减少。设问由去年的21个缩减到今年的18个;将1分分值的设问,由去年的8个减少到2个。每一设问的分值相应增加,有利于提高试题的区分度。由此,在评分细则上,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置了不同梯度相应的评分标准。提醒教师和学生注意,凡设置为两分的评分点,都可以拆为两个1分的点。历年来,中考题的评分点都是1点1分或1分1点。,中考导航篇,4. 试题整卷难度小幅度降低。考前,普遍认为2012年试题要比前几年加大难度;考后,普遍感觉整卷难度小幅度降低,各市评卷的整卷成绩较前几年略有提高。选择题的难度降低,普遍反映没有特别难的题。某市选择题抽样分析,11道题难度值在0.710.91之间,4道题难度值在0.630.67之间。非选择题抽样统计的难度值,简答题0.64,材料题0.78,分析说明题0.52,探究题0.55。,中考导航篇,5. 加强了对探究性学习的考查。出现了辨析三者之间关系的设问。第19题第(4)问“中国和印度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当今世界,又共同迈入金砖五国的行列。请联系中印近代、现代的相关史实,说说民主权利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各地得分率普遍低。第20题第(4)问“不同的外交方式,产生的结果不同。如何解决各国之间的摩擦、冲突,小华和小明争论不休。请任选下面一个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是辨析两者之间关系的设问,得分率也不理想。,中考导航篇,(三)点评部分试题,理解试题的导向。 命题的起点(基础)是:学生通过三年历史课程的学习,学会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了历史学习能力,形成了对一些重要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见解(历史认识)。 第一,注重考查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例1(选择题、第1题)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为唐侯,叔虞的儿子后改国号为晋。晋国的位置是下图中的 ( ) A. B. C. D. ,中考导航篇,解析 B 本题知识立意为西周分封制,能力立意以释读历史地图为切入点,思想立意为学生是否关注家乡的历史。本题将主干知识与地方史相结合,考查学生是否形成了正确的时空概念。,中考导航篇,中考导航篇,解析 D 本题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数据表格为载体,考查学生识读和运用图表的基本技能。知识立意,考查关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相关内容;能力立意,考查根据表格内容(数据)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思想立意,正确认识世界经济格局演变。 第三,注重考查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中考导航篇,例3(选择题、第14题)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了“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又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正式结成欧洲联盟。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这段材料主要叙述了( ) A. 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过程 B. 西欧国家受到“冷战”的威胁 C. 西欧国家已经形成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D. 欧洲共同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中考导航篇,解析 A 本题考查学生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 学生对历史资料的阅读、分析,进而能够区分信息,梳理出事件(或现象)的原因、过程、结果、作用等信息。B是背景,C是结果,D是作用,只有A符合题意要求,A的表述概括了四项内容。,中考导航篇,第四,注重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比较、分析说明历史问题能力;考查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态度。 例4(分析说明题、第19题) 实现民主权利、争取民族独立,是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双重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近现代历史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着英勇斗争,探索着本民族的复兴之路。,中考导航篇,材料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中考导航篇,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说出中国近代史上,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的重大历史事件。 (2)请用你所熟悉的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3)列举印度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 (4)中国和印度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当今世界,又共同迈入“金砖五国”的行列。请联系中印近代、现代的相关史实,说说“民主权利”“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中考导航篇,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说明的能力。以“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热点为切入点,以“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双重任务”进行立意,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胡锦涛的讲话内容为主要材料。在两个问题的设置上,使用“说出”和“列举”两个识记层次的行为动词,起点较低,使具有一定历史基础的学生都能下手作答。在梳理、归纳了中国和印度在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基本史实后,要求学生用所熟悉的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开启了社会变革”,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中考导航篇,最后,设置了“说说民主权利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设问具有开放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话可说,预设了多种答案。考查学生学会用历史知识来观察和分析时事的能力,得出正确的史学结论。同时,也考查学生平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的程度,渗透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中考导航篇,第五,关注时事热点,注重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灵活性。 例5(探究题、第20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创新发展中各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随着国力的提升,各国的外交政策不断变化,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为此,小华和小明围绕“创新与发展”“外交方式与发展”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也来参与。 任务一 梳理知识 (1)请举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中国特色的三例创新性成就。,中考导航篇,(2)请从政治、经济和科技的角度举出美国历史上的创新性成就。 (3)举出苏俄(苏联)历史上具有创新性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 任务二 解决问题 (4)不同的外交方式,产生的结果不同。如何解决各国之间的摩擦、冲突,小华和小明争论不休。请任选下面一个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中考导航篇,任务三 思考感悟 (5)完成探究活动后,请围绕探究主题,谈谈你的感悟。 解析 本题以“创新与发展”“外交方式与发展”两个相关联的探究问题为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探究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跨度大,综合性强,“立意高、落脚低”。,中考导航篇,首先,在“任务一”中,将主题与专题紧密结合,考查中、美、苏三大国历史上的创新史实,“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的根本。学生平时学习,涉及大量中、美、苏三国的史实。哪些史实具有创新作用,能有效推动社会进步,需要通过思考、分析,将符合条件的史实归纳到自己的答案中。因此,本问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史实的能力和思维过程。其次,在“任务二”中,设置了两个相反的观点,以辩论的方式探究外交是用“妥协”的方式好、还是“斗争”的方式好,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创新推动着发展,发展意味着综合国力增强,随之带来外交政策的变化,这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中考导航篇,所以,本题以此切入设问,要求学生必须选择一个观点,并用史实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辩论,使学生初步形成重证据,用史实说话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本题从平时学生的学习情境出发,设置为在考试中要解决的历史与现实相联系的问题,考查学生以论据意识来解决历史问题达到的水平,并能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做出合理的区分。同时也考查学生运用历史语言准确表述观点和论据(史实)的能力。,中考导航篇,再次,“任务三”的目的在于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的程度。能否正确理解和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答案落实在尊重文明差异、借鉴优秀成果、创新要符合国情、国力提升影响外交政策等正确的见解上。提醒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辩证的“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总之,2012年的试题,联系学情实际,关注时政热点,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的考查有机结合,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突出考查能力,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中考导航篇,二、 答卷评卷情况反馈 时序题、同类历史事件对比题,失分率较高。原因是不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因果关系理解不到位,是第3题、第9题丢分的主要原因。 审题,忽略对行为动词的理解和运用,答非所问。每一道题,本身对答题指向都有提示,审题忽略了关键词语,偏离答题指向。第17题应答作用,从目的角度答的不能得分。,中考导航篇,平时学习中,满足于所谓“心里知道了”,知识和技能没有落实在动手实践写出来!考卷上用口头语随便说说。有的考卷上,书写简单到只有词语,没有完整表达的语句。 学校或教师选择复习资料不当,学生记忆了不准确的语言表述,甚至某些是科学性错误的知识和认识,导致错误地回答问题,不能得分。 历年的共性问题,书写错别字而丢分。,中考导航篇,三、2013年复习建议 特别提醒家长,帮助孩子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