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A 增加赋税收入B 提高军队战斗力C 严格控制人民D 打击贵族势力2.诗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A 政治清明B 经济发达C 民风强悍D 矛盾重重3.商鞅变法开始于()A 公元前3世纪初B 公元前3世纪末C 公元前4世纪中期D 公元前4世纪末4.商鞅在变法法令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把小家庭固定化,主要是为了( )A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B 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C 稳定农村社会秩序D 显示政府的变法决心5.下图所显示的时代内容是( )A 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B 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C 政府鼓励农民开垦荒地D 当时人们已经重视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6.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 “弱者,道之用”C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7.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逐渐掌握主动权,取得重大胜利,其原因主要是( )A “为田开阡陌封疆”B 奖励军功C 实行连坐法D 改革社会风俗8.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 促进井田制的瓦解B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9.“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秦人素来骠悍B 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 秦国士兵过于霸道D 变法使秦国军事力量强大10.“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 生产力的发展B 争霸战争频繁C 思想文化繁荣D 社会动荡变革1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A 社会经济的变化B 统治方式的变化C 社会性质的变化D 思想文化的变化12.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和黄宗羲“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其共同点是()A 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性质B 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C 都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D 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13.观察下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到拥有“威武的秦军”,这主要得益于商鞅()A 奖励耕织B 实行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推行军功爵制14.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 没落贵族B 立功将士C 新兴地主D 富裕农民15.战国时代的商鞅是法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严刑峻法,制定了连坐法。下列对该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连坐体现了秦国法律的严苛B 连坐很可能会株连无辜C 连坐反映了法家思想的偏颇D 连坐能有效地消除犯罪16.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A 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 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C 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 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1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与春秋时期的变法运动相比,其最大特点是 ()A 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B 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C 瓦解了西周所形成的分封制D 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18.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的相同点是()A 废除了世卿世禄制B 废除了井田制C 破坏了井田制D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19.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这反映的实质是( )A 商鞅出行戒备森严B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 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D 商鞅奢侈浪费20.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能说明的史实是()A 春秋诸侯争霸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 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D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1.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都在于()A 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B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 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D 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22.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产生的最深刻社会影响是()A 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B 有利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C 增加了周天子的财政收入D 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23.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将四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政治和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下列最能说明“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变法时的史实是( )A 奖励军功B “燔诗书”,明法令C 推行县制D 废井田,开阡陌24.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 废井田,开阡陌B 奖励军功C 重农抑商D 建立县制2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井田制瓦解 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新兴地主掌握政权百家争鸣 争霸战争频繁A B C D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27.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题。材料一: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旧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更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亦可称法治运动。中国古代史来源:学_科_网材料二:管仲、吴起像(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进行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2)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改革的内容不同 B.改革的方式不同C改革的发动者不同 C.改革的结果不同(3)管仲、吴起是在哪些国家进行改革?其变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君书画策第十八材料三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中国古代史资料请回答:(1) 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2) 材料二中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思想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3)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尝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说苑政理材料二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若依此说,则魏之废沟洫,必废阡陌,其事尚早于商鞅矣。汉书食货志材料三李悝总结了春秋末期以来各诸侯国立法司法的经验,结合魏国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材料四魏用李克(当作李悝),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史记平准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魏文侯变法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四回答魏文侯变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0.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2)题。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内储说上(1)“轻罪重罚”在当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评价这一主张?(2)在商鞅变法中,为了管理基层民众而建立的严密的户籍制度,并制订了严酷法律来维护,这一法律是()A“世卿世禄制” B.二十等爵制C.军功制 D.连坐法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意在刺激小农户数的增加及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B、D两项与题干没有联系。C项“严格控制人民”的措施是户籍制度和连坐法。2.【答案】C【解析】“兴师”“修我戈矛”都是强悍尚武的反映。3.【答案】C【解析】商鞅变法始于公元前356年,即公元前4世纪中期。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迁移能力。人头税是国家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把小家庭制固定化,是为了保证小农经济的稳定。从国家发展角度考虑这项措施,保证国家赋税收入是其主要目的。所以答案为B。5.【答案】B【解析】图片信息体现“废井田,开阡陌”,即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6.【答案】D【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伏羲、神农实施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据此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7.【答案】B【解析】秦国军事实力的上升主要是因为奖励军功,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8.【答案】C【解析】井田制的瓦解,动摇了西周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瓦解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统治。9.【答案】D【解析】秦国本是弱国,经商鞅变法后,加强军事方面的改革,增强了军事力量。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B、D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12.【答案】C【解析】商鞅所处的历史环境是封建农业生产方兴未艾,农业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需要促进农业的发展,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所以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而黄宗羲生活的历史时期正值明末清初,他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原因是手工业获得一定发展,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他的主张顺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13.【答案】D【解析】推行军功爵制,极大地激发了秦人当兵和参战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14.【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商鞅威望高、得民心会威胁君权,实质是反对商鞅变法,结合所学可知A项最佳。15.【答案】D【解析】连坐就是株连邻里,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消除犯罪,反而会激化社会矛盾,造成民怨沸腾。16.【答案】C【解析】秦国的强盛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是必然的1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B不正确,因为这两种表现出现于春秋时期;C只是吴起变法的内容,D是最主要的内容和影响。故选D。1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A项管仲改革没有涉及;B项关于井田制的表述不准确;D项表述不正确。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商鞅变法触动了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忌恨,为了安全起见,商鞅出行时重兵保护,体现了商鞅变法的艰难和商鞅变法的决心勇气。20.【答案】C【解析】“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即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21.【答案】A【解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革新。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22.【答案】D【解析】本题可结合时代特点即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23.【答案】C【解析】“推行县制”实际上是废除了分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4.【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对于封建经济基础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5.【答案】D【解析】本题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26.【答案】(1)变法使秦国富强。(2)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否定。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它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解析】第(1)问要依据材料一、二中的有关内容归纳概括,从材料一中的“国以富强”和材料二中的“倾邻国而雄诸侯”等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第(2)问要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进行总结,进行评价时要明确评价的主要标准即生产力的标准。27.【答案】(1)B(2)D(3)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其改革内容是发展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吴起在楚国进行变法,其改革内容是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强令旧贵族迁居到地广人稀之地;整顿吏治,革新政治,将节余的财礼用于养兵和奖励军功;要求官吏秉公执法,改良社会风气等。【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的变法主要是基于增强国力,在诸侯争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