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1929年,斯大林认为苏联“小农经济的大部分不仅不能实现逐年扩大再生产,相反地,连简单再生产也是很少有可能实现的”该观点()A. 客观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状况B. 为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提供依据C. 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D. 准确揭示了农业长期落后的根源2、20世纪20年代,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20世纪30年代,美国“新政”的实施;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3、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A. 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 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C. 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 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4、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A. 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B. 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C.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D. 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5、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A. 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 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C. 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D. 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6、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C.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 经济体制制约技术转化7、1956年4月毛泽东说:“据说一直到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那个时候,苏联粮食的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如果真是这样,集体化机械化的优越性在哪里?社会主义制度比沙皇制度好又怎么说呢?,毛泽东认为苏联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A. 国情认识模糊,经济决策失误B. 经济比例失调,制度优越难显C. 农业技术薄弱,发展动力不足D. 建设经验缺乏,经济体制落后8、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A. 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 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C. “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 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9、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 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 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 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10、苏俄(联)实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制造火车头至开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主积习既,则索性武装部队入庄,挨户搜索除农本身用之外,余粮食一概走,且主用货”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A.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 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 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D. 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11、观察分析俄国1913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下列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 1913年的粮食产量数据,俄国是以农奴制为主的封建落后的农业国家B. 19131921年的数据,“一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使苏俄经济濒于崩溃C. 1921年的粮食产量数据,苏俄政权对国家经济政策实施调整的关键点D. 19211925年的数据,实行粮食税并允许自由贸易提高了生产积极性12、1923年托洛茨基在俄共第12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由于俄国经济落后,所以我们不能用集中的计划来裁夺和调整经济生活,“于是就向市场这个魔鬼说:请你来帮帮我们的忙”。据此可知A. 俄共全党高度肯定新经济政策B.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的必然选择D. 新经济政策存在严重弊端13、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功劳”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B. 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条件下临时措施C. 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发挥积极作用D. 上述观点反映了列宁客观地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4、对表中的史实,解读不合理的是 1933年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年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44年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贸总协定签署 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1956年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A.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C. 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D. 两大社会制度建立的经济体制日益趋同15、1918年,西方国家对苏俄(后称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到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了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1932年更是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 英美与苏联矛盾消除实现和解 B. 苏联逐渐成为英美的商品市场C. 英美改变政策转嫁危机至苏联 D. 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冲突16、1962年9月,利别尔曼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文章建议利用利润、奖金等经济手段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国家下达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于产品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完全由企业自定。这一文章的发表A. 表明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 表明扩大企业自主权已为苏共中央所认可C. 推动了苏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 推动了赫鲁晓夫在全国推广玉米种植17、王家福在其著作中道“斯大林走向历史之际,国库为苏联积累了2019吨黄金,在当时是个巨大的存储,而以后的败家子把它荡涤一空,难道现实中的人们在沿街讨饭之时,有资格指责斯大林给后代留下的黄金太少了吗?”。这表明作者( )A. 批判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 指责斯大林后继者们的失误C. 赞扬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D. 承认斯大林的政策是错误的18、到1989年,由于经济形势严重恶化,苏联工业产值比上年仅增长1.7%,增速已降到战后的最低点。市场供应越来越紧张,经济已十分困难。这表明A. 戈尔巴乔夫改革成效不明显 B. 苏联必须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C. 苏联解体导致经济日益衰退 D. 苏联的改革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19、历史学家黄安年评价某经济体制改革“在冲击旧有模式方面的勇气上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他评价的最有可能是( )A. 苏俄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余粮收集制 B. 苏俄采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 赫鲁晓夫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 D. 戈尔巴乔夫推行企业租赁和承包制度20、1962年,苏联经济学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文章,主张利用经济手段刺激生产发展。当时与其主张相符合的措施是A. 政府强化了部门管理体制B. 企业可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C. 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 地方强化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度21、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韦克提出了著名的“蜜蜂效应”:将蜜蜂装进玻璃瓶中,瓶底朝向亮光,蜜蜂在瓶底寻找出路,最后死在瓶中;将苍蝇放入瓶中,瓶底朝向亮光,苍蝇不到三分钟就飞出了玻璃瓶。下列不符合蜜蜂效应反映出的哲理的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爱迪生发明电灯C. 勃列日涅夫改革D. 中国经济区的创办22、下表为苏联主要农产品年平均产量表(单位:万吨),这一时期苏联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 A.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B. 加快农业全盘集体化C. 改革农业管理体制D. 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23、90年麦当劳快餐店首次亮相莫斯科,在麦当劳开业的前两年,这家店外面每天都要排长长的队伍,很多人到莫斯科不为看克里姆林宫,只是为了见识一些麦当劳。这反映出A. 苏联人饮食习惯发生改变B. 东西方冷战局面正式结束C. 苏联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D. 苏联实行市场导向的改革24、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这一现象的出现A. 使苏联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B. 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促进了工业的发展C. 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D. 有利于苏联改变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18分)材料一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列宁全集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年份 钢(万吨) 煤炭(万吨) 棉织物(亿平方米) 谷物(万吨) 1928 425.1 3551 18.21 7330 1940 1831.7 16592.3 27.15 9564 增幅(%) 330.08 367.25 49.09 30.48 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3)根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积极作用: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3、 因素: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片面发展重工业认识:要尊重客观规律,农轻重工业比例协调发展;重视民生等26、(2019广东实验中学高一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 1921年10月,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的报告中说:“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同年12月,列宁再次论述首道:“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1922年列宁总结道,“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农生产者贸易自由化;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整理自列宁全集材料二 从1953年起,赫鲁晓夫开始对义务交售制进行变革,提高收购价格量,1953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并采取措施扶植和鼓励个人副业的发展,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肉类、奶类的生产也大幅增加。赫鲁晓夫还采取了合并集体农庄的政策,把大批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1958,赫鲁晓夫一反常态,他认为“保留大块宅房园地和私有牲畜,就成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因而采取许多限制措施。1964年与1958年相比,除了水果和浆果有较大西增长(24%),蛋和蔬菜有一定增长外,其余农畜产品的产量都大大下降了。苏联农业落后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放。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列宁是从哪些角度来阐释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的?2、 根据材料二,归纳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特点和影响。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与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在目的方面的异同。表现: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粮食由自己支配。角度:从策略来看,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从目的来看,是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的正确举措;从内容来看,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特点:前后矛盾,缺乏连续性;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影响:赫鲁晓夫改革一方面冲击了旧体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没有摆脱旧体制的束缚,政策前后不一,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都是为解决农业面临的问题,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异: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政权并向社会主义过渡,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的主要目的则是解决国民济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27、(2019陕西西安铁一中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从全球影响的观点看,国家计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轮机发电站变压器运行与管理考核试卷
- 煤炭市场结构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索分析研究探讨考核试卷
- 塑粉车间安全培训
- 管道工程应急预案优化与实施策略思考探索考核试卷
- 玉米食品的国际市场拓展与贸易壁垒考核试卷
- 皮装饰制品的时尚元素融入考核试卷
- 笔的检测仪器与设备使用考核试卷
- 环境监测中的环境监测数据挖掘技术考核试卷
- 管道工程安全管理与保障措施考核试卷
- 手卫生规范培训
- 2023年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禁食疗法课件
- 5以内的相邻数课件
-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课件
- 政府采购业务知识培训课件(PPT33张)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
- 客户退货申请单
-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发电施工组织设计(201页)
- SH3405管道壁厚等级表
- 苯冷却器设计(共24页)
- 名∶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