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2 卷第3 期 2 0 0 7 年6 月 天中学刊 J o 咖a I o f T i a n 疝o n g V b l 2 2N o 3 J u n 2 0 0 7 庄子“三言“ 研究综述 张洪兴 (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 0 0 0 6 2 ) 摘要:庄子“三言”既是庄子文章三种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又是三种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自郭 象以降,学者们便开始关注“三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研究“三言”。概言之,学者们对“三言”的论述 集中体现在“三言”概念及比例( 数量) 问题、“三言”之间的关系、“三言”在庄子哲学( 思想) 体系中的作 用及“三言”的文体功用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庄子;“三言”;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1 2 0 6 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6 5 2 6 l ( 2 0 0 7 ) 0 3 0 0 5 1 0 4 寓言、重言、卮言,是谓庄子“三言”。在先秦其他 诸典籍中,都没有出现类似的记载,“三言”可以说是庄子 的发明与创造。庄子在寓言篇和天下篇中作了最早 的阐释。寓言篇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天下篇说:“以卮言 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是庄子有关“三 言”的最基本论点。 自郭象以降,学者们便开始关注“三言”,但往往仅限 于注释层面,注重对“三言”概念的解释,缺乏深入、系统 的论述。当代学者开始承林希逸、谭元春、王夫之等人( 详 见下文) 的说法,张默生认为它是“庄子的钥匙”【l 】( P 1o ) , 高树海认为是“解庄的金钥匙”【2 1 ,对“三言”的重要性有 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并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寓言、重言、卮言 进行阐释。从笔者掌握的情况看,当代第一篇较为全面、具 体地论述庄子“三言”的论文,是孙乃沅的庄子“三言” 新探【3 】。目前较为重要的论文有2 0 余篇( 这里不包括庄 子现代文体意义上的寓言研究) ,专著则没有。概言之, 学者们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对“三言”概念及比例( 数量) 问 题、“三言”之间的关系、“三言”在庄子哲学( 思想) 体系 中的作用及“三言”的文体功用等四个方面。 一、“三言”概念及比例( 数量) 问题 先说寓言。学者们对寓言的解释大同小异,大都强调其 寄寓之意,如郭象注云“寄之他人”,郎擎霄言“寄之他人 之言”【4 】( 陀。孙,张默生等人均从此说 1 】( P 1 3 ) 。另有部分学者强 调其“借”的功能,林希逸认为是“以己之言借他人之名以 言之”,谭元春说:“予尝谓庄子寓言,借古人口,或写 其照,或雪其冤,或败其兴,皆有深心妙理,对书发笑。”f 5 l 孙以楷认为是借“道外之人”宣道的言论【6 】( 嘲,孙乃沅在考 察了寓言之“寓”字和“偶”字的关系之后说:“庄子所说 寓言之寓,原应是偶,即偶像之偶,系与奇 相对之偶演化而来。寓言中事体对于欲明之大道,是一 种偶象,如同按照生物造的木偶土偶,可以想见实物之形 体”,“寓言不是道所寄寓之言,而只是道所假借之 偶。”f 3 】不管怎么说,上述论点都是从“籍外论之”这一 基点出发的。 对于“寓言十九”中“十九”的解释,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郭象认为,“寄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陆德明经典释 文中说:“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 九见信也。”成玄英等人都从此说,认为庄子寓言是为取信 于人而采取的手段。二是,林希逸在庄子口义中说:“十 九者,言此书之中十居其九,谓寓言多也。”宣颖在南华 经解中说:“寄寓之言,十居其九。”陈鼓应在庄子今注 今译进一步肯定了宣颖的论点,认为“寄托寓意的言论占 了十分之九”,以郭象“十言而九见信”为非【7 】( P 7 2 8 1 。三是, 孙以楷等在庄子今注今译提出新解,认为是“寓言十之 又九条”【6 ”1 0 、。 关于重言,学者们对于重言的解释观点不一。郭象认为, 重言为“世之所重”之言,成玄英疏云:“重言,长老乡间 尊重者也,老人之言。”陆德明释文曰:“谓为人所重者 之言也。”三者说法都是一脉相承的,都代表传统的观点, 认为是那些有名望、耆艾之言。但到清代时,郭庆藩之父郭 嵩焘则说:“重当为直容切,广韵:重,复也。庄生之文, 注焉而不穷,引焉而不竭者是也,郭云世之所重,作拄用切 者误。”认为应读为重复之“重”,即反复说明的话。此种观 点被一些学者所推重,高享庄子今笺中说:“重言者, 收稿日期:2 0 0 7 0 3 2 5 作者简介:张洪兴( 1 9 7 0 ) ,男,山东沂源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5 2 张洪兴:庄子“三言”研究综述 古入所言我再言之者。”马叙伦庄子义证中说:“重为缠 省。说文日:锺,增益也,即重复之重本字。 重言者,重说耆艾之言也。” 近年来,学者们还在此两种论点基础之上,对重言多有 阐发。孙乃沅认为:“重为借重之重,但并非借重其言,而 只是借重其人的名目说作者自己的话。”【3 】王运生认为:“重 言就相当于后来的大言或夸张之言。重有增 益的意思,凡是增益语气、增益言语分量、程度 的话语就叫重言。”【8 】 对于“重言十七”中“十七”的解释,则与对“寓言十 九”中“十九”的解释相对应,也有三种观点,即郭象“十 言而七见信”说、林希逸等“十居其七”说、孙以楷“重言 十之又七条”说。除此之外,王焕镳、曹础基等人认为,“十 七”之中的“七”疑为“式”( 笔者:式同“一”) 之坏字, 十一与十九对合,因而所谓“十七”即为“十一”之误【9 】( P 4 1 7 ) 。 关于卮言,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 1 因随变化、无心之言。郭象说:“夫卮满则倾,空则 仰,非持故也,况之于言,因物随变,唯彼之从,故日日出。” 成玄英疏云:“卮,酒器也。日出,犹日新也。天倪,自然 之分也。和,合也。夫卮满则倾,卮空则仰,空满任物,倾 仰随人,无心之言,即卮言也。是以不言,言而无保,倾仰 乃合于自然之分也。”从卮这一器物的形状特点人手,考察 卮言的特点,此说影响甚大,且由此变化衍生出不同的解释, 如中正之言,陈景元南华真经章句音义中说:“卮器满 则倾,空则仰,中则正,以喻中正之言也。日出未中则斜, 过中则昃,及中则明,故卮言日出者,取其中正而明也。” 2 支离之言。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谓支离无首 尾言也。”成玄英说:“又解,卮,支也,支离其言,言无的 当,故谓之卮言耳。”杨柳桥在庄子译诂序言中说:“卮 言就是支言,就是支离、诡诞、不顾真理、强违世俗、 故耸听闻的语言。”1 1 钟泰等人也持此说【l l 】。此种学说是音 训的结果,与卮的形器不相关连。 3 宴饮之辞。罗勉道南华真经循本中说:“卮言, 如卮酒相欢之言。”陆西星读南华真经杂说:“卮言者, 旧说有味之言,可以饮人,看来只是卮酒间曼衍之 说。”f 1 2 】( P 2 7 3 谭元春则说:“繁绪单辞,触情触物,谓之卮言。 此则手口之间,无日不出,如人饮酒,日弄一卮,天倪融美, 穷年不休,所谓闭门著书多岁月也庄子非如是立言,连 狞无极,决难持久。” 5 】王闽运庄子内篇注说:“卮,觯 同字。觯言,饮燕礼成,举觯后可以语之时之言,多泛而不 切,若后世清谈。”李炳海则进一步认为,卮言为“先秦祝 酒辞”【13 1 。 。 l 4 不一之言。王雾在南华真经拾遗中说:“卮言, 不一之言也。言之不一,则动而愈出,故日日出。言不 一而出之必有本,故日和以天倪。天倪,自然之妙本也。 言有其本,则应变而无极,故日因以曼衍。言应变而无 极,则古今之年有时而穷尽,而吾之所言无时而极也,故曰 所以穷年。此周之为言,虽放纵不一而未尝离于道本 也。”【1 2 】( P 2 4 5 ) 5 “漏斗式”之辞。张默生在庄子新释中说:“卮 是漏斗,卮言就是漏斗式的话漏斗之为物,是空而无底 的,你若向里注水,它便立刻漏下,若连续注,便连续漏, 就是江河之水,只要长注不息,它便常漏不息,汩汩涛涛, 没有穷尽,几时不注了,它也几时不漏了,而且滴水不存。 庄子卮言的取义,就是说,他说的话,都是无成见之言,正 有似于漏斗。他是替大自然宣泄声音的,也可以说是大自然 的一具传音机。”【1 “ 1 5 ) 6 圆言。章太炎说:“此以圆酒器状所言,是取圆义, 犹云圆言耳。”屠友祥言境释四章中说:“卮言,为圆言, 为道言。”【1 4 】( P 1 8 2 ) 7 矛盾之言。孙以楷、甄长松庄子通论中说:“卮 言应释作矛盾之言卮言即是不是,然不然之 类超然于是非彼此的矛盾语式。”【6 】( P 9 ) 另外,有学者还论及卮言的特点与形式。张小琴试析 庄子的言说方式中说卮言具有自主性、多样性和无本质性 的特点【”】,李孺义论卮言道体论形而上学的语言 观中分析卮言具有完全否定式、完全悖言式、完全同义反 复式、隐喻式等四种形式【l 6 1 。 二、“三言”之间的关系“目L 1 w H , 月 学者们对“三言”之间关系的论述,可概括为卮言为本 说、寓言为本说、相融说、并列说四种观点。 1 卮言为本说。王夫之庄子解说:“凡寓言重言与 九、七之外,微言间出,辨言曲折,皆卮言也。寓言重言 与非寓非重者,一也,皆卮言也。”刘凤苞南华雪心编: “诸注多以寓言、重言、卮言并列,不思寓言者寄之他人, 重言者托于耆艾,缘有所指以证其言,卮言独无所指,不过 谓言之随时而出,如卮之泄水,即此寓言两项出之无穷,但 是和以天倪。安得以三项并列,至令脉络不相贯穿哉? ”【1 7 1 张默生认为:庄子全书皆卮言,故不复以数计之,寓言、 重言莫不在其范围之内也。”【l 】( P 6 2 2 ) 张梅说:“可以说,卮言 是总集,寓言是卮言的子集,重言又是寓言的子集。”【18 】徐 克谦也说:“寓言与重言是配合卮言的两种具体 的表现手法,是从属于卮言的。”【1 9 】( P 1 2 9 ) 2 寓言为本说。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 说:“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鲁迅在汉文学 史纲要中也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 地,皆空言无事实”。闻一多也说:“一部庄子几乎全是 寓言。”【2 0 】P 8 6 王丽梅则认为:寓言是庄子阐述个人理念最基 本的表达方式,无论“重言”还是“卮言”都是“寓言”, 前者概括了“寓言”的使用方法,后者概括了“寓言”的使 用特点,三者并述使人们更清楚地理解庄子寓言型的表 达方式【2 1 】。 3 相融说。又分为二种情况。一是交叉说。寓言包括 重言,卮言与寓言、重言交叉。高树海说:“寓言、重言 实质上都是寄寓之言,只是重言借重有名望的人说出而 张洪兴:庄子“三言”研究综述5 3 已。重言是寓言的一部分,所以才说寓言十九, 重言十七。卮言是论道之言,它无处不在,随时涌出( 日 出) ,因此它与寓言、重言存在着一块交叉共有的领 地。如果用数学上集合的概念来解释三言关系的话,那 么重言是寓言的子集,卮言和重言和寓 言之间都是交集关系。”【2 】二是混融说。寓言、重言和卮 言浑然一体。杨柳桥认为:“在庄子全书里面,这三 言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浑然一体的。在每一篇里,有 的某一章就是寓言,某一章就是重言,某一章就是卮 言;在每一章里,有的某一节就是寓言,某一节就是重 言,某一节就是卮言,也有的某一章在文字形式上是寓 言或重言,而在思想内容上却是卮言。例如,逍 遥游篇,北冥有鱼一章,从整体上看,它属于寓言 形式;而其中所援引的齐谐之言和夏革回答殷汤的话, 就属于重言,同时也是寓言;而至人无己,神人无 功,圣人无名这个结论,便是卮言。”【1 0 】( P 6 ) 4 并列说。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从比例上说,王焕 镳、曹础基等人认为,庄子一书寓言占了十分之九,而 “重言十七”之中的“七”疑为“式”之坏字,“重言十七” 实应为“十一”,十一与十九对合,卮言则是穿插在寓言和 重言之中经常出现的零星之言,这里寓言和重言实为比例关 系。二是从数量上说,孙以楷等人认为,“寓言十之又九条, 重言十之又七条,卮言时常出现,以调和是非”,这里寓言 和重言是数量上的并列关系。 三、“三言”在庄子哲学( 思想) 体系中的作用 关于“三言”在庄子哲学( 思想) 体系中的作用,也是 学者们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论述颇多,大体上可分为两个 方面,一是作为突破言意困境的手段,二是释道的载体。 1 突破言意困境。学者们一般认为,庄子“三言”的 产生,是受其言意观的影响,因为在庄子看来,“道不可言, 言而非也”( 知北游) ,庄子主张“无言”之言。颜世安在 庄子评传中说:“道与言之间的关系,庄子本质上是认 为道不可言。这种观点的本意,是瓦解人们通常在语言上的 自负,并进而瓦解师其成心的自我中心态度。”【2 2 】( P 2 6 1 ) 进而,颜世安又指出:“寓言和重言( 引述名家耆老之言) 讲的都是庄子重视的叙述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卮言。 卮言不是方法,而是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无心卮言 则是不守成见之言,所以是无心之言,随意之言。庄子 中前后多次讲到忘言之言,无可无不可之言,都是 这个意思。”【2 2 】( P 2 6 8 在这一方面,朱哲先秦道家哲学研究、 包兆会庄子生存论美学研究、徐克谦庄子哲学新探 道言自由与美等著作中都有专章论述。 2 释道的载体。庄子“三言”既然是作为庄子突破言 与道之困境的手段,那么,“三言”自然而然也就成为庄子 释道的载体。朱哲先秦道家哲学研究中说:“寓言、重 言、卮言浑然一也,皆道言也:寓言,寓道之言;重言, 重道之言;卮言:卮道之言。卮言曼衍,道之曼衍也;重言 为真,道之真故也;寓言为广,道之广也。寓言重形象,就 道之殊相言;卮言重抽象,就道之共相言;重言重史实,就 道之理据言。”【2 3 】( P 2 3 3 顾文炳认为,“三言”是庄子体道的形 式,其中,寓言是依托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层层联 想,去领悟虚冥无形的“道”;重言是庄子中引用古人、 前人的语言,以增加内容的说服力和效果感;卮言是借“欹” 这种酒器来形容“道”,也就是形象地把“道”的性质、形 状自然而然地说出来【2 4 ”1 0 3 、。白本松则认为,寓言和重言是 体现“自然之道”的,卮言是符合“自然之道的”【2 5 “ 1 1 2 1 。 上述说法都是紧扣言与道的关系展开的。应该说,学者们对 “三言”在庄子哲学( 思想) 体系中的作用认识还是比较充 分的。 四、文体的功用 关于“三言”的文体功用,已有不少研究者予以关注。 宋时林希逸在庄子口义发题中说:“庄子内篇七, 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虽其分次第如此,而所谓寓言、重言、 卮言三者,通一书皆然也。”认为庄子一书,是由寓言、 重言、卮言构成的。且林氏在阐释庄子中的人名、地名、 故事时,也多以“三言”解之,如逍遥游篇有肩吾、连 叔等人名,林希逸解释说:“肩吾、连叔皆未必有此人,此 皆寓言。”人间世篇有“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 的故事,林希逸解释说:“尧禹无此事,皆寓言。”说明林希 逸对“三言“的文体特征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明末王夫之 在庄子解寓言篇中说:“此内外杂篇之序例也”,“此 篇与天下篇乃全书之序例。古人文字,序例即列篇中; 汉人犹然,至唐乃成书外别为一序于卷首,失详说乃反约之 精意。”王夫之把寓言篇作为全书的序论,就寓言 篇的文本结构而言,王夫之所言当是着眼于篇首几段,即庄 子具体论述“三言”问题而言的,这里已涉及到庄子一 书的体例、写作笔法等问题。与林、王二人不同,谭元春则 主要是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谈“三言”的文体功用的,他认为, 庄子之作寓言,就如诗中所用比兴,“其言辩而竦听,多不 见于他书,故得独奇。又字句皆得天巧营构,故遭人惊喜, 独灵千古”【5 】,因而作者虽不曾“竖一义,拈一语”,却可 以“信心游行,随手摹索,反在无字句处,有一漆园叟栩栩 见梦也”【2 6 1 。这里有一点需要指出,综览谭元春在庄子南 华真经( 评点) 中对“三言”的论述,可以说他是在古代 庄子学史上,第一个高度重视“三言”并对其进行阐释 的人。 之后,学者们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言” 的文体功用进行了探讨。郎擎霄庄子学案中说:“庄子 文思宽大,文体不一。据周自谓,不外乎寓言、重言、卮言 三者。”【4 】( P 2 0 3 杨柳桥对此作了更为详细的论证:“寓言是文 章的基本形式,卮言是思想学说的具体内容,重言是借以申 明思想学说的一些往古佐证。所以天下篇说:以卮言 不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寓言篇把寓言 放在第一位,它是从庄子文章的主要形式说起的;而天 5 4 张洪兴:庄子“三言”研究综述 下篇把卮言放在第一位,它是从庄子思想的具体 内容说起的;两者各有所属,并没有任何矛盾。那么,庄 子的思想学说,主要表现在它的卮言和寓言两种 形式里面,它主要的是通过寓言的文章形式来表达它的 卮言的思想内容的。卮言和寓言是统一的,而 重言又统一在寓言和卮言之中的。卮言和 寓言,也就是天下篇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 崖之辞。”【1 0 】( P 7 边家珍也说:“可以说,卮言是为体,寓 言、重言是为用,寓言、重言都是为卮言服 务的。”【2 7 】 除上述论点外,高树海还从散文形神关系上着眼,认为: “从庄子文章的结构上看,寓言、重言是散文的 形,而卮言则表散文的神。”【2 】张小琴则从卮言 的特点出发,认为“庄子的文体形式就是以寓言和重言为基 本表现手法的卮言”,也可备一说【1 5 1 。 参考文献: 【l 】张默生庄子新释 M 】济南:齐鲁书社,1 9 9 3 2 】高树海解庄的金钥匙庄子“三言”论 J 】河 北师范大学学报,1 9 9 7 ,( 1 ) 3 】孙乃沅庄子“三言”新探 J 中华文史论丛,1 9 8 3 4 】郎擎霄庄子学案 M 】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2 4 5 】谭元春庄子南华真经( 评点) 人间世 M 崇祯八年 刊本 6 】孙以楷,甄长松庄子通论 M 】上海:东方出版社, 1 9 9 5 7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8 】王运生什么是重言、卮言叨昆明师专学报,1 9 9 5 ,( 3 ) 9 】曹础基庄子浅注 M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1 0 】杨柳桥庄子译诂【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1 1 1 】钟泰庄子发微【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1 2 】谢祥皓,李思乐庄子序跋论评辑要【M 】武汉:湖北 教育出版社,2 0 0 1 【1 3 】李炳海庄子的卮言与先秦祝酒辞【J 】社会科学战 线,1 9 9 6 ,( 1 ) 1 4 】屠友祥言境释四章【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8 1 5 】张小琴试析庄子的言说方式 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 0 0 1 ,( 1 ) 【1 6 】李孺义论“卮言”道体论形而上学的语言观 J 】 哲学研究,1 9 9 7 ,( 4 ) 1 7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 卷七) M 】清光绪二十三年晚香 堂刻本 【1 8 】张梅重估庄子的语言艺术卮言 J 】东方论 坛,2 0 0 3 ,( 2 ) 【1 9 】徐克谦庄子哲学新探道言自由与美 M 北京: 中华书局,2 0 0 5 2 0 】李定凯闻一多学术文钞周易与庄子研究 M 】成都: 巴蜀书社,2 0 0 3 【2 1 】王丽梅庄子“寓言”、“重言”和“卮言”正解 J 】 绥化师专学报,2 0 0 5 ,( 3 ) 2 2 】颜世安庄子评传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2 3 】朱哲先秦道家哲学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0 2 4 】顾文炳庄子思维模式新论 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 出版社。1 9 9 3 2 5 】白本松先秦寓言史 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1 2 6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行动的指南 第七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1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案 教科版
- 2024年新闻宣传新闻采编专业及理论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 2024年视角下的《长恨歌》:教学课件的创新解读
- 2024年《咏鹅》主题摄影比赛征稿启事
- 2024年世界杯赛场上值得期待的新星
- 吉林省通化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探索2024年新趋势的《语言学概论》教案设计
-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工业控制项目(TD19)技术文件
- 如何优化2024年的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
- 教案设计新方向:《信条》公开课研究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员工奖惩通知单
- 画法几何 (210)标高投影
- 期中考试班会PPT
- (完整word版)小学开展仪式教育的策略研究.
- 步兵班战术教案(全)
- 推荐塞上风情笛子简谱
- 布鲁纳《教育过程》
- 样品承认书标准版
- 田间生产管理记录档案
- 智慧城市建设论文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