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903.1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柠檬酸钙》与《GB 17203-1998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钙》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1. 标准性质和适用范围调整

    • GB 1903.14-2016属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系列,专门针对食品营养强化剂中的柠檬酸钙,强调了其在增强食品营养价值方面的作用。
    • 而GB 17203-1998则作为食品添加剂标准,侧重于柠檬酸钙作为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技术要求。
  2. 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升级

    • 新标准在制定时考虑了更严格的安全评估数据,对柠檬酸钙的纯度、杂质限量及微生物指标等安全性要求进行了更新,确保符合当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的要求。
    • 引入了更全面的质量控制指标,比如重金属(如铅、砷)和微生物(如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的限量规定更加严格,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3. 检测方法和技术进步

    • GB 1903.14-2016采用了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对柠檬酸钙的鉴定和含量测定提供了更准确、更科学的方法,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 更新了关于产品标识、包装、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要求,以适应现代食品安全管理和追溯体系的需求。
  4. 营养标签和信息透明度提升

    • 新标准可能要求在含有柠檬酸钙的食品标签上明确标注其作为营养强化剂的功能和添加量,提高了食品标签的透明度,便于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
  5. 标准更新时间差异

    • GB 1903.14-2016发布于2016年,反映了近年来食品安全科学、法规及国际标准的最新进展,而GB 17203-1998发布于1998年,部分内容可能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需求。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12-23 颁布
  • 2017-06-23 实施
©正版授权
GB1903.1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柠檬酸钙.pdf_第1页
GB1903.1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柠檬酸钙.pdf_第2页
GB1903.1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柠檬酸钙.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1 9 0 3 .1 42 0 1 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 柠檬酸钙2 0 1 6 - 1 2 - 2 3发布2 0 1 7 - 0 6 - 2 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 家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总 局发 布G B1 9 0 3.1 42 0 1 6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 B1 7 2 0 31 9 9 8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钙 。本标准与G B1 7 2 0 31 9 9 8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柠檬酸钙” ; 修改了感官要求; 修改了柠檬酸钙含量( 以干基计) 、 干燥减量、 铅(P b) 的指标要求; 删除了重金属( 以P b计) 、 酸不溶物、 溶液澄清度的指标要求和检验方法; 修改了鉴别试验方法; 干燥减量的检验方法引用相应国家标准; 部分检验方法的引用标准调整为最新发布的版本。G B1 9 0 3.1 42 0 1 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 柠檬酸钙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柠檬酸与碳酸钙( 或氧化钙、 氢氧化钙) 经反应而成的食品营养强化剂柠檬酸钙。2 化学名称、 结构式、 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2.1 化学名称2 -羟基丙烷- 1,2,3 -三羧酸钙四水合物2.2 结构式2.3 分子式C a3(C6H5O7)24 H2O2.4 相对分子质量5 7 0.5 0( 按2 0 1 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3 技术要求3.1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感官要求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色泽白色状态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 干燥的白瓷盘中,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3.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G B1 9 0 3.1 42 0 1 62 表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柠檬酸钙含量( 以干基计) ,w/%9 7.51 0 0.5附录A中A.3干燥减量,w/%1 0.01 4.0G B5 0 0 9.3直接干燥法a氟化物/ (m g/k g)3 0附录A中A.4铅(P b) / (m g/k g)2.0G B5 0 0 9.7 5或G B5 0 0 9.1 2砷(A s) / (m g/k g)3.0G B5 0 0 9.7 6 a干燥温度为1 5 0, 干燥时间为4h。G B1 9 0 3.1 42 0 1 63 附 录 A检验方法A.1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 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 B/T6 6 8 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制剂和制品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 均按G B/T6 0 1、G B/T6 0 2和G B/T6 0 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 均指水溶液。A.2 鉴别试验A.2.1 溶解性试验试样微溶于水, 不溶于乙醇。A.2.2 沉淀反应A.2.2.1 试剂和材料A.2.2.1.1 盐酸。A.2.2.1.2 乙酸溶液: 称取6.0g冰乙酸, 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 0 0m L。A.2.2.1.3 硫酸汞溶液: 称取2 9.7g硫酸汞, 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 0 0m L。A.2.2.1.4 高锰酸钾溶液: 称取1 5.8g高锰酸钾, 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 0 0m L。A.2.2.1.5 草酸铵溶液: 称取3.5g草酸铵 (NH4)2C2O4H2O , 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 0 0m L。A.2.2.1.6 硝酸溶液: 量取1 2.5m L浓硝酸, 加水稀释至1 0 0m L。A.2.2.2 操作步骤A.2.2.2.1 将0.5g试样溶解于1 0m L水和2.5m L硝酸溶液的混合液中, 加1m L硫酸汞溶液, 加热至沸腾, 再加1m L高锰酸钾溶液, 应产生白色沉淀。A.2.2.2.2 以尽量低的温度完全灼烧0.5g试样, 然后冷却, 并将残余物溶于1 0m L的水和1m L乙酸溶液的混合液中, 经过滤后再把1 0m L草酸铵溶液加入滤液中, 应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并可溶解于盐酸中。A.3 柠檬酸钙含量( 以干基计) 的测定A.3.1 试剂和材料A.3.1.1 盐酸溶液: 量取2 5m L浓盐酸, 加水稀释至1 0 0m L。A.3.1.2 氢氧化钠溶液: 称取4g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 0 0m L。A.3.1.3 三乙醇胺溶液: 量取3 8m L三乙醇胺, 加水稀释至1 0 0m L。A.3.1.4 钙指示剂: 称取1 0g预先在1 0 5 1 1 0 下烘干2h的氯化钠, 置于研钵内研细, 再加入0.1g钙羧酸指示剂, 研细, 混匀。A.3.1.5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 D T A - 2 N a)=0.0 5m o l/L。G B1 9 0 3.1 42 0 1 64 A.3.2 分析步骤准确称取0.3 5g 0.4 0g预先在1 5 0 下烘干至恒重的试样, 精确至0.0 0 01g, 加1 0m L水和2m L盐酸溶液, 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 0 0m L, 再加5m L三乙醇胺溶液和1 5m L氢氧化钠溶液, 摇匀。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 H1 3, 加入约0.1g钙指示剂, 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为终点。A.3.3 结果计算柠檬酸钙含量( 以干基计) 的质量分数w1, 按式(A.1) 计算:w1=cVMm10 0 01 0 0%(A.1) 式中:c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实际浓度, 单位为摩尔每升(m o l/L) ;V 消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单位为毫升(m L) ;M 柠檬酸钙的摩尔质量, 单位为克每摩尔(g/m o l) M13C a3(C6H5O7)2=1 6 6.1 7 ;m 试样的质量, 单位为克(g) ;10 0 0 体积换算系数。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算术平均值的0.5%。A.4 氟化物的测定A.4.1 试剂和材料A.4.1.1 高氯酸。A.4.1.2 硝酸钍溶液: 称取硝酸钍2 5 0m g, 加水溶解后稀释定容至10 0 0m L。A.4.1.3 茜素磺酸钠溶液:110 0 0。A.4.1.4 氢氧化钠溶液: 称取0.2g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后稀释定容至10 0 0m L。A.4.1.5 盐酸溶液: 量取0.8 3m L盐酸, 加水稀释定容至1 0 0m L。A.4.1.6 氟化钠标准溶液: 精密称取经1 0 5干燥1h的氟化钠2 2.1m g, 置1 0 0m L容量瓶中,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精密量取1 0m L, 置另一1 0 0m L容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该溶液每1m L相当于含1 0g的氟。A.4.2 仪器和设备A.4.2.1 蒸馏测氟装置( 见图A.1) 。A.4.2.2 比色管:5 0m L。G B1 9 0 3.1 42 0 1 65 说明:1 蒸汽发生器(10 0 0m L烧瓶) ;2 安全管(5mm) ;3 玻璃管(5mm) ;4 橡皮塞;5 三通管和螺丝夹;6 温度计(2 0 0) ;7 三口瓶(2 5 0m L) ;8 玻璃弯管;9 直形冷凝器(5 0 0mm) ;1 0 玻璃弯管;1 1 容量瓶;1 2 加热套或电炉;1 3、1 4 橡皮塞。图A.1 蒸馏测氟装置示意图A.4.3 分析步骤称取试样2.0g( 精确至0.1g) , 置于2 5 0m L三口瓶中( 见图A.1) , 加1 0粒2 0粒玻璃珠, 慢慢加入5m L高氯酸, 用1 5m L水冲洗瓶壁。在三口瓶上装好温度计和玻璃管, 并将温度计的水银球和玻璃管插入三口瓶里的试液中, 并按测氟示意图将三口瓶与蒸汽发生器和直形冷凝管相连, 在蒸气发生器中加入5 0 0m L水, 打开螺丝夹, 加热至沸腾, 关闭螺丝夹, 将水蒸气通入三口瓶中, 通过电炉使三口瓶液体保持在1 3 51 4 0, 直到馏出液约为7 0m L停止蒸馏。用水稀释馏出物至8 0m L, 混匀, 移取4 0m L溶液于5 0m L比色管中, 在相同的管中装入4 0m L水作为对照液, 每只管中, 加入0.1m L茜素磺酸钠溶液, 混匀,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边搅拌边加到含馏出物的管中, 直到试样管呈粉红色与对照管一致, 然后, 在试样管与对照管中各加入1m L盐酸溶液, 混匀。由滴定管以每次0.0 5m L的量在试样管内加入硝酸钍溶液, 使试样溶液变为粉红色。同时在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