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9460-2004《原产地域产品 黄山毛峰茶》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和保护黄山毛峰茶这一具有地理标志性的产品的品质与特色。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黄山毛峰茶的原产地域范围、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以下是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述:

  1. 原产地域界定:明确了黄山毛峰茶的生产地域范围,限定在安徽省黄山市及其特定周边地区,这些区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对黄山毛峰茶的品质形成至关重要。

  2. 产品定义:对黄山毛峰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包括其原料、加工工艺、外形、香气、滋味及叶底等方面的特征描述,确保市场上的黄山毛峰茶具有统一且辨识度高的标准。

  3. 质量要求

    • 感官指标:规定了茶叶的外形(如形状、色泽)、香气(应具有清香或熟板栗香)、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及叶底(嫩绿鲜活)的具体要求。
    • 理化指标:包括水分含量、灰分、水浸出物等,确保茶叶的内在品质符合标准。
    • 卫生指标:设定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最大限量,保障食品安全。
  4. 试验方法:详细说明了检测茶叶各项指标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步骤,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 检验规则:规定了产品出厂前的检验程序、抽样规则以及合格判定标准,确保每批上市的产品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

  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标志:要求产品包装上必须有明显的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标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 包装:对包装材料、包装方式提出要求,既要保证茶叶不受污染,又要便于识别和携带。
    • 运输和贮存:规定了适宜的运输和储存条件,防止茶叶受潮、变质,保持其原有的品质。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9460-2008
  • 2004-03-15 颁布
  • 2004-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9460-2004原产地域产品黄山毛峰茶.pdf_第1页
GB19460-2004原产地域产品黄山毛峰茶.pdf_第2页
GB19460-2004原产地域产品黄山毛峰茶.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9460-2004原产地域产品黄山毛峰茶.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 S 6 7 . 1 4 0 . 1 0) 叮 叮 F z n 7 . . , _- - - - - . . . - X 55场黔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 1 9 4 6 0 - 2 0 0 4 -,上山1 - + . - 6- 亡J续 上 r ,口己 . . & 嘴沙 均尺,J ; 巴 y i 线,口 口夕 冤 口 J州 二山 丰 i P r o d u c t o f d e s i g n a t i o n s o f o r i g i n o r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i n d i c a t i o n - Hu a n g s h a n ma o f e n g t e a2 0 0 4 - 0 3 - 1 5 发布2 0 0 4 - 0 5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申a 、 葛豢辈 i ,花瞥撞 瞿豁 -ZIEt发 布G B 1 9 4 6 0 -2 0 0 4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根据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 和 G B 1 7 9 2 4 -1 9 9 9 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 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 黄山市农业委员会、 黄山市茶叶学会 、 黄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顾家雯、 邵竟源、 王屯青 、 黄利义。 GB 1 9 4 6 0 - 2 0 0 4 原产地域产品黄山毛峰茶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山毛峰茶的原产地域范围、 术语和定义、 分级与实物标样、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标签、 包装、 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 批准保护的黄山毛峰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1 9 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 / T 5 0 0 9 . 1 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 B / T 5 0 0 9 . 1 3 食品中铜的测定 G B / T 5 0 0 9 . 1 9 食品中 六六六、 滴滴涕残留 量的测定 G B / T 5 0 0 9 . 2 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 B 7 7 1 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 B / T 8 3 0 2 茶取样 G B / T 8 3 0 4 茶水分测定 G B / T 8 3 0 5 茶水浸出物测定 G B / T 8 3 0 6 茶总灰分测定 G B / T 8 3 1 0 茶粗纤维测定 G B / T 8 3 1 1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 B / T 1 4 4 8 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 B 1 4 8 7 6 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酞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 B / T 1 7 3 3 2 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醋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方法 N Y 5 0 1 7 无公害食品茶叶 N Y / T 5 0 1 8 -2 0 0 1 无公害食品茶叶技术规程 S B / T 1 0 0 3 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 B / T 1 0 1 5 7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黄山毛峰茶h u a n g s h a n m a o f e n g t e a 在原产地域保护范围内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 , 选用黄山种 、 储叶种、 滴水香、 茗洲种等地方 良种茶树和从中选育的良种茶树的芽叶, 经特有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 , 具有“ 芽头肥壮、 香高持久、 滋味鲜爽回甘、 耐冲泡” 品质特征的茶叶。4 原产地域范围 黄山毛峰茶原产地域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GB 1 9 4 6 0 - 2 0 0 4批准的范围, 见附录 Aa5 分级与实物标准样5 . 1 分 级 黄山毛峰茶按感官品质分为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特级分一、 二、 三等。5 . 2 实物标准样 黄山毛峰茶每级设一个实物标准样 , 每三年换样一次。特级实物标准样设在二等。6 要求6 . 1 自 然环境6 . 1 . 1 地 理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 属 中亚热带北缘, 黄山山脉 自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 , 为以中山为骨架的中低山和盆谷相间的地貌类型, 境内山峦重叠 , 地势陡峻 , 沟谷交错。茶园主要分布在中低 山及丘陵盆地 。6 . 1 . 2 气候 黄山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 冬少严寒, 夏无酷热; 雨量充沛, 湿度大, 云雾多; 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偏低, 光能资源偏少; 热量丰富, 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 5 . 5 *C - 1 6 . 4 C, 降水量在1 5 0 0 m m-1 8 0 0 m m, 空气相对湿度在8 0 以上, 日照时数1 6 7 4 h - 1 8 7 6 h , 日照百分率3 9 %-4 5 %, 太阳辐射总量为 4 4 1 k J / c m -4 7 4 . 6 k J / c m , 无霜期 2 5 5 d 左右。6 . 1 。 3 土坡 黄山市土壤类型主要为黄棕壤、 黄红壤、 黄壤等, 表层腐殖质层较厚, 有机质含量高, p H值5 6 06 . 1 . 4 植被 黄山市植被繁茂, 森林覆盖率达 7 5 . 3 % a , 植物资源三千多种 , 其 中松树、 杉木等林木一千种以上, 雪梨、 批把、 板栗等果木6 0 余种, 提供各种工业原料的野生或栽培植物亦多达二千多种。6 . 2 茶树种植6 . 2 . 1 茶园开垦6 . 2 . 1 . 1 茶园开垦要注意保持水土, 坡度1 5 “ 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 坡度在1 5 。 以上的, 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6 . 2 . 1 . 2 开垦深度 4 0 c m以上 。6 . 2 . 2 采用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种植。种植前施足基肥, 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6 . 2 . 3 种植品种以当地群体或无性系良种为主。6 . 3 茶园管理6 . 3 . 1 土壤管理6 . 3 . 1 . 1 一年要进行春耕 、 夏锄、 秋挖三次耕作。6 . 3 . 1 . 2 幼龄茶园和改造茶园的茶行间, 间作豆科绿肥, 培肥土壤。6 . 3 . 1 . 3 进行茶树行间铺草覆盖: 用山草、 作物秸秆、 修剪枝叶等进行覆盖。6 . 3 . 2 施肥6 . 3 . 2 . 1 施肥时期: 在 2 月下旬施催芽肥 ; 在 5 月中旬到 7 月下旬期间施追肥; 在 9 月到 1 0 月上旬结合秋挖施基肥。6 . 3 . 2 . 2 肥料种类: 基肥主要为有机肥和磷钾肥, 追肥主要为氮肥, 应符合N Y / T 5 0 1 8 -2 0 0 1 附录A推荐使用的肥料。6 . 3 . 2 . 3 施肥量 : 根据茶园生产水平决定施肥用量。 GB 1 9 4 6 0 - 2 0 0 46 . 3 . 3 病虫害防治6 . 3 . 3 . 1 以农业防治 、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为主, 必要时采用适量适度的化学防治, 使用高效、 低毒、 低残留农药品种, 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应符合N Y / T 5 0 1 8 -2 0 0 1 中附录 C所规定。6 . 3 . 3 . 2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农药。6 . 3 . 4 茶树修剪 根据茶树的树龄、 长势和修剪 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 、 轻修剪、 深修剪 、 重修剪和台刘等方法, 培养优化型树冠 , 复壮茶树。6 . 4 鲜叶6 . 4 . 1 质,要求 黄山毛峰茶制作采用黄山种、 储叶种、 滴水香、 茗洲种等地方群体茶树 良种和从中选育的无性系良种茶树的幼嫩新梢为原料, 要求无劣变或异味, 无非茶类夹杂物。6 . 4 . 2 采摘6 . 4 . 2 . 1 开采期 : 在 3 月中旬开采 。6 . 4 . 2 . 2 采摘标准: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为主 , 一级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 , 二级一芽二叶为主, 三级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每批采下鲜叶要求嫩度 、 匀度、 净度基本一致。6 . 4 . 2 . 3 采摘方法: 采用提手采, 保持芽叶完整。6 . 4 . 3 装运6 . 4 . 3 . 1 使用清洁卫生、 通气良好的竹篮 、 篓筐等用具盛装鲜叶原料 , 禁用布袋、 塑料袋等紧压装运。6 . 4 . 3 . 2 鲜叶运送应及时 , 避免 日晒雨淋 , 防止闷热、 机械损伤和混人有毒、 有害物质。6 . 5 制作工艺 黄山毛峰茶工艺流程为 : 鲜叶摊放,杀青、做形( 理条或揉捻) 毛火摊凉足火。6 . 6 感官指标6 . 6 . 1 具有该茶类应有的品质 , 无劣变, 无异味, 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 , 不得使用添加剂。6 . 6 . 2 各等级茶叶的感官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各等级茶叶的感官指标一仁侧6 . 7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规定。GB 1 9 4 6 0 - 2 0 0 4 表 2 黄山毛峰茶理化指标JkSlc%)/().1c53/(00JJct(t)弃幸 刃6 . 8 卫生指标 卫生指标应符合 N Y 5 0 1 7 规定。6 . 9 净含f负偏差 定量包装规格由企业自 定, 单件定量包装茶叶的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原国家技术监督局( 1 9 9 5 ) 第4 3 号令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 。7 试验 方法7 . 1 取样 按G B / T 8 3 0 2 规定执行。7 . 2 感官指标 按G B / T 1 4 4 8 7 和S B / T 1 0 1 5 7 规定执行。7 . 3 理化指标7 . 3 . 1 水分按 G B / T 8 3 0 4 规定执行。7 . 3 . 2 水浸出物按 G B / T 8 3 0 5 规定执行。7 . 3 . 3 总灰分按 G B / T 8 3 0 6 规定执行。7 . 3 . 4 粗纤维按 G B / T 8 3 1 0规定执行。7 . 3 . 5 粉末按 G B / T 8 3 1 1 规定执行。7 . 4 卫生指标7 . 4 . 1 铅按 G B / T 5 0 0 9 . 1 ?. 规定执行。7 . 4 . 2 铜按G B / T 5 0 0 9 . 1 3 规定执行。7 . 4 . 3 六六六 、 滴滴涕按 G B / T 5 0 0 9 . 1 9 规定执行。7 . 4 . 4 三氯杀蜡醇、 氛戊菊醋、 联苯菊醋、 氯氛菊醋和澳氛菊醋按 G B / T 1 7 3 3 2 规定执行。7 . 4 . 5 甲胺磷 、 乙酞甲胺磷按 G B 1 4 8 7 6 规定执行 。7 . 4 . 6 乐果 、 敌敌畏、 杀螟硫磷和喳硫磷按 G B / T 5 0 0 9 . 2 0 规定执行。7 . 5 净含,负偏差 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 1 9 9 5 ) 第4 3 号令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 执行。8 检验规则8 . 1 检验批次 产品应以批 ( 哇) 为单位, 同批( 哇) 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包装单位质量应相同。8 . 2 出厂检验8 . 2 . , 出厂检验内容为感官指标、 水分、 粉末、 净含量负偏差。8 . 2 . 2 每批产品应按本标准要求进行检验, 经检验合格, 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后, 方可出厂。8 . 3 型式检验8 . 3 . 1 型式检验为全项 目检验。 GB 1 9 4 6 0 - 2 0 0 48 . 3 . 2 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下进行: a ) 首次批量生产前; b ) 原料、 工艺、 机具有较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 c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8 . 4 判定规则8 . 4 . 1 凡劣变、 有污染、 有异味或卫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的产品 , 均判为不合格产品。8 . 4 . 2 除卫生指标外, 理化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或感官指标不符合规定级别的, 应在原批产品中加倍抽取样本复检 , 复检中理化指标不合格的, 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感官指标不合格的降级处理。8 . 4 . 3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的, 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 或在同批( 啧) 产品中重新按 G B / T 8 3 0 2 规定加倍抽样, 重新抽样应由争议双方会同进行, 对有争议项目进行复检, 以复检结果为准。9 标志、 标签、 包装、 运输 、 贮存9 . 1 标志、 标签9 . 1 . 1 企业获准, 可在其产品包装上使用原产地域保护专用标志。9 . 1 . 2 标志标签应符合 G B 7 7 1 8 规定 。9 . 1 . 3 运输包装箱的图示标志应符合 G B / T 1 9 1 的规定 。9 . 2 包装9 . 2 . 1 包装容器应干燥、 清洁、 无异味、 无毒, 不影响茶叶品质。9 . 2 . 2 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应符合 S B / T 1 0 0 3 5 的规定 。9 . 2 . 3 包装要牢固、 防潮 、 整洁、 能保护茶叶品质 、 便于装卸、 仓储和运输。9 . 3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 干燥 、 无异味、 无污染; 运输时应防潮、 防雨、 防曝晒; 装卸时轻装轻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