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灵魂者的放歌——安频先生生活小记_第1页
自由灵魂者的放歌——安频先生生活小记_第2页
自由灵魂者的放歌——安频先生生活小记_第3页
自由灵魂者的放歌——安频先生生活小记_第4页
自由灵魂者的放歌——安频先生生活小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舟催发醉书梦写给监利人编辑部主编安频 文/郑军 湖北监利这座地处长江中游之滨的水乡平原,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英雄豪杰不胜枚举。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伍子胥、申包胥和春申君黄歇,近现代也是名人辈出。他们一个个卓尔不群,犹如一道道光影闪耀在这片沃土的天幕。这座城正是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一代一代的人们或泼墨,或作文,或谱曲,或歌咏,守望一方地域的历史文化特色,为文化的恒久辉煌做一些过人之举。 在监利县老县委一楼监利人编辑部,有一位安频先生,在文化的道路上风风雨雨跋涉大半辈子,有自己独特不群而色调多姿的人生经历。 说到安频其人其事,不认识的人都会听到他一星半点的信息;了解他的人,不免对他坚守如一的个性,对事业追求的定律,对文化探索的执著,生出叹服. 高挑的身材,简朴的装束,步履呼呼生风,出现在视线里的安频,虽年近六旬,依然可见诗人般的潇洒,自信的眼神,儒雅的神采。谈到监利人期刊的创办,他燃烧的激情在眉宇间闪烁,说话的声音果决高亢起来。向文学的高地竞发在监利这座小城的文坛,安频用他燃烧的激情编织着生命的诗意和文学的烂漫。由于家庭贫困,青少年时期安频未进大学校园,读了一年高中,就被招去监利县农机五厂当一名普通工人,他凭着自己的执著与奋斗,从工人到营业员、办事员,一直转到行政部门工作:曾先后在监利县有关乡镇担任过党委宣传委员、常务副镇长、人大主席、人大联络处主任,后任监利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纪检负责人。他自学成才,自学考试以高分拿到大学本科文凭。参加统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高级经济师,又先后成为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省音乐学会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这些耀眼的头衔背后,他付出了太多心血与汗水! 安频酷爱文学,几十年笔耕不辍。青少年时,在校一直出类拔萃。工作后,无论是在基层当普通工人,还是后来任职行政领导,他始终与书为伴。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田间地头,他勤于思考,笔录心得,然后写成文章,登载于各类报刊。记得在当工人、营业员时,他运用自己写作的特长,为工厂、单位出墙报、黑板报,得到领导与群众的一致好评。平日里记录下一千多万字的日记,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几十年来,他结集出版了足下集思想底片心灵感悟世相评弹特別联想等多部文集。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420多篇,有多篇文章获奖。近年,与谢金城先生合著的历史长篇小说汉皇陈友谅在“起点”中文网上火热连载,并即将付梓。扯起监利人的红帆2011年上半年,安频从监利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领导岗位上“实改非”(指担任实职的领导干部达到一定的年龄点后,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不再担任领导职务,而改任非领导职务退居二线)后,从忙碌充实到闲适安逸,令他非常不适应。几十年一直在政府机关工作,陡然离开,一种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时刻缭绕在他心间。 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多久,2011年盛夏,武汉(监利)经济研究会向安频抛出了橄榄枝。原来,该研究会创办的一份监利人期刊,创刊号付印之前,作为顾问之一,安频两次参与了讨论,并提出了很多关键性的建议,后又为编辑、印刷做了大量工作,并亲自与有关领导一起,策划了期刊的研讨会。因此,武汉(监利)经济研究会看中了这个才情和人品俱佳,又有较大组织能力和深厚人脉关系的人。为了让这份期刊长久地办下去,办得有质有量。研究会的领导思虑再三,决定聘请安频担纲监利人主编。当时,曾有很多同事劝他说:这是一项非常棘手的事,一没编辑,二没稿源,三没经费,接受这么一个烂摊子,只怕一期也难办成。你工作几十年了,和老伴合计一月能拿六七千元的工资,可以安安逸逸地颐养天年,何必还要去干这吃亏不讨好的事?同事说归说,劝归劝,可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凭着一股坚强的毅力,凭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凭着几十年工作聚集的人脉,终于把监利人这一记录监利风采和精神面貌的期刊办了起来。 六载春秋,安频初始时又当主编,又当编辑,又当美编,又搞校对,又为期刊跑赞助,为这份期刊的生存发展而劳心劳力。记得期刊首发时,一位省资深杂志总编刘先生对安频说:“咱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件事上,我不能够欺骗你!不管你怎么做,我必须以严肃地告诉你,现在办刊,传统纸质媒体能够继续存活,难于上青天。何况你有一股诚恳朴实的传统性格,你能够让杂志出刊2期,都不现实。安频当时打断后回答:“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我想,家乡的文学之花是需要用生命之水浇灌的,我既然决心把这份承载乡情乡梦的刊物办下去,就会把自己整个的身心绑缚在这驾文学弛骋的战车上,昼夜驰而不息!刘先生就“咯咯”地笑了!“老兄,你真得相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么?倘若你能够出刊半年,我将在武汉最好的酒店为你祝贺!刘先生说着,用一种质疑的眼神看着安频。几个月后,当安频飘逸而孤独的身影出现在刘先生面前,把新出的杂志刊物摆在他的办公桌上时,刘先生轻微地怔了一下,他翻开那蕴含墨香,清雅大方的页面时,他似乎嗅到了安频身上一种为文学蓬勃的野心。从座上起身站起的时候,刘先生又以行家的口吻说:杂志出刊处于低谷,按时下的浮躁世事,最多不会坚持出刊一年,否则,如果不死亡,我可以接受你对我任何的责问和唾骂。不断地遭遇同行的嘲讽或好意劝告,安频始终如一出征的战士。案头的日历不经意在时光里翻了6年,安频像疾疾奔行的夸父,6年里,杂志结出硕果累累,除了两鬓惊异地染白了霜雪,有谁知道这些成果背后淌着丝丝带有体温的痛苦血泪呢! 比如说,每期出刊后的邮寄,安频都坚持亲自写信封,装袋子。出了六年刊,信封他一写就是六年,每期一千多份,写好信封后一本一本地装袋,打包后再用蛇皮袋子装好,租车子往邮局寄出,有一次包掉下来了,把他的脚砸伤,现在都还留有伤痕。他往往天亮起床挤公交,深夜还在马路上奔走。饥一餐,饱一餐,两个馒头作早点,一盒盒饭当正餐。拿他自己的话说,“只求大伙理解,点个赞,多宣传一下家乡”。拿诸多读者的微信来说,“没有献身文化的精神,是干不好这主编的”。 六年来,监利人始终在“本刊特稿”、“特别关注”等靠前的重要栏目中,连续组织稿源,报道监利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招商引资、三城同创、三万活动、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头戏”。如在广东参加广东省湖北监利商会成立大会,在监利参与策划2017年监利人编辑部迎新春企业与文化研讨会,为企业与文化联姻,安频不遗余力地奔走。2017年春节企业文化研究会活动一百五十人参加,县四大家领导参加并讲话,影响极大。参与有关部门招商引资,帮助有关企业家排忧解难。如大垸渔佳、湖北名爵服饰有限公司等等。并及时播报反映老百姓的难点难题,第一时间报导新鲜事、时事、赛事、喜事、大事。挖掘乡土人物、百姓百味、乡土故事、乡土气息、民风民俗、监利物产、历史文化等。 六年来,监利人陆续采访报道了约一百位星散于省内外的监利游子。安频主编带着采编人员,北上京都,南下两广,至于武汉三镇及家乡监利的土地上,更是留下了他与几个采编人员的匆匆足迹。他们采访的监利籍名流中,有党政官员,有企业精英,有科技俊彦,有高等学府的教授学者,有知名医院的内外科医师。他们无一例外地为安频等人的精神、为监利人几年来的业绩所感动! 还有监利人微信公众平台,每天推出的文字织成烂漫的春天,给大家带来清风拂面的感受。可是,安频他是甘于付出,甘于沉默,甘于与时代竞走的。年关节假,多少人都在体验日子的温馨,安频的孤独去是情理中事,他从来没有如别人那样有那么一天的假日,就是春节除夕,他从不间断一次对微信的及时更新。 安频深知:作品是杂志的生命。因此他始终不忘联络国内有名气的作者、挖掘和培养新人。如农民作家高凤华、袁作军,安频多次上门嘘寒问暖,鼓励他们把握时代脉搏,写出好作品。他俩那饱蘸生命心血、淌着泥土芬芳的佳作,一篇又一篇登载在监利人上,受读者好评。为了便于作者与编者的工作与写作,安频自筹资金几千元买了几部智能手机,送到编辑杨忠锦、谢金城,作家高凤华、赵能侃、袁作军等作者手中。 六年来,安频聘请特邀编辑十多人次,编辑部拥有作者三百七十二人,其中经常投稿发文的达八十七人。年春节前夕,他都举行骨干作者茶话答谢会,看望慰问部分作者。六年来,开展大小作者写作交流活动八次,近三百多人次。其中在白螺的四周年活动就达到八十多人。每次活动都丰富多彩,含参观考察、研讨交流、表彰奖励、推介新人、书画展示、歌咏比赛等。并组织作家及编辑赴恩施、洪湖蓝田、柘木采风。 六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收获。监利人期刊共出刊63期,每期计有十万余字,所刊载的文章中,含有参与招商引资、推介监利、报道县域工业、农业、县乡村党政干部的文章,和报道教育、卫生等部门的文章。另外,六年来举办了多次编者与作者互动的研讨会,于2014年12月20日由编辑部发起,与深圳市星广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江汉大学文学院、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联手主办的“小说改编影视剧本研讨会”,被专家学者们誉为“里程碑”式的创举。除此之外,还将微信、网站搅得风生水起。 追根寻源书大作正当安频奋发出一股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把监利人期刊办得红红火火之际,监利县作曲家余炎垓向他介绍本县有一位乡土老作者谢金城。说到谢金城对陈友谅研究颇深,还掌握着大把监利的历史地理人文资料,以及本地许多地名传说故事,并已查找出无数历史遗迹及遗物,证实中国历史上纷争六百余年的历史名人、一代汉皇陈友谅,乃是湖北监利县人氏。这一石破天惊的考证成果,触动了安频主编敏感的神经。对这样一位几十年孜孜不倦、不显山露水、潜心监利民间文化工作的老人,他充满敬意。觉得谢金城先生与他所追求的不谋而合。他当即与谢金城老人深入面谈,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合著陈友谅的历史传记,以监利人为平台陆续登出,并议成立了汉皇陈友谅监利研究会。 然而,这时竟遇到重重困难和阻力。有人说安频办监利人刊好好的,又去争陈友谅的籍贯干什么?六百多年了,主流媒体、史书记载,都倾向于陈友谅是沔阳人氏,你一个监利人主编,掺和这种不着边际的事情干嘛?而且,当年呈给县委四大家领导有关宣传陈友谅的报告,如泥牛入海,没有任何回音。论说汉皇陈友谅属监利人氏,推翻历史上沔阳、洪湖、湖南等地的说法,那是需要确凿的史料才能予以佐证的,谈何容易?而且,在一段时间內,指责监利人这样做的文人学者大有人在,说什么陈友谅的文章,写得不伦不类,小说不像小说,杂文不像杂文,尽是些神呀,鬼呀,佛呀,道的,云天雾地,东扯西拉。有的文人还直言这样的文章,这样的写法,简直是文不对题,浪费了监利人的版面,有损一个杂志主编的颜面。安频又一次站在风口浪尖。他与谢金城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不惜代价,不遗余力,危难之时显身手,成年累月地赴江西、安微、仙桃、洪湖、监利县各乡镇寻访,考察。如安频与谢金城赴鄱阳湖畔几个县份考察时,坐着三轮车四处寻访,沿途夜宿民家,饿了就吃点干粮充饥,日夜沿着陈友谅的历史足迹寻访。有一次三轮车翻了,安频摔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休息一会儿,找家药店买张膏药贴在伤处撰稿,就这样冒着生命危险继续采访。回到监利后,他俩几易其稿,终于结出累累硕果:二人合撰的陈友谅故里监利今古考辨一万一千多字的长篇论文,自监利人刊发之后,不久就被新华网刊出。随之,从上到下,数以百计的网络都纷纷转载。一时间,闹得沔阳、洪湖等数处争汉皇陈友谅故里的人,找不出比监利更充分、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的佐证。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罗同松,也撰写汉皇陈友谅的长篇大论,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另外,安频先生和谢金城先生,力排众议,立志锐意革新传统小说的正统写法,在小说章节中大量渗透神仙鬼怪,以民间艺人的说唱为载体,写出了一本另类风格的历史小说。不久,被“起点”中文网选中并连载,同时转载的还有“大文学”,“去读书”,“掘文网”,“燃文520”等数家网站,好评如潮。有网友留评“汉皇陈友谅这本小说,开创了这类型小说的新思维,新流派,无论是文字的简练,还是情节安排,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引人入胜,让读者有一种期待感。情节起迭,处处有伏笔,当你认为故事的结果是某个之后,却反其道而行,让人诧异无比,情不自禁地想看下去,为主人公时而担心,时而高兴,时而哀愁,时而兴奋,可以说,这部小说,是近来网络小说界中的精品,值得一看。”此类评价,是对安频和谢金城几年来所独创的一种另类小说新写法的肯定和认可。爱心一片暖人间爱心是一片灿烂的阳光,照亮世间无限的温暖。安频先生担任监利人主编后,对家乡更加热爱,对生活感悟更深。热衷于公益事业,做好事,做善事,做实事,成为他毕身奉行的准则。尽管创办监利人十分艰难,但他仍对社会上特困户不断拿出资金捐助。六年来,安频还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帮助监利老乡求医问药,联系医院、医生七十二人次,帮助办理住院十三人次,帮助学生就学、考硏十九人,联系介绍学生就业二十多人次。在“天下监利人”微信群中发起募捐,获得钱款两万多元,用以资助监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协助育才基金会组织活动,动员老板捐款两万多元。给残疾人朱乐心捐赠衣物等等。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如育才基金的两次活动中,帮助策划组织有关人员募捐、共同在监利主办本土书法家捐字专场,主动帮助联系活动会场,用大版面免费宣传该基金会的作法与成效。杂志社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六年来拿出近万元支持贫困学子、残疾人和重症病人,为贫困户送旧衣服十多包。组织天下监利人群捐款二万零二百元(其中杂志社及编辑四千五百元)、衣服六包、雨伞四十把,送到三洲、尺八、柘木、桥市七所学校的近七十多名贫困生手中。还是来几个“举例说明”吧如福田有位大学生名叫刘思阳,得了白血病,安频得知后,他一次就捐出自己的工资三千余元,交给荆州广播电台的张勇代办。后来张勇多次打电话给安频,约他到荆州去拍照、接受采访,都被他拒绝了。安频还多次对容城,桥市,柘木等地小学贫困生捐款、捐物、赠送书刊。对家乡的公共建设事业也热情支持和关心,如修村公路,他出面帮助游说相关部门,解决资金数万元。桥市因果寺重建,都与汉皇陈友谅深厚的文化挂勾,他积极参与,捐出一个月仅有的工资几千元钱。 因监利人多次采访报道武汉市几大医院的监利籍名医,安频利用这个便利,经常亲自带来武汉求医的监利老乡去看病,如东莞商人邵跃铭的祖母,安频就与在湖北省肿瘤医院工作的监利籍医生联系住院,后去看望邵的祖母时,拿出五百元给老人家,并叮嘱在场的胡胜医生,请胡医生悉心处置。 就在去年,监利感动央视的“煎饼姐”汪天娇,遭逢人生厄运的境况报道后,安频夙夜难寐,悲痛忧心之际第一时间组织编辑部社员工捐款捐物,委派联络部主任彭开全带着家乡父老的深情赶赴过去,对这位坚强的监利母亲进行看望、支持和慰问。尤其是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游轮在监利大马洲长江水域翻沉,安频放下一切编务工作,从武汉赶往监利,投入到监利“小城大爱”的救援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