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检测(五)(B卷 能力素养提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60分)(一)文言文阅读(3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夷陵县至喜堂记欧阳修峡州治夷陵,地滨大江,虽有椒、漆、纸以通商贾,而民俗俭陋,常自足,无所仰于四方。贩夫所售不过鱐鱼腐鲍,民所嗜而已;富商大贾皆无为而至。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而峡为小州。州居无郭郛,通衢不能容车马,市无百货之列,而鲍鱼之肆不可入,虽邦君之过市,必常下乘,掩鼻以疾趋。而民之列处,灶、廪、匽、井无异位,一室之间上父子而下畜豕。其覆皆用茅竹,故岁常火灾。而俗信鬼神其相传曰作瓦屋者不利夷陵者楚之西境昔春秋书荆以狄之而诗人亦曰蛮荆岂其陋俗自古然欤?景祐二年,尚书驾部员外郎朱公治是州,始树木,增城栅,甓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又教民为瓦屋,别灶廪,异人畜,以变其俗。既,又命夷陵令刘光裔治其县,起敕书楼,饰厅事,新吏舍。三年夏,县功毕。某有罪来是邦,朱公与某有旧,且哀其以罪而来,为至县舍,择其厅事之东以作斯堂,度为疏洁高明而日,居之以休其心。堂成,又与宾客偕至而落之。夫罪戾之人,宜弃恶地,处穷险,使其憔悴忧思而知自悔咎。今乃赖朱公而得善地,以偷宴安,顽然使忘其有罪之忧,是皆异其所以来之意。然夷陵之僻,陆走荆门、襄阳至京师,二十有八驿;水道大江,绝淮,抵汴东水门,五千五百有九十里。故为吏者多不欲远来,而居者往往不得代,至岁满或自罢去。然不知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美秀,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作至喜堂记藏其壁。夫令虽卑,而有土与民,宜志其风俗变化之善恶,使后来者有考焉耳。(选自欧阳修夷陵诗文译注)注鱐(s)鱼:干鱼。郛(f):外城。匽(yn):厕所。甓(p):砖。厅事:官府处理政务的正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俗信鬼神/其相传曰/作瓦屋者不利夷陵者/楚之西境/昔春秋书荆/以狄之/而诗人亦曰/蛮荆岂其陋俗自古然欤B而俗信鬼神其相传/曰/作瓦屋者/不利夷陵者/楚之西境/昔春秋/书荆以狄之/而诗人亦曰/蛮荆/岂其陋俗自古然欤C而俗信鬼神/其相传曰作瓦屋者不利/夷陵者/楚之西境/昔春秋书荆以狄之/而诗人亦曰蛮荆/岂其陋俗自古然欤D而俗信鬼神其相传/曰/作瓦屋者不利/夷陵者/楚之西境昔春秋/书荆以狄之/而诗人亦曰蛮荆岂其陋俗/自古然欤解析:选C文中的“岂”表示反问,一般用在疑问句的句首,由此可排除A、D两项;据语境可断定“信”是动词,其支配的对象明显是“鬼神”,二者的主语明显陈述“俗”,由此排除B项。故可确定正确选项是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古代指城市的外城。古代有“内之为城,外之为郭”的城市建设制度;后来城郭连用,泛指城市。B“景祐”是宋朝皇帝的年号,而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先秦无年号,秦始皇继位后首创年号;用年号纪年,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C“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后来有些朝代承袭设置。D“京师”,古代帝王所在的国都,是一国的政治中心。京者,大也。师者,众也。帝王之居处,必以众大之辞称呼。后世因此用来泛称国都。解析:选B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夷陵县隶属峡州,靠近长江,偏僻闭塞,百姓生活贫困,自产自足;商贩们平时所出售的东西也不过是些干鱼咸鱼,大的富商都不到这里来。B朱公治理峡州时开始建设修整夷陵城,并着手改变陋俗,他任命刘光裔担任夷陵县令,让刘光裔建起敕书楼,整修官府办公的正堂,新建官吏宿舍,并建造了至喜堂。C夷陵县城虽是州治所在地,却没有外城,大路不能够通行车马。百姓居住的地方,灶屋、仓房、厕所、水井混杂在一处,一个房间里上层住人,下面养猪。D做官的人大多都不想到僻远的夷陵来,而已经到夷陵做官的人常常不能交卸职务,有的人任期届满就自己辞职离开了。其实这些人却不知道夷陵也有很多可爱可喜之处。解析:选B“他任命刘光裔担任夷陵县令”错,原意是说朱公命刘光裔加强治理夷陵;而至喜堂是欧阳修接任夷陵县令后由朱公建造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虽邦君之过市,必常下乘,掩鼻以疾趋。(5分)译文:_(2)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5分)译文:_答案:(1)即使是州君经过街市,也一定常常下马,捂着鼻子快步走过去。(2)这并不是只有犯罪的人可以忘掉忧愁,而是凡来夷陵做官的人无不开始来时不高兴,来到后又喜欢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普沈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既拜相,上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权三司使赵玭廉得之以闻。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俟损日赴阙,仍遣其弟宗正少卿安易赍诏书赐之。七月卒,年七十一。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B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C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破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D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解析:选B回答此题,要注意对比四个选项中的不同停顿点。如“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根据句意,介宾短语“以其人”修饰、限制“奏”;从专有名词“太祖”分析,其谓语应该是“怒”,由此可以看出“太祖”前和“怒”后要停顿。排除A、D两项。再如“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根据句意,“以”作连词,连接“跪而拾之”与“归”两个动作,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选B。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弃市,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已有之。因官府在闹市当众杀人可以威慑百姓,所以常被统治者用来惩治那些罪大恶极者,以儆效尤。B三司,宋代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度,其三司为盐铁、户部、度支,作用是掌管统筹国家财政。C阙,是指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因帝王所居住宫殿的宫门外常有双阙,所以有时也可代指朝廷,文中赴阙指入朝陛见皇帝。D薨,是对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的称谓,也可以用于皇帝和高等级妃嫔,或者封王的贵族。解析:选D皇帝之死不能称为薨。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普稳重敦厚,沉默寡言。镇阳豪族魏氏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宣祖卧病于滁州之时,赵普朝夕侍奉服药,宣祖从此把他当作宗族的人来看待。B赵普为政专断,颇遭忌恨。赵普曾派遣亲信官吏去买建造私宅的木材,该官吏趁机暗中倒卖木材。此事被人揭发报告给皇上,太祖怒将赵普放逐外地为官。C赵普爱好读书,为政有道。赵普年轻时没有什么学问,晚年他手不释卷,处理政务游刃有余。去世以后,家里的人打开箱子察看,有论语二十篇。D赵普严肃刚正,胸怀天下。他曾力荐某人为某官,皇帝不准许。但他不气馁,犯颜进谏,最终皇帝醒悟,任用了那个人为官。解析:选B“太祖怒将赵普放逐外地为官”错误,原文为“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由此可知太祖将要发诏书放逐赵普,但被王溥上奏解救。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5分)译文:_(2)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5分)译文:_答案:(1)太祖很豁达,对赵普说:“如果在尘世中可以识别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会去访求他们了!”从此赵普不再说这些事。(得分点:“识”“物色”“自是”各1分,大意2分)(2)官居相位的人大多器量狭隘随俗而缄默,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得分点:“龌龊”“循默”“比”各1分,大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2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11分)水村闲望宋俞紫芝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注俞紫芝,字秀老,金华人。官场失意后,蛰居水村,寄情于山水。赊:语助词。绷:布幅。9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滩上的船,再写隔岸烟雾迷蒙中的野草,远近明暗搭配和谐。B颔联描绘翡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这样一幅清幽冷寂的画面,传达出诗人闲适的心境。C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酒旗飘飘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D尾联“无人写得寄京华”一句,写诗人面对眼前所见美景,不由得生出了官场失意后的愤懑之情。E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最后又沿河望去,视角跳跃,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受。解析:选BDB项,颔联描绘的是一幅幽静恬淡的画面,并非清幽冷寂之景。D项,尾联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的情怀,并没有官场失意的愤懑。10有人说,整首诗的前三联都是对水村景物的生动刻画,但末句提到“京华”,显得有些突兀,你如何看待这一点?请简要阐述。(6分)答:_答案:这种说法不妥。(1分)诗人在前三联中描绘了一幅恬淡静谧的水村图,呈现出一种安宁朦胧的意境,从而表现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的情怀。(2分)尾联写可惜这一幅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以此来劝说那些朝廷中人远离官场、归返自然,抒发了诗人鄙弃混浊官场的情怀。(2分)前后情怀是一致的,所以不显突兀。(1分)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1112题。(11分)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晋陶渊明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清吹”“鸣弹”与“天气佳”相呼应,以动写静,渲染了欢乐的氛围。B“柏下人”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深思。C“清歌”“绿酒”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D“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的状态。E本诗将个人与诸人对照,以结伴出游之欢乐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解析:选AEA项,“以动写静”分析不当;E项,“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不恰当,与诗人此时的心境不吻合。12有人评价此诗“平中见奇”,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平”:语言浅近,场景普通。(1分)诗人用直白的语言写了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与友人结伴出游,开颜畅饮的场景。(2分)“奇”:思想超脱,见识高迈。(1分)诗人能勘破生死,安然享受当下,有超出常人的了悟与见识。(2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地泉之灵林子十月。一场秋雨。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它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温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性感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它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它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选自南方日报2011年11月30日,略有删改)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十月。一场秋雨。”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地交代了时间,营造了凄清惆怅的氛围。B灵渠从漓江水流淌过来,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C当海阳河流来大水时,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和行船的安全。D灵渠的坚固固然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天衣无缝的施工,也与人们的精心保护有关。解析:选DA项,应为“清静神秘的氛围”;B项,应是“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C项,从“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来看,应是排泄到湘江和漓江。1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加以赏析。(5分)答:_答案:第处:句式由短而长,结构简单整齐,用“婉约”“不骄不躁”等词写出灵渠的性情,用“引”写出灵渠的飘逸特点,拟人手法赋予了灵渠鲜明的个性。第处:运用一个比喻兼拟人的长句,语言含蓄,且多用修饰语,用“安然”“从容淡泊”“悠然”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宽阔、坦荡、从容、深邃)的特点。15请结合全文探究标题“地泉之灵”的意蕴和作用。(6分)答:_答案:意蕴:从历史的角度看,灵渠承载地泉精灵,厚重而飘逸;从建筑角度看,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从功用的角度看,灵渠作为一条运河,它引导舟船,滋养繁华,济世济人;从现实的角度看,灵渠屹立两千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启示的角度看,灵渠昭示着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沟通。作用:是全文的线索;是全文的文眼。三、语言应用(16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提取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四个字。(5分)河北邱县是漫画之乡,记者近期在当地走访发现,当地出现了一种反腐漫画,这些漫画都出自基层农民之手,还被放到了中纪委的网站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农民反腐漫画的突出特征就是接地气:这些漫画作者本身就是普通百姓的一员,甚至自己就是亲历者,能够近距离地了解民情民意。同时,这也是一种艺术创新:将廉政文化教育与漫画的艺术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创新。答:_答案:反腐漫画、(基层)农民、接地气 、(艺术)创新。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设计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1
-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 菜品培训方案
- 六年级数学上册 六 比例尺教学设计 冀教版
-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8课《演唱 过新年》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及反思
- 电厂紧急救护培训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Section B教学设计
-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培训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3.5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 中职语文静女教案
- 2023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163人二(高职院校)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内墙石膏抹灰合同样本
- 猪场6S管理培训资料
- 2025随州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限公司工作人员招聘【2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武汉数学四调试题及答案
- 第七章-《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
- 石膏板项目可行性分析与经济测算(范文参考)
- 晋江文件归档目录
- 数独题库(初级、高级、专家级、骨灰级、附赠数独题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