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论文的写作_第1页
谈历史论文的写作_第2页
谈历史论文的写作_第3页
谈历史论文的写作_第4页
谈历史论文的写作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历史论文的写作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梧桐先生,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退休教授,明史研究专家,这是他给该校历史系本科生做报告的讲话稿 ,我转发给同学们以帮助大家掌握历史论文的写作方法。蓝色字体是我添加的。 为何写论文?作为历史系,我们在四年中需要学习史学的基本理论,中国通史的基本脉络、世界通史的基本脉络,作为民族大学,还必须掌握我国民族历史的基本概况。有所学,就必须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史学研究,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便是锻炼我们进行史学研究能力的手段。论文的准备工作一、确定选题要明确选什么样的题目,我们就必须先明确对史学论文的评价标准,一般说来是从如下三个方面评价的:一是学术价值,即此论文在学术上能解决什么问题。二是科学性与否,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三是社会价值,通俗的话语来说,就是现实意义,即本篇论文能给我们当下以什么借鉴。在论文撰写中,我们务求达到社会价值与学术家价值的统一,但这对于本科生的学年论文要完全达到以上标准要求是高了些,但是必须以此作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本科生论文的选题中还需注意几点:一是要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研究课题。二是必须考虑主观条件是否具备,即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这篇论文。三是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你能否看到论文所需的材料。比如你要撰写的论文材料在国内根本没有,只在国外某个图书馆里才能见到,那这样的选题明显是不现实的。同时也要看自己是否有充裕的时间来完成论文。对于选题的入手,历史学的范围是十分广阔的,理论上所有过往的事情都是历史学的研究范围,论文的选题可小可大,小的可以考证某个地名的历史沿革与某个具体历史事件的史实,大的可以探讨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脉络。我认为大家撰写本科论文务必考虑从小处入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有位严中平研究员,他曾说过,不管是从科研的正常步骤还是从个人的学术成长来说,都应该先个别,后一般;先局部,后整体;先断代,后通史;先分析,后综合;先具体,后抽象;要先搞清局部的具体的史实,之后在进行抽象的总结。对于确定选题的具体情况,有三种,一是可以选着一个题目,围绕题目寻找材料,整个撰写论文过程中都不更改论题。二是先定一个大方向,将资料收集齐全,看过一遍后,定下一个选题。三是搜集好材料后,先就自己想法撰写论文,在论文完稿后,再给论文定下一个题目。三者皆是可以的。我给同学们的选题有些属于一个大方向,尤其是题目后面带括号的,还有“三农”政策的那几个题目,大家也可以根据资料的收集情况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去写,比如“三农”只其中的农业、农村、农民,或者是写三者的焦点问题即“土地问题”,具体题目大家可以另外定。二、资料的收集与鉴别说到这,就要谈到资料的收集与鉴别了。撰写论文所需要的资料可大致分为三种:文献材料、文物材料、考古材料。(一)利用前人研究成果收集资料的第一步应是翻阅前人的研究成果,前人就你这个问题的研究中,引用的文献都已经标注出来了,这就是一份很方便的参考文献检索表,你大致翻阅前人研究成果后,该看什么文献,也能大致清楚了。在翻阅前人研究成果之外,还要注意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检索目录,查找索引,以便于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论文。前人研究成果是指后人研究历史的相关的著作、论文。(二)资料收集的原则 在资料的收集中,我们应遵守以下的原则:一是“竭泽而渔”,与此有关的材料我们都应该弄到手,并翻阅一遍,虽然这一点很难做到,但至少要能避免大的遗漏。二是尽量使用第一手材料,什么是第一手材料呢?我认为有如下几个鉴别原则:当时人记当时事,当地人记当地事,当事人记亲历事,符合以上之一标准的便可视作第一手材料。比如研究唐史的必须要看资治通鉴,但是研究秦汉的就应该去翻的是史记、汉书,因为资治通鉴也是依据这些材料所写的。当事人记亲历事时也要考虑一个记事人主观思想的问题,因为他在记载亲历事件的历史时,极有可能更改或删掉于自己不利或无法证明自己观点的史实,比如梁启超先生,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历史学大家,但是他的戊戌政变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就有许多的错漏,许多都是出于梁启超本人的需要,而更改了对于事实的记载。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学会与其他的材料相对比照而判断。(三)如何辩伪和考订资料在收集齐全资料后,要对资料进行辨伪和考订,如何考订呢?在此介绍几个方法:内校法,即通过对比材料本身,看资料本身的前后是否矛盾。外校法,通过与其他文献对比来校正史料。民国学者王国维先生有二重证据法,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参考本国其他民族语言或者国外文献的记载。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当时王国维所处的年代,又许多西方的新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传入,这些都可以用来比照中国历史的事实。史源法,寻找材料记载的源头,避免中间流传过程的讹误。顾诚先生曾有一篇文章叫李岩质疑。李岩在郭沫若那篇文章,就是那个延安整风文件之一的那篇 郭沫若文为甲申三百年祭,其中关于李自成农民军败亡和李岩在其中的命运有大段论述,其文虽短,影响却超越历史学本身,成为了近现代文化史上的“甲申现象”,经历长久学术争论,背后还有复杂的政治背景,近年曾有甲申三百年祭研讨论文集甲申三百年祭 风雨六十年,郭沫若纪念馆,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合编出版,值得参考,各大图书网站皆有售。中有个知识分子李岩,他认为李岩是个重要人物,对农民起义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顾诚先生通过对李岩材料的详细考证,证明了李岩是个乌有先生。(四)对待资料的态度对待原始文献与材料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定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绝对不可以为了论证自己观点虚构篡改材料,甚至虚构材料。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一直火得不行,但它其中是有很多问题的,黄仁宇有一先入为主的观念,即只有地中海才能有资本主义萌芽,故为了服务于这个观点,他在材料的选择上便有许多问题。比如在材料的引用上,它所引的神宗实录上的某些内容其实与原文是不符的,有些地方还有断章取义之嫌。(五)阅读资料与引用资料收集资料的途中,要随时对有用的,最为典型的材料进行笔录和摘要,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记笔记,可以做卡片,也有些学者认为卡片太小了,也可专用一张纸来誊写。在抄写的时候,一定要标注材料的作者,出处,版本,来源于哪本书的哪一页,因为你在做文章注释的时候,是要标明出版社和页数的,如果笔记的时候没做好,你要引用的时候,又得回去翻,是十分麻烦的。四 论文的写作下面谈到论文的具体写作,先说如何拟题。题目:题目应直接标明研究内容,比如牛耕的起源这样的题目就让读者十分明白,研究的是牛耕,而且是牛耕的起源。题目也可以表现出坐着的倾向性比如,郭沫若先生有过一篇替曹操翻案,曹操这个人物不管是在京剧中还是小说中,都是奸臣的形象,郭沫若此文标题就表明了他的倾向性,他是要为曹操说好话,翻案的。引言:有些地方也叫绪言、前言,引言的撰写务必点出你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前人已经有什么成果,重要的是要能吸引读者,让读者翻的时候,看到你的引言,就感觉到:“哦,这个问题我也搞不清楚,此文值得看看。”这样的引言才是成功的,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内容:在正文的撰写中,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分析问题,将你要考证的史实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清晰,而后阐述。对于不方便采用这类方法的,也可以采用按问题归类叙述的方法来写。有一次,一个在安徽凤阳的明史研究论坛邀请我过去,问陈先生,方不方便写作一篇朱元璋与明代文化方面的论文。我在此文中是按照问题的分类来的,要分析朱元璋与明代文化的关系,首先得谈的肯定是经济问题,在文中我先论述的是朱元璋与明初的经济发展与恢复,明代的文化与明代的经济发展是有重要的关系的。之后我论述的是朱元璋的治国思想对明代文化的影响,最后谈到了朱元璋在位时期他的文化政策,即他在科举、文化、教育上制定的具体政策,对明代文化产生了饿怎样的影响。 陈梧桐,朱元璋与明代文化,燕赵文化2004年第2期,见于中国社会科学网:/news/304565.htm。原文与陈梧桐先生所述具体内容有所差异,但指导思想是一以贯之的,陈梧桐先生在此文中行文十分严密,论述结构明晰,条理性强,可供作为论文思路的范例。最后的部分是结语与余论,在结语中需要对全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总结,不过本科论文篇幅较短,观点表述不应十分散乱复杂,有时并不需要结语,但像硕士、博士论文,这样篇幅的,往往就需要一个结语来提炼核心观点。余论中,往往提及与论文研究课题有关,不是本文有义务涉及或有讨论的,但却对于读者理解论文研究课题有帮助的文章,有必要的要点名。当然结语与余论部分,并不是必需的,如果你想要的话,可以加上。资料注明的方法:注释的方法,有页下注、夹住、文末注,夹注一般只有报刊采用,学术论文所引大多内容较长,如果夹住的内容及前后括号横跨几行正文,就显得不太规范,文末注在阅读的时候并不利于读者,翻到有注释的地方,往往要翻到后文再看,很不方便。现在采用页下注是比较多的,在页下注中,我们必须注意格式的统一, 比如:明史卷二十九,刑法志XX页。明史刑法志,XX页。这两个注释方法在全文一定只能取其一,不然是严重的违反规范的,大家可能在看论文的时候,经常发现前后注释不一,这很明显的是用了他人的材料,连注释一起弄过来的时候,改都没有改,这是万万不可取的。上面那两个在页脚下面文字就是注释,页下注。五 论文的文字表达宋代学者吴缜注七提到史学著作的评价有三个标准,一曰事实,二曰褒贬,三曰文采。注七:吴缜,字廷珍,四川成都人,北宋史学家,生卒年不详。曾知蜀州(今崇庆县)。著有新唐书纠谬、五代史纂谬。其新唐书纠谬20卷,对新唐书指证错误多达400余条,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详见百度百科,吴缜词条。章学诚认为“史所载者,事也,必籍文而传,故良史某不攻文。”这句话说的是历史都必须用文字表现出来,所以好的历史学家都必须在文学素养下下些功夫。韩愈又说“宏其中,而肆其外”,即史学论著内容要深刻,外在的文采也要能吸引人。文字表达不能强求每个人都达到很高的水准,但是我们至少要做到表达准确、简介、不罗嗦,刘知几就说“文约而事多”,文章既要简洁而又要事情表述清晰。这点说来简单,其实做到要功夫。我看许多学界人所作的论文,根本就没有重点,通篇看了几遍,都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都有着啰嗦的毛病。所以我们写论文的时候务必求清爽。六 提纲、初稿与定稿在论文撰写之前,要写一个大略的提纲,这之前要做一项工作,即把获得的资料按照时间顺序排比,这样能更便于我们看出事情发展的规律,也便于我们思考文章脉络。关于初稿,司马迁有一句“宁失于繁,勿失于略”注八,宁可有繁多、啰嗦的缺点,而不可以有缺漏。在初稿中,资料可多一些,论证可详细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