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1页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2页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3页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4页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 的预防与控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黄勋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内 容 提 要,概念部分 医务人员常见医院感染类型与预防: 血液传播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接触传播,HealthCare Workers,医疗保健机构工作 可能接触感染性物质如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污染的环境表面或污染的空气 包括医院护士、医生、急救中心人员、牙医、实验室技术人员、内镜操作人员、理疗师、药剂师、实习学生 还包括相关饮食制作、分发人员、维修人员、污物处理人员、清洁工、物质供应人员、防御人员 在国外尚包括神职人员如牧师及志愿者等,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定义,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内因执业获得的感染; 可以在医院工作期间显示感染的症状,也可以在医院工作期间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症状。,医务人员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的发展简史,1957年,美国医务人员健康联会提出 1989年, CDC的从业人员感染控制指南 1998年, CDC出版第二版从业人员感染控制指南,对医务人员的健康建议; 暴露后的处理; 微生物和生物实验室感染传播的预防; 乳胶过敏的预防。,医务人员面临的挑战,新发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某些古老传染病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 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血液传播: HBV、HCV、AIDS、梅毒等 呼吸道传播: SARS、结核分枝杆菌、流感病毒等 消化道传播:幽门螺杆菌、甲肝、戊肝、沙门菌、志贺菌、轮状病毒等 接触传播:多重耐药菌株、急性病毒性结膜炎、带状疱疹之分泌物等,2-40%暴露于HBV 3-10%暴露于HCV 0.2-0.5%暴露于HIV,据估计:,医务人员大约有,经血液、体液传播感染的病原体:,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TT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B19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病、登革热、埃博拉/马尔堡病毒、克雅病 菌血症:流产布氏杆菌、白喉棒状杆菌、淋球菌、海洋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其他病原体:疟疾、巴贝虫病(Babesisos,梨浆虫病,损伤红细胞膜致溶血)、附红细胞体病、成人T细胞白血病、梅毒、回归热、鼠咬热、钩端螺旋体病,人体各组织中含prion的危险性,已报道的医源性传播的克-雅病,迄今为止,对朊毒体病尚缺乏特效治疗,主要措施为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剂阿糖胞苷、阿糖腺苷和干扰素等已被试用,但显效甚微。实验发现,个别药物早期使用,最好在症状出现前使用,可推迟发病。 鉴于朊毒体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管理传染源 由于医源性克-雅病大多是通过器官移植或使用生物制品所致,因此必须严格器官捐献的标准。朊毒体病患者或任何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曾接受垂体来源激素治疗者,有朊毒体病家族史者不能作为器官、组织或体液的供体,不能作献血员。 对遗传性朊毒体病家族进行监测,给予遗传咨询和产前筛查。,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那些护理、治疗朊毒体病或怀疑有朊毒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以及外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应该保持皮肤不破损,并严格遵守安全程序,手术和病理器械应该进行严格消毒,以减少该病的传播。欧美国家的有关机构已提出,神经外科的手术器械应为1次性使用器械,以免导致克-雅病的传播。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采用成分输血或去白细胞血。对可能感染朊毒体人的血液、组织或器官不得用于生物制品的生产。,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血液传播: HBV、HCV、AIDS、梅毒等 呼吸道传播: SARS、结核分枝杆菌、流感病毒等 消化道传播:幽门螺杆菌、甲肝、戊肝、沙门菌、志贺菌、轮状病毒等 接触传播:多重耐药菌株、急性病毒性结膜炎、带状疱疹之分泌物等,飞沫传播,通常其颗粒大于5m,因其颗粒不会悬浮于空气中,故一般发生于近距离的接触,而此飞沫颗粒是来自病人咳嗽、打喷嚏、谈话或医护人员执行抽痰、作支气管镜时。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腮腺炎等。,主要发生于经飞沫核(通常其颗粒大小为小于或等于5m者,因其会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或含病原菌之粉尘散播。 如水痘、麻疹、弥漫性带状疱疹、开放性肺结核及喉结核等,空气传播,结核病的疫情,感染人数 约为20亿 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 890万(141/10万) 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 390万 结核病发病率每年增加1% 估计患病人数为1550万例(患病率为246/10万)其中包括HIV+TB38万例 死于结核病为180万例,结核病死亡率为29/10万,其中包括HIV+TB死亡27万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核病在全球“死灰复燃”,许多国家包括结核病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疫情下降缓慢或严重反弹的局面,发病率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结核病再次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880万例,其中传染性结核病患者390万例,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患者约200万人。面对全球结核病疫情日趋严重的局面,世界卫生组织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三种传染病之一,并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强调遏制结核病的流行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一是感染人数多,全国有多达5.5亿的人口感染过结核菌,约占全国人口的45,明显高出全球平均感染水平; 二是患病人数多,全国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和12210万,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约150万; 三是新发患者多,全国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145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65万例; 四是死亡人数多,全国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 五是农村患者多,全国约80的结核病患者集中在农村,而且主要在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 六是耐药患者多,全国结核病耐药率高达28。,结核病流行状况2000年全国流调结果,全球第二,仅次于印度,5.5亿人感染结核; 患病人数和传染源多:活动性和涂阳肺结核的患者的发病率为367/10万和122/10万,估算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500万,涂阳者150万 ,中青年75%,为劳动力年龄段; 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 死亡率高: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天约有8000人死于结核病,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在我国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结核病。,全球结核菌耐药流行现状,全球有5千万人患有耐药性结核病 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初始耐药率达18.6%,获得性耐药率46.5%,耐异烟肼及利福平的初始耐药达7.6%,获得性耐药17.1%。两次的结果均显示获得性耐药高于原发耐药。初始耐多药和获得性耐多药增高幅度较大。美国,德国的原始耐药率仅为2.0-6.0%,获得性耐药率15.3-33%相比差距甚大。,结核病病原学,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1882年由德国医生Koch发现。在微生物分类中,结核分枝杆菌属于厚壁门、裂殖菌纲、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分枝杆菌复合群共包括人型、牛型、非洲型和田鼠型,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是人类主要的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结核分枝杆菌因细胞壁含大量类脂质,尤其是腊样物质,具有疏水性,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均较一般致病菌抵抗力强。 由于细菌细胞壁中含大量脂质,一般不易着色,若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而着色后又能抵抗强脱色剂盐酸酒精的脱色,故又称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 :以5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再用3盐酸酒精脱色,然后用美蓝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物质为蓝色(-)。,1. 物理因素影响 结核分枝杆菌生存能力较强,在温室和阴暗处干燥痰内可以存活68个月,粘附在飞扬的空气尘埃中可保持传染性810天。结核分枝杆菌一般较耐低温,在-68能存活45年。 结核分枝杆菌对光线和射线敏感,在太阳光直射下27小时死亡。病人用过的物品在强阳光下直晒半日,基本可达到消毒的目的。101mg/ml菌悬液,液层厚度3mm,用10W紫外线灯在距离确 0.5m处持续照射3分钟,在距离1m处持续照射 10分钟,经培养无细菌生长。但紫外线穿透力弱,难以透入固体物质内部和液体深层,因此紫外线通常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2.化学因素的影响 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很多,其杀菌的机制因化学药物种类不同而异。乙醇使菌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而产生杀菌作用。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接触70%75%乙醇530分钟可被杀死,因此可用于皮肤消毒。但由于乙醇能凝固蛋白,使痰表面形成一层把菌体包裹起来的膜,短时间内不能杀死细菌,故乙醇不能用于痰的消毒。,苯酚主要通过破坏菌细胞膜而致细胞质内容物漏出,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凝固,抑制菌体脱氢酶和氧化酶等酶系统杀死结核分枝杆菌。2%苯酚5分钟、5%苯酚1分钟能杀死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物。5%苯酚与痰液等量混合,24小时才能杀死结核分枝杆菌。煤酚皂溶液作用机制与苯酚相似,0.5%煤酚皂60分钟,1%煤酚皂45分钟,2%煤酚皂10分钟,5%煤酚皂5分钟,即能杀死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物。5%10%煤酚皂等量混入痰标本,12小时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 甲醛使菌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丧失代谢功能致细菌死亡。1%甲醛处理结核分枝杆菌5分钟,可使细菌死亡。5%甲醛和痰液等量混合,处理12小时以上才能达到杀菌作用。,“84”消毒液是以氯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氯是一种氧化剂,能使菌体的酶失活,还能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菌体蛋白氯化,代谢功能障碍,细菌死亡。 0.5%消毒液15分钟可杀死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物,但对在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几乎无消毒效果。 结核分枝杆菌对酸、碱抵抗力强,在4%NaOH,3%HCL和6%H2SO4中30分钟仍能存活。临床应用酸或碱加入病人标本,消化蛋白质及杀灭杂菌,以此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对染料如113000孔雀绿和175000甲紫有抵抗力,通常在培养基内加入一定量的孔雀绿或甲紫抑制其他杂菌生长。对普通细菌有较强杀菌作用的新洁尔灭,对结核分枝杆菌几乎无消毒作用。,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不产生内、外毒素,也无侵袭性酶类。一般认为其致病作用可能与菌体表面结构及某些菌体成分,如脂质、某些菌体蛋白、多糖等多种物质有关,主要是有毒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在易感机体内顽强增殖和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的主要因素,排菌量痰中结核分枝杆菌越多,传播的危险性越大。病人出现痰涂片阳性若1ml痰液中含菌量为100010000,其痰涂片阳性率为 40%50%,痰液中含菌量低时,痰涂片阳性率亦低。 痰涂片阳性(涂阳)病人的排菌量大,其密切接触者的结核感染率明显高于痰涂片阴性(涂阴)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英国报告涂阴培阴病人的家庭儿童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率为17.6%;涂阴培阳病人的接触者结核感染率为26.8%;涂阳培阳病人的接触者结核感染率高达65.0%,排出飞沫的大小 传染源排出的飞沫受压力和粘稠度的影响而大小不一,飞沬核直径110m者在空气中漂浮时间长,可进入人体末梢支气管内;飞沫核直径较大者,则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而坠落。 患者病变与症状 病变广泛、损害严重的患者,尤其是病变急剧进展,干酪溶解形成空洞患者的痰中含有大量结核分枝杆菌,是主要的传染源。患者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都能产生飞沫,有报道,当人咳嗽时每次排出的飞沫数约为3500个,一次喷嚏则可排出飞沫达100万个;平常说话5分钟所排出的飞沫数相当于一次咳嗽,咳嗽是肺结核病人产生飞沫的主要方式。,接触的密切程度 周围人群与传染源接触越密切,受感染的机会越多,涂片阳性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偶尔接触者 环境因素与传染源 病人同处于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的密切接触者,受结核感染的可能性增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报道潜艇内官兵大批感染和发病,也有民航客机上结核病传染源使同机乘客受感染的报道。,传播途径,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 tract infection)是肺结核的主要传染途径(routes of infection),飞沬传染(droplet infection)为最常见的方式。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 飞沬核(droplet nuclei) 10m时可被吸人呼吸道,健康人可因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而受感染。,易感者:,人体的防御反应 人体的防御反应(defense reaction)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反应。进人呼吸道的结核分枝杆菌飞泳核可被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液吸着、被酶杀灭并随纤毛运动经咳嗽、喷嚏和咳痰等动作排出体外,或被吞噬细胞吞噬杀灭。当防御功能(defense function)低下时,结核分枝杆菌进人下呼吸道,引起机体反应。 人体的易感性 未受结核感染的人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一旦受到结核分枝杆菌传播,具有普遍的易感性(susceptibility),进入人体的结核分枝杆菌可在人体内繁殖,结核分枝杆菌的繁殖周期约为1020小时,一条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繁殖1周可达128条菌,繁殖20天将超过100万条菌,体内的大量结核分枝杆菌将使人体患病,引起机体的免疫与变态反应。,免疫与变态反应 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自然免疫力(natural immunity)(先天免疫力)是非特异性的。接种卡介苗(bacilli calmette gurin,BCG)或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所产生的获得免疫力(acquired immunity)(后天性免疫力)则具有特异性,能将入侵的结核分枝杆菌杀死或严密包围,制止其扩散,使病灶愈合。结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表现为淋巴细胞的致敏与吞噬细胞功能的增强。,结核病,医疗保健机构内结核病的传播, 主要是由于未完全采用推荐的结核病控制措施。1994年,疾病控制中心(CDC)出版了详细的预防结核病在医疗机构内传播的意见,即预防结核分支杆菌在医疗保健机构内传播的指南,1994。,危险性评估,(1)了解社区结核病情况; (2)了解医院内各个区域治疗肺结核病人数; (3)了解该医疗机构所收治结核病人分离结核杆菌的药敏; (4)根据工作区域或职业,分析医务人员PPD皮试结果; (5)评价感染控制措施如隔离政策、实验室诊断能力、抗 结核病治疗方案; (6)实地评价结核病控制政策; (7)环境控制能力评价。可以通过采用和完善有效的结核 病控制措施减少结核病的传播,这些措施包括行政控 制、工程控制、个人呼吸道保护等。,免疫系统严重抑制的医务人员,特别是感染HIV、恶性肿瘤、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处于一旦获得结核感染即有可能发展为活动性疾病的高度危险期。估计感染结核杆菌, 同时又感染HIV时,每年有8%-10%的人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而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结核杆菌后,一生中才有10%的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医疗单位结核病传播危险性分级及评估措施,医疗单位结核病传播危险性分级及评估措施,医务人员接触结核病后的处理,确定接触结核病后应尽快进行PPD试验,即时PPD试验可以作为基础或本底,便于与以后进行PPD试验时对比。末次接触12周后的PPD试验可以提示是否已发生感染。已知PPD试验阳性者无需进行重复PPD试验。有新近感染证据(如PPD试验转化)者需进行是否有活动性结核病的评估,若未诊断为活动性结核,可以进行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对PPD试验阳性的医务人员,若接触的是对药物敏感的结核杆菌,除非有反指征,可以用异烟肼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接触耐药结核菌者可以采用其他的预防用药方案。 卡-介苗接种者的PPD试验10mm硬结时,特别是有下列情况时,应该认为有结核感染,(1)与传染性结核病人接触,尤其是该病人已将结核传播给其他人时;(2)来自于结核病高度流行国家;(3)持续处于结核病流行率高的人群时。,已得到有效的治疗, 咳嗽消失, 三次不同日收集的痰标本抗酸染色阴性。,活动性结核医务人员重返工作岗位,下列情况不需限制工作,潜在性结核感染(PPD试验阳性但没有活动性感染),已得到预防性治疗; 潜在性结核感染不接受预防性治疗。 有症状提示结核活动者仍需及时进行评价。,免疫缺陷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禁用活疫苗,预防接种禁忌症,流脑疫苗 禁用 乙脑疫苗 白百破疫苗,惊厥史 脑损伤者,严重慢性病 活动性肺结核 怀孕,禁接种,发热 急性传染病密切接触 重症腹泻,暂缓接种,慎接种,过敏体质,接种卡介苗后的异常反应,淋巴结炎 卡介苗接种后同侧局部淋巴结肿大超过1cm或发生脓疡破溃,淋巴结可一个或数个肿大。 治疗:早期口服异烟肼,局部湿热敷;脓疡有破溃趋势,应及早切开,清疮换药。 骨髓炎 好发部位以四肢长骨多见,可单发也可多发,有的病例可形成脓肿。呈慢性良性过程,症状一般轻微,可有轻度发热、病变部位肿胀、轻度疼痛与功能障碍,患儿全身健康状况良好。 治疗: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疗程至少6个月。,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 卡介苗接种后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破溃、愈合慢、同时合并全身淋巴结结核、肺结核和/或肝脾结核、腹腔结核和/或脑膜炎等其它部位结核。一般表现长期发热、体重下降或不增、易合并机会性感染。诊断依赖于体液标本培养有结核杆菌生长,组织活检可查到结核杆菌和结核病变,菌型鉴定为卡介苗株。 处理原则 联合抗结核治疗,一经发现,转上级有关医疗单位诊治。,关于甲流疫苗,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种类有哪些? 我国研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甲型H1N1流感疫苗怎么接种? 哪些人群应该优先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哪种慢性病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甲型H1N1流感对老年人的作用?,关于甲流疫苗,哪些人群不能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对季节性流感疫苗过敏,是否能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既往有惊厥史,是否可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是否可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哺乳期的妇女是否可以接种甲型H1N1疫苗? 为什么64岁以上并患有慢性病的人不宜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3岁以下的儿童可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吗? 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儿童安全有效的吗?是否经过临床实验? 有基础性慢性疾病患者可否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肾病综合征患者是否可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关于甲流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与季节性流感疫苗能否同时接种? 季节性流感疫苗对哪种流感病毒株有保护作用,包括H1N1吗? 何时应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 如果打算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应该如何进行接种? 接种肺炎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有预防效果吗?,关于甲流疫苗,关于甲流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狂犬病疫苗接种应间隔多久?有先后顺序吗? 疫苗是否影响药物的作用? 甲型H1N1流感疫苗有哪些不良反应? 接种后出现红肿、皮疹是否正常? 如何有效防止接种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有多久?是否像季节性流感疫苗一样需要年年接种? 已经感染过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还会再得甲型H1N1流感吗?,免疫原性强,其中15g和30g无佐剂疫苗的阳转率和保护率均超过85。 1剂次裂解疫苗免疫原性优于加铝佐剂疫苗 青少年和成人组优于儿童组和老年组 安全性结果不高于季节性流感疫苗。 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以及节省抗原量考虑,选择15g裂解无佐剂疫苗接种一剂次。 与澳大利亚结果相似。,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种类有哪些?,我国是全球首个批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上市的国家。目前,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上市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为15微克无佐剂裂解疫苗,注射剂型。 国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疫苗的生产工艺与往年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基本相同,均需经过鸡胚培养、灭活病毒、纯化、裂解等工艺后制成。,我国研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疫苗生产株)接种鸡胚,经病毒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浓缩、纯化、裂解后制成。10个疫苗厂家在7个省份开展的,13000多志愿者接种了疫苗。 根据接种第一剂疫苗21天的血清学结果,疫苗的血清学效果和安全性达到了WHO和欧盟的标准。接种15g/0.5mL无佐剂疫苗的阳转率和保护率均超过85。 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疼痛、红肿,全身的不良反应是轻度发热、头疼等等,与季节性流感疫苗基本相同,还没有发现罕见的不良反应。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选择15g/0.5mL裂解无佐剂疫苗接种一剂次。,甲型H1N1流感疫苗怎么接种?,接种甲型H1N1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用于此型病毒所致流感流行的免疫预防。 接种剂量/剂次:15g/0.5ml,1剂次。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接种途径:肌肉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要求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严防冻结。 接种甲型H1N1疫苗对其他流感没有预防作用。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也无预防作用。,哪些人群应该优先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应首先保证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社会正常运行、公共服务系统正常运转,其次兼顾各类重点人群,以降低病死率和发病率,降低流感大流行的危害。 我国重点接种人群的确定,主要综合目前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参考WHO等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使用建议、以及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供应能力等因素,经专家论证确定的。我国将根据疫情的进展和疫苗供应能力的提高,必要时及时调整重点人群的范围。,哪种慢性病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引起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是相似的,这点在以往的季节性流感研究中已得到证实,179例经过实验室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的住院病例中,117例(65%)病人先前有重症感染的医学危险因素,如慢性心脏病,肺病,肾病,肝病,癌症、免疫抑制或妊娠。 优先接种疫苗的目标人群包括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这部分人是发生流感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患基础性疾病的人既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包括慢性肺病(包括哮喘),心血管疾病(不包括高血压),肾病,肝病,认知方面的疾病,神经性/神经肌肉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免疫抑制(包括被药物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等。,哪些人群不能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以下人群不能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何其他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液等),特别是卵清蛋白过敏者;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感冒和发热者; 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 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严重过敏体质者,对硫酸庆大霉素过敏者; 年龄小于3岁者; 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其他人员。,对季节性流感疫苗过敏,是否能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能。普通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制作工艺基本相同,因此对普通季节性流感疫苗过敏的人不能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由于制备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过程,均需鸡胚培养、灭活、裂解、纯化等工艺,疫苗中不可避免的会残留微量的卵清蛋白、甲醛、裂解剂等物质,因此对疫苗任何成分过敏的人应禁止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既往有惊厥史,是否可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分为热性惊厥及无热惊厥。如果是热性惊厥,且不在发病的急性期,可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如果是无热惊厥,应就诊后明确是否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者不能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是否可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尽管WHO和美国CDC都将孕妇列为高度优先的重点接种人群,但我国目前尚未将孕妇列为接种对象。主要是目前缺乏孕妇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临床试验资料,孕妇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风险性不确定,同时,我国一直将孕妇列为往季节性流感疫苗禁忌人群。对于哺乳期妇女,目前尚无人类接种此疫苗后是否进入乳汁的相关研究数据,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本品。 卫生部将密切关注国内外疫苗临床试验的进展,适时组织专家论证,提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疫苗使用策略。,哺乳期的妇女是否可以接种甲型H1N1疫苗?,流感疫苗首次上市时,ACIP建议孕妇应接种流感疫苗,且6月龄以下儿童的看护者或年轻的妈妈均应接种。,为什么64岁以上并患有慢性病的人不宜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首先,对接种疫苗后可能引起健康问题的人不建议接种流感疫苗。美国投入80多亿美元用以生产满足全美国所需要的疫苗。十月初开始,甲型H1N1流感疫苗逐步投放市场,首批接种疫苗的人群是: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易感人群、易传播甲型H1N1流感人群、医务工作者。 在往年的流感流行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成重症患者或死亡的危险在增加。1918年发生的流感,健康的年轻人为高危人群。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最易感人群为年轻人、孕妇、卫生工作者及健康状况欠佳的人群。在疫苗大批量生产前,优先接种这部分人群,可以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 监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逐渐降低。5-24岁人群的感染率为26.7 /100,000, 25-49岁的感染率为6.9/100,000,50-64岁的感染率为3.9/100,000,65岁以上的感染率为1.3/100,000(或者是比5-24岁年龄组低20倍)。,甲型H1N1流感对老年人的作用?,现在研究显示,在美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甲型H1N1的感染危险低于小年龄组。总的来说,老年人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率比较低。即使65岁的人群不是H1N1感染的高危人群,但他们是季节性流感的高危人群。因此他们应该尽早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预防指南请登录:,3岁以下的儿童可以接种 甲型H1N1流感疫苗吗?,目前不可以。通过国家药监局批准使用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适用于3岁以上人群。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只在3岁以上人群中开展了临床试验,目前还没有3岁以下儿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有基础性慢性疾病患者可否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一方面,有明显基础性疾病患者,特别是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性疾病等慢性病的个体,在患甲型H1N1流感后,会加重原有基础性疾病,病重和病死的负担较重,应作为甲型H1N1重点接种对象;另一方面,对这些具有基础性疾病的个体,如患有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则不宜接种疫苗。 对于有慢性病的个人,是否应该接种疫苗,要考虑当地流感疫情的严重性、患病的严重程度和接种的风险性,咨询当地临床医生或接种人员后再做决定。,肾病综合征患者是否可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禁忌证为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因此如肾病综合征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或者程度较严重则应禁止接种。病情轻微的应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慎重决定。,甲型H1N1流感疫苗与季节性流感疫苗能否同时接种?,WHO与美国免疫咨询委员会(ACIP)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与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同时接种,接种要在不同部位。 但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后的临床试验数据,专家建议,如果需要接种两种疫苗,应至少间隔14天。,季节性流感疫苗对哪种流感病毒株有保护作用,包括H1N1吗?,不包括。研究显示,20092010年流感疫苗对三种流行的病毒株有保护作用,这三种病毒株是在流感流行季节的主要病毒。它们分别是:甲/布里斯班/59/2007(H1N1)-类似株;甲/布里斯班/10/2007 (H3N2)- 类似株;乙/布里斯班60/2008-类似株。20092010年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预防这三种主要病毒株引起的流感,不能预防甲型H1N1流感,但即便是不同的病毒株,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也有减轻病情的作用。,何时应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贯穿整个流感流行季节,从每年的9月来年的1月,甚至更晚一些。因为每年流感的流行时间和期限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每年的1月份或稍晚点时间为流感高峰期。 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9岁以下的儿童,需要接种2剂次。第一剂次应于当年九月或疫苗上市后尽早接种,第二剂次在接种首剂疫苗后28天接种。应尽早接种疫苗,以助于孩子在流感流行季节前就受到保护。 流感是一种传染病,不受地域限制。部分人群在4或5月接种也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即使流感病毒在美国本土不流行了,但对有出国旅行计划的人,接种疫苗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打算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应该如何进行接种?,目前市场上的季节性流感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均是灭活疫苗,相互间不会干扰免疫应答或增加副反应发生率,但不建议三种疫苗同时接种。如同时接种其中任何两种疫苗时应选择在不同的部位。如两种疫苗不能同时接种,应间隔至少14天。,接种肺炎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有预防效果吗?,答:接种肺炎疫苗不能预防甲型H1N1流感。 肺炎疫苗的主要成分是经过提纯的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接种肺炎疫苗只能预防由肺炎球菌引起的感染,不能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 但由于重症流感病人可合并肺部感染,接种肺炎疫苗,能够降低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在流感流行季节前,建议接种肺炎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狂犬病疫苗接种应间隔多久?有先后顺序吗?,答:被犬、猫等动物咬伤后,应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 如需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应在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完成后,至少间隔14天。如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被犬、猫等动物咬伤,也应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疫苗是否影响药物的作用?,检索国内外医学文献,以往的流感疫苗偶尔可与茶碱、华法林和苯妥英钠等药物发生相互影响,降低这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使血中药物浓度升高,造成毒性反应。因此,新西兰医疗安全网引用近期现代医生中的文章,提醒广大医生要警惕那些接受抗癫痫药、茶碱类药和华法令药物治疗的病人在接种“甲流”疫苗时所表现出来的毒性反应。正在接受这些药物治疗的患者在接种“甲流”疫苗后的一个月内要注意监测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及时调整原有药物的治疗剂量。另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注射“甲流”疫苗可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接种“甲流”疫苗之后两周内如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因此,一些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对此产生疑问。 药物是否会影响“甲流”疫苗的免疫效果,目前尚无确凿证据。因为担心一些抗病毒药物,尤其是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药物,可能会降低“甲流”疫苗的抗原性,使疫苗的免疫效果下降,所以专家提出接种“甲流”疫苗之后两周内如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但是,对于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来说,乙肝属于必须坚持治疗的疾病,一旦中断治疗,很可能出现乙肝病情的复发,或使肝病加重。还有可能因反复停药而导致病毒耐药。另外,流感病毒属于核糖核酸(RNA)病毒,乙肝病毒属于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对流感病毒无作用。因此,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千万不要因为注射“甲流”疫苗而盲目停药,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对于使用干扰素治疗的乙肝患者,由于干扰素也有引起发热等反应的可能性,因此最好不要在干扰素治疗期间注射“甲流”疫苗,以免加重或增加不良反应。,甲型H1N1流感疫苗有哪些不良反应?,裂解疫苗的成分无感染性,不会引起甲型H1N1流感。 下述不良反应中:“常见”:是指发生率1%-10%(含1%);“偶见”:是指发生率0.1%-1%(含0.1%)。 局部不良反应:常见疼痛;偶见红、肿、瘙痒。 全身不良反应:常见发热、疲劳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偶见咽喉疼痛、肌肉疼痛、咳嗽、腹痛、关节疼痛、活动异常(活动减少/增多)、口干、食欲不振、腹泻、过敏、胸闷。 以上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主要发生在接种后24小时内。,如何有效防止接种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接种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接种。在接种前应该告知受种者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查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对无禁忌症的对象知情同意后方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严格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接种后现场留观30分钟。 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异常反应,我国在常规的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接种的基础上,已经制定和下发了专门的监测方案,强化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疫苗不良反应事件处理机制和接种工作紧急停止机制。,我国和其他国家还没有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严重不良反应和罕见不良反应的资料。专家推测,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严重不良反应应该与季节性流感疫苗相近。 据文献记载,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还可能发生罕见的不良反应,如:休克、血管炎样一过性肾功能受损,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脑脊髓炎、神经炎、神经痛、感觉异常、惊厥、一过性血小板减少、格林-巴利(Guillain-Barre)综合征等。,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有多久?是否像季节性流感疫苗一样需要年年接种?,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变异,人们不可能再次被同一种病毒株感染。2009年以来出现的绝大多数流感样病例不知道他们是否感染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或者其他的流感病毒株。如果你认为已经感染过2009年甲型H1N1流感,咨询你的家庭医生是否应该接种疫苗。确诊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唯一办法是RT-PCR检测。 即便是确定感染过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还可能感染其他流感病毒株,仍应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如果自2009年春天以来感染过流感样疾病,经过RT-PCR检测排除甲型H1N1流感,应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季节性流感2种疫苗。 上一年度生产的疫苗不能预防今年流行的流感,所以流感疫苗需要年年接种。,已经感染过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还会再得甲型H1N1流感吗?,2009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的、正处在研究阶段的疾病。流感病毒在出现爆发的时候,会不断发生变化。总的来说,感染过一种病毒株,未来就会对相对应的病毒株具有保护性,但对其他病毒株是不具有保护性的。同时,还应注意在一个季节里,人们有可能再次感染流感病毒。因为每年都有不同的流感病毒株循环流行。,80%,随着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大暴发,最近,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相关人士预测道:“随着第二次过冬,每天会出现10万名患者,直到全球人口的80%都感染后疫情才会结束。” 很多人认为,这意味着80%的人可能患上“甲流”。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80%都感染”是指感染率,而不是发病率。感染率包括了隐性感染者和“甲流”患者。而“甲流”的隐性感染率很高,另外还有许多仅有轻度咽部症状的轻症感染者。 “80%都感染后疫情才会结束”这句话是说,只有在80%的人都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包括隐性感染者)后,人群中的大部分人就会有对“甲流”较强的免疫力了。这时,“甲流”就像季节性流感一样只有少数人得病了,“甲流”的疫情才会结束。,1%10%,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大多数“甲流”患者病情较轻,只有1%10%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在住院的病人中,有10%25%的患者需要接受重症监护;病死率占住院患者的2%9%,是总发病人数的0.4%1.4%。 以往的季节性流感最容易感染的人群是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小孩,但本次“甲流”的易感人群是中小学生和青壮年人。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在全球,“甲流”患者以青少年和青年成人为主。目前,我国“甲流”的发病人数也在快速攀升,而且90%以上的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学校,特别是中小学。 尽管如此,“甲流”患者还是以轻症者为绝大多数。而2003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死率是10.34,平均10人患病就有1人死亡。人感染禽流感更可怕,虽然它很难在人间传播,但其病死率高达60%以上,几乎3名患者就有2名死亡。我们也不能把这次甲型流感与9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流感大流行相比,那时的社会卫生环境和医疗条件以及人类的身体素质与现在有天壤之别,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说明书主要内容1,通用名称: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英文名称:H1N1 Influenza A Vaccine (Split Virion),Inactivated 本品用于3岁至60岁人群的预防接种。 本疫苗接种1剂,每一次人用剂量0.5ml。用法:于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 下述不良反应中:“常见”:是指发生率1%-10%(含1%);“偶见”:是指发生率0.1%-1%(含0.1%)。 局部不良反应:常见疼痛;偶见红、肿、瘙痒。 全身不良反应:常见发热、疲劳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偶见咽喉疼痛、肌肉疼痛、咳嗽、腹痛、关节疼痛、活动异常(活动减少/增多)、口干、食欲不振、腹泻、过敏、胸闷。 据文献记载,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还可能发生罕见的不良反应,如:休克、血管炎样一过性肾功能受损,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脑脊髓炎、神经炎、神经痛、感觉异常、惊厥、一过性血小板减少、格林-巴利(Guillain-Barre)综合征等。接种本疫苗时,应注意密切观察。,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血液传播: HBV、HCV、AIDS、梅毒等 呼吸道传播: SARS、结核分枝杆菌、流感病毒等 消化道传播:幽门螺杆菌、甲肝、戊肝、沙门菌、志贺菌、轮状病毒等 接触传播:多重耐药菌株、急性病毒性结膜炎、带状疱疹之分泌物等,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由Warren和Marshall于1983年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粘膜中分离,原称幽门弯曲菌,除与人类慢性活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外,也可能与胃癌发病有关。,Barry Marshall和新西兰的Arthur Morris医生均使用确定致病菌的Koch原则:所有病人都能分离出同样的细菌,培养细菌能引起相同的病变。,西 欧 30-50%,东欧 70-90%,美国/加拿大 30-40%,亚洲 70-80%,拉丁美洲 70-90%,非 洲 70-90%,澳大利亚 20%,世界范围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所有的HP感染者均会发展成胃炎-胃窦为主的胃炎或全胃炎 15%-20%的HP感染者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 HP感染者发生胃癌和MALT淋巴瘤的风险较未感染人群增高了2-6倍,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OMGE)临床指南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病学. 2007;12(1):40-52.,我国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共识意见的形成,第一次:1999年,海南会议,提出的“我国对Hp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海南共识”,该共识于2000年发表 第二次:2003年,安徽桐城会议,提出的“第二次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桐城共识” ,于2004年发表 第三次:2007年,江西庐山,召开的“第三届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会议,提出的全国Hp共识意见 2003年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