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2开展创造性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_第1页
com2开展创造性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_第2页
com2开展创造性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_第3页
com2开展创造性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_第4页
com2开展创造性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展创造性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之一,要实现新课程标准,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1自觉贯彻新课程标准是前提 教师要进行创造性教学,首先必须自觉地忠实地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师在执行教学的全过程中,必须充分体会到新课程标准已经改革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必须以学生 发展 为中心,把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作为课程体系的主线。突出STS的 教育 理念,注重人文知识的有机渗透,注重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和互动,改变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不应单纯从学生学习知识的多少着手,而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程度进行评价。由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要营造氛围、创造条件让全体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生物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在初一年级 网络 教学实验班“植物的开花”一节教学中,教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生物资源库的设立,课件的制作,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制定等。上课一开始,学生们在悠扬的背景 音乐 中通过电脑欣赏花卉精品,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的,重点难点及教材内容,自主查阅所需要的资料;之后以两人为一组进行花的结构解剖并完成教材中“花的主要结构”作业;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进行点评、 总结 ,并指导学生了解本地的一些花卉及实践中的应用,完成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状态,教师通过巡视、辅导答疑、总结等很好地发挥了主导作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无疑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2认真组织探究性学习是关键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笔者认为,组织探究性学习应首先注重教材中规定的探究项目的实施。教材规定的探究性学习项目各有侧重点,例如,体验 科学 探究学习项目的一般过程,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数据收集、整理和处理,材料取样与检测,实验装置合理设计,等等。无论探究性活动的侧重点是什么,但探究过程都有共同的要求,即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体现主导作用,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的教学素养,选择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大部分课程的教与学均在网络环境下完成,学生通过网络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查找相应课程的有关 参考 资料,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生物便是其中的一门学科。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开足开好生物实验是保证 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设定的实验项目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开足开好。针对目前中学普遍存在生物学实验室简陋和仪器设备处于低水平的现状,笔者认为,提倡实验教学低成本、简单易行为原则。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条件与所在地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代用品,实验设计多样化,尽量就地取材;还可以采用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模拟方法开设实验以及运用多媒体 现代 教育技术,设计虚拟实验;等等。开设实验应尽量摒弃传统的模仿式、验证式实验,提倡同一实验的不同设计思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生物实验的材料多为生命有机体,教师应特别注意教育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融入生态观念等。近几年,我市对培养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方面十分重视,其实验考核已在中考中进行,成绩记入总分。这对各校重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无疑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4安排课外活动提高效率 长期以来,课外活动没有真正被列入学校教学的计划范畴,即使有的学校或学科安排了有关项目,常为摆设而没有予以重视。笔者认为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教师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知识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养成,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但是课外活动不受大纲、教材的局限,选择迎合学生的个性、兴趣与特长,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时间安排可以随机调整,学生参与自主自由,活动氛围宽松愉悦。因此,只要教师组织引导得当,课外活动过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专长,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和培养人才。中学生物学科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又有其学科优势,可以结合学科教学,选择学生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活动项目。教师组织学生课外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其共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的过程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指导决不能沦为“包办”和“代替”。活动结束后,应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总结交流。以提高活动的效果。这几年,我校在这方面作了多种尝试,如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学校的生物园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无土栽培;利用节假日去森林公园进行“白茅草种群分布的测定”“绿头鸭一日能量需求的测量”“前南峪生态环境的保护的调查”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实践能力,相信是有一定效果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新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其精神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认真学习、领会,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刚启动,课程改革、创新教育对于基础教育工作者都是崭新的课题,需要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哗哗的新课程改革三年来的基本情况总结11新课程改革概述 12生物组进行新课程改革情况概述 2 主要成果及经验总结21主要成果22基本经验 3 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4 解决策略及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思路 生物教研组新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2004年,广东省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2005年秋学期起,在省市相关部门的领导下,我校随揭阳市全面启动了新课程改革,各科组全面开始了新课程实验。迄今为止,生物教研组已完成了一轮课改,课改工作正向更深层次推进。三年多来,我组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初识、了解、实践、反思、深化的过程,逐步由茫然不适转变为激情参与,新课程的理念逐渐为广大师生所接受,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加强,学校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也呈现出一派生机,新课程实验与推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1 新课程改革三年来的基本情况总结11 新课程改革概述当最初新课程改革到来的时候,大家都不明白,什么是新课改?它与传统教学方式有什么具体区别,许多人多它的效果也持有怀疑态度。在教研领导的带领下,全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进行了的深入学习,大家逐渐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涵义。例如: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变化是课程结构的变化。新的课程结构体现了新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结构的教学管理模式,既是管理问题,又是教学问题。为了保证新课改实验的顺利进行,生物组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研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适应新的课程结构。12 生物组进行新课程改革情况概述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落实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和揭阳市教育局教研室关于当前我市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深化对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解,并稳步推进我校生物课程改革的进程,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我校生物教学工作的实际,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工作:121大力开展新课程宣讲活动 课改工作启动之前,为使学校领导首先明了课改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教育局于2004年秋学期开学初召开了校长及教导主任会议,会上对课改的6大目标进行了宣讲;其后还组织了校长和分管校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研讨活动,促使校长们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课改工作中的角色与责任。2005年春学期起,教研室在各类教研活动中都加大了对新课程的宣传,集中宣传了新课程的目标、功能、教学方式转变、评价改革等内容,力图为教师和社会全面认识新课程、积极实践新课程造舆论、打基础,努力为实施新课程营造良好的氛围。122学习与培训,增强新课程意识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促使广大教师尽快理解新课程,教育局、教研组都组织了一系列的新课程学习与培训活动:1及时组织新课程学习活动2005年,在新课程实施前夕,教研组及时为学校征订发放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召开了全体生物组教师新课程学习宣讲会,并号召教师认真研学,领会其精神实质,由此启动了新课程的学习热潮。课改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走进新课程、聚焦新课程、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等书籍成为教师们的重点内容。2切实开展各类新课程培训活动2005年暑期,教育局按“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有计划地实施了新课程培训活动。教研室和进修学校联合组织了对教师的培训。为增强培训效果,教研室还对参与培训的教师提出了“五个一”的具体要求设计一份好教案、上一堂好课、拟一份案例评析、读一本新课程理论书、撰写一篇课改方面的论文等。为不断推动新课程培训工作,2005年秋学期起,生物教研组编印了多期课改专集类教研通讯,及时宣讲课改精神,报道课改进程,刊载教师的新课程学习体会。为推进课改增加了感性材料和实践范例。在新课程实施之后,学校根据本校老师的建议并借鉴外地的做法,不断改进培训方法,重点实施了“分学科教材教法培训”活动,在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新教材的分章分节解析上做文章,由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精心准备,认真分析、讲解并配以示范课进行观摩交流。这样的培训针对性强、实用性高,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3组织新课程观摩与考察活动2005年春,教研组相继组织新课程实验教师赴新课程实验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考察活动,先后到揭阳、汕头、梅州、普宁等市各兄弟学校去学习与观摩,学习他们实施新课程的成功经验。凡外出学习培训回来的教师都得利用时间进行汇报交流,使得他们吸收的先进经验及时传授给其他教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123引领与指导,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 课改的主力是教师,核心在课堂。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理念、运用新方法,才能使课改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教研组加大了对学科的新课程引领和指导工作。1明确提出新课程教学的总要求为有效地指导学校生物学科的新课程教学工作,教研组在2005年秋学期开学前的教研组工作会议上,对生物学科的新课程教学提出了“一要立足现实,不回避问题并在实践中寻求解决;二要增强自信,敢于实践又不盲从;三要创新教学,但又不忽视基础;四要加强责任,各负其责;五要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实践水平”的总体要求,为新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2006年秋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上,又提出“客观分析、认真总结、学习典型、积极实践、提升水平”的课改推进策略,保障了新课程的持续推进。2充分发挥教学骨干和典型的作用,加强“同伴互助”在2005年暑期培训中,教研组注意发挥骨干的力量,组织骨干教师带头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整理出较为实用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并编印成集,使教师在开学前手头上便有了教学参考教案。在实验初期,大家对新课程还不太熟悉的情况下,及时地发现典型并有效地发挥其引领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教研组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采点”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同时,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充分发挥本校和本地区教育资源的作用,学科通过公开课、研讨课、观摩研讨等活动加以落实,实现了“同伴互助”,生物学科每年邀请揭阳市教研员来我校上指导课,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交流,推动我校生物教学。3成立“课改中心组”,引领课改2005年秋学期,教研组都成立了 “课改中心组”,由教研组长任组长。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并按期开展活动,通过集体研讨、教学观摩、专题调研等活动,共商课改中的疑难问题,促进了课改的健康发展。2005年秋学期“课改中心组”组织的活动就达30余次,其后,“课改中心组”的活动进入常态化,做到了每个月活动一次。实践表明,“课改中心组”在引领课程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4组建“课改讲师团”,引领课改2006年秋学期,教研组精心挑选了两位教学骨干和课改积极分子组成了“课改讲师团”。“讲师团”成员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深入学校开展了“示范课”、“交流课”、理论讲座、教学点评等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受到了老师们的广泛好评。目前,“课改讲师团”活动已成为教研组的一个常规工作。124促进校本教研,支持学校的校本化发展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是当今世界教学研究发展的共同趋势。校本教研已成为支持学校校本化发展的重要元素。在校本教研的推进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宣传,组织观摩交流,制定了相关制度以保障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如:利用校园网,让教师在中午和节假日进行“主题聊天”,大家围绕一些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在校园网上自由展开探讨,形成了特定的办公室文化。125找准抓手,积极而稳妥地推进课改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找准抓手,积极而稳妥地推进。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工作。1将新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常态化在重视对教师的新课程培训的同时,我们还抓紧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我们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续年轻教师参加活动,增强他们对新课程的感受;每期暑假,除组织新教师参加培训外,还组织他们进行更为细致的学科新教材教法培训,请骨干教师现身说法,尽量缩短新教师的适应期。在这方面作了许多努力。2开展“课改展示月”活动经过2005年秋学期的实验,我们对实施新课程的情况有了基本的认识。为了促进课改经验和成果在全校范围内的交流,形成互学互助、共商课改的新局面,2006年4月,教研组决定开展“课改展示月”活动。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新课程已经深入人心,所展示的研究课都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老师的教学都着眼于人的发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呈现一派新的气象。3开展“课改反思系列活动”2006年秋学期,为了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教研组开展了“课改反思系列活动”,其主要工作是:总结经验,评选课改先进集体和个人。组建“课改讲师团”。我们认为,我校第一年的课改工作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有一批教学基本功扎实、教育理念新、教学方法活、善于思考并乐于奉献的教学骨干,他们为课改的开展起到了主力军和带头人的作用,这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当发挥其积极作用。征集并评比课改成果。为及时总结并推广课改经验,教研组于2006年11月份起举行了课改成果征集和评比活动。共收到课改论文(包括经验总结等)30余篇,案例(包括教案、课例等)40余篇,光盘10余张,校本课程教材3种。这些成果洋溢着我组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也凝结着他们的智慧和辛劳。经过“课改反思”系列活动,我们看到了很多很好的课改成果和成功经验,也发现了课改工作中的种种不足,体会到了课改一线老师的种种困惑,这都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推进课改提供了借鉴和经验。4研究并抓实“常态课”在新课程背景下,“常态课”的状况和质量倍受人们的关注。2005年春学期,我们提出关注“常态课”的口号,意在引导教师切实关注常态下的课堂教学,真正关注平常的、真实的教学,促使教师努力上好每一天的课,上好每一节课,使重视“常态课”的质量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为。为此,在教研活动中都避免推出表演课、作秀课,努力促使精品课向常态化发展,使“提高教学质量”能够真正落到实处。126以科研为先导,扎实推进课改课改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是难免的。我们注意降低科研的重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课题,促使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真实有效,促进了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充分意识到课题研究对新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学科也能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带动学科教学及研究活动。今年,我组就申报市级课题1项,县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并通过这些课题,不间断地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研究,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并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2 主要成果及经验总结课改工作三年来,在上级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老师和教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组的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新课程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大部分教师能够用新的课程观去观察、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努力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来实施教学课堂焕发出了生命活力,教学方式正在逐步改善。21主要成果211课程意识逐步确立,课程资源得到拓展课程意识逐步确立。通过学习和实践,教师的课程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民主的、发展的、校本化的、综合性的课程意识得到了强化和落实。教研组每学期都要下达课程计划,并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督查,促进了课程的规范执行。从多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我组的课程管理意识日趋明确,课程管理逐步规范,课程实施情况总体良好。课程资源得到拓展。“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与特色”的认识日益强化。经过三年的努力,现在我组已经拥有了较为实际的校本课程,全组共有校本课程3种,其内容十分丰富。212教学方式正在变化实践表明,我组教师都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关注学生的状况,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实施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能够自觉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上实施教学。教学中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课堂内外能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领域,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智力活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新课程中,教师们能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合作等活动,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教师学会了用鼓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学会了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会了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学会了解放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学会了如何驾驭开放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能以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课堂教学注重生成性,教育活力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方式悄然变化经过新课程实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已经成为主流方式。课堂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学生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主题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和主持,社会调查、专题访谈、情景表演、辩论等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213校本教研制度正在建立“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校本教研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我组逐渐形成并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并能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能认真开好公开课、研究课,并规定教师一学期必须听规定数目的课,教师在上课、听课之后能写“课后反思”、“教学日记”等。“反思”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214教育科研成绩喜人目前,“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理念正深入人心,“校校有课题、人人有专题、个个搞科研”的局面已经形成。全组的课题研究活动进一步规范,“将科研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正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添加教师获奖情况)(添加学生获奖情况)22基本经验 经过了三年的新课程改革,广大教师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如下:221明确认识了高中生物课程的学科地位从课程结构的总体设计来看,高中生物课程与物理、化学等课程同属科学领域,而且在必修部分的学分分配上和理、化等课程等同。高中新课程计划明确了生物课程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使生物科学教育恢复应有的地位和尊严。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和价值是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教师是科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按照科学课程的教育规律来组织教学。222切实的把握了高中生物课程的学科特点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历经亿万年的进化形成的、比任何非生命系统都更加复杂的系统,对这个系统的研究几乎包容了所有科学的原则。在21世纪加速发展的学科群中,生命科学因其研究客体的极端精巧和复杂性,以及社会多种需求(人类生存环境、资源、食物、健康等)所产生的紧迫性,最可能会成为新的科技革命的中心,并对其他学科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生命科学正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生命科学具有自然科学的共性,同时还具有学科特征的个性。作为科学教育一部分的中学生物 教育,既应该反映科学的共同本质,也应该反映生物学独特的思想、方法。例如,适度渗透观察-比较法、假说-演绎法等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体现对某一生命现象可从近期原因和终极原因进行不同层次的探讨;等等。223深刻理解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阶段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放在所有课程理念之首的目的,是强调高中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是指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初中阶段生物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更多地强调了“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高中阶段则更重视在共同必修单元之后,有较大的灵活性,保证“不同的学生得到充分的、不同的发展”,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高中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在初中生物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在课程目标上,明确提出11方面的要求。高中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224比较、研究了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知识内容的联系及区别 表1 现行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知识内容的比较现 行 教 学 大 纲课 程 标 准绪论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生命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模 块 分 子 与 细 胞细胞的分子组成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1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1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1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主要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结构3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1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细胞的代谢2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细胞周期细胞的增殖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1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细胞分裂细胞的 分化、衰老和凋亡2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分化和衰老1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细胞的癌变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生物的新陈代谢 酶的发现细胞的代谢 酶的性质2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2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植物的矿质营养 光合作用的发现2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3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人和动物体内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 细胞呼吸2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命活动的调节模块环境与稳态植物的激素调节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1列举其它植物激素2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体液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1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2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神经调节 人体的内境与稳态2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注:表1中的“1”表示该知识内容的目标动词属于了解水平;“2”表示该知识内容目标动词属于理解水平;“3”表示该知识内容目标动词属于应用水平。表中楷体字表示现行大纲要求而标准不作要求的知识内容。由上表可见,标准运用特定的目标动词界定知识内容要达到的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将高度概括,但较为模糊的总体课程目标转化为详细、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用行为术语来描述,使教学目标成为可观察、可测量的、可操作的具体要求,使教师能较好地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目标达到度,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和评价。标准删去了“酶的发现”、“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体内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等内容,增加了细胞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等特点的内容,分子生物学的内容不仅在遗传部分学习,还在细胞、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等方面渗透分子生物学的观点、证据和方法。可见标准根据现代生物科学的特点更新基础知识内容,精选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认知水平的基础知识,其基本概念和原理与现代生物科学相一致,既把握基础性,也体现先进性。加强了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之能适当地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225把握了高中生物课程的目标要求 生物课程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如图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然观、世界观;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参与社会决策;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兴趣动机理解思维判断行动生物科学素养应用实践体验知 识 目 标遗传与进化三个必修模块 稳态与环境分子与细胞能力目标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利用多种媒体搜集、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正确使用一般实验器具和操作技能。 图1 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构成3 存在的问题及困惑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三年的课改虽然硕果累累,但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也不少,与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相比,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研究和改进。31教师在课改中的主体意识尚待加强 课改中可以明显地感到,个别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主体意识比较淡薄。其实,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展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针对“校情”和“学情”,真正确立“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主体意识,才能有效地推进课改。32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把握尚需研究和实践 老师们普遍感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还难以把握。加强“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保证教学进度与学生讨论探究耗时过长、探究式教学与保证最终的教学质量(考试成绩)等实际问题还难以处理;有效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活”与“实”的关系还成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有形式化倾向,如:缺少必要的规范和训练,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却要进行讨论,没有提供足够的讨论时间,情景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不大等等;有些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教学设计不合理,认为现在的课只要“放”就是好课,却忽略了课堂的秩序,对课堂的调控能力不强,使得课堂秩序较乱,正常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同时也应该看到,部分教材的难度偏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储备不足,教师知识结构也不完善,致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比较吃力。因此,如何有效地把握课堂,尚需认真研究和实践。33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激发尚缺良策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师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不尽一致,以致于很多活动流于形式。有的老师动辄组织讨论,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造成了学生的“无效参与”;有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一放开,让他自主学习,则显得无所适从,学习效率很差,因而学生两极分化在加大。34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操作问题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按照这一理念的要求,许多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呈现出可喜的变化。但是,教师在操作层面遇到不少困难。 1疑虑:担心探究性学习的效率低,影响考试成绩。 2不同观点:认为探究性学习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3操作层面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很活跃,使教师感到课堂上很乱,难以驾驭。在全班交流环节,各小组轮流发言耗时很长。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同学始终很活跃,占主导地位,有的同学坐冷板凳,越来越消极。这样下去不是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吗?35评价问题 课标对教学评价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比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等。不少教师在朝着这方面努力,改进了评价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但是,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不少问题。问题1:只重视知识学习的评价,不重视情能力和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问题2:只重视终结性评价,不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少教师将终结性考试成绩(如期末考试、会考、高考)作为追求的目标,而不是将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课标中提出的建立学习档案袋的要求难以落实。问题3:只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未能把学生当作评价的主体,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 问题4: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但泛泛的廉价的表扬过多,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使得评价没有激励的作用,也不能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评价问题是课改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对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35能力倍养与知识体系构建的不同步 能力培养与知识体系构建本是相辅相成,没有知识就谈不上能力培养和情感培养。新教材在再现知识的探索过程,强调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同时,却将本属于同一整体的内容拆出几部分来讲,而且分散在不同的单元,让师生产生了吃一半吐一半的感觉.例如。人教版教材中讲“膜,在第3章第1节“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中涉及了膜的化学成分与功能;在第4章第1节才提出“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探索膜结构历程,中又涉及了膜成分的探索,将成分、结构、功能。分解开,在教学处理上感觉极不流畅.另外,第5章详细介绍了“酶”的作用、本质、和特点,但在第2章“蛋白质的功能”中就已提及了酶的功能和本质,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难以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36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安排少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1、2、3共编排了许多学生探究性学习内容,如按照标准要求,让学生进行尝试性地探究或者讨论交流或者实验探究在课堂45min学生往往难以完成,而有些还需要教师讲解的部分内容讲不完,分解到下一课时就将整体内容活生生的断开,而且要增加课时数.例如:“酶的作用和本质,一课,要在45min完成“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分析以及“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资料分析两个学生探究活动,时间就已经很紧了;对“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和“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图解”的识图方法介绍及“活化能”概念的理解又都是教师必须讲解部分.就只能拖到下一节课.新教材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如果按定课时数,高中生物在高一每周各安排二节,那么对于在高一、教完必修部分就算很好了;有不少实验或探索是学生课后进行的,往往这样的实验或调查或资料查找要花费学生较长的时间.而学生同时要学习八九门课程,负担明显加重。37高考方案不明确教学目标茫然由于针对新课程的高考方案尚未出台,即使教师在教学中严格依照课标,十分认同新课程的理念和培养目标,努力克服旧的高考制度的许多弊端.但学校并不能忽视高考的存在,高考仍然是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是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的依据.旧高考制度引起众多批评的原因不在制度本身,而在高考的内容和题型.作为一线教师难以揣磨新的高考方向,令教师感到非常茫然,担心自己的教学与新高考方向不一致.所以造成教师和学生在大胆尝试和探索新方法的同时又不敢完全放开,时而又回到老的教学路子上去,最终新课程没有实施好,知识与题型又没有抓全面.如果新的高考方案能早日出台,找到考试内容上的突破,在考试题型中体现新的理念,就可以更好地调动老师和学生全力以赴投人到新课程改革中去.4 解决策略及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41继续深化新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教师的素质高低将决定课改的成败。我们将在总结和反思三年课改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好对新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程价值理念的认同程度,并更加自觉地投身课改,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引导广大教师关注实际、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问题,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认识和教学水平,同时采用“课例点评”、“方案设计比较”、“沙龙式对话”等方式,努力为新课程教学服务,提高培训效率。42进一步增强课程意识,扩充课程资源要继续加大对新课程的宣传,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课程管理机制,有效地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同时,我们要意识到,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开发者,要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要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43继续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促使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将以课堂为中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为重点,以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目标,以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标准,开展切实有效地研究活动,促进师生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重点抓实面广量大的“常态课”,继续以展示课、研讨课等形式,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44加强对教研工作的引领,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实践证明,教研工作是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的有力保障。我们将继续建设好“生物学科中心组”并加强活动,加强教研员与学校教研组的联系,引领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