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复习提纲_第1页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_第2页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_第3页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_第4页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1、(1)宇宙: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宇宙特性:物质性、运动性、多样性。(2)天体:星云(如猎户座大星云)、恒星(如太阳)、行星(如太阳系八大行星)、卫星(如月球、人造卫星)、彗星(如哈雷彗星,周期76年)、流星体、星际物质;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3)天体系统的级别:按大小可分为总星系、星系、恒星系统、行星系统(P6图1-1-2)(4)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P7图1-1-3);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彗星:扁长椭圆轨道。太阳系八大星系分类(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公转的共同特征是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5)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高级智慧生物,其原因(或基本条件)是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 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温度、大气、水 等条件。2、(1)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和 氦 ,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微米4微米。大于0.76微米-红外线;小于0.4微米-紫外线;0.4微米0.76微-可见光(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P12图1-2-2)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P12图1-2-3)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因素:纬度、地势高低、天气状况。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原因?),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原因?),典型城市 重庆、成都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P6中间)(2)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P13图1-2-4)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太阳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相关性。此外太阳活动还有色球层中的日珥和日冕层中的太阳风。(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气候(黑子-降水)、电离层(耀斑无线电通信)、磁场(高能带电粒子流磁暴、极光) 、自然环境的变化(旱涝灾害)。3、(1)比较自转公转(P16图1-3-2,P17图1-3-4,全品10图1-3-2)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 西 向 东 北 逆 南 顺 一个 恒星 日一个 太阳 日除 极点 外,都是 15/h 规律: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公转自 西 向 东 北 逆 南 顺一个 恒星 年一个 回归 年大约 59/d大约 30 km/s规律:近日点( 1 月初) 快 ,远日点( 7 月初) 慢 恒星日:转360,23时56分4秒; 太阳日:转36059,24时 (P17图1-3-3) (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0_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到白天是晨线,由白天到黑夜是昏线。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 _90_度。(3)时间计算:东 加 西 减 。地方时:因 经度 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如,60E为10时,则80E为 11时 20分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以本区的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1a 2 3 b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16时 ,纽约为 3时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东经120的地方时。(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 左 偏,北半球 右 偏。(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如 3 (选填1、2、3)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如 2 黄赤交角为2326,如图b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如图a (P18图1-3-5)(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P19图1-3-6)(对应点选填右图)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公转 运动。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对应点春分 3 月21日赤道向 北 B夏至 6 月22日北回归线向 南 A秋分 9 月23日赤道向 南 D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向 北 CA CBD (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 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递减 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递减 由 赤道 向南北两侧 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范围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不填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范围整个南半球整个北半球不填昼夜长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全球 昼夜平分 出现极昼范围北极圈及其以内南极圈及其以内不填(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 和太阳高度季节变化, 气候划分: 3、4、5 月为春季、 6、7、8 月为夏季、 9、10、11 月为秋季、 12、1、2 月为冬季。 (9)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变化规律:(全品10)1. 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规律: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处处相等,均为15/h2. 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为零,赤道处最大。.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P17图1-3-4)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冬至日,地球并不在近日点)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地球并不在远日点).太阳光照图上判断节气的方法(全品16-17)1.判断投影方位:极点俯视图、侧视图、方格图(圆柱投影)2.找出太阳直射光线(即对准地心的那条太阳光线)3.判断晨昏线的位置 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则为夏至日; 南极圈极昼(北极圈极夜),则为冬至日; 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则为二分日;.晨昏线性质小结(P19图1-3-7)1. 晨昏线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把地球等分为两个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2. 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为03. 晨昏线只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和经线圈斜交;4. 晨昏线始终和赤道相互平分 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点;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18点;.时间计算(全品12-13,图1-3-12)1. 太阳直射的经线上任何地点,地方时为12点2.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3. 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当天0点(或者前一天的24点)4. 时区号的计算、中央经线度数的计算(全品1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全品14)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2.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3.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半球,则北(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往北(南)半球高纬昼长越长。4.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5.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全品15)1.定义:在地方时12点时,该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2.计算公式:H=90-纬度差 纬度差必须为正;纬度差:所求地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间的差值。“同减异加”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4、地球内部圈层(P24图1-4-1,全品21图1-4-2)(1)地震波分为横波、纵波 ,纵波速度较快,横 波只能通过固态。(2)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叫莫霍面 、古登堡面 ,分别在地表下的深度33千米,2900千米。划分这两个不连续面的依据地震波。 (3)介于两不连续面之间的各层次的名称地壳 ,地幔, 地核 。(4)岩石圈包括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 。地球外部圈层(P27图1-4-5)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1)大气圈 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各成分的重要作用(全品22)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和平流层特点比较(全品22)(2)水圈: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范围和分类(全品22-23)。(3)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下层),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地壳上层)。 特点:由生物构成,非常活跃;没有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渗透于其他圈层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大气的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2、 大气的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教材33页图2-1-2): 反射: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散射:有选择性。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阳光没有直接射入教室,教室依然明亮 吸收:具有选择性。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通过大气逆辐射作用来实现的。 (教材34页图2-1-5)(自画图)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均属于_长_波辐射,太阳辐射为_短_波辐射。二、 大气运动 1、 热力环流: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 (教材35页2-1-6) 垂直方向: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箭头所指是_压 空气遇冷收缩下沉,箭头所指是_压 水平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热力环流的实际应用: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风) 海陆风, 山谷风, 季风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教材36页图2-1-7、图2-1-8)概念:气压梯度力:只要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气压梯度),便会产生一种促使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水平气压梯度力,简称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风形成的 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根本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高空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三、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 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成为大气环流。单圈环流(教材37页2-1-9)、三圈环流(教材37页2-1-10)2、 三圈环流的七个气压带(三低四高)六个风带(教材38页2-1-11) 形成原因: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以赤道低气压带为中心,南北半球高低压_对称相间分布 。自画图 风带的分布规律:低纬度:信风带,中纬度:_西风带,高纬度: _极地东风带_ 在气压带和风带中:带来降雨的气压带是_赤道低气压带_、_副极地低气压带_,风带是_中纬西风带_ 天气晴朗的气压带是_副热带高气压带_、_极地高气压带_,风带是_信风带_、_极地东风带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导致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和风带_北_移,冬季_南_移。3、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把_副极地低气压带_气压带切断,在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教材39页图2-1-13)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把 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压带切断,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教材40页图2-1-14)4 、季风环流(教材41页图2-1-15)的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主要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季风成因: (我国季风的主要表现形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形成西北风,气候干燥而寒冷;夏季受北太平洋高压影响形成东南风,气候温暖而湿润。) 南亚季风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风,夏季的西南风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的)5、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参见第一单元复习提纲)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受 赤道低气压带 控制南北纬 10之间全年 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和西风带(冬)交替控制南北纬30-40大陆西 岸夏季 炎热干燥 冬季 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南北纬40-60大陆 西岸全年 温和多雨且均匀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全年 干旱少雨四、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1、 锋面(教材43页图2-1-17、图2-1-18)锋面示意图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影响我国的天气冷锋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大风、降温、阴雨(雪)、多云等天气冷气团代替暖气团,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转晴。春季的大风和沙尘暴 北方夏季的_暴雨冬季的_寒潮暖锋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连续性降雨或有雾暖气团代替冷气团, 气压降低、气温升高、天气转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春雨准静止锋阴雨连绵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贵阳的“天无三日晴” 2、气旋和反气旋(教材44页图2-1-19、图2-1-20)中心气压垂直方向水平运动方向天气状况天气实例气旋低压上升北 逆 南 顺 阴雨天气台风反气旋高压下沉北 顺 南 逆 晴朗干燥伏旱3、锋面气旋(全品43页)第二节 水的运动1、 结合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材47页图2-2-3)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联系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促进各个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调节着水分和热量地区分布的不均。 使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3、 世界洋流:(教材P48图2-2-6)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_风 按照水温,可将洋流分为_寒流_和_暖流_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洋流方向:反气旋型 北半球高纬度海区为中心的洋流方向:气旋型 南极大陆外围:西风漂流(寒流性质) 北印度洋海区:冬逆夏顺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 对气候的影响:(暖流流过增_温_ 增_湿_ ,寒流流过降_温_减_湿_)B、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四大渔场,教材50页图2-2-9)C、对人类航海的影响:顺流比逆流速度快,海雾会影响海上航行。D、对海上污染物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净化,但是会使污染范围_扩大_4、厄尔尼诺现象(教材51-52页图2-2-10、图2-2-14)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地壳的水平运动表现为_褶皱_和_断层_。 褶皱(教材54页图2-3-3)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 地貌:高山,如:喜马拉雅山;谷地 断层(教材54页图2-3-5):如果岩层受到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岩层就会破裂断开, 形成断裂构造。其中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相对位移的叫断层。 地貌(教材54页图2-3-6):地垒(块状山地) 如我国的_华山_、_庐山_地堑(谷地): 如我国的_渭河_平原、著名的_东非_大裂谷2、流水、风、冰川等所产生的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1)侵蚀作用在河流上游 “V”型谷;(2)搬运作用: (3)堆积作用:山区-冲积扇、华北平原 ; 河流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干旱地区,(1)侵蚀作用风蚀蘑菇、戈壁;(2)搬运作用: (3)堆积作用:沙丘、黄土高原 冰川作用 :冰斗和角峰 我国的黄土高原分布的深厚黄土是在_风力搬运_和_沉积_作用下形成的,华北平原是在_流水沉积_作用下形成的。3、 板块学说: 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这些板块漂浮于“软流层”之上,且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教材55页图2-3-8):板块运动对地表影响举例说明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常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在亚欧大陆东部沿岸形成一系列的岛弧(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和海岸山脉(台湾山脉)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常形成巨大的_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板块张裂常形成_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材57页图2-3-13)【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必修1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第1节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城市1.地形与城市(1)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特大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平原; (2)高原热带地区城市的优良场所 巴西利亚亚的斯亚贝巴(3)山区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或开阔地兰州2.气候与城市 中纬度临海的平原3.水与城市 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如赣州,两条河流的汇合处如宜宾、重庆、武汉, 河口处(上海);水影响城市区位也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形态上成带状或被河流分割成组团状。4、矿产与城市油田:大庆、任丘、玉门、克拉玛依;铁矿:鞍山、马鞍山、本溪、攀枝花、包头煤矿:大同、鹤岗、平顶山、淮南、开滦 英国的伯明翰 美国的匹兹堡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南船北马2、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 地形尽量在平原,山区应避开陡坡,公路之字形 地质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段 3、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案例 青藏高原新建铁路的不利:高寒缺氧 多年冻土第2节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冷暖干湿相互交替的。 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气候变化时间尺度变化特点地质时期气候温暖期与冰期交替 气温波动较大历史时期气候寒暖交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