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河南省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河南省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河南省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河南省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界限。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界限。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三、学习过程【新课导入】展示一副地球卫星图片,可以直观显示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可是在古代,没有这么先进的技术手段,古人又是怎么来认识地球的形状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课本第2页图1.1,按照人们认识的先后顺序归纳出这四个阶段。其中, (国家)航海家 率领船队的环球航行,第一次在实践上证实了地球是一个 ; 是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最科学的证据。2.阅读图1.2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 平方千米,平均半径 千米,赤道周长约 千米。知识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3.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 。4.在地球仪简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分别是:A_B_a_b_c_ d_e_f_注意:地球上并不是真的有地轴,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 知识点三、纬线和纬度5.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 ,纬线指示 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 ,到两极缩为 。赤道以北称 ,赤道以南称 ,分别用 和 表示。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范围 ,中纬度范围 ,高纬度范围 。7. 把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知识点四、经线和经度8.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 ,也叫 。经线指示 方向。9.我们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叫做 。10.0经线又叫 ,它是经度划分的起始线, 0经线以 为东经,用“ ”表示,0经线以西为 ,用“ ”表示。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 。11.国际上规定,用 和 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12.在地球仪上, 和 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画出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 。13.一般情况下的经纬网,横线是 线,纵线是 线。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放射状的线是 线,圆是 线。知识点五:利用经纬网定位14.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_。从而我们可以很方便的确定_。【合作探究】探究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结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探究二:纬线与纬度(1)仔细观察纬线,归纳出纬线的特点,完成下表:纬线概念形状特征指示方向标度范围零度线的确定度数的变化规律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最长的纬线(2)已知几条纬线的度数,如何根据度数变化规律判断是北纬还是南纬?(纬度的分布规律)(3)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结合下图,说明赤道是一条重要的纬线。探究三:经线和经度(1)仔细观察经线,归纳出经线的特点,完成下表:经线概念形状特征指示方向标度范围零度线的确定度数的变化规律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2)已知几条经线的度数,如何根据度数变化规律判断是东经还是西经?(经度的分布规律)(3)比较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比较这两个经线圈,看看哪一个穿过的陆地少。说出下图所示的东西半球是按哪一个经线圈划分的。探究三:经纬网定位置【互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动讨论,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课堂集中讲解。【达标检测】1、 选择题1下列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B人们先看到远航归来的轮船的桅杆C地表起伏不平D地球卫星图片2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圈是 ( )A南极圈 B北回归线C南纬90纬线 D0纬线3关于地球表面上两个不同地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不同的经度B可能有相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C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相同的经度D可能有不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4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B地轴是地球公转的轴C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D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二、综合题5读经纬网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下表。纬度经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