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ppt_第1页
真实——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ppt_第2页
真实——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ppt_第3页
真实——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ppt_第4页
真实——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新闻写作精要,第一讲 真实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真实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要求 第二节 新闻报道的失实及其原因 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要求,一、真实是对新闻写作的第一位要求 二、真实性的层次及相关要求,一、真实是对新闻写作的第一位要求,新闻 对事实的报道,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而不 具备真实性,事实就不可能存在。 “达不到准确,你就是没有得到任何新闻,相反地还会起到一定的损害作用。” (美)杰里施瓦茨。 如何成为顶级记者 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1819页。,美国,号称被美国300多所大学选用的新闻学经典教材新闻报道与写作第2章报道要素中说: “主编告诉新来的记者,新闻工作是从abc准确(accuracy)、简洁(brevily)和清蜥(clarity)起步的。当然,新闻业对新闻记者还有更多的要求,但是abc对于新手来说格外重要:准确体现在事实和语言中。”,中国,文革前原中宣部长陆定一曾对采访他的新闻战线记者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新闻学千头万绪,根本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了信用了,有信用,报纸就有人看了。” 全国记协1997年第二次修订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四条是:“维护新闻真实性。”,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章程第一条也规定:“真实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美国普利策奖的奠基人、同时也曾是美国新闻业巨的约瑟夫普利策给他的采编人员立下一条最重要的规则就是:“准确、准确、准确。” 人们常说,作为一名记者,如果他并不是那么才华横溢,这是可以被宽容的,但是如果经常出错,那是不能容忍的。,二、真实性的层次及相关要求,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1、浅表层次要求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 2、更深的层次还要求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的本来面目。,具体事实具有真实性的先决要素,当然是报道的一切事实一定确有其事,不能无中生有,更不能凭空捏造。 中外新闻史上一些的重大丑闻,无不是因为这两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因而遗臭久远。西方新闻史上的四大丑闻就是如此:,(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西方新闻史上的四大丑闻,(1)1928年,美国一对母子伪造了林肯青年时代的数封情书,在报纸上发表; (2)1957年,意大利一对母子伪造了墨索里尼的“日记”,并加以发表; (3)1971年,美国一名记者伪造了亿万富翁霍沃德休斯的传记加以发表; (4)1983年,西德明镜画刊发表了(从明星周刊重金购买)伪造的希特勒“日记”,在世界范围内闹得沸沸扬扬。,确有其事只是先决条件,要做到新闻报道的真实可信,还必须做到所报道事实在所有方面和所有细节上都准确无误。 在这里,准确(甚至是精确)的要求,就是具体事实真实可信的唯一保障:有了准确,就有了真实;没有准确,真实就要大打折扣。 正是在这个层面和意义上,西方新闻界时常把“准确”做为“真实”的代名词,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如前述新手abc、普利策的遗训等)。,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5W1H)必须准确无误。 新闻报道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新闻报道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语言、行动等必须真实准确。 新闻报道涉及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等,必须出自当事人所述。,新闻报道准确性的要求,(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1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本质真实就是蕴藏在现象之后、具有根本性和规律性的真相。对于事件而言,经常表现为导致事件出现或发生的真实的、根本的原因。 新闻报道中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实升华或抽象为概括事实时失真,通常表现为对事实发生的原因、后果等判断失误,以致于不能反映事实的原貌和真相。,本质失实案例分析,1994年11月5日,吉林省吉林市博物馆发生大火,许多珍贵文物毁于一旦。 大火是由在楼内租赁经营的某夜总会电线老化引起的,这似乎就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但经过记者调查得知,博物馆这样的文化单位本不该将空余房出租从事商业性经营;而且该夜总会消防手续不齐全,未获消防部门批准,属非法经营;消防部门还曾提出9条火灾隐患和整改措施,但夜总会没有理会,结果酿成火灾。而对于这些违法经营的情况,具有出租权和主导权的博物馆各级领导居然毫不知情,当然也就不会采取什么防患措施。 因此,造成博物馆大火、以至焚毁珍贵文物的根本原因,是有关部门的见利违规和有关领导的官僚主义。,2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微观真实是指个体的、个别性事实的真实。 宏观真实是指由若干个体事实组合构成的总体事实的真 实。 在新闻报道中容易犯的另一个毛病,就是把并不能代表 总体事实的个体事实或某一个侧面,夸大成为普遍存在, 从而造成对总体事实报道的失真。 这种情况在报道者戴着有色眼镜、从某种偏见或成见出发 观察事物时,尤其容易出现。,第二节 新闻报道的失实及其原因,一、新闻失实的类型 二、新闻失实的外部原因 三、新闻失实的内部原因,新闻失实的范畴新闻报道在浅表层次的具体事实方面或更深层次的整体概括和分析方面出现偏差,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在中外新闻实践中,虽然报道失实的现象至今也时有所闻,即便那些享有盛誉的新闻媒体也未能彻底铲除,但杜绝新闻失实现象从来都是新闻工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新闻失实有不同的类型,产生的原因也非常复杂,对此有所了解,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新闻失实的类型,新闻失实的类型,1、故意失实指事先知道新闻内容不符合客观 事实,或有虚假成分,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使之 见诸报道的失实行为。 危害 由于出自主观故意,而且通常以整篇失实的形式见诸 报道,所以性质通常比较严重,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大。 纽约时报距今已有154年历史,其新闻报道经常获普利 策新闻大奖。2003年5月11日,该报刊登一篇长达7500字的 文章“自曝家丑”,称根据报社内部调查,几天前才离职的 记者杰森布莱尔存在严重作假和抄袭等问题,这一事件 “使这家拥有152年历史的报纸遭遇低潮”。,案例分析,新闻失实纽约时报自曝家丑,据报道,自2002年10月底至2003年5月1日,现年27岁的布莱尔为纽约时报报道国内新闻。其间,他不仅多次剽窃其他记者的文章,杜撰报道中的直接引语,而且谎报自己的发稿地。 根据调查,布莱尔的73篇报道中居然至少36篇存在作假和抄袭等问题。“从华盛顿郊区致命的狙击手袭击事件到伊拉克阵亡士兵悲痛的家人”,布莱尔均“惯于使用技巧凭空捏造感动人心的时刻”。,2、非故意失实 又称业务性失实。这类失实并无主观故意的动机,而是因 为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 来面目如实报道。 危害 这类失实虽然不像故意失实的性质那么严重,但造成 的恶果并无本质的不同;而且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所 以决不可忽视。 原因 思想方法片面、对所认识的事物知识不足、采写作风不严 谨等原因造成的,既有因未加验证核实、勿忙报道造成的 通篇失实(如前举小保姆和一本书、牛津女孩等),而更 多的,还是事实的某些方面和细节失真。,非故意失实报道案例,某年两会期间,一位记者到某省代表团采访,看到在某宾馆的高级房间里住着一位年老的领导,而另一间较差的房间则住着一位较年青的同志。于是,他就依照常理想像,未加核实,在报道中称年老者为“省长”,年青者为“副省长”。见报后,麻烦来了,因为二人的职务给弄颠倒了! 又如有报道将新闻照片上的23位新闻人物,错标为22人;把离加拿大多伦多以北250英里的萨德伯里城,说成是多伦多郊区等。,案例,新闻失实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外部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传播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而且许多时候,这些外部与个人原因又是错综复杂的纠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导致失实报道的最终产生。 我们对这些原因有些了解,也就会比较清晰地知道该如何规避。,(二)新闻失实的外部原因,1社会政治原因 当某种或某一时期不正常的政治和社会风气盛嚣尘上时,某些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或迫于压力,或出于某种需要,就可能放弃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坚持,以迎合这种政治或社会需要,以至于或主动、或违心地说假话,说大话。 我国解放以后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和十年“文革”时期,可谓典型。,1958年6月的人民日报报道河南有地方水稻亩产2000多斤,以后便陆续报道各地放高产“卫星”。 同年8月报道湖北某地水稻亩产15000斤;9月又报道某省水稻亩产达60000斤。 同年10月1日天津日报的消息称:“毛主席视察过的天津市东郊区新立村公社新立村水稻试验田获得高额丰产”,“经过严格的丈量、过磅和验收”,“亩产1243295斤”。 而40多年后的1999年,新华社报道我国在云南省永胜县一个乡的小面积实验区里,率先培育成功了超级稻,亩产11375公斤,亦即2265市斤,这是当时的世界最高产量。这时,再回过头去看当时的虚假报道,荒唐到何种程度。,案例分析,2、意识形态原因,意识形态原因可以由宗教、民族、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构成。 特点 以自己情感的接近性为唯一标准,于是放弃了新闻报道应当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对不符合自己价值观或自己不喜欢的国家或民众的成就视而不见,有意挑刺找碴,用放大镜放大报道对象的不足或缺点。,意识形态原因导致报道失实,现在不少西方媒体对发展中国家,包括对我们中国,就经常使用这种手法只报忧,不报喜,企图达到使对方“妖魔化”的目的,为他人的发展设置障碍。 如对我国反国家分裂法的攻击。 对我国的人权状况、计划生育政策、经济发展、军事发展等等,也时常指手画脚,喋喋不休,误导世界舆论。,案例,3、商业利益的原因,在当代社会,媒体也是自负赢亏的企业机构,也都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因素可能使新闻追求真实性的原则受到干扰或侵害。其中影响最大的应当来自广告商和媒体所有者。,商业利益原因导致报道失实,广告是支撑媒体系统的主要财政来源。而广告商是以他们称为“暴露机会”为标准来评价媒体的。 一些媒体有时就可能放弃报道真实性的原则,以牺牲公众知情权为代价,去满足广告商的要求,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因而导致所谓“销售与事实真相之争”。 同样,一些媒体所有者把握着媒体的生杀大权(如默多克帝国),又以追逐更大的商业利益为目标,于是便会对属于自己的媒体施加极大的影响,让它们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所以西方有句名言说:“新闻自由只属于媒体所有者。”,案例,4、媒体竞争原因,例如: 在19世纪末古巴人民起义反抗西班牙统治期间,美国的普利策和威廉伦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f Hearst)为争夺纽约的读者展开了发行大战。西班牙当时极力镇压起义,纽约的报纸则不间断地报道。赫斯特的新闻报尤其善于想像虚构。1898年,美国宣战,美军逐渐接近古巴。赫斯特称一支5000人的军队正在路上,他用这样虚张声势的新闻报道为战争推波助澜。,(三)新闻失实的内部原因,1思想意识原因 一是受外部环境影响,放弃了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坚持;二是本来就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及组成内容认识不清,因而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贯彻。 2工作能力原因 一是思想理论素养欠缺,加之缺少必要的思想和思维训练,分析和认识问题不够全面、深入;二是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础不够扎实,因而出现报道失实情况。 3工作态度原因 主要是因为缺少谨慎、小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马马虎虎,致使各种业务性失实时常出现。,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1、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应独立思考。 2、报道内容方面坚持完整、平衡的原则。 3、陈述事实的情节和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4、培养质疑意识,认真验证事实、核实引用的所有资料。 5、语言不仅要准确,而且要有分寸。 6、注明消息来源。 7、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1、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独立思考。,坚持独立思考,首先就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和道德素质,排除可能来自社会方方面的诱惑和干扰,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既不“跟风”,也不“跟钱”。 在这里,应当从新闻报道与社会发展、受众需求之间的本质关系层面,认清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持久发展与昙花一现之间的关系。,2、报道内容方面坚持完整、平衡的原则。,新闻报道要想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铲除思想观念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倾向,这就需要力争正确地交代事实的因果关系和发生、发展状况,避免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夸大一点,不及其余的情况出现。,3、陈述事实的情节和细节时严禁想当然。,新闻报道陈述事实一切情节和细节,必须坚持采 访第一的原则。 只有采访做扎实了,才能避免写时的想当然。 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对人物思想、情绪、内心 活动等描写不能使用合理想像的方法。,4、培养质疑意识,认真验证事实、核实引用的所有资料。,要避免新闻报道的失实,就一定要有质疑意识,要认真验证你所听到、看到的东西,这样才不会在基本事实方面失实。 美国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合著的新闻要素中说:“验证原则把新闻与娱乐、宣传、小说、艺术区分开来只有新闻最关注准确地记录发生了什么事现在新闻中的断言泛滥成灾,破坏了古老的新闻验证,验证原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作为新闻报道,事实必须有赖于语言来阐述,事实的真实必须依赖于语言的准确才能体现。 门彻在其著作的第2章报道要素中又进一步阐述说:“准确性还体现在语言的问题上。要精心选择与局势、事件或个人相匹配的词语。一个撰稿人如果遗词用字不求准确,满足于词不达意,他就生活在危险之中,在被误解或误导读者和听众的边缘摇摇欲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