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土地开发整理规划.DOC_第1页
唐山土地开发整理规划.DOC_第2页
唐山土地开发整理规划.DOC_第3页
唐山土地开发整理规划.DOC_第4页
唐山土地开发整理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 唐 山 市 国 土 资 源 局2 0 0 2 年 11 月目 录前言1(一)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目的 1(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任务 1(三)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2(四)规划对象 3(五)规划期限 3一、概况 4(一)自然条件 4(二)社会经济条件 7二、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9(一)土地利用结构9(二)土地利用现状布局9(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1三、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13(一)土地整理潜力13(二)土地复垦潜力14(三)土地开发潜力15四、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和目标16(一)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16(二)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17(三)总体安排18(四) 近期安排19(五)远期安排20五、重点区域、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20(一)重点区域21(二)重点工程22(三)重点项目24六、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25 七、投资与效益25(一)总投资估算25(二)筹资分析26(三)效益评价27八、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29文本附表表1唐山市耕地整理潜力汇总表31表2唐山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汇总表32 表3唐山市土地复垦潜力汇总表33表4-1唐山市土地开发潜力汇总表34表4-2唐山市山地荒草地开发潜力汇总表35表5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构调整表36表6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指标分解表37表7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工程汇总表38表8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汇总表3942前言(一)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目的土地开发整理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完善、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措施,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主要依据。积极开展和搞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不仅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科学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合理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唐山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为经济发展提供土地保障,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划管理,特编制本规划。(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任务本专项规划的任务是按照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在认真分析唐山市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潜力的基础上,根据唐山市土地利用结构状况及实际发展的需要,着重划分适宜开发、复垦和土地整理区,明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位置、范围、规模和优先顺序,并落实到图上,作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的依据。对待开发整理土地资源的全面整治利用进行合理的安排,划分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拟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具体任务如下: 分析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各种类型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的潜力; 制定2001-2010年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 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的重点区域、工程和项目,明确土地开发整理的方向与原则; 分解、落实土地开发整理的指标,确定补充耕地区域平衡方案; 阐明土地开发整理的投资规模、筹资渠道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制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和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三)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编制本专项规划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规划、计划、工程定额和国家有关政策性文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 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 1013-2000);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国土资源部规划司2002年7月编制);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57号);关于进一步明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26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6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四)规划对象按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57号)等文件要求,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对象是全市中低产田、农用地后备资源、未利用地、工矿废弃地、采煤塌陷地、农村居民点等利用效率低的土地和破坏的土地。(五)规划期限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本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2000年为规划基期,规划期到2010年;分近期、远期两个阶段。其中:近期:20012005年;远期:20062010年。一、概 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唐山市是河北省东北部沿海的一座混合型重工业城市。位于华北平原东部,界于北纬38554020,东经1173011919之间。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市隔河相望,西与天津毗邻。东西最大横距约13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150公里,海岸线长196.5公里,总面积为14335平方公里。明清以来,唐山就是“京之肘腹”,京东之重镇,首都之屏障,处于连接华北与东北广大地区的枢纽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是唐山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2、气候 唐山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的特征。气温:年平均气温介于10.111.2之间,各地差异不甚显著,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升高,迁西、迁安较低,遵化、丰润东北部、滦南适中,玉田、丰润中南部、唐山市区较高。 降水量: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34毫米,降水量地理分布由南向北增加,乐亭和唐海县及市区,雨量相对较少,年均降雨多在650毫米以下;遵化、迁西、滦县降水较多,一般年均在700毫米以上。 日照和太阳辐射: 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625.5小时。全市各县(市)、区中唐海日照时数最多,为2713小时,玉田最少,为2568.2小时。 本市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21508卡平方厘米,其中唐海县年太阳总辐射最多,127810卡平方厘米;玉田最少,为118249卡平方厘米。、水资源唐山市水资源由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组成。地表水为境内自产水,多年平均值为16.5亿立方米。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16.9亿立方米,扣除重复量后,净补给量7.1亿立方米。全市平均水资源量为26.2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301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相当于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6。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已经愈来愈突出,直接影响到本市国民经济的发展。(1)地表水:唐山市境内河流较多,有大小河流70余条,分属滦河、冀东沿海和蓟运河水系。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6条。(2)地下水: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6.9亿立方米。全市淡水区2002年总开采量22.2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已大大超过极限。导致近年地下水位普遍下降,超采严重地区出现不可恢复的下降漏斗,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破坏了生态平衡。(3) 水质: 唐山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兼有多种门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对地下水有直接或间接污染的企业270多个。每年排放工业废水20052万吨,废水中含酚、氰、铬、砷、汞、铅、氟、油、硫化物等污染物质,排放量17.65万吨年。生活污水年排放量1646万吨,污水中悬浮物30.37吨,生物化学耗氧量19.13吨。另外还含有大量合成洗涤剂,油脂类等有机物和病菌、病毒等生物污染物。4、植被与土壤 唐山市水热状况不同,地区差异不甚明显。从植被现状来看,主要由不同地貌及土壤的类型分布而显现出差异性。 凉温、暖温森林灌丛草原植被区:该区指北部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50500米,年平均气温小于10,降雨量在735804毫米,气候较冷凉湿润,土壤为棕壤,褐土类型。该区地处华北、东北两个植物区系的边缘,故而两个植被区系的部分树种,兼而有之。植被以天然次生和人工针、阔混交林为主。主要有油松、辽东栎、蒙古栎、楸、槭、酸枣、文冠果、荆条等乔、灌木树种。经济林有板栗、红果、苹果、柿子、梨、桃、红枣等。种植作物有玉米、谷子、白薯等。该区为唐山市水果主要产区。 暖温灌丛草原植被区:该区为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拔2050米,年平均气温10.7,年降雨量700735毫米。土壤为褐土、潮褐土类型。植被类型为人工落叶阔叶林。主要树木有杨、柳、椿、榆、槐等,灌木有酸枣、荆条;经济林木,主要有苹果、红果、梨等。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及豆类。该区是唐山市主要的粮食产区。暖温、湿生、水生、农业植被区:该区为冲积平原,海拔520米,年平均气温10.110.4,降雨量650700毫米。土壤类型为潮土、盐化潮土、沼泽土,本区天然植被被人为破坏,只在田边埂畔有画眉草、节节草、马唐、曲菜,蒿子、茅草、裨草、三梭草、菖蒲、东方香蒲、芦苇等。树木有杨,柳、榆、椿、槐等。主要栽培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花生、大豆等。该区也是唐山市的主要粮食产区。暖温轻盐生、盐生植被区:本区为滨海低平原区,海拔5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0,降雨量不足650毫米,土壤为水稻土、滨海盐土。植被为马唐、曲菜、稗草、三棱草、菖蒲、泻泽、芦草、碱蓬、马绊草、盐吸等。主要有杨、椿、槐。主要作物有水稻、高粱、玉米。5、地貌唐山市地处华北大平原东北部燕山山脉南侧,背山临海,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类型。就地貌单元划分,全市可概括为山地、平原两大类。山地、丘陵区居北隅,中部和南部为平原区。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下降至渤海边。山地、丘陵面积为5277.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6.8,平原面积为9058.00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63.2。6、矿产资源唐山市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铁、煤、非金属矿产及金属矿产为我市的四大优势矿产。著名的开滦矿务局、首钢迁安铁矿、冀东及启新水泥厂、唐山陶瓷、金厂峪金矿等都是开发上述资源的典型代表。(二)社会经济条件唐山市现辖6个区,即路南区、路北区、古冶区、开平区、丰润区(含原丰润县和新区)和丰南区;3个开发区,即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港开发区。两个农场,即芦台农场和汉沽农场;8个县(市),即滦县、滦南县、乐亭县、迁安市、迁西县、遵化市、玉田县和唐海县。全市土地总面积1433458.6公顷(约14335平方公里)(比国家土地详查控制数1398564.1公顷,多34894.5公顷。此差数主要是汉沽、芦台两个农场辖区面积以及本市与外省市争议面积)。区、县下设31个街道办事处,116个镇,75个乡,507个居民委员会,5574个村民委员会。2000年底总人口7001473人(2001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88人。市区建成区11963公顷(119.63平方公里),总人数 160.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5.84万。唐山市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市的交通中枢,面积109100公顷(109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l。市区的路北区与路南区为市区中心区。市级党政群机关均驻中心区。工业:近几年唐山市工业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目前,全市拥有113个工业门类、1340多种工业产品,形成了以煤、钢、电、建材、机械、化工等重工业为主,陶瓷、编织、服装、造纸、医药等轻工业为辅的工业体系。至2000年,全市工业企业已增加到68000多个,职工人数达到112万多人,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净值超过200亿元。农业 :全市耕作、栽培、农业生产管理等技术普遍推广,收获、植保、运输方面的机械作业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全市粮、棉、油生产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总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000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150473万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733233万元、4616873万元、2800367万元。二、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结构到2000年底,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4335平方公里(2001年国土资源报告)(1433458.57公顷)。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构成如下: 1、农用地:农用地面积91.5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63.85,包括耕地、园地、林地以及其他农用地。.耕地:耕地(包括58.22万公顷(873.25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0.61;.园地:4.60万公顷(69.0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21;.林地:14.00万公顷(210.1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9.77;.牧草地:71.76公顷(1076.40亩);.其他农用地:14.69万公顷(220.3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10.25。2、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22.2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5.50;包括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8.83万公顷(282.4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13;.交通运输用地:1.29万公顷(19.40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90;.水利设施用地:2.10万公顷(31.56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47。3、未利用地:未利用地29.60万公顷,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65。 包括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未利用土地:13.41万公顷(201.08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35;其他土地:16.19万公顷(242.85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1.30;(二)土地利用现状布局唐山市土地利用现状布局受地貌、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制约,按其布局特点和今后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可分为四种类型区:1、城市及城郊类型区:包括市辖各区。土地利用布局特点是:建设用地比例大,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最大,且今后需求量大;交通用地比例亦很大,且有进一步发展趋势。而农用地比例较小,但在农用地中,园地比例较大,今后宜稳定发展;林地比例偏小,应适当发展。2、山地丘陵类型区:包括遵化市、迁安市和迁西县。土地利用布局特点是:农用地比例较大,但在农用地中,林地比例最大,且今后应稳定发展以保护环境;园地比例也很大,应进一步稳定;耕地比例稍小,应注意保护。未利用土地占全市一半以上,但开发利用难度大。3、中部平原类型区:包括丰润区、滦县和玉田县。土地利用布局特点是:农用地比例较大,特别是耕地比例最大,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但减少速度快,应加强保护;园地比重亦较大,应适当控制;林地比例小,应注意发展。建设用地中,交通用地比重也较大,且需求量大;未利用土地比重小,开发利用潜力不大。 4、沿海平原类型区:包括滦南县、丰南区、乐亭县、唐海县和芦台、汉沽农场及海港、南堡开发区。土地利用布局特点是:农用地比例较大,特别是水域比重最大;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特别是滩涂面积大,有利于开发耕地等可利用土地;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比例较大,且需求量亦大,应充分利用滩涂和未利用土地,发展各项建设。(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多地少,耕地缺乏,人地矛盾突出。唐山市2001年人均土地面积为0.2公顷(3.00亩),相当于河北省平均水平的72.2,全国平均水平的72.2;全市人均耕地仅0.08公顷(1.20亩),低于河北省人均耕地(0.1公顷)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伴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和非农业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亦将继续下降,人地矛盾将日趋尖锐。2、土地破坏现象依然存在。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土地上缺乏法制观念,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珍惜土地和保护土地的思想观念尚未树立起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用地日趋增加,个别地方还存在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另外,由于唐山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采造成土地的破坏亦相当严重,使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难度加大,生态环境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开滦煤矿造成了大量塌陷区、采空区,首钢矿山等造成了许多废弃地,全市砖瓦窑破坏的土地每年有近267公顷,采煤塌陷及波及区每年达133公顷,同时,重工业造成的污染也很严重。由于自身利益的驱动,一些地方擅自占用,非法买卖或转让土地等现象也时有发生。3、城镇和农村庄居民点人均用地普遍偏高,用地结构不合理,挖、潜改造任务大,难度大。唐山市城市建设受大地震、煤炭开采和重工业项目多的影响:城市布局分散,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低;小城市及村镇受建筑传统和经济条件制约,用地额也偏高。城镇居民点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比例大,金融、商住用地比例小,绿地比例更小,结构明显不合理。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城镇、村庄、工矿等建设用地需挖潜,用地结构需调整,但也受到地质、煤炭采空塌陷等影响,任务十分艰巨,难度相当大。4、大型工业项目和交通项目的建设时期过于集中,使耕地保护的形势变得十分严峻。 首钢矿山、开滦煤矿、陡河电厂、冀东油田、京沈高速公路、唐津高速公路、唐港高速公路、沿海公路等国家重点建设或扩建项目相继完工运行,占用了大量土地尤其是耕地,使本来紧张的耕地资源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对保护耕地提出了需要解决的课题。5、土地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质量退化。唐山市是传统重化工业和矿山城市,随着城市建设,重化工业和采矿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和堆积,地面的塌陷和采空造成的潜在塌陷,这些都已经和正在对土地资源造成侵害。唐山市地理位置优越,乡镇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由于其管理落后和利益驱动,对土地资源的污染、损坏范围不断扩大,若不及时治理,后果相当严重。农业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土地质量。6、水资源严重不足,供需失衡。唐山市水资源严重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衡。人均占有水量301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耕地每亩平均占有水资源195立方米,为全国亩均用水量的11.47。目前,唐山市需水量为40.2亿立方米,而市区可供量仅为17.8亿立方米,按保证率75计算,缺口13亿立方米。全市耕地中还有259352.5公顷旱地,绝大部分因为水资源的制约和节水灌溉技术落后而不能进行深度开发。三、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一)土地整理潜力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补充调查及分析相关资料知,农业用地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农业工程占地偏多,边角废弃地多,耕地中间丢丘甩管多,中低产田、坡耕地占一定比例;农村居民点分布散乱现象严重,普遍占地较多。通过对现有集中连片的耕地区域和分散的农村居民点,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及耕地质量,可增加有效耕地和其它农用地面积。1、通过耕地整理,可增加耕地面积。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补充调查,本市耕地待整理区面积161027.86公顷,全市通过耕地整理可增加耕地 15917.31公顷,其中待整理区面积比较大的5个县区为:唐海县26131.23公顷、丰南区67971.56公顷、丰润区16614.06公顷、玉田县13333.33公顷、滦南县28871.52公顷。考虑现实状况及发展趋势,规划期内安排50%60%进行整理。根据唐山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将全市现有的待整理土地划分为三个整理潜力等级,全市耕地整理潜力区域分布及分级详见附表1(唐山市耕地整理潜力汇总表)。2、通过居民点用地挖潜,可获得一定数量的耕地及建设用地供给。根据补充调查,全市城镇待整理居民点建设用地为15167.75公顷。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预测,可挖潜、整理提供农用地308.28公顷。其中耕地271.188公顷。其中居民点待整理区主要分布为新区95.91公顷、滦南县1279.99公顷、丰南区7778.71公顷、唐海县3351.83公顷、开平区2661.31公顷。根据唐山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将全市现有的待整理居民点划分为三个整理潜力等级,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域分布及分级详见附表2(唐山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汇总表)。(二)土地复垦潜力唐山市境内开滦煤田分布范围为67000.00公顷,经过百年开采,整个矿区已形成6000.00多公顷的采空区。据统计,开滦矿区地面塌陷20800.00公顷,地方小煤矿塌陷面积576.00公顷,全市累计塌陷面积21376.00公顷,规划期内每年还将以相当高的速度增加,到规划期末,预测全市可累计有塌陷地23242.20公顷,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形成废弃地。通过工矿废弃地、塌陷地复垦,可增加各类用地面积。依据补充调查,适宜于复垦的待复垦土地面积6403.27公顷,通过复垦,可增加农用地面积6116.70公顷,其中耕地5066.65公顷。待复垦土地主要分布在滦南县(2394.20公顷)、迁西县(599.34公顷)、古冶区(781.67公顷)、遵化市(638.89公顷)。通过工矿废弃地、塌陷地复垦,可增加各类用地面积。根据唐山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复垦增加耕地系数,将全市现有的待复垦土地划分为三个复垦潜力等级,全市土地复垦潜力区域分布及分级详见附表3(唐山市土地复垦潜力汇总表)。根据土地复垦规定中“1989年以后形成的工矿废弃地实行谁破坏、谁复垦”原则,本规划中所安排项目均为1989年以前形成的废弃地,1989年以后形成的废弃地由各责任单位出资复垦。(三)土地开发潜力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补充调查,一些沙地、裸土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水域中的苇地、滩涂等都可进一步开发利用。为了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在沿海地区设立了的禁开区(湿地保护区),不准进行其它目的的开发。在北部山区,相当一些裸土地、荒草地都位于山坡上,只适宜于林地、牧草地的开发,不能开发为耕地,位于平原的裸土地、荒草地等也必须在保护环境的原则下确定是否开发为耕地。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和补充调查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于耕地开发的待开发面积为37080.61公顷,主要分布在乐亭县(1730.61公顷)、滦南县(3532.35公顷)、唐海县(5322.62公顷)、遵化市(1145.78公顷)、丰南区(20377.11公顷)、滦县(1228.24)公顷。通过对这些土地的开发可增加农用地24863.35公顷,其中增加耕地19950.80公顷。根据唐山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开发增加耕地系数,将全市现有的待开发土地划分为三个开发潜力等级,全市土地开发潜力区域分布及分级详见附表4(唐山市土地开发潜力汇总表)。对位于山坡上的裸土地、荒草地,依据其适宜性,确定开发为林地、园地和牧草地,此类待开发土地面积为49425.76公顷,主要分布在迁西县(30141.60公顷)、迁安市(10039.14公顷)和遵化市(9245.02公顷)。这些土地开发后可增加农用地47542.22公顷。唐山市山地荒草地开发潜力区域分布详见附表4-2(唐山市山地荒草地开发潜力汇总表)。四、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目标及总体安排(一)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为实现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和近期规划任务,土地开发整理必须坚持下列方针:1、严格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改革土地管理机制和体制,完善各种法规制度,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政策。这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总的原则。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对现有土地开发整理,将新增耕地科学地用于农、林、牧、渔、交通、建设等业的发展; 3、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逐步推进,量力而行;4、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完善城镇体系,控制城市外延扩张,推动城镇及工矿用地挖潜,特别是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充分进行内涵挖潜。城市用地以内涵挖潜为主,如市区的路南区、路北区要“平改楼”;农村要重点治理“空心村”,鼓励农村居民点缩并和农村城镇化,重点发展县城和小城镇,退宅还田以节约土地。5、土地开发整理应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6、根据产业政策,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重点保证农业、交通、能源、水利、化工、石油、建材等行业用地,优先安排国家、省级重点项目用地。正确处理地面建设用地与开发利用煤炭等地下资源的关系。7、切实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山地丘陵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加强平原防护林建设,加强南部地区湿地保护及改善措施。防止各业对土地资源的污染,实行污水资源化,节约水资源。同时推行生态农业,减少面源污染对渤海的影响。该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利用必须与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污染及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相结合,防治各种自然灾害。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8、依法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格权益;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要满足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唐山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潜力以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在完成河北省下达的任务的前提下,根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各阶段目标。河北省下达给唐山市的指标为:规划期内增加农用地面积59448.00公顷,其中耕地16668.00公顷,分解为:土地整理增加耕地8688.00公顷;土地复垦增加耕地2700.00公顷,土地开发增加耕地5280.00公顷。其余42780.00公顷农用地除去沟、路、渠占用部分外,大部分开发为林地、林带、园地和牧草地。为此,唐山市确定本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目标如下: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宜农未利用土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土地整理全面、有序开展;新增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并逐步提高废弃土地复垦率;确保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建设占用和灾害损毁的耕地;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完成指标如下:到2010年规划期末,增加农用地面积59448.00公顷,其中耕地16668.00公顷,其它农用地42780.00公顷;增加建设用地232.88公顷。分解为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8688.00公顷;土地复垦增加农用地3660.00公顷,耕地2700.00公顷;土地开发增加农用地(主要是林地)47100.00公顷,耕地5280.00公顷。(三)总体安排根据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规定的全市范围内耕地总量不减少以及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依据规划目标做出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总体安排,本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共增加农用地59448.00公顷,其中耕地16668.00公顷,其它农用地42780.00公顷,建设用地232.88公顷。详见附表5(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构调整表)。按照各县、区土地开发潜力、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将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等指标进行分解,其中,唐海县增加耕地2440.00公顷,丰南区增加耕地3870.00公顷, 滦南县增加耕地2350.00公顷,其它详见附表6(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标分解表)。由上述可知唐山市安排完成量超过省下达的指标。(四)近期安排为实现唐山市2010年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战略拟分两步走:近期2001年2005年间,将完成规划目标的50%;远期2006年2010年间,将全面实现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近期的主要任务是:耕地整理以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区为重点,结合近期中低产田改造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农田质量;根据农村居民点经济条件,优先安排塌陷地区居民点的整理,重点安排农业用地区内,经济较为发达、有一定潜力、工程量少的地区,以空心村治理为主要方式,建设现代新农村为标准,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重点安排开采下沉地区塌陷地的复垦、报废沙塘和砖窑厂的复垦;结合农用地整理,优先安排农业区内的未利用地的开发,考虑生态建设,并重点安排林地开发项目。具体安排完成指标如下:土地整理:43440.00公顷,土地复垦1830.00公顷,土地开发3520.00公顷,开发成林地、牧草地20030.00 公顷;投资:175485.00万元。(五)远期安排耕地整理向经济条件较差的区域推进,优先开发该区域内未利用地,安排三北防护林建设项目,配套、完善农田设施,全面改善基本农田质量;全面开展其余区域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工作,实现城乡融合,加快城镇化进程;除继续开展稳沉采煤塌陷地复垦外,结合先进的土地复垦新技术和工艺,对未来塌陷地进行预复垦,缩短农田生态恢复的时间;彻底停止以粘土为原料的砖瓦窑生产,尽可能优先恢复为耕地。具体安排指标如下:土地整理:43440.00公顷,土地复垦1830.00公顷,土地开发3520.00公顷,开发成林地、牧草地20030.00 公顷;投资:197440.00万元。实现上述目标,将使全市土地利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土地利用方式转向集约化利用,使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逐步达到最佳状态,促进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度增强。五、重点区域、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主要依据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河北省下达的任务和待开发整理土地资源状况等,确定开发整理数量、位置,划分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依据实际确定了任务及利用方向,主要工程技术措施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一)重点区域依据划定的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等级和待整理、复垦、开发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划分原则和方法,在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基础上,按照县、市辖区共划分12个重点区域。1、古冶区: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开发、复垦);主要为增加耕地;全区土地总面积为248.34平方公里;2、丰润区(包括原丰润县和丰润新区):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开发、整理、复垦);主要为增加耕地;全区土地总面积为1324.56平方公里;3、丰南区: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开发、整理、复垦);主要为增加耕地;全区土地总面积为1298.05平方公里;4、滦县: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开发、整理、复垦);主要为增加耕地;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028.14平方公里;5、滦南县: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开发、整理、复垦);主要为增加耕地;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598.51平方公里;6、乐亭县:土地开发区;主要为增加耕地;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484.38平方公里;7、迁安县: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开发、复垦);主要为增加耕地和林地;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208.00平方公里;8、迁西县: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开发、复垦);主要为增加耕地和林地;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460.25平方公里;9、遵化县: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开发、复垦);主要为增加耕地和林地;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515.98平方公里;10、玉田县: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开发、整理、复垦);主要为增加耕地;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169.28平方公里;11、唐海县: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开发、整理);主要为增加耕地;全县土地总面积为732.2平方公里;12、南堡开发区: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开发、整理);主要为增加耕地;全区土地总面积为412.79平方公里。(二)重点工程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工程划分的原则,一是土地开发整理规模较大,对实现规划目标起主要支撑作用;二是对落实重点区域土地开发整理任务,或解决重大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流域开发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引起的土地利用问题,发挥主导作用;三是预期投资效益好,能够明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按照上述原则共划分确定4个重点工程,分别是:1、北部山地开发工程,主要为营造三北防护林工程,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工程规模41708.27公顷,开发成林地32695.52公顷,投资规模125947.81万元。包括迁西、迁安、遵化等三县市的58个乡镇,其中有迁西县的三屯营镇、高家店乡、洒河桥镇、彭庄乡、上营乡等21个乡镇;迁安市的刘皮庄乡、五重安乡、木厂口乡、沙河驿镇、太平庄乡等12个乡镇;遵市的东旧寨镇、新店子镇、铁厂镇、下石河乡、鸡鸣庄乡等 25个乡镇。2、西南部土地整理工程,主要为增加耕地,工程规模36338.44公顷,净增加耕地4773.63公顷,投资规模89288.76万元。包括玉田县、丰润区、丰南区等3个县市区的43个乡镇,其中有玉田县的流涧头乡、石臼窝镇、大和平乡、孟大庄乡、鸦鸿桥镇等15个乡镇;丰润区的李钊庄镇、新军屯镇、岔河镇、沙流河镇、韩城镇、丰登坞镇、老庄子镇、燕子河乡等21个乡镇;丰南区的毕武庄乡、尖子沽乡、东田庄乡、王兰庄镇等7个乡镇。3、唐海县耕地整理工程,主要为增加耕地,包括唐海县的八农场、十农场、十一农场、六农场、二农场、四农场、五农场、三农场、一农场、九农场。工程规模10111.20公顷,净增加耕地1187.72公顷,投资规模23677.60万元。4、古冶区采煤塌陷地复垦工程,主要为增加耕地及其它农用地,包括古冶区的:大庄坨乡、习家套乡、王辇庄乡、卑家店乡。工程规模1952.58公顷,净增加耕地412.51公顷,投资规模6443.51万元。关于重点工程规模、净增耕地面积、投资规模、开发整理年限详见附表7:重点工程汇总表。(三)重点项目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类型,主要有耕地整理、未利用土地开发、农村居民点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废弃地复垦等。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选定的原则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选定,遵循的主要原则有:以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结果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影响;集中连片,且具有一定规模;具有较好的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地方政府和公众参与积极性高,资金来源可靠;对实施规划目标起支撑作用;项目建设期一般不超过3年(农村居民点整理除外)。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确定的方法首先,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选定的原则,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模的要求,即关于印发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316号)、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中省(地)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重点项目规模一览表,以及唐山市待开发、整理、复垦土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在潜力分析、划区结果和规划目标基础上,初步提出项目类型、范围与规模;其次,进行实地考察,邀请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分析项目实施可行性;第三,与有关部门协商,进行综合平衡;最后,划定项目的界线、测算面积,确定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依据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构调整情况、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标分解情况,按照上述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选定的原则及确定的方法,本期规划共确定重点项目114项,并对重点项目进行了编号、投资规模预算等工作。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的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分布情况、项目规模、投资规模及建设期限等详见附表8:唐山市重点项目汇总表。同时对重点项目编制了图集,其中玉田县4个重点项目,作为专项规划试点单位已经批复,所以在重点项目图集中没有玉田县的项目。六、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 补充耕地区域平衡制定方案的原则:一是确保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域耕地保有量目标及河北省下达给唐山的规划期内耕地增加量指标;补充耕地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采取有偿方式,实现唐山市区域间的资源优势互补、合理配制。依据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及城市建设需要,预测在规划期内,唐山市区每年需要占用耕地266.67公顷(4000亩),由于该区域内土地后备资源匮乏,需要其它后备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大的县、区调剂。规划期内市区范围内补充耕地的缺口共为2666.70(40000亩)公顷,这主要由唐海县弥补1266.70公顷、由丰南区弥补800.00公顷、由滦南县弥补600.00公顷。七、投资与效益(一)总投资估算根据唐山市已有的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项目,以及有关定额标准和其他它地区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项目投资情况,确定了单位投资及投资总额。近期、远期各完成了总目标的50 %,但考虑到远期各项投入成本的增加,致使近期、远期投资额度不同。具体见下表。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投资估算表规划期类型面积(公顷)单位投资(万元/公顷)总投资(万元)近期(2001-2005)土地整理43440.002.2597740.00土地复垦1830.003.306039.00土地开发3520.003.3011616.00开发成林地、牧草地20030.003.0060090.00远期(2006-2010)土地整理43440.002.70117288.00土地复垦1830.003.756862.50土地开发3520.003.7513200.00开发成林地、牧草地20030.003.0060090.00合计137640.00372925.00 其中,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分别为:245357.68万元、254801.47万元;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分别占规划总投资的66.00和68.32。(二)筹资分析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政府投资、市与县政府投资、个人和企业投资等。其中市政府投资,来源于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耕地占用税等财政收入。国家、上级政府、市政府及县政府投资只能满足划入的重点开发整理工程资金要求,其余零星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资金,仍需要多方筹措,并制定政策,鼓励各方面投资。(三)效益评价1、社会效益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通过田块规整、采煤塌陷地和砖瓦窑场废弃地复垦、未利用开发、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田间道路建设、农村居民点的改造、基础设施完善等措施,一方面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为农业机械化、生物化、集约化、智能化生产等奠定了基础,对于引进和采用农业新技术,转变传统观念,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