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网络QOS部署策略规范V320131030(clear).doc_第1页
PTN网络QOS部署策略规范V320131030(clear).doc_第2页
PTN网络QOS部署策略规范V320131030(clear).doc_第3页
PTN网络QOS部署策略规范V320131030(clear).doc_第4页
PTN网络QOS部署策略规范V320131030(clear).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移动网络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中国移动分组传送网(PTN)的业务服务质量(QoS)部署规范目 录中国移动分组传送网(PTN)的业务服务质量(QoS)部署规范11 编制说明32 总体原则32.1业务带宽基本配置原则32.2 PTN网络资源配置原则72.3 PTN网络QOS部署原则73 PTN业务配置规范83.1 LTE基站业务配置83.1.1典型业务场景83.1.2 网络保护方式93.1.3 QOS部署方案93.2 TD-SCDMA基站业务配置113.2.1典型业务场景113.2.2 网络保护方式123.2.3 QOS部署方案123.3 2G基站等TDM电路仿真业务配置143.3.1典型业务场景143.3.2网络保护方式143.3.3 QOS部署方案143.4集团客户专线业务153.4.1典型业务场景153.4.2网络保护方式163.4.3 QOS部署方案163.5 WLAN业务183.5.1典型业务场景183.5.2网络保护方式183.5.2 QOS部署方案183.5 OLT上联业务193.5.1典型业务场景193.5.2网络保护方式193.5.3 QOS部署建议193.5 其它业务类型213.5.1典型业务场景213.5.2网络保护方式213.5.2 QOS部署方案211 编制说明PTN网络是新一代面向2G、3G、4G移动基站回传和全业务的IP化承载的城域分组传送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业务传送技术,随着其传送业务流量的增加,当PTN网络负荷较高时会引发业务拥塞或性能劣化,目前网络运行已逐步暴露出相关问题。为消除隐患,迫切需要及时部署各类业务的QOS策略。但由于QOS策略和参数的设置较为复杂,且因厂家设备、业务类型和策略选择等差异性较大,为进一步规范全网PTN网络的业务配置,特制定本QoS部署规范。在PTN网络建设、运维期间应按照本规范进行业务开通和业务QoS配置工作。2 总体原则。2 总体部署原则2.1业务带宽基本配置原则在PTN系统中,各类业务在配置PW和LSP复用关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每个基站对应一条LSP,不同基站对应不同的LSP;同一个基站开通的多条同源同宿的PW业务可以共享同一条LSP。同一站址的2G、TD、LTE基站按照不同基站对待。2) 集客、WLAN等业务配置专用LSP,不应和基站业务共用LSP。3) 对于源宿节点相同的多条E1业务,多个PW应配置到同一个LSP中。4) 在LSP和PW采用1:n复用时,应对PW和LSP均配置限速功能;在LSP和PW采用1:1复用时,建议仅在LSP配置限速功能。如网管支持LSP带宽自动计算功能,可仅配置PW层的CIR和PIR带宽参数,LSP层的带宽参数配置应使用LSP带宽根据其复用的PW自动计算功能来获得和修改。各厂家PTN网管应支持LSP带宽自动计算和CAC跨层校验功能,具体支持情况见表 1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表 2 各厂商PTN网管LSP带宽自动计算和CAC跨层功能支持情况厂商支持情况网管及设备版本要求华为新版本支持网管版本:U2000 R6C02以及之后版本,设备版本:PTN R3C02以及之后版本;中兴暂不支持,预计2013年Q4发布新版支持烽火支持贝尔现网支持(需进一步确认)网管系统最低要求版本为NR9.4现网均为NR9.6或NR105) 各厂家网管应支持CAC校验和在线修改CIR/PIR带宽参数功能。CAC在同时配置了工作和保护LSP的链路上,需对保护LSP也进行CAC校验。6) 各类业务的PW带宽属性按照表 3中参数设置,对于1条LSP对应1条PW的情况,LSP层的带宽等于PW层带宽;对于1条LSP对应多条PW的情况,其LSP的CIR、PIR带宽参数应累加所有PW的CIR、PIR带宽参数。表 3 各类业务的带宽配置原则业务类型UNI端口入口限速PW 保证带宽(CIR)PW 峰值带宽(PIR)2G不设置CIR=2M*1.5(对于TDM CES业务,若封装8帧,带宽系数约为1.5见附录A)PIR=CIR3G不设置高利用率:CIR=PIR低利用率:CIRPIR见表 4LTE不设置见表 5集团客户专线设置为签约带宽对于重要集团客户,建议配置为EF类:CIR=PIR=签约带宽*网络侧带宽配置系数(见表3)注:对于要求64字节也保证签约带宽的客户,带宽配置系数建议取值为1.4。各省可结合省内实际情况及客户重要性进一步细化客户优先级的划分,并相应调整CIR/PIR的设置。对于普通集团客户,建议配置为AF4类:CIR=签约的保证带宽*网络侧带宽配置系数(见附表A)PIR=签约的峰值带宽*网络侧带宽配置系数见附表A)注:对于要求64字节也保证签约带宽的客户,带宽配置系数建议取值为1.4。各省可结合省内实际情况及客户重要性进一步细化客户优先级的划分,并相应调CIR/PIR的设置。OLT等一般上网不设置CIR=需求带宽(忙时平均流速)端口最高速率表 4 TD-SCDMA基站带宽参数配置载波配置小区数载频数HSDPA载频数峰值带宽(Mbps)不开启空分复用开启2倍空分复用O1(A)1100.8 0.8 O2(A)1212.6 4.3 O3(A)1324.5 7.9 O4(A)1425.1 8.5 O5(A)1537.0 12.1 O6(A)1648.9 15.7 O3(A)O3(F)1648.9 15.7 O3(A)O6(F)19613.2 23.5 S1/1/1(A)3302.1 S2/2/2(A)3637.8 S3/3/3(A)39613.4 S4/4/4(A)312615.2 S5/5/5(A)315920.8 S6/6/6(A)3181226.5 S4/4/4(A)S2/2/2(F)3181226.5 S4/4/4(A)S4/4/4(F)3241230.1 表 5 LTE基站带宽参数配置LTE基站带宽参数配置站型项 目宏站(M)室分(双路)室分(单路)宏基站S111(单F或单D站点)CIR40PIR320S11(单F或单D站点)CIR27PIR213S111(F+D站点)CIR80PIR640室内分布O1(单E站点)CIR3020PIR14773S11(单E站点)CIR6040PIR2941472.2 PTN网络资源配置原则1) QOS技术主要解决在网络资源不足情况下,如何确保关键业务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因此,确保PTN网络业务质量的根本做法是合理规划网络资源,适当保持轻载。2) PTN网络采用1:1线性保护保护方式时,需要冗余50%的带宽实现保护,工作和保护LSP均配置相同的CIR值。当两个上联节点的工作端口峰值流量之和超过80%时就需要进行资源预警,均衡优化后仍超过80%则要考虑及时扩容。3) 加强对PTN网络实际流量的监控,开启网络侧NNI端口流量监测和预警功能,在重要节点的NNI端口或者全网所有NNI端口下都配置端口流量监控,当NNI端口流量超过40%则上报端口流量越限告警。4) 环网带宽规划和CAC校验原则:对于配置共享环网保护的网络(MSRP),需要对顺时针和逆时针的环网保护通道预留50%的带宽用于实现保护,每个逻辑环应配置保证带宽(如下图)。环网通道标签的优先级(EXP字段)应继承LSP的优先级。环网的CAC校验机制采用所有PW到LSP、所有LSP到环网工作通道、所有环网工作通道到物理端口的三级校验方式。在环网保护叠加LSP1:1保护时,为了提高环网带宽利用率,对保护LSP上环网时不进行CAC校验,实现环网叠加LSP1:1保护时带宽利用率最大可达到50%。图 1 环网保护带宽规划2.3 PTN网络QOS部署原则1) PTN网络QOS策略部署原则是保证高优先级业务的优先处理权,同时满足相同优先级的所有业务处理的公平性。在满足业务传送的QoS性能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简化QoS策略和参数配置。尽量避免QoS配置不合理降低系统性能,并应减少QoS带宽参数配置对业务传送时延的影响。2) PTN网络QOS部署目标是为其承载的各种业务提供电信级的差异化传送质量,通过对网络带宽、业务等级、优先级调度策略和拥塞控制机制等相关要素的合理规划,使各类业务的主要性能指标如丢包率、时延和抖动等达到预期的目标。3) 优先级映射定义:PTN PHBIP DSCPVLAN PRIEXPLTE3G其他类型调度算法丢弃策略CS75677LTE网管TD无线网管PTN控制管理SPWREDCS64866IMS/PS信令信令SPWREDEF4655话音语音、PS Conversational1)2G和OLT中语音业务;2)重要集团客户业务: 3)营业厅BOSSSPWREDAF43444视频、在线流媒体、实时游戏PS Streaming1)普通集团客户业务2)OLT中的视频会议3)OLT中的VPN业务SP或WFQWREDAF32633预留SP或WFQWREDAF21822高速上网类PS Interactive营业厅视频监控SP或WFQWREDAF11011预留SP或WFQWREDBE000预留PS BackgroundOLT中的宽带上网SPWRED3 PTN业务配置规范3.1 LTE基站业务配置3.1.1典型业务场景PTN承载LTE基站回传采用L2 VPN+L3 VPN的网络配置方案,PTN城域传送网的接入、汇聚层设备采用L2 VPN方案,配置以太网E-LINE专线或E-LAN专网业务。城域核心层新建的具备L3功能的PTN核心层设备之间配置L3 VPN,在L2/L3转接设备和L3核心层间通过静态路由方式配置L3 VPN业务。典型业务场景如下图:图 2 PTN承载 LTE基站回传业务的网络场景3.1.2 网络保护方式对于LTE业务,PTN采用分段保护方式:1) 接入层PTN设备到核心层L3 PTN设备之间的L2 VPN应优先采用PW双归保护方式,也可以采用端到端LSP 1:1保护。2) LTE基站采用双节点上联至核心层实现L2/L3桥接的L3 PTN节点,两个核心节点之间采用VRRP保护或同IP同MAC方案实现节点保护;3) 核心层PTN设备之间采用VPN FRR实现节点保护,采用LSP1:1方式实现链路保护。3.1.3 QOS部署方案1) 无线侧设备需根据业务类型完成QCI到DSCP、802.1p的映射,并设置DSCP、802.1p值。2) PTN网络根据基站和核心网元发送报文的802.1p、 DSCP值,映射到LSP、PW的EXP中,途径网元根据EXP值进行优先级调度。3) 在eNB到S-GW/MME的业务上行方向,基站报文携带VLAN,接入和汇聚层PTN设备默认根据VLAN优先级进行映射。在S-GW/MME到eNB的业务下行方向,S-GW/MME网元发送IP报文,需要配置L3PTN核心设备的优先级根据DSCP值映射。4) 在基站接入PTN节点和L2/L3桥接的PTN核心节点上,通过配置L2VPN的 LSP/PW带宽,按照不同LTE基站站型的带宽规划原则,以及1M=1000Kbit的换算规则配置CIR(可保证带宽)和PIR(峰值带宽),建议CIR与PIR分别按照规划对应基站的平均、峰值带宽;5) 对于L3VPN的 Tunnel不部署CIR和PIR。6) LTE基站的QoS具体部署方案如下表:LTE基站的QoS部署方案配置建议备注UNI入口流分类规则上行方向基于端口+VLAN PRI,下行方向基于端口+IP DSCP上行方向为eNB到S-GW/MME,下行方向为S-GW/MME到eNBUNI入口CAR不配置UNI入口优先级映射信任基站无线报文的原始优先级要求无线报文必须携带优先级,具体映射关系见表6。EXP 映射模式LSP和PW均配置为PIPE模式L2PTN的 LSP带宽配置CIR/PIR,分别对应基站平均、峰值带宽。根据不同的站型,CIR/PIR带宽参数值如表7。可以使用LSP带宽自动计算功能来简化配置L2PTN的 PW带宽配置CIR/PIR,分别对应基站平均、峰值带宽。CIR/PIR网管配置值=CIR/PIR带宽规划参数值*网络侧带宽配置系数(建议取值1.4)根据不同的站型,CIR/PIR带宽规划参数值如表7。优先级调度策略注方案1:全配置为SP方案2:SP+WFQ或SP+WRRCS6/7、EF和BE类业务默认调度策略为SP;对于AF4/3/2/1业务可配置为SP(方案1)或WFQ/WRR(方案2)。方案2的权重值需根据移动业务流量经营策略来设置。拥塞控制机制WRED核心层L3VPN的 LSP带宽不配置注:在现阶段PTN网络流量轻载的情况下,优先级调度策略建议使用方案1。随着后期网络业务流量的不断增加,各省可使用PTN流量监测分析系统的数据结果,指导AF类业务流量分布权重的设置,逐步使用方案2。表 6 LTE的QoS映射原则表QCIIPDSCPVLANPRIMPLSTCPTNQoSLTE业务举例其他业务举例5677CS7LTE网管传输网管、同步54866CS6IMS/PS信令14655EF话音2,3,4,3444AF4视频、在线流媒体、实时游戏2633AF3预留重集VPN6,7,8,91822AF2高速上网类1011AF1预留000BE预留表 7 LTE基站带宽参数配置LTE基站带宽参数配置站型项 目宏站(M)室分(双路)室分(单路)宏基站S111(单F或单D站点)CIR40PIR320S11(单F或单D站点)CIR27PIR213S111(F+D站点)CIR80PIR640室内分布O1(单E站点)CIR3020PIR14773S11(单E站点)CIR6040PIR2941473.2 TD-SCDMA基站业务配置3.2.1典型业务场景对于3G基站回传,PTN网络采用端到端L2VP配置方案,典型组网情况主要包括PTN设备与RNC单节点和双节点对接两种:图 3 3G基站回传的RNC单节点对接方式图 4 3G基站回传的RNC双节点对接方式3.2.2 网络保护方式通常在PTN网络内部采用端对端LSP1:1保护方式,PTN与RNC对接的以太网接入链路保护采用LAG方式。为避免单节点故障,部分地市部署RNC对PTN的双归保护(如图 4),需配置MC-LAG保护;PTN与NodeB基站对接一般无接入链路保护。3.2.3 QOS部署方案1) 无线设备根据业务类型设置802.1p或DSCP值,映射原则见表 8。L2PTN设备信任无线业务的报文优先级,将802.1p值映射到LSP、PW的EXP中;若无线报文不带优先级,则L2PTN设备固定配置转发优先级为EF类;途径网元根据EXP值进行优先级调度。2) 在L2PTN网络中,通过端到端配置LSP和PW带宽,按照1M=1000Kbit的换算规则配置CIR(可保证带宽)和PIR(峰值带宽)。当3G基站的无线载频利用率较高时,CIR按照无线载频需求的峰值带宽配置,即:CIR=PIR;当3G基站的无线载频利用率较低时,CIR可按照忙时平均流量配置,PIR按照无线载频需求的峰值带宽配置,具体CIR/PIR带宽规划值需按照基站型号和业务部门确认(见表 9)。具体方案如下表:项目配置建议备注UNI入口流分类规则基于端口+VLAN PRI映射UNI入口CAR不配置。UNI入口优先级映射信任基站原始优先级;如无线报文不带优先级,则固定配置转发优先级为EF类。EXP 映射模式LSP和PW均配置为PIPE模式LSP 带宽高利用率:配置CIR=PIR,PIR为规划峰值带宽;低利用率:CIRPIR,CIR=忙时平均流量带宽,PIR=规划峰值带宽。注:CIR/PIR网管配置值=CIR/PIR带宽规划值*网络侧带宽配置系数。根据不同的载波配置,PIR规划峰值带宽见表9。可以使用LSP带宽自动计算来简化配置。PW带宽高利用率:配置CIR=PIR,PIR为规划峰值带宽;低利用率:CIRPIR,CIR=忙时平均流量带宽,PIR=规划峰值带宽。注:CIR/PIR网管配置值=CIR/PIR带宽规划值*网络侧带宽配置系数。根据不同的载波配置,PIR规划峰值带宽见表9。优先级调度策略方案1:全配置为SP方案2:SP+WFQ或SP+WRRCS6/7、EF和BE类业务默认调度策略为SP;对于AF4/3/2/1业务可配置为SP(方案1)或WFQ/WRR(方案2)。方案2的权重值需根据移动业务流量经营策略来设置。拥塞控制机制WRED注: 如无线报文不带优先级,则固定配置转发优先级EF,拥塞管理策略配置为SP。在现阶段PTN网络流量轻载的情况下,优先级调度策略建议使用方案1。随着后期网络业务流量的不断增加,各省可使用PTN流量监测分析系统的数据结果,指导AF类业务流量分布权重的设置,逐步使用方案2。表 8 TD-SCDMA QoS映射原则表类别DSCPVLAN PRIPS业务类型CS业务类型其他类型CS7567TD无线网管CS6486PS信令CS信令EF465PS ConversationalCS语音AF41344PS StreamingAF31263AF21182PS InteractiveAF11101BE00PS Background表 9 TD-SCDMA基站载频和带宽对应表载波配置小区数载频数HSDPA载频数峰值带宽(Mbps)不开启空分复用开启2倍空分复用O1(A)1100.8 0.8 O2(A)1212.6 4.3 O3(A)1324.5 7.9 O4(A)1425.1 8.5 O5(A)1537.0 12.1 O6(A)1648.9 15.7 O3(A)O3(F)1648.9 15.7 O3(A)O6(F)19613.2 23.5 S1/1/1(A)3302.1 S2/2/2(A)3637.8 S3/3/3(A)39613.4 S4/4/4(A)312615.2 S5/5/5(A)315920.8 S6/6/6(A)3181226.5 S4/4/4(A)S2/2/2(F)3181226.5 S4/4/4(A)S4/4/4(F)3241230.1 3.3 2G基站等TDM电路仿真业务配置3.3.1典型业务场景为了和传统的TDM传输网络兼容,PTN网络支持对2M和通道化STM-1业务的电路仿真业务(CES)。PTN网络通过配置2M电路仿真业务(CES)用于承载2G基站回传、基站的动环监控等业务,通过配置2M和通道化STM-1业务用于承载集团客户的TDM专线业务。2G基站回传的典型组网情况如下图:图 5 PTN承载2G基站等CES业务的场景3.3.2网络保护方式目前PTN与BTS对接一般不使用保护技术。PTN网络内部使用LSP 1:1 APS线性保护技术,PTN和BSC对接的STM-1接口使用1+1的LMSP保护技术。3.3.3 QOS部署方案1) 2G业务固定按照CES业务优先级EF级别部署,默认即可;配置LSP带宽限制CIR=PIR,无需配置PW带宽。配置CES 业务的“抖动缓冲时间(us)”为“8000us”,“报文装载时间(us)”为“1000us(即封装8帧,每帧125 us)”。2) 对于源宿节点相同的多条E1业务,多个PW应配置到同一个LSP中。具体方案如下表:项目配置建议备注UNI入口流分类规则基于端口UNI入口CAR不配置UNI入口优先级映射缺省固定映射为EFLSP带宽配置CIR=PIRCIR/PIR网管配置值=N*2M*1.5(N为2M个数,对于TDM CES业务,若封装8帧,带宽系数约为1.5)可以使用LSP带宽自动计算功能来简化配置PW带宽配置CIR=PIRCIR/PIR网管配置值=2M*1.2需人工配置优先级调度策略SP拥塞控制机制WRED3.4集团客户专线业务3.4.1典型业务场景按业务类型划分PTN承载集团客户可分为2M仿真业务和以太网专线业务。2M仿真专线业务的QOS部署方案与2G基站业务相同,可参见3.3节。以太网专线业务根据集团客户具体的接入位置和业务流向,其业务开放模式分为2种:第一类集团客户内部多分支机构之间的多点互联业务,第二类是集团客户接入互联网的点到点专线业务,按其专线位置又分为跨汇聚区组网和同一汇聚区域内组网两种。具体见下图所示:图 6 PTN承载集团客户专线业务的网络场景3.4.2网络保护方式客户侧与PTN设备对接一般不采用保护, PTN网络内部使用LSP APS1:1保护技术。如涉及波分层面,无需特殊子波道保护。3.4.3 QOS部署方案1) 集客专线业务在UNI入口配置COS级别为EF(重要集团客户)或AF4(普通集团客户)。2) 在业务流出入节点上,设置相应的CIR/PIR、CBS、PBS、染色模式参数。按照1M=1000Kbit的换算规则配置CIR(可保证带宽)和PIR(峰值带宽),且CIR=PIR。CBS/PBS采用各厂商建议设置。染色模式参数设置为色盲。3) 对于不带VLAN的独占端口业务,建议将此端口二层属性设置为ACCESS,配置默认VLAN,然后针对此VLAN按照上述步骤2进行UNI口进行配置。4) PW和LSP的EXP映射模式设置为PIPE;5) QoS部署具体方案如下表:项目配置建议备注UNI入口流分类规则基于端口+VLAN重要集客专线业务UNI入口配置COS级别为EF类,对于普通集客专线业务UNI入口配置COS级别为AF4UNI入口CAREF类业务:配置CIR/PIR,CIR=PIR=签约带宽。CBS/PBS采用各厂商建议设置。AF类业务:配置CIRPIR,CIR=签约保证带宽,PIR=签约峰值带宽。各厂商CBS/PBS建议设置原则:1) 中兴对于非TCP类业务CBS/PBS应设置为不同数量级,对于TCP类业务CBS/PBS设置为一致,默认值为CBS=PBS=160000byte。2) 烽火采用默认值CBS=PBS=2Mbyte3) 华为建议配置:CIR/PIR小于100M时,CBS/PBS= 1.5s*CIR/PIR Mbps;CIR/PIR大于100M时CBS/PBS=1.5s*100Mbps;4) 贝尔建议配置采用CBS=1.5*CIR;PBS=2*CBS。UNI入口优先级映射重要集客专线固定配置转发优先级为EF;普通集客专线业务配置AF4。集客业务均视为高优先级业务,优先调度。EXP映射模式PW和LSP均设置为PIPE模式LSP带宽配置CIR/PIR。可以使用LSP带宽自动计算功能来简化配置。PW带宽对于重要集团客户的EF类:配置CIR=PIR。CIR/PIR网管配置值=客户签约带宽*网络侧带宽配置系数注:对于要求64字节也保证签约带宽的客户,带宽配置系数建议取值为1.4。对于普通集团客户,配置为AF4类:CIR=签约的保证带宽*网络侧带宽配置系数PIR=签约的峰值带宽*网络侧带宽配置系数注:对于要求64字节也保证签约带宽的客户,带宽配置系数建议取值为1.4。优先级调度方案1:全配置为SP方案2:SP+WFQ或SP+WRRCS6/7、EF和BE类业务默认调度策略为SP;对于AF4/3/2/1业务可配置为SP(方案1)或WFQ/WRR(方案2)。方案2的权重值需根据移动业务流量经营策略来设置。拥塞控制WRED注:在现阶段PTN网络流量轻载的情况下,优先级调度策略建议使用方案1。随着后期网络业务流量的不断增加,各省可使用PTN流量监测分析系统的数据结果,指导AF类业务流量分布权重的设置,逐步使用方案2。3.5 WLAN业务3.5.1典型业务场景图 7 PTN承载WLAN业务的网络场景3.5.2网络保护方式对于负责重点区域覆盖的AP配置LSP1:1保护。3.5.2 QOS部署方案在业务入口配置COS级别为BE,其它参考集客业务部署,具体方案如下表:项目配置建议备注UNI入口流分类规则基于端口+VLANUNI入口CAR如果需要限制最大接入带宽,则可选配置CIR/PIRUNI入口优先级映射固定配置转发优先级为BE,可配置较小的CIR。对于不支持BE类设置CIR的厂家,可配置为AF1类。WLAN为上网流量,视为低优先级业务,占用空闲带宽尽力传送EXP映射模式LSP和PW均配置为PIPE模式。LSP带宽配置CIR/PIR,CIR=0或很小,PIR很大可以使用LSP带宽自动计算功能来简化配置。PW带宽配置CIR/PIR,CIR=0或很小,PIR很大优先级调度策略SP拥塞控制机制WRED3.5 OLT上联业务3.5.1典型业务场景对于已组建OTN环的汇聚层,OLT的上行业务直接通过OTN调度至数据城域网;对于未组建OTN环的乡镇宽带节点,OLT的上行业务通过PTN传送至数据城域网,典型业务场景如下:图 8 PTN承载OLT上联业务的网络场景3.5.2网络保护方式对于PTN与OLT互联接口,BRAS(SR)分别启用LACP协议进行静态LAG聚合。要求OLT与PTN设备采用双上行链路连接方式,分别连接到PTN设备的两个不同端口,采用GE或10GE端口对接。PTN用以太专线业务模式承载OLT业务,网络内部配置LSP 1:1 线性保护。3.5.3 QOS部署建议由于OLT承载的业务类型不确定,可能是集客业务、无线业务、WLAN业务、家庭上网业务,也可能是几者的组合,因此采用信任OLT的业务优先级,采用相应业务类型对应的QOS策略。具体方案如下表:项目配置建议备注UNI端口QOS流分类规则基于端口+VLAN PRIUNI入口CAR如果需要限制最大接入带宽,则可选配置CIR/PIR,PIR配置需综合考虑承载的各类业务需求。UNI入口优先级映射信任客户优先级OLT内承载多类业务优先级映射关系应符合表9EXP映射模式PW和LSP均设置为PIPE模式LSP带宽采用相应业务类型配置策略可以使用LSP带宽自动计算功能来简化配置。PW带宽采用相应业务类型配置策略优先级调度策略方案1:全配置为SP方案2:SP+WFQ或SP+WRRCS6/7、EF和BE类业务默认调度策略为SP;对于AF4/3/2/1业务可配置为SP(方案1)或WFQ/WRR(方案2)。方案2的权重值需根据移动业务流量经营策略来设置。拥塞控制机制WRED注:现阶段优先级调度策略推荐使用方案1,各省在可明确预测AF类业务流量分布和权重设置时使用方案2。表 10 PON系统中的QoS映射原则表应用场景业务类型EPON带宽类型GPON带宽类型GPONT-CONT类型CoS调度方式普通集团客户宽带保证尽力而为带宽保证+非保证带宽Type 30WRR语音保证尽力而为带宽保证+非保证带宽Type 35SP视频会议保证尽力而为带宽保证+非保证带宽Type 34WRRL3VPN保证尽力而为带宽保证+非保证带宽Type 34WRRL2VPN保证尽力而为带宽保证+非保证带宽Type 34WRR企业专线(传输)固定带宽固定带宽Type 15SP家庭客户宽带尽力而为尽力而为Type 40WRR语音保证尽力而为带宽保证+非保证带宽Type 35SPIPTV保证尽力而为带宽保证+非保证带宽Type 34WRR热点地区接入WLAN高速上网保证尽力而为带宽保证+非保证带宽Type 30WRR带内网管保证尽力而为带宽保证+非保证带宽Type 36WRR3.5 其它业务类型3.5.1典型业务场景 PTN网络中承载的其它类型业务主要包括营业厅BOSS接入和营业厅视频监控等,目前以配置E-LINE以太网专线业务为主,典型应用场景如下:图 9 PTN承载营业厅等其他业务的网络场景3.5.2网络保护方式对于营业厅BOSS接入和营业厅监控等专线配置LSP1:1保护。3.5.2 QOS部署方案1) 营业厅BOSS接入专线在业务入口配置COS级别为EF,具体方案如下表:项目配置建议备注UNI端口QOS流分类规则基于端口业务入口配置COS级别为EFUNI入口CAR不配置UNI入口优先级映射固定映射为EF类EXP映射模式LSP和PW均配置为PIPE模式。LSP带宽配置CIR=PIR=4M(典型值)可以使用LSP带宽自动计算功能来简化配置。PW带宽配置CIR=PIR=4M(典型值)优先级调度策略SP拥塞控制机制WRED注:现阶段优先级调度策略推荐使用方案1,各省在可明确预测AF类业务流量分布和权重设置时可使用方案2。2) 营业厅监控在业务入口配置COS级别为AF2,具体方案如下表:项目配置建议备注UNI端口流分类规则基于端口业务入口配置COS级别为AF3UNI入口CAR不配置UNI入口优先级映射固定映射为AF3类EXP映射模式LSP和PW均配置为PIPE模式。LSP带宽配置CIR/PIR。可以使用LSP带宽自动计算功能来简化配置。PW带宽配置CIR/PIR,建议CIR配置带宽1M,PIR配置带宽48M。优先级调度策略方案1:全配置为SP方案2:WFQ或WRRCS6/7、EF和BE类业务默认调度策略为SP;对于AF4/3/2/1业务可配置为SP(方案1)或WFQ/WRR(方案2)。方案2的权重值需根据移动业务流量经营策略来设置。拥塞控制机制WRED注:现阶段优先级调度策略推荐使用方案1,各省在可明确预测AF类业务流量分布和权重设置时使用方案2。附录 A 业务封装效率和网络侧带宽配置系数取值(资料性附录)A.1 TDM CES(2M)业务封装效率和网络侧带宽配置系数取值对于TDM CES(2M)业务带宽系数建议取值为1.5,主要考虑在默认封装8帧的封装效率,并增加PW OAM所占带宽。TDM CES(2M)业务封装计算公式如下:PW OAM开销(含CC、APS、LM和DM性能监测OAM)+(时隙数*(装帧时间/125us)+控制字+包头长度)*8)*1000)/装帧时间=242.2(CC)+ 0.1024 (APS)+ 0.512 (LM)+ 12.32 (DM)+(32*(1000/125)+4+54)*8)*1000)/1000=2767.1344 Kbps。PW CC 带宽计算=101*8*300/1000=242.2KbpsPW APS带宽计算=64*8/5/1000=0.1024 KbpsPW LM带宽计算=64*8/1000=0.512kbpsPW DM(64字节)带宽计算=86*8/1000=0.688kbpsPW DM(1518字节)带宽计算=1540*8/1000=12.32kbpsA.2 以太网业务封装效率和网络侧带宽配置系数取值对应表A.2.1 客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